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篇一:《嫦娥》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公开课版
《嫦娥》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李雪峰
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四个生字,会写“乞、巧、霄”
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藏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自学的方法。
教学难点:自学古诗方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们还记得有句话吗?叫言为心声!同学们知道他的意思吗? 生:说其意(就是说的话是自己内心的表达)。
师: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就是心里想法的事现,或者换话说直接点吧,
就是通过他写的文章或者诗,就能看出作者的心思。这有趣吧?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嫦娥》,看看我们能否能通过古诗看出诗人心情怎样?
二、学习古诗
出示《嫦娥》
1、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想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吧!这故事讲什么呢?生答:《嫦娥奔月》。
2、说得不错,那有谁知道这个故事吗?
3、抽生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故事很精彩,也有趣,不知道与这故事有关的这首诗会写什么呢?。
4、生一起读古诗。注意:朗读的节奏
5、师:注意到在诗中有错的读音,并提出屏、晓字的正确读音。
6、 了解作者,知道作者背景。(让生说出自己对作者的了解)
7、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一、二行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放手让他们去做,知道多少说多少。 ②、生自学
③、师生交流,师注意引导。
④、用狐寂的心情读这两行。
8、学习三、四行诗。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①、从这两行又读懂了什么?。
②、生、师共同交流狐“应悔”“夜夜心”。
言为心声,诗人李商隐的心情怎样呢?
生;那肯定也是狐独寂寞。
师:再讲的诗人背景,渲染气氛.
不规则读后两行诗。
三、拓展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古诗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我们中国人真棒!!
在古代写嫦娥的诗人比较多,除了李商隐以外还有边贡,这里老师选了一首,一起来看看
嫦娥(宋)边贡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反思:在5月25日,我上了一节校内的公开课,题目是《嫦娥》。从上的情况来看这节课是有喜又有忧。喜得是通过上公开课又多了一次与老师们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对一个成长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件好事。比如;老师们说的我的教学仪态不要双手撑着桌子,教学过程中的板书等都是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又让我懂得了古诗的情景创作对于古诗的理解有相当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古诗诗意的理解和整诗的把握。再次:通过对古诗的补充加强了学生对古代优秀文学的了解和掌握,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忧的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不能很好的把握上课的节奏,使得上课的时间把握不好。其次:是在古诗的教学中诗句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不好,有时有强求的嫌疑,这样使得课堂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课堂魅力,课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的练习,多向老师请教。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展现自己课堂的魅力和提高课堂效果!
篇二:新嫦娥奔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叙说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故事。文章意境优美,情节动人,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做到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另外,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美丽的嫦娥飘飘悠悠的一直朝着月亮飞去。画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本课应着力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思想。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接济”,“周旋”,“奸诈贪婪”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精读“后羿射日”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后羿力大神勇、为民造福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运用电子白板制作本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1、投影出示《月之图》
在月圆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月光洒满整个大地。我们心中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学生补充)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E、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提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节、关于月亮,关于中秋节,有许多美妙动人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嫦娥奔月》。
2、学生齐读课题
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这里读bèn。
3、学生对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嫦娥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A.注意读书姿势。
B.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C.给生字注音,画出生词。
D.给不理解的字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词。
远古 昆仑山
后羿 逢蒙 嫦娥 ..
敬重 接济 宝剑 周旋 威逼 企盼 焦急 百宝匣 一丸仙药 ..
皓月当空 树影婆娑 迫不及待 ..
翻箱倒柜 洒满银辉 奸诈贪婪 (3)结合课文内容,通过组词、找近义词、造句、呈现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接济”,“周旋”,“奸诈贪婪”的意思。
(4)学生就朗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提问,教师作答。
2、朗读课文,弄清故事大意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思考:
(1)你觉得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后羿嫦娥逢蒙
(2)课文围绕这几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语把故事
大意完整地说一说。
(3)针对学生回答及时引导,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射日英雄后羿的徒弟逢蒙想偷后羿的仙药,嫦娥为了不让逢蒙的奸计得逞,自己吞下仙药,飞到月亮上,被迫和后羿分离。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我们都知道,嫦娥是吃了仙药飞天的,可是仙药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呀,又和另外一个很有名的神话故事有关——后羿射日。让我们一起看看当时后羿这位大英雄是如何射日的吧!
1、文中哪几自然段是描写后羿射日的?
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其他同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交流
(1)抓住“直晒”、“冒烟”、“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十个太阳的危害。
①后羿为什么要射日?什么叫做“苦难”?
为老百姓解决苦难(痛苦和灾难)
②你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老百姓生活在苦难中?
要求回答完整:我从……看出老百姓生活在苦难中。
直(不停的)、实在(无可奈何)、无法(逼到绝境)
③从这些词你感受到什么?应该怎么读呢?(转载于:嫦娥,教学设计反思报告)你能不能读给我们听听?
是啊,真是苦啊! 热的都活不下去了啊!十个太阳烘烤着,人们没有水喝,没有粮食吃,炎热难当,这是多么悲惨的生活啊! ④全班齐读该段。
(2)抓住“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射下”等词语,体会后羿的力大无比,为民造福。
①后来有位大英雄出现了,他是——后羿,他又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拿笔画出有关动词。
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射下
(射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嗖-嗖-嗖 表现了什么?)
(箭的速度快,力量大;后羿箭术精湛)
②从这些词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力大神勇、为民造福
③那这些动作应该怎么读?你把第二段前两句读一下。
恩,真是力大无穷啊!真是神勇啊!
④那后羿把太阳都射下来了吗?为什么他还留了一个?他是怎么对太阳说的?指名学生朗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羿射日的经过。
4、有感情地齐读,要读出人民的苦难,更要读出后羿的英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蒙、奸、贪、丸、企。
2、指导书写。
3、完成习字册本课第一页。
板书设计
嫦娥奔月
嫦娥:美丽善良
后羿:力大神勇
逄蒙:奸诈贪婪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预设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走进人物内心,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课文以《嫦娥奔月》为题,我就以中秋佳节人们赏月、吃月饼的民间习俗导入,联系课文最后一小节,请学生思考“乡亲们为什么怀念嫦娥”并从文中找出原因。课文的第一主人公是嫦娥,课文第六小节就具体描绘了嫦娥奔月的情景,于是我把它看作课文的重心,以“因为嫦娥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乡亲们,所以乡亲们怀念嫦娥”为主线,串起了整堂课。主要从总体上把握两点: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接济”的意思。通过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周旋”,怎么周旋。在再现了那个惊心动魄千钧一发的时刻以后,学生就更深地体会到了嫦娥的机智勇敢、善良美丽。
逢蒙和后羿的出现只是为了烘托嫦娥,所以不作深入。对于配角逢蒙的“奸诈贪婪”,我只是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现他这一性格特点的词语,交流一下,然后大家齐读一下描写他的部分。而后羿与嫦娥的夫妻情深,都是为了最后做铺垫——“既然嫦娥一开始不吞下仙药是因为她舍不得与后羿分离,那么为什么她后
篇三: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2、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板书:富兰克林 解开)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吗?齐读这一段话。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过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
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思考并回答
(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种可怕的东西呢?
2、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板书:富兰克林 解开)
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2、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4、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运用读懂课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己读书的本领 ,并能质疑问难。
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学习这一重点小
1、学生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节,以读懂课文、朗读理解有关语句,不理解地方做上记号。
2、观看动画,理解课文。 方,深入理解课文。
4、体会富兰克林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对照图片练习复述课文。
课文、体会思想、复述课文贯穿,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复述是课文后的要求,即是编者的意图,一改通过文字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而是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并辅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3、讨论理解同学提出不理解的地
个契机让学生读起了课文。
二、初读课文后,我告诉学生:“学了这一课,每个人都要能面对全班复述课文,结果交代清楚,还要把关键的地方讲具体、讲生动。”这样,学生就有精读的目标和内在动力,读起书来就特别认真。复述课文时就容易多了。
三、细读课文时,我用问题导入:富兰克林帮助人们揭开高空中神秘的天火之谜,他到底是的人?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多找几处,多读几遍,并写下自己的理解。与大家一起来交流探讨。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后,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研讨。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研讨,真切地体会到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课堂上收的太紧,没敢大胆放手!学生始终被我紧紧地攥在手里,没能自由的放飞思想,这根线,我牵得太紧了,以至于很好的课堂生成点被我硬生生的拽到我指定的道路上来了,很是遗憾!当时学生提前回答第四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只需要轻点鼠标,超链接一下,再用简洁的语言小结一下就能很好的引到第三个问题了。可是我!却白白的让这个可贵的生成点溜走了,现在想来,仍然心痛后悔,偏偏还无法弥补,真是对不起孩子们了!
二、当学生卡壳时,我没能处理的更自然一些!我总是急匆匆的妄想包办,殊不知,正是这样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权利。
今后的课堂教学教学,我希望能弥补这个缺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再圆满一些,再自然一些。
教学实录
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天火之谜》,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天火是什么?
学生2:天火之谜是一个怎样的谜? 学生3:是谁解开了这个谜?
学生4:他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呢?
老师: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一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老师: 初读课文之后,有哪些问题你已经能解决了? 学生1:读课文之后,我知道是富兰克林解开了这个谜。 学生2:我明白了天火之谜就是放电现象。
学生3:我补充,是富兰克林解开这个谜后人们才知道天火之谜就是放电现象的,其实很早以前人们认为天火是雷暴。
学生4:我再来补充一点:古时的中国人甚至称它为“雷神”,西方人称之为“上帝的怒火”。
老师: 你补充得很好,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学生4:害怕!因为古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就说它是“神”,是“上帝”发怒了。
学生5:我也觉得他们很怕天火,因为课文中说雷暴每年都要发学生几十亿次,而且它能把人击倒,能把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学生强调了“每年”“几十亿次”)
老师: 你们说得真好,就应该这样把课文读仔细了。 学生6:天火之谜指的就是雷暴是如何产学生的。
学生7:富兰克林是通过风筝试验来解开天火之谜的。
老师:关于富兰克林是怎样解开这个谜,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仔细考虑这一问题,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此刻,学生们都在认真地读书。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轻读,有的用笔勾画着什么。不一会儿,小手如林。)
学生1:其实,富兰克林不是一开始就想到“风筝试验”的,他是发现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进行推测的。 老师: 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2:课文中写道,他“早就观察到”雷暴与静电“不仅都会发光,而且光的颜色相同,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杀动物......” 学生3:而且正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富兰克林才“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放电现象”,才想到通过风筝试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老师: 那我们就重点来研究“风筝试验”,请大家仔细读读有关的部分,围绕“风筝试验”四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己设计问题相互考一考。
(学生围成四人小组开始读书,随即热烈地你问我答。) 学生1:做试验的风筝与我们平常的风筝有什么不同?
学生2:做试验的风筝有细铁丝,“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 学生3:那你知道为什么需要这些东西吗?
学生4:细铁丝是“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的。
学生5:“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细铁丝吸收到的天电就传给了麻绳,麻绳又将天电传给了铜钥匙。 学生6:你是怎么知道麻绳、铜钥匙带电了呢?
学生7:书中写的很明白:“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老师:知道“怒发冲冠”的意思吗?你见过这种现象吗? 学生8:怒发冲冠的意思是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学生9:我知道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有时我在脱毛衣,头发就会飘起来。 (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学生10:文中写:“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这说明铜钥匙上带电了。 学生11:我觉得不需要丝带,麻绳就行了。风筝上拴丝带不是多此一举
【嫦娥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10篇03-30
头饰设计教学反思04-06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反思03-30
音乐课教学设计与反思04-01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反思2篇03-06
教学反思心得05-01
拼音教学设计04-05
《早》教学设计04-04
氓教学设计04-04
牧童教学设计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