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估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5 16:05: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估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估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19估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知识点是二年级已经会求两位数的近似数,已经学了几百几十加减加几百几十。.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教材习题

  提问:这里接近200的有几个数?其中最接近200的是哪个数?小结:估计时看实际情况,有时候是需要估到整百,有时候需要估到几百几十。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A、求准确数解答问题。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B、估算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C、阅读教材

  D、教材投影板书,师生一起进行书写格式的训练。

  准确数:221+239=460>441估算:221+239>441 221+239>441 220 240

  E、做一做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196+226<441 200 226 196+226<441 200 230 小结:和例题比较,例题是尽管把数据难看小点,和还是大于441,所以座位不够。做一做是尽量把数据看大点做比较,结果和还是小于441,所以座位一定有多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估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尝试、练习、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同学们要在会议室听课,那么你们知道会议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讨估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22×18≈你是怎么想的?

  (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比较、评价。

  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3、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

  三、巩固练习:

  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

  43×22≈

  35×19≈

  24×39≈

  63×29≈ 2.做课本59做一做 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3、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四、扩展延伸:

  1.请你来做小判官

  2.生活应用

  秋游快要结束了,游乐园离学校有3千米的距离,同学们以每分钟55米的速度返回,1小时能返回学校吗?

  五、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十四:第4题、第10题

  2.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估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认识估算的'必要性。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运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4、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出示口答:下面的这些数是最接近哪个整十数。

  49最接近( ) 82最接近( ) 68最接近( )

  11最接近( ) 73最接近( ) 26最接近( )

  2、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并提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估算,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答师整理:(1)什么是估算?(2)学习怎样进行估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学习交流:

  自主解答例题4,可能出现以下答案:

  (1)把28看作30,43看作40进行估算100-30-40=30

  (2)先算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了70元,30+40=70,100-70=30

  2、全班展示成果,提出质疑:

  (1)还可以怎样算呢?

  (2)全班同学共同总结估算的方法。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运用估算的方法各小组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六第1~3题

  2、小组内再展示交流。

  四、学习反思,总结提高

  1、全班展示错例。

  2、分析总结错因,巩固提高。

估算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至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可能会回答: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你们来说说。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好好想一想。

  (2)、小组交流: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相互交流。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组长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29×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我们在计算29×8时,先把29看成30,因为30×8=240(元),所以29×8≈240(元)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的250元够买门票。

  (4)、强调≈: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道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景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无钱,够吗?注意:现在和前面一样,每张门票8元钱。

  2、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

  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组一:32×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生说:我们是把32看作30来计算的,因为30×8=240(元),所以32×8≈240(元)。

  师说:这种估算方法是正确的,可是结论合理吗?大家好好想一想吧。

  组二:32×8≈240(元)

  生说:我们的估算方法和上一组是一样的,但是,2×8=16(元) 30×8=240(元)16+240=256(元)

  256元>250元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2、也许还有很多估算方法,上面这两组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钱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有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

  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我们来比一比,看一看。

  3、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

  29×8,把29看作30,30×8=240(元),够买门票;

  32×8,把32看作30,30×8=240(元),不够买门票。

  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我们老师要适时的引入大估和小估的问题。师总结:这两个问题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办事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过程略。

  (2)、和29×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它在估算后要进行比较,而这一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

  师小结: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四)、全课总结: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估算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估算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例4

  二、教具、学具准备

  生活用品图片、游乐园图片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

  估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与代数”部分,要强化估算的作用。并提出了明确目标: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教材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本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内容。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用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的特点:

  (1)注重知识迁移,从“估数”到“估算”。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对学生进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本课一开始就由猜价游戏(估数)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为轻松学习“估算”作铺垫。

  (2)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估算中的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重要体现。课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发现不同的问题,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散。因此,我为学生安排了4个喜闻乐见的小花絮(教学片段),用“当亮亮的理财小顾问”这一系列情境贯穿起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中来,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星期六早上,妈妈带亮亮去购物。他们在联华超市挑选了一些生活用品。亮亮想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价格的游戏:

  出示图片: 1盒 1盒 1个

  月饼 茶杯 闹钟

  28元 43元 24元

  师:猜一猜上面每样物品大约多少钱?(估数游戏)(依次出示三样物品,每出示一种,师生之间展开“区间套”的猜数游戏)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估算去超市购物的钱数

  师:妈妈说:“我只带了100元钱,够吗?”亮亮想:“买这三样物品,大约要多少钱呢?”你们能帮亮亮估算一下吗?

  (四人一组合作交流后反馈学生估算的结果)

  师:100元钱够吗?哪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的估算方法告诉大家?(分别请几组方法不同的学生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结果,鼓励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是这样想的,三样加起来是95元,比100元小,所以100元够了。(先加后估)

  生2:我把月饼的价格先看作是30元,茶杯的价格先当作是40元,闹钟的价格先当作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买这三样用品够了。(先估后加)

  生3:用100元先买月饼后大约剩70元,买茶杯后大约还剩30元,还能买闹钟。(先估后减)

  生……

  师:小朋友有各自的估算方法,这样估算合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营业员的收款单吧!

  (出示收款单:95元)

  (其实生1用先加后估的.方法,已经算出精确数了,出示收款单只是进一步检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备选方案】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生1:我是这样想的28+43+24是95元,比100元少,所以100元够了。(先加后估)

  (若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强,出现的都是直接算精确价格的情况)

  师:你们算得很准确,是列竖式算的吧!小精灵有一种不用列竖式的方法,想知道吗?(此时,只能告之一种估算方法,边讲边板书。)

  28+43+24=95

  ↓ ↓ ↓

  30+40+20<100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小精灵估算方法你们喜欢吗?你还能想出其它估算的办法吗?

  (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学生估算的结果)

  生:……(先估后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这么多种方法。

  2、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

  师: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

  师:亮亮和妈妈出了超市,亮亮说:“妈妈,我们去新华书店吧!看看有什么好书!”亮亮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小朋友,我们也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三本书)

  《成语故事》27元

  《小学生写日记》12元

  《数学家的故事》19元

  师:亮亮想买这三本书,他打开存钱罐一数,有55元,够吗?

  (同桌两人一起估算,反馈学生估算结果,着重说说估算的思路。)

  3、估算水彩笔的枝数

  师:亮亮和妈妈买好书,高高兴兴回到家。爸爸说:“亮亮,我给你买了一盒水彩笔!”亮亮说:“我原来就有20多枝呢!”(出示P32图片)

  师:现在亮亮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

  (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估算方法,不局限于一种。)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下午,爸爸妈妈带亮亮来到游乐园,看到那么多好玩的游乐项目,亮亮高兴地又蹦又跳,真想把每个项目都玩一次。可爸爸说:“我们给你50元,你自己选择吧!”

  游乐项目价格表

  项目名称

  价格(每人每次)

  太空船

  7元

  激流勇进

  14元

  过山车

  22元

  碰碰车

  6元

  登月火箭

  19元

  1、小组活动。

  师:亮亮选哪些项目好呢?你们能帮他设计一个游玩方案好吗?

  要求(1)独立设计,确是游玩项目。

  (2)估算出总钱数,并说说估算的过程。

  游玩方案设计

  项目名称

  选择项目(打√)

  价格

  太空船

  激流勇进

  过山车

  碰碰车

  登月火箭

  估计总价

  约 元

  2、汇报交流

  呈现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

  3、检验。

  同桌交换设计方案,你认为同桌小朋友的方案符合要求吗?(利用所学的笔算知识,精确计算,检验估算结果是否合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小朋友,今天我们跟着亮亮去购物、游玩,我们还当了他的“理财小顾问”呢!

  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由猜物品的价格,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找到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估数,采用逼近“区间套”的逐步的思想,让孩子们在好奇、神秘、紧张的猜价中走进数学。

  这个估数游戏就像一场热身赛,为让学生从“估数”十分自然地进入本课主题——“估算”

  采取的策略可以灵活多样: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减……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应予以肯定。

  首先让学生充分地发现、探索,当学生无法进行估算时,我才进行讲授。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极其集中,思维也极其活跃。这时的接受学习显得非常有效。

  本题能很好的体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估算三本书的总价与现有金额的比较,学生发现现金不够,原来买书方案需作调整,这种情况生活中十分常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际意义。

  亮亮原来就有20多枝水彩笔,这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数(可以是21-29中间的任何一个数),再加上12枝,估算的灵活性就更大了。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注动性得妻了发挥,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创造”,有的学生认为也应该也爸爸、妈妈选择游玩项目,小朋友的阵阵掌声把课推向高潮。

  五、教学片段实录

  花絮一: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出示图片:三本书)

  《成语故事》27元

  《小学生写日记》12元

  《数学家的故事》19元

  师:亮亮想买这三本书,他打开存钱罐一数,有55元,够吗?

  学生思考后反馈:

  生1:我先算三本书一共要多少钱:27+12+19=58(元)

  55元比58元少,所以不够。

  生2:我是这样想的,《成语故事》先当成30元,《小学生写日记》当作10元,《数学家的故事》当作20元,三本书大约要60元,亮亮只有55元,肯定不够!

  生3:55元买《成语故事》后剩下大约25元,再买《小学生写日记》剩下只有10元左右了,不够买《数学家的故事》。

  生4:肯定不够的!老师,你看《成语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已经快要50元了!

  师:幸亏估算了一下,要不然……(话未说完)

  生5不禁大叫起来:我有办法!亮亮少买1本书就行了。(估算后,发现现金不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学生作出割舍的决定——少买1本书。)

  师:你们打算不买哪本?

  生6:《小学生写日记》和《数学家的故事》大约要30元,《成语故事》就不能买了。

  生7:买《成语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也行,大约要50元。

  生8急得叫出声来:随便哪两本都行。

  生9:要是亮亮这三本书都想买呢?我觉得亮亮还是向妈妈借点钱好些。妈妈那儿还剩5元钱呢,借来就够了!

  (真精彩,竟然能链接到上一个购物情境,能够向纵深发展。)

  此环节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教师一问“你觉得55元,够吗?”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在估算三本书的总价与现金的比较中,学生发现亮亮带的现金不够。此时,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烁,学生将原来的购书方案自行调整,有的孩子说少买1本书;有的孩子说向妈妈借点钱。这两种调整方案均来源于生活的经验,学生不仅考虑到了知识的应用,还考虑到了现实生活问题。课后,孩子们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的,一个说:“我去超市买东西时,有时搬进来太多常常要拿掉一部分。以后买东西时,我要先估算一下。”另一个说:“出去游玩也要先估算一下,要不然钱花光了,回不了家就遭了”……在这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同时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身边。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之前,就听到几位同事的抱怨声:“学生怎么只喜欢算精确数,估算都不会!”甚至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说:“以后,你们只要看到‘大约’两个字,就应该知道要估算……”一时间,感觉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为了估算而估算。

  其实,所谓估算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预算,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精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近似值。为什么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么薄弱呢?经过分析,我觉得跟以下两个原因有关:其一,估算这个教学内容是我们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出现;另外,本单元主要学习有关笔算(精确计算)的内容,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审视估算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和一些听课老师和专家的交流,使得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需生活化

  估算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怎样估算,这与问题的情境有关。如果把估算仅仅作为一种单一的技能来训练,缺乏生活气息的估算,尤如无根之本、无源之水。本课教学时,将估算内容融入到购物、游玩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学习,这样学生不但体会到估算在实际生活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兴趣。

  2、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个性化

  他们刚刚迈进二年级,哪会有那么多种估算方法?我在开始设计课时,很怀疑。通过上课,学生给我十分深刻的感受:他们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购物情境片段中,学生想出很多估算方法,从我们教师的角度看,可能这些方法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通过两个题目自主操练之后,学生渐入佳境,想出的方法更有个性了。充分体现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估算教学设计7

  教学设计说明: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买“笔记本”和、“解决住宿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5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最多能买70本。生2:200≈180 180÷3=60 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估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

  20×4=6×70=200×5=400×3=90×8=

  要求学生口答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抽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小明家的梨园丰收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爸爸正在摘梨呢,他们家的这8棵梨树能摘多少千克梨呢?

  小明提出建议把梨全部摘下来称一称。

  你们同意小明的做法吗?为什么?

  爷爷建议怎么做呢?爷爷建议我们怎样得到8棵梨树的产量?

  那你想知道怎样进行估算吗?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一棵梨树能摘梨91千克,8棵梨树能摘梨多少千克应该怎么列式?

  如果我们只需要知道大概的产量,我们可以对91×8进行估算。

  为什么要把91千克看做90千克而不看做100千克呢?

  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约等于符号。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你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题后全班订正。订正时抽学生分别说明估算过程。

  2、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下面我们要研究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么估算呢?

  爸爸一棵梨树上的梨卖了197元,8棵梨树上的梨大约可以卖多少钱呢?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计算呢?怎样算出大约可以卖的钱呢?

  为什么你要选择估算?

  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估算197×8吗?

  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学生试着估算后全班汇报。

  如果有其他做法,则请学生说明理由,再组织全班讨论。

  由此看来,三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样进行估算呢?

  3、小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1题。

  (1)教师:求大约有多少个学生?根据图中的哪些条件列式?怎么列式?

  (2)教师:求3辆这样的汽车能不能坐下所有的学生怎么办?

  教师:怎么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2,4,8题。

估算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近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近(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近(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估算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课本39页40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估计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 表示估算的结果。

  2、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当小营业员活动。请问大家,想不想当小营业员呀?

  生:想。[课前测评 想想做做第1题]

  师:想当小营业员必须经过测试,合格者才能入选。请看测试题,说出卡片上的数各接近哪个整百数?(出示卡片,生口答)

  问:503接近几百? 答:503接近500。

  207接近几百? 207接近200

  师:同学们真棒,欢迎大家成为小营业员。

  二、新授:

  1、 出示例题:(课件展示书上商品图)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超市展销的商品。

  生:一部电话机206元,一辆自行车604元,一台取暖器292元,一台电风扇195元。

  师:你们的口才真好。咱们来听听顾客的问题吧。

  (课件出示字幕: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求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师板书 206+292)

  师:这道题需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吗?为什么?

  (生:不需要,因为问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四人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口答,师板书: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

  2 、引出课题

  师:刚才大家求出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500元。就用到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法估算。

  (板书课题)

  3、 认识约等号

  师:加法估算在生活中购买物品时经常用到。简便的写法是这样的(师板书)这个像波浪线的符号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约等号。指尖像在爬山一样,先上坡再下坡又上坡。在你的桌面上练习写几个。我们来齐读算式。 206+292500(元)

  4 、小结:师指算式问:500元是怎样得来的?算式中为什么不写=而写?

  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而要用表示。

  三、教学试一试(课件展示)

  第一问

  师:第一位顾客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请看下一位顾客的问题,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

  生小组讨论,反馈 206+604800(元)

  第二问

  师:接着看她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妈妈带800元内买回这两样物品吗?

  生讨论,交流 206+604=810(元)

  第三问

  师:继续看她还有什么问题,800元钱能买回哪些物品?

  师:想一想,800元买回商品的总钱数必须怎么样?四人小组讨论,组长记录,发言。 (师巡视,全班交流)

  师选择自行车,风扇。板书:604+195800(元)

  师: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是800元,一辆自行车和一台风扇也大约是800元,为什么带800元钱不能买回前两样物品,而能买回后两样物品?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估计的结果有时比实际结果多,有时比实际结果少。

  师:在今天当小营业员的活动中,大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老师为你们的表现喝彩,你们也表扬一下自己吧!

  四 、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

  第2题 师:咦,这群小蝴蝶来干什么?原来它们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谁愿意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蝴蝶,使其飞到相应的花上)

  第3题 师:小蝴蝶给咱们出的这道题,就是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的练习题。根据这个知识,咱们来试着解决下面的习题。请同学们打开书40页,把估算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4题 师:我们已会估算两个加数的.和,那你会做下面的题吗?

  (指名口答,说出理由)

  第5题 师:老师要求你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题,能不能做到。请同学们做40页地5题。(集体订正,同桌互说想法)

  第6题 师:看到同学们的突出表现,茄子老师给咱们出了一道题,大家敢不敢做?(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第7题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买法。下面,我们来看白菜老师给大家出的这一道最有趣的题。(指名口答,说出理由)

  五、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加法估算知识.利用这个知识,我们来做爸爸、妈妈购物小帮手,好吗?谁来说说怎样估计几样商品的总价钱?

  板书设计 加法估算

  206元接近200元 大约需要几百元?

  292元接近300元 206+292500(元)

  200+300=500(元) 读作:约等于

  教学反思:

  《数学科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上,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较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但是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觉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这节课上,我觉得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太少,虽然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本课容量较大,某些环节没有发掘学生内驱力,导致学生来不及细想。要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愉快,首先还需教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多引导,少包办。

估算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郯子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出示图片: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估算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近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力。

  3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单元主题图,情景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瞧,这就是市体育馆。(展示单元主题图,不出现对话框)

  教师: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这些问题我们请图中的小朋友来帮助我们好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点击小朋友依次出现对话框。

  教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抽出:“A区有多少个座位?”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教师:要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算式呢?(列出算式)教师引

  导学生思考:

  怎么口算48×10?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我是这样想的,10个十是100,48个十就是480。

  ②40×10+8×10。

  ③48×5+48×5。

  ④48×2×5。

  ⑤10×6×8。

  ⑥48×9+48×1。

  ⑦48扩大10倍,就是480。

  教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算法,你能把自己口算48×10的算法说给同桌听吗?(同桌两人互相说算法)

  教师: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第2页的算一算,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观察这4道题(包括48×10),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如果两位数与其他整十数相乘,又该怎么算呢?

  2教学例2

  (出示例2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教师:你能解决吗?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知道这些面粉的共重多少吗?(出现另一

  个对话框)你会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教师:这道题你准备怎么做?把你的算法先讲给同桌听一听。

  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讲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同学们想得好,计算得也很正确,有的同学把两位数乘整十数变成

  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口算;也有的同学采用把两位数先乘一位数,再把积扩大10倍的方法。大家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教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第3页的算一算中的3道题(集体订正)。

  三、巩固学习

  (1)学生互相出题算一算。

  (2)看卡片算积,一个小朋友拿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说积。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交流。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2。

  教学过程

  (出示例2的情景图)

  教师:一共有多少袋面粉?你们是怎么数的?

  教师:如果要算出这30袋面粉共总多少千克,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行?

  教师:现在可以求出这些面粉共重多少了吗?怎样列算式?

  教师:这道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吧!

  学生间相互讨论,教师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不错!用到了我们前面例1学习的知识,让两位数与10相乘,直接扩大10倍。还想用你们的好方法计算其他的计算题吗?

  教师出示练习题:

  21×20=45×30=50×32=

  学生做题时,教师察看作业情况。

  教师:你们又是怎么算这些题的呢?

估算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估算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页“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养成估算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判断。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渗透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1、激趣呈现问题。

  师:学校将要组织大家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2、全班交流,反馈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是这样算: 148 + 97 + 102 ≈ 350(元)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钱数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乘法估算”。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看图观察,独立估算。 师:四年级的同学要去秋游,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找到的数学信息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数学问题是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请大家用估算的方法试着做在本子上。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估算过程?(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方法三:49×104≈5250(元

  ↓ ↓

  2.选择方法,小组交流。

  师:在这三种不同的方法中,你认为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阐述理由.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全班来共同交流一下,说说你认为谁的'估算好一些

  生,: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老师标出序号1、2、3),因为它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我认为第二种方法好,因为估算的结果比准确值多,多带点钱可以备用。

  生,: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估算出的结果离准确值最近。

  生,:我同意这两个同学的看法,用第二种方法估算可以带的钱多一些,如果哪个同学忘了带水,老师还可以用多带的钱帮助他买水喝。而第一种方法估出来的得数比准确值小,还不够买门票呢

  师:说得很有条理,大家给他鼓鼓掌。第一种方法估算的结果不够买门票,就会有人进不去.你们当中谁愿意留下来不参加游园活动?(学生面面相觑,表示都不愿意)很显然,第一种方法虽然计算简便,但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不能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符合实际情况.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生:打手势。(选第二种方法的多

  师:这么多同学都选了第二种方法,谁来说说理由

  生,:第二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我选择第三种方法,因为5500比5250大,带的钱如果太多了,用不完,带着容易丢失。(同学们笑了

  师:如果你认为这种方法计算起来不难,可以口算,你也可以选择第三种方法。

  师小结:老师同意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如果让我选择.我也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既符合实际情况接近准确值,计算起来又比较简便。以后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我们一般可选用估大的方法多带些钱,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了。

  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用菊花摆字。

  出示题目: “安溪第23届菊花花会.如果平均每个字用118盆菊花摆成.要摆好这9个字,大约需要运来多少盆菊花?”

  (1)学生解决问题,再指名板演。(2)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计算。

  2.大立菊。

  师:同学们用估算又解决了摆字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道题吧:一盆菊花上有982朵花,公园里一共展出了11盆.你能估算出11盆这样的菊花大约有多少朵吗

  (1)生独立完成,师边巡视边选择几个学生的不同做法。(2)展示不同做法,再说说想法。

  3.坐汽车。

  师:估算的用途还真不小呢,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公园里游玩了一上午.现在返程的时间到了.回去的时候我们需要坐车,仔细观察情境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辆汽车准乘48人,104位同学乘坐,需要几辆这样的汽车

  师:有的同学很快就举手了.你先说吧

  生,:我认为需要3辆这样的客车。

  生:我补充××同学的看法,我认为应该使这104位同学平均坐在3辆车上。

  师:老师这儿有个想法,同学们看行不行,租两辆这样的汽车,使剩余的同学分别挤在前两辆车上。

  生抢答:不行,不行,因为超载了。

  生.:因为l辆汽车准乘48人,如果超载了就容易出交通事故。

  师小结:超载的车行驶起来会有危险,你们以后千万不要乘坐

  师:这次游园活动结束了.大家不仅欣赏了菊花.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还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估算方法。今天学习的乘法估算知识是数学书上第60页的例5(板书)。

  四、指导看书

  师:大家打开书看~看,解决例5的问题,这两个同学有各自的思路,小精灵还提出了“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我们已经解决过了,请你把算式补充完整。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原来我们只知道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使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能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知道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

  生:我知道了能根据生活实际来选择估算方法。

  生,:我知道超载的汽车不能乘坐。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估算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用到生活中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呀

【估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2-06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1-19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评析11-19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4篇11-19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8-02

ai教学设计 ai的教学设计05-29

蝉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4-05

怎样估算创业需要多少资金11-01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