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懒惰的智慧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11 20:25: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懒惰的智慧的教学设计

  懒惰的智慧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二)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三)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五只苍蝇和五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五只苍蝇全部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五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一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吸取教训,爬起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而苍蝇的做法与之相反。

  对这个实验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是“蜜蜂型”。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故事:一家知名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把工作完成,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不去做,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服务是最令人满意的。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有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明确:逆向思维。

  对,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倒过来想。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得出来的见解和认识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关于逆向思维,我们后面还要作具体研究。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研读美国作家凯利的议论文《懒惰与智慧》,看看他是怎样对懒惰和懒惰者作出自己的诠释的。

  导入:一位美国作家的文章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凯利的《懒惰的智慧》。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勾画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读出作者对懒汉的见解和认识,

  明确:

  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我们知道,因为论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的语句。一般说来,它所处的位置相对固定,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因此,我们提所找出来的这些句子,是不是就是没段的论点啊?)

  (1)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论点,即第一段中的“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2)请学生注意这句话中的分号,以及第6段的首句,特别是其中的“也同样”三个字,再读课文,试着理清课文的结构。

  明确:1~5段对应的是论点分号之后的那句话;而6~7段则论证了论点中分号前的部分。据此,可将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3)提问: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三个人名,其中两个是“懒汉”,一个是“露茜”,一个是“汉弗莱·波特”,请问这两个名字都是真实人名吗?

  明确:“露茜”并不是具体的真实人名,她只是小孩子的代名词,我们也可以换成玛丽或者苏珊等任意一个名字,但少年波特则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可见,作者在1~3段里所举的例子都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范围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递增;而4~5段则是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将第一部分分为两个层次。

  1,思考:凯利是怎么样理解懒惰的,并用一两句话说说文中懒惰的含义,懒惰的成果是什么 凯利认为'勤劳人'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后果怎么样

  明确:'懒惰'是一种智慧,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的一种精神意识。 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

  '勤劳的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

  2明确中心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3, 理清文章结构(文章用了那些论据,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5 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1—3)论据:社会普遍现象 (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论证:(1)露茜洗碗 –家务 反面

  (2)职业劳动 ———饭店服务员 正反对比 懒惰的服务员—善于用心智技能 勤快的伙计————咖啡都凉了

  (3)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 证明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面对简单的乏味的老作(挑着谁翻山越岭,沿着湖边绕过去) 正面

  论据范围由小到大 ——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论证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反面——正反——正面

  (4—5)用个别典型事例作据

  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偷懒——论证懒惰激励了发明

  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最优秀的工人毫无根据例外地都是懒汉,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是懒惰。

  (6—7)懒惰促进人类进步 。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未来寄托

  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汉的智慧

  (4)小结:因为中西文化习惯的差异,本文与我们常见的国内人士写的“总—分—总”的议论文的论述结构不同,希望学生能够注意这一点。

  4, 叙述论据新颖。请大家根据我们所学议论文中对叙述的要求,看看本文有什么不同

  提示:国内,议论文事实论据的要求叙述要求简明(如毛主席的纪念《纪念白求恩》的开头部分)对所引事例的评述也往往用评论性的语言。而美国作家凯利的这篇文章叙述事实论据比较详细,并且有生动的描写,而作者的观点隐含其中。如'咖啡已经凉了'作者不用评述性的语言总结。

  这是一种风格,学习中要注意体味,加强与其他议论文的比较慧。

  5,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与大家交流,谈谈为什么?

  提示:语言幽默传神贯穿全文,如同谈话,亲切动人,俏皮有趣,而且充满理智,道理易于被读者接受。

  6, 跟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再次揣摩文章的题目。思考回答

  (1),回到课堂开始的问题:'懒惰和智慧'矛盾吗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要点:题目的'懒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懒惰,而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一种表现,并将这种表现转化为发明,创造,其发明创造是智慧的结晶。

  (2)文章中提到'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要点:同意,人们不想爬楼梯,就发明了电梯。人们觉得旅行包太沉重,不方便,发明了带轮子,拉手的箱包。人们为了卫生与方便,发明了一次性纸杯。方便面,四川农民贪图'懒惰'用洗衣机洗榨菜,常常造成出水管堵塞。海尔研究。。。。水管加粗。顺理成章的在四川畅销。不粘胶粘贴纸,现代农业的喷灌,一次性使用针筒,一次性尿布。。。

  (3)在日产生活中你有没有聪明的'懒'办法 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交流。

  提示:可举出自己平时在学习中,生活中勤于动脑筋,提高做事效率的事。

  (三)抓住题眼,深入探究

  对题目中“懒惰”一词的正确理解是把握文章内容的关键。

  提问:“懒惰”通常是指“不爱劳动和工作”,凯利是这么认为的吗?请结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凯利对“懒惰”的理解。

  该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基本意思领悟即可。

  如:“懒惰”是指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懒惰”即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

  “懒惰”是指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

  “懒惰”指不断迸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

  “懒惰”是“智博”而非“拼搏”。

  “懒惰”是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

  “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有问题意识。

  提问:由此你能根据课文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

  (四)了解并学习本文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1)出示《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一”《说“勤”》,请学生阅读后回答:这篇文章中叙述事实论据的方式有什么特点?《懒惰的智慧》中叙述事实论据的方式和它比有什么区别?

  明确:《说“勤”》是我们常见的议论文模式,它叙述事实论据较简略,对所引事例的评述也往往是用评论性语言。

  《懒惰的智慧》叙述事实论据较详尽,而且巧妙地在记叙、描写中表达作者的观点,体现评述。如,第1自然段所举家务劳动方面的例子,在叙述中甚至插入了妈妈责备的话:“真是懒汉干活儿!”对这样做造成后果的评述,则巧妙地蕴含在“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的叙述和描写中。再如,第2自然段所举职业劳动方面的例子,叙述也很详尽:有“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与“勤快的伙计”的对比,有“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善用心智技能的细节描写,也有“勤快的伙计”“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的细节描写。作者的观点和评述也巧妙地体现在这段末句的记述中:让“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的事实说话,而没有作者对这段的小结,不作评述而评述尽在其中。

  (2)作者说:“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并用事例来支持这一观点,你能模仿作者叙述论据的方式,用课文以外的事例来支持作者的这一观点吗?

  提示:应尽量模仿作者的口吻,用事实说话,避免直接评述。

  (五)布置作业

  (1)阅读附文《统筹方法》,并和同学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

  (2)通过学习本文你对老师开始讲的故事有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准备下一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

  (1)请学生甲朗读“有关资料一”《说“勤”》中的第4段;再请学生乙朗读课文的第4段,然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上这两段同是以事实论据来说理,内容都比较具体,但语言风格有何区别?

  明确:课文的叙述语言不仅生动形象,且幽默传神,不乏机敏的俏皮。如以“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写波特发明前工作的无奈;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太累人”写他萌发发明念头的初衷;以“不但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写他发明后的潇洒;以“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总结他的成果。在此,“懒汉”波特其人,简直呼之欲出!(上述加线部分特别生动传神又不乏幽默地反映了波特“懒汉的智慧”,应提醒学生注意)而《说“勤”》一文则比较严谨规范,也值得我们学习。

  (2)《懒惰的智慧》一文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贯穿全文,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又充满睿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请学生再从课文中找一些例子。(略)

  (二)全体朗读全文,再次深入理解作者不同凡响的立意,并品味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三)联系课文就上一节课老师讲的故事再次深入讨论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作点评,并出示例文《激活大脑,燃烧智慧》

  激活大脑,燃烧智慧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观点已经落后了。对于成功的苍蝇与失败的蜜蜂,多半人会吃惊地张大嘴巴:“什么?苟且偷生的苍蝇找到了出口?”可见我们如同蜜蜂一样,输给了苍蝇的生存智慧。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吗?要适应新时代的高速吗?那就应该撇开长期束缚着我们的狭隘的眼光和固有生活模式的条条框框:激活大脑,燃烧智慧!

  何为“激活大脑,燃烧智慧”呢?在这里激活的是一种思想方式,而燃烧的则是由这种思想方式获取的生存智慧。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所居住的`社会,犹如一个大玻璃瓶,而我们犹如其中许许多多的苍蝇和蜜蜂。我们都在寻找出口。首先,我们要学会一种解除各种固定模式,开阔视野,分析全面的思维方式。具体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问题不能只盯着这个问题的本身看,而是要兼顾它的四周,它所联系到的方方面面。

  其次,从这种思维方式所伸展出的,是我们处于这个社会的生存智慧。包括从别人的失败的教训中寻找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对照和比较,总结成功的条件与捷径等等。这是一个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如何在这个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不被淘汰出局?需要的就是这种智慧。比如说与人互帮互助,分工合作,这是无论到哪里都需要具备的素质。不要把它理解成阴暗复杂的人际交往手段,它是可以促进个人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精神。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是竞争中的一种集体主义观念的体现。

  我们可以一直这么想:我是瓶子里的飞虫,我要找到出口。我们感到身体沸腾,我们激活了大脑,燃烧着智慧,我们真的离成功不远了。

  (四)布置作业

  课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想。

  懒惰的智慧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会准确提炼议论文的观点。

  2.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以及在文中的应用。

  3.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应用。

  难点: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我们都称颂“勤”(“勤劳”的“勤”)。如“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高尔基的“天才出于勤奋”,俗语“一勤天下无难事” 。可以说,一提到勤,人们都啧啧称赞。相反“懒”却被人们所反对所鄙视。但懒,真的一无是处吗?

  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美国作家凯利的《懒惰的智慧》,不知他对于“懒惰”和“懒惰者”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二、巩固复习议论文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

  要求:学生先说出概括的方法,再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归纳

  (参考答案:本文所举事例如下:

  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

  b.服务员送餐具。

  c.远祖发明各式各样的取水工具

  —水桶、管道、水泵、水车、船。

  d.懒汉波特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

  e.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及最称职的领导往往都是懒汉;

  f.懒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g.懒汉建立“2+2=4”的规则。

  四、探究园地

  1、请同学们将文中表达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找出来,进而提取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五、归纳中心论点

  在讨论的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明确,文章1—5段侧重论证了“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第6、7段则所举例子则侧重论证了“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最后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懒汉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六、联系实际 拓展思维(学生课堂交流)

  1.作者在文章中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你能结合日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作者的这一观点?

  2.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课文中“懒惰”的含义,进而理解“懒惰的智慧”的含义 .

  明确:题目中的“懒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懒惰(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而被作者赋予了以新的含义:即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一种表现。并将这种表现转化为发明、创造,其发明创造就是智慧的结晶。

  3.总结全文,并谈谈对我们学习的启发:

  我们提倡勤奋学习,但不能死读书。要多动脑筋,寻求最佳学习方法,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业成绩。

  4、本文立意与众不同——懒汉不懒,之前我们学过了《陋室铭》——陋室不陋,《愚公移山》——愚公不愚,这些与我们通常的想法相反,就是采用了逆向思维,它在任何一种作文类型中都适用!

  七、 将学习进行到底 (作为课外作业)

  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变换角度提炼出言之成理的观点,并举例加以证明。

  a。铁杵磨成针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玩物丧志    d。名师出高徒

《懒惰的智慧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懒惰的智慧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02-22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02-24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04-04

《学问和智慧》教学设计03-09

《学问与智慧》的教学设计03-18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模板三篇09-16

中班语言《勤快人和懒惰人》教学设计03-10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智慧》教学设计04-11

懒惰虫和勤快人音乐活动设计04-06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懒惰的智慧的教学设计

  懒惰的智慧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二)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三)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五只苍蝇和五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五只苍蝇全部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五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一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吸取教训,爬起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而苍蝇的做法与之相反。

  对这个实验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是“蜜蜂型”。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故事:一家知名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把工作完成,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不去做,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服务是最令人满意的。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有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明确:逆向思维。

  对,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倒过来想。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得出来的见解和认识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关于逆向思维,我们后面还要作具体研究。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研读美国作家凯利的议论文《懒惰与智慧》,看看他是怎样对懒惰和懒惰者作出自己的诠释的。

  导入:一位美国作家的文章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凯利的《懒惰的智慧》。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勾画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读出作者对懒汉的见解和认识,

  明确:

  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我们知道,因为论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的语句。一般说来,它所处的位置相对固定,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因此,我们提所找出来的这些句子,是不是就是没段的论点啊?)

  (1)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论点,即第一段中的“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2)请学生注意这句话中的分号,以及第6段的首句,特别是其中的“也同样”三个字,再读课文,试着理清课文的结构。

  明确:1~5段对应的是论点分号之后的那句话;而6~7段则论证了论点中分号前的部分。据此,可将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3)提问: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三个人名,其中两个是“懒汉”,一个是“露茜”,一个是“汉弗莱·波特”,请问这两个名字都是真实人名吗?

  明确:“露茜”并不是具体的真实人名,她只是小孩子的代名词,我们也可以换成玛丽或者苏珊等任意一个名字,但少年波特则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可见,作者在1~3段里所举的例子都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范围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递增;而4~5段则是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将第一部分分为两个层次。

  1,思考:凯利是怎么样理解懒惰的,并用一两句话说说文中懒惰的含义,懒惰的成果是什么 凯利认为'勤劳人'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后果怎么样

  明确:'懒惰'是一种智慧,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的一种精神意识。 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

  '勤劳的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

  2明确中心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3, 理清文章结构(文章用了那些论据,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5 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1—3)论据:社会普遍现象 (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论证:(1)露茜洗碗 –家务 反面

  (2)职业劳动 ———饭店服务员 正反对比 懒惰的服务员—善于用心智技能 勤快的伙计————咖啡都凉了

  (3)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 证明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面对简单的乏味的老作(挑着谁翻山越岭,沿着湖边绕过去) 正面

  论据范围由小到大 ——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论证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反面——正反——正面

  (4—5)用个别典型事例作据

  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偷懒——论证懒惰激励了发明

  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最优秀的工人毫无根据例外地都是懒汉,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是懒惰。

  (6—7)懒惰促进人类进步 。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未来寄托

  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汉的智慧

  (4)小结:因为中西文化习惯的差异,本文与我们常见的国内人士写的“总—分—总”的议论文的论述结构不同,希望学生能够注意这一点。

  4, 叙述论据新颖。请大家根据我们所学议论文中对叙述的要求,看看本文有什么不同

  提示:国内,议论文事实论据的要求叙述要求简明(如毛主席的纪念《纪念白求恩》的开头部分)对所引事例的评述也往往用评论性的语言。而美国作家凯利的这篇文章叙述事实论据比较详细,并且有生动的描写,而作者的观点隐含其中。如'咖啡已经凉了'作者不用评述性的语言总结。

  这是一种风格,学习中要注意体味,加强与其他议论文的比较慧。

  5,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与大家交流,谈谈为什么?

  提示:语言幽默传神贯穿全文,如同谈话,亲切动人,俏皮有趣,而且充满理智,道理易于被读者接受。

  6, 跟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再次揣摩文章的题目。思考回答

  (1),回到课堂开始的问题:'懒惰和智慧'矛盾吗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要点:题目的'懒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懒惰,而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一种表现,并将这种表现转化为发明,创造,其发明创造是智慧的结晶。

  (2)文章中提到'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要点:同意,人们不想爬楼梯,就发明了电梯。人们觉得旅行包太沉重,不方便,发明了带轮子,拉手的箱包。人们为了卫生与方便,发明了一次性纸杯。方便面,四川农民贪图'懒惰'用洗衣机洗榨菜,常常造成出水管堵塞。海尔研究。。。。水管加粗。顺理成章的在四川畅销。不粘胶粘贴纸,现代农业的喷灌,一次性使用针筒,一次性尿布。。。

  (3)在日产生活中你有没有聪明的'懒'办法 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交流。

  提示:可举出自己平时在学习中,生活中勤于动脑筋,提高做事效率的事。

  (三)抓住题眼,深入探究

  对题目中“懒惰”一词的正确理解是把握文章内容的关键。

  提问:“懒惰”通常是指“不爱劳动和工作”,凯利是这么认为的吗?请结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凯利对“懒惰”的理解。

  该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基本意思领悟即可。

  如:“懒惰”是指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懒惰”即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

  “懒惰”是指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

  “懒惰”指不断迸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

  “懒惰”是“智博”而非“拼搏”。

  “懒惰”是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

  “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有问题意识。

  提问:由此你能根据课文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

  (四)了解并学习本文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1)出示《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一”《说“勤”》,请学生阅读后回答:这篇文章中叙述事实论据的方式有什么特点?《懒惰的智慧》中叙述事实论据的方式和它比有什么区别?

  明确:《说“勤”》是我们常见的议论文模式,它叙述事实论据较简略,对所引事例的评述也往往是用评论性语言。

  《懒惰的智慧》叙述事实论据较详尽,而且巧妙地在记叙、描写中表达作者的观点,体现评述。如,第1自然段所举家务劳动方面的例子,在叙述中甚至插入了妈妈责备的话:“真是懒汉干活儿!”对这样做造成后果的评述,则巧妙地蕴含在“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的叙述和描写中。再如,第2自然段所举职业劳动方面的例子,叙述也很详尽:有“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与“勤快的伙计”的对比,有“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善用心智技能的细节描写,也有“勤快的伙计”“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的细节描写。作者的观点和评述也巧妙地体现在这段末句的记述中:让“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的事实说话,而没有作者对这段的小结,不作评述而评述尽在其中。

  (2)作者说:“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并用事例来支持这一观点,你能模仿作者叙述论据的方式,用课文以外的事例来支持作者的这一观点吗?

  提示:应尽量模仿作者的口吻,用事实说话,避免直接评述。

  (五)布置作业

  (1)阅读附文《统筹方法》,并和同学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

  (2)通过学习本文你对老师开始讲的故事有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准备下一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

  (1)请学生甲朗读“有关资料一”《说“勤”》中的第4段;再请学生乙朗读课文的第4段,然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上这两段同是以事实论据来说理,内容都比较具体,但语言风格有何区别?

  明确:课文的叙述语言不仅生动形象,且幽默传神,不乏机敏的俏皮。如以“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写波特发明前工作的无奈;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太累人”写他萌发发明念头的初衷;以“不但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写他发明后的潇洒;以“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总结他的成果。在此,“懒汉”波特其人,简直呼之欲出!(上述加线部分特别生动传神又不乏幽默地反映了波特“懒汉的智慧”,应提醒学生注意)而《说“勤”》一文则比较严谨规范,也值得我们学习。

  (2)《懒惰的智慧》一文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贯穿全文,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又充满睿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请学生再从课文中找一些例子。(略)

  (二)全体朗读全文,再次深入理解作者不同凡响的立意,并品味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三)联系课文就上一节课老师讲的故事再次深入讨论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作点评,并出示例文《激活大脑,燃烧智慧》

  激活大脑,燃烧智慧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观点已经落后了。对于成功的苍蝇与失败的蜜蜂,多半人会吃惊地张大嘴巴:“什么?苟且偷生的苍蝇找到了出口?”可见我们如同蜜蜂一样,输给了苍蝇的生存智慧。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吗?要适应新时代的高速吗?那就应该撇开长期束缚着我们的狭隘的眼光和固有生活模式的条条框框:激活大脑,燃烧智慧!

  何为“激活大脑,燃烧智慧”呢?在这里激活的是一种思想方式,而燃烧的则是由这种思想方式获取的生存智慧。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所居住的`社会,犹如一个大玻璃瓶,而我们犹如其中许许多多的苍蝇和蜜蜂。我们都在寻找出口。首先,我们要学会一种解除各种固定模式,开阔视野,分析全面的思维方式。具体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问题不能只盯着这个问题的本身看,而是要兼顾它的四周,它所联系到的方方面面。

  其次,从这种思维方式所伸展出的,是我们处于这个社会的生存智慧。包括从别人的失败的教训中寻找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对照和比较,总结成功的条件与捷径等等。这是一个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如何在这个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不被淘汰出局?需要的就是这种智慧。比如说与人互帮互助,分工合作,这是无论到哪里都需要具备的素质。不要把它理解成阴暗复杂的人际交往手段,它是可以促进个人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精神。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是竞争中的一种集体主义观念的体现。

  我们可以一直这么想:我是瓶子里的飞虫,我要找到出口。我们感到身体沸腾,我们激活了大脑,燃烧着智慧,我们真的离成功不远了。

  (四)布置作业

  课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想。

  懒惰的智慧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会准确提炼议论文的观点。

  2.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以及在文中的应用。

  3.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应用。

  难点: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我们都称颂“勤”(“勤劳”的“勤”)。如“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高尔基的“天才出于勤奋”,俗语“一勤天下无难事” 。可以说,一提到勤,人们都啧啧称赞。相反“懒”却被人们所反对所鄙视。但懒,真的一无是处吗?

  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美国作家凯利的《懒惰的智慧》,不知他对于“懒惰”和“懒惰者”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二、巩固复习议论文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

  要求:学生先说出概括的方法,再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归纳

  (参考答案:本文所举事例如下:

  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

  b.服务员送餐具。

  c.远祖发明各式各样的取水工具

  —水桶、管道、水泵、水车、船。

  d.懒汉波特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

  e.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及最称职的领导往往都是懒汉;

  f.懒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g.懒汉建立“2+2=4”的规则。

  四、探究园地

  1、请同学们将文中表达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找出来,进而提取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五、归纳中心论点

  在讨论的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明确,文章1—5段侧重论证了“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第6、7段则所举例子则侧重论证了“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最后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懒汉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六、联系实际 拓展思维(学生课堂交流)

  1.作者在文章中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你能结合日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作者的这一观点?

  2.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课文中“懒惰”的含义,进而理解“懒惰的智慧”的含义 .

  明确:题目中的“懒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懒惰(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而被作者赋予了以新的含义:即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一种表现。并将这种表现转化为发明、创造,其发明创造就是智慧的结晶。

  3.总结全文,并谈谈对我们学习的启发:

  我们提倡勤奋学习,但不能死读书。要多动脑筋,寻求最佳学习方法,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业成绩。

  4、本文立意与众不同——懒汉不懒,之前我们学过了《陋室铭》——陋室不陋,《愚公移山》——愚公不愚,这些与我们通常的想法相反,就是采用了逆向思维,它在任何一种作文类型中都适用!

  七、 将学习进行到底 (作为课外作业)

  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变换角度提炼出言之成理的观点,并举例加以证明。

  a。铁杵磨成针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玩物丧志    d。名师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