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②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体验、采访、交流等使学生感受人间至真至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父子亲情,感悟人间至爱,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体会如何从平凡中见真情。
二、本课时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受朱自清是如何用淡淡的文笔来表达这浓浓的父子之情,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三、本课时教学难点
缩短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消除与作者间的陌生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结合生活,受到感染,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教学设计属于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几天总是睡眠不足,大家想知道原因吗?因为,从来不是电视迷的我这几天迷上了电视剧,大家知道吸引老师的电视剧是什么电视剧吗?这几部电视剧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反映深沉而感人的父爱,片中演员塑造的父亲形象深深地感动着我,它们是《搭错车》中无私奉献真挚感人的哑巴父亲、《我们的父亲》中为子女劳苦一生无怨无悔的农民父亲,还有《我的兄弟姐妹们》中的给孩子正义与力量的知识分子父亲。他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色都深深打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一直沉浸在浓浓的父爱中无法出来。而今天,我有幸又有了一次品味父爱,感受父爱的机会,而且可以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爱,我觉得非常的高兴。那么今天的这份父爱就来自于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背影》。
(反思:这个情感型导入非常成功,学生从好奇到大悟、产生共鸣,然后进入情境,为课堂奠定了一个感受“父爱”的情感基调。)
(二)内容感知
《背影》是一篇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朗读、用心灵去感受、用智慧去思考的文章,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来学习和感受朱自清是如何用淡淡的文笔来表达这浓浓的父子之情。
(反思:这里我向学生提出了这堂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应该说是可以概括这堂课的重点。但是,可惜后来在“用真情去朗读”这个环节没有做好,有点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
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配合朗读全文,老师读一、二、三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大家模仿老师所用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把握来朗读四、五、六自然段。然后思考在你朗读的段落中,父亲为“我”做了哪几件事情?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地点是哪里:浦口。人物是谁:父子。他们在浦口的目的是什么:送别。所以说我要大家用六个字来概括四至六自然段的话,大家选择哪六个字?——父子浦口送别。
这是本文的主要事件,那么在浦口送别这个场景中,你觉得最感动你的又是哪件事情?——为子买橘。(从“我”的角度出发,这件事情又应该怎么概括呢?——望父买橘。)
(反思: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齐读一步步进入情境,然后把握文章内容的重点,过渡非常自然,循循善诱,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三)重点探究
1.父爱子:
(1)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临行前为他买几个橘子带着路上吃,应该说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大家也有可能有类似的经历,对吗?可朱自清写的这一幕为什么能如此感人呢?不但他自己感动了,连读者也感动了。下面,我请同学们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这段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为什么能打动你?
明确:①父亲的四句话(分析每句话饱含的情感,语言朴素简洁,感情深沉感人)
②父亲的体形(增加了买橘的艰难,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③父亲的穿着(青色和黑色,让我们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④父亲买橘的背影(分析动词的作用,这是一具艰难的背影)
⑤“我”的眼泪(用我内心的感动烘托了父亲买橘的艰难)
⑥结合“我”家当时不平常的家境去理解(这是一个在奔波劳碌中为孩子尽心尽力的慈父)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让我们再次静静地来感受这份浓浓的父爱。
(反思:这部分内容是本堂课重中之重,我大概花了10分钟时间,总体上,各个环节基本上都讲到了,除了“‘我’的眼泪”部分因为学生没有提及,也就没有做展开,放在了分析“‘我’对父亲”的感情部分。指名朗读因为忘记了,也没有进行,而是放到了课的最后,形式还是齐读。上完课后,反思过程中,我发现在这个环节中,有很多非常不满意的地方:第一是对父亲所说的四句话分析很失败,虽然分析了话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但是,这四句话如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仿父亲的语气,反复来朗读品味的话,那么不仅对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理解父亲形象也非常有益,更符合前面所讲的“用真情去朗读”的教学方式,可惜,没有落实。第二是对“买橘背影”讲解还不够细致,只是讲到了动词的精妙和背影的感人,而对每个动词的具体作用,背影刻画所用的特写镜头的方法,刻画背影的作用等还没用非常深入的讲解。)
(2)既然文章刻画的是一位慈父的形象,那么,在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我把题目“背影”换成“我的父亲”,或者“父爱”,好不好呢?
明确:不好,而非不能。文中四次出现了背影(分析四次背影的作用——引出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思念背影),背影是父亲形象的定格,是本文的叙事线索。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亲“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这里“背影”就代表着慈父,代表着父爱。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呤》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行为上。所以,用“背影”做题目是再合适不过了,朱自清用背影来结构全文,也是他表现角度新颖独特之处,可以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与深思。
(反思: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不错,既解决了题目的妙处,也解决了四次“背影”的作用,对于理解父爱和了解写法有帮助。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2.子爱父:
那么父亲对儿子这么好,做儿子的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两次自责(结合特殊的年龄段分析)
三次流泪(分别饱含了怎样的感情?)
儿子感情变化:不解——顿悟——思念
(反思:这是本堂课的一个次重点,提问过渡自然,学生能马上找出这种情感的变化,并在“自责”部分能联系实际,和作者形成一种共鸣。)
(四)感受父爱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这首父爱的赞歌里,跳动的是一个个平实的音符,弹奏的是一段段深情的旋律。爱的赞歌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有的是一句句朴实的语言,一次次感人的泪水,一个个平凡的举动。儿子在父亲平实的生活小事中,变得懂事了,理解了父亲,感受到了父亲的爱,——于是,他流泪了。在儿子的泪光中,我们读者也仿佛看到了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父亲的背影。
同学们,爱的感受方式很多,人物平实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就蕴含中浓浓无边的情思。“世界上不是缺少真情,而是缺少一颗感受真情的心灵”。让我们用自己感动的心和美丽的眼睛去发现这个爱的世界吧!请大家谈谈你们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一幕,或者一瞬间。
感受了就要懂得回报,此时的你们想不想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呢?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很爱感染,我也想说几句我的父亲,那个在一个小小的山村里面劳作的我的父亲:
每年的腊月初十,是我父亲的生日,也是你们临近期末考试的日子。因为工作忙,我没法回去给他过生日,每次打电话,他总是对我说,他的生日以后年年可以过,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何尝不知道,我们做子女的千万不能把对父母的爱寄放在昨天,寄托在明天。我的父亲没有太多文化,但他一直说很想听我上课,可是却没有机会。今天,在这里,我只想对他说:“爸爸,对不起!爸爸,我爱你!”
(反思: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本堂课最精彩的部分,我的愿意是唤醒学生感悟亲情的心灵。但是,在采访过程中,一开始,同学们说出来的事例很枯燥,无非就是父亲替我买东西,父亲送我上医院等,直到一个女生举手站起来,说到了她总是忘记父母的生日,而自己的生日父母总能记得这件事情,说着说着,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她哭了,说话也哽咽了,情景非常非常地感人,我也被感动了,于是自然就说起了我的父亲,和我对父亲的歉意。并告诉他们,感受了就要懂得罪报,不仅用语言,还要用行动。同学们听了,很受感动,有几个女生在偷偷地鼓掌。但可惜,这个环节学生发言的人数不够多,而且都局限在了女生,没有给未来的父亲们(男生)畅谈感受的机会。最后,我让同学们带着对父亲的爱齐读第六自然段,最后再一起体会父爱的伟大。同学们显然读得比上次好。)
(五)作业布置
见“课外链接”,完成“畅所欲言”和“实际行动”,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这两个作业。
附:课外链接
1.背景补充(略)
2.畅所欲言
①武汉的一家媒体报道称,由于七成学生反对,《背影》已从鄂教版语文 教材中落选,并称学生反对意见中最具代表性的理由是:“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以及你对“背影”的理解、赏析,你觉得《背影》应该从教材中删去吗?为什么?(提示:除了反驳对方提出的理由外,还可以从《背影》这篇文章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上进行反驳,如结构安排、材料剪裁、语言运用、角度选择、人物刻画、情感表达等方面。)
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哭泣时,朋友递上来的一块纸巾;小时候,蜷缩在母亲怀里的温暖;过马路时,父母紧紧拽着你的手;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请你在记忆中输入“感动”两字,进行搜索,看看出来的结果有多少,请写在下面。
3.实际行动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们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亲人)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卡片,为他们倒一次水,向他们说一声辛苦……好吗?
(反思:这个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补充课堂上没有讲授完的知识,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没有说尽的话继续写下来,让他们带着这堂课所感受到的浓浓的父爱去感受生活、回报生活。第二课时的讨论交流又可以给学生一次知识补充和情感交流的机会。)
(六)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父:四句话 四处背影
淡淡的文笔:父子浦口送别
(望父买橘) 子:两次自责 三次流泪
父:在奔波劳累中为儿子尽心尽力的慈父
浓浓的父子情:
子:不解——顿悟——感念
(反思:这个板书清晰明了,反映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课后反思:这是一堂教研课,半天的备课时间,没有试讲,整个教学设计注重实用,强调文本和情感的统一,设计不算新颖。授课的班级是一个普通班,事先了解,平实上课根本没人举手,气氛比较沉闷,但个别学生个人素质比较好。上完课,出来后,自我感觉比较好,第一,情感氛围的营造比较成功,自己也被自己感动着;第二,学生没有传说中的沉闷,还是有较多的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第三,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做得比较好;第四,当我在下课起立时对他们大声地说“谢谢同学们”的时候,他们愣了一下,然后异口同声地说“谢谢老师”,而不是说不用谢,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是被课堂所感染了,他们知道了回报老师以感激。
但是,静下心来后,发现心里特别难受,感觉好多地方都存在遗漏和不足,真想着重新再上一遍,于是趁热打铁写下了这份教学反思,心里才感觉稍微好受了点。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教学不是纸上谈兵,离开了讲台,离开了学生,任何教学都是架空了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永远没有尽善尽美,只有永远不满足,不懈探索,不断实践才能做得更好。年轻老师上课,在课堂把握上,不可过于浮躁或急躁,要沉得住气,要能随机应变,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课堂不是舞台,不可作秀,必须用实实在在的基本功和真挚的情感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课堂教学允许遗憾的存在,但必须及时总结,“课后反思”就是一个很了的补救和再提高的途径。当然,这份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肯定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局者迷,一切有待于我再慢慢的继续反思。
http://www.cnrencai.com/【小学语文《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12-01
小学语文《烤鸭》教学设计附反思10-30
《背影》教学设计06-16
小学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与反思12-30
初中《背影》教学设计11-22
背影教学设计通用03-24
《背影》教学设计范文11-30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05-12
《背影》教学设计最新10-17
小学语文《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