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历史上是一个“经济小县、上访大县”。新一届县委深切感受到,群众工作做不好,矛盾叠加,干群对立,是阻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2007年县委提出了以群众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体思路,在全市率先成立群众工作部,并及时建立党组织。近年来,党支部一班人始终践行“让民得实惠、让党得民心”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情服务群众,有效提高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县集体上访和进京上访始终保持零记录。2009、2010年相继取得德州市信访工作第一名的成绩,2010年获得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2010年,夏津县作为县级代表先后在中央联席会议,全省、全国群众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和典型发言。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夏津县群众工作经验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深化为民理念,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
党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广泛深入地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崛起当先锋”、“党员示范岗”、党员亮身份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在岗位上创先进、争优秀。注重加强县、乡、村群众工作队伍建设,每年通过县乡党校、远程教育等进行集中轮训,使他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学会群众工作方法,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为促进党员干部宗旨教育经常化,从2008年开始,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开展了“提升思想境界,转变工作作风,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唱响一首歌,即唱响电视剧《江山》主题歌:“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争做“双诚”干部,就是对组织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真诚;开展“三先”活动,就是“有话让老百姓先说,有事为老百姓先办,有利为老百姓先谋”;实现一个追求,就是把“让群众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作为最高追求。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党员干部访民情的多了,坐机关的少了;办实事的多了,说空话的少了;为群众的多了,为自己的少了,与群众的感情更近了。郑保屯镇80多岁的王俊荣来县反映遗属补助问题,当时群众服务大厅已经下班,接访的同志在耐心答复问题后,主动派车把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回家,还为老人送上米和油。老人感动地说:“还是共产党好!”白马湖镇韩桥村关洪宾患尿毒症多年,党支部了解情况后,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帮扶、发动社会人士捐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关洪宾给党支部送来“排忧解难、全心为民”的锦旗,激动地说:“没有群工部同志的关心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完善工作机制,带着责任做群众工作
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的前沿阵地作用,在乡镇(街道)建立群众工作站,村庄(社区)建立群众工作室,形成了县有群工部、乡有群工站、村有群工室的三级工作网络,让广大群众“事有处办,苦有处诉,难有处解”。积极推进书记接访、节假日集中接访和“矛盾集中调处月”活动。几年来,共接待群众来访近万人次,96%以上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建立完善民意沟通、诉求表达、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把群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建立领导干部下基层、领导干部联系点、重大决策听证等制度,向社会公布“书记热线”、“县长信箱”和县级领导电话号码,以感恩之心、公仆之责对待群众,使民本思想在党员干部的脑海里深深扎根。同时,探索实施了“民情110”等制度,借鉴公安110模式,对紧急求援事件,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创新建立网络视频接访系统,将全县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县直相关部门通过网络相连,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群众信访成本。
转变工作方法,带着目标做群众工作
党支部把“让群众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作为最终目标。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化解群众诉求的五种方法,即政策化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凡是有政策可落实的,百分之百地予以解决;救助化解,建立信访基金,为上访群众解决一时之难;变通化解,对确有实际问题、没有政策可落实的群众诉求,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予以解决;感情化解,在感情上与群众相融,充分利用救助机构、社会组织等,对困难群众提供援助;法律化解,对一些民事纠纷、协调困难的案件,上访人又打不起官司,采取免交诉讼费的办法,并为上访人提供法律援助。几年来,共为群众解决历史积案375件,其中有因交通事故致贫得到救助的农民徐朝春、有因法院误判而后来得到公正处理的老上访户杨吉月、有时常发泄不满得到帮教的刑满释放人员牟光强……群众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挂满群众服务大厅,“一心为民、廉洁奉公”、“心系老百姓、真情暖人心”书写着鱼水情深,寄托了百姓信任。在解决群众诉求的同时,党支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督促实施了城乡供水、“三统三供”、市民休闲、人有所居、城乡畅通、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社会保障、农村改貌、文化惠民十大民心工程,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