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总结

时间:2020-11-13 11:02:56 教师总结 我要投稿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总结

  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说的概括一点,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由此可以看出,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和计算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感比帮助学生记住一个等式更重要。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总结

  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该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这样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多种能力,调动非智力因素。

  例如:在“认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儿童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在教学“4”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主题图上鲜艳的颜色以及富有童趣的画面,会把学生很快带入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之中,学生们会兴致盎然地数出画面上能够用“4”表示的物体:4棵大树,4个小动物,4面彩旗等,从而抽象出“4”这个数。于是,数是他们之间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如果没有数,想说清图中有些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比如:教学“0的认识”时,让学生观看老师的实物演示,由盘子里有2个苹果,到1个苹果,到没有苹果,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体会到“0表示没有”。另外还在“想一想”,“练一练”中安排了“生活中常见的0”,丰富了学生对“0”的意义的理解。正因为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数学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又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

  二、在自主探索中,培养数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够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从事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的意义和作用,建立良好的数感。比如:教学“认识11到20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数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由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们数的方式也可能是不同的:有的是1根1根地数,直到数出12根;有的是2根2根地数,直到数出12根;有的是先把10根捆成一捆,就很容易看出是12根了。然后通过交流,学生们形象地感受到“把10根捆成一捆”的方法的优越性,也对“10个一是1个十”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是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仅仅听数学、记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同样,数感的培养和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一年级小同学好奇好动,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他们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课堂教学中应更多为学生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

  比如:在教学“认识几和第几”时,让学生看着书上小动物们拔萝卜的情景图,说一说“参加拔萝卜的小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小狗排第几?第四是谁?”使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几和第几”的体验。又如在“认识11到20的数”时,让学生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让学生对一堆草莓先猜猜是多少,再数出来,还让学生根据数轴统计:18接近10还是接近20?13呢?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四、在相互交流中,培养数感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并非是对于教师授予的知识被动的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认识数的时候,对数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都带有各自鲜明的生活烙印,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感,就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60

  比如:在教学“数的顺序”一课中,我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题目出来以后,我 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解答这道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及时给予肯定。下面就是学生的一些答案:

  (一)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6261605958

  1、1个1个地数:

  6462605856

  2、2个2个地数:

  7065605550

  3、5个5个地数:

  8070605040

  4、10个10个地数:

  (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5859606162

  1、1个1个地数:

  5658606264

  2、2个2个地数:

  5055606570

  3、5个5个地数:

  4050607080

  4、10个10个地数: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的规律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数感也得到了加强。

  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动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运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靠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探索一般。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总结】相关文章:

培养年轻教师总结10-15

培养年轻教师总结5篇10-15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总结09-20

青年教师培养总结15篇10-15

培养青年教师总结15篇11-27

青年教师培养总结(通用6篇)11-11

青年教师培养总结范文(精选6篇)10-23

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论文10-28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03-25

学生教师实习总结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