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也许.》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1 07:19: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也许.》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也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也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闻一多及其创作主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深切体会作者蕴涵于诗歌当中的深切哀痛的情歌

  2、了解诗歌如何通过意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汶川地震,悼念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孩子们,激发学生爱国、团结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诗歌如何通过意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

  《也许——葬歌》如何体现闻一多的诗歌“三美”主张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启发式教学

  五、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一起来朗读下这首词,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非常有名的悼亡诗,是苏轼悼念他的妻子王弗而写的,能不能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讲解下这首词呢?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上片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即转入写梦。因“思”而成“梦”,先写所“思”后写所“梦”,自然成章。“思”是“梦”的基础,“梦”是“思”的幻化。

  这位同学讲得非常好。

  苏轼这首词如春蚕吐丝,如幽山流泉,从诗人胸臆间泻出,质朴自然。无矫饰之情,无故作之态,不以使事用典取胜,亦不以锻炼词句生色,纯以平常语出之。然而千百年来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

  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是另一首悼亡诗《也许》,是一首现代诗歌,是闻一多先生写给他四岁的夭亡的长女立瑛的。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先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大家学过他的什么作品吗?比如《最后一次讲演》《死水》。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现代诗人、学者,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有诗集《红烛》、《死水》。是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诗派,20世纪20年代,以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新诗流派。 而闻一多是新月诗派中理论和创作全面发展的诗人,尤其在新格律诗的理论方面,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三美”主张!他认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而今天学的这首《也许》,是1926年,闻一多写给他不幸夭亡的女儿立瑛的。下面请大家先来集体朗读。

  三、朗读

  朗读时请同学们要注意节奏,注意这是一首悼亡诗,所以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

  明确:比较哀伤的语调

  朗读点评。

  四、赏析本诗

  1、我们说这是一首悼亡诗,但是大家看题目,叫《也许》副标题才叫“葬歌”,为什么呢?为什么不直接叫“葬歌”呢?

  明确:诗人明明知道自己的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了,但是他不愿意承认这个残酷的事实。作为父亲,他有着育儿常识,小孩生病哭闹,常常哭着昏睡过去,所以,前两个“也许”,他宁愿假想孩子,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了。整首诗的构思也就建立在“哭累要睡”这一点上。所以,这一“睡”字,可以是全诗的关键,自上而下,一贯到底,使全诗的立意显得十分清楚,女儿的离去,对诗人来说是永远的睡着了,用“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真切地表达出父母对痛失骨肉的难以言传的悲痛。

  2、作者就用了这个“也许”,假定了一个女儿睡着的情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女儿睡着的这个情景里面都有些什么样的东西呢?即这诗歌里都有哪些意象呢?在这个画面里面父亲能做些什么来表现他对女儿的爱呢?

  明确:这画面中的意象有——夜鹰、蛙、蝙蝠、阳光、清风、松荫、蚯蚓、小草的根须

  3、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呢?

  明确:童话般的意境,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这都是从孩子的眼睛里发现的。

  4、这些意象如何来表现父亲对女儿的爱呢?

  明确:全诗的开头是假定女儿要睡了,所以就“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的形象,在女儿哭累了要睡觉的时候,特意为女儿制造了一个非常安静的“睡眠”的环境。

  一方面是要除去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连用了三个“不要”,因为“夜鹰、蛙、蝙蝠”这些恐怖的叫声和形象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诗人是以制止的口气让它们安静。第二节,用了两个“不许”,语气更加重了,不许阳光照射,不许清风吹拂,强光和风吹都会影响睡眠质量,最后干脆用一句警告语“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孩子的安睡这时候在父亲的心里是最重要的事情。

  另一方面创造有利的睡眠环境,所以“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而松树是常常种在坟墓前的树木。小孩睡觉除了要有安静的睡眠环境之外,还需要摇篮曲“催眠曲”,又用“也许”,猜测孩子可能会喜欢听“蚯蚓翻泥”“草根吸水”。第三节的两个“也许”,第四节连用了两个“让”字,“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女儿能够安然长眠,这些无不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挚的爱。

  可是到诗歌的最后两句,“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不得不承认女儿已经死去、已经埋葬的事实,只能“把黄土轻轻盖着你,叫纸钱儿缓缓的飞”,又表现出了一位父亲面对女儿的失去的无奈与伤悲。

  5、 诗歌当中还有一句话是我们刚才没有提到过的,是哪一句呢?

  明确:“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6、 那么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们自己的理解。

  明确:这句把人从童话世界拉入了现实世界。

  1926,在这样的年头,正是军阀割据,内战频繁的时代,政治社会极其昏暗腐败,诗人对此十分愤慨,感到女儿虽然去世太早,但是离开这个浑浊的人世,日夜与夜鹰、蝙蝠等为伴倒也罢了,在松荫的庇护下安睡,“听蚯蚓翻泥”,听小草的根须吸水,倒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归宿,总比听那认识的咒骂声要美妙一些。这当然只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安慰,但也可以见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同时也反衬了爱女心灵的纯洁无暇。

  7、 再次朗读

  在我们深入地理解这首诗之后,我们再来朗读一下这首诗,要读出一位父亲对于女儿的挚爱之情,还有对于女儿的早逝的悲哀与无奈之情。

  五、感受艺术魅力

  刚开始我们介绍作者的时候提到了作者对于现代诗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三美”,现在请大家来讨论一下我们今天学的这首《也许》如何来体现作者的“诗歌三美”的主张呢?

  请同学们自由讨论,第一组讨论它的“”音乐美,第二组讨论它的“建筑美”,第三组的同学来讨论它的“绘画美”如何体现,而第四组的同学,请再从语言方面来赏析此诗歌,即从修辞手法,动词、形容词的运用等方面来赏析此诗。

  明确:

  1、“音乐美”是指音节和韵律的和谐,追求节奏感。《也许》大多数以单音词结尾,在变化中保持着整齐,参差错落,抑扬顿挫;而且讲求押韵,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都很强。 其中除了第二节的语气显得比较坚决之外,其他三节几乎都用了一种温柔的轻轻的语气写成的,就如平时的催眠的儿歌一样,让爱女静静地睡去了。

  “绘画美”指诗的辞藻,讲究视觉形象。读此诗时,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深夜的郊外,没有阳光,没有蛙鸣,没有夜鸟的啼叫,连一丝风也没有。皓月当空,诗人怀抱夭折的女儿,静静地坐着。一切都是那么的静,静得可以听见根须在吸水,静得可以听见蚯蚓在翻泥。女儿是夭折了么?不,不,不是。她只是累了,只是睡着了。那么,就躺在爸爸的怀里,不要怕,乖乖睡,乖乖睡……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眼泪,没有号啕,而父亲的悲伤我们不会没有感觉到!

  “建筑美”主要是就诗歌的整体外形而言的。全诗虽只有一节16行,但是每行字数一致,都是9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整齐划一。

  全诗建筑美与音乐美、绘画美和谐统一,形神兼备,各臻其美,非精心雕琢不能为之,堪称“三美”的典范。

  2、闻一多很重视练字,擅长使用动词。有些诗仅仅用一两个字,就把一节诗乃至整首诗写活了,使诗倍增生命力。

  第一节中,写“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咳嗽、号、飞”都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界生物的叫声和行动的特点。

  第二节中写“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拨”“刷”都很形象地描画出了阳光的刺眼和清风吹面的感觉。

  六、课外拓展

  “葬歌”很容易写得呼天抢地,声嘶力竭,感情一泻无余,但《也许》却写得这么深沉,这样柔美,令人一唱三叹,回味不尽。我们再来看另一首《忘掉她》,也是闻一多写给他的女儿立瑛的。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那朝霞在花瓣上,那花心的一缕香——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象春风里一出梦,象梦里的一声钟,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听蟋蟀唱得多好,看墓草长得多高;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她已经忘记了你,她什么都记不起;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年华那朋友真好,他明天就教你老;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如果是有人要问,就说没有那个人;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象春风里一出梦,象梦里的一声钟,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思考:为什么要忘掉她?

  从这首诗歌当中我们同样可以深深体会到一位父亲失去女儿的悲痛之情。同样的,这次的512汶川大地震,也失去了许多幼小的生命,大家从电视新闻,报纸、网络都可以感受得到那种深深的悲痛,我们先来看些图片!(PPT)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看到了悲痛欲绝的家长们,失去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伤痛。

  结束语:今天我们再把这首《也许——葬歌》献给地震灾区不幸遇难的孩子们,但愿他们在底下能像闻一多所说的“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但愿他们的周围能有“夜鹰、青蛙、蝙蝠”陪伴他们,但愿他们不会孤单,但愿他们在地下能安眠。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朗读这首诗,以此献给灾区那些不幸遇难的孩子们。

【《也许.》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也许的经典语录11-14

也许真的该放下了说说04-17

ai教学设计 ai的教学设计05-29

蝉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4-0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8-02

也许你并不爱我的说说文案12-08

也许是时候该放下了的说说12-13

也许夜最适合哭的说说12-09

关于也许认识就是个错误说说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