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如何转化学困生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时间:2020-11-13 15:56:37 教师总结 我要投稿

如何转化学困生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对于学困生,想说爱你不容易!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难题。因为它是一项复杂、细致、艰巨的工作,也是显示教师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来谈一谈学困生教学工作转化的几点体会:

  首先要爱护学困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谁能在学困生的心田上种下自信、自尊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爱护学困生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分层次,不划优劣,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鼓励、帮助的关系。爱护学困生就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立个性的人,承认每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的差异,而不能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模子里,把他们截长补短、磨去棱角、锻打冶炼成标准的产品。应当如马卡连柯所说:“正像高明的猎人射击走动的目标要射向远远的前方一样,教师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也应当高瞻远瞩,对人要多加要求,也应特别的尊重,即使在表面上看来这个人并不值得怎样尊重。”

  其次,创设成功机会,培养学习兴趣。

  自卑、消极是学困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比学优生更渴望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为所有学生创设不同的成功机会。比如,把最基本最简单的习题留给学困生去做,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尽量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某中学一位化学老师发现他新接的那个班化学成绩非常差,学生对化学缺乏兴趣。在一次测验的前一周,他告诉全班学生这次考试可以带一张夹带,但这张夹带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而且最大不能超过16开。于是全班学生精心准备夹带,经过学生反复琢磨,反复筛选,每位学生都把自己觉得最需要写的公式、定理、概念等知识点密密麻麻地写在了那张夹带上,准备考试时用。这次考试下来,全班学生的化学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问学生:“考得怎样?”学生高兴地说:“好!”老师说:“那么下次还这样做。”从此,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兴趣,学得比以前用功多了。第二次测验前,老师又告诉学生,这次化学考试也可以带夹带,夹带同样要亲手做,但最大不能超过上次的一半,也就是16开的二分之一。学生又高兴地加班加点读书,筛选以充分利用那张夹带牺。结果考试下来成绩比上次还好。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更大了。就这样,第三次考试,夹带变成了16开得四分之一,第四次,第五次……夹带越来越小,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越来越好。这位老师这一创造性的.工作不但促使学生在制作夹带的过程中自觉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成功,唤醒了学生继续前进的内在欲望与激情,在学生的心中孕育了成功的心境与信念。

  第三是:发现闪光点,寻找教育契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往往正是现在那些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成绩里吸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个方面的,其中包括某门课程成绩低劣的弱点。因此,老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发现学生身上最好的东西,要捕捉它,发展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支持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经常抓住学困生身上哪怕一个微弱的“闪光点”,用放大镜视之,将其发扬而广大,一达到激励学困生本人的目的。记得刚教一年级新生时,我班上有个学生叫张毅,他经常上课溜号,字写的一塌糊涂,还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我多次批评教育他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就在我勤观察他几天后我发现这名学生上学特别积极,在学校总是抢着和同学劳动,老师手里的活他总是看到眼里,二话不说就来帮忙。和他家长取得联系后我又得知他起床不需要家长催促,而且总是起得很早,从来不迟到。并且他在家也念着老师的好,理解老师的辛苦,想想他平时的表现还真不假,他总是悄悄的把一块糖放在我的桌子上,有了观察的收获和感动之余,我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慢慢的我发现他有了进步。记得在“你真行!”的主题班会上,当张毅看到班里许多同学都有人夸而自己没有一个人夸时,低着头,一言不发。这时我说:“我也想发言,请同学们猜猜我会夸奖谁呢?”“马玉”、“李观楠”……学生们一猜就是那些学优生。我说:“这些同学的确有很多优点,大家对他们的赞扬我也同意,现在我要说的是‘张毅你真行!’”当我把张毅的事迹向同学们以介绍,全班同学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接着说,“如果张毅同学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认真书写,并和同学们搞好团结他一定更优秀。”从此,张毅慢慢变得自信了,学习的热情也高了,学习成绩渐渐提高了,和同学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为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和家长沟通多方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从而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赞誉教师:“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宝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理智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你还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雕塑家。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社会把你看成能工巧匠,我们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工巧匠。我们只要为学困生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就会为社会多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这样才无愧于“能工巧匠”的美称。

《如何转化学困生教师个人计划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如何转化学困生教师个人计划总结】相关文章:

学困生工作计划锦集9篇04-18

教师个人总结05-07

学困生期末评语09-09

教师个人评优总结08-26

教师个人反思总结01-27

小班教师个人总结12-16

学院教师个人总结10-16

信息教师个人总结09-29

英语教师个人总结08-19

先进教师个人总结08-16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如何转化学困生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对于学困生,想说爱你不容易!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难题。因为它是一项复杂、细致、艰巨的工作,也是显示教师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来谈一谈学困生教学工作转化的几点体会:

  首先要爱护学困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谁能在学困生的心田上种下自信、自尊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爱护学困生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分层次,不划优劣,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鼓励、帮助的关系。爱护学困生就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立个性的人,承认每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的差异,而不能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模子里,把他们截长补短、磨去棱角、锻打冶炼成标准的产品。应当如马卡连柯所说:“正像高明的猎人射击走动的目标要射向远远的前方一样,教师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也应当高瞻远瞩,对人要多加要求,也应特别的尊重,即使在表面上看来这个人并不值得怎样尊重。”

  其次,创设成功机会,培养学习兴趣。

  自卑、消极是学困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比学优生更渴望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为所有学生创设不同的成功机会。比如,把最基本最简单的习题留给学困生去做,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尽量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某中学一位化学老师发现他新接的那个班化学成绩非常差,学生对化学缺乏兴趣。在一次测验的前一周,他告诉全班学生这次考试可以带一张夹带,但这张夹带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而且最大不能超过16开。于是全班学生精心准备夹带,经过学生反复琢磨,反复筛选,每位学生都把自己觉得最需要写的公式、定理、概念等知识点密密麻麻地写在了那张夹带上,准备考试时用。这次考试下来,全班学生的化学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问学生:“考得怎样?”学生高兴地说:“好!”老师说:“那么下次还这样做。”从此,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兴趣,学得比以前用功多了。第二次测验前,老师又告诉学生,这次化学考试也可以带夹带,夹带同样要亲手做,但最大不能超过上次的一半,也就是16开的二分之一。学生又高兴地加班加点读书,筛选以充分利用那张夹带牺。结果考试下来成绩比上次还好。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更大了。就这样,第三次考试,夹带变成了16开得四分之一,第四次,第五次……夹带越来越小,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越来越好。这位老师这一创造性的.工作不但促使学生在制作夹带的过程中自觉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成功,唤醒了学生继续前进的内在欲望与激情,在学生的心中孕育了成功的心境与信念。

  第三是:发现闪光点,寻找教育契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往往正是现在那些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成绩里吸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个方面的,其中包括某门课程成绩低劣的弱点。因此,老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发现学生身上最好的东西,要捕捉它,发展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支持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经常抓住学困生身上哪怕一个微弱的“闪光点”,用放大镜视之,将其发扬而广大,一达到激励学困生本人的目的。记得刚教一年级新生时,我班上有个学生叫张毅,他经常上课溜号,字写的一塌糊涂,还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我多次批评教育他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就在我勤观察他几天后我发现这名学生上学特别积极,在学校总是抢着和同学劳动,老师手里的活他总是看到眼里,二话不说就来帮忙。和他家长取得联系后我又得知他起床不需要家长催促,而且总是起得很早,从来不迟到。并且他在家也念着老师的好,理解老师的辛苦,想想他平时的表现还真不假,他总是悄悄的把一块糖放在我的桌子上,有了观察的收获和感动之余,我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慢慢的我发现他有了进步。记得在“你真行!”的主题班会上,当张毅看到班里许多同学都有人夸而自己没有一个人夸时,低着头,一言不发。这时我说:“我也想发言,请同学们猜猜我会夸奖谁呢?”“马玉”、“李观楠”……学生们一猜就是那些学优生。我说:“这些同学的确有很多优点,大家对他们的赞扬我也同意,现在我要说的是‘张毅你真行!’”当我把张毅的事迹向同学们以介绍,全班同学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接着说,“如果张毅同学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认真书写,并和同学们搞好团结他一定更优秀。”从此,张毅慢慢变得自信了,学习的热情也高了,学习成绩渐渐提高了,和同学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为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和家长沟通多方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从而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赞誉教师:“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宝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理智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你还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雕塑家。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社会把你看成能工巧匠,我们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工巧匠。我们只要为学困生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就会为社会多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这样才无愧于“能工巧匠”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