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说课及教学设计
篇一:跳水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跳水》,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舟船”中的第一课。
下面我将从单元概要、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习方式、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几方面来阐释。
一、 单元概要
本组教材以“舟船”为主题,安排了两篇主题课文:《跳水》《沙漠之舟》。此外,在“语文天地”里还安排了两篇自读课文《初航》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本单元从船上发生的故事、比喻的船,以及折纸船、航天飞机等方面选编课文。《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他丰富的经验、超乎常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对于成长中孩子品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沙漠之舟》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对人的作用。《初航》里的纸船,承载着孩子们的劳动和理想,隐藏着青少年刚刚驶入人生的航道,要“一路走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记录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事件,“神舟”因与“神州”同音而寓意深刻。配合本组专题,在“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日积月累”“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笔下生花”“金钥匙”“自检”等多项训练内容。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舟船”不熟悉,没有感知基础。虽然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综合分析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原因,需要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之在理解体验、思考感悟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迪。
三、 教材分析
《跳水》是一篇充满戏剧性的作品,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手笔,寥寥数百字,却展示出了极大的魅力。不仅故事的张弛,情节的跌宕,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意象,那命悬一线的惊悚,使故事有着抓人的魔力,更让读者受益匪浅的是,船长身上散发出来的个人魅力——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果断。
故事发生到性命攸关的时刻,让孩子跳入浩瀚的大海,这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命令,突显出船长这一人物的睿智,而他用枪逼孩子跳水,又显示了他的刚毅和果断。超人的智慧,源自丰富的生活经验,源自对生命的呵护,更源自一个父亲的伟大情怀。托尔斯泰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诠释了信心、勇气、机智和责任这些抽象的概念。人生境遇不可预料,人生境况也是百味多样,而船长这位人物形象,将智慧元素推向了极致。
这是一篇情节简单而巧妙,内涵丰富而又含蓄的小说。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构思的新奇,出人意料。险境还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就在孩子得救之后,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赋予作品那恒久的生命力、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
四、 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文本、学情和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1.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关系,理清课文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船长的沉着镇静、机智果断。
3、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㈠、说教法
1、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在本课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 2.语言点拨 3.抓重点词句 4、朗读感悟等。
2、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㈡、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四十秒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情,并在旁做批注。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地朗读,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联系背景资料,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从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每一个人都为他着急,“只要孩子一失足??。”②环游世界的轮船桅杆高40多米,“只要他一失足??。”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体会孩子不仅身陷险境,更是身陷绝境。然后进行词语拓展,调出学生已有的词语积累,来形容当时的情景。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 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3、再由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朗读第五段,进一步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如:学生个体读的方法,语速的快、慢,重音的安排,来体现他个性的理解。或学生合作读的形式,如男女生合作读、齐读的编排,展现理解后的表达。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在努力营造和谐、自主、平等对话的
课堂氛围中,提供给学生个性学习和阅读的“自我发展”时间和空间,鼓励、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领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益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色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
4、小组合作自育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通过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抓住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层次。
第二课时:着重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船长的人格魅力,复述课文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为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跳水明星的图片,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随机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过程怎样?在练习用“什么”“怎样”质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问的能力,这也是本册第一单元“金钥匙”交给大家阅读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查朗读情况。并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一些与上文联系不太紧密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后,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的人物,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水手逗猴子-→猴子气孩子-→孩子追猴子 -→孩子陷绝境→船长逼孩子 →水手救孩子。让学生通过朗读,紧扣作品语言,让学生感知形象美、意蕴美、思想美,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3、再加上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结局,让学生完整地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质疑问难。这样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
1.展开想象,“想方设法”解救孩子,体会船长办法的唯一性。设想解救孩子的方法还有哪些?可能有铺垫子、搭梯子、拉被单救助等方法。但不能体现快速、有效,只有船长的方法是机智之举。可能有的学生对于摔在甲板上和掉进海里的不同结果缺乏认识。为什么船长会发出向海里跳的命令,为什么拿着枪瞄准孩
子?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实验:拿一个鸡蛋和一个大的量筒,在透明的量筒里装满水,让鸡蛋从上面掉下来掉进量筒里。实验的结果是:鸡蛋完好无损,同样孩子掉在水里肯定没事,跳水真是个好办法。接着再做一个实验,将鸡蛋拿得和上一次一样高,大桌子当作甲板,试一试鸡蛋掉下来肯定会摔碎。做试验后,对课文的理解得更透彻。抓住这关键的一环,质疑课题。如果把课题改为“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惹的祸”“船长和儿子”等,都不如“跳水”更能抓住人心。
2.分析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船长?首先抓住描写船长的语句,感受他的品质。抓住“立刻”、“同时喊”、“本来”等词语体会他做出判断的时间短,速度快。其次进行角色置换,指导朗读。第一层次从朗读的方法进行指导,感受人物形象。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对比朗读效果的不同。“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然后假设你就是孩子的.父亲,你怎样向孩子喊话?(指导学生朗读“一!二!”时要短促、有力、不容置疑,体会船长的心情,感受他的机智果断。)
3、体会“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话的含义,这里相互矛盾吗?此处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处理:1、借助生活(钟表的声音)体验到四十秒的时间很短;2、回归文本,体会破折号的用法,表示意思的转折。
3、理解对于谁来说,四十秒时间太长了。让学生体会作为父亲,船长当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四十秒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太长了。这样的理解,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
一、认识作者,谈话导入
认识作者,并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随后认识帆船的各部位:甲板、桅杆、横木。补充资料---环游世界的轮船的桅杆高度可达到40米,相当于我们的十层楼房那么高。这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二、品读感悟,体验情境。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画词语做批注,理解这些词语对情节发展起到的铺垫作用。抓住“风平浪静”体会:因风平浪静而无事生非,因风平浪静而获救。看看文中这只猴子,是一只什么的猴子?抓住“放肆”体会猴子的肆无忌惮。抓住“摘、爬、撕”几个动词的学习,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同时设计具体的语境,用这几个动词说话,出示课件:“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文字中感受到这是一只调皮的猴子,引出下文孩子一步一步陷进险境。
2、默读课文3—8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①、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呢?圈画出孩子表情变化的词语。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画出关键的句子。
③、自读课文做批注笔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级展示。
在小组自学后进行全班交流,想一想猴子是如何使孩子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抓住孩子的神态和心态的词语如: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醒悟。
接着重点理解两个同音字“急”和“极”的意思,(急:生气;极:到达极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字能否调换位置?其目的是感受孩子心态的变化:又羞又恼——异常气愤,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然后分析孩子、猴子、人们的表现,进行 5、6自然段的分层朗读,感受孩子身处险境的原因。并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感知孩子身陷的是绝境。抓住“吓呆了”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出水手当时的神态,如:水手们目瞪口呆,傻傻地看着孩子等,以突出孩子境地之险。然后进行关联词语填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这两组关联词语,一个是条件关系,一个是假设关系,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从表达效果上进一步明白:这两句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无论失足与否,他面临的结局都将是死亡。出示课件“猴子和孩子展开了桅杆上的追逐,不知不觉中,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用关联词说的
四、回归文本,提升理解。
1.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2、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设计一个课本剧。(这艘环游世界的轮船继续向前行驶,过了一个月,水手、孩子、船长坐在甲板上回想起了“跳水”的那一幕,水手说:“都是我们不好,如果不逗猴子,孩子也就不会陷进险境。”孩子说:“是我自己不好,遇事不冷静,做事没有想后果。”船长说:“多亏你们身手敏捷,在最短的时间里就回了我的儿子,集体的力量课真大呀!”??)在角色对话中,学生从中理解了作者的写作之意。开玩笑要有分寸,遇事要冷静,懂得团结的力量大。
4.浏览全文,体会写作方法和特色。让学生不仅明确写作的顺序,知道作者抓住言行刻画人物的方法,还能体会到小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而写主要人物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化险为夷。这样写,使人感到真实,自然。
5、推荐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鲨鱼》、《穷人》。
篇二:跳水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跳水》,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舟船”中的第一课。
下面我将从单元概要、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习方式、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几方面来阐释。
一、 单元概要
本组教材以“舟船”为主题,安排了两篇主题课文:《跳水》《沙漠之舟》。此外,在“语文天地”里还安排了两篇自读课文《初航》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本单元从船上发生的故事、比喻的船,以及折纸船、航天飞机等方面选编课文。《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他丰富的经验、超乎常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对于成长中孩子品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沙漠之舟》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对人的作用。《初航》里的纸船,承载着孩子们的劳动和理想,隐藏着青少年刚刚驶入人生的航道,要“一路走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记录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事件,“神舟”因与“神州”同音而寓意深刻。配合本组专题,在“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日积月累”“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笔下生花”“金钥匙”“自检”等多项训练内容。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舟船”不熟悉,没有感知基础。虽然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综合分析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原因,需要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之在理解体验、思考感悟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迪。
三、 教材分析
《跳水》是一篇充满戏剧性的作品,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手笔,寥寥数百字,却展示出了极大的魅力。不仅故事的张弛,情节的跌宕,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意象,那命悬一线的惊悚,使故事有着抓人的魔力,更让读者受益匪浅的是,船长身上散发出来的个人魅力——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果断。
故事发生到性命攸关的时刻,让孩子跳入浩瀚的大海,这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命令,突显出船长这一人物的睿智,而他用枪逼孩子跳水,又显示了他的刚毅和果断。超人的智慧,源自丰富的生活经验,源自对生命的呵护,更
源自一个父亲的伟大情怀。托尔斯泰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诠释了信心、勇气、机智和责任这些抽象的概念。人生境遇不可预料,人生境况也是百味多样,而船长这位人物形象,将智慧元素推向了极致。
这是一篇情节简单而巧妙,内涵丰富而又含蓄的小说。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构思的新奇,出人意料。险境还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就在孩子得救之后,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赋予作品那恒久的生命力、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
四、 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文本、学情和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1.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关系,理清课文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船长的沉着镇静、机智果断。
3、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㈠、说教法
1、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在本课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 2.语言点拨 3.抓重点词句 4、朗读感悟等。
2、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㈡、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四十秒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情,并在旁做批注。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地朗读,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联系背景资料,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从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色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
4、小组合作自育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通过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抓住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层次。
第二课时:着重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船长的人格魅力,复述课文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为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跳水明星的图片,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随机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过程怎样?在练习用“什么”“怎样”质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问的能力,这也是本册第一单元“金钥匙”交给大家阅读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查朗读情况。并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一些与上文联系不太紧密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后,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的人物,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水手逗猴子-→猴子气孩子-→孩子追猴子 -→孩子陷绝境→船长逼孩子 →水手救孩子。让学生通过朗读,紧扣作品语言,让学生感知形象美、意蕴美、思想美,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3、再加上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结局,让学生完整地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质疑问难。这样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认识作者,谈话导入
认识作者,并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随后认识帆船的各部位:甲板、桅杆、横木。补充资料---环游世界的轮船的桅杆高度可达到40米,相当于我们的十层楼房那么高。这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二、品读感悟,体验情境。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画词语做批注,理解这些词语对情节发展起到的
铺垫作用。抓住“风平浪静”体会:因风平浪静而无事生非,因风平浪静而获救。看看文中这只猴子,是一只什么的猴子?抓住“放肆”体会猴子的肆无忌惮。抓住“摘、爬、撕”几个动词的学习,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同时设计具体的语境,用这几个动词说话,出示课件:“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文字中感受到这是一只调皮的猴子,引出下文孩子一步一步陷进险境。
2、默读课文3—8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①、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呢?圈画出孩子表情变化的词语。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画出关键的句子。 ③、自读课文做批注笔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级展示。
在小组自学后进行全班交流,想一想猴子是如何使孩子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抓住孩子的神态和心态的词语如: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醒悟。
接着重点理解两个同音字“急”和“极”的意思,(急:生气;极:到达极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字能否调换位置?其目的是感受孩子心态的变化:又羞又恼——异常气愤,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然后分析孩子、猴子、人们的表现,进行 5、6自然段的分层朗读,感受孩子身处险境的原因。并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感知孩子身陷的是绝境。抓住“吓呆了”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出水手当时的神态,如:水手们目瞪口呆,傻傻地看着孩子等,以突出孩子境地之险。然后进行关联词语填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这两组关联词语,一个是条件关系,一个是假设关系,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从表达效果上进一步明白:这两句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无论失足与否,他面临的结局都将是死亡。出示课件“猴子和孩子展开了桅杆上的追逐,不知不觉中,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用关联词说说孩子的处境危险,并通过个体读、男女生读、老师渲染情景引读:①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为他着急,“只要孩子一失足??。”②环游世界的轮船桅杆高40多米,“只要他一失足??。”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体会孩子不仅身陷险境,更是身陷绝境。然后进行词语拓展,调出学生已有的词语积累,来形容当时的情景。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 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3、再由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朗读第五段,进一步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如:学生个体读的方法,语速的快、慢,重音的安排,来体现他个性的理解。或学生合作读的形式,如男女生合作读、齐读的编排,展现理解后的表达。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在努力营造和谐、自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中,提供给学生个性学习和阅读的“自我发展”时间和空间,鼓励、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领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
1.展开想象,“想方设法”解救孩子,体会船长办法的唯一性。设想解救孩子的方法还有哪些?可能有铺垫子、搭梯子、拉被单救助等方法。但不能体现快速、有效,只有船长的方法是机智之举。可能有的学生对于摔在甲板上和掉进海里的不同结果缺乏认识。为什么船长会发出向海里跳的命令,为什么拿着枪瞄准孩子?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实验:拿一个鸡蛋和一个大的量筒,在透明的量筒里装满水,让鸡蛋从上面掉下来掉进量筒里。实验的结果是:鸡蛋完好无损,同样孩子掉在水里肯定没事,跳水真是个好办法。接着再做一个实验,将鸡蛋拿得和上一次一样高,大桌子当作甲板,试一试鸡蛋掉下来肯定会摔碎。做试验后,对课文的理解得更透彻。抓住这关键的一环,质疑课题。如果把课题改为“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惹的祸”“船长和儿子”等,都不如“跳水”更能抓住人心。
2.分析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船长?首先抓住描写船长的语句,感受他的品质。抓住“立刻”、“同时喊”、“本来”等词语体会他做出判断的时间短,速度快。其次进行角色置换,指导朗读。第一层次从朗读的方法进行指导,感受人物形象。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对比朗读效果的不同。“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然后假设你就是孩子的父亲,你怎样向孩子喊话?(指导学生朗读“一!二!”时要短促、有力、不容置疑,体会船长的心情,感受他的机智果断。)
3、体会“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话的含义,这里相互矛盾吗?此处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处理:1、借助生活(钟表的声音)体验到四十秒的时间很短;2、回归文本,体会破折号的用法,表示意思的转折。3、理解对于谁来说,四十秒时间太长了。让学生体会作为父亲,船长当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四十秒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太长了。这样的理解,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回归文本,提升理解。
1.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2、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设计一个课本剧。(这艘环游世界的轮船继续向前行驶,过了一个月,水手、孩子、船长坐在甲板上回想起了“跳水”的那一幕,水手说:“都是我们不好,如果不逗猴子,孩子也就不会陷进险境。”孩子说:“是我自己不好,遇事不冷静,做事没有想后果。”船长说:“多亏你们身手敏捷,在最短的时间里就回了我的儿子,集体的力量课真大呀!”??)在角色对话中,学生从中理解了作者的写作之意。开玩笑
【《跳水》说课及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跳水》教学设计(精选20篇)05-13
《说勤奋》教学设计04-22
《说勤奋》教学设计15篇04-02
《说屏》教学设计15篇03-03
观摩课教学设计09-15
作文课教学设计04-03
教师面试说课禁忌05-01
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04-01
写字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03-02
《白鹭》第2课时教学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