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25 08:05: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升和毫升》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同学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资料。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规范》关于升和毫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含义和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本单元教材分四局部编排:

  第10页初步教学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也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第11~14页初步教学升。先讲述计量液体有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然后通过制作与操作教学1升的实际意义。

  第15~17页教学毫升。包括什么时候要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等内容。

  第18~21页单元练习与实践活动。在单元练习里整理有关升和毫升的知识,提高同学实际应用这两个单位的能力。在《美妙的“杯琴”》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里,把数学知识和音乐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

  本单元还编写了两篇“你知道吗”。其中一篇介绍有关义务献血的知识,另一篇介绍笙、编钟、排箫等乐器。

  1

  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协助同学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

  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为了让同学在尚未学习体积之前先建立初步的容量概念,第10页例题作了很细致的布置。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同学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1)

  同学都知道茶杯里能盛水,茶杯有大有小,能盛的水就有多有少。例题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同学观察情境图里的两个茶杯,说说哪个茶杯能盛的水多些。并告诉他们,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容量”这个词,注意和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便于同学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一是情境中的两个茶杯都是空的,里面没有盛水,“哪一个茶杯能盛比较多的水”是直觉下的想像与判断。同学通过这样的想像,容易体会到“杯子容量”的实质含义。二是要给同学较多时间去领悟“茄子”卡通说的那句话,抓住“盛的水多”和“容量比较大”,有意义地接受“容量”的含义。

  (2)

  例题的第二个问题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同学更深刻地理解容量的含义,解决并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四步进行:

  第一步让同学说说“冷水壶的容量”是什么意思,引导他们把“容量”这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回归到“能盛的水”的实际层面上,通过把概念具体化再次体会容量的含义。第二步让同学猜一猜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为了便于同学区分和表述,情境图里的一个冷水壶是红把手,壶体上刻了花;另一个冷水壶是黑把手,壶体上没有花。第三步通过倒水验证猜测。先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再把这壶水往另一个壶里倒。或是红把手水壶里的水倒满黑把手水壶后还剩下一些,或是黑把手水壶里的水全部倒入红把手水壶里后尚未盛满。倒水验证猜测这种方法要让同学自身想出来,并让他们动手倒一倒。第四步确认问题的答案,因为红把手水壶里能盛的水多,所以它的容量大一些。

  “想想做做”第1、2题,在一个杯子里盛满水,往别的杯子里倒,继续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容量小、容量相等的含义。

  (3)

  例题的第三个问题让同学体验需要统一的单位来计量容器的容量。教学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同学说说“水壶的容量是多少”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再次在笼统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第二步观察教材里的插图,把一壶水往杯子里倒,假如倒入较小的杯子,刚好5杯;假如倒入较大的杯子,刚好4杯。第三步让同学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体会只有使用确定的杯子才干准确地表达水壶的容量,也就是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是容量的概念,同学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资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索上,都是为建立概念服务的。

  2?

  教学升和毫升,让同学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

  教学升和毫升各编排了两道例题,都设计了从生活实际引出并体会1个单位有多少、自制简易量器和用量器丈量等教学活动。

  (1)

  引出单位。第11页例题出现了瓶装酱油、食用油、饮料和桶装纯洁水等图片,在每幅图的旁边都标注了“×升”或“×L”。第15页例题出现了瓶装的洗洁剂、饮料、牛奶的图片,也在图片的旁边标注了“×毫升”或“×mL”。让同学在实际的情境中体会升和毫升都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广;体会这两个单位有各自的使用场所。教学这两段内容时,要让同学看着图片说说瓶里装了些什么,各有多少,都以什么为单位,为什么两道例题使用的'单位不同。从而自觉地感受升和毫升都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单位。假如液体比较多,可以用升作单位;假如液体比较少,则用毫升作单位。

  (2)

  感受1个单位有多少。同学知道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之后,希望知道1升、1毫升各有多少。教材和时满足他们的需要,第11页例题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满水,倒入量杯正好是1升。设计这个实验有两个原因:

  一是同学对正方体比较熟悉,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所以对棱长1分米正方体容器的大小有感性经验,正是这点经验协助他们感受了1升有多少。二是在实验中能带出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常用工具——量杯。在这个实验中,正方体容器是制作或选择的,1升水是在量杯上看出来的。第15页例题先介绍量筒,然后观察量筒里的1毫升水,让同学明白毫升是计量较少液体的单位。接着做滴管滴水实验,通过“十多滴”形象描述1毫升有多少。

  设计的两个实验协助同学感受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使同学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忆牢。实验必需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同学分组进行,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应该由教师演示给同学看。在实验中要引导同学关注其中的数学内容,让他们仔细体会通过实验能知道什么。

  除了这两个实验,教材还设计了许多能体会升和毫升实际意义的学习活动。第14页第1题和第16页第2题,把1升水和50毫升水放入不同的容器,看看水面在哪里,从而加深对这些水有多少的印象。第14页第3题称1升水有多重,联系重量体会容量。第17页第5题数数100毫升饮料要喝多少口,算算一口喝多少毫升,同学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了毫升。

  (3)

  教学进率。第16页例题教学升和毫升间的进率,并在“想想做做”里布置了局部习题。这个内容的教学分四个层次展开:

  第一,通过说出三个量杯里各有100、250、500毫升水,教学认读量杯上的刻度和用量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方法。第二,通过把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刚好倒满2次的实验得出1升=1000毫升这个关系。第三,“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几瓶正好是1升的推算,巩固1000毫升就是1升的认识。第四,“想想做做”第4题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

  3?

  引导同学实际应用升和毫升。

  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既体现了数学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又能在应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教材从多个角度引导同学应用升和毫升。

  (1)

  留心观察、采集数据。第12页第3题看图说说热水器、电饭锅的盛水量各是多少升,第16页第1题看图说说针筒、输液袋、口服液瓶里各装了多少毫升药水,第19页第7题到商店里看看用毫升或升作单位的瓶装物品。这些都是真实的数据,不只让同学知道各个单位有很广的应用,而且丰富了生活常识。

  (2)

  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第14页第2题为高压锅、洗碗池、塑料盆、浴缸的容量选择合适的数据,第18页第2题为金鱼缸、饮料瓶、铁锅、汤勺的容量选择合适的单位,第19页第5题为盛放2升水选择合适的容器,第12页第4题估计四个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还是小,第14页第1题估计三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同学进行这些选择和估计时,凭借已经建立的升与毫升的概念,联系与这些常用物品有关的生活经验,再次加强对各个容量单位的感受。

  (3)

  制作并使用简易的量器。第13页例题制作以升为单位的量器,第19页第6题制作以毫升为单位的量器。这些制作取材容易,只要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矿泉水瓶或玻璃瓶。制作也不困难,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方法交代得清清楚楚。在制作时体会1升水、1/2升水、1/4升水、3/4升水以和10毫升、20毫升……100毫升水各有多少。

  制成以后就能用来丈量各种容器里大约有多少水,同学肯定很感兴趣。这些制作与丈量,还培养了同学的动手能力。

  4?

  实践活动寓数学内容于游戏之中。

  实践与综合应用《美妙的“杯琴”》里的数学内容是:

  怎样在几个不同的容器里倒入同样多的水,怎样在几个相同的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水。至于敲敲听听、比较声音和编编唱唱、敲出一首乐曲都是为了激发兴趣。教学时要突出数学内容,让同学想方法进行倒水的操作,使用自制的量器估计倒入杯子的水有多少。要防止只顾玩而忽略数学内容的现象。

【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牛和鹅》 教学设计03-24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12-12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08-21

《比和比例复习》教学设计04-05

8和9的教学设计09-11

《元帅和小棋手》教学设计03-03

牛和鹅教学设计15篇04-12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9篇03-30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08-22

《树和喜鹊》 优质教学设计范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