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影子教师研修总结3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影子教师研修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影子教师研修总结1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学习与研修、个体与群体共享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因此,学校要积极搭建多元平台,为教师架设成长桥梁,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今后的人生轨迹进行比较科学的设计,努力使其职业发展迈向新高。
一、多元学习,调动教师内驱力
如何真正提高优秀教师学习的效度?我认为,要打破传统的模式,有别于其他教师。从内容上讲,应具有自主选择性;从形式上看,要突破单一的看书写笔记,形式丰富吸引教师;从目的上讲,最终是为了教师在新思考中获得成长。
1.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提升素养促内涵(自学)。读书是每个人成长的最佳途径,毋庸置疑。我们根据教师的个体独特性,改变以往统一书目、统一阅读的旧习惯,让其自己提出阅读书目,倡导开卷有益,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共享网络阅读。书目种类繁多:有提升专业水平的、有励志的、有陶冶情操的、有家庭情感方面的等,包罗万象。开展自由组合式的读书杂谈活动,不拘一格,打破一人照稿读体会大家听的传统模式。读同类书籍的教师可以在群里设置讨论组暨“书坛神聊”,其他教师可以随时加入评论,讨论组里的记录就是我们最终想要的。大家还允许随意互换图书,好书共享。
2.对话专家,思想碰撞,拓宽思路亮心灯(领学)。专家的引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与专家对话是我校培训工作的'特色,通过专家对教育理念的前瞻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和评价,启发聆听者的思考,并能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认识上的融合,从而开阔眼界,进一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论内涵和教学思想。学校先后聘请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教授以及省市教育部门的专家来校讲学。
3.教师合作,多彩学习,资源共享齐发展(互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时不断激励教师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来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保留独特的教学风格以提高教学技能。学校开展“头脑风暴”、进行深度交流合作学习,使教师在各自的发展领域上更加明晰方向。成立了以学科为单位的“学科教研团队”、“学科生命教育实验骨干教师团队”等教师学习共同体。
二、强化研修,激发教师成长力
校本研修是各级学校立足自身发展实际,通过实践、反思、研究、再实践为特征的研修活动,是一种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
1.潜心研究,勤于写作。首先,确立研究主题。开展基于专题(科研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组织教师进行立项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比如,“共性问题”、“学科问题”等。要善于梳理、总结自己在这一过程获得的感悟、收获以及存在问题,记录宝贵的数据和各种影像资料,形成第一手文字资料,定期刊发文章,促进教师研究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次,研究要有深度与广度。深度就是通过有序、规范的研究,教师要向纵深发展,凝练自己的教学特色。广度就是学校整合力量,定期举行“教师研究学术日”,为教师提供研究协同体,提高自身的开放、吸纳、领悟能力。
第三,研究要有连续性与渐进性。研究活动的影响要扩展到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将表面相异而实质相关的研究活动联系在一起,让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关注过程的生成性,关注行为跟进,保持螺旋式上升趋势。
2.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小讲台呼唤大教师,实践平台做教师。课堂永远都是主阵地,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鼓励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厚积薄发。教师要站在研究者的高度去看待课堂教学,抱着探求教育艺术,追求真知的态度,这样的教学实践就有了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学校通过采取虚拟上课、集体备课、锤炼课、案例研究、学生反馈等多种形式,丰富和开放课堂教学。既研究教师又琢磨学生,师生共同触摸教(下转10页)(上接49页)育,促使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其大量的积淀由“内化”转变成含有更多精彩的“外显”,有朝一日,红日喷薄。
3.善于反思,再登新高。反思要关注有行为跟进的教学反思,主要分三个层次:
(1)个人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后寻求理论支持,继而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增加思想厚度,提升实践高度。
(2)群团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学片断,通过案例形式撰写出来,与同行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活动的得失,写出活动报告。
(3)经验交流:在总结经验时,要重视实践效果的研究,从学校、学科、教师三个层面上挖掘典型经验,汇聚反思促成长的正能量。
三、精彩展示,扩大教师影响力
要想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仅仅局限于校内的小圈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开阔教师的视野,扩大教师影响力以及辐射面,我们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作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为其提供更多更好的“走出去”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田地中更好地摸爬滚打,锤炼自己的能力。
以各类竞赛为契机,采用逐级选送的形式,让教师在竞争中迸发激情。一节公开课倾注了教师全部心血,冥思苦想,精心雕琢,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经过公开课的打磨,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成就卓越师不可缺少的磨炼。如,学校竞赛课中的优秀者选送区级,脱颖而出者选送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我校一名音乐教师获国家级奖项,并去深圳授课;一名语文教师获省级示范课奖项;多名教师获市级优秀课以及在各级论坛活动上获奖,好评如潮。
影子教师研修总结2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陕西17所民办高校的在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这17所民办高校是: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思源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法选取了三种:一是文献资料法。在西京学院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以及中国数据期刊网上查阅了10部相关专著、近60篇相关学术论文,为本研究做了坚实的理论准备。二是走访调查法。三是问卷调查法。20xx年9月,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74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7%、84%。
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陕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对学校和工作回报不满意。由于陕西民办高校制定的制度不合理以及不重视体育课程,加上体育教师的工作回报不高,造成不少体育教师对职业发展失去信心,离职率偏高,在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强。
1.陕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任职动因。表1显示:兼职体育老师占教师总数的14.2%。兼职体育老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目的、工作心情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陕西民办高校的在职体育教师中,由于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而不得不担任体育老师的人数达62.2%,而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以利于今后跳槽的有23.6%,出于其他原因担任体育教师的占9.4%。由此可见,陕西民办高校的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职业认同感,这势必导致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较差,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同时也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巨大隐患。
2.陕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进修情况。表2的调查数据表明:高达52.8%的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和进修,这导致体育教师在学术上难以进步,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几乎一成不变。参加过1~2次进修或培训的教师占37%,参加培训和进修多于3次的体育教师仅占10.2%,体育教师的进修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太少。虽然有50%以上的体育教师愿意参加科研活动,苦于没有学习的机会;有37.5%的体育教师认为,由于学校资金投入不足,难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有不到10%的教师因为不愿出差而安于现状,面对学习机会总是选择放弃。
3.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89页表3数据表明,陕西民办高校的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教师的科研水平低,直接影响体育学科的广度,导致教学内容太过狭窄。二是工资待遇低。工资是教师生存的保障,也直接影响教师的心态,进而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学历水平低、数量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学习新知识的意识不够,也是存在的问题。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改善陕西民办高校的体育教育状况。
三、陕西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后可得出以下特点:一是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学历不高、缺少高职称教师;教师的年龄结构也不合理。此外,体育教师的工作稳定性差。二是陕西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大都拥有多项技术技能,承担多个体育教学的`项目内容,这是民办高校的一个特色,在公办高校却较为少见。陕西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拥有超前的教育理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三是虽然陕西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场地和教学环境令人满意,但部分高校仍存在体育教学场地不足、教学环境差的问题。四是部分民办高校领导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四、陕西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消除对体育教学的误解。部分民办高校的领导对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分散精力的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此,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重视体育教师相互听课的环节,让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体育教学。
2.严格选拔体育教师。陕西大部分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太合理,且普遍存在学历层次较低的问题。建议多引进女教师,使男女教师比例协调。同时,还应注意引进更多的高学历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
3.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陕西大部分民办高校的领导对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不够,甚至没有科研经费方面的专项投入,也不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这就导致体育教师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技术技能。学校应该加大体育教育科学专项研究的经费投入,为体育老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4.改善体育教学的环境和硬件设施。陕西部分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环境和硬件设施有待改善。只有改善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课程,适当聘请有关专家举办讲座,了解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关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二是学校应注重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三是制定相关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督促体育教师用心教课,从而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可以同步展开赛课活动,激励体育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四是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的结构。要保证体育师资年龄的合理化和男女比例平衡,加大高学历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五是保障体育教师的地位。体育教师拥有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义务和权利,尤其在工资、办公条件等方面要有一定保障,以此保障体育教师的地位。六是完善场地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影子教师研修总结3
一、营造“和合共进”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教师发展的土壤和根基。近年来,六中以“融合、和谐、合作”为核心价值取向,致力于“和合共进”(崇尚和谐、合作,携手奋进)的学校文化建设,并物化于校园环境之中,浸润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研修行为之中。在教师的专业学习方面,学校着力于推进教师从“群体”走向“团队”。学校创建了以教研组、“导师”跟踪对子、校内“青蓝对子”、课题组和“骨干工作室”等为基础的正式团队和以教师社团、文化沙龙、学术沙龙等组织形式为载体的非正式团队,并通过“形成——改进与规范——稳固”三个阶段进行团队心理氛围和成员行为的强化、优化、固化。教师们在学校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互信、共识、分享”的氛围,在个人成长中“和合共进”。
二、推行基于统整的有效方式
总的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最终落脚于学校,植根于课堂,但又不能囿于课堂。学校更应该基于统整,推进有效研修,搭建教师自我更新的平台,促进教师全面成长。学校要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引领教师的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铺就路径。
第一,全面推行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研修。时间是教师最匮乏的资源,为此,六中自主创建了基于网络的“六中校本研修网”,让校本研修更趋便捷、高效,实现“人人、时时、处处”有效研修。比如,六中“教学评估中心”持续推行的网上观课和后续倡导的网上评课及专题研讨,使得“人人、时时”参与对话,及时反馈、交流、研讨,教师的参与率很高。“校本研修网”的有效使用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更新和专业发展,促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
第二,将学校龙头课题统整为校本研修课程。学校将课题的实施与教师的研修统整起来,将课题变成研修的课程。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修,在“做中学”,在研究中成长。“课堂如何转型?”“我们到底该如何有效地教?”是目前教师最需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六中实施的“‘以学施教’四环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以学设教、以教导学、分层练习、有效反馈)龙头课题,成了全体教师研修课程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教师们全员参与,积极互动,有效对话,并以学科组(教研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班开展研修。
研修的重心从专家式的讲堂和论坛移到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师们在学校“以学施教”四环节教学策略的施行过程中,学会了课堂观察与课后研究。这些研修活动贴近教师的需求,使其在基于课堂实践的“微格研究”和“课例研究”中逐步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为了促进每一个教师和教研组的积极参与,学校将重心下移至教研组(备课组),实施“组本研修”。在学校的推动下,广大教师以组为单位进行“网上研修”,如及时进行“网上评课”、“专题研讨”、“课例研究”、教学专题调查分析、视频课例分析、经验分享等集体互动性研修活动。
研修活动中体现出了平等参与、共同合作;尊重多元、形式多样;经验、建构知识;重视过程、促成变化;依据理论、反思实践的行动原则。全面推行“课例研究”,让教师像优秀的医生成长于“病例分析”中一样,成长于“课例研究”中,并形成一个个基于课堂的“学习共同体”,不让一个教师掉队。其中,学校借助于专家和专家型教师力量,大力推行“同课异构”和“多轮磨课”等方式,加强课前、课后的互助、切磋,有效促进教师在课堂中成长。
第三,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修方式。如何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新困惑对一线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教师“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的研究品质,促进教师间多元思维的碰撞与互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学校实施“教学问题会诊”实践体验研修课程。该研修在一定范围的“教师团队”(如“教研组”、“备课组”、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年级组”)中展开,让所有在场的教师都投入到“教学问题会诊”之中,引导教师把问题看作学习的资源,把解决问题作为专业发展的契机。在对问题进行合作互动式“会诊”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并能够在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参与团队对解决问题的决策。“以问题为中心”的研修方式引导教师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也提高自己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和改变现状的信心。
第四,推行“漂流瓶”式专业分享方式。教育智慧的分享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专业知识漂流”在六中已经成为一种专业生活方式,如教学日志漂流、教育教学故事漂流、教学反思记漂流、“我最爱读的书”及读书笔记漂流等。教师们通过“漂流”分享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智慧,加快了成长。
第五,建立“影子导师”制,强化专业引领。教师最需要的研修方式还包括与专家共同携手,前行在实践的地面上。近年来,学校主动与外部专业力量合作,实现院校际教师教育资源(包括外省市名校及市、区级专家)联盟,实行“友情结对,跟踪指导”的教师培养方式,并逐步将“重点跟踪,全体跟进”的“影子导师”策略在全校推进。目前,六中除了实行走进课堂的“影子导师”制,还有活跃于六中校本研修网的“影子导师”制。导师的专业引领,实现了时时、处处“形影不离”。
第六,推行“小课题”式“校本科研”,促进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成长。为了转变教师对教科研“高处不胜寒”的认识,从20xx年开始,六中降低了教师科研“规格”,推行了“小课题”管理办法,促进“研”、“修”一体。“小课题”不需要专家评议和学校审批,只要经过教研组共同评审后将方案(备忘书)提交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备案即可。学校引导教师走“从问题到课题”的路径,鼓励围绕学校推行的“以学施教”四环节教学策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自行选题、自行申报、自主研究、自我提高、自成理论。
“小课题”可以是“个人课题”,也可以是“集体课题”;可以是“微型课题”,也可以是“小专题课题”。学校鼓励教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践性问题,促进专业成长”的校本科研方针,注重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来自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具有价值的“真问题”,同时在问题解决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影子教师研修总结】相关文章:
影子教师研修总结12-07
影子教师实践研修总结11-18
[实用]影子教师研修总结08-23
影子教师研修总结[共13篇]12-09
影子教师总结11-08
影子教师实习总结07-27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03-13
教师研修个人研修总结02-16
教师研修反思总结,教师研修反思总结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