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4 12:28: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角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6、6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教具:

  学具盒:1元纸币硬币各一个,1角纸币硬币各10个,5角的纸币硬币各2个,1个5分,1个2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景引入:羊村学校开学,喜羊羊带着小羊们去买学习用品。喜羊羊:买东西要用什么?(生:钱)

  师: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二、教学新课

  1、认识:一元、一角、一分。(如书上例1)

  师: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向你的同桌小声的介绍一下。(学生活动。)

  学生介绍:

  生:这张是1元的纸币。师板书:纸币师: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元的?

  生:数字1。

  生:汉字壹圆。师:1元也可以用这样的汉字来表示。师:这些人民币中还有1元吗?

  生:有,硬币的1元。师:它和这个1元有什么不同?师板书:硬币

  师:其他的这些是多少面值的?分别介绍1角、1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人民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面值都和1有关?

  师: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生:单位不同。

  师:1元的单位是元,1角的单位是角,1分的单位是分,元角分就是我们的人民币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3、研究1元=10角,1角=10分

  师:认识了人民币,我们就可以去购物了。美洋洋:欢迎光临,今天练习本特价,1元1本。师:1元钱该怎样付?同桌合作,从钱袋中拿出1元钱,摆在桌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①1元的纸币

  ②1元的硬币

  ③10张1角的纸币

  ④10枚1角的硬币

  师追问:摆10张1角的可以吗?

  师板书:1元=10角,

  师:我们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请你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4、认识5角、5分、2分

  媒体出示一只小羊,手里拿了2张5角的。小羊问:买一本练习本,我这样付钱可以吗?媒体出现单独的一张5角的纸币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张人民币吗?

  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1元、1角、1分,还有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媒体出示例2的那些钱:5角、5分、2分生:这张是5角,师:从哪里知道它是5角?生:数字5。(媒体闪5)

  生:汉字伍角。师:原来5角也可以用这样的汉字来表示。(媒体闪)

  师:这些人民币中还有5角吗?

  生:有,硬币的5角。师:它和这个5角有什么不同?硬币出现后,移动到5角纸币的'下面。师:这个你认识吗?谁来介绍?

  生:5分。师:那先信息告诉我们它的面值是5分?生:数字5。(媒体闪)

  生:汉字伍分。师:伍分也可以用这样的汉字来表示。(媒体闪)

  师:最后这个是谁啊?

  生:2分。师:你怎么来辨认的?生:数字2。(媒体闪)

  生:汉字贰分。师:2分也可以用这样的汉字来表示。(媒体闪)

  师:那刚才小羊这样付可以吗?为什么?(媒体出示小羊)生:可以,5角+5角=10角,10角就是1元。先媒体出示:1张1元可以换()张5角,填2。媒体出现:

  ①?张5角的纸币1张1元的纸币

  再出现2张五角的纸币,点一下2张五角的下面出现10角,最后点出现一个等号。呈现2张五角的纸币=1元

  ②出现1枚1角可以换()枚5分,填2。?张5分的硬币1枚1角的硬币

  再出现2枚五分的硬币,点一下2枚五分的下面出现10分,最后点出现一个等号。呈现2枚5分的硬币等于1枚1角的硬币老师再来考考大家,()枚2分可以换1枚1角。 ③出现()枚2分可以换1枚1角。填5。?张2分的硬币1枚1角的硬币

  再出现5枚2分的硬币,点一下5枚二分的下面出现10分,最后点出现一个等号。呈现5枚2分的硬币等于1枚1角的硬币4、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一起来帮小羊解决一些问题。

  媒体出示1只小羊和书上的想想做做1。

  师:小羊现在有这样的3张人民币,可以买什么商品,请你连一连,书上P67的第1题。

  生汇报:5角可以买1只羽毛球,1元可以买1本书,1角可以买1和火柴。

  媒体出示:小羊提问:今天我带了多少钱?想想做做第2题。 5、开始购物。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小羊又解决了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用人民币去购物好吗?媒体出示,柜台。(羊村文具店)(商品有直尺8角、单块橡皮2角、笑脸橡皮7角、铅笔3角、数学本1元、铅笔套1角、票夹1角、透明胶9角、卷笔刀1元2角)(1)师:每个小朋友准备好一元钱,买一样商品。(媒体出示)

  生1:正好,师:可以买吗?生:可以。生2:买一样东西不足1元。

  师:1元钱买1支铅笔够不够?为什么?生:1元=10角,10角>7角,够了。

  师:既然1元比7角多,就要找钱?谁来做营业员找一下钱?请一生上来找钱,集体判断找的对不对。请3—4位学生。

  (2)师:现在请大家买2样商品,要求合起来正好是1元。(媒体出示)生来买。

  师:这样买可以吗?为什么?

  生:()角+()角=10角,10角就是1元。

  (3)师:现在老师不规定买几样,你可以任意买,但就是要把1元钱正好用完。(媒体出示)请2—3位学生。

  (4)师疑问:老师发现有一样商品始终没人买,为什么呢?那1元2角可以怎样付呢?

  师:拿出桌洞里的钱袋,倒在盘子里,和同桌一起拿盘子里的钱摆一摆,看谁的方法多?

  生汇报:1元+2个1角,2个5角+2个1角,1个5角+7个1角,12个1角

  三、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图片。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指?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与角两条边张开有程度有关,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师生一起,边操作边说)

  5.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老师拿出两个相差比较大纸折的角,怎么样比较?(学生回答)

  (2)重叠法。老师拿出差不多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谁小?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6、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在小组内讨论画角的方法。

  2、展示画角: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

  [评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三、巩固拓展

  1.数一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里各有几个角。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了数学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敢于放手。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了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找角、指角、做角、定义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2.注意了知识的拓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设了一个拓展训练,别具匠心,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四册第64—66页例题、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5、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教法:引导、点拨、探究

  学法:探究法、操作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钉子板、皮筋、小棒五根、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纸、两张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课件出示64页例题图)看!小明和小红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说说这幅图上有哪些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吗?其实,在这些平面图形中还藏着一位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上面的图形都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认识角)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并配有动画的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地去学习)

  二、认识角

  1、感知角。

  摸角:

  *请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个角,摸一摸这个角,有什么感觉?

  *谁来说一说?(角的这部分尖尖的)

  *再摸一摸角的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谁再来说一说?

  2、介绍角并画角。

  *老师就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依据三角尺其中的一个角画)

  *刚才同学们摸着尖尖的地方,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标:顶点)

  *刚才同学们摸着平平的.地方,从这个点出发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这是角的另一条边。(标:边)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小结: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顶点出发的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图形。

  3、观察实践,引讨探究。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地方有角,你能在四周围找一找这些角吗?看看它们都藏在什么地方?指出所找的角的顶点和边?

  (1)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2)指名学生举例。

  (本环节通过找角——认角——再找角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时安排观察对比与发现,用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在找角的过程 中让学生体验到“角”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而帮助角爷爷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生活中找角。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x  导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学习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导学难点:

  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子白板、一个三角板、一个活动角

  学具:三角板、活动角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兔请我们二(2)班的同学参观他们的新房子,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房子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屏幕显示:从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然后分别闪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引入:小朋友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理念:用情景引入,创设生动的小白兔的家,帮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预学

  1、角不仅藏在图形里面,还藏在校园里面,你还能从校园的图形中找出一些角吗?(出示校园主题图)

  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课件再演示。

  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把这么多的角都找出来了。

  2、校园里有角,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地方,也有角,你还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图片:剪刀、吸管、水龙头

  师小结: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

  [设计理念: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出示导学单

  ①找一找: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仔细观察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画一画:试着画一个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③变一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角变大,让角变小?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师指导

  三、互学

  全班交流、梳理盲点

  认识角:

  (1)学生齐读第一条自学小贴士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

  板书:顶点

  师:你再摸一摸从顶点出发的这两条线,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板书:边

  (2)教师总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边说边画: 边

  顶点

  ( 尖尖的') 边(直直的)

  (3)学画角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角的许多小知识,想知道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哪位同学们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个角呢?

  指名画角、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角

  师:你愿意把你画角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听吗?

  课件:先画( ),再画( )

  注意:在两条边的中间画一条弧线,作为角的标记。

  [设计理念:画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画,采用先“放”再“扶”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加强学生对画角方法的理解,并让他们在展评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角的大小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角,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让这个角变大?

  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一起商量商量,怎样让这个活动角变大?

  生1: 我把两边的纸条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师:角变大了,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大了,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生用手指,师追问:角变大了,边有没有变化?

  师: 相反,你还有什么办法让角变小?

  生1:把两边的纸条合拢,角就变小了

  师:你能指一指,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小了?

  生用手指,角变小了,边有没有变化?

  老师用活动角演示:师拿一个活动角,慢慢变大之后,再减掉两条边的一少部分纸条,看一看角的边,有变化吗?

  (5)红角与蓝角的争论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儿歌总结帮助记忆

  小小角儿真好看;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千万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大小怎么辨;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学

  1、判断角(见课件)

  2、到创设情境小兔的新房中,再次完整地找角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

  4、用小棒摆角:摆一个角至少要几根小棒?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五、欣赏生活中角的图片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课本73-74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机器,兴奋地交谈。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车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角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周角并会画平角、周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直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师:(课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

  (将发现集中到: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生1:画面上有4台挖掘机和一辆大卡车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发现挖掘机上有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师:谁能用手指指一指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角来,大家看仔细,看看有哪些发现?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师:要指一个角,正确的方法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动作说明)

  生再次指角。

  (动作与语言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真了不起!

  3、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的各种角分别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制作的活动角研究一下。

  师提要求:

  (1)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3)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生:学生自主研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并随时指导。)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转动的角?

  生1:我通过转动得到了一个锐角

  生2:我得到了一个钝角

  生3:我得到了一个平平的角

  ……

  2、,并且教师选择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类型的角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3、汇报交流、分类

  看黑板上的角,认识它们的名称。(老师指,学生进行辨认)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生4:平角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学生动手操作)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生1我把直角分为一类

  生2:我把锐角分为一类,

  生3:我把钝角分为一类。

  ……

  4、认识平角。

  (1)质疑:

  方案一:学生画出平角

  师:刚才有位同学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形(指着学生画的平角)这个角是谁画的?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图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转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请问同学们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方案二(预设):学生作品中没有出现,教师演示,面向提出疑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释这个图形也是角

  (2)画平角

  师:那么平角怎么画呢?自己试着画一下

  生动手试着画角。

  (规范画法,示范平角的画法,学生跟着一块画)

  师: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外一条边,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1:感觉像一条直线。

  ……

  师:想一个办法,能使它看起来更像平角?(学生疑惑的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相出办法”)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平角吗?

  生1:转动的办法

  师: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

  生1:箭头

  ……

  师:一般情况下,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你们修改一下吧!

  生:动手修改。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1)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2)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问: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并提醒学生,用弧线表示旋转。)你能自己再画一个吗?

  生自己画

  6、小结(用课件):今天我们见到了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又认识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认识他们了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生汇报:生1: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生2: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练习:课件出示课本77页自主练习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义放前面小结,画法与前面重复)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生思考,创造符号(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2、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比如在钟表中就有角的学问(出示课件,看钟表中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

  生汇报交流

  3. 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角?

  生1: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开就是一个平角,中间是顶点

  ……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角。

  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国旗、钟表、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顾整理

  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会画平角和周角了

  ……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今后我们将会了解更多关于角的知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教学建议: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角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重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2、用尺画角

  教学仪器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完以后,出示红线标出图中的角。由此引出课题:“角”

  二、教学例1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角。学生说完以后从其中的三种实物(吸管、剪刀、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做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并指出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边?

  学生活动

  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说:请同学们指出老师手中的纸上的角。

  学生指完后师说:其实除了这四个角以外我还可以用这张纸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

  三、教学例2

  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画角。教师示范。画角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两边的画法。(方向)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师巡视

  四、练习

  教科书练习八1、2、3题。

  五、总结

  你知道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1、随堂练习

  2、找找生活中的角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7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教具与学具:

  1多媒体、一个大三角板、纸张、纸做的各种图形等。

  2、学具:纸张、尺子、小纸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在哪里站着呢?

  学生:墙角

  师:、那老师的手在哪里放着呢?(课桌角)

  学生:桌角

  师:墙角、桌角,那你们知道角吗?

  学生:知道或不知道

  师:没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角,探索角的奥秘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索新课

  师:那同学们就来找一找图中的角(出示图例让学生找)

  学生:找桌角、红旗图中的角、剪刀的角,钟表的角,三角板的角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你能不能折一个角呢?(照着那几个角折----剪刀、三角板、钟表)先示范折一个角

  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可以选几个折的好的或具有代表的角展示

  师:那你现在摸摸它,看看它,想一想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点、边)学生:分组讨论

  师: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讲一下你们组的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

  得出结论: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

  师:角也有它自己的名字,我们就来认识它

  画一个角标出顶点、边,师:如何来标记角呢?我们用一条短弧线来标记它,记作、1,读作角1

  三、巩固练习

  师:再重复一遍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现在老师就检查一下看同学们掌握了没,出示火眼金睛

  学生:做题,一道一道讲并且订正

  师:看它是不是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顶点和两直边

  (出示下一道题)

  师:我们刚才学习标记角用、短弧线来标记,现在同学们先找出图里的角并把它用弧线标记出来,可先示范一个(可叫学生板演)

  学生:

  师: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出示图)

  学生:数角,回答(并订正)

  师:我们学习了角,知道它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的,而且

  我们还会标记角,读它,那同学们就找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角?

  学生:

  四、课后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认识了角,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的,还知道了角的各组

  成部分的名字

  五、课后作业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8

  第五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及第44——45页11——14题。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在认识层次上,从认识角的概念、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从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成长小档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2.借助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能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按要求画角。

  3.小组交流拼角的经验,能按要求拼摆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4.综合运用角的相关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角的认识。

  难点:用三角板拼钝角。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随堂小测、《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课后作业、三角尺,七巧板。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三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学习了哪些内容,也可以是你认为最有趣的。)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这个单元,写出整理提纲。(可以是思维导图、表格、文字、图画等)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回忆一下关于角的知识你还记得什么?

  活动:在练习纸上,用给定的三个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同桌互相判断和评价。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自己的整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

  2.交流成长档案

  ①组内交流

  课前同学们已经自己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整理方法。下面请四人小组准备好课前自己的整理提纲导图,交流并完善自己的作品,然后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的作品。

  ②全班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

  师:其它的同学请专心听,认真看,仔细想,一会儿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

  全班交流。

  3.知识梳理,完成导图

  师:刚才,我们倾听了一些小组的汇报,欣赏了他们的作品。其实,我们已经进行了知识的梳理。这样是不是更清楚。我们在前两个单元已经这样梳理了知识。

  出示思维导图

  4.课堂练习

  ①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1题:画一个角,同桌之间说一说是什么角。

  教师组织活动。

  ②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2题:在钉子板上任意围一个图形,再找出图形中的直角、锐角或钝角。

  教师示范,学生找角。

  ③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3题:(本题为综合题,后两题是重点。)

  师:比一比5块三角板中的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渗透图形相似的特点)

  ④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4题:(本题为拓展延伸题,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注意观察实物。)

  5.随堂小测

  【知识点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数一数,填一填。

  上图中一共有(

  )个角,直角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有(

  )个。

  【答案】(1)6,2,2,【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分类,从左数第3个么有顶点,不是角。对于明显比直角大或小的角可直接辨认,不明显的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知识点2】画角,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任意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画角的能力,和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对于画锐角和钝角可以尝试一下。

  【知识点3】拼角

  下面用三角尺拼出的分别是什么角?

  ( ) ( ) ( )

  【答案】锐角 钝角 钝角

  【解析】想一想图中的角是用什么角拼出来的,可根据锐角、直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来解决。

  6.课后作业

  (1)按要求数出下面图形中角的个数。

  【答案】1、1、4、6

  【解析】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要求先分辨出是什么角,可以观察也可以比一比。

  (2)把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下面的几种减法,剩下的部分各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填一填。

  ① ②

  共有(

  )个角,共有( )个角,直角有( )个, 直角有( )个,钝角有(

  )个。

  锐角有(

  )个。

  ③

  共有( )个角;直角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有( )个。

  【答案】

  ①5,3,2

  ②3,1,2

  ③4,2,1,1

  【解析】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方法不唯一。题目中给出了剪的方法,降低了难度,剪得方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要注意观察,需要的时候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让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一些实物或图形,课件。

  学具:活动角的模型,小木棒,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板)

  师: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

  识角。(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吗?)

  (板题:认识角)让学生试着画一个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教案《认识角教学设计》。

  (2)角的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3)找出教室里物体表面的角。

  同桌协作:摸一摸角的顶点与边,进一步明确角的组成。

  (4)让学生利用小棒来摆一个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A、学生摆角后交流。

  B、教师用两根小棒摆一个不是角的情况学生判断,并请学生说出为会么不是角。

  师总结:看来,要摆出一个角,至少要用2根小棒,我们把他们叫做角的边,这两条边相交的点叫做角的顶点。

  (5)判断角:正确让学生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边,错误说明原因。

  (6)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A、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B、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明确角的记法、读法。

  2、比较角的大小

  (1)出示三个钟面,观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同学们,你觉得:哪个角大?为什么呢?

  (角的两边*开得大角就大。)

  课件显示:把最小角的钟面变大。你觉得:哪个角大?为什么呢?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大小嘴巴的游戏,让学生明白角是有大小的。

  师:下面我们要来动脑筋了。看老师的这个角,你能调整手中的角,使它比这个角大吗?你能调整手中的角,使它比这个角小吗?

  想一想:你如何使角变大变小的?

  (把两条边向外拉,张口大,角就大:向里推,张口小,角就小。)

  (3)与老师比赛:

  你能够制作一个角,比老师这个角大吗?

  学生做角。

  学生上台演示:为什么说你的角比老师的大吗?小结比较的方法。

  同桌两人比较角的大小:你是如何判断的?

  (4)比三角尺上角的大小

  拿出相同的三角板,猜测:哪个角最小?师生合作比较角的大小。

  三、巩固拓展

  1.第65页想想做做

  2.拓展一:给你两张纸头,最多可以摆成几个角?三张呢?

  3.拓展二:一张长方形纸头,有几个角?如果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师:角的用处很大,角身上的秘密也很大,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小秘密。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0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 2 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 2 课时

  第 15 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 P38、39 、例 1 、例 2 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 、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 、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 设计意图 ]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 1 )、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 2 )、同桌交流。

  ( 3 )、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 4 )、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 、制作角。

  ( 1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 2 )、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 3 )、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 4 )、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 、画角。

  ( 1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 2 )、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 2 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 3 )、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 设计意图 ]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 P40 页的 1、2 、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 设计意图 ] :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第 16 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 P40、41 ,例 3 、例 4 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 设计意图 ] :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 3 。

  ( 1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 2 )、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 3 )、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 4 )、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 4

  ( 1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 2 )、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 3 )、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 1 )、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 2 )、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 设计意图 ]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 41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 41 页的做一做第 2 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 设计意图 ]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1

  长宁中心小学 毛雪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活动的角。

  【学具准备】

  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

  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棵树图片(树干由一些竹竿支撑着),提出疑问:你知道为什

  么这两棵树要用竹竿支撑着吗?有什么作用?

  2、课件演示竹竿与树干、地面之间形成了夹角,引出“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觉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3、出示剪刀、扇子、钟面图,引导学生知道身边的物体就有角,引出课题。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摸角:

  让学生分别摸一摸,仔细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图形上有角?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图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3、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再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小结角的特点。

  4、学生用小棒摆角,再展示。

  5、找角:学生与同桌讨论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标画角

  1、质疑,引出标画角。

  2、示范标画角。

  3、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画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标画角的方法,深化对角的认识。)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引导学生玩一玩活动的角,感受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

  2、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让学生把刚才在两个三角形中所标画出的两个不同的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4、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找一个角,再和课桌上的一个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缺乏感性的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特设计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三、巩固知识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2、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3、拓展练习:找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得到升华,检测学生的认知效果。)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自觉地将知识系统化,并在自我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欣赏角

  给学生欣赏一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角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再一次体会角无处不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感觉好的方面有:

  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引出“角”,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从“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摆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二、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

  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因此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通过操作开展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角的两条边拉开和合拢,角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针对如何来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让学生通过展示汇报来理解感悟,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

  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四、不足之处

  教然后才知不足,这节课如果我的教学观念能更开放,增加丰富对角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能面向全体,结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会更有帮助。另一方面,我觉得设计内容偏少,对角的知识延伸拓展还不够,对低学段学生认知经验准备不足,认识不足,以后应加强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和强调,以及教学时间的把握。

  教学这节课后,我深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其次,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真真正正的动起来,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最后,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一些创造性活动,探索性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20xx年5月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和线段,认识射线,掌握射线的概念与特征,并能区别射线、直线和线段。

  2.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其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一、复习直线、线段,教学射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提问:①老师画的是什么?

  ②描述一下直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线:直,没有瑞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2.直线上点上两点并擦去其余部分,变成......

  提问:①这个图形是什么?

  ②说一说什么是线段?

  ③线段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直,两个端点,有限长,可度量)

  3.把线段的一端延长,改画成射线,

  指出这个图形是射线(板书:射线)并提问:

  ①根据老师的画法,说一说什么叫射线?

  ②射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举出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4.对比直线、线段和射线,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阶段练习:指出下列图形,哪个是直线、线段、射线。(图略)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以直线为基础,通过适当变化引出线段及射线。让学生能在现地认识到直线、线段及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角的认识

  1.投影出示下列图形并提问:哪些是角?(图略)

  2.教师画角。(画角时要慢,先点顶点,再画两条射线)

  提问:①根据刚才画角的过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

  ②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板书:顶点、边)

  ③讲解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注意“∠”与“<”的区别。

  3.引申。

  ①做活动角,拿两个硬纸条,把它们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硬纸条,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角(边做、边讲、边演示)。你自己做一个活动角。

  ②把活动角演示成平角、周角。

  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两个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4.研究角的大小。

  ①研究角的大小变化。

  A.出示活动角,演示大小不同的角后提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B.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C.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

  ②比较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了直观、重叠、度量三种方法,并分别给以评价:直观法不准确;重叠法准确但不实用;只有度量法既实用又准确,下节课学习。)

  找学生说出重叠法的要点并配合投影演示。

  5.阶段练习。

  画出一个角,标出这个角的顶点、边,并用符号表示;再画出一个大一些的角。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综合适用讲解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特别是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1.填空。①一个角有()条边和()个顶点。

  ②角的大小与()的长度无关。

  2.判断。①直线是无限长的。()

  ②射线有一个端点。()

  3.完成书第52页第1、2、3、4、5题。

  4.比较两个三角板各个角的大小,并突出相等的'两个角是直角。

  [教学设想: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的观点,使学生对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了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注意了适当孕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是在角的认识时,巧妙地孕伏了平角和周角;二是比较角的大小时孕伏了下节课内容“角的度量”;三是在巩固练习时孕伏了直角的认识。

  3.本节课的练习采用边讲过练的形式,避免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做到有张有驰,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3

  第1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三)教学效果评价

  第2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 探索新知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懂得如何描述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能辨认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从一开学,我们同学们就像奥运健儿学习,投入了阳光体育的强身健体的活动中.每天一清早,校园里就热闹起来,你们看“校园的早晨”(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会形成这样的图形,足球场的一角也有这样的图形。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引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在这幅图里还有许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出示例1:这几个物体上有角吗?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下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仔细观察,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认识顶点、边。

  找三角板上的角。

  3、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做角,允许独立做,也可同桌合作。

  小组汇报

  4、画角

  想不想把角的样子画下来?想想看,角可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小精灵说画法,学生试画。出示总结的关于画角的儿歌,学生再次画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找周围物体的角

  2、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3、指角

  4、比大小(角一样大,边的长度不一样)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5

  课标要求:

  结合生活实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关于角的知识,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中存在着“角”,学生对它也是相当熟悉,我在课前也了解过,他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有转角的地方,就是角。”而这些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正确选择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知识的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呵: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与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评价任务:

  1.交流式评价:通过自主探究、提问操作、交流分享完成学习环节一、二、三;交流对角的认识,完成目标1。

  2.结合试一试环节,利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反应,检测目标2。

  3.小结性评价:学生通过个人探究及小组内分享对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交流讨论完成学习环节四,检测目标1。

  资源与建议:

  1.在本节内容中,学生将第一次接触角的概念。角作为一个抽象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生活中的墙角、桌角不尽相同,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平面上的角。教科书在主情境中首先呈现了三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剪刀、钟表、红领巾。剪刀张开的两个刀刃、钟面上的两根指针及红领巾的两边都可以组成“角”,教科书特意在三个物品上用红线描出了角的图形,并向学生介绍这些都是角”,这个过程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是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之一。之后,教科书又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自由”画角,第二个问题认识角的顶点和边,第三个问题在图形中辨认角,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加强对角的认识。“试一试”则借助操作活动,直观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特征。

  2.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辨认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习难点是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可以通过学习环节二、三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角,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合作等方式,去发现、再创造新知识,从而启发思考,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3.本节课教学需要准备:课件(带有各种角的物品)、教具三角尺一套。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板)

  师: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课题:认识角)

  师:我们先来摸一摸角,说说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样的?

  (生:角是直的,是尖尖的。)

  师: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找角

  师:看看这幅图上的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

  (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

  学生指一指。

  将其中的角从图上描出来,你发现角有什么特点?

  (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

  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

  师: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学生一个一个指。

  师:如果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就成了下面的图形角。

  (课件出示抽象出角)

  师:像这样的一些图形,就叫做角。

  2.搭一搭

  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个角吗?同桌互相评一评对不对。

  (师巡回指导)

  3.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老师画了一个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1)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

  直直的,我们叫它“边”(板书)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师:在角的两条边中画一条弧线,写上“1”,这个角就是角1,写作:∠1,读作:角1。(板书)

  练习

  判断下面图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二)画角

  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把你画的角标上顶点和边,并且给它改个名字,看看它应该记作什么。

  (师边看边指导)

  2.画角时应该注意: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比较角的大小

  1.玩一玩

  师:老师今天还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

  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要使角变大,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要怎样?

  (抽同学来演示)

  2.我们怎么让角变大变小的呢?

  合拢角的两边,角就变小;拉开角的两边,角就变大。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动画演示角的两条边变长)

  师:角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

  生:没有。

  (动画演示角的张口变化)

  师:角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

  生:角的张口变大,角变大;角的张口变小,角变小。

  总结: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程度(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3.比一比

  (1)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

  (2)比较两个三角板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

  1.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2.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如果有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四、总结延伸

  1.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作业设计

  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2-18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活动03-2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7-03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03-16

《认识角》教学设计通用03-0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29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05-23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05-24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03-07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