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3 12:30: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

  《盲人摸象》的动画片,边看边想,有什么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对,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千万不能象盲人一样,只看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照片,激活经验。

  1.观察教室照片。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2)拍的是同一个教室(板书:相同的物体)

  为什么拍出来的样子会不一样呢?(板书:不同的样子)

  (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下面的两张照片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哪里拍摄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2.“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的?

  3.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会从两个相对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

  三、观察实物,亲身体验。

  师:请把小熊放在桌子中间,熊的脸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熊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

  生3:我看到了熊的后面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小熊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小熊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小熊是这个样子的?(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左边,而图片上是在左边。

  生2: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右边,而图片上是在左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小熊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熊的样子是不同的。)

  四、应用拓展

  (一)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反馈,集体校对。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板书:不同的角度)

  教师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后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在思考问题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授课题目】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简介】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多个玩具、闹钟、茶杯等。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组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书第67页,试着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五第一题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欣赏黄山风光图片

  师:想拍照吗?

  教师示范,学生用手势拍照。

  师:介绍一下拍到什么?你的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老师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94页例1中的两张照片。

  师:哪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这两张照片的一样吗?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虽然都是在教室里拍摄的,但是由于拍摄的位置不同,所以拍出的照片也不同。

  想想做做

  出示两张校门的照片

  师: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学例案

  拿出玩具小猪,并将小猪的脸朝着1号位的小朋友放好。

  每个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给小猪拍照。

  师:仔细观察,你拍到小猪的哪些部位?

  小组交流

  师:说说你拍的小猪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小猪的哪一面拍摄的?

  出示从4个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小猪的照片。

  师:从小猪的前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后面吗?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后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脸吗?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右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连朝着哪一面?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左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连朝着哪一面?

  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每个小组的四个小朋友看到的照片一样吗?

  师:为什么给同一个小猪拍照,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换座位拍照。

  小组交流,说说拍到小猪的什么,是哪一张照片?

  学生再换位置为小猪拍照。

  师:一共拍了几张小猪的照片?这四张照片一样吗?分别是在小猪的哪一面拍摄的?

  师:拍左侧面的时候,小猪的脸朝哪一面?

  师:拍右侧面的时候,小猪的脸朝哪一面?

  师:同一个小朋友为同一个小猪拍照片,为什么照片不一样?

  进一步强调:由于拍摄者的角度不同,拍到的画面的也就不同。

  3、连一连

  出示书上小猴图,学生连线。

  师:先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师:说一说第一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兰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二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猴的脸朝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三张照片是谁拍到的?他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四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猴的脸朝着哪一面?

  三、实践与应用

  1、出示想想做做

  学生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法。集体核对。并说说每个人拍到汽车的哪一面?

  2、想象做做

  出示一个茶壶,老师介绍茶壶的各部分名称

  每个小组拿出茶壶,并从信封里拿出四张茶壶的照片

  学生为茶壶拍照,并选出照片。

  师:1号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壶的什么?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这张照片?你能看到壶把吗?

  师:2号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壶的什么?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这张照片?茶壶的壶嘴朝你的哪一边?

  师:3号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壶的什么?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这张照片?你能看到壶嘴吗?

  师:4号照片是哪些小朋友拍到的?你拍到了茶壶的什么?哪些那些小朋友也拍到了这张照片?茶壶的壶嘴朝你的哪一边?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面对面的小朋友交换位置,拍照选照片。

  师:说说你拍的照片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师:猜一猜,其他的小朋友拍的是哪张照片?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自学课本P38页内容。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反馈检测:

  (一)、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只能看到4个面。()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二)、填空

  从正面看是个长方形,从左面看是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个长方形,这是一个()物体。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后反思: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请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课后反思: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习。效果很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结合课本第38---43页,反思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课后反思: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CAI课件、玩具狗、图片、磁铁、苹果娃娃、计时贴纸、秒表、黄白粉笔、胶带等;

  学具:教材、反馈牌、玩具狗(每组一只)、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狗的照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大屏幕,根据图片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出示几张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大象、乌龟、熊猫、斑马),学生猜测。(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整个动物的图片)。

  师:大家通过抓特征猜出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真了不起!

  师:再猜猜(出示哆啦A梦的背面照),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课件出示哆啦A梦正面照片。)

  师:从后面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小朋友看到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

  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随机板书:观察)

  二、小组活动 观察学具

  1.出示小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狗(师拿出一个

  玩具狗)。小朋友们,喜欢这只玩具狗吗?它可爱吗?愿意和它一起学习吗?

  学生自由描述。

  师:大家喜欢这只可爱的玩具小狗吗?瞧!老师特意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

  只,请每组的小组长到张老师这儿领一个玩具小狗,把它带到你们组里吧!

  (小组长上台领取玩具狗。)

  师:请小组长快速地把它放在桌子中间吧!为了大家观察的统一性,请每个组的组长将玩具狗面对着讲台进行摆放。(表扬速度最快的小组)

  师:这些玩具狗将和我们一起进行今天的学习,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小组吧!(师生一起鼓掌)

  2.本位观察

  师:来,让咱们面对玩具狗坐好,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玩具狗的哪一边?学生自由回答。

  师: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狗,思考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狗的什么?)  生独立观察,教师行间巡视,观察好了在小组内说说。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来向全班小朋友说说?

  当有一个小朋友在说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该怎么做呢?(要认真听!)是啊,认真倾听是我们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新知

  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玩具狗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不过张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狗,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同来探讨和学习的新知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把课题板书完整)

  4.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狗,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好吗?

  师:现在你又看到玩具狗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回答现在看到了什么面?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通过我们前面两次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吗?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5.谁的反应快

  学生闭眼想:在正面、侧面、背面能分别看到玩具狗的什么?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1)师:张老师看到大家这么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我特别高兴。请小组长上台领取照片,每位小朋友挑选其中的一张照片,思考一下:你拿的这张照片具体的观察位置在哪儿?是在玩具狗的什么面拍摄的?(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拿的照片是哪个面拍摄的,就请用最快的速度站到玩具狗的那个面吧!大家听明白了吗?开始──

  (2)组内互相检查,及时纠正。对最快的小组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二:跑动找位置

  师:为了检验一下大家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观察物体,咱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说好不好?这个游戏叫做:比比谁的反应快!

  老师这儿也有很多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狗照片,我任选其中的一张,请小朋友们根据照片想想拍摄的位置在哪儿,并快速的站过去。好吗?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画面:比比谁的反应快!分别出示:后面、前面、侧面,)

  学生快速跑动。

  师:大声说你们现在站的是玩具狗的什么面?

  师:你们真是一群细心又聪明的孩子。你们个个都是反映最快的孩子,真了不起!(教师竖起大拇指)

  6.全面观察

  师:刚才咱们不管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换了位置以后,都只能看到了玩具狗的一个面。如果能让每个小朋友全面地看到小狗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叫过瘾呢!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玩具狗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  学生汇报,根据回答的先后,随机进行教学。

  生1:四人换座位。(让学生演示方法。)你真是个小小观察家!

  生2:也可以把小狗转一转。

  教师说明:(课件展示玩具狗旋转一圈的画面、每个画面稍作定格。)这是在小狗的哪个面拍摄的?学生随着画面的变化一起说。

  师:你是不是也看见了玩具狗前后左右四个面呢?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1.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而且还能判断出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准备好反馈牌,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用反馈牌来判断一下大屏幕上这句话说得对不对?

  逐一出示图片,学生利用学具袋的反馈牌进行评判,指名说理由。

  师:小朋友们,我发现大家的`都是眼力不凡的孩子!用掌声对自己刚才出色的表现表示一下祝贺吧!

  2.课间活动

  师:今天大家学得都特别的认真,特别的带劲。大家也有点累了,就让我们休息一会儿,放松放松,随着大屏幕一起去我的家乡南昌瞧瞧!好吗?那就让咱们随着大屏幕一同出发吧!小朋友们可以边休息边欣赏。

  课件播放南昌风光图片,画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欣赏休息。

  师:你们觉得我的家乡美吗?谢谢大家!欢迎大家去张老师的家乡做客!其实啊,在这些照片中的画面也是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的,可以说这也是我们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做一做

  师: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瞧!小明它们也在观察物体呢!(课件出示摞书的图片。)

  师: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吗?

  师:请小朋友拿出课本,自己动笔来连连线吧!

  课件同步出示图片,展示连线的正确答案,集体反馈。

  师:你们都是这么连的吗?全部连对的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吧!祝贺你们!

  4.宝盒游戏

  师:(课件出示哆啦A梦的照片)看到大家今天学习这么认真,表现这么出色,哆啦A梦也为我们高兴呢!瞧!它还给咱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三个宝盒,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想先来打开几号宝盒呢?

  宝盒一:(话外音:三位小朋友准备乘车去游乐园,他们所站的位置都不相同,在他们的位置上分别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呢?)  学生自由判断,多让几个学生说说,鼓励说得完整的学生。

  宝盒二:(话外音:小朋友们,我的小主人最近给我做了一个新房子,瞧!小主人还给我的新房拍了照片呢!你知道这些照片都是从我的新房子的哪个面拍摄到的吗?)

  (话外音:你们真是太棒了!看来大家都是观察物体的小能手!)

  宝盒三:(话外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自由发言,生生评价。

  四、知识介绍 全课小结

  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 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

  鉴于自己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五大特色:

  1.创设活动情境

  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通过孩子们喜爱的“猜动物”这个活动导入,课中又通过播放一些南昌风光的图片,让学生一边休息,一边欣赏……实践表明,学生对创设的情境很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观察恐龙这一例题,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玩具狗,然后让学生分3个层次进行观察:①本位观察;②换位观察;③全面观察。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3. 课间欣赏图片

  低年级孩子上课时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根据这些特点,我安排了一个课间休息,让学生在音乐中一边休息,一边欣赏一组南昌风光的图片。这样设计不仅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又紧扣主题,让学生在欣赏中巩固了所学新知。

  4.拓展应用新知

  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现实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大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猜动物、欣赏南昌风光、眼力大比拼等等,既延伸了数学知识,也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悟出了“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这样的道理。

  5.优化教学媒体

  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的形色声光和动态感知等特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具选择上,我精心挑选了一只玩具狗作为小组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还通过学具袋的反馈牌来进行眼力大比拼,巩固新知。我惊喜的发现:正是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创新的火花也时时迸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设计提要:

  “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本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本课中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恰倒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层层推进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应变预设:

  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师要注意:1、指导学生调整观察角度,尽可能垂直于被观察的那个面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正方体;2、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我从( )方向看到( )个( )形。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应变预设:

  这样的简单的遮挡现象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还有人不清楚,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他们明白,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4、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仍然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评析: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应变预设:

  一般会摆出如下图的两种形状,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不过,黑板上只保留从正上方观察到的如上左图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从上面看

  [评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思维也更加集中。]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应变预设:

  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这是由几组正方体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组各是什么形状?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会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了。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从左(右)面看

  应变预设: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的右面,学生可能会发现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也分别相同,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评析:由于旧知识的铺垫,例题自然呈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大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摄像机),适时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困难。]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平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应变预设:

  “做一做”与例题3中的物体都是由两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所发生的遮挡现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问题,学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变化。

  师:(在绿色小正方体上面多加了一个绿色小正方体,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和刚才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评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并对这题练习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动手拼组,大胆想象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摆出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请问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为从正面看可能有遮挡的情况,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有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请大家接着看屏幕,(课件出示下图形状)从左面看,老师仍然只看到了这样三个正方形,同学们,请你们再想想,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应变预设:

  学生摆的时候要明确:1、这个物体一共是由三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2、至少有一组是有三个正方体的。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评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这里,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切实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评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同时寻找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

  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开展比赛,激发学生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学习兴趣。

  (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

  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创设生与生交流环境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

  录纸项目一。最终实现交流互动。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充分体现学生个性,

  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

  (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

  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

  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

  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画一画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物观察进入到有遮挡的

  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实物观察,培养学生空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间想象能力。由浅及深

  录纸项目二由直观到抽象,很符合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学生的认知规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知道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比如人们经常从哪3个面来观察(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新授

  例1 投影出示

  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定正面

  2、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

  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4、让学生完成P41

  5、p41 做一做

  三、 课后练习

  p41 做一做

  P42 第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后记:

  书本上并没有要求学生画出对应3个面的平面图,我觉得老师可以让学生不看连线题目的选项,直接想象画出3个面的图,之后再连线,这样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好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并得出对于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讲授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 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 (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交换位置观察茶壶,亲身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而当教师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后,更加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由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 ‘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 ‘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 (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评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布置的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四、小结全课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图游戏,激发热情。(师:你看到的只是它的一半,猜一猜它是什么?)

  (2)提出质疑,学生解答。(师:猜得好快呀!谁来说说自己在猜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3)揭示答案。

  二、自主探究

  1、探索发现(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观察图形,探索特征。

  看看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了解轴对称图形的一般特点,对称轴的两边完全一样)

  (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与肯定,尤其是当学生冒出“对称”“完全重合”这样高度凝练的词语时应该用赞赏的语言给予鼓励。)

  (2)折图演示,得出结论。(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发现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3)板书课题,提出质疑。(师: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请问轴在哪?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轴)

  (4)图形演示,明确画法。(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课件演示,明确指出对称轴要画成一条直的虚线,而且要画的长一些。)

  (5)再次质疑,严格区别。

  师:对称轴指的是什么?生:一条直的虚线。

  师:轴对称指的是什么?生:图形的特征。(这两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点拨。)

  2、操作实践

  (1)欣赏激趣,尝试制作。(老师撕一个图案,问学生想不想撕一个,演示并讲清怎么撕的---把一张纸对折以后,在折痕的这边撕出要的`图形的一半,就可以得到一个你喜欢的轴称图形。)

  (2)欣赏作品,牢记特征。(大家的小手可真巧,撕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生答)

  师在课题下板书特征:对折后两侧能够完全重合,有对称轴。

  三、加深认识

  (一)基础练习,巩固所学

  (1)图片欣赏,加深感知。(PPT出示具有中国特色的脸谱以及民间剪纸,感受美的同时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重温特征,辨图解惑。(出示一张带烟囱的小房子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认为不可,只有一门一窗。师换图片出现一门两窗,生判断出是)

  得出结论:标准的轴对称图形不但图形两侧要完全重合,而且图形上的图案也要完全重合。

  (3)独立做题,验证所学。(P13练习,先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再选出两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做完后集体订正。电脑出示画对称轴的过程,让学生看看自己画的对称轴标准不标准,并作出适当修改)

  (二)综合练习,拓展思维

  1、游戏—全体起立,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摆出一个对称姿势。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找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了对称轴。那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每人拿一种图形,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它们的对称轴,再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学生动手折、画、讨论)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长方形的对称轴

  (看来长方形的对称轴还不止一条呢!那正方形的对称轴又有几条呢?那圆的对称轴又有多少条呢?你们找到了吗?)

  请找到最多条对称轴的同学上来折。

  师:看来圆的对称轴有许多许多,也就是无数条”。(师边说,边动手演示,最后课件展示)。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够找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的对称轴,那请同学们再仔细找一找刚才这道题里星星的这个轴对称图形,它还有别的对称轴吗?学生找出星星的另外几条对称轴。)

  小结:看来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的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好几条对称轴,有的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我们在找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观察。

  4、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老师这节课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见见他们吗?

  师:它们还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另一半给藏起来了,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它们的另一半吗? (完成70页练习,组内展示学生的结果)

  5、提高练习,加深所学(PPT出示)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0123456789

  (2)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BCDEFGHMQ

  (3)下面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喜工中由日口甲……

  (4)其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多,老师搜集了一些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你们觉得这些图形和建筑美不美?(美)

  看来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美,很美,它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五彩缤纷。

  四、动手操作,升华知识

  展示剪纸拼贴画,问: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幅美丽又有意义的画。小组合作: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并拼贴成一幅漂亮的画。(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

  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我们生活装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一片好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前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前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地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前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某学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下列几何图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几何体的长、宽、高,

  从前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利用"淘气、笑笑、机灵狗看大象"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l、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纸箱,最多只能看到纸箱的三个面,并能具体地说出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通过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活动加深理解。】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之前,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和后面有差别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1课时

  2 练习十五1课时

  观察物体。(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

  1. 教学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张照片,请仔细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页例1图。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为我们站在教室的前面比如站在讲台上,就可以看到课桌的后面,所以我确定第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张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拍的,因为照片上可以看见课桌抽屉的一面,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

  师:说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后面,站在教室的后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体。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学例2。

  师:(出示小猴子玩具)这是什么?喜欢吗?

  师:现在老师把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分别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还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后面,有后脑勺,还拖着长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并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边弯过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但是小猴子的尾巴是从我的左手边弯着的。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左边看到的和右边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小猴子的尾巴那。

  师:能说具体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还是右面吗?

  生:我们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边,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们的右边弯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边,那它的尾巴就在我们的左边弯着。

  师:说得真棒!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

  出示:教材第90页例2图。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第一幅图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图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图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图是小梅拍到的。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相同的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观 察 物 体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很有特点,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平台,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 主体参与,探究新知。

  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1页“想想做做”

  1. 第二张照片是在学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

  2. 略

  3. 略

  练习十五。(教材第92、第93页的内容)

  1.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结果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

  师: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生:应该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第二幅图中的汽车是刚刚开过来,还没有超过斑马线。

  师:那么接下来该是看到哪幅图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应该是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中的汽车刚好在斑马线上。

  师:那第一幅图就是最后拍到的。根据汽车先是没到斑马线,然后是正好在斑马线上,最后是刚离开斑马线,按这样的顺序确定了这三幅图的顺序。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看到情况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被观察物体的运动,都可能使观察的结果不同】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 习 十 五

  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知道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结果)

  B类

  观察下面左边的三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起来。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2页“练习十五”

  1. 略

  2. 左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儿看到的是长方形。 右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男孩儿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3. 3 1 2

  4. 2 1 3

  5. 第一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6. 不相同。

  7. 第一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的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增强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有三次实践观察的活动:①集体观察微波炉实物②分小组观察长方体模型③分小组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上、下、左、右、前、后,掌握了从四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方法,并能据此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所观察到的简单图形,体会从同一位置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一定的相关感性经验,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描述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立体图形的转动后形成的不同平面图形,以及从不同角度展现长方体的透视图等。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能达到比普通教学手段更好的教学效果,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3.使学生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难点: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践操作,探索新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辨析提升→反思交流,归纳小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二上数学书《观察物体》内容

  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不同

  的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课件依次出示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的效果图: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正方体)看到了这个正方体的几个面?(3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黄绿)

  2.认识近似长方体形状物品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具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1)课前老师拍摄了一种常见物品的一组照片,你能判断它是什么吗?

  其实观察物体的学问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组照片,拍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请你猜猜看它是什么?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课件依次出示微波炉的一组图片(侧面图上面图正面图三视图)。

  第一张,第二张……

  你从第几张照片确信你看到的就是微波炉?你看到了什么?(开关、门等)

  (2)出示微波炉的实物,结合实物和图片介绍微波炉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有没有小朋友愿意上来指一指微波炉的正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门等)

  指出:像微波炉这样有门的物体,我们习惯上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板书:正面)

  谁来指一指微波炉的侧面?

  指出:像小朋友一样,在面对微波炉的正面的时候,它的左右两面都是它的侧面。(板书:侧面)

  还有谁想上来指一指微波炉的上面呢?(板书:上面)

  如果站在老师的这个位置来观察,你说说哪个面是微波炉的正面?你是怎么看的?

  指出:像微波炉这样一类有门的物体,我们习惯上都是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呢?(比如电视机的正面指的就是…?)

  (3)请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保持身体姿势不变,看一看,说一说你能看到这个微波炉的哪些面?(选择教室几个不同角度的学生回答,提示坐着回答。)

  契机指出左侧面和右侧面。

  例:中间的.同学说只能看见一个面,分析:我们先往左边移动一下,再往右边移动一下,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看见这个物体的一个面?(眼睛正对着这个面的中间)

  请刚才回答问题的几个同学起立。问:现在你看到了微波炉的哪些面?

  问:这些同学还是在原来的座位上,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面会多出“上面”呢?(引发学生争论,得出原来坐着,现在站起来了)

  指出:原来微波炉不动,我们的位置动了,左右移动了,上下移动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面,两个面,或者三个面。

  (4)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一组从不同位置拍到的冰箱的照片,请指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第几幅图?

  洗衣机的这3个面你也能找得出来吗?

  (注意由实物图片向抽象图片的过渡。)

  让学生根据图片依次指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3.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1)同桌两人变换角度自由观察长方体模型。

  同桌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模型,放在桌面上,固定好长方体的位置,同学们可以任意改变观察的角度,相互说一说能同时看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2)课件出示一组长方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得的。

  提示:老师是将长方体固定不动后,通过移动相机拍得的这6张照片。

  先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眼睛比作照相机的镜头,模拟拍一拍。同时讨论:它们分别是在哪个角度拍摄的。(对于学生活动要有适当指导。)

  再请同学上台模拟每张照片拍摄的位置。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取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拍得一个面、两个面和三个面的共识。

  (3)一张照片最多能拍得长方体的几个面?

  其实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我们的眼睛,当我们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拍照的时候,一次最多能拍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老师分别记下学生的答案,请说得不对的小朋友上台拍照,看一看他最多拍到了几个面。得到共识:最多只能拍到3个面。

  请说3个面的小朋友上台来指一指,一张照片你最多能拍到的3个面是哪3个面?

  指出:看到左侧面就能想到哪个面?(右侧面)看到上面,正面就能想到哪个面?所以我们只要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就能想到那另外的3个面。看来,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板书: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见3个面。)

  4.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不具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1)这个长方体像这样摆放,谁能指出你所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教师变换摆放的方法,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这个正方体的正面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儿又是蓝色呢?

  点出:像这样没有固定正面的物体,就把正对着我们的这个面叫做正面。

  并指出此时它的侧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同桌间自由选择长方体摆放的方法,相互指一指,说一说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

  5.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进一步体会正面的相对性。

  (1)出示之前出现过的正方体立体视图,问:现在你知道红色、黄色、绿色分别表示它的什么面了吗?这3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2)出示一个骰子,请学生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几点?

  玩过跳棋或飞行棋的同学请举手。如果看到现在这个骰子该向前走几步呢?

  我们是根据骰子哪一面的点数来决定的?(上面)

  6.判断组合物体(2个)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读题: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摆成一个长方体,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老师演示一种拼法,要求仔细观察,想一想它的3个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再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回想一下正面是什么形状?侧面是什么形状?上面呢?

  睁开眼,画下来。

  自己再拼一拼,验证想法对不对。

  学生汇报,请想对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对其适时表扬!并契机鼓励多种拼法,学生动手拼一拼,看一看。(选取2种有代表性的拼摆方法进行研究汇报。)

  激趣:2个正方体拼得真好,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用3个正方体来拼一拼呢?试一试。

  现在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请课后把它们画下来,我们下节课再来接着研究。

  7.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的呢?(我们看见了有门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我们知道了他们的……,还知道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观察3个,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图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

  课前准备工作:

  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下面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一则成语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问:看完了这则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

  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师:站在不同的方向,导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觉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

  (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板书前面、后面)

  (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

  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

  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所以书包)

  (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

  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

  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转动书包

  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

  师:现在看看活动要求,谁来读读:

  活动要求(三点): (布置2)

  1)、2人一组;

  2)、从四个面进行观察;

  3)、对书包小声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重要的文字读三遍,让我们一起把红色词语读三遍,好吗?

  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PPT演示书包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观察的都是形状而非颜色。)

  2)、同一个书包,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同?

  (板书: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3、解疑答惑,巩固新知。

  我们今天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

  这句话对吗?想想?

  瞧,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个什么?足球,我们要从前后左右观察这个篮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 —圆形。那么谁愿意把这句话修改一下?

  我们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还可更简洁的说成: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书:可能)

  三、总结全课:我们今天学了

  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

  四、课间休息:(布置3)

  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老师和大家一起做,高举左手,老师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做错了?你们做错了?呢我们为什么不一样?老师的右边是哪边?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呢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呢?我该怎么站?—后脑勺面向大家,这回对了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遍: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五、巩固练习

  1、游戏做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来看这道题,谁愿意当个小老师给我们来讲讲?—播放试题微课

  2、谁能象刚刚的小老师一样,再试试。

  下面那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和他一样吗?你观察的很仔细,奖给你个贴画?谁来说下一道题。

  3、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你不但观察仔细,而且反映的相对快,贴画奖励给你!下来就要所学知识解决点实际问题了,

  4、看!这有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谁来看看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为什么?另一张呢?

  看来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奖给你个贴画?

  5、还有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几组图片好吗?猜猜看!

  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诗,全课小节:

  同学们,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

  在生活中也适用,曾经就有这么一首诗巧妙地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我们在用这节课的知识再去体会这首诗的含义吧。

  七、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八、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状不同

  右面

  左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29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通用25篇)11-08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4篇)11-16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03-06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24

蚯蚓教学设计 制作蚯蚓观察盒教学设计02-17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通用10篇)04-07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通用10篇)11-23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通用10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