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童年的水墨画》由儿童诗人张继楼的《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小诗组成。《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课教学的重点意在借助诗歌这种体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之中。依据文体特征和教学重点,教学中主要以“感悟诗‘境’”为核心任务,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读中正音、读出节奏、读中感知、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获取丰富的感性画面,领悟童年的乐趣,获得情感的体验,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丰富的语言积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回忆
1.播放歌曲《童年》,激发回忆:“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这首歌曲响起的时候,老师就会想起自己童年时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同学们,在你们的美好的童年生活里,有什么难忘的趣事吗?(指导学生自由交流)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张继楼的脚步走进缤纷的童年乐园,去欣赏那一幅幅精彩的“童年的水墨画”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墨”,说说这个生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从字形上猜一猜它的意思。
4.猜一猜:童年的水墨画上会“画”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歌曲的渲染下,引导学生交流童年中印象最深的趣事,勾起孩子们相似的回忆,更容易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之中,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为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打好基础。
二、初读指导,正音识字
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朗读三首诗歌,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注意生字读音。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从这三首小诗中分别读懂了什么。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①指名朗读,读中正音。注意“染”是翘舌音,读rǎn,“爽”是翘舌音,读shuǎnɡ。
②齐读。
(2)理解部分词语:
①教师出示几幅水墨画,引导学生交流:知道什么是“水墨画”吗?这些水墨画上画了哪些内容?你怎么理解课文题目“童年的水墨画”?
②教师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文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你知道是指什么吗?为什么要把孩子们称作“水葫芦”呢?
③教师课件出示斗笠的图片,质疑:见过“斗笠”吗?诗歌中讲谁戴着斗笠?(出示小蘑菇图片,对比感知比喻的恰当。)
④引导学生运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来说一两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3.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正音。
(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组织赛读,不仅要读准,而且要读出诗歌的韵味。
4.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
(1)自由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收获,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在三首诗歌的标题后分别加一个动词短语,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设计意图:“读”是诗歌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引导学生慢慢走进诗歌的意境之中,才能将诗歌独特的音韵美、意境美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中呈现出来。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运用实物图片和结合课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意境打好基础。在学生初读诗歌的基础上在标题后加一个恰当的动词,目的是帮助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溪边》
1.过渡:让我们先来走进第一幅“水墨画”,去欣赏一下在“溪边”发生的趣事。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自主学习。
默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溪边的哪些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2)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根据学生交流,在课件上呈现如下景物(或用图片板贴):垂柳、山溪、人影、钓竿、红蜻蜓、鱼儿。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诗歌中“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和“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应该怎么理解?
(4)组织学生交流,明确“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的意思是人影倒映在溪水中,被溪水染绿了,这句话进一步表明了溪水“绿”“清”的特点。“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意思是钓上鱼来了,平静的水面被打破了。
3.想象诗歌画面,走进诗歌意境。
(1)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美妙画面呢?请同学们借助诗歌和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学生交流时可以先交流零碎的画面,再组织学生将零碎的画面整合起来。)如,一条小溪边,高大的柳树垂下一条条碧绿的柳枝,平静的水面就像一面硕大的镜子,柳树正对着这面镜子在梳妆打扮呢!小溪的水碧绿碧绿的,像一条长长的绿玉带。小伙伴们安静地坐在溪边垂钓,人影倒映在溪水中,被溪水染绿了。一只红蜻蜓飞来,立在钓竿上。忽然,水面上传来“扑腾”一声响,平静的水面被打破了,原来鱼儿上钩了!一条闪着银光的鱼儿在草地上欢蹦乱跳,小溪边传来一阵阵欢笑声。
4.感受诗情,激情诵读。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幅童年的“水墨画”吗?为什么?(自由交流)
(2)是呀,平静的溪水,高大的垂柳,立着的红蜻蜓,钓鱼的孩子,蹦跳的鱼儿,欢快的笑声……这有动有静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有趣,怎么不让我们喜欢呢?请你带着这样的情感读出这首诗的趣味。(指名读、齐读,尝试背诵)
5.赏析诗歌,感受语言美。
(1)画出课文中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组织交流。
句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①说说喜欢的理由。
②体会打比方的表达效果。
(把“溪水”比作“镜子”,突出溪水平静、清澈的特点,把“溪水”比作“绿玉带”既突出了其平静的特点,又突出了它的绿。“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把垂柳当作了人来写,有了人的情味,使句子更有画面感。)
③有感情朗读。
句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①说说喜欢的理由。
②体会“染”字的表达效果。(进一步表现了溪水“绿”的特点。)
③有感情地朗读。
句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①说说喜欢的理由。
②体会“碎”和“蹦跳”的表达效果。(画面由“静”变“动”)
③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理解诗意、想象诗境、体悟诗情、赏析诗语”等步骤展开教学。“理解诗意”是学习诗歌的基础,这种理解必须注重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把握。于是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诗歌和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领略诗歌背后令人不断回味的深远意境,将诗歌所描写的人、事、景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思维的屏幕上,从而体悟诗歌中传递的童年趣味和作者的情感。适度引导学生体悟诗歌的语言之美,让内容与形式有效结合起来,凸显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组织交流并范写,重点指导:
“染”字右上角是一个“九”,不能写成“丸”。
“碎”左窄右宽,最后一笔“竖”不能写到两个“人”之间。
“拨”的右边是“发”,要与“拔”字区分开。
“爽”的笔顺是: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撇、捺。
“墨、蘑”的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紧凑些,总体上不能写得过长。
3.将易错的和难写的生字在练字纸上书写,并组织反馈。
设计意图:加强写字教学,夯实读写基础。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背诵《溪边》。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词,背诵并积累诗歌。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爽 蘑 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江上》和《林中》,体会诗歌的意境,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2.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地模仿创编。
二、学习重点
理解《江上》《林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学前准备
制作教学相关课件。(教师)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年的水墨画》,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
垂柳梳妆染绿钓竿蜻蜓
碎了蹦跳翅膀浪花葫芦
松针蘑菇斗笠抖落
水墨画清清爽爽明明亮亮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2.出示任务一:学习《江上》
策略:1.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为什么?
2.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
我喜欢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画面,我能把它读出来。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这句话中的水葫芦为什么要加引号?
句中的“水葫芦”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这句诗写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牙。
仿写
a.“笑哈哈”是ABB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
静悄悄、慢吞吞、亮晶晶
b.表示“笑”的四字词语还有
眉开眼笑、哄堂大笑、喜笑颜开
3.出示任务二:任务一:学习《林中》
策略:1.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为什么
2.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我喜欢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画面,我能把它读出来。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叫唤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一阵大雨过后,松树像刚刚洗过澡一样干净、清爽,地上钻出了许多各种颜色的蘑菇,一群戴着斗笠的孩子们笑着、闹着采蘑菇,他们的欢呼声震落了树上的雨滴,他们都全然不觉。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为什么说蘑菇戴着斗笠像一朵朵山花?
这句话既是比喻句又是拟人句。句子把蘑菇当作人来写,“戴着斗笠”写出了蘑菇的形状。“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是个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积累
“清清爽爽、明明亮亮”是“AABB”类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勤勤恳恳、平平淡淡、形形色色。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a.“抖落”意思是抖动使其落下,这里指孩子们在林中的呼唤声和欢笑声响彻整个林中。“斗笠”在这里指戴着斗笠的孩子们。
b.诗中的两个“斗笠”一样吗?
这部分诗中的两个“斗笠”代表的意思不一样。前一个斗笠指的是蘑菇,诗人把蘑菇比作斗笠,后一个斗笠指的是孩子,诗人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五、本课小结1.试着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2.小结:《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感受到了儿童诗的特点,并能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儿童钓鱼
江上:儿童戏水
林中:斗笠——蘑菇、孩子
动静交织,纯真美好
七、作业布置
你的童年有哪些好玩儿的事情呢?说出来跟朋友们分享一下。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4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诗中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关注课题: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练,而本课的每一首小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三首小诗组合在一起,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十分贴题。
关注课文: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三首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那些场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文所配的插图就是淡淡的水墨画,近处,三个小孩在江水中尽情嬉戏,水面上浪花四溅;远处,雨后的松树林雾气弥漫,若隐若现,向天边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六个上下结构,四个左右结构,“爽”字比较特殊,是对称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其中“墨、蘑”笔画较多,要注意指导让学生把握部件的位置与比例,把字写紧凑。
关注词语:本课部分词语与植物有关,如“垂柳、葫芦、松树、松针、蘑菇”;部分词语表示的是动作,如“扑腾、煽动、戏耍、拨动”,可以归类积累。
关注句子:在学习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所列举的诗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理解体会。如“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一句,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13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3.能说出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出示课件1.2:
2.板书并齐读课题:(18.童年的水墨画)
3.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4.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诗歌的学习中,为后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请看PPT上的初读要求。
出示课件出示3: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预习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2.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字词识记的如何呢?
(1)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
出示课件4:
(2)读词语。自读两遍,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读准:前鼻音“溅”。
出示课件5:
3.朗读课文,检测识字效果
现在这些字词朋友们再一次来到了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同桌合作读一读这三首儿童诗,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4.理解不懂的词语
(1)学生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
(2)全班交流,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水墨画、斗笠、梳妆、玉带”这几个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6.7.8.9: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指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每首儿童诗的主要内容。
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
出示课件10:
老师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2.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四、识记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字指导。
1.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表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出示课件11:
2.识记生字
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预设:
(1)生字归类识字。
(2)加一加识字。如:艹+磨=蘑,艹+如=菇
(3)字理识字。如:爽
出示课件12.13: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
①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读帖。
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写某个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墨染竿葫蘑菇”是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除了“墨”是上宽下窄的字,其余都是上窄下宽的字。
“腾碎拨浪”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墨腾和爽”:
出示课件14.15.16.17: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实物投影写得优秀的学生习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写好字的做法。
(设计意图:会写字先读后记,再书写,保证足够的时间书写,使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板书设计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学写“墨”“染”。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4、续写《溪边》,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写《溪边》,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学实录】
一、视频导入,了解水墨画
师:爱画画的同学请举手,有画国画的吗?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水墨画?
生: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上水和墨画的画。
师:由水和墨调配成深浅不同的墨色所画出的画称为水墨画,请欣赏水墨画视频。
师(板书课题):课题中的“墨”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生字,你可以根据它的字形猜猜它的意思吗?
生:黑色的,可以作画的就是墨。
师:古人以磨石炭为墨,石炭就是黑色的。让我们一起学写“墨”字,请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墨”。
(学生练习)
师:童年的水墨画会画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童年的水墨画。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纠正读音
师(出示自读要求):请一名同学读一读自读课文的要求。
生: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读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
2、三首诗就是三幅画,试着给每一幅画取个名字。
(学生按照自读要求自学)
师:先请几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师:“当”读第四声,一起读一读“当作”。
师:刚才的三名同学都读得很好,我还发现同学们的书上画了不少小问号,这些小问号由谁来解答呢?
生:由老师教给我们方法,我们自己解答。
师:本文是诗歌,诗歌多读几遍,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你们试着朗读,看看是不是有的问题就解决了,读后与同桌交流。
师:我看见同学们的书上还有一些小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办呢?
(教师出示本单元交流平台的内容)
①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比较相近。
②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③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在写小孩子们的样子。
④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师:请几名同学来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方法。
师:请和同桌交流讨论,试试用上这些方法解决刚刚画出的问题。
师:还有哪些问题是用了这些方法还没有解决的呢?
生:“水葫芦”是什么意思?
生:水上长的葫芦。
师(出示图片):水葫芦是一种水生植物,长得有点像葫芦。顾老师是用怎样的方法理解“水葫芦”的呢?
生:顾老师用的是查资料的方法。
生:“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这一句不懂。
生:鱼儿蹦出水面的时候发出“扑腾”一声,就像猴子捞月一样,一碰到水面月影就碎了,这里的人影也一样。
师:这名同学联系自己读过的《猴子捞月》的故事来理解这句话,真好!你们还有哪些小问号呢?
生:笑声怎么会在草地上蹦跳呢?
师: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你有诗人的敏感。谁来回答这个很棒的问题呢?
生:小朋友发出一阵一阵的笑声,所以说笑声在草地上蹦跳。
生:笑声蹦跳,写出了小朋友钓上鱼儿时的快乐。
师:还有什么问题不懂吗?
生:为什么小蘑菇会戴一顶斗笠呢?一个个斗笠又像蘑菇?
师(板画小蘑菇和斗笠):小蘑菇和斗笠像吗?
生:像。
师:戴着斗笠的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小蘑菇,小蘑菇又像戴着斗笠的孩子,这诗句多有趣!你们真的很棒,不仅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还能用刚刚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
2、关注诗题,了解组诗
师(板书:溪边、江上、林中):读一读这三首诗的题目,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两个字,都是写地方的。
师: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这三首诗里都有小孩子。
师:这三首诗的题目都是表示地点的词语,写的都是孩子们快乐的童年,主题是相同的,这些诗放在一起,就称为组诗。
师:三首诗就是三幅画,再读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生:溪边钓鱼图,江上嬉戏图,林中采菇图。
三、精读《溪边》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溪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师(出示一幅风景画):说一说,你想象的《溪边》的画面和这幅画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要在这幅图上添加哪些景物?
师(朗读《溪边》):把你要添加的景物写在黑板上。
(教师指名板书景物)
师:你们把图画中缺少的景物都补上了,这些表示景物的词语放在哪个位置合适?(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重新调整板书)让我们再一次朗读《溪边》。
(学生配乐朗读)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这幅画,你会用什么字呢?联系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生:“绿”,这首诗中出现了好几个“绿”字,读这首诗时,想象到的画面也是一片绿色。
生:“静”,从“绿玉带”“平静”“立着红蜻蜓”等词句中能感受到那份宁静。
生:“美”,绿的垂柳,绿的溪水,红的蜻蜓,诗中的这幅画色彩很美。
生:“乐”,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仿佛看到了钓鱼的孩子钓上鱼儿时的欢乐的场景,能感受到画面中洋溢着快乐。
师: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么美的画面,我们要把它留在心里,听着美妙的音乐,男女生分别配乐朗读。
师:谁来看着板书,试着背一背?
(学生齐背这首诗)
四、仿写诗歌,推荐阅读
师:在诗人张继楼的笔下,溪边垂柳依依,山溪如同绿玉带,红蜻蜓栖息在钓竿上,突然上钩的鱼儿打破了眼前的平静,笑声和鱼儿都在草地上蹦跳着。回忆一下,你曾在溪边、海边等地方见过怎样的美景?度过怎样的快乐时光?试着模仿《溪边》写一首小诗。
学生写诗后分享:
山间小溪
周子游
当山冈还在冬眠时
山溪醒来了
融化的溪水潺潺
在山谷中回响
把春天来临的消息传到四方
唤绿了树木和山冈
溪水静静流淌白天滑行着白云
夜晚落满了星星
游溪
张瑶真
溪水是山的化妆镜
山在镜中扭出各种姿态
我乘着竹筏在溪中游
鱼儿追着竹筏和我同游
我在竹筏上看鱼儿
鱼儿在水中看着我
竹筏在水中一抖
我吓了一跳
鱼儿也吓了一跳
溪边
刘翊洲
我在公园的溪边
爬上一棵树
我在树上望着远方
那是水的梦想开启的地方
也是它们
最终回归的地方
小溪
徐嘉忆
小溪平静地远走他乡
脚下踩着千万次走过的鹅卵石
小溪的两岸
诗人吟诵着赞美的诗句
请小溪带往远方的海洋
扑腾——
一条鱼腾空而起
准备探索新的世界
正像小溪一样
师:《童年的水墨画》选自张继楼的《写给孩子的诗》,《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共六首。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童年的生活就是一幅幅画,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上》和《林中》。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会写“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借助课后习题,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4.利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适时引导点评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5.通过续编诗歌或绘画“童年”简笔画,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真善美,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而同时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准备
写作、绘画卡 “希沃白板5”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接下来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走进我们的童年。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欣赏童年的照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过渡语: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张继楼爷爷为童年写了这样一组小诗,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我们共同欣赏一下这首小诗。
提问: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的这一组小诗叫什么名字呢?
教写“墨”生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再看老师写一遍,提醒学生:墨字的.横画比较多,书写的时候要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学生拿出写字本练习书写,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然后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利用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渗透汉字文化,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二、学习生字、游戏强化
过渡语:其实这组小诗里还藏着许多新的生字朋友,下面请自由读文,并将这些新朋友找出来,再与你的小组同学分享一下记住这些新朋友的方法,过一会儿我可是要考一考大家的哦!
生自由读文,圈生字,分享识字方法认字 1.生带拼音齐读生词
2.生开火车读词语(不带拼音)
3.生随机读字、组词
4.学生完成“生字结构分类”游戏
5.两名学生同时比赛,完成关于本课生字的先关问题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识字内容转换成闯关、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爱识字,乐于主动识字。】
三、整体感知、共同交流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跟这些新朋友都很熟悉了,那么我们把它们再送回小诗里,看看你还能不能认识他们呢?
同桌互相读这组小诗,并监督对方是否有读错的字。
老师请三个人接读一下这组小诗,每人一节,其他同学做小老师,发现错字立刻举手给他纠正!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孩子在课上都能参与进来,都有自己的任务,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
提问:那么这组小诗都写了哪些事或情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读文、圈发现、写备注,并把自己的备注与同组同学分享或者与同组的同学探讨没有读懂的句子。
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或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体会诗歌用词、语句的精妙。】 过渡语:是的,童年是美好的,那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找学生代表有感情的对读这组小诗。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读文,有助于朗读时感情的抒发。】
四、趣味拓展、课外延伸
过渡语:相信大家的童年也是美好的,开心的,也会有很多趣事。那请同学们也拿起你们笔写一节属于你童年的小诗或者将你的童年中记忆最深的画面画出来吧!
师生欣赏作品,学生解说作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回味童年的美好。】 结束语:孩子们,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这一组儿童诗,以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设计意图:推荐《童年的水墨画》另外三组小诗,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强化练习的同时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7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完成练习册一至三题
易错字:溅的注音jiàn;竿的注音gān,注意与杆区分。
染是xxxxx结构,九上千万不要xxxxx。
爽的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撇、捺。
单元导入
单元主题:多彩童年
语文阅读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告诉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相近。有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向别人请教,此外,借助插图发挥想象也是不错的理解句子方法。
落实语文要素
接下来我们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来落实“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语文要素。
1.了解主要内容——读薄
自学提示: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主要内容:谁+在哪里+做什么)
预设:
主要内容:《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
阅读感受:整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美好感受。
主要内容:《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
阅读感受:整首诗充满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充满童趣,将童年的烂漫和欢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主要内容:《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
阅读感受:诗人将“小蘑菇”和“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无论是雨后的`小蘑菇还是采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
2.落实语文要素——读厚
自学提示:用“xxxx”画出你不理解的诗句,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
3.绘制思维导图——读清
可以从“字词、主要内容、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三方面来绘制。
4.自主作业
完成《主题阅读》87页《童年回忆录》,文章批注及课后题。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9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篇儿童诗,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三、前置性作业:
我在本节课设置了五个前置作业:
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的.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到流利正确。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
生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
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浒传》的知识。
四、设计流程:
课前背古诗,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结合生本教育的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导入
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
“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根据生本教育的特点,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同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
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引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了、看了、想了、说了、同时也写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的懂得课文的意义所在,那怕是一句话也好,同时也达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读写结合。以读引读的目的。
(五)小结、布置实践作业。
生本教育重视语言实践,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生感兴趣的办一次以“儿童诗”为主的手抄报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实更是这一节课的理论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的过程。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0
五下第二单元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学生便可从“主题”的需要出发,积淀“主题”知识,丰富“主题”情感,提升“主题”精神。选编《儿童诗两首》的目的,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因此,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儿童诗两首》一课时,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儿童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我
想:
丫
汲
儿童诗两首
街头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教学反思:
本文是略读课文。课堂中,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学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的事。课后让学生模仿《我想》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画出童年生活时的图画。这样做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也是—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学情分析:
本课特点为了减少束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言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识别结果子z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3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课时教学过程:
第—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理念: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意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欲的兴规,调动课堂积极性。】
( 1)生书空和老师—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雅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碱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
醉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o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o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⒉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u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维楼的诗歌一《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全【设计理念: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o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设计理念: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o
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票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i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理念:巩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孑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
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⒉.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设计理念: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写诗。】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2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溪边》。
3.能说出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18: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首儿童诗都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19: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出示字词,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
出示课件20:
2.理解大意。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首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三首诗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预设1:《溪边》主要写了儿童在溪边钓鱼的情景。
预设2:《江边》主要写了儿童在江上游泳的情景。
预设3:《林中》主要写了儿童在林间采蘑菇的情景。
师:是的,这三首诗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深入学习第一首《溪边》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并回答课件里提出的问题。
出示课件21.22:
提问: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1)预设:读了《童年的水墨画》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追问:如果溪边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呢?
(2)预设: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预设: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预设: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教师板书:(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2.过渡:同学们的想象真美呀!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第一首是怎么描写的这美丽的画面的吧!
指名读第一句话。
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预设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水很清澈,很平静。
出示课件23:
过渡:这里的溪水真是太神奇了,像梳妆的镜子,像漂亮的绿玉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默读后两句,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哪些不懂的?
出示课件24: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同学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预设2: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一个小孩在钓鱼。
预设3:我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有“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4: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过渡: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学生默读、思考。
预设5:老师,我从第一句话“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倒映着垂柳的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预设6:“染”字用的好。这样把溪水当作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预设7:这样写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
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来给大家读出这美丽神奇的景色吧!(生读)
过渡:读得真不错,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8: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的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4.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大家自己读一读这首小诗,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抓住诗句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感悟能力。)
5.师范读: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出示课件25:
预设1: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有绿色的柳树、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还有红色的蜻蜓做点缀,真是美极了!
预设2: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在等待鱼儿上钩。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6.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参照老师黑板上的词语,试着一起来背一背!(自由背诵、指生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首小诗吧!
(1)自读第二首,提出自读要求。
出示课件26:
(2)学生回答,想象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预设:这是一幅快乐的戏水画。水中鸭子拍着翅膀玩耍,孩子们也用双手拨动着浪花,快乐地在水中嬉戏。
老师板书:(鸭子、孩子戏水)
(3)我们一起走进江上去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27:
读一读这句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了孩子们像小鸭子一样在水里快活的游动。
预设2:孩子们在水中互相你拨我溅的嬉戏,真是太快乐了!
过渡: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们啊!男同学我们一起读一读,把孩子们的快乐读出来吧!
(4)我们再来看这句话读一读,你知道水葫芦指什么吗?
出示课件28:
预设1:我觉得水葫芦应该是一种植物,在这首诗里指的是戏水的孩子们。
预设2:把孩子们比作水葫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儿童游泳的本领很高。
通过“两排银牙”你体会到什么呢?
预设3:“两排银牙”应该是儿童钻出水面,张开嘴露出的白色牙齿。
预设4:我体会到儿童钻出水面激起的浪花伴着孩子们的笑声,真是太快乐、有趣了。
2.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29:
预设1: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像一群小鸭子,在水中嬉戏的快乐。
预设2:读了这首小诗,我感受到这些孩子的游泳本领可真高啊!
师:是啊!孩子们的游泳水平真高,可以在水里像小鸭子一样自由快活地游来游去。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自学第三首《林中》
1.总结学法: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首小诗呢?
预设1:先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
预设2:还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面读懂不理解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请大家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小组内自主完成第三首小诗的学习。
出示课件30:
3.小组汇报,班内交流。
预设1:这首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景。
预设2:林中有许多刚长出来的小蘑菇,还有一群孩子们。
预设3:我知道了第一句话“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雨淋湿松树的样子,十分生动、有趣。一串串晶莹的水珠挂在翠绿细长的松针上,多么漂亮啊!
预设4:第二句话写了树下的`小蘑菇。雨后,蘑菇从地下长出来,外形犹如一把张开的伞,也很像一顶斗笠,所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蘑菇“戴一顶斗笠”,十分形象。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小蘑菇零零星星或成片成片地长在树下,像一朵朵小花开放在树下一样。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棒!“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的呢?
出示课件31:
预设5:我觉得是在雨后嬉戏的孩子们。
预设6:孩子们的一声欢叫能把树上的雨珠抖落下来,足见这欢叫声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快乐啊!
诗的最后一行写到了“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和第一次出现的斗笠意思一样吗?
预设7:不一样。第一次出现的斗笠指的是小蘑菇,最后一行的斗笠指的是一个个戴着斗笠的孩子。
师总结:这真是一场快乐的《采蘑菇》图,雨后的山林中,蘑菇多多,人影绰绰。女同学们,一起把这首小诗来读一读。
师板书:(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四)这真的是一幅色彩艳丽、有动有静、充满快乐的水墨画啊!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我们再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注重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
四、鉴赏写法,仿写诗歌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段,我们一起来总结本课诗歌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1: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预设2: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的场景,有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性。
出示课件32:
2.模仿这三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吧。
出示课件33:
3.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设计意图:分析诗歌的表达特点,模仿诗歌特点,练习写话,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五、课后作业、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
溪边钓鱼: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江上戏水:鸭子、孩子戏水童年的水墨画
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朗读训练。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我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了强化学生语言实践,我在课的最后指导学生借鉴诗歌写法,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1个生字。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一、视频导入师:视频里播放的是什么?
生:视频里播放的是水墨画。
师:这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绘画——水墨画板书: 童年的水墨画, 齐读课题
师:猜猜童年的水墨画会画些什么?(生交流)那你们会干什么?
师: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正音,梳理内容。
(一)了解组诗。
师:《童年的水墨画》一共有几幅画?
生:三幅师:哪三幅呢?
生:分别是《溪边》、《江上》和《林中》师:我们看这三首小诗虽然地点不同,但写的都是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那么像这样子主题相同的几首小诗放在一起,我们就称他们叫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
(二)认读词语,正音。
师:生字词读准了吗?我们看第一组词,谁会读?(指名读)染绿钓竿扑腾碎了
师:“扑腾"这个词,在这读第一声,连起来读一遍“扑腾一声”(全班齐读)。指名读整首诗。
师:诗中有一个多音字“当dànɡ作",我们一起来读。我们汉语就有这个特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它的读音也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朗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二组词语,谁来读?戏耍浪花你拨我溅水葫芦
师:我们来看这个词“你拨我溅”,齐读。这组词语当中也有一个读音发生变化的,发现了吗?请你说。
生:水葫芦师:“水葫芦"轻声的。我们一起读一遍。水葫芦是什么?猜猜是什么?(出图)这就是水葫芦,它是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我们看它叶柄处圆圆的,像个葫芦,所以人们就叫他水葫芦了。水葫芦到了课文中还发生了变化,发现了吗?
生:水葫芦的左右都加上了双引号。
师:加了双引号的水葫芦,还是原来的水葫芦?
生:就是钻入水里的小朋友。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厉害,一下子就读懂了这个词语特殊的含义。看来刚才读书的时候是动了脑筋的,来,我们一起读这两行。
师:我们来看第三组词语,开火车读。清清爽爽明明亮亮蘑菇斗笠
师:这组词语中也有一个轻声,我们一起读读,我们来看这个词。“斗笠”这帽子是什么编的?我们看“笠"的偏旁就知道了。竹子编的帽子就是斗笠。文中有两句话写到了蘑菇和斗笠,找到了吗?(指名读)
师:戴着斗笠的小朋友和蘑菇很像。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齐读)
师:我们刚才自读课文,生字词读准了,句子也读通顺了,还读懂了大概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先欣赏第一幅画——溪边。(板书:溪边)
三、研读《溪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中的美好。
师:找一位同学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这幅画,你打算用什么字?
生:指名读《溪边》师:你们觉得《溪边》这幅画怎么样?就一个字来形容。
生:美、真、静师:还有其他想法吗?有的时候这幅画的特点就藏在这首诗的文字当中,再仔细看看你还有没有什么字?
生:还有“绿”。
师:同样一幅画,我们找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字。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最认可的字,对照这个字,默读《溪边》,画出与这个字相关的内容,然后小组里说一说为什么选这个字。
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我们先来说说“美"。你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
生:我觉得这幅画垂柳、山溪、人影都很美。
师:他觉得这幅画上的垂柳、山溪、人影都很美,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上还有哪些美的景物?生:还有钓杆上的红蜻蜓也很美。
师: 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出这景物的美(齐读)
师:我们再一起来说说“绿”。
生:山溪像绿带一样平静,连水都绿了,就连人影都给溪水染绿了。这幅画里都全是绿色了。
师:溪边不仅有绿色的景物,它还是一幅绿色的图画。这幅画里都全是绿色了。我们看着这样的诗句,不禁想起了两句诗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沿着玉带,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山溪?
生:我看到了绿色的山溪。
生:我看到了一条长长的山溪。
师:这山溪像不像一个神奇的染料?想想还会有什么给这山溪染绿了呢?
生:我想还有红蜻蜓的影子,因为人的影子被山溪染绿了,那红蜻蜓的影子应该也被染绿了吧?
生:大山的影子也会被染绿了。
生:我觉得溪旁的大树也被染绿了。
生:可能鱼儿也会被溪水染绿了。
师:看来“染”这个字真神奇。诗中为我们呈现的是一颗绿色的世界,水中还有一个绿色的世界。同学们看,就在这一片绿色的世界当中,还有一种颜色。是什么颜色?它独特,它醒目,请你说。
生:它就是红色。
生:红蜻蜓。
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可是嫩绿丛中的一点红,这样红绿相衬的画面,我们小朋友在一首诗当中过读到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相衬,这幅画是不是变得更美了?来,同学们来读这4行,突出绿和红来读。
生:指名读师:读的不错,还有谁来试试?把红和绿再突出一点?它把绿和红稍稍的延长一点,色彩的美是不是就出来了?来,我们一起来试试。生齐读。
师:《溪边》真是一幅美丽的画,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钓鱼。
师:那你们想走进画中和他们一起钓鱼吗?(播放音乐)这是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来到溪边,欣赏这如画的美景,到了溪边,人们才发现美丽的绿色世界,它还是一个安静的世界。你从哪里感受到“静"?
生:钓竿上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而红蜻蜓,如果小朋友稍微移动,红蜻蜓就立刻飞走了。“立”是蜻蜓的标志性的动作,“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从一动不动的.红蜻蜓感受到静,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静?
生:这句话说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我在这一句感受到了静,因为这里面就提到了平静。
师:山溪平静的像一面镜子,这就叫“水平如镜”。我们再看看图上。想想溪边还会有什么让你感受到静?远处的山让你感受到静,多少年来大山就一直这么静静的望着这条小溪。他看得好,看到了远处的山真不错。还有什么让你感受到静?请你说。
生:第一句说“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镜子是不动的,溪水也很平静。
师:仔细听听这安静的大自然中还能听到呢?请你说。
生:我们可以听到扑通一声的声音,因为他说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师:你听到了后面的声音,那么在安静的环境当中我们能听到什么?请你说。
生:我们可以听到小朋友的笑声。师:远处传来的叽叽喳喳的声音,又听到什么了?
生:我们可以听到树上的小鸟在唱歌
师:是的,有鸟鸣声,因为静,我们才能听到小鸟的歌唱。跟着李老师来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
生:我闻到了草的和水的香气
师:大自然的气息让我们的心都静下来了。同学们来读这4行?读出安静。
生:指名读。
师:好的,还有谁来读?读的再静一点,来请你读。
生:指名读。师:把速度稍微放慢一点,静的感觉也能出来,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师:我们就在这静静的溪边钓鱼,我们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握着长长的鱼竿,把小手伸出来,(生伸出手)静静的等待。鱼儿上钩了。赶紧站起来拉。
生:伸手拉钓竿。
师:你们把鱼儿甩到哪里去了?钓到这么大一条鱼,你们开心吗?开心了会怎么做?
生:开心的时候我会高兴的大叫。如果我是钓到了鱼,我就会高兴地呼唤着小伙伴们:“我钓到了我钓到鱼了,我钓到鱼了。”
师:他高兴地欢呼起来,你会高兴你干嘛?
生:我会高兴的在在地上乱跳
生:我会在地上打滚。师:在书中也写到了我们小朋友的开心,一起来读。这句话你们读懂了吗?草地上蹦跳着鱼儿,老师也能读懂。那“笑声"怎么蹦跳呢?请你说。
生:是小朋友看到钓到鱼了,在草地上又蹦又笑。
师:小朋友的笑声都在草地上回荡了。我们小朋友刚才体验了一回钓鱼,就不知不觉把句子读懂了,而且还感受到了钓鱼的快乐。老师觉得《溪边》这幅画真有意思,一开始安安静静的,到了后面画面就动起来了,欢乐起来、热闹起来了。也正因为有了小朋友的欢乐,有了你们的笑声,这幅画就变得更美了,也变得更真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前后静和动的变化,好不好?男女生配合读。
师(指导朗读):老师提个小小的建议,我们在读“静”的时候还是可以把声音放出来的,你要通过你的声音,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到“静",你也不用担心你的声音响亮了就不静了。注意只要心里静了,你就能读出“静,好不好?我们再来试一遍。男女生配合读。
师: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在《溪边》这首诗中看到了一幅画,画中有美景、有色彩,还有静和动的变化,如诗如画,我们在音乐声中在一起来一读一读这首诗,把我们刚才的静、色彩都读出来,来,一起读。配乐尝试背诵《溪边》。
师:今天我们学完了《溪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组诗中的另外两首《江上》和《林中》。
四、生字指导。
师:下面我们来看今天要学的生字。墨竿染腾碎我们看上面一行是什么结构?生:上下结构。师:下面一行是左右结构。同样是上下结构,我们看“墨”是上大下小,“竿"上小下大,“染”是上下同大,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笔画的安排。我们看左右结构,“腾"这个字笔画比较多,我们看老师来写这个字师:“腾”是左窄右宽,所以我们的月字旁要写的瘦一点。我们看右边,因为下面还有马,所以这上半部分的笔画我们要注意稍稍紧凑一些,撇和捺要写的舒展,尤其是捺的起笔,我们离撇稍微远一点,这样子就打开了,“马”就进来了。同学们请在写字训练上描一写三,课后把这些字再练一练。五、课后作业
课后小练笔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水墨画,并仿照《童年的水墨画》写一写。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
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师: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
1.自读感知。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
师: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赛读时老师读最后一节。师:读了这两句诗,我有一种疑惑,你们看这首诗的前几节都写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这两句却写回了现实,写法上也与前面不同,放在这里好像与整首诗显得不和谐,你们觉得呢?
3.领悟写法: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生谈自己的发现,师引导小结:(1)每一小结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结构一致)(2)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句式相同)(3)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4.尝试创写: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师: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节小诗,可以不严格遵照课文的写法,提倡创造哦!)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提示:(1)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借助文后注释或互相讨论解决。用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边读边想像: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
3.交流点拔:
(1)指名读并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学生提出疑问,讨论解决;指名说说:如果这首诗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根据学生讲的画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语言里的画面: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水战‘浪里白条’”。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2)师:同学们用心去读书、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出情趣,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比较鉴赏,尝试创写
(一)这两首诗的比较
1.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组诗围绕一个主题写的一组内容不尽相同的小诗,组诗根据内容可以有独立的小标题。)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儿童诗在内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实的,非常广泛)
(二)扩展鉴赏:读下面两首小诗,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是一条比目鱼
作业本下/藏着一本书/我悄悄地看/轻轻地翻/老师走过来/我赶紧提起笔//我是一条比目鱼/一只眼睛看老师/一只眼睛看书。
长和短
星期一很长/星期天很短/上课很长/看动画片很短/家里吃饭很长/吃肯德基很短/奇怪/为什么时间也有长有短?
(三)尝试写诗:
读了这些诗,你有没有想写首诗的冲动呢?那就写一写吧。
学
案
教
案
学习提纲
1.以自己的认识说说什么是儿童诗?
2.用“3”和“O”说一首儿童诗?
3.用“小手十桃树枝”、“脚丫十柳树根”、“眼睛十风筝”“我+春天的土地”学说儿童诗?
4.自读《我想》,这首儿童诗表达了( )思想感情。
5.用“马路边+阳光+《水浒传》”“垂柳+山溪+钓竿+渔童”、“小河+刚出水的‘鸭子’”学写儿童诗。
6.自读《童年的水墨画》,《街头》《溪边》《江上》各写出了儿童的( )特点。
7.选背《街头》《溪边》《江上》。
一、以儿童诗《湖》为例,告诉学生什么是儿童诗?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和“境”。
1.大人或儿童写的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叫儿童诗。
2.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态特点,启发学生想象意境,学写数字儿童诗。
三、指导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学写儿童诗。
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想》,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启发学生以“马路、阳光、《水浒传》,垂柳、钓竿、渔童,小河、小孩”为凭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画》意境,学写儿童诗。
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年的水墨画》,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练习提纲
8.以《青蛙=蝌蚪》、《W=飞行的雁群》。《田园-收获=大地睡了》为题,学写一首儿童诗。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镜子╱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打破了镜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5-20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4-28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5-08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0-13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11-12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大全(15篇)04-26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10-30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