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6 08:54: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1

  设计说明

  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

  1.重视等式性质的再理解,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是教材在代数知识上的最大改革。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地接触代数知识,这些代数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相关的代数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与以往的教材中用四则混合运算中各部分关系来解方程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2.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提高自主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这部分知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并能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练习卡

  学生准备 课堂练习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简易方程)

  师:同学们请打开教材看一看第五单元的内容,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小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将总结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容易出错?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形成知识网络,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回顾知识,巩固提高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完成教材113页3题(1)。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2)填空。

  ①图书角原来有x本书,被同学借走10本后还剩(  )本。

  ②小芳今年y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6倍,妈妈今年(  )岁。

  ③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师:用字母表示数,简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判断。

  ①a×b×8可以简写成ab8。(  )

  ②a的平方等于2个a相加。(  )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

  2.复习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判断。

  ①4+x>9是方程。(  )

  ②方程一定是等式。(  )

  ③x+5=4×5是方程。(  )

  ④x=4是方程2x-3=5的解。(  )

  (3)完成教材113页3题(2)。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效率。

  3.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113页3题(3)。

  ①学生审题后同桌交流等量关系式。

  ②根据等量关系式让学生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③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

  10.2-5x=2.2    3(x+5)=24

  5.6x-3.8=1.82×1.5+6x=33

  600÷(15-x)=200x÷6-2.5=1.1

  (3)列方程解决问题。

  ①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9人上车,现在车上有21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②小明是5月份出生的,他今年年龄的3倍加上7正好是5月份的总天数。小明今年多少岁?

  ③学校买回来3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90元,足球每个22元,篮球每个多少元?

  ④学校买10套桌椅共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椅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⑤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且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⑥油桶里有一些油,用去20千克,用去的比剩下的油的4倍还多2千克,油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并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是方程?等式有什么性质?

  2.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形列出方程吗?

  3.填一填。

  4.导入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

  【新课讲授】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教师演示:先在左盘放上一个重100g的杯子,再往杯子里加入xg的水,天平失去平衡。

  提问: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

  请学生到台前操作:天平右边的砝码加到250g时,天平平衡。

  提问: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0+x=250

  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你有什么办法?把你的办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

  方法一: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因为250-100=150,所以x=150。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

  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方法三:根据等式的性质。

  因为100+x-100=250-100,所以x=150。

  讲解:当x=150时,100+x=250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出示课题)

  (2)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提问: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那么你怎样检验x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学生汇报。

  (3)即时巩固。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小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题图。

  师:今天我们学习怎样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请同学们观察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在天平两边同时拿走相同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的道理,即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仍然相等。

  追问: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其他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x+3=9

  x+3-3=9-3

  x=6

  提问: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3,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一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示范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解:x+3=9

  x+3-3=9-3

  x=6

  引导: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6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提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说明答案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等呢?(说明答案是错误的)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试着检验一下。(随学生的回答扼要板书检验过程)

  师:像刚才这样,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请同学们回忆刚才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2)即时巩固。

  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x+4.5=9100+x=100

  师强调:解方程时注意等号要对齐,检验时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师提问:通过例1我们知道,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等的数,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2.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不是递等式。

  【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的第1、2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3页第3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会解方程,进一步明确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等概念;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体会化归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方法。

  目标解析: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学习代数知识,这些代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解方程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和缜密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解简易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课件出示练习: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独立完成。

  (1)的`7倍;(2)的5倍加6;(3)5减的差除以3;

  (4)200减5个;(5)比7个多2的数;

  (6)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

  2.指名汇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同时注意到: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前面,一个数平方的意义与写法等。

  3.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练习唤醒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的回忆,再通过说一说理由来进一步回顾这一知识需要注意的地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二、复习简易方程

  1.谁能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一个方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两个条件:既要有未知数,还要是等式,缺一不可。)

  3.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是方程的请解出方程。

  (1);(2);(3);

  (4);(5)3+5=8。

  解析:

  (1)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2)是方程;(3)是不等式;

  (4)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5)是等式,但没有未知数。

  学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解方程,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评价,帮助学生结合解题进一步认识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设计意图】复习简易方程,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方程,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找到一个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是等式。再通过对具体式子的判断达到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学生独立解方程后教师再进行评价,目的是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结合解题的过程来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三、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认识了方程,学会了解方程,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了。

  1.根据图示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列等量关系:;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3)解方程。

  (4)评价总结。

  2.根据题意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3)小题,了解题意。

  (2)列出等量关系:地球赤道的长度×7+2=光每秒传播的距离。

  (3)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地球赤道大约长万千米。

  答:地球赤道大约长4万千米。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理解:一种方法是看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文字信息列出等量关系,将方程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四、练习巩固

  1.请用字母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1)小题)。

  2.解下列方程(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2)小题)。

  (1)请四名同学板书,每人一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2)学生评价总结。

  3.用方程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18题。

  解:设现在可以做个毛绒兔。

  列出等量关系:后来做毛绒兔的材料=原来准备做毛绒兔的材料,即后来做一个毛绒兔的材料×可做的数量=原来做一个毛绒兔的材料×可做的数量,可得

  答:现在可以做190个毛绒兔。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20题。

  这个鱼塘的图形是一个梯形,鱼塘的两条平行的边分别是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求平行线两岸的宽度即是求这个梯形的高。根据求梯形面积的公式可以列出等量关系:

  (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

  解:设两岸的宽度为米。

  答:两岸的宽度为47米。

  【设计意图】第1题既练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又结合了等量关系来列式;第2题解方程,涵盖了加、减、乘、除四种情况,可以分别板书将学生常犯的错误呈现出来,给学生巩固和再次反思的机会;第3题用方程解决两个问题,第(1)题根据不变的量找到等量关系,第(2)题根据面积公式找等量关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会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五、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2、会对具体的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3、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解方程。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以下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①4+6=10,②4+8x=40,③16—7x,④x÷5=8,

  ⑤9.2+3x=4.8,⑥x-17<34,⑦0.5x=1,⑧8㎡,

  ⑨6a=30,⑩a+b+c=17

  2、解方程,并检验。复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①x+10=15②x﹣63=36③20+x=75

  指名板演,交流方法,检验解是否正确。总结解方程应注意的'事项。

  设计参观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的大情境,贯穿新授,练习,拓展环节。

  一、新授

  1、课件图片展示:三年级有12个班,每班x人参加“好吃俱乐部”社团,该社团共48人。

  请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12x=48

  2、课件图片展示:12个小组成员品尝美食,已经有x个小组尝过了,还剩9个小组在等待。

  请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12﹣x=9

  3、尝试用多种方法解以上两个方程,女生完成第一道,男生完成第二道,各自独立完成。

  4、教师巡视,选取不同方法的解方程方式,要求学生板演。

  5、汇报交流,总结,解方程的两种方法:

  ①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

  ②可以利用等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

  二、纠错

  1、“我爱数学”社团的孩子正在进行一场解方程比赛,老师收到了几份这样的答卷,请你做小老师,给每道题一个合适的评价。

  2、课件出示三到五份相同手写答卷,有一份全对,其他每份都有不同的错误,请学生判断,评价。

  3、总结,解方程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书写格式:写“解”,等号要对齐;

  ②正确处理未知数与等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③检验,以保证方程的解的准确无误。

  四、拓展练习。

  1、“手工制作”社团的三个小组本周共同完成了60个作品,已知三个小组各自完成的作品数分别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2、“数一数二”数学社团在进行趣味测量:一段木头,不知道它的长度,拿一根绳子量木头的长,把绳子拉直,绳子多4.5米;如果将绳子对折过来量,绳子又短1米,问:这段木头有多长?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的第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周长、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的基础。它是学生学习数的概念方面的一次重大发展,是学生有算术到代数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和预案算律,对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比较熟悉,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作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表示电视台标、地名、组织等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3.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困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从熟悉的算式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也非常不适应。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实情境,让学生再体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与交流,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

  3.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特点:

  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利用向袋子里放笔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2、在对比交流中,深化理解概念。

  利用前后袋子笔的数量关系,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直接出示课题。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用字母表示的?

  学生举例,教师小结:在数学中也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看屏幕上“用字母表示数”,你能提出与这节课有关的问题吗?

  二、互动探究

  1.用字母表示数

  咱们班一共有()人,老师带来了()笔。

  情境一:现在老师在袋子里中放笔,向一号袋子里放1支,用数字1表示。放2支,用数字2表示,现在请一名学生偷偷的放笔后,老师放笔,你知道是几支笔吗?

  预设:学生用数字猜测

  提问:你们能确定这些答案是正确的吗?

  预设:学生用字母表示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讨论分析:我们不确定里面有几支笔,但对于a你知道些什么(引出范围)

  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情境二:向袋子里加2支笔

  提问:现在你能确定里面有几支笔吗?那你怎么表示呢?

  预设:a

  反馈:用a表示合适吗?

  另一个字母b

  反馈:与原来袋子不同了,不能用a表示(不同的未知数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a+1

  比较分析:b和a+1哪个更好

  反馈:a+1既能表示2号袋子里的笔,又能表示比1号袋子多了一支笔

  练习:天凝小学503班男生人数为a人,女生人数为a+6人,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爸爸比小红的年龄大30岁,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爸爸和小红的年龄。

  假设小红的年龄是10岁,你知道爸爸的年龄吗?

  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每支笔为2元,你知道老师买这笔需要多少钱吗?全校所有需要的笔呢?(2n)

  刚才我们用2n表示全校所有笔的价钱,4m你认为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测试

  直接写出得数:

  5x+4x=8y-y=7x+7x+6x=7a×a=15x+6x=5b+4b-9b=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口答

  2、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

  3、教学例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3、教学例2,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X+50;200x+50=150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4、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5、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三、多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式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5、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42、每日一题

  写出一些方程,并在小组里面交流

  六、板书设计

  方程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0x+x=200

  七、预习布置:

  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测试

  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708+x50÷2=25x+4;14y-28=355y=40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

  (1)指名学生回答预习作业

  (2)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

  2、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20=20)

  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质质量的关系吗?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见底部附件)。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时安排: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6例1-例3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

  4、在学习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生活中、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或(ab)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

  (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a2表示什么?2a表示什么?

  师强调:a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口答结果:3的平方5的平方6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m×m0.1×0.1a×63×nχ×8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第1-3题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

  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这类方程的格式。

  3.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

  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方程的意义。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

  与4的和等于40。

  2.

  的3倍等于40。

  3.

  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2

  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图意,找等量关系。

  3.教师提问

  (1)观察图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2)怎样列方程?

  4.列方程并解答。

  (1)教师板书:3x=1500

  (2)教师提问:应当先求什么?解这个方程要先算哪一步?

  5.学生独立解答。

  6.集体订正,板书全部解题过程。

  3x=1500

  解: x=15003

  x=500

  检验:把x=500代入原方程,

  左边=3500,右边=1500,

  左边=右边,

  所以x=500 是原方程的.解。

  7.练习:

  (二)教学例3

  例3。解方程3x+100 =1000

  1.思考

  (1)例3与例2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小结:解这一类方程,要先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计算算出来,再把

  与因数的积看成是一个数,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步步求出解。

  4.练习:解方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的解方程与以前所学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四、巩固练习

  (一)口头解下列方程,并说出每一步的根据。

  (二)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三)在0.5、1.5、2.5、3.5、4这五个数中,

  哪个数是方程0.5

  -1.5=0.5的解?

  哪个数是方程220.5-2

  =4的解?

  思考:怎样做比较简单?

  五、课后作业

  解方程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天平教具。

  【情景导入】

  在下面算式的`○里填上“>”、“<”或“=”。

  3×6○19 7○1.8+5.2

  2.5÷5○2×0.25 24+11○11+24

  3.9-3○4÷5 15×8+2○120+2

  小结:像7=1.8+5.2,2.5÷5=2×0.25,24+11=11+24,15×8+2=120+2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等式的问题。

  【新课讲授】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玩过跷跷板的游戏吗?(多媒体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画面)如果两端的小朋友重量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平衡。

  2.方程的意义。

  (1)认识天平。

  出示简易天平、砝码。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怎样用天平来称物品的重量呢?

  师:这是一台天平,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在天平的左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就是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体的重量。

  (2)实验演示,引出方程。

  师:下面我来演示一下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的重量。

  演示实验一: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提问:天平平衡了吗?这说明一只空杯子重多少克?

  板书:一只空杯子=100克

  演示实验二: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显示)。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板书:100+x>100

  演示实验三:增加100克砝码。

  提问: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

  板书:100+x>200

  演示实验四: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

  提问:现在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100+x<300

  演示实验五:把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是平衡的吗?

  板书:100+x=250

  (3)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出示多幅天平图。

  提问:这些图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板书:40+x=100,2x+50<180,80+70=100+50,3x=180,65+30>80,100+2x=50×3。

  教师指出:像2x+50<180,65+30>80这样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像40+x=100,80+70=100+50这样用等号连接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相等,就叫做等式。

  师:观察以上有几个是等式,你能不能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80+70=100+50。

  第二类:40+x=1003x=180100+2x=50×3

  讲解:像第二类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方程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老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如:

  20+80=100 3×78=234 13-8=5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方程有什么特点?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小组讨论,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说。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你能用图示表示出来吗?

  板书: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63页的“做一做”。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X”)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方程。()

  (2)4m-9=0不是方程。()

  (3)方程是等式。()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不等式和方程。方程和等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方程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只要等号两边数值相等即可,所以等式包括方程,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的第1~3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程标准实验版第九册P59例2。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理解简易方程的解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分层练习,让学生较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理解和较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解方程:X+15=48X—3.2=2.6

  解答后说一说(1)你解这两个方程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2)说出等式的另外一个基本性质。

  (计算机分别演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注意“不为0”)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简易方程。

  板书:解简易方程。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2。

  (1)出示情景图。

  (2)说出图意并列出方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会列方程吗?)

  (3)怎样用天平图表示这个方程?(左边是3个X,右边是18)

  (4)解方程的目的是求X的值,要使天平的左边只剩下一个X,而天平又保持平衡,两边该怎样分?(两边同时平均分成3份)

  计算机动画演示:天平两边各剩一份。问:每份怎样?(分别平衡)

  (5)反映在方程上,就是我们学过的等式的哪个基本性质呢?

  (6)自主探索,试解方程并检验(会用这个基本性质解方程吗?试试看!)。

  评讲(强调书写格式和自觉检验)。

  2、指导阅读书P59,质疑。

  3、想一想、试一试:解方程X÷3=2。1

  自己说一说解题的`依据和方法。(强调口头检验)

  4、小结:我们已掌握了解方程的一般方法,你认为解方程时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就检验一下你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

  (三)基础练习设计:

  1、说出下列方程的解法。

  2、选择正确答案。(全班用手势表示)

  (1)X+8=30①X=22②X=38

  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指出:平时解方程后都可以自觉用代入法进行检验。

  3、对比练习。

  4、解决问题。(列出方程并解答。)

  (1)每个福娃X元,买5个共花80元。

  (上面两个问题解决得很好,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检测性的分组接力竞赛,有信心赢吗?)

  5、学习检测。(接力竞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看来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是的,解方程的依据就是等式的基本性质。我们解完方程后还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一般可以用代入法进行检验。下面我们继续挑战一道有难度的拓展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做个游戏:用手指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能保持平衡,感知平衡。

  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勤劳聪明的人类根据平衡原理制成了天平,今天我们要借助天平来学习新的知识《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方程的意义

  (1)认识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操作天平:

  a、一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另一边放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请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板书:50+50=10050×2=100)

  b、一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茶叶筒,另一边放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茶叶筒的重量不知道,可以怎么表示?你也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吗?

  (板书:x+20=100)

  c、让学生操作天平,出现不平衡现象,也用式子表示。

  (3)出示天平称东西的示意图,让学生用式子表示。(出示卡片)

  30+20=502x+50>10080

  3x=180100+20

  x―18=2460÷20=3x÷11=5

  (4)组织学生观察以上式子。

  请同学们观察以上式子,想想能不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标准。(小组讨论,写下来)

  按符号的不同分成两大类(出示实投):

  80100100+20

  指出:这些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

  谁再来说几个等式?同桌互相说几个等式。

  30+20=503x=180100+2x=50×3

  x―18=2460÷20=3

  指出:这些用等号连接成的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都叫等式。(板书:等式)

  (5)观察以上等式,你能不能再分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运用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并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2.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熟练地解方程。

  2.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方程。

  x+5.7=10 3.5+x=15

  2.问题:等式的性质是什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学生回忆后交流汇报。

  3.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继续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解方程3x=18。

  师:怎样变换,才能使方程保持平衡,又能得出x等于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左右两边完全相等。

  学生独立解答写出过程,并检验。

  全班交流,你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吗?根据什么?

  根据学生口述的结果,教师板书。

  解:3x=18

  3x÷3=18÷3

  x=6

  检验:方程左边=3x

  =3×6

  =18=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强调: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相等。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2)即时巩固。

  解方程:45x=9 3.6x=7.56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第1题的后3题,第2题的后1题。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分两组,每三名学生一组进行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强调注意:2.1÷x=3这道题,先左右同时乘以x,再求解。

  答案1.:x=4,x=2.1,x=0.7。

  2. 3x=8.4 x=2.6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解方程要注意: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练习十五第3、4题。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04-18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03-20

解方程教学设计06-06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08-03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01-23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集锦04-05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05-29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07-12

解方程2教学设计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