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8 17:48: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2、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

  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

  (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

  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

  (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

  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

  全文有四段:

  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

  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

  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

  (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

  (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

  ⑴漓江的水真静啊!

  ⑵漓江的水真清啊!

  ⑶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

  (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⑴漓江的水真静啊!

  ⑵漓江的水好静啊!

  ⑶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

  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

  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

  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

  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⑴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⑵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⑶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

  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⑴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⑵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⑶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

  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

  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

  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

  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

  ⑴桂林的山真奇啊!

  ⑵桂林的山真秀啊!

  ⑶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⑴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⑵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⑶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⑷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⑸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⑹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

  (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读背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

  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二、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

  2、课文先由所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亲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誉。先玩赏漓江的水,再玩赏桂林的山,最后,从山水合起来欣赏,的确好象进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现文字和声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啊!让我们拍摄下这些美景吧,让我们用手中的彩笔,画下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吧!

  3、小组、个人欣赏朗读后质疑问难。

  三、利用板书,指导背诵

  桂林山水:赞赏──描述

  总述:甲天下?──观赏,先看图,进入佳景;水(静、清、绿)品文句,欣赏佳景;

  分述:后想象,玩赏佳景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9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行文的顺序,并学会迁移,在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这个美称的背后有哪些美丽的传说呢?今天咱们共同走进朵云的文章《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2)指名读,注意读音呕(ǒu)、朔(shuò)、供gōng 袍páo 诵sòng 阁gé。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3、全班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

  第一段(1):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

  第二段(2):“桂林山水甲天下”名称的由来。

  第三段(3~5):独秀蜂及桂林石头。

  第四段(6):写阳朔山水甲桂林。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朵云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默读再重温课文,并思考你从文中了解到哪些内容?(考查学生从原文中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美称的又来,关于独秀峰的传说;阳朔的山水奇景。)

  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接下来咱们具体看一看这篇文章在语言,景物描写,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二、精读课文

  1、全文围绕两个字来展开全文,这两个字是什么?

  (是奇观)

  2、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在文章第一段是如何体现的?

  (首先文章第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总说。接着分别介绍山奇,水秀,山与水的融合,来说明桂林山水是山水奇景,此外作者在第一段向读者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这与前面直接写桂林山水奇美正面描写不同,可以认为是侧面描写突出桂林山水的奇)

  3、独秀峰如何体现“奇观”?

  (首先是独秀峰本身孤峰屹立,平地拔起。其次还有一个关于独秀峰的传说,桂林石头有神守,增强了它的“奇”)

  4、阳朔县山水风光又是怎样体现奇观的?

  (段首总说这里的山水风光比桂林还要其妙。接着通过山峰奇翠,水清迂回。有许多名胜:书童山,寿阳山,迎江阁等增强其“奇”)

  5、找同学朗读这一段,然后回答问题

  6、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桂林山水的?

  (这篇文章思路特别清晰,与作者选取的写景顺序有关。学生写作的时候,尤其是写景文章必须在头脑中构思好景物描写的顺序。)

  全文按照总分的顺序,先总写奇观,再分别描写桂林山水、独秀峰和阳朔县的奇观。而且每段段首也是先总说,在分说,给人的感觉思路特别清晰。

  7、文章不仅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你任为写的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文章第一段

  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像玉簪,有的像宝瓶,有的像剑戟,有的象公鸡,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观音,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吸水的大象,有的像横卧的花瓶(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孤峰的千奇百怪,增强行文的气势)再比如写到书童山,很像一个宽袍大袖的书童在捧书诵读,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形象传神。

  (学生可以大胆谈自己的体会,学会欣赏借鉴,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

  三、拓展练习

  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要写出特点来,另外要注意写景顺序,不少于400字。

  最后咱们再来回味这篇文章,大家有感情,掌握好语速,大声朗读一遍。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3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⑴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静、清、绿)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⑴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⑵尚湖的水真(),()。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领略桂林的山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山。

  1、明确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山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感染给大家。

  推荐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

  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教后感】

  让“美”在课堂上大放异彩。

  《桂林山水》已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精典文章,其一原因是在于它的文质兼美。教学此文时,我努力为学生营造成出美的意境。

一、结构美

  这篇文章的教学结构我是这样安排的,上课一开始,就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然后就请学生交流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接着整体感知,抓文章最后一小节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再由这句话,去感受漓江水的神韵,领略桂林山的风姿。最后在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中,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得以升华。

  二、音乐美

  教学此文时,在朗读的设计上我出很下功夫,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最得意的一手是配乐朗读。有教师的配乐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又有学生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最后,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让美融入学生的心灵。

  三、板书美

  此文的教学板书,我采用了对联的形式,让学生在直观上感受到美。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4

  《桂林山水》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但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于是,我除了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资料来了解桂林的山水以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功能优势,利用它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跨越时空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文字等进行导入、导学、导文、导读、导练是本课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特色与切入点。这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得轻松、有趣、高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

  教学理念:

  贯彻“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通过欣赏画面和配乐品读、评读、诵读、引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从中受到文学的熏陶。

  教学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作者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文章语句精炼,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然后,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篇讲读课文是看图学文,课文中配有插图,但结合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这一情况,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多种情境,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播放录像等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其以直观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文通俗易懂,我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让学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课例,我用两个教时完成,第一教时:以学习、理解课文,进行感悟、积累为主。第二教时:进行练笔、学习生字词和背诵课文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品读,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看!这是我国的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你们能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这个地方吗?(出示图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它们的独特之美吧!(齐读)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老师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去年暑假游览过的广西桂林(播放一张桂林旅游的照片)桂林美得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拍了一些照片来作美好的回忆。但是,作家陈淼游览过后却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林山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不会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先自由拼读,再指名读三组词语,师指导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屏障、嶙峋”的读音和“骆驼”的轻声。

  xiápānluòtàizhàng

  无瑕攀登骆驼泰山屏障

  lánmiánwù

  波澜壮阔连绵不断危峰兀立

  luóluánlín xún

  奇峰罗列峰峦雄伟怪石嶙峋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哪个自然段是写山的,哪个自然段是写水的?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观赏漓江的水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圈出关键的词语。

  2、学生汇报,相机品味句子。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翡翠。”你能用三个字概括漓江水的特点吗?(板书:静、清、绿)它的静体现在哪里?

  (1)出示静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它的静。漓江的水清得怎样?

  (2)出示清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它的清。漓江的水绿得怎样?谁能读出这种绿和美?

  (3)出示绿句子,齐读句子,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无瑕”的意思。

  (4)把三个句子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和感悟。

  (5)拓展句子练习:

  出示静图片: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静得就像是……(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

  出示清图片:假如你站在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出示绿图片和翡翠图片:漓江的水除了绿得像翡翠,还像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谁能仿照课文的写法把我们说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师介绍漓江:是啊,漓江真美啊!这美丽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的猫儿山,就像一条秀丽的玉带流经桂林、阳朔,全长有170多千米。从古至今有多少名人为它写下了赞美诗篇,连作家袁鹰也为它写了一首赞美的诗。

  3、出示《浓碧》

  (1)自由地读一读,看看这首诗写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2)男女比赛读。男同学读第一节,女同学来读第二节,看看谁读得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

  5、指导学生根据板书试背第二自然段,然后师生合作背诵。

  6、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作者把漓江的水写得让我们感觉像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一样,他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具体的巧妙的写作方法。相机板书:比喻排比、对比)

  7、小结学法:作者是这样描写漓江的水,那他又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的呢?请同学们运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圈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来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自学第三自然段,观赏桂林的山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和词语,并圈出关键词。

  1、学生汇报,相机品味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你能用三个字概括桂林山的特点吗?(板书:奇、秀、险)

  桂林的山究竟有多奇,多秀,多险呢。请看:

  (1)出示配有词语的图片,师引导学生理解“拔地而起、危峰兀立、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

  (2)拓展思维训练:桂林的山还有很多的形态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出示桂林山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和说话)

  (3)出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运用多种形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观赏山和水相辉映

  1、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师相机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默读最后一段,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填空:

  这样的山是指,这样的水是指,画卷是指___________,画卷里有。

  师:是啊,这条百里漓江与两旁的山相互辉映,如诗如画,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这么美丽的画卷作者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就是作者的感受。

  3、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4、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并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5、配乐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写作的巧妙和桂林山水的美。

  四、总结全文

  学习了课文,你能说说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吗?

  五、作业:仿写练习,延伸课外。

  1、利用图片激趣:是啊,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像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那是因为作者生动、形象、具体的描写。其实,我们的祖国除了甲天下的桂林,红叶似火的香山等,我们美丽的家乡――新兴也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国恩寺、藏佛坑、狮子腰瀑布等都很美(出示图片,相机介绍),你们去过吗?

  2、出示作业: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你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注意用上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山:奇、秀、险人在画中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指导学生练习仿写。

  1、小组内交流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整齐的句式练习说话,注意用上好词佳句。(师巡视指导)

  2、学生口头表达,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堂上练笔,师巡视指导。

  4、学生堂上朗读、展示自己的小练笔,师生共同评价。

  5、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开火车”读生字词,师相机正音。

  3、让学生指出难读的生字音。

  4、学生口述识字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妙。

  5、让学生指出易写错的生字,并指导写一写。

  6、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7、齐读并自由识记生字词。

  8、小组开展生字听写比赛。

  9、小结。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1、写生字。

  2、背诵全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观赏”、“形态万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4、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本课先总起后分述最后总结的叙述方式和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5、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课文图片。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二、学习课文。

  范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甲天下:天下第一。

  观赏:观看和欣赏。

  无瑕的翡翠:没有一点斑点的绿色的玉。

  拔地而起:指从地面突然高出。

  奇峰罗列:指千奇百怪。

  屏障:像屏风起遮挡作用的东西。

  危峰兀立:指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叠的样子。

  四、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想想人们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指导分段。

  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写桂林的水。

  第三段:写桂林的山。

  第四段:总写桂林山水。

  3、再读课文,体会为什么这样分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攀登观赏欣赏游览漓江屏障明丽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怪石

  嶙峋云雾迷蒙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这就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于是来观赏。“观赏”是观看和欣赏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话将漓江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进行比较,强调了漓江的水有它的独特之处。

  3、第二句话讲了什么?(漓江的水的特点)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边讨论边板书: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水清可看见江底的'沙

  绿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①指导朗读。

  ②读第三句话,读后思考:这句话讲了什么?(讲人们荡舟漓江的感觉,“船桨激起……岸在后移”这句话说明了漓江水的静,正是由于静,所以人在船上几乎感觉不到船在前进。)

  ③指导朗读,试背课文第二段。

  四、作业。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说说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造句。

  观赏——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课文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第一句用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突出桂林的与众不同。

  3、指导朗读。

  4、课文第二句讲了什么?

  板书:

  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山秀像……像……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

  说说下面一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1)我攀登过泰山,游览过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2)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形态万千”是什么意思?用“形态万千”造句。

  指导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①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样的静、清、绿,山是那样的奇、秀、险,而且山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观赏桂林山水,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的美景,所以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②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

  (游人乘船在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就好象在风景优美的画中游览,景色太美了,使人忘了自己在江上游览。)

  四、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讲讲桂林山水的特点。

  二、学习写作特点。

  学生读课文,思考后讨论: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内容和课文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什么联系?

  (总起——分述——总结)前后照应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填空。

  我看见过()的大海,欣赏过()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啊,静得();漓江的水真()啊,清得();漓江的水真()啊,绿得()。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

  我攀登过()的泰山,游览过()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像(),像(),像(),(),();桂林的山真()啊,像(),像(),(),();桂林的山真()啊,(),(),好象()。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水()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真是(“”)。

  板书设计(略)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6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块去游览一座具有两千年的历史名城──桂林,去欣赏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播放课件)

  2、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生自由发言3—4个)

  柔美的音乐,迷人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文的内容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桂林山水确实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后,谁能概括到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静、清、绿、奇、秀、险)

  自主读书,在答复以下问题的同时,学生的概括才能也得到了进步。

  过渡语:

  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漓江之水静、清、绿,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绘他的呢?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配乐范读第二段。

  2、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你们想读这段吗?(生想)好的,不过读的时候有个要求,什么要求呢?听好啦,就是在读的时候,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读几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记住:先读、划,再交流,开场吧!3、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4、师:如今我们把刚刚的学习作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5、生汇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为什么喜欢?根据生说的句子师出示课件。你从哪儿体会到静?你能读出静吗?再请读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要是我见到这么清的水,会情不自禁地捧些泼洒在脸上,一定很凉快舒适,假设是你,还有哪些想法?谁能读出这种清?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怎么通过读表现出来?请竞争对手读。

  6、师:接下来请女同学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读一遍,男同学要认真仔细地听女同学朗读,边听边看课件。老师看是女同学读得好,还是男同学听得好。

  过渡语:听得真认真,读得真好!让老师陶醉在你们朗朗读书声中。刚刚我们用读、划、议的方法,学习了第二段,下面请你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第三段。 1、生自学第三段。

  2、师:如今我们把刚刚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3、交流汇报: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为什么喜欢?指导朗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读的时候应一个比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生每说一句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山的秀、险。可以点名读,也可两人竞赛朗读。

  4、师: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好,那你觉得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很好!为什么?生答复。

  5、师: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假设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进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才能。

  6、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课件,欣赏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师引说:桂林的山真奇啊!这座山像什么?这头大象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山?

  (月亮山)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像()桂林的山真奇啊!

  7、小结:

  通过刚刚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举一反三的才能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快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特征。教者没有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着力于引导学生进展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课件出示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深化。

  1、师: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风光迷人的风景名城。课前同学们通过看图书、上网等多种途径了许多有关桂林方面的,对桂林有了一定的理解。有没有同学的内容是课文没有写到的,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进一步理解桂林。请先在小组内进展交流。

  2、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4、桂林的风光真是太美啦!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师板书。

  5、学法指导:

  师:你们介绍得真全面。但是我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这么多美景,那作者为什么不都一一介绍出来呢?

  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目的,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要做到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展示课外的有关材料,既拓宽了视野,又加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进步言语表达的才能。

  1、师:漓江的水美不胜收,桂林的山独具魅力。我决定带一台摄象机去把这美景录下来,到底是拍摄山呢?还是拍摄水呢?谁帮我出个主意。

  2、师: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会失去一半的美。其实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3、点名读最后一段,生评议。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播放课件)

  4、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在“拍山还是拍水”的争论中,学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领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

  1、师: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你们想赞美桂林吗?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一种才能建构。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的──学习言语来进展。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化体悟,不断吸收,表达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在听说读写的理论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才能。在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在不断扩大的言语空间中自由驰骋。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首先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欢,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学生品读、诵读中互相吸引、互相碰撞、互相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结合学生的习作程度,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展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程度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比照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比照后的表达效果。还有“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详细,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在学生理解了桂林水的特点后,我引导学生进展合作探究学习。因为第三自然段的构造和第二自然段一样。所以,在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读书,小组互议,把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写写体会。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也很愉快,他们很快就可以说出写山的时候,作者写出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进展比照来写的。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是精读课文,讲述了绿色的漓江水平静而清澈,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青山绿水,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全文共分四段,介绍了游览桂林的原因,介绍了山水的特点,最后概述桂林的美景。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勾画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教学构想: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再反复阅读中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初步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阅读课文,看看文章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描绘桂林山水地,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大胆发言,在感受到美的同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学习课文后,要求学生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教学准备:

  投影片、本地名胜的照片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你们听说过桂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桂林旅游一番,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出示投影片,听录音,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谈感受。

  三、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2、找出有关评价的语句读一读。

  (1)“甲天下”为何意?

  (2)你们认为在我国还有哪些地方的风景也很美,为什么单说桂林山水美呢?

  四、我们来观赏桂林的水。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漓江水与别处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

  2、画出漓江三个特点,想象文中是怎样介绍这三个特点的?指名说说。

  3、读了最后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感情朗读。

  五、我们再来观赏漓江山。

  1、找出桂林山的特点,并大声地读一读。

  2、读一读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3、练习感情朗读。

  六、你们喜欢桂林的山水吗?为什么?作者的感受怎样哪?

  1、联系课文内容,读一读作者的感受。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来。

  2、谈你对桂林山水的总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七、朗读训练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读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流动

  水清:可见江底沙石

  绿:无暇的`翡翠

  1、桂林山水

  奇:拔地而起、奇峰罗列

  山秀:翠绿的屏障

  险:危峰兀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知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当小导游,指导背诵课文,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学生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试背课文,教师表扬。

  4、思考: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第一段是总说桂林山水的美丽,引起我们的向往;后三段讲述了桂林水、山的特点,使我们对桂林的山水有了更深的认识,感慨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之处。)

  5、全班朗读课文,想象一下桂林的美景。

  二、试着当小导游,把美景介绍给大家。

  1、分组试验,选出优秀的小导游。

  2、小导游带全班进行游览。

  3、自我推荐当导游。

  4、师生评价。

  三、指导背诵

  1、学生练习自由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

  3、让好学生感情背诵。

  4、学生听录音背诵。

  四、学习了本文,你喜欢桂林吗?为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做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吗?

  五、引申:我们美丽的青岛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你最喜欢家乡的哪处风景?抓住它的特点写出来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写小作文,可以模仿第二课的写法,也可自由写。

  作业设计:

  1、感情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做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3、抓住一处风景的特点写小作文。

  板书设计:

  1、桂林山水

  山

  总述 分述 总述

  水

  (甲天下) (画卷)

  课后反思: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8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学时为两课时。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先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然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积

  ⑵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简单的写作手法,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

  3、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

  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b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静清绿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3)、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总结全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

  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

  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后记:

  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

  资料提供者:丘艾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学会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桂林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品词析句,使学生入情临境地朗读、理解和品味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写景抒情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一学期我们一起游览了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走进了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山河的壮美。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桂林看一看。(课件出示:桂林山水风景图片)欣赏了桂林山水的景色,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都觉得真美啊,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乘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美丽的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一)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动手画一画你喜欢的或觉得写的美的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方法来写的?

  3、用自己的话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同桌或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4、指名读自学提示后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二)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及时正音。

  无暇 攀登 骆驼 泰山 屏障

  奇峰罗列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怪石嶙峋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读那句就读哪句,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及时鼓励学生。

  3、指名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抽生说说段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总 分 总)

  三、学习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了课文后,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美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虽然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但毕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看看漓江的水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思考问题。

  3、抽生说说漓江的水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静 清 绿)

  指名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运用排比和形象的.比喻等)

  4、课件出示:比较句子,说说那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好静啊!

  漓江的水很静啊!

  5、学生读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引导读好“真”字。

  6、品读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到什么程度呢?课件出示带句子的图片。

  学生看图读句子,教师引导:你觉得这一句把漓江的水写的怎么样?写出它的静和美,你能用自己的读来展现这种感受吗?抽生读这句话。(教师多鼓励:你读得真好、你读得真美……)

  7、依次课件出示写“清”“绿”句子的图片进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与体会句子中理解“无暇的翡翠”的意思。

  8、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当你看到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也这么“美”的漓江水时,你坐在木船上,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木桨,你想干点什么呢?

  课件出示:练一练,选喜欢的说一说。

  1、漓江的水真甜啊,甜的

  2、教室真安静啊,

  3、早晨的空气真清新啊,

  4、花朵真香啊,

  9、大家都知道这一段主要写漓江的水,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课件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图片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漓江的水和大海的水、西湖的水不一样,从而更加突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

  10、同学们再来把这一自然段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读。(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总结上段学习方法。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读文来游赏美丽的漓江水的?学生尝试总结,指名说说是怎样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教师再引导小结梳理。出示课件,指名读学习方法。

  (1)读句子,抓特点。

  (2)看美景,品句子。

  (3)展联想,话美景。

  2、按上述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要求: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桂林山的图片。你可以结合图片和课文中的描写,或独自思考或同桌或小组讨论。来学习和感受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美。

  3汇报自学情况。

  抽生说说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相机板书:奇 秀 险)

  出示带句子的图片,学生感受特点并有感情地读美句。谁想读都行,强调读出相应的感受来就行,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的朗读。

  面对这样的山,引导学生畅谈感受,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桂林的山。

  (四)学习第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四段课文的图片,学生齐读。

  2、 教师小结: 是啊,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美上加美啊,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真不愧是人们都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啊!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当代著名作家袁鹰也曾这样深情地赞美漓江的水──我们来一起深情地读读。(出示课件诗词《浓碧》)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学生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后齐读。说一说感受。

  五、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总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让我们让再一次对桂林山水的美发出赞叹吧!(桂林山水甲天下。)

  2、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清、绿

  山绕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也是本册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丽的河山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典范教材。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一个由中低段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学生注意力增强,其思想方法开始由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向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可在课标指导下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强化阅读、思维和写作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孩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尤其重要。四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课堂上还应该欣赏和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在客观评价中进步。

  【教法学法】

  谈话法、阅读法、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认读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的桂林,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

  (设计谈话导入,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二是以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新词的,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梳理文章脉络,初知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本环节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部分——整体”,遵照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认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重要段落,为细致阅读课文奠定基础;认读生字新词,为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1、自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2、谈话,了解自读情况,相机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句诗要追溯到八百年前宋朝时广西提点刑狱王正功,或许还能更早。历史上,各个朝代均有人慕名游览桂林山水,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佳作。意思是说桂林山水之美天下第一。其中“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作者以此句总领全文。

  (根据课文结构,课文第一段是总起段,就其在文中作用而言,起着引起下文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对学生读写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到赞美之意,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四、小结全课,练习写字。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关于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品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特点;进行练笔,学习课文表达方法;拓展阅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大意及第一段内容,回忆课文脉络并板书。

  过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唐代韩愈有诗赞道:“水作轻罗带,山如碧玉簪”;清朝袁枚描绘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领略桂林山水绝代风姿。

  (直接导入后复习已学内容,运用思维迁移规律,使新旧知识无缝对接,使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山水之美,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自由读课文,思考:桂林山、水分别有什么特点?画出能体现山、水特点的句子或词语。

  2、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课文,图文印证,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方法。

  预设:品读句子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通过“读——议——读”的过程,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在品读中相机进行仿写训练:

  校园的花真多啊,校园的花真艳啊,校园的花真美啊。

  真啊,真啊,真啊。

  ②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

  作者在写漓江水特点的时候,开始用对比的方法,凸显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一点可相机引导学生自读体会。

  ③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回忆学习漓江水特点的顺序点拨学法,引导学生自学桂林山的特点,自主体会感悟。

  桂林的山形态万千,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④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参看句子②学习要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

  4、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是需要学生“细致阅读”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阅读—精读中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因而本环节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细读、理解、品味、体会,从而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句意,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而学习课文表达方式,展开语言练习。在语言实践中学习阅读,拓展思维,练习写话,达到在学习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自学课文第三段,小结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指名汇报,相机了解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在课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3、回顾全文,欣赏桂林山水视频,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段,起着总结全文,点名主题的作用。采取自学汇报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汇报中理解句子,感受构段作用;同时回顾全文,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四、拓展阅读

  1、配乐朗读: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如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2、联系课文,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补充《桂林山水歌》,拓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从而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五、布置作业

  1、读了《桂林山水》一课,请你用笔记下自己学习的收获,或者抒发对桂林上水的感受。

  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或图片,或文章,或诗歌,或地形地貌解读资料,进行综合性学习,可朗诵诗歌,可当小导游介绍桂林山水,可完成一份手抄报等等。

  (作业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读后感”,加深学生对祖国山水的情感;二是综合性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意识,采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开展课后学习。目的在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室以外各个角落,延伸向40分钟以后,使课堂学习时虽尽而课无穷)

  附板书设计

  总:甲天下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分赞美

  山:奇、秀、险

  总:画中游

  注:次设计为修改补充姚楠囡老师教学设计之作。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理念】

  提倡感悟的研读方式,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块去游览一座具有两千年的历史名城──桂林,去欣赏那里的山,那里的水。

  (播放课件)

  2、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3-4个)

  柔美的音乐,迷人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文的内容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桂林山水的确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后,谁能概括到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静、清、绿、奇、秀、险)

  自主读书,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过渡语:

  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漓江之水静、清、绿,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述他的呢?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桂林之水”语句的品读

  1、师配乐范读第二段。

  2、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你们想读这段吗?(生想)好的,不过读的时候有个要求,什么要求呢?听好啦,就是在读的时候,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读几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记住:先读、划,再交流,开始吧!

  3、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4、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作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5、生汇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为什么喜欢?根据生说的句子师出示课件。你从哪儿体会到静?你能读出静吗?再请读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要是我见到这么清的水,会情不自禁地捧些泼洒在脸上,一定很凉爽舒服,如果是你,还有哪些想法?谁能读出这种清?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怎么通过读表现出来?请竞争对手读。

  6、师:接下来请女同学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读一遍,男同学要认真仔细地听女同学朗读,边听边看课件。老师看是女同学读得好,还是男同学听得好。

  过渡语: 听得真认真,读得真好!让老师陶醉在你们朗朗读书声中。刚才我们用读、划、议的方法,学习了第二段,下面请你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第三段。

  四、“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生自学第三段。

  2、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3、交流汇报: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为什么喜欢?指导朗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读的时候应一个比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生每说一句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山的秀、险。可以点名读,也可两人竞赛朗读。

  4、师: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好,那你觉得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很好!为什么?生回答。

  5、师: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6、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课件,欣赏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

  师引说:桂林的山真奇啊!这座山像什么?这头大象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山?

  (月亮山)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 )像( )桂林的山真奇啊!( )

  7、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者没有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着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课件出示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深化。

  五、拓展延伸

  1、师: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风光迷人的风景名城。课前同学们通过看图书、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关桂林方面的资料,对桂林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没有同学收集的内容是课文没有写到的,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桂林。请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4、桂林的风光真是太美啦!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师板书。

  5、学法指导:

  师:你们介绍得真全面。但是我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这么多美景,那作者为什么不都一一介绍出来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目的,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要做到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材料,既拓宽了视野,又加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言语表达 的能力。

  六、感悟山水组合美

  1、师:漓江的水美不胜收,桂林的山独具魅力。我决定带一台摄象机去把这美景录下来,到底是拍摄山呢?还是拍摄水呢?谁帮我出个主意。

  2、师: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会失去一半的美。其实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3、点名读最后一段,生评议。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播放课件)

  4、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在“拍山还是拍水”的争论中,学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领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

  七、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师: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你们想赞美桂林吗?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一种能力建构。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在不断扩大的言语空间中自由驰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奇、秀、险,桂林甲天下、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4-16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4-02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通用)07-04

优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2-28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精选16篇)04-02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5篇04-09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5篇04-02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4-14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优选4篇)11-14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5-1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2、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

  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

  (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

  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

  (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

  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

  全文有四段:

  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

  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

  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

  (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

  (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

  ⑴漓江的水真静啊!

  ⑵漓江的水真清啊!

  ⑶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

  (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⑴漓江的水真静啊!

  ⑵漓江的水好静啊!

  ⑶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

  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

  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

  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

  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⑴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⑵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⑶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

  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⑴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⑵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⑶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

  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

  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

  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

  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

  ⑴桂林的山真奇啊!

  ⑵桂林的山真秀啊!

  ⑶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⑴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⑵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⑶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⑷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⑸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⑹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

  (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读背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

  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二、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

  2、课文先由所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亲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誉。先玩赏漓江的水,再玩赏桂林的山,最后,从山水合起来欣赏,的确好象进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现文字和声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啊!让我们拍摄下这些美景吧,让我们用手中的彩笔,画下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吧!

  3、小组、个人欣赏朗读后质疑问难。

  三、利用板书,指导背诵

  桂林山水:赞赏──描述

  总述:甲天下?──观赏,先看图,进入佳景;水(静、清、绿)品文句,欣赏佳景;

  分述:后想象,玩赏佳景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9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行文的顺序,并学会迁移,在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这个美称的背后有哪些美丽的传说呢?今天咱们共同走进朵云的文章《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2)指名读,注意读音呕(ǒu)、朔(shuò)、供gōng 袍páo 诵sòng 阁gé。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3、全班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

  第一段(1):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

  第二段(2):“桂林山水甲天下”名称的由来。

  第三段(3~5):独秀蜂及桂林石头。

  第四段(6):写阳朔山水甲桂林。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朵云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默读再重温课文,并思考你从文中了解到哪些内容?(考查学生从原文中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美称的又来,关于独秀峰的传说;阳朔的山水奇景。)

  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接下来咱们具体看一看这篇文章在语言,景物描写,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二、精读课文

  1、全文围绕两个字来展开全文,这两个字是什么?

  (是奇观)

  2、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在文章第一段是如何体现的?

  (首先文章第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总说。接着分别介绍山奇,水秀,山与水的融合,来说明桂林山水是山水奇景,此外作者在第一段向读者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这与前面直接写桂林山水奇美正面描写不同,可以认为是侧面描写突出桂林山水的奇)

  3、独秀峰如何体现“奇观”?

  (首先是独秀峰本身孤峰屹立,平地拔起。其次还有一个关于独秀峰的传说,桂林石头有神守,增强了它的“奇”)

  4、阳朔县山水风光又是怎样体现奇观的?

  (段首总说这里的山水风光比桂林还要其妙。接着通过山峰奇翠,水清迂回。有许多名胜:书童山,寿阳山,迎江阁等增强其“奇”)

  5、找同学朗读这一段,然后回答问题

  6、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桂林山水的?

  (这篇文章思路特别清晰,与作者选取的写景顺序有关。学生写作的时候,尤其是写景文章必须在头脑中构思好景物描写的顺序。)

  全文按照总分的顺序,先总写奇观,再分别描写桂林山水、独秀峰和阳朔县的奇观。而且每段段首也是先总说,在分说,给人的感觉思路特别清晰。

  7、文章不仅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你任为写的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文章第一段

  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像玉簪,有的像宝瓶,有的像剑戟,有的象公鸡,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观音,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吸水的大象,有的像横卧的花瓶(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孤峰的千奇百怪,增强行文的气势)再比如写到书童山,很像一个宽袍大袖的书童在捧书诵读,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形象传神。

  (学生可以大胆谈自己的体会,学会欣赏借鉴,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

  三、拓展练习

  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要写出特点来,另外要注意写景顺序,不少于400字。

  最后咱们再来回味这篇文章,大家有感情,掌握好语速,大声朗读一遍。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3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⑴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静、清、绿)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⑴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⑵尚湖的水真(),()。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领略桂林的山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山。

  1、明确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山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感染给大家。

  推荐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

  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教后感】

  让“美”在课堂上大放异彩。

  《桂林山水》已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精典文章,其一原因是在于它的文质兼美。教学此文时,我努力为学生营造成出美的意境。

一、结构美

  这篇文章的教学结构我是这样安排的,上课一开始,就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然后就请学生交流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接着整体感知,抓文章最后一小节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再由这句话,去感受漓江水的神韵,领略桂林山的风姿。最后在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中,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得以升华。

  二、音乐美

  教学此文时,在朗读的设计上我出很下功夫,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最得意的一手是配乐朗读。有教师的配乐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又有学生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最后,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让美融入学生的心灵。

  三、板书美

  此文的教学板书,我采用了对联的形式,让学生在直观上感受到美。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4

  《桂林山水》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但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于是,我除了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资料来了解桂林的山水以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功能优势,利用它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跨越时空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文字等进行导入、导学、导文、导读、导练是本课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特色与切入点。这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得轻松、有趣、高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

  教学理念:

  贯彻“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通过欣赏画面和配乐品读、评读、诵读、引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从中受到文学的熏陶。

  教学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作者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文章语句精炼,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然后,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篇讲读课文是看图学文,课文中配有插图,但结合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这一情况,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多种情境,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播放录像等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其以直观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文通俗易懂,我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让学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课例,我用两个教时完成,第一教时:以学习、理解课文,进行感悟、积累为主。第二教时:进行练笔、学习生字词和背诵课文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品读,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看!这是我国的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你们能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这个地方吗?(出示图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它们的独特之美吧!(齐读)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老师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去年暑假游览过的广西桂林(播放一张桂林旅游的照片)桂林美得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拍了一些照片来作美好的回忆。但是,作家陈淼游览过后却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林山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不会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先自由拼读,再指名读三组词语,师指导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屏障、嶙峋”的读音和“骆驼”的轻声。

  xiápānluòtàizhàng

  无瑕攀登骆驼泰山屏障

  lánmiánwù

  波澜壮阔连绵不断危峰兀立

  luóluánlín xún

  奇峰罗列峰峦雄伟怪石嶙峋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哪个自然段是写山的,哪个自然段是写水的?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观赏漓江的水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圈出关键的词语。

  2、学生汇报,相机品味句子。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翡翠。”你能用三个字概括漓江水的特点吗?(板书:静、清、绿)它的静体现在哪里?

  (1)出示静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它的静。漓江的水清得怎样?

  (2)出示清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它的清。漓江的水绿得怎样?谁能读出这种绿和美?

  (3)出示绿句子,齐读句子,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无瑕”的意思。

  (4)把三个句子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和感悟。

  (5)拓展句子练习:

  出示静图片: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静得就像是……(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

  出示清图片:假如你站在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出示绿图片和翡翠图片:漓江的水除了绿得像翡翠,还像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谁能仿照课文的写法把我们说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师介绍漓江:是啊,漓江真美啊!这美丽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的猫儿山,就像一条秀丽的玉带流经桂林、阳朔,全长有170多千米。从古至今有多少名人为它写下了赞美诗篇,连作家袁鹰也为它写了一首赞美的诗。

  3、出示《浓碧》

  (1)自由地读一读,看看这首诗写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2)男女比赛读。男同学读第一节,女同学来读第二节,看看谁读得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

  5、指导学生根据板书试背第二自然段,然后师生合作背诵。

  6、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作者把漓江的水写得让我们感觉像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一样,他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具体的巧妙的写作方法。相机板书:比喻排比、对比)

  7、小结学法:作者是这样描写漓江的水,那他又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的呢?请同学们运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圈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来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自学第三自然段,观赏桂林的山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和词语,并圈出关键词。

  1、学生汇报,相机品味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你能用三个字概括桂林山的特点吗?(板书:奇、秀、险)

  桂林的山究竟有多奇,多秀,多险呢。请看:

  (1)出示配有词语的图片,师引导学生理解“拔地而起、危峰兀立、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

  (2)拓展思维训练:桂林的山还有很多的形态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出示桂林山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和说话)

  (3)出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运用多种形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观赏山和水相辉映

  1、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师相机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默读最后一段,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填空:

  这样的山是指,这样的水是指,画卷是指___________,画卷里有。

  师:是啊,这条百里漓江与两旁的山相互辉映,如诗如画,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这么美丽的画卷作者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就是作者的感受。

  3、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4、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并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5、配乐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写作的巧妙和桂林山水的美。

  四、总结全文

  学习了课文,你能说说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吗?

  五、作业:仿写练习,延伸课外。

  1、利用图片激趣:是啊,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像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那是因为作者生动、形象、具体的描写。其实,我们的祖国除了甲天下的桂林,红叶似火的香山等,我们美丽的家乡――新兴也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国恩寺、藏佛坑、狮子腰瀑布等都很美(出示图片,相机介绍),你们去过吗?

  2、出示作业: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你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注意用上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山:奇、秀、险人在画中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指导学生练习仿写。

  1、小组内交流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整齐的句式练习说话,注意用上好词佳句。(师巡视指导)

  2、学生口头表达,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堂上练笔,师巡视指导。

  4、学生堂上朗读、展示自己的小练笔,师生共同评价。

  5、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开火车”读生字词,师相机正音。

  3、让学生指出难读的生字音。

  4、学生口述识字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妙。

  5、让学生指出易写错的生字,并指导写一写。

  6、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7、齐读并自由识记生字词。

  8、小组开展生字听写比赛。

  9、小结。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1、写生字。

  2、背诵全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观赏”、“形态万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4、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本课先总起后分述最后总结的叙述方式和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5、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课文图片。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二、学习课文。

  范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甲天下:天下第一。

  观赏:观看和欣赏。

  无瑕的翡翠:没有一点斑点的绿色的玉。

  拔地而起:指从地面突然高出。

  奇峰罗列:指千奇百怪。

  屏障:像屏风起遮挡作用的东西。

  危峰兀立:指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叠的样子。

  四、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想想人们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指导分段。

  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写桂林的水。

  第三段:写桂林的山。

  第四段:总写桂林山水。

  3、再读课文,体会为什么这样分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攀登观赏欣赏游览漓江屏障明丽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怪石

  嶙峋云雾迷蒙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这就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于是来观赏。“观赏”是观看和欣赏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话将漓江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进行比较,强调了漓江的水有它的独特之处。

  3、第二句话讲了什么?(漓江的水的特点)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边讨论边板书: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水清可看见江底的'沙

  绿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①指导朗读。

  ②读第三句话,读后思考:这句话讲了什么?(讲人们荡舟漓江的感觉,“船桨激起……岸在后移”这句话说明了漓江水的静,正是由于静,所以人在船上几乎感觉不到船在前进。)

  ③指导朗读,试背课文第二段。

  四、作业。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说说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造句。

  观赏——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课文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第一句用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突出桂林的与众不同。

  3、指导朗读。

  4、课文第二句讲了什么?

  板书:

  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山秀像……像……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

  说说下面一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1)我攀登过泰山,游览过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2)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形态万千”是什么意思?用“形态万千”造句。

  指导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①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样的静、清、绿,山是那样的奇、秀、险,而且山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观赏桂林山水,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的美景,所以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②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

  (游人乘船在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就好象在风景优美的画中游览,景色太美了,使人忘了自己在江上游览。)

  四、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讲讲桂林山水的特点。

  二、学习写作特点。

  学生读课文,思考后讨论: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内容和课文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什么联系?

  (总起——分述——总结)前后照应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填空。

  我看见过()的大海,欣赏过()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啊,静得();漓江的水真()啊,清得();漓江的水真()啊,绿得()。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

  我攀登过()的泰山,游览过()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像(),像(),像(),(),();桂林的山真()啊,像(),像(),(),();桂林的山真()啊,(),(),好象()。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水()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真是(“”)。

  板书设计(略)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6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块去游览一座具有两千年的历史名城──桂林,去欣赏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播放课件)

  2、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生自由发言3—4个)

  柔美的音乐,迷人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文的内容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桂林山水确实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后,谁能概括到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静、清、绿、奇、秀、险)

  自主读书,在答复以下问题的同时,学生的概括才能也得到了进步。

  过渡语:

  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漓江之水静、清、绿,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绘他的呢?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配乐范读第二段。

  2、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你们想读这段吗?(生想)好的,不过读的时候有个要求,什么要求呢?听好啦,就是在读的时候,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读几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记住:先读、划,再交流,开场吧!3、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4、师:如今我们把刚刚的学习作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5、生汇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为什么喜欢?根据生说的句子师出示课件。你从哪儿体会到静?你能读出静吗?再请读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要是我见到这么清的水,会情不自禁地捧些泼洒在脸上,一定很凉快舒适,假设是你,还有哪些想法?谁能读出这种清?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怎么通过读表现出来?请竞争对手读。

  6、师:接下来请女同学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读一遍,男同学要认真仔细地听女同学朗读,边听边看课件。老师看是女同学读得好,还是男同学听得好。

  过渡语:听得真认真,读得真好!让老师陶醉在你们朗朗读书声中。刚刚我们用读、划、议的方法,学习了第二段,下面请你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第三段。 1、生自学第三段。

  2、师:如今我们把刚刚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3、交流汇报: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为什么喜欢?指导朗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读的时候应一个比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生每说一句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山的秀、险。可以点名读,也可两人竞赛朗读。

  4、师: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好,那你觉得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很好!为什么?生答复。

  5、师: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假设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进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才能。

  6、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课件,欣赏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师引说:桂林的山真奇啊!这座山像什么?这头大象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山?

  (月亮山)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像()桂林的山真奇啊!

  7、小结:

  通过刚刚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举一反三的才能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快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特征。教者没有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着力于引导学生进展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课件出示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深化。

  1、师: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风光迷人的风景名城。课前同学们通过看图书、上网等多种途径了许多有关桂林方面的,对桂林有了一定的理解。有没有同学的内容是课文没有写到的,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进一步理解桂林。请先在小组内进展交流。

  2、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4、桂林的风光真是太美啦!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师板书。

  5、学法指导:

  师:你们介绍得真全面。但是我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这么多美景,那作者为什么不都一一介绍出来呢?

  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目的,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要做到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展示课外的有关材料,既拓宽了视野,又加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进步言语表达的才能。

  1、师:漓江的水美不胜收,桂林的山独具魅力。我决定带一台摄象机去把这美景录下来,到底是拍摄山呢?还是拍摄水呢?谁帮我出个主意。

  2、师: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会失去一半的美。其实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3、点名读最后一段,生评议。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播放课件)

  4、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在“拍山还是拍水”的争论中,学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领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

  1、师: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你们想赞美桂林吗?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一种才能建构。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的──学习言语来进展。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化体悟,不断吸收,表达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在听说读写的理论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才能。在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在不断扩大的言语空间中自由驰骋。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首先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欢,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学生品读、诵读中互相吸引、互相碰撞、互相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结合学生的习作程度,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展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程度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比照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比照后的表达效果。还有“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详细,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在学生理解了桂林水的特点后,我引导学生进展合作探究学习。因为第三自然段的构造和第二自然段一样。所以,在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读书,小组互议,把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写写体会。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也很愉快,他们很快就可以说出写山的时候,作者写出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进展比照来写的。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是精读课文,讲述了绿色的漓江水平静而清澈,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青山绿水,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全文共分四段,介绍了游览桂林的原因,介绍了山水的特点,最后概述桂林的美景。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勾画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教学构想: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再反复阅读中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初步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阅读课文,看看文章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描绘桂林山水地,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大胆发言,在感受到美的同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学习课文后,要求学生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教学准备:

  投影片、本地名胜的照片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你们听说过桂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桂林旅游一番,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出示投影片,听录音,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谈感受。

  三、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2、找出有关评价的语句读一读。

  (1)“甲天下”为何意?

  (2)你们认为在我国还有哪些地方的风景也很美,为什么单说桂林山水美呢?

  四、我们来观赏桂林的水。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漓江水与别处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

  2、画出漓江三个特点,想象文中是怎样介绍这三个特点的?指名说说。

  3、读了最后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感情朗读。

  五、我们再来观赏漓江山。

  1、找出桂林山的特点,并大声地读一读。

  2、读一读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3、练习感情朗读。

  六、你们喜欢桂林的山水吗?为什么?作者的感受怎样哪?

  1、联系课文内容,读一读作者的感受。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来。

  2、谈你对桂林山水的总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七、朗读训练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读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流动

  水清:可见江底沙石

  绿:无暇的`翡翠

  1、桂林山水

  奇:拔地而起、奇峰罗列

  山秀:翠绿的屏障

  险:危峰兀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知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当小导游,指导背诵课文,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选择当地风景名胜,仿照课文手法来描绘。

  学生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试背课文,教师表扬。

  4、思考: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第一段是总说桂林山水的美丽,引起我们的向往;后三段讲述了桂林水、山的特点,使我们对桂林的山水有了更深的认识,感慨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之处。)

  5、全班朗读课文,想象一下桂林的美景。

  二、试着当小导游,把美景介绍给大家。

  1、分组试验,选出优秀的小导游。

  2、小导游带全班进行游览。

  3、自我推荐当导游。

  4、师生评价。

  三、指导背诵

  1、学生练习自由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

  3、让好学生感情背诵。

  4、学生听录音背诵。

  四、学习了本文,你喜欢桂林吗?为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做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吗?

  五、引申:我们美丽的青岛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你最喜欢家乡的哪处风景?抓住它的特点写出来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写小作文,可以模仿第二课的写法,也可自由写。

  作业设计:

  1、感情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做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3、抓住一处风景的特点写小作文。

  板书设计:

  1、桂林山水

  山

  总述 分述 总述

  水

  (甲天下) (画卷)

  课后反思: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8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学时为两课时。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先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然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积

  ⑵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简单的写作手法,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

  3、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

  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b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静清绿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3)、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总结全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

  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

  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后记:

  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

  资料提供者:丘艾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学会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桂林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品词析句,使学生入情临境地朗读、理解和品味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写景抒情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一学期我们一起游览了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走进了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山河的壮美。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桂林看一看。(课件出示:桂林山水风景图片)欣赏了桂林山水的景色,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都觉得真美啊,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乘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美丽的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一)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动手画一画你喜欢的或觉得写的美的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方法来写的?

  3、用自己的话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同桌或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4、指名读自学提示后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二)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及时正音。

  无暇 攀登 骆驼 泰山 屏障

  奇峰罗列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怪石嶙峋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读那句就读哪句,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及时鼓励学生。

  3、指名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抽生说说段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总 分 总)

  三、学习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了课文后,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美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虽然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但毕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看看漓江的水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思考问题。

  3、抽生说说漓江的水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静 清 绿)

  指名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运用排比和形象的.比喻等)

  4、课件出示:比较句子,说说那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好静啊!

  漓江的水很静啊!

  5、学生读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引导读好“真”字。

  6、品读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到什么程度呢?课件出示带句子的图片。

  学生看图读句子,教师引导:你觉得这一句把漓江的水写的怎么样?写出它的静和美,你能用自己的读来展现这种感受吗?抽生读这句话。(教师多鼓励:你读得真好、你读得真美……)

  7、依次课件出示写“清”“绿”句子的图片进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与体会句子中理解“无暇的翡翠”的意思。

  8、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当你看到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也这么“美”的漓江水时,你坐在木船上,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木桨,你想干点什么呢?

  课件出示:练一练,选喜欢的说一说。

  1、漓江的水真甜啊,甜的

  2、教室真安静啊,

  3、早晨的空气真清新啊,

  4、花朵真香啊,

  9、大家都知道这一段主要写漓江的水,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课件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图片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漓江的水和大海的水、西湖的水不一样,从而更加突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

  10、同学们再来把这一自然段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读。(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总结上段学习方法。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读文来游赏美丽的漓江水的?学生尝试总结,指名说说是怎样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教师再引导小结梳理。出示课件,指名读学习方法。

  (1)读句子,抓特点。

  (2)看美景,品句子。

  (3)展联想,话美景。

  2、按上述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要求: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桂林山的图片。你可以结合图片和课文中的描写,或独自思考或同桌或小组讨论。来学习和感受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美。

  3汇报自学情况。

  抽生说说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相机板书:奇 秀 险)

  出示带句子的图片,学生感受特点并有感情地读美句。谁想读都行,强调读出相应的感受来就行,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的朗读。

  面对这样的山,引导学生畅谈感受,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桂林的山。

  (四)学习第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四段课文的图片,学生齐读。

  2、 教师小结: 是啊,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美上加美啊,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真不愧是人们都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啊!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当代著名作家袁鹰也曾这样深情地赞美漓江的水──我们来一起深情地读读。(出示课件诗词《浓碧》)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学生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后齐读。说一说感受。

  五、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总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让我们让再一次对桂林山水的美发出赞叹吧!(桂林山水甲天下。)

  2、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清、绿

  山绕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也是本册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丽的河山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典范教材。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一个由中低段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学生注意力增强,其思想方法开始由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向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可在课标指导下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强化阅读、思维和写作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孩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尤其重要。四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课堂上还应该欣赏和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在客观评价中进步。

  【教法学法】

  谈话法、阅读法、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认读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的桂林,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

  (设计谈话导入,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二是以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新词的,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梳理文章脉络,初知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本环节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部分——整体”,遵照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认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重要段落,为细致阅读课文奠定基础;认读生字新词,为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1、自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2、谈话,了解自读情况,相机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句诗要追溯到八百年前宋朝时广西提点刑狱王正功,或许还能更早。历史上,各个朝代均有人慕名游览桂林山水,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佳作。意思是说桂林山水之美天下第一。其中“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作者以此句总领全文。

  (根据课文结构,课文第一段是总起段,就其在文中作用而言,起着引起下文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对学生读写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到赞美之意,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四、小结全课,练习写字。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关于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品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特点;进行练笔,学习课文表达方法;拓展阅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大意及第一段内容,回忆课文脉络并板书。

  过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唐代韩愈有诗赞道:“水作轻罗带,山如碧玉簪”;清朝袁枚描绘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领略桂林山水绝代风姿。

  (直接导入后复习已学内容,运用思维迁移规律,使新旧知识无缝对接,使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山水之美,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自由读课文,思考:桂林山、水分别有什么特点?画出能体现山、水特点的句子或词语。

  2、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课文,图文印证,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方法。

  预设:品读句子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通过“读——议——读”的过程,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在品读中相机进行仿写训练:

  校园的花真多啊,校园的花真艳啊,校园的花真美啊。

  真啊,真啊,真啊。

  ②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

  作者在写漓江水特点的时候,开始用对比的方法,凸显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一点可相机引导学生自读体会。

  ③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回忆学习漓江水特点的顺序点拨学法,引导学生自学桂林山的特点,自主体会感悟。

  桂林的山形态万千,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④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参看句子②学习要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

  4、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是需要学生“细致阅读”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阅读—精读中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因而本环节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细读、理解、品味、体会,从而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句意,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而学习课文表达方式,展开语言练习。在语言实践中学习阅读,拓展思维,练习写话,达到在学习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自学课文第三段,小结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指名汇报,相机了解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在课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3、回顾全文,欣赏桂林山水视频,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段,起着总结全文,点名主题的作用。采取自学汇报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汇报中理解句子,感受构段作用;同时回顾全文,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四、拓展阅读

  1、配乐朗读: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如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2、联系课文,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补充《桂林山水歌》,拓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从而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五、布置作业

  1、读了《桂林山水》一课,请你用笔记下自己学习的收获,或者抒发对桂林上水的感受。

  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或图片,或文章,或诗歌,或地形地貌解读资料,进行综合性学习,可朗诵诗歌,可当小导游介绍桂林山水,可完成一份手抄报等等。

  (作业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读后感”,加深学生对祖国山水的情感;二是综合性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意识,采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开展课后学习。目的在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室以外各个角落,延伸向40分钟以后,使课堂学习时虽尽而课无穷)

  附板书设计

  总:甲天下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分赞美

  山:奇、秀、险

  总:画中游

  注:次设计为修改补充姚楠囡老师教学设计之作。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理念】

  提倡感悟的研读方式,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块去游览一座具有两千年的历史名城──桂林,去欣赏那里的山,那里的水。

  (播放课件)

  2、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3-4个)

  柔美的音乐,迷人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文的内容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桂林山水的确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后,谁能概括到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静、清、绿、奇、秀、险)

  自主读书,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过渡语:

  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漓江之水静、清、绿,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述他的呢?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桂林之水”语句的品读

  1、师配乐范读第二段。

  2、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你们想读这段吗?(生想)好的,不过读的时候有个要求,什么要求呢?听好啦,就是在读的时候,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读几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记住:先读、划,再交流,开始吧!

  3、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4、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作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5、生汇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为什么喜欢?根据生说的句子师出示课件。你从哪儿体会到静?你能读出静吗?再请读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要是我见到这么清的水,会情不自禁地捧些泼洒在脸上,一定很凉爽舒服,如果是你,还有哪些想法?谁能读出这种清?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怎么通过读表现出来?请竞争对手读。

  6、师:接下来请女同学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读一遍,男同学要认真仔细地听女同学朗读,边听边看课件。老师看是女同学读得好,还是男同学听得好。

  过渡语: 听得真认真,读得真好!让老师陶醉在你们朗朗读书声中。刚才我们用读、划、议的方法,学习了第二段,下面请你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第三段。

  四、“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生自学第三段。

  2、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3、交流汇报: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为什么喜欢?指导朗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读的时候应一个比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生每说一句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山的秀、险。可以点名读,也可两人竞赛朗读。

  4、师: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好,那你觉得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很好!为什么?生回答。

  5、师: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6、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课件,欣赏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

  师引说:桂林的山真奇啊!这座山像什么?这头大象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山?

  (月亮山)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 )像( )桂林的山真奇啊!( )

  7、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者没有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着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课件出示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深化。

  五、拓展延伸

  1、师: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风光迷人的风景名城。课前同学们通过看图书、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关桂林方面的资料,对桂林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没有同学收集的内容是课文没有写到的,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桂林。请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4、桂林的风光真是太美啦!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师板书。

  5、学法指导:

  师:你们介绍得真全面。但是我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这么多美景,那作者为什么不都一一介绍出来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目的,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要做到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材料,既拓宽了视野,又加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言语表达 的能力。

  六、感悟山水组合美

  1、师:漓江的水美不胜收,桂林的山独具魅力。我决定带一台摄象机去把这美景录下来,到底是拍摄山呢?还是拍摄水呢?谁帮我出个主意。

  2、师: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会失去一半的美。其实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3、点名读最后一段,生评议。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播放课件)

  4、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在“拍山还是拍水”的争论中,学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领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

  七、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师: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你们想赞美桂林吗?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一种能力建构。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在不断扩大的言语空间中自由驰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奇、秀、险,桂林甲天下、水静、清、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