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王昌龄从军行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06 19:33: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王昌龄从军行教学设计

  王昌龄《从军行》的教学应该怎么去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从军行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

王昌龄从军行教学设计

  王昌龄从军行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领会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2、教学中,采用抓关键字、想象画面、音乐渲染、教师点拨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内化情感,欣赏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习王昌龄的《从军行》两首,感受边塞诗的意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边塞诗。

  3.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诗的意境并熟读成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从军行》课件

  设计流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跟这个地方有关。

  1、出示“边塞”二字,生齐读。

  师:唐代诗人王维曾到过边塞,并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看看边塞吗?我们来欣赏边塞风光。

  2、出示边塞图片,师生欣赏。

  师:美吗?它的美,不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柔美,而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边塞的奇异风光,吸引了王维,也吸引了这位诗人,他是——

  3、出示王昌龄图像、名字和简介,生齐读。

  师:他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写得既多又好,被称为——(生读:诗家天子、七绝圣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昌龄的著名边塞诗《从军行》。

  4、 板书课题,生齐读。

  5、出示唐朝地图,简介写作背景。

  师:在王昌龄生活的唐朝,有两个部落曾多次侵扰唐朝边疆,一个是北部的突厥,一个是西部的吐蕃。为了守住国土,唐军将士奉命出征,与敌人进行战斗。《从军行》写的就是战斗期间 唐军将士们的军生活。《从军行》共七首,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两首。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境

  1、出示两首诗。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反复读这两首诗,不理解的地方参考注释,等你读顺口了、读满意了才举手。

  2、生自由读两首诗,师巡视。

  师:请两位同学来读诗。第一首谁读?第二首呢?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准字音了吗?读出节奏了吗?

  3、指名分别读诗,生评价。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情感。接下来我们就细细品味这两

  首诗的情感。先来读第一首。

  三、抓关键字,品思乡之“愁”

  A、“愁”

  1、出示其一,师生多种方式合作读诗。

  师:我们来合作读,怎么样?我读诗的前四句,你们读后三字;

  我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

  合作的感觉真好!我读诗题,你们读诗句。

  2、抓住“愁”字,体会情感。

  师:浓浓的古诗味儿出来了!同学们,这首诗的情感,特别体现在哪一句?(无那金闺万里愁)。你知道这无奈的愁是什么愁吗?(思念家乡,还会思念家乡的——?哪些亲人?)身在边塞,心却在家乡啊!谁能读出这无奈的乡愁?

  3、指两名读全诗,师评价、点拨。

  4、回顾旧知,深入理解征人乡愁,引读全诗。

  师:    李白有过这样的乡愁——举头望明月,(生:低头思故乡)孟郊也有过这样的乡愁——慈母手中线,(生:游子身上衣)。在每个远离家乡的人心中,都装着一首写满乡愁的诗。在边塞这种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地方,乡愁更多了一份悲壮和苍凉!

  因为对于战士来说,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也许一上战场,就再也回不到这座(手势引读:烽火城西百尺楼),再也不能在黄昏(独坐海风秋),再也听不到这(更吹羌笛关山月),于是他忍不住深深叹息(无那金闺万里愁)。

  B、“独”

  1、回顾旧知,体味“独”字。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除了“愁”,还有一个字能表达情感。(独)古人写诗,最讲究一字传神,一字达意。我们学过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还有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细细品味“独”字,你一定能读得更好。男女生来合作读,男生读前三句的写景,女生读最后一句的抒情。

  2、男女生合作读,调换顺序再合作读。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整首诗!

  3、生齐读全诗。

  四、入情入境,悟杀敌之“勇”

  师:浓浓乡愁,让人动情。这一首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著名朗诵家方明老师特别喜欢这首诗,想听听方老师的诵读吗?咱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A、倾听录音,学习诵读

  1、一听录音,想象画面。

  师:方老师读得怎么样?不愧是朗诵家!再听一遍,这一次,可以跟着读。

  2、再听录音,模仿跟读。

  师:你们能像方老师这样,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读吗?先自己练练,练好了,我们也来当朗诵家。

  3、学生自由练读。

  师:小小朗诵家在哪呢?自信地站起来吧!

  4、学生展示读。

  师:很投入,读诗就要有这样的状态!

  B、环境恶劣,出征艰苦

  师:这里有一句诗写景,哪句?(大漠风尘日色昏)

  1、找出写景的诗句,体会环境恶劣、出征艰苦。

  师:读完这句,你的感受是?(风沙很大,天气恶劣……)可风沙再大,也阻挡

  不了战士们杀敌的脚步!为了守住边疆,他们红旗——(生接读)谁来读前

  两句?

  2、指两名读,师评价、指导。

  师:这哪是一支军在出发呀,简直就是一把利剑在朝敌军去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3、生想象两军交战的画面。

  C、捷报传来,振奋人心

  师:是啊,紧接着该有一场恶战了吧?没想到的是,这支军才出发到半路,就

  收到了胜利的捷报。捷报里说了什么?你来读。

  1、指名读后两句,了解捷报内容。

  师:从这份捷报里,你知道了什么?(活捉了敌军首领……)

  2、引入诗句,体会获胜心情。

  师:王维有一句边塞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活捉了首领,打赢了胜仗,怎能不振奋人心呢?谁能把这心情读出来?

  3、指名读,师评价、指导。

  师:这场战斗中,没看到两军交战时的刀光剑影,一个出发场面和一个捷报的场面,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豪情。这就是王昌龄写诗的高明。

  谁来读整首诗?

  D、通读全诗,读出豪情

  1、指两名读全诗,师生评价。

  2、男女生多种方式合作读,调换顺序再读。

  师: 合作读还不过瘾,咱们来比赛读。

  3、男女生比赛读,师评价。

  师:接着比。咱不比读诗,来比发现。

  五、小结诗情,背诵经典

  师:现在,你发现两首诗情感的不同了吗?(第一首写战士的思乡之愁,第二首写战士的沙场豪情)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其一中的战士,那就是(愁)其五中的呢?(勇)

  1、引导学生小结诗情,师板书:愁、勇。

  师:两首边塞诗,两种不同的情感。你更喜欢哪一首?试着背一背。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练习背诵。

  3、配乐,学生展示背诗,师评价。

  4、配乐集体背古诗。

  师:用你们最精彩的诵读,把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表现出来吧!

  六、拓展学习,积累更多经典

  师:再来看看《从军行》中的其他名句。

  1、出示《从军行》其三、四中的名句,师引读,小结《从军行》特点。

  (1)当看到无数将士战死边关,而得不到好好安葬时,王昌龄这样深切地表达同情,女生读——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2)当厚厚的战衣在千百次战斗中被黄沙磨破,战士们无所畏惧,依然发出

  这样的豪言壮语,男生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每一首都是精品,每一首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真不愧是边塞名诗。除了《从军行》,他的这首诗也很有名——《出塞》。请个小老师带同学们读一读。

  2、出示《出塞》,小老师带读,学生齐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这首诗悲壮、慷慨,既写了战争的残酷,又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后人给予它很高的评价,称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咱们一起读。

  3、出示其他边塞名句,自由读,选背喜欢的诗句。

  师:读读其他诗人的边塞名句,你喜欢哪句就背哪句。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句写的是边塞的(雪景)。

  边塞那满树的积雪,多像江南那满树的梨花啊!喜欢这句的一起背。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人是多么渴望从军、以身报国啊!喜欢这句的一起背。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士们为国献身,不顾生死,何等洒脱!喜欢这句的一起背。

  师:发现没有,这些诗人都是(唐朝的)。

  4、师小结唐朝边塞诗特点。

  师:    据统计,唐代以前的边塞诗,流传下来的不到二百首,而唐朝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唐朝历史悠久,国力强盛,唐朝的边塞诗也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刚之美。

  边塞是荒凉的寂寞的,战斗是艰苦的残酷的,可唐军将士们依然英勇无畏,精忠报国。此时此刻,这样一首歌最能表达我们的心情,一起来欣赏现代歌曲中的沙场豪情。

  5、出示《精忠报国》,欣赏现代歌曲中的沙场豪情。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结束了,可是,我们对古诗的热爱不会结束。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多诵读经典,背诵经典。

  王昌龄从军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背诵古诗,

  2、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3、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守边战士思乡之情和誓死杀敌的誓言。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设计过程:

  一、以诗会友,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们来以诗会友。好吗?准备好了吗?白日依山尽(),谁知盘中餐(),“泉眼无声惜细流,(        )。小荷才露尖尖角,(          )。”

  2、看来大家对所学古诗已熟记于心了。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从军行》。领略一下边塞风光,了解一下守边战士的生活状况。

  4、板书课题,读题,析题: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齐读题目,谁读懂了?(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行”属于乐府诗。)

  二、引领学诗,理解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师:《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这节课,我们一同去领略一下边塞风光,了解一下守边战士的生活状况。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

  师:读准字音是读好诗的基础。来看看这几个难读的字:

  (1) 出示字词:长云  雪山  孤城  遥望  穿  破  金甲  楼兰,指名认读

  (2) 小老师带读

  (3) 扫除了字音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流畅了。(指名两生读)齐读。

  2、师范读。

  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忍不住想试一试了,行吗?

  3、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师:是的,读古诗不仅要字正腔圆,而且要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味道来。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再读读。

  4、过渡:“诗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班理解诗意的方法有哪些?(看注释、看图画、想象画面)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理解古诗就用哪种,然后把你读懂的词句说给同桌同学听。(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三、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过渡:理解了诗意我们不防来细细品味,看看边赛风光,感受将士们的'生活。

  1、轻声读古诗,边读边想画面,你从中看到了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很长很长、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师板画)

  2、CAI课件(出示雪山图):知道这雪山在哪儿吗?这觉得这雪山怎么样?(出示雪山图)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读读古诗看能从哪儿找到答案?(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边塞变暗了。)

  3、师: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边塞变暗了,战士们的心情也随之暗淡了。该怎么读诗的前两行呢?(你不仅走进了边塞,也走进了战士们的心啊!)

  4除了心情暗淡,你还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心情?(孤独)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师:一个个背井离乡的战士来到硝烟弥漫的边塞,心情是暗淡、孤独的,大家一同走进战士们的心田,一起去感受感受。齐读诗的前两二行。

  5、过渡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

  6、齐读后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1)师:“穿”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磨破!不可思议呀!你认为可能吗?

  边塞将士是怎样把金甲磨破的?(磨破的金甲让我们体会到了征战时间的漫长,战争十分激烈频繁)。但磨不破的是什么呢?(战士们坚强的斗志)

  师:战士们有什么样的决心?既然是决心该怎么读?(铿锵有力)

  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2)指导感情朗读:金甲易损,生命可抛,边疆战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磨灭,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______。

  刀光剑影、生死拼搏,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的豪情是____。

  7、感悟诗情

  师:“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就不思念家乡的亲人,真的不想回家吗?

  师: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你能替将士们告诉他们的亲人为什么誓死不回家吗?板书:精忠报国)

  8、练习背诵

  (1)过渡: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边疆将士的豪迈情怀,谁又能像战士们那样不记住古诗善不罢休呢。

  (2)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师: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2、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其四,还有另外几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

【王昌龄从军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关雎》教学设计03-24

初冬教学设计04-03

《海燕》教学设计04-03

《zcs》教学设计03-26

草原教学设计03-11

《景阳冈》教学设计03-05

蝗虫教学设计03-05

《蛇》教学设计03-05

《心愿》教学设计03-02

《数数》教学设计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