- 相关推荐
孝心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孝心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一
段红艳,靖边四中八年级二班学生,是一个年仅16岁的女孩。1997年出生在陕西榆林农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全盲,母亲瘫痪。多年来,幼小的她从三岁起就开始悉心照顾着残疾的父母,成了妈妈的“手脚”爸爸的“眼”。在别的孩子正享受着父母无尽的照顾关爱的时候,她已经成为这个三口之家的顶梁柱。有着一双大眼睛,总是面带腼腆笑容的小红艳说:“长大以后,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我想为与父母一样的病人解除痛苦。”
段红艳成为母亲的“手脚”,父亲的“眼睛”
段红艳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双腿蜷曲不能站立,双手也因萎缩变形不能伸展,最终瘫痪在床。祸不单行,段红艳3岁时,父亲突发视网膜脱落症,视力急剧下降,终因无钱医治而全盲。
3岁那年,段红艳开始给母亲端屎端尿,帮家里喂鸡摘菜,做力所能及的活。
4岁那年,段红艳便学着牵引父亲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去地里种庄稼。
6岁那年,段红艳开始用瘦弱的身躯,帮助料理家里的一切,面对家庭的不幸,她克服重重困难扛起了照顾父母的重担,成了“失明父亲的眼睛,瘫痪母亲的手脚”。她开始帮助家里拾柴、洗衣、做饭。没有灶台高,她就踩着小凳子做饭;力气小,切不开一个大土豆,她就用整个身体压;洗衣服拧不动,她就用脚踩。段红艳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春耕的时候,点籽、上肥;秋收的时候,割荞麦、掰玉米、刨土豆。还在妈妈的指导下,她平生第一次为父母做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虽然米饭还是半生的,菜里盐放得也太多了些,但看着孩子的高兴劲儿,父母还是含着热泪吃光了所有的饭菜。
8岁那年开始,上小学期间,段红艳一放学就赶回家里,抢着干完所有的家务才肯休息,她给父母做饭、烧洗脚水、按摩、洗衣服,去地里除草、摘菜等等,就这样,除了晚上睡觉,她一直要干到去上学为止。在学习上,段红艳起早贪黑刻苦学习;在生活上,她省吃俭用。就这样,15岁的段红艳已经成为一个3口之家的顶梁柱。
段红艳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在小红艳的牵引下,开始摸索着下地干活。但心疼父亲的小红艳常常一放学就赶回家里,抢着干完所有的家务才肯休息。每到春耕时节,父女俩就手牵着手一起往地里送粪、种庄稼。烈日下,爸爸翻地,女儿点籽,父女俩配合得非常默契,地里的庄稼长得一点也不比别人家的差。家里种的一片荞麦,到了收获季节,父亲摸索着把荞麦拔掉,小红艳将荞麦抱在一起,然后让父亲扛回家......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小红艳转学到靖边县第三小学读书,因为离家远,便寄宿在靖边县残疾人学校。
那会儿,县残联已经给妈妈赠送了一辆轮椅,爸爸也完全摸熟了家里的一切环境。尽管如此,段红艳还是很不放心:“刚转学的那几天晚上,我天天都哭。一方面是想爸妈;另一方面主要还是担心,也不知道爸妈一天在家是怎么过的,吃的什么,做熟了没有……”因此,一到周末,段红艳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跑。一回到家,她又是给父母做饭、烧洗脚水、按摩、洗衣服,又是去地里除草、摘菜,等等。就这样,除了晚上睡觉,她一直要干到去上学为止。
段红艳深知,只有自己出息了,才能对得起那些帮助过自己家的叔叔阿姨,也才能让父母以后生活得好一些。在靖边县第三小学上学的时候,她就起早贪黑刻苦学习。去年考上靖边县四中以后,她更加拼命读书: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校;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她还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写写算算。在生活上,她从不乱花一分钱,穿的最多的就是校服。就连作业本,也是写完正面写反面……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靖边县组织了捐赠活动。谁也没有想到,家境贫寒,平时省吃俭用的`段红艳也将自己积攒的为数不多的生活费和零花钱都捐给了灾区。她说:“我虽然家庭困难,但是还有一个充满爱的完整家庭,和灾区的那些孩子相比,我是幸福的!”
2009年,段红艳被靖边县委县政府评为“靖边县首届道德模范”,同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评为“榆林市道德模范”。陕西省和榆林市新闻媒体先后对她的事迹做了报道。
值得学习的小红艳
小红艳的孝顺让人动情,父亲说, “有了红艳,我们才有盼头。”
小红艳的感恩让人动容,老师说,“红艳这孩子非常懂事,学习成绩好,有爱心,跟同学处得也好,谁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帮助。”
小红艳的坚强乐观让许多成人汗颜,她说,“生活就是这样,不管怎样抱怨,都得往前走…… 虽然父母残疾,但是我的家是完整的,有父母疼爱着,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她的坚强、孝顺、乐观和勇敢,感动了全社会。2009年段红艳被授予“靖边县首届道德模范”称号,2010年被授予榆林市“孝老爱亲模范”称号,2011年被评为榆林市“十大孝子”、全国“十佳美德少年”。
孝心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二
她名叫陈容,2000年3月10日出生,家在武隆县浩口苗族仡佬族乡三汇村的大山里,现就读于武隆县石桥苗族土家族乡贾角小学五年级,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届“五心四好”美德少年。
陈容:"我要做爸爸的右手,妈妈的眼睛"
4年来,每次从学校放学回家,陈容都需要跑着回家,因为家中独臂的爸爸和双目失明的妈妈正等着她,她要先帮爸爸干农活,再帮妈妈洗衣服做饭,夜深人静时才能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学习。
尽管条件艰苦,陈容对家庭依然充满着热情,她没有因为自己家庭的不幸而抱怨。恰恰相反,与她相处的人都会被她的乐观自信所感染。陈容说,她要当一辈子“父亲的左手、母亲的眼睛”。
陈容原本有个快乐的家庭。她的父亲结婚晚,在41岁的时候,小陈容降生了,父母格外高兴和疼爱她。前几年,父亲每天在附近的打石场做零工,母亲虽是盲人,但也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陈容,她在父母的疼爱中快乐成长。然而,2008年初的一天,厄运突然降临,在采石场打工的父亲,右手不慎被绞进机器,经过抢救,虽然捡回一条命,右手却从此残疾。
父亲残疾后,整个家庭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变得举步维艰。当时,陈容8岁。从此,陈容就像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以她幼小的身躯,开始了上学、做家务和照料父母的感人生活。每天早上,她6点钟准时起床,先喂猪、做饭,伺候残疾的父母洗脸吃饭,然后自己赶到3公里外的学校去上学。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山上割好第二天的猪草,再拿着比自己人还要高的锄头,帮着父亲种田,常常忙到天黑才回家,爸爸喜爱地说她是自己的好帮手。回到家还要帮助双目失明的母亲做饭、洗衣服。一家人吃完饭后,陈容才能坐到父亲用木板为她搭的书桌前完成家庭作业。繁重的劳务和学习压抑不住小陈容孝敬母亲的美好心灵。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喜欢和妈妈聊天,牵着妈妈的手到外边走一走,讲她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让妈妈开心,“吃饭时,女儿给我夹菜,看电视时,她在旁边给我介绍,她就像我的眼睛,她就是我的整个世界。”母亲这样评价自己的女儿。
“我希望能够继续读书,希望妈妈的双眼能够睁开看一看自己”,陈容说这是她的最大愿望。在学校里,陈容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是班上各项活动的带头人,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她开朗、率真的个性。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都想方设法帮助他们,面对给予帮助的叔叔阿姨,陈容十分感恩,与他们谈理想、谈愿望,大家都称赞她是快乐阳光的好女孩。
她的理想
她说以后想做一名记者,可以帮助像她这样的人。
小故事
窗户上写着“做作业”
从浩口苗族仡佬族乡相对热闹的`集镇到陈容的家需要下山,然后上山到半山腰,因为不熟悉山路,我们花了半小时才走到。“马上就到了!”一路上,60岁的陈绍安安慰着我们,“陈容走这条路快得很,只要20分钟!”
陈容穿着一件蓝色的防寒服在屋前的院坝与小伙伴玩耍,见到记者到来,她乖巧地站在门前。“叔叔好!”陈容很有礼貌,头发梳理得很整齐。我们进屋后,11岁的陈容仍在屋外,似乎有点怕生。
陈绍安介绍说,他们一家人住的房屋有60多平方米。进门左侧便是灶台,一字排开放着三口大铁锅,其中两口大铁锅是给家中肥猪煮食的,另外一口是一家人一日三餐所用。陈容的母亲廖道碧和奶奶偎坐在灶台边烤火,因为停电,屋内有点暗。
进门右侧,放着一张饭桌,旁边一张沙发、一台冰箱和一个碗柜,陈容一家人白天的生活几乎都集中在这里。从右手进入,一间大房子被隔成两间,外面一间是陈容父母住的,一张床、一台电视和一个卫星接收器,这两样是这些年别人送的。
往里是陈容的卧室兼书房,窗户旁的书桌是父亲用几块木板钉成的,有点摇晃。窗户外是大山,窗户上有一层薄薄的灰,隐约写着“做作业”三个字。“早上起来就能看到。”陈容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