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5 12:45: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治理沙漠有感性的认识。课前,我制作了沙漠地形图的模型,作为道具在课堂上演示。并准备了沙漠风光图课件。

  本课学习重点是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解释事理,了解治理沙漠的重大意义。难点是对治沙方法的理解。整堂课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明白事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一位记者在一篇题为《中国荒漠化警示录》中写道:“中华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荒漠化正向我们走来。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环境的恶化。”(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地形图画面)保护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家是否在生活中感到环境的恶化?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春天的沙尘暴天气、洪水的泛滥、地震、冬天里的热效应……

  建立绿色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科学工作者正在积极治理沙漠,保护环境。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科学工作者竺可桢就是一位治沙能手。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曾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向沙漠进军》。(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点拨学习方法: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齐读标题:“向沙漠进军”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如何治理沙漠)以“向……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

  3、理清文章思路。

  沙漠危害人类抵御

  《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 进攻

  向沙漠进军的前途利用

  三、模型演示,品读课文。

  1、认识沙漠的危害性。

  “沙丘”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教师出示了一个沙丘模型。“请同学们给沙丘定定方位,风往哪个方向吹?”——这问题好像书上并没有写,但同学们还是很有兴趣探讨这问题。

  沙漠不长脚,会自己走路吗?——这个问题从来没想过!看看课文里有没有解释。同学们还是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经过探究——

  (1)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

  (3)推动沙丘,沙丘波浪式前进。(品味语言:波浪式前进。)

  (4)沙漠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2、研究治理风沙方法。

  假如你是一名治沙工作者,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你该怎么办?——是个难题!学生们很快分组进行商讨。

  问题的关键:

  (1)挡住风,消灭沙患。树能挡风,多植树种草能挡风固沙。

  (2)我这里有一些树苗,(教师出示模型)种树有没有讲究?——这可没想过。仔细读课文,才明白——品读: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3、你成为治沙能手后,很多人来找你谈经验,你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你的做法写清楚?看作者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把问题说明清楚的?——学生研读课文,体会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好处。

  4、现在你已经成为一名治沙专家了。我要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你几个问题。

  (1)通过阅读课文,你认为要想长效治理沙漠,达到绿化环境的目的,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得到水源。

  (2)作为一名黄河三角洲人,你认为该如何阻止黄河两岸土地沙化?能谈得具体些吗?——提出治理方案,并用合适的说明方法阐述明白。

  四、发挥你的创造力,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你找出人类征服沙漠的可能性和利用沙漠的现实意义。

  2、除了利用沙漠地区的日光和风力为人类造福,还可以怎样利用沙漠?说说你的奇思妙想。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2

  一、素质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2、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3、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雄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分类说明、举例说明的方法以及恰当的使用词语准确说明说明事物。

  解决办法:

  (1)利用多媒体手法导入,并利用此法使学生理解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以及人类防御沙漠、向沙漠进军的方法。

  (2)比较阅读,体会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写法。

  (3)借助于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4)开展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录像,分组讨论,开展演讲比赛。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之地,经济繁荣之所,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丽,留给人们的只是遗憾,我们要拿起武器,与沙漠决战,还我家园。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2、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这篇文章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主要说明什么?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6)说明对象包括哪些?

  六、参考资料

  沙漠,一是对荒漠的通称;二是指沙质荒漠,即地表面为流沙覆盖、沙丘广泛分布的地区。

  全世界沙漠面积达1535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10,撒哈拉沙漠为世界之最,面积为800万平方公里。我国沙漠表面109.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11%。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2.7万平方公里,为全国沙漠之最。

  沙漠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降雨量少,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沙漠地区温差大,年温差在30℃~50℃之间,绝对温差达50℃~60℃,日温差(夏秋午间)可达60℃~80℃。地表植物稀少、矮小。风力强,最大风力达10~12级。虽地表水少,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全世界储量可达400万亿立方米。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3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向沙漠进军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第二部分(第5段至第8段),说明征服沙漠的方法。其中第5~6段说明抵御风沙和沙丘的具体办法。抵御风沙的办法是培植防护林,以减小风力,培植草皮,以减少沙粒的来源;抵御沙丘的办法是植树造林,以固定沙丘。第7~8段介绍采取攻势的积极办法。7段强调“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8段说明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征服沙漠的治本方法。

  第三部分(第9段至第13段),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并向人们展示了征服沙漠、利用沙漠的美好前景。其中第9~10段介绍解放后征服沙漠所取得的成绩。第11~12段说明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第13段。总结全文,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征服沙漠的可靠保证。

  二、层层深入的结构顺序

  全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说明沙漠严重危害人类,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从抵御、进攻讲到利用,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全文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的结构顺序,既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也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三、首尾照应突出中心

  课文开头介绍:“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末段根据中间所说明的事实,得出“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的结论。这种写法,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严谨,同时内容上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出向沙漠进军的.深远意义,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文综合运用了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逐个进行说明。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抵御风沙的两种方法),打比方(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用比喻进行说明。武器,游击战,阵地战,波浪式),作比较(摇篮和荒漠,过去没能征服沙漠和现在向沙漠进军,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比较),列数字(沙丘的高度、速度、风遇防护林的速度的大小,湿沙层的深度,日照时间的长短)。

  还有举例子,如课文在阐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先从人类“同沙漠不断地斗争”和“没有能征服沙漠”说起,举出国外、国内两个地区变成沙漠的例子加以具体说明。

  五、巧妙自然的过渡

  如第7段中的第一句“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既是承接上一段的意思,又引出下文“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该段的末一句“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又起启下的作用。

  六、修饰、限制词语的使用

  例如:“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在“大风沙袭击”前用“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在“打死”前用“全部”限制,说明幼苗被打死的数量之大;“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若干成绩”中的修饰词“有。计划地”准确地说明了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限制词“若干”说明有多项成绩。这些修饰、限制词的使用,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

  七、语言学习教学建议

  语言特点的学习,如学生有基础,可让他们自己到文章中去找典型的例子,从中归纳出特点来。如没有这个基础,可由教师举例,让学生来学习、体会。辨词和综合能力训练可请几位学生先作重点准备,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由班级学生集体讨论。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4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第二部分(第5段至第8段),说明征服沙漠的方法。其中第5~6段说明抵御风沙和沙丘的具体办法。抵御风沙的办法是培植防护林,以减小风力,培植草皮,以减少沙粒的来源;抵御沙丘的办法是植树造林,以固定沙丘。第7~8段介绍采取攻势的积极办法。7段强调“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8段说明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征服沙漠的治本方法。

  第三部分(第9段至第13段),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并向人们展示了征服沙漠、利用沙漠的.美好前景。其中第9~10段介绍解放后征服沙漠所取得的成绩。第11~12段说明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第13段总结全文,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征服沙漠的可靠保证。

  二、层层深入的结构顺序

  全文围绕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说明沙漠严重危害人类,揭示为什么要,再着重说明怎样,从抵御、进攻讲到利用,最后说明的前景。全文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的结构顺序,既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也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三、首尾照应突出中心

  课文开头介绍:“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末段根据中间所说明的事实,得出“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的结论。这种写法,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严谨,同时内容上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出的深远意义,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文综合运用了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逐个进行说明。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抵御风沙的两种方法),打比方(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用比喻进行说明。武器,游击战,阵地战,波浪式),作比较(摇篮和荒漠,过去没能征服沙漠和现在,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比较),列数字(沙丘的高度、速度、风遇防护林的速度的大小,湿沙层的深度,日照时间的长短)。

  还有举例子,如课文在阐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先从人类“同沙漠不断地斗争”和“没有能征服沙漠”说起,举出国外、国内两个地区变成沙漠的例子加以具体说明。

  五、巧妙自然的过渡

  如第7段中的第一句“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既是承接上一段的意思,又引出下文“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该段的末一句“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又起启下的作用。

  六、修饰、限制词语的使用

  例如:“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在“大风沙袭击”前用“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在“打死”前用“全部”限制,说明幼苗被打死的数量之大;“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若干成绩”中的修饰词“有计划地”准确地说明了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限制词“若干”说明有多项成绩。这些修饰、限制词的使用,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

  七、语言学习教学建议

  语言特点的学习,如学生有基础,可让他们自己到文章中去找典型的例子,从中归纳出特点来。如没有这个基础,可由教师举例,让学生来学习、体会。辨词和综合能力训练可请几位学生先作重点准备,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由班级学生集体讨论。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根据事物的内部联系有条理地分类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领会恰当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准确解说事物、剖析事物或事理的特色。

  二、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征服沙漠的角度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其重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4—12):怎样。

  教学难点:

  是两个自然段解说事理的说明。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整体——局部——整体,边讲边导。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预习:

  1.明确字形

  汲 磴 榆

  吸 澄 瑜

  圾 橙 愉

  2.注意字音字义:

  竺 桢 沛 榆 逞 涸 噶 馏

  3.理解词语:

  充沛 肆虐 城郭

  绿洲 葱笼 俨然

  移居 逞强施威

  不毛之地

  二、导入新课:

  本文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

  三、分析课文。

  1.范读,要求在正音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练习一,具体划出文章的三部分,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2.提问明确:

  本文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说明。紧扣“进军”二字:一、(1—3)为什么要;

  二(4—12)怎样;三(13)的前写。

  3.讲读第一部分:

  文章一开头就明确指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1段),道出了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

  为了说明沙漠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提出了“进军”的艰巨性;

  接着列举了两个典型事例:“文明的摇篮”——“变成荒漠”;“天然的草原区”——“变成沙漠”,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更进一步突出“最顽强”三个字。

  小结:第一部分的大意是: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

  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沙漠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两种进攻方式?”

  ——沙漠作为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它向人类进攻的武器是风和沙。它用风沙作为武器,采用了“游击战”和“阵地战”的方式向人类进攻。

  提问一:对照课文,请同学指出作者选用哪些动词来突出“沙漠特征”的?

  提问二:作者遣词造句很有功力,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了力求准确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恰到好处。

  师生共同分析(5—7)段。

  提问:人类征服沙漠主要采取哪些办法?

  明确:根据沙漠的活动规律,人们用“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以“减小风的力量”和“沙粒的来源”——对付“游击战”的办法;用“植树种草”的“固定沙丘”——对付“阵地战”的办法。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理解分析一。

  2.试归纳本文的中心和写作特点。

  第二节

  教学目的:目的二。

  教学重点:同上。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关键:同上。

  教学方法:同上。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继续分析第二部分(8—12)。

  在第8段里,作者根据积累的大量资料,详细地说明寻找水源,利用水源是征服沙漠的主要方向。并例举出在我国已具备这方面的条件,说明我国是完全可能的。

  在9—10段主要讲沙漠是可以征服的,说明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有计划地改造沙漠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这两段说明了在中国这一古老的土地上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极大鼓舞人们的决心和信心。

  11—12段,指出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说明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大意:针对沙漠的特征说明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和光明的前景。

  三、师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13段)。

  总结全文,点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是征服沙漠的可靠保证,鼓舞人们的信心和斗志。

  四、总结全文。

  1.中心思想:本文说明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征服沙漠的办法,并揭示了的光明前景。

  2.写作特色:

  ①围绕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说明事物;

  ②科学的分类说明;

  ③恰当使用修饰或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解说事物、剖析事理。

  五、布置作业:揣摩,运用三。

  六、板书设计: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6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竺可桢写的《向沙漠进军》,既然作者把征服沙漠看作是一场战争,那么战场上就不能容许丝毫的马虎,要对自己和敌方都有准确地了解,才能取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准确性的。

  (一)明确目标

  1.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二)整体感知

  作者抓住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采用了逻辑顺序和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深入浅出的展开说明,并使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使得读者对沙漠有更准确地把握。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作者如何构思本文的?

  作者紧紧抓住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同学们速读课文,再一次感知课文。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1)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2)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到解放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3)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水源。

  “侵占”“侵入”“袭击”都是贬义词,都是沙漠进犯人类所使用的动词;“征服”“进军”“胜利”都是人类向沙漠进军所使用的词语,这和作者把人类征服沙漠比作一场战争相符合,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4.指导同学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动词。

  沙漠进犯人类的动词有:打死、摧毁、埋葬,人类向沙漠进攻的动词有:征服、收复、开辟等。

  5.把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这段文字比较看看它们的不同点。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作斗争,从流传下来的传说和记事看来,人类总是失败时候多,胜利时候少;偶而获得几个据点,不久又前功尽弃了。亚非两洲沙漠所占面积庞大,从北非洲、大西洋海岸起一直到中亚,几乎成一条沙漠带。此外南北美洲和澳洲都有沙漠。世界六个大沙漠的面积合起来可达地球上全部大陆面积的1/10。以往的历史上,人类没有征服沙漠,若干地区反为沙漠所吞并。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课文第1段在表达上,具有准确、简明、严谨的优点。

  6.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其不同。

  (1)沙漠是人类的自然敌人。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2)征服沙漠的'武器是水。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第(1)组句子的第2个句子比第1个句子准确、严密,“最顽强”表明沙漠危害的严重性,又有长期难于制服的特点,“之一”从数量上说明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不止沙漠一个,洪水、火山爆发等都是,加上限制性词语,意思更确切了。

  第(2)组中也是第2个句子比第1个句子准确、严密,“最主要”表明水在征服沙漠的诸武器中占首要地位,意思更确切。

  小结。恰当的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为准确、严密,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的词语来。

  (1)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这—句中的“全部”“常常”“两三次”“有点”这些修饰限制性词语体现出风沙危害的严重性,表达准确、严密。

  (2)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这一句中,“有计划”表明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若干”表明成绩不止一项,这样意思也就更明确了。

  (3)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这一句中的“充足的”体现出对水源在数量上的要求,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

  (4)风沙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这一句子中的“主要”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多方式中的主要的两种,这样表达更准确。

  7.阅读课后练习第四题,《沙尘暴十袭京城》回答以下问题。

  (1)“沙尘暴十袭京城”的原因是什么?

  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警告不以为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2)南方存在着什么问题?

  南方长江水网难保无虞,人们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踏和野蛮汲采是最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

  (3)作者指出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

  修建集雨工程,用以解决或改善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样既节约水,又利用了水。

  (4)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号召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我们共有的资源。

  (5)收集有关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资料,班上交流。

  (6)同学们交流心得,做两三分钟的演讲。

  (四)布置作业

  1.从书中找出两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2.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3.预习《看云识天气》。

  (五)板书设计

  向沙漠进军

  竺可桢

  准确严密的语言

  1.恰当的动词的使用

  2.恰当的修饰限制性

  词语的使用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反映沙漠化问题的材料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初渎课文,提出如下要求。

  ①标记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好。

  ②标记好段落序号,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读者综合概括。

  ③理清作者的思路。

  ④明确作者思路,并请同学们按“为什么要,怎样进军,进军前途”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说出划分的起止。

  三、具体妍习

  1.细读课文(1--3)段思考。

  ①作者提出了要其原因是什么?

  ②第(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明确: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2、3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的这一点。

  2.沙漠危害人类极大,而人类是否能征服它呢?其前途会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重点研读

  精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讨论回答。

  1.作者指导人们到底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方法治理沙漠?(即怎样)

  明确:从抵御、进攻到利用。

  2.本部分又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请同学们采用摘录中心句和概括法相结合的方法,列出本部分的.结构提纲,然后讨论修正。

  3.这一部分的开头段说明了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文章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

  明确:先让读者明白抄漠是怎样危害人类,即风沙的进攻主要是“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方式,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风沙危害的方式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理。

  4.揣摩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作用。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脊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明确:“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就这一点讲征服沙漠刻不容缓。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文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层层推进,先说明了沙漠危害人类,揭示了为什么要。再着重说明怎样,而这一部分也是按层进式结构,先说明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然后针对危害的方式采用抵御、进攻到利用等治理方法;最后说明的前景。本文有很多段采用了中心句提纲挈领,逻辑性非常强。

  六、作业

  阅读课后《沙尘暴十袭京城》的短文。在此基础上,收集资料,了解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市的情况,并整理,准备在下一节课在班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在班上充分交流自己收集并整理好的材料。 形式:分组交流,然后请代表向全班公布交流情况及内容。

  二、回顾本文的结构和内容

  三、具体研习

  作者要说明除了用清晰的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层次外,更重要的是作者还善于恰当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仔细阅读课文,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要谈谈其好处?可相互讨论。

  讨论后,明确:

  1.举例子:(例如: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这样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课文中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例子很多。请大家重点掌握。)

  2.分类别:(如: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又如: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②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二:类等。提示学生注意:分类时要使用同一标准。并以"人"为例,说明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就不同。)

  3.打比方:(如:①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②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

  4.作比较:(如: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又如: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

  5.例数字(略)

  四、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程度的限制性的词语,更可准确的说明事理,做到表达严谨周密。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这“敌人”的性质就模糊不清;去掉“之一”,在阐述事理上就显得有些绝对。试指出下边各句中哪些限制性的词语是不能去掉的。如果去掉,在表达效果上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1.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

  2.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3.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所以要取得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5.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五、总结

  像这样的事理说明文,作者巧妙地采用层进式结构,恰当运用中心句和多种说明方法,在语言上准确使用表数量、程度、范围的修饰限制语,使文章语言准确严密,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布置作业(略)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事理说明文。本单元的要求是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等。文章不仅对沙漠的形成,危害和对其治理的办法进行了科学的说明,而且还充满了激情,使人读后可以感受到一种征服大自然的伟力和必胜的信念。文章关注沙漠,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习本课是如何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有条理说明事物的,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第四段关于“阵地战”的说明。

  二、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我设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全文,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计“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专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法研究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经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1、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纬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2、教师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的问题或图片等。

  3、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4、我设计了“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专题实践活动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当然,语文教师也要指导,进行资料的搜索。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

  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繁荣;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丽,留给人们的是遗憾。我们要拿起武器,与沙漠决战,还我家园!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2、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这篇文章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主要说明什么?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6)说明对象包括哪些?

  引导学生回答:

  (1)说明文主要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用途等;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抓住事物特征;

  (3)说明文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等;

  (5)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

  (6)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理。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竺可桢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向沙漠进军》。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作者简介(略)

  3、正音、辨字、辨词。

  肆sì(不要读成cì)涸hé(不要读成gù)

  葱cōng(不要读成cóng)沛(不要写成)

  磴dèng(不要读成dēng)

  4、文章内容的分析。

  (l)同学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读时可采取一人一段,自愿读,不指定,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2)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若有中心句的段落,就用中心句表示,没有中

  心句的段落,就需要自己概括。

  第1段: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第2段: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第3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古代是天然草原区,如今关外30公里都变成了沙漠。

  第4段:沙漠逞强旅威的武器是风和沙。

  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第6段: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第7段: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第8段: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按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第9段:我们向抄漠进军取得的若干成绩。

  第10段: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仅可以保护农田,开辟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

  第11段:风可以为人类造福。

  第12段:沙漠地区的日光照射特别强烈。

  第13段:只要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以上各段的中心意思,1、4、7、8、10、13是原文的中心句,其他几段的中心意思是概括出的。)

  (3)在上述概括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4段):说明为什么向抄漠进军。

  第二部分(第5—8段):说明怎样向抄漠进军。

  第三部分(第9—13段):说明沙漠是可以被征服的,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4)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第2、3两段说明了什么?这属于什么说明方法?

  答:这两段举了国外地中海沿岸和国内陕西榆林地区受沙漠侵袭的情况。从而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属于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沙漠向人类发动攻势的武器是什么?进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这属于哪类说明方法?

  答:沙漠向人类发起进攻的武器是风和沙,进攻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和“阵地战”。这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③如何征服沙漠?征服沙漠的关键是什么?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征服沙漠的途径:一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这是抵御沙漠的“游击战”;一是植树种草,这是抵御沙漠的“阵地战”,这两种途径都只是采取守势。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寻找和开发充足的水源是征服沙漠的最重要的途径。征服沙漠的关键是水,这是征服沙漠区别于征服其他自然灾害的必要条件。有了水,才能抵御抄漠的“游击战”和“阵地战”;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按漠进军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④说明征服沙漠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并指出所用的说明方法。

  答:“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我国沙荒地区,有的“有足够的雨量”,有的“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的“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这说明了征服沙漠的可能性。“沙漠是可以征服的”,举例说明“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用事实说明了征服沙漠的现实性。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四)总结、扩展

  总结:作者紧紧抓住向按漠进军这一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先说明沙漠严重危害人类,揭示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运用这一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又恰当地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1、反馈练习

  阅读第4—6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在文中找出有关沙漠危害人类的句子。

  ①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②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③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2)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的作用是什么?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草皮的作用是减少沙粒的来源。

  (3)第5、6自然段能否换位,为什么?

  不能,因为第5自然段所说的内容是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对应第4段的“游击战”;第6自然段所说的内容是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对应第4段的“阵地战”。5、6两段顺序

  与第4段相一致,所以不能换。

  (4)防护林的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为什么?

  因为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5)根据第6自然段的有关内容给湿沙层下定义。

  湿沙层就是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的沙层。

  扩展:同学们可以继续补充有关沙漠的知识,并谈谈自己对治理沙漠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竺可桢写的《向沙漠进军》。既然作者把征服沙漠看作是一场战争,

  那么战场上就不能容许丝毫的马虎,要对自己和敌方都有准确地了解,才能取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准确性的。

  (一)明确目标

  1、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二)整体感知

  作者抓住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采用了逻辑顺序和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深入浅出地展开说明,并使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使读者对沙漠有了更准确地把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作者如何构思本文的?

  作者紧紧抓住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同学们速读课文,再一次感知课文。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1)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2)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到解放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3)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水源。

  “侵占”、“侵入”、“袭击”都是贬义词,都是沙漠进犯人类所使用的动词;“征服”、“进军”、“胜利”都是人类向沙漠进军所使用的词语。这和作者把人类征服沙漠比作一场战争相符合,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指导同学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动词。

  沙漠进犯人类的动词有:打死、摧毁、埋葬等;人类向沙漠进攻的动词有:征服、收复、开辟等。

  5、把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这段文字比较看看它们的不同点。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作斗争,从流传下来的传说和记事看来,人类总是失败时候多,胜利时候少;偶而获得几个据点,不久又前功尽弃了。亚非两洲沙漠所占面积庞大,从北非洲、大西洋海岸起一直到中亚,几乎成一条沙漠带。此外南北美洲和澳洲都有沙漠。世界六个大沙漠的面积合起来可达地球上全部大陆面积的1/10。以往的历史上,人类没有征服沙漠,若干地区反为沙漠所吞并。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课文第1段在表达上,具有准确、简明、严谨的优点。

  6、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其不同。

  第(l)组句子的第2个句子比第1个句子准确、严密,“最顽强”表明沙漠危害的严重性,又有长期难于制服的特点,“之一”从数量上说明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不止沙漠一个,洪水、火山爆发等都是,加上限制性词语,意思更确切了。

  第(2)组中也是第2个句子比第1个句子准确、严密,“最主要”表明水在征服沙漠的诸武器中占首要地位,意思更确切。

  小结。恰当地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为准确、严密,请同学们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这样的词语来。

  ①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这一句中的“全部”、“常常”、“两三次”、“有点”这些修饰限制性词语体现出风沙危害的严重性,表达准确、严密。

  ②我们有计划地向按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这一句中,“有计划”表明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若干”表明成绩不止一项,这样意思也就更明确了。

  ③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这一句中的“充足的”体现出对水源在数量上的要求,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

  ④风沙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这一句子中的“主要”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多方式中的主要的两种,这样表达更准确。

  7、阅读课后练习第四题《沙尘暴十袭京城》,回答以下问题。

  (1)“沙尘暴十袭京城”的原因是什么?

  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警告不以为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2)南方存在着什么问题?

  南方长江水网难保无虞,人们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踏和野蛮汲采是最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

  (3)作者指出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

  修建集雨工程,用以解决或改善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样既节约水,又利用了水。

  (4)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号召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我们共有的资源。

  (5)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6)同学们交流心得,做两三分钟的演讲。

  (四)布置作业

  1、从书中找出两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2、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3、预习《看云识天气》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向沙漠进军》阅读及参考答案11-30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11-02

《向狼借路》教学设计11-03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向命运挑战》11-11

关于沙漠的句子03-02

蝉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4-0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8-02

ai教学设计 ai的教学设计05-29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