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群白鲸因追赶鱼群到北极而遇险,抢救人员用《蓝色多瑙河》的乐曲把白鲸引入深海的故事。故事说明了白鲸喜爱音乐的习性,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喜爱与保护。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准字音。
2、初步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品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教学难点:了解白鲸能够得救是个“奇迹”,从而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将重点放在了通过词语来表情达意,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词语教学仍然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关键词语的学习来理解课文是我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交流白鲸其它资料,引起对白 鲸的好奇与兴趣。
第二课时
一、听音乐,导入新课。
播放《蓝色多瑙河》师述:居住在海洋中的白鲸也喜欢这首曲子,它们还和这首乐曲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好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开火车读,检查读书情况。脊背、召唤、乐曲……(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写上黑板,并练读
(3)、词语出示:指明读。强调读错的词语,交流识记方法。
三、细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他们是在哪里玩的'这么高兴吗?(北极、楚科奇海)同学们,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那里被冰雪覆盖着,那里气温变化的非常快,有时候刹那间整个海面就会结上厚厚的冰,沉重的汽车都可以在上面行驶。那里非常冷。那么,这一群可爱的白鲸就是在这里的楚可奇海快活的着,可是呀,贪玩的他们却不知道危险在悄悄的向它们逼近。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从中能读懂什么,能明白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师:小组交流时,一位同学发言,其他的同学要注意听,随时补充。交流:(相机抓住:突然、转眼、绝望)指导有感情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读文、互相评价。
(2)、研读白鲸得救一部分。
师:后来,白鲸又是怎样得救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后面的课文,看看白鲸是怎样得救的?读完后,用“首先—然后—最后”练说。
师:哪位同学起来把白鲸被救的过程完整的说一说呢?
师:这些同学说的真好。首先是猎人发现了白鲸危险,叫来了村民,人们纷纷赶来凿冰抢救白鲸。板书:人们
师:在人们无法抢救白鲸的情况下,就通知了政府,然后政府派出了破冰船来抢救白鲸。板书:破冰船
师:在直升飞机的指引下,破冰船为白鲸开出了一条通道,最后又用乐曲引出了冰区。板书:乐曲
师:白鲸终于游出了冰区,得救了。大家看,人们为了救白鲸,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最后终于一起把白鲸引了出去。喜爱音乐的白鲸终于得救了。板书:得救
四、赏读体会,升华情感。
(1)、师:在整个营救白鲸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哪些场面是最令你感动的,可以和同位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感受。师:人们那么关心白鲸,下面谁来读读这一部分?(出示第五自然段)个人读,齐读。师:还有哪些营救的场面令你非常感动?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六自然段内容。师:船员用了自己的生活常识,营救了白鲸。出示:“一个船员大声说……乐曲”(小黑板)指名读上面这段话。师: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3)出示五、六自然段。
师:(放音乐)优雅的乐曲响起来了,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读一读吧!生齐读。
五、拓展课文,升华感情。
1、小结全文
师:有了这群喜爱白鲸的人,喜爱音乐的白鲸得救了,大海有了白鲸,就变得更加美丽,那么人们有了这群白鲸,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人和动物就是这样相处、相互依存的。
2、你们想知道大海里的鲸有多少种吗?白鲸还有哪些生活习性?同学们可以去看看《少年百科知识》这本书。学生谈学习后的感受。
3、师:学习了课文,看到这么令人感动的场面,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营救白鲸的人,你最想说什么?
4、也可以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或者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五)板书设计:
喜爱音乐的白鲸
奇迹
贪玩 遇险——————得救
人们
破冰船
音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03-07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3-29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09-18
小学语文《肥皂泡》的教学设计范文05-28
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4-22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通用19篇)05-19
人教版《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12-27
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10-09
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