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篇【通用】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
1、初步认识吉他、提琴、法国号。
2、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绪。
3、介绍并演奏自己的乐器。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件小乐器。
2、教师准备一件手工制作的小乐器,课件等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几个会唱歌的小朋友来给大家认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歌声,猜猜他们是谁。(随后,我播放课件中吉他的音乐,学生很快猜出答案。)
生:这是吉他的声音!(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以提示,在黑板上贴上“吉他图片”)
师:那么你知道吉他是怎样演奏的吗?谁能模仿吉他的演奏姿势?(学生开始有模有样地摆出吉他的演奏姿势。)
2、师:第二位小朋友是谁?(播放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小提琴协奏曲片段)
生:这是小提琴!(在黑板上贴上小提琴图片)
学生合着音乐模仿演奏小提琴的姿势。
3、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最后一位小朋友是谁?(播放圆号音乐片段,对于圆号的音色,学生可能会出现一脸的茫然)
师:你们认为这件神秘的乐器是属于吹、拉、弹的哪一种?
(生讨论)
师:这种乐器采取吹奏的演奏方式,它起源于古代的猎号……(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圆号的来历。)
二、寓教于乐
1、第一遍聆听
师:有几个小音乐家会演奏这几样乐器,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分别是在哪里演奏这些乐器?
(播放课件,在伦敦、巴黎、柏林三地风光照片背景衬托下,聆听本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倾听音乐。)
2、第二遍聆听
师:谁能把黑板上歌曲中出现的乐器名与地名正确地连接在一起?
(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可以清唱歌曲的前半部分,让学生在无伴奏演唱中感受歌曲的节奏以及加深学生对于歌曲中三段歌词的记忆,有助于表演。)
3、第三遍聆听
师:这些小音乐家们在演奏时候的心情怎么样?演奏的音乐美妙,在歌曲中找找它们的声音吧!
(演奏时的心情很高兴、愉快地,演奏的声音是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跳哟,唱哟,跳哟,唱哟,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这里教师解决后半部分的衬词)
4、第四遍聆听(结合动作模仿)
师:大家羡慕这些会演奏美妙音乐的小音乐家吗?让我门也来当一会小小音乐家吧!(随音乐带上前面模仿乐器的姿势进行律动)
5、张口默唱。
6、随琴声轻声跟唱。(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7、完整演唱歌曲。
8、表演唱(加入拍手动作及乐器模仿的'动作,或者也可以按顺序跟老师走出位置围成一个大圈,进行表演)
三、创造表现
1、师: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回家用身边的东西来制作一件小乐器,乐器都带来了吗?
(在第四册中已出现让学生自己根据身边的物品制作沙球等打击乐,这里学生应该会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须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师:老师今天也带了一个小乐器,是用一个空酸奶杯和三根橡皮筋做的,我把橡皮筋系在空的酸奶杯上,两头固定好,拉动两头的橡皮筋就会发出响声,而且两头的声音都不一样。“老师想请几个做得比较好、有创意的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自制小鼓:在空月饼盒的旁边穿根绳子系上结,可以挂在脖子上,再用两跟筷子做小鼓捶。用一个空的纸巾盒,几根橡皮筋,把橡皮筋系在纸巾盒上,拉动橡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2、师:我们看了几个同学的小乐器,你们能不能给自己的乐器起个名字,然后把你的乐器名与歌曲的乐器名称换一换。我是一个小小音乐家,住在奉化,我拉起我的小响筒,能奏起美妙的音乐,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跳哟,唱哟,跳哟,唱哟,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
3、学生小组进行编创。(学生纷纷像小鸟似的叽叽喳喳为自己的乐器编歌词。)
4、上台展示。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拿起你们的小乐器为自己编的歌曲伴奏吧!(孩子们合着伴奏音乐高兴地拿起自己制作的乐器,唱着自己编的歌词,陶醉地唱起来。这个时候,我们老师也可以拿起酸奶瓶,和孩子们一起唱一起跳,让我们就在这愉快的、充满成就感的音乐里结束这节难忘的音乐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了解乐器的这部分。没等我演示完乐器演奏的姿势时,学生们都能很快的反映出我演示的是什么乐器,这说明学生对乐器的熟悉,也说明我的演示是像模像样的。等学生回答出来之后,我再让个别学生来体会,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反映很灵敏,而且课堂秩序活而不乱,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被我的音乐课吸引了,也说明了学生的训练有素。看到学生这么有兴致的参与音乐活动中来,我鼓励他们:音乐来源于生活。只要有心,每个人都能成为小音乐家!
对于新教师来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我与学生的互动还做得不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克服这一点,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名师!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勇敢的鄂伦春》,感受鄂伦春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产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勇敢的鄂伦春》的演唱,并配以小组讨论、分析等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简单的节奏类型,提高演唱能力。
3.掌握简单的节奏类型,并能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难点】
认识并掌握简单的节奏类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你们都知道哪些民族?
学生自由发言。(56个;傣族、蒙古族等)
教师总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有大家熟知的傣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民族——鄂伦春族,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鄂伦春族的风采!
顺势揭示课题《勇敢的鄂伦春》。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并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呢?
学生举手发言。(快速;欢乐地)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速度是稍快,情绪是欢快、自豪地。
2.分享环节:分享有关鄂伦春民族的资料。
学生自由分享。
教师总结: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黑龙江省北部。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三)学唱歌曲
1.趣味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模仿动物小猫的叫声进行发声练习。唱得时候,告诉学生需要注意音量不需要大,歌唱时保持好吸气的状态,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曲是几拍子?
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它的强弱规律为:强、弱。我们用拍手表示强拍,用捻指表示弱拍,一起来感受一下二拍子的律动。
3.教师范唱,其余学生演唱谱例。
教师提问:发现了什么节奏问题?
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X X|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嗒嗒;XX X|是前面两个八分音符,后面一个四分音符,嗒嗒嗒;X XX|是前面一个四分音符,后面两个八分音符,嗒嗒嗒。
教师带领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逐渐掌握节奏类型,并且带入旋律当中进行练习。(突破难点)
4.完整演唱谱例。(关注难点的.二次演唱)
5.教师朗诵歌词,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并提问:能够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自由举手。(大森林)
教师总结:在茂密的大森林中,有一群鄂伦春人,他们正在巡逻、打猎、守护山林。
6.运用欢快、自豪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以《勇敢的鄂伦春》为主题,将学生分成4组,请学生用打击乐为歌曲编配伴奏,给学生8分钟的时间准备,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节奏、力度等),之后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展示。教师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节奏类型,教师呼吁学生尊重、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有关鄂伦春族的其他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歌词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形象,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中的感受,连梦中都需要笑出声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采山这种愉快的劳动乐趣,能随乐进行身势律动。
2、能准确掌握重难句的节奏型,并能利用节奏更好地学习歌曲。
3、能认真倾听和学唱歌曲,能完整、准确、连贯地演唱完歌曲。
4、能在演唱的同时加上身势动作的.律动来配合表演歌曲。
5、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孩子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的把控。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手提竹篮干什么去?
2、让歌曲告诉你,播放《采山》音乐,学生聆听。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轻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调动情绪,带着愉快的情绪开始音乐课。同时,初步感知歌曲。
二、初步感受、表现歌曲。
(一)感知歌曲
1、播放音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采山。
2、再听音乐,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3、老师有哪些收获?(播放《采山》)学生回答。
4、老师采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么样啊?你们用表情和肢体告诉老师好吗?(播放《采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反复聆听和感知歌曲。
5、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吗?生唱,师及时给予表扬。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
(1)_____|___0 _____0|_____0
(2)将节奏连起来读一读拍一拍。
采呀采蘑菇0|采呀采木耳0|采来山菜|嫩又鲜0||
花呀花满篮0|果呀果满篮0|彩裙飘飘|也带甜0||
【设计意图】进行节奏训练,为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础,从而降低歌曲的难度。
2、歌词教学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更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3、唱歌教学
(1)跟音乐哼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2)用“噜”随音乐唱,加强发声练习。
(3)用“啦”随音乐唱,进一步加强发声练习。
(4)放慢速度,跟琴轻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跟歌声旋律轻声感受。
(6)师生接龙,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三)处理歌曲
(1)画旋律线,引导学生准确完整演唱全歌。
(2)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并演唱。
(四)拓展与升华
1、师问生答。歌中小朋友帮妈妈采山,你们放心后帮妈妈干什么呢?(扫地板、洗衣服等)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
2、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背着书包回家走,小小脚丫跑得欢,扫呀扫地板、洗呀洗衣服、我帮妈妈做家务,等着妈妈回家来,妈妈脸上笑哈哈。)
【设计意图】充分给予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小结
同学们表演得真棒!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能感受到采山的快乐和这种劳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热爱劳动,要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自立、懂事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吗?(随音乐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一)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
(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
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
如:sol—--#fa、la—#sol、#fa—mi
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
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清新、欢快的情绪,体会校园歌曲自然朴实的风格。
2、通过聆听、模唱等环节的学习,能够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感受不同演唱风格对同一首歌曲的演绎,尝试创编不同的歌曲表现形式,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清晨》是一首旋律明快流畅的校园歌曲,三段体结构,表现了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早晨锻炼身体的快乐情景。两个基本乐段的旋律都是在重复的.基础上稍作变化,只是在尾音上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会给学生音准把握上带来一些困难。三个乐段的情绪有对比变化,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舒展,描绘美丽的景色,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的旋律,歌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重点:
感受和表现歌曲的美。
教学难点:
两个乐段之间的对比衔接,容易造成音准和情绪把握不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对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今天早晨几点起床?早晨起床后你都做什么?(问题贴近生活经验,学生自由回答)你知道老师早晨干什么了吗?请仔细听。(问题引起好奇,聆听教师范唱)
二、 新课教学
1、初步感受。聆听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情绪,整体感受歌曲。
2、复听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乐段之间旋律、情绪的对比,为表现歌曲做准备。
3、听辨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轻松区别乐句之间的变化,模唱旋律,突破难点。
4、演唱歌曲。根据学情及时指导。
5、聆听另一种风格的演唱,体会不同风格对歌曲的个性表现,为创编活动做铺垫。
6、多媒体课件展示无伴奏合唱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歌曲更丰富地表现,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学生对歌曲进行演绎。
三、评价激励
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回顾本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顽皮的小杜鹃》是湘文艺版教才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的第一课时。这是一首词意简练、曲调悠扬、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民歌。歌曲以轻快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的表现出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玩耍嬉戏的情景,充满了童趣。歌曲中非常巧妙的运用了“sol”“mi”两个音来表现小杜鹃鸟“咕咕”歌唱的声音,既与大自然中小杜鹃鸟真实的叫声相吻合,又和本课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音乐技能同步,充分体现了音乐和大自然的关系。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听”“动”“唱”“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用听唱法和接唱法学习歌曲,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歌曲。
教法分析:
在《顽皮的小杜鹃》这一课堂教学中,我运用“听、动、唱、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学习音乐,使学生通过听赏、体验、演唱等方式对本课节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样既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气氛,打破了压抑沉闷的课堂空间,又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对呆板单一的教学状态,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让音乐课“活”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饱满圆润、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2.过程与方法: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巩固sol、mi两个音的音高,认识顿音记号,唱准歌曲的弱起小节。通过歌曲中固定音型练习,培养注意聆听音色、调节音量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造性的音乐活动,拉近音乐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和感受音乐。
教学重点: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唱准弱起小节,感受顿音记号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
1.师利用身体节拍,设计节奏带领学生一起打节奏,并在学生熟练节奏型之后,教师在学生的节奏下,“lu”唱旋律,在旋律中加入“咕咕”
师:孩子们,看老师的节奏,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乐器,如果你看明白了就用你的乐器加入进来跟我一起做。
X X XX X|X X XX X|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活动身体。在身体节拍中体验四四拍子)
2.师:同学们表现的乐器表现真丰富,你们太有创意了。谁听出来,这段旋律中藏着一只什么?对了,你的小耳朵真灵,是一只杜鹃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这只小杜鹃吧。
二、感受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图谱和基本节奏型参与歌曲的方式,初步体验歌曲的弱起节奏,整体感知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
(1)师:大家一定仔细听,歌曲中唱出了一只怎样的小杜鹃?
(师表演范唱,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点明主题)
(2)师:上课前那个节奏大家还记得吗?这次我们再跟着音乐和着节拍来试试吧?X X XX X|X X XX X|
(生再次听全曲并打节奏。师在这一遍全曲的.第二段画出旋律线。)
大家观察一下,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孩子发言说出一幅图表达的是歌词内容,另一幅表现歌曲的乐句结构和旋律。)
2.画一画
师:看看这些画面,小杜鹃在这么美的大自然里歌唱,心情好极了。我们这次也来带上美美的笑容,跟着音乐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吧。旋律线--走着
(师带着学生跟音乐画图谱,感受旋律)
3.感受弱起
师:在跟音乐化旋律线的过程中,我听到咱们班有一些小杜鹃已经忍不住轻轻的哼唱起来了。那这次再来听我就要考考大家了。(再听音乐)
你发现了什么吗?小杜鹃的歌声都出现在哪里?两段结尾处,小杜鹃分别唱了几次?每个乐句都是从哪一拍起唱呢?
(再听一次音乐,让一个孩子在黑板上的图片合适的位置贴出杜鹃鸟)
师:对了,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像这样从弱拍起唱的形式就叫做弱起,歌曲结尾和开头的不完整小节又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四拍子,那这个小节就叫做不完整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试一试弱起小节吧。看看哪个孩子可以顺利的演唱出弱起。(师弹伴奏,分别请男生同学、女生同学来一次,在琴上反复练习弱起小节)
一、学习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旋律模唱,反复聆听体验小杜鹃的声音特点,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顿音记号并运用于歌曲中。在学习演唱过程中将所讲的音乐记号重点做以巩固,解决谱子中的相似乐句音准问题。)
1.旋律模唱
师:请大家加上弱起,用“la”跟音乐模唱旋律,听到杜鹃叫声,唱“咕咕”,我就来听听我们班哪只小杜鹃最灵巧,能唱准弱起。
(跟音乐,学生模唱旋律,提示学生坐姿,声音)
师:大家发现没,小杜鹃唱的是哪两个音高呢?(学生指出5、3)
你们能不能加上音高再来跟老师一起接唱一下?注意加上我们的音乐手势好吗?来,身体坐直,面带微笑。
(师弹琴,生接唱5、3)(课件4)
2.学习顿音
(1)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你们知道小杜鹃为什么唱歌这么好听吗?
大自然是个神奇的百宝箱,大自然里的声音都是美妙的,和谐的。小杜鹃作为大自然里的歌者,声音自然好听。从音乐的角度讲,5和3之间是个三度音程,而三度音程又是音乐中最和谐的音程之一。
(2)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是不是要向小杜鹃那样美美的唱出来?杜鹃鸟的声音轻巧、灵活,那我们要怎样让自己的声音也轻巧起来呢?(学生发言说一说)
师:在音乐中有一个音乐符号会让歌声变得轻快、短促有弹性。我一起来认识一下顿音记号。(课件6)
出示顿音记号,带领学生学习顿音记号▼
(3)师:来,让我们把顿音记号放在歌声里跟老师来试试。请你注意每一段结尾的地方,看看谁注意力最集中,可以一次唱对。(课件7)
(在图谱中贴出顿音,跟音乐师生合作,学生完成杜鹃鸟的部分。)
(4)师:你可以跟我交换一下角色吗?大家唱的真不错,但我们来看看这几句
当我走在草地上5 5|1 3 5 3| 1 0 0
听见杜鹃在歌唱5 5|1 3 5 3| 1 0 0‖
杜鹃鸟飞向小河边1 3|2 5 6 7| 1 0 0
杜鹃鸟飞向远方1 3|2 5 5.7| 1 0 0‖(课件10)
大家观察一下,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孩子发言说出一幅图表达的是歌词内容,另一幅表现歌曲的乐句结构和旋律。)
2.画一画
师:看看这些画面,小杜鹃在这么美的大自然里歌唱,心情好极了。我们这次也来带上美美的笑容,跟着音乐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吧。旋律线--走着
(师带着学生跟音乐画图谱,感受旋律)
3.感受弱起
师:在跟音乐化旋律线的过程中,我听到咱们班有一些小杜鹃已经忍不住轻轻的哼唱起来了。那这次再来听我就要考考大家了。(再听音乐)
你发现了什么吗?小杜鹃的歌声都出现在哪里?两段结尾处,小杜鹃分别唱了几次?每个乐句都是从哪一拍起唱呢?
(再听一次音乐,让一个孩子在黑板上的图片合适的位置贴出杜鹃鸟)
师:对了,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像这样从弱拍起唱的形式就叫做弱起,歌曲结尾和开头的不完整小节又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四拍子,那这个小节就叫做不完整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试一试弱起小节吧。看看哪个孩子可以顺利的演唱出弱起。(师弹伴奏,分别请男生同学、女生同学来一次,在琴上反复练习弱起小节)
一、学习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旋律模唱,反复聆听体验小杜鹃的声音特点,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顿音记号并运用于歌曲中。在学习演唱过程中将所讲的音乐记号重点做以巩固,解决谱子中的相似乐句音准问题。)
1.旋律模唱
师:请大家加上弱起,用“la”跟音乐模唱旋律,听到杜鹃叫声,唱“咕咕”,我就来听听我们班哪只小杜鹃最灵巧,能唱准弱起。
(跟音乐,学生模唱旋律,提示学生坐姿,声音)
师:大家发现没,小杜鹃唱的是哪两个音高呢?(学生指出5、3)
你们能不能加上音高再来跟老师一起接唱一下?注意加上我们的音乐手势好吗?来,身体坐直,面带微笑。
(师弹琴,生接唱5、3)(课件4)
2.学习顿音
(1)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你们知道小杜鹃为什么唱歌这么好听吗?
大自然是个神奇的百宝箱,大自然里的声音都是美妙的,和谐的。小杜鹃作为大自然里的歌者,声音自然好听。从音乐的角度讲,5和3之间是个三度音程,而三度音程又是音乐中最和谐的音程之一。
(2)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是不是要向小杜鹃那样美美的唱出来?杜鹃鸟的声音轻巧、灵活,那我们要怎样让自己的声音也轻巧起来呢?(学生发言说一说)
师:在音乐中有一个音乐符号会让歌声变得轻快、短促有弹性。我一起来认识一下顿音记号。(课件6)
出示顿音记号,带领学生学习顿音记号▼
(3)师:来,让我们把顿音记号放在歌声里跟老师来试试。请你注意每一段结尾的地方,看看谁注意力最集中,可以一次唱对。(课件7)
(在图谱中贴出顿音,跟音乐师生合作,学生完成杜鹃鸟的部分。)
(4)师:你可以跟我交换一下角色吗?大家唱的真不错,但我们来看看这几句
当我走在草地上5 5|1 3 5 3| 1 0 0
听见杜鹃在歌唱5 5|1 3 5 3| 1 0 0‖
杜鹃鸟飞向小河边1 3|2 5 6 7| 1 0 0
杜鹃鸟飞向远方1 3|2 5 5.7| 1 0 0‖(课件10)
四、歌曲完整处理
(设计意图:在填词环节,采用不同形式的接唱、填词唱、对唱等形式完成对歌曲的完整学习)
1.填唱歌词
师:这次,我把整首歌都交给你们,请大家完整的来演唱一遍,注意两段当中不一样的地方哦。让我来找找,认真的小杜鹃在哪里。
(跟琴完整演唱,注意及时纠正学生演唱当中的问题)
师:看。最后一句,小杜鹃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她好像在说再见再见,他的声音应该怎么样?我们贴在图片上的杜鹃鸟应该....
(引导孩子渐弱的演唱歌曲结尾)
2.男生女生分角色合作演唱。
五、巩固与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动作和学生的探究动作,来带动学生进一步感受杜鹃鸟顽皮的形象,并引导学生感受杜鹃鸟声音的灵活轻巧;同时通过图片提示和动作引导,帮助孩子们快速的熟记歌词完整演唱。)
1.创编动作
师:顽皮的小杜鹃你会怎么表现呢?陈老师是这样表达的。
大家想一想还能怎样表达?可以借助你周围的道具,可以和其他小朋友配合。
(启发学生用不同动作和老师配合完成整首曲子。)
师:大家在唱到杜鹃鸟的歌声时,探出你的小脑袋哦,让陈老师看看哪只小杜鹃最顽皮。(提示学生带上头饰,投入到角色中表演唱)
2.我爱记歌词
通过再次表演唱全曲,学生分组演唱、分角色演唱来记歌词。
六、归纳小结深化主题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顽皮的小杜鹃,我们还认识了新的音乐符号,也了解了不同的音乐记号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今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探索神奇的音乐奥秘。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双倾听大自然声音的灵敏耳朵。世界上所有的好音乐都在等着你们去发现。让我们和顽皮的小杜鹃一起唱起歌来,去翱翔更加多彩的音乐世界吧。
板书设计:
顽皮的小杜鹃
▼顿音记号
5 5|1 3 5 3| 1 0 0
5 5|1 3 5 3| 1 0 0‖
1 3|2 5 6 7| 1 0 0
1 3|2 5 5.7| 1 0 0‖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笛子独奏曲《牧羊姑娘》系根据同名歌曲的曲调改编而成。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双簧管的音色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而悲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泪。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这一部分音乐在旋律上略有上扬,节奏也较活泼,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也许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这都是瞬间即逝的景象。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灭,回到了悲惨的现实——荒山枯草,凉风飕飕。在双簧管独奏的华彩段之后,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由乐队和双簧管分别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突出(突破)方法
2、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自制教学CD盘、白纸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录音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
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用口琴示范演奏,生: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口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
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生: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七、结束: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通过欣赏音乐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热爱学习。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我从音乐本位出发,深度挖掘教材的潜在文化要素,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课件准备不够充分、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充分、竖笛演奏音效不够理想等,这些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尽量避免。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8
第七单元 大山,你好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大山,你好”为题,是一种探访的口吻。选取了一组与山间生活场景有关的音乐作品,如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亲爱的回声》、《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缆车》、《山童》,器乐曲《火车向着韶山跑》、《空山鸟语》等,用“爱”串联起来,不仅是“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山外的孩子也怀着“乐山”、“仰山”的心情向他们跑去。试图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这些作品,感受作品的的不同风格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领略大山的风采,了解大山的风采,了解大山里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博大与美好。教学目标:学生能主动参与听、唱、动、奏等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大山里的生活情趣,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懂得“关爱弱势群体”是应该具备的美德。学生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拍号“6/8”,了解其含义,能归纳出用这种拍子写成的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学生在听赏《火车向着韶山跑》等作品时,能感受到音乐家在音乐作品中对自然音响的模仿,能发现音乐作品以声、以情写景的一般表现手法。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5月16日~5月18日
教学内容:1. 听:童声合唱《山童》2. 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材分析:1. 《山童》(童声合唱)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以纯朴新颖的音乐语言、齐唱与合唱的形式,描绘了山乡美丽的景色,塑造了山村儿童热情、活泼、开朗、俏皮的形象,富有乡土气息。2.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山民们砍柴时唱的山歌,情绪乐观爽朗,音乐清新质朴,旋律比较自由。句间夹用的衬词来自唤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
教学目的:1. 能主动参与听、唱活动,在活动中领略大山的'美景,体验大山里的生活情趣,表达对自然景象的向往,确立乐观向上的而生活态度。2. 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的情绪,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3. 能用心听赏歌曲《山童》,能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并能用自己的歌曲描述歌曲所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这条发声练习在演唱中注意其中的跳音要轻巧、有弹性。韵母的咬字清楚。
二.导入新课1. 出示图片,老师谈话:这是什么?山,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大山对于他们有特殊的感情,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山里孩子的生活吧。通过歌声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三.听赏歌曲《山童》1. 听赏歌曲《缆车》和《山童》,听出哪首歌曲是中国的,哪首歌曲是外国的,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2. 再听《山童》,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3. 用心听赏歌曲《山童》,说说歌曲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听辨中国、外国作品齐唱与合唱的形式描绘了山乡美丽的景色四.
三.学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1. 听范唱,感受歌曲浓郁的山歌风格2. 轻声跟唱歌曲,注意波音的唱法、跨小节切分节奏和衬词的发音。(“扯”念cai)3. 再唱歌曲 ,想像山里孩子的生活场景,体会他们爽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欣赏范唱,感受山歌风格轻声跟唱歌曲,学唱歌曲中的波音及难点小节再唱歌曲感受歌曲表现的情境五.SI 四.歌曲巩固1. 边唱衬词乐句边做挑柴担的动作2. 将衬词乐句放在歌曲的首尾,作为歌曲的引子和尾声来演唱,增加趣味性。3. 将衬词乐句作为歌曲的第二声部,把歌曲变成一首短小易唱的合唱曲,使歌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4. 由学生讨论还能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更好地表现歌曲,比比不同唱法的不同效果。学做挑柴担的动作增加歌曲的趣味性将衬词作为第二声部,试着唱唱合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演唱歌曲六.
五.拓展和小结1. 教师再找两三首山歌给学生听赏。说说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 由教师进行小结,使学生对山歌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听听其他的山歌,做一做比较教学后记: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又安排了一些音乐欣赏活动,如“找一些劳动号子,小调与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作比,或找一些其它地区的民歌与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作比,听听、唱唱、说说,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感受歌曲美好的情境,并有感情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2.关注学生音乐技能识谱能力的发展,尝试用音乐要素表现歌曲旋律,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初步和谐。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体验在雪橇上急速飞奔时舒畅的心。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和面部表情中表现出来。
2.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3.通过不同版本(美国、韩国、中国)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与情绪的.不同。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节奏、强弱的对比。
(二)教学难点
对歌曲的情感把握。
三、教学方法
体验法、对比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各种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听音乐进教室(播放斯克斯版铃儿响叮当,让学生一进屋感受圣诞气氛)
师:同学们,每年的12月25日,我们的大街小巷跟平时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节日么?
学生回答:圣诞节!
师:有一位白胡子的慈祥老爷爷,他叫什么名字呀?
学生回答:圣诞老人!
师:谁能描述一下圣诞老人的装扮?
学生回答:略。
师:大家想不想要圣诞老人的礼物呀?
学生回答:想!
好,那我们的圣诞老人从美国出发了,来给我们中国的小朋友送礼物!
(二)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美国圣诞节图片,播放温馨的美国版《铃儿响叮当》
2.多媒体出示韩国圣诞节大街小巷的图片,播放时尚的韩国版《铃儿响叮当》
3.多媒体出示中国圣诞节图片,播放教学歌曲《铃儿响叮当》(边听边打拍) (用不同形式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歌曲情绪)
1.练声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要想唱,先练声。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先练练声吧!
注意我们平时的要点,口腔要打开,声音竖起来,保持住你的气息。
2.学唱歌曲
我们先跟着音乐小声的哼唱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
刚刚老师已经听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大声的唱了起来,看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真高啊!下面让我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遍,注意把握歌曲的节奏。
3.学习合唱,给每句话结尾加上“叮叮当”
曲谱,着重学习弱起小节与“ ×× × | ×× × |×× ×.× | × - |”部分。
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弱起小节。
试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特点。
熟练后,节奏变快,有情绪的演唱《铃儿响叮当》。
用C调出奏歌曲“ ×× × | ×× × |×× ×.× | × - |”部分。
初步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韵味。
(三)思考探究
(播放《铃儿响叮当》,思考问题:
1.歌曲是几拍子?
2.这些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教师提问学生,并加以总结,回顾四二拍强弱规律并板书。
【思考】假如我们坐在雪撬上会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老师加以肯定、小结。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
强调:要求用明亮、欢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跟着歌曲合唱。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形式来表现对歌曲的喜爱?下面让我们分几个小组,分别用你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吧!
小组合作如下:
1.舞蹈组,配合音乐编舞蹈
2.伴奏组,选择器乐给歌曲伴奏
3.合唱组,用歌声合唱。
师:同学们的形式丰富多样,让我们一起合作,来一场音乐的盛宴吧!各小组准备,舞蹈,伴奏,合唱一起。
同学们,你们表现的真好!这一遍,同学们无论是在音准上还是节奏上,都表现得都非常到位,老师都被你们感染了,为你们点个赞!
六、教师小结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走出教室吧!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紫竹调》,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魅力,产生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紫竹调》的欣赏,并配以体验、探究等方法,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民乐合奏的体裁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些常见的民乐乐器,并能够用声势创编的方式表现作品欢快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聆听并赏析《紫竹调》,逐步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难点】
对民乐合奏这一体裁的初步认识,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江南丝竹音乐《春江花月夜》,并提问:在这首乐曲中都听到了那些乐器?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乐曲中有很多的乐器,例如笛子、二胡、琵琶等。这种由很多民族乐器组合在一起的演奏形式称为民乐合奏。顺势揭示课题《紫竹调》。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乐曲《紫竹调》,并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乐曲的情绪是非常欢快的。
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中有几个领奏的片段,试着说出分别都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共有三个领奏的片段,分别是笛子-琵琶-二胡。
(三)分步欣赏
1.播放乐曲开始的乐队合奏片段,同时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提问:根据图片的提示,结合音乐感受乐曲表现的是哪一地区的音乐?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古镇,乐曲婉转而又明快,有非常浓郁的水乡特色。
2.教师播放笛子领奏的音频,展示乐器笛子。
教师提问:笛子的音色听起来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音色清脆嘹亮。是民乐合奏中的吹奏类乐器。
3.教师播放琵琶领奏片段,展示乐器琵琶的照片。
教师提问:琵琶和笛子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琵琶是坐着演奏的,是有琴弦的。属于民乐中的弹拨类乐器,琵琶的音色清澈、明亮,富有颗粒性。琵琶这一乐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民乐合奏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
4.教师播放二胡领奏片段,展示乐器二胡的照片。
教师提问:二胡和前两个乐器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二胡是用琴弓拉奏的,它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也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
5.教师完整播放乐曲,并组织学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模仿乐曲的演奏姿势。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以编创声势为主题,请学生用编创节奏动作的方式表现作品。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编创的声势动作要符合2/4拍子的节拍特点和欢快的情绪特点。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紫竹调》民乐合奏的体裁形式与主要乐器,教师呼吁学生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一首民乐合奏作品。
四、板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小牧笛》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富有情趣的儿童歌曲,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农村孩子赶羊、放鹅的热闹场面,抒发对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小牧笛》,感受民歌风格和农村孩子开朗活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朴素、明亮的声音歌唱带有民歌风的歌曲《小牧笛》,结合2/
4、3/4拍指挥图示,巩固、掌握2/
4、3/4拍节拍规律。
2、认识变拍子,理解变拍子的节拍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由组合、自主学习,通过2/
4、3/4拍指挥图示、击拍方法、不同形式的演唱,了解变拍子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
注意不同节拍中的重音位置,掌握不同拍子的变换,做到节奏准确,情绪饱满。
【教学难点】
了解变拍子歌曲的节拍规律,并能正确运用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同学们去郊外走走,看看在郊外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到什么?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
(播放录音《郊游》,老师带领学生边律动边走进教室。)
设问:这是什么歌,是几拍子的歌曲,你知道它的强弱规律吗?歌曲的情绪怎样?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
《郊游》是一首四二拍的歌曲,强弱规律:强
弱,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继续出发!再次播放《郊游》,老师带领学生拍击节拍,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2、师:看,是谁在田野里忙碌?
(播放录音《小蜻蜓》,师带领学生继续律动。)
设问:这是什么歌,是几拍子的歌曲,你知道它的强弱规律吗?歌曲的情绪怎样?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
《小蜻蜓》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强弱规律:强
弱
弱,歌曲的情绪:优美、舒展。师:我们一起帮帮小蜻蜓捉捉蚊子吧,再次播放《小蜻蜓》,老师带领学生拍击节拍,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二、学习新课
1、师:现在我们来到小河边,听,你们听到了什么?
(播放《小牧笛》)
设问:歌曲的内容是什么?情绪怎样?(抽生回答)
2、复听《小牧笛》,师带领学生拍击节拍。
设问:歌曲的节拍统一吗?有变化吗?怎样变化的?
3、学习音乐知识:变换拍子。
4、再听《小牧笛》,学生拍击节拍,师引导学生注意不同节拍中的重音位置,掌握不同拍子的变换,做到节奏准确。
5、师带领学生用“啦”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节拍变换时的衔接。
设问:歌曲的结尾处有一个音乐符号,你看到了吗?想认识它吗?
6、学习音乐知识:下滑音。
(1)讨论:最后一个衬词为什么加下滑音?该如何正确表现好它?(2)老师唱出几种不同的“哟”,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最好。(3)回答:加上下滑音唱法的优点?(更富于民歌风味)
7、再唱旋律,注意唱好节拍变换间的衔接和下滑音。
8、学唱歌词,注意吐字要清楚。
三、歌曲感情的处理。
1、歌曲的情绪有变化吗?怎样变化?
2/4拍旋律的活泼轻快,3/4拍部分比较优美舒展。
2、师:当羊儿长得肥又壮,鹅儿下蛋多又多时,两兄弟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我们要用怎样的感情去唱?(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心儿甜甜的)。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
1、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表演唱。自己找伙伴商量研究,形式上也可让学生自己处理。
2、抽生表演。
3、评价与自我评价。
五、总结:今天小牧童带我们来到美丽的农村,学唱了富于民歌风味的歌曲《小牧笛》,知道了这是一首变拍子歌曲,学会了下滑音的唱法,在课堂中,我们不仅掌握了新的本领,又了解了牧童们的生活。希望大家回家后与自己的父母分享这一动听的歌曲,分享牧童们的快乐。
【教学反思】
《小牧笛》是一首变拍子歌曲,变拍子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是作曲者根据需要,在同一首曲子中运用两种拍号。多媒体的教学设计,加上歌曲教学前的拍击节奏,较好的解决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变拍子。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既要注意2/4拍旋律的活泼轻快,又要把3/4拍部分唱得舒展连贯,结束小节的衬词“哟”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学生在学会歌曲后,自己辨别加下滑音和不加下滑音的唱法,从而体现歌曲民歌风味。我在教这首歌曲之前,遵循听觉领先的原则,尽量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让学生反复的听,熟悉乐曲,当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想唱这首歌曲的欲望时学唱,降低了学习难度。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只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难点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活动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感受力,让学生体验这两种拍号用在同一首歌曲中的不同之处,能在活动中掌握并正确地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安排淡化了音乐知识的教学,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提倡学科综合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歌曲教唱模式,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多种情景,和学生一起学唱歌曲。使学生在聆听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获得了愉悦的感受和体验,也使他们能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1、唱《木瓜恰恰恰》
2、听《快乐恰恰恰》
教学目的: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并在学唱过程中感受欢快、热烈的情绪。
2、认识二分音符并能在实际演唱中唱准时值。
3、了解印度尼西亚的相关文化。
4、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热烈奔放和欢快诙谐两种不同情绪的体验,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学重点:
活泼欢快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节奏x.x的演唱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欢快、热情,旋律简洁,多以同音进行和模进为主。节奏规整,以xx O x. xxxxx Ox 00 O贯穿全曲,极具舞曲风格。歌词表现人们围坐在水果滩边,叫卖、选购、品尝、夸赞水果的热闹场面。
特别是“恰恰恰”的加入,更是体现了恰恰舞的轻松明快,活泼热情的特点。这首歌曲的第十一小节为不完全小节,与最后一小节时值,相加构成不完全小节。
教具准备:
课件(或录音机、磁带、图片和自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2、出示世界地图。介绍中国在地图的位置,引出印度尼西亚国家。
3、简介印度尼西亚国家
二、综合练习
1、律动《小火车》(出示印度尼西亚水果丰收的图片)
导言:印度尼西亚是盛产水果的国家,每年都会举行水果节。你们想去吗?让我们乘上火车出发吧!
2、初听歌曲《木瓜恰恰恰》
导言:看,我们已经到了印度尼西亚。哇,当地的人多热情啊!他们唱着歌,跳着舞欢迎我们的到来。
3、导言:小朋友们,刚才当地的族长跟我说,他们欢迎我们的到来,不过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只有完成以下几项任务的小朋友才能参加水果节。
听音乐,想一想,在乐曲中出现恰恰恰的地方可以做什么动作?看谁想的多,看谁跳的美?
a、第一项任务是学生听乐曲在“恰恰恰”的地方律动。
师:祝贺你们出色完成了第一项任务。(掌声)
b、出示一只装满各种水果的篮子,每中水果上有一种节奏,分别是:
×―×× ×× ×× ×. ×(四种水果)
师:篮里的节奏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了?(引导学生复习后面四种节奏.)并引出新授二分音符×―
师:瞧,这是什么?……引出第二项任务
听节奏,拿水果
师:老师打节奏,小朋友听一听是什么水果的节奏,就拿什么水果。
xx│x.xxxxx │x -│(带领学生读一读)(表扬)
给刚才听到的节奏谱用水果名创编一句话
c、第三项任务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水果名称,再进行创编。)
三、歌曲学习
导言:太棒了,小朋友们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印度尼西亚人民交给你们的任务。我们去参加水果节喽!(听歌曲出发)
1、出示水果集市图片
(说一说,有哪些水果.了解印度尼西亚是水果之国,水果品种繁多)
2、出示歌曲
师:瓜农们一边卖瓜一边唱着歌,他们是多么开心呀,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这首歌。
3、看歌片,发现这首歌曲的节拍与原来所学歌曲的节拍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第一小节只有1拍,最后小节只有三拍)
师讲解弱起小节该怎样演唱,再听歌曲,边听边感受
4、读一读
5、唱一唱(齐唱再变换形式演唱)
6、创编歌词
引导学生用其他水果名创编歌词唱一唱。
7、用新歌词表演唱(边唱边跳)
四、欣赏乐曲《快乐恰恰恰》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多种形式愉快的表达了今天参加印度尼西亚水果节的快乐心情,下面我们再听另外一首同样表达欢快情绪的“恰恰恰”舞曲。让我们动起来,跳起来吧!
五、下课:律动《小火车》
师:幸福的歌儿唱不完,快乐的舞蹈跳不完。小朋友让我们和印度尼西亚的新朋友说再见,开着小火车一起回家!
教学反思: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节以欣赏切入的情景式音乐课。这首印度尼西亚歌曲,它通过“叫卖”的形式,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弱起节奏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给歌曲的演唱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过熟悉外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世界个地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因此,教学前,我采用了课前欣赏拉丁舞表演,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恰恰舞的欢快的韵律,通过无目的的听赏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此基础上展开话题直接进入歌曲的教学。通过观赏印尼的风光,了解恰恰舞的起源,并进一步熟悉歌曲音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教学歌曲这一重点环节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通过情景式的解析歌词,使学生不仅了解歌词内容,更明白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把音乐知识的教学灵活渗透到歌曲的情绪表现中,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歌曲。尤其是在拓展教学这一环节中,我搜集了歌曲《卖报歌》《卖汤圆》等儿童歌曲,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段,更明确地使学生了解了“叫卖”这一艺术形式,并大大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为本节课的教学掀起一阵小小的高潮,从而使歌曲的演唱技能进一步得以提高。最后,通过为歌曲设计打击乐伴奏,达到渲染课堂气氛的目的结束本课。当然,本节课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我在设计欣赏及情景引导的目的,本想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现象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想象的能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很理想。由于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精练、缺少应有的启发性,教学方法也较呆板,导致学生表现平淡,学生情绪表现不够活跃,加之在要求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时,由于学生对歌曲还不够熟练,他们更多的是专注于手上的节奏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歌曲演唱拖拉现象,以及打击乐伴奏活动的无实效果性,更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气氛。总体说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顺利完成。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教学目标
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否知道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
(1)歌曲中前后相同部分用试唱的方法,中间部分用听唱的方法学习。
(2)注意引导学生唱好跨小节的切分音,唱准含有休止符的节奏。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
(1)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
6、巩固歌曲演唱。
(1)现在就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妈妈的红头巾》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 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教师引语)
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4
课型:综合课
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同时初步认识下滑音和波音记号。
2、这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进行深思,并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踏踏实实做人。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这首儿童寓言歌曲的情绪。
2、处理歌曲中的修饰符号,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音的唱法,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
2、歌曲中音程跳跃大,要求同学用听唱法完成歌曲。
四、教学准备:
电教平台、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图片:花喜鹊和小乌鸦),他们之间有一个寓言故事。大家想知道吗?(学生回答: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
旁白:在某一农村里,一位农民伯伯正在为秋天的收成而烦恼着。他在农场里走来走去,嘴里不断地说着:“今年的收成会是怎样呢?”这时候一只花喜鹊飞来了,它说:“农民伯伯,你可不用忧愁,现在的麦苗都已经长得够好了!你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就等着秋天的丰收吧!”农民伯伯听了后开心地笑着说:“哈哈,是吗?是吗?”就在这时,小乌鸦也飞过来了,他看了看麦苗说:“虽然现在的麦苗看上去是很好的,但是农民伯伯你一定要在麦田上加上保护膜,要不台风来了就损失惨重!”农民伯伯有点怀疑的态度,说:“你说的话可信吗?”
师:同学们,究竟花喜鹊和小乌鸦谁能正真帮到农民解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花喜鹊和小乌鸦》,答案就在歌曲里面了!
二、寓教于乐:
①完整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听一遍录音,从歌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和速度?(学生讨论、回答)(情绪:活泼地,速度:稍快)
②看大歌谱,聆听第二遍录音。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现在我们听第二遍,看看大家有没有听出什么新的发现?找一找有没有咱们以前没见过的标记。(学生举手回答)
听完第二遍后,
师:大家都找得非常仔细,那么为什么这个作曲家要把这两个标记写上去呢?它们到底会让歌曲发生什么变化?大家请听教师作一个示范!
师:就是有了它们两个特别的朋友,歌曲马上变得活泼、幽默、风趣。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名字。(下滑音,波音)
师:它们名字分别叫下滑音和波音,都是用来修饰它所在的音符,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这句。(师引导学生一同唱有下滑音和波音的这个乐句,这样的演唱能更好的表现出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形象。)
③听教师范唱一遍,把教师换气的地方用笔标上换气记号。
2、教师教唱
①教师分句教唱。
②学生练唱歌曲。(师生接龙唱、生生接龙唱)
③师生再次演唱,学生唱好下滑音和波音,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来。
三、创造表现:
师:这首歌曲里面两个主人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现在我们分男女同学进行比赛,“花喜鹊”由女同学演唱,“小乌鸦”则由男同学演唱。
比赛完之后,教师点评。并让学生找出歌词中最能表现花喜鹊和小乌鸦性格的句子。
四、完美结课
刚开始故事再续
师:但是突然一阵闪电从天边划下,狂风开始向这边袭来。如果你是那位农民伯伯的话,当初能接纳小乌鸦的意见,那么现在的麦田会怎样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那么通过这首歌曲,你们得出了怎样的道理呢?
师:其实在很多农村里,乌鸦被叫做“不详之鸟”,因为人们都觉得他满身乌黑,而且嘴大且直,所以人们都讨厌他,相比之下人们比较喜爱喜鹊。喜鹊被人们称为报喜鸟。但是他们的性格就和他们的.样子一样吗?并不是的,乌鸦从来都是坚持实事求是、仗义执言、一是一、二是二,勇于报忧,相反喜鹊却是自以为是,满嘴谎言。那么你们喜欢谁呢?能用一句话总结出这寓言故事的道理吗?(做人要踏踏实实,而不应该华而不实。)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都通过自己的想法把这个道理总结出来了,让我们带上感情再唱一遍歌曲。
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教学中可以看得出现在的学生虽然年纪小,可思维敏捷,有独到的见解,无论讲任何内容都要事先多方位备课,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善于动脑思考,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只知道听讲的“满足一族”了。过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而现在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讲、老师听、老师学生互相问答的“双边活动”了。所以老师必须要有更充分的准备,才不至于被学生问“倒”。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歌曲《在动物园里》是一首波兰民歌,结构为方整性平行四句体。描述了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见到各种动物时愉快而惊奇的心情。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可以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通过模仿活动,感知并理解音的长短。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带有幼儿的特点,他们往往好奇好动,更喜欢模仿。因此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很重要。孩子们很喜爱小动物,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的长短。爱动物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这个时期也是让儿童认识什么是友善,认识动物、认识大自然的最好时期。
实施过程: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理解音的长短,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及表现歌曲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气息与活泼、欢快地情绪演唱《在动物园里》,并能在歌声中模仿动物的表情与动作。熟悉“X—”、“X”和“XXXX”,感受音的长短;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许多动物时惊奇又高兴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
3.情感目标: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创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萌发创造意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以及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活动中,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并能大胆地表现出来。
2.引导学生抓住各种动物的特征进行歌词创编。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动物头像、各种动物头饰
五、教学过程: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一、感受音的长短
1.导言:今天老师请你们和我一起到森林动物园去玩,你们听,是谁在门口迎接我们呢?
2.播放课件:小猫、小狗的图片。
3.提问:
(1)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叫声吗?(学生回答,模仿叫声)将动物的叫声写到黑板上。
小猫:喵——小狗:汪汪(2)小猫和小狗的叫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边拍节奏边模仿动物的叫声)
(3)老师出示节奏版,让学生把合适的节奏贴到动物的叫声上面。
小猫:喵——“X—”
小狗:汪汪“XX”
4.谁来扮演小猫?谁来扮演小狗?(学生扮演并按节奏模仿声音)
5.边分组读小猫和小狗的叫声,边听听老师扮演的是谁(小鸡)?它的声音什么样?是长的还是短的?
小鸡:“XXXX”
6.(出示小羊、小鸭和小老鼠的图片)想一想,谁的叫声和小猫一样长?谁的叫声和小狗的叫声一样长?(学生模仿,并把相同节奏的小动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7.分小组,扮演小猫和小狗,边拍节奏边读,练习多声部节奏。
二、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1)导入:动物园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参观。老师看到了小动物们,心里真高兴,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动物吗?听老师唱一首歌。范唱。
(2)提问:老师看到了什么动物?(学生边看课件边听范唱,说说歌曲中唱了哪几种动物)
(3)我们一起来读读歌词吧。播放课件。
(4)再听一次范唱,说说你是从哪句歌词中感受到老师的高兴心情的。你能试试吗?(学生从“真好玩”这句歌词中体会快乐的心情。学生学唱歌曲中的几句“真好玩”并有感情的演唱)
(5)和老师一起唱。与学生接唱“真好玩”的部分。
(6)完整演唱歌曲,随琴练唱。体会歌曲情绪。
三、活动创编
(1)提问:动物园里有这么多动物朋友,你们高兴吗?除了高兴还有什么感受吗?请你用歌声表达出来好吗?(学生回答。做高兴而惊奇的表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高兴又惊奇的感情)
(2)出示伴奏乐器:你们唱得真好听,小猫听见了,高兴得用叫声给你们伴奏呢。谁来扮演小猫为我们伴奏?小猫的叫声是长的,你想用什么乐器来打节奏?(学生选择碰铃:一部分学生唱歌,找几个学生边敲碰铃边伴奏)
(3)你们看,小狗也来伴奏了,谁来扮演小狗和小猫一起给我们伴奏?选什么乐器来打节奏?(学生选择响板:部分学生唱歌,部分学生用碰铃,部分学生用响板伴奏)
(4)学生创编简单的歌词演唱:你们还看到什么动物了?能唱给老师听吗?(学生:小猪、小鸭、老虎等)
(5)出示小动物头饰,分角色表演唱。
四、拓展
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平等、和睦、互助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并学会了歌曲《在动物园里》。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跟它们成为好朋友。当动物们听说我们小朋友这样爱护动物,可高兴啦,它们说:小朋友,让我们起跳起来,唱起来,做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吧!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案设计03-07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5-16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1-29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集合12-07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优秀01-29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推荐04-04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03-28
热门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4-04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篇02-09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