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跟着作者林海音一起回到了童年,大家回想一下,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
二、引入新课
1、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意思?
(1)请你反复读觉得最有意思的片段,反复品味。
(2)用“ ” 画出当中你印象深刻的语句,在书上空白处写出你的感受。
2、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三、深入课文学习:
(一)“学骆驼咀嚼”
1、指名读
2、学生抓模样谈从三个那样中读出了什么?
(1)这里运用了三个“那样”,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你读出什么来了?
(2)指导朗读,读出小英子的好奇喜爱。
3、学生结合学咀嚼的样子谈(读最后一句)
4、谈写法
读了这一段话后,你对作者学骆驼咀嚼这一个画面是不是很深刻?为什么会让你这么深刻,请结合写作方法来谈一谈。
5、小结写法;所以我们要写好一个画面的条件是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才能写生动、写形象,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6、学生带着感受和理解再次有感情的读这段话。
7、说说从“呆”字中感受到什么?
(二)对驼铃的遐想
1、默读课文5-9自然段,关于驼铃的作用,父亲的观点是?女儿的观点是?对于同一个问题,居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你更喜欢谁的,说说你的理由?
2、指导朗读,学生同桌合作读。读出小英子的天真,读出爸爸的想了想。
(三)想替骆驼剪毛
1、自由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合作探究:为什么先写“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后再写“拉骆驼的人也一样”?
(四)“追问骆驼去处”
1、师生配合读——生生配合读
2、小英子总是问总是问,问了哪些问题啊,联系上文,他还可能问哪些问题?
3、从这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了?
(五)结尾2段:
听师范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带给你什么感悟?(我们要珍惜童年)
三、归纳概括
1、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的结合,留给我们一份遐想。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作者记忆中的童年画面,而骆驼是这幅画面里最鲜明的记忆。本文也正是围绕骆驼这一主线展开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在淡淡的回忆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的深深怀念,这种方法就是寓情于物。此外作者观察细致,叙写生动,充满童真童趣,读来让人寻之无迹,品之有味。
2、让我们深情地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四、拓展阅读
1、欣赏小诗:《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2、推荐:小说《城南旧事》、电影《城南旧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谈驼铃 对童年深深的怀念
想剪驼毛
问去处
教学反思: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请。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1、品读感悟,体味童年趣事
我努力尝试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外,我还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充分品读,并合理进行了合作交流与探究。学生在读读、谈谈、悟悟的过程中,以不同的理解纷纷感怀逝去的有趣童年,其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就在读读说说间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2、与课外阅读链接。
本文是林海音女士所著《城南旧事》一书的序言,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对文章情感的体悟更全面。于是链接了林海音在《苦念北平》中的一段话,引导在诵读中感受作者对北平、对童年思念之“苦”,而后引出《城南旧事》一书,从目录对该书进行简单的介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印象鲜明的词语,引导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四个片断。(略)
四、品读课文(1-9自然段),体会童年趣事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A、“学骆驼咀嚼”
1、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2、“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4、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随着老师舒缓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5、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想象驼铃用处”
1、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体会学生学习也是如此)
2、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3、“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4、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5、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6、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学法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七、板书设计: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淡淡的忧伤,深深地怀念)
关于铃铛的遐想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相关文章: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3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9-03
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3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16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8-26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05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5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11-16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20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