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11-20 08:58: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

  一、构思

  全课在注重师生互动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主动性和立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提高主动参与精神、求知欲、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我判断、自我调控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展。

  二、教法的选择

  本课的主要教材是集体舞,由于内容较单调枯燥,我采用了一材多教的方法。在教学中增设音乐伴奏,变换角度、方位,运用竞赛、学生自编、自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韵体感、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体现了课程的精神:“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指导、练中提高”。

  三、课程资源开发

  在教材的搭配上,准备部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自编舞蹈操。分组活动中安排打布袋、舞蹈表演、羽毛球、篮球、足球、土保龄球、橄榄球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组织简单,器材可以自己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放松活动中配上音乐集体跳“兔子舞”,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学法

  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学、练为主,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能尽情发挥,充分活动,培养了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

  课时安排: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1.复习集体舞中青少年十六步基本动作。

  2.学习集体舞中青少年十六步的队形变换。

  3.自选项目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青少年十六步的动作要点,通过练习有70%以上的学生基本完成十六步的队形变换。激发学生舞蹈兴趣,主动参与。

  2.在合作与交流中积极探究,塑造美好形体,以强健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增强学生的自练意识和创新能力。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2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兴趣中形成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促进同学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培养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对同学热情帮助;对集体善于关心的良好品质。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交流与协作,从而达到提高机能,发展体能,增进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与对象

  1.教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篮球熟悉球性、运球技术。

  2.对象:初一男生。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参与、促进协作、熟悉球性、提高篮球运球技能。

  2.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培养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四、教法、手段与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启发诱导、语言激发、表扬鼓励、纠正错误、分组练习等。

  2.手段:运用多媒体手推车、体育教学课件等。

  3.学法:观摩思考、动手动脑、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互纠互勉等。

  五、课的程序与构思

  1.常规导入:在课的开始部分,运用集中注意力练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

  2.愉悦热身:

  (1)在教师或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做慢跑和“喊数抱团”游戏。

  (2)采用迪斯科音乐带领学生做热身操。

  3.小组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分四小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各小组长的带领下,应用教学课件,确定本小组的'复习内容

  (1)熟悉球性;

  (2)传球。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同学间的互学、互纠、互帮、互勉,达到共同探究和掌握篮球运动技术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参与与协作。

  4.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教学课件,学习篮球的运球技术,逐步掌握篮球的直线运球、曲线运球技术,提高运球的实际运用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5.展现与评价:全班集中,小组推荐1~2位同学参加全班运球技术的大比武──评选“每日之星”。通过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由此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勉励的目的。

  6.恢复身心: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愉快的放松动作──“托起心中的太阳”,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六、预计运动负荷

  安静心率:80次/分、最高心率:150~170次/分、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练习密度:约50%。

  七、场地器材

  球场,多媒体手推车,篮球等。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2、具体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3、认清词作情调过于伤感低沉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难点: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提问、启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过西学影响的王国维还震惊于这种爱情表白的炽烈,并将其用来比喻对于大事业、大学问不懈、执着的追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艰苦探索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执着追求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2、明确三点,简要介绍写作背景(略)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整体点拨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请结合“自读提示”阅读全词并思考: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怎样情景交融的?板书:(线索)(重点),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离别后:刻画心理

  (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行)

  第1句:写景。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

  第2句:写人。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催促登船。两个转折句,足见其留恋之情深。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为了勾勒出离别前的环境:凄清、萧瑟(板书:凄清、萧瑟)

  第3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第4句:过渡。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虽无语凝噎,但思绪万千: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

  【提问】

  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理解?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

  【解说】

  不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板书:留恋、难舍)

  第5句:点题。用“伤别离”点题(板书),并用对比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鉴赏见后)

  第7句:高潮。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纵有“千种风情”,谁与共话?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多么伤感!多么苦涩!(板书:伤感、苦涩)

  【小结归纳】

  写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本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五)难点讨论(小黑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古人:折柳相赠,暗“留”之意,杨“柳”—“留”的谐音,离人:见柳思人,离愁又生。眼前景晓风—“凉”(特点),衬别后心情之凄凉。别后情(明)(暗)“残”月—不团圆,透出凄凉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六)朗读、背诵

  要求:正确流利、感情充沛、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尽量当堂完成)方式:检查学生、教师示范。

  (七)课外作业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扩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别前:勾勒环境、凄清、萧瑟

  雨霖铃,柳永,(线索):帐饮无绪、兰舟催发、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情景:伤离别、别时

  描写情态:留恋、难舍、交融、

  (主题):望空凝思、情意绵绵、

  (特点):良辰美景如同虚设别后:刻画心理伤感、苦涩千种风情无人诉说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4

  教学目的:

  ⒈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⒉在通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⒊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以它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就欣赏一篇颇具代表性的力作,宋代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二.赏析《雨霖铃》

  ⒈柳永简介

  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还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跃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柳永词对秦关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词集≈章集》。

  ⒉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浑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⒊教师范背全词

  ⒋学生朗读

  提示: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因为课文中的标点是按意思的连贯性点的,有些地方跟乐句并不一致。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切”字起韵,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皆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有些乐句有“豆”。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豆”,“豆”相当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⒌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然后自由朗读全词。最后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明确: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的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旅生活的情景。

  ⒍鉴赏词的意境:让学生跟据上、下片的内容,分别作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

  明确: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词人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的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雾气一片。

  一夜飘流后,词人仿佛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现出一副愁眉不展,若有所思的样子。

  ⒎揣摩重点文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⑴提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这句词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让学生展开想象并抓住关键词句加以理解体会,然明确: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立的画面构成一副秋雨黄昏送别图。一阵皱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一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⑵提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教师启发诱导后,学生明确: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愁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有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⑶“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学生讨论: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侯动身,因而也常常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就是把别情与着时候的景象联系在一起来说的。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

  教学目标:

  1、了解诚信的内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评价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利与弊。

  2、对照有关诚信事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

  3、懂得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作文。说真话,做真事,习真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诚信的内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评价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利与弊。

  教学难点:

  懂得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作文。说真话,做真事,习真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故事,导入新课。

  1、观看动画故事∏来了》。

  边看边思考:你觉得放羊娃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2、交流,板题。

  过渡:放羊娃由爱撒谎,最终落得个没人相信的悲惨结局。那么,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你身边有哪些讲诚信或不讲诚信的事呢?选一件你印象最深刻或最难忘的一件关于诚信的事在小组交流。

  (二)、我口说我心

  1、小组交流:你印象最深刻或最难忘的一件关于诚信的事。

  要求:你想选择哪一件关于诚信的事来讲述?它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答应了谁?后来遇到什么困难?结果怎样?

  如:我与同学相约星期天到学校打球,但是由于其他原因我失约了……

  2、指名汇报、点评。

  (三)、我手写我口。

  1、引导写片段。

  把你印象最深刻或最难忘的一件关于诚信的事写下来,注意:它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答应了谁?后来遇到什么困难?结果怎样?

  在写遇到困难和想办法解决困难这部分时,应该写得具体些,并把你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2、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四)、赏析与点评

  指名读习作,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写得怎么样,哪些地方写得好的?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五)、指导布局谋篇。

  (六)、作业布置

  1、把这篇文章写完整、写具体。

  2、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宋词婉约派的艺术特点;把握词的意境,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带领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

  三、教学难点:

  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法、研讨法

  五、教具准备:

  PPT课件flash朗读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语

  (先看《送别》歌曲视频,情境导入)“人有悲浑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当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一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就会从平平仄仄里飘出,打湿我们的双眼。现在我们就走进柳永的《雨霖铃》,一起感受离别诗词的万种风情。

  (二)资料助读(幻灯片1-5)

  1、关于柳永(约9871053)

  1)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他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由于仕途上遭遇坎坷,失意无聊,往返于秦楼楚馆,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支持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创作了大量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柳永开创了婉约词派,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2)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于是,柳永半是解嘲、半是哀怨,遂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留连坊曲。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2、关于柳词

  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风光;写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写羁旅行役之苦。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苦。柳词在艺术表现上自成风格,感情真挚、大胆,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柳永的≈章集》有词近二百首,《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3、关于本首雨霖铃

  雨霖铃,也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

  (三)朗读

  1、听朗读,整体感知(flash配乐朗读)

  2、生反复诵读,然后尝试配乐朗读。

  3、诵读过程中的任务:

  (1)字词积累。(幻灯片6、7)

  读出下列字音

  凝噎(yē)暮霭(ǎi)沈沈(chén)更那(nǎ)堪

  解释词语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

  无绪:没有心思,情绪不好。

  兰舟:木兰木制造的船。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此处指船夫。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说不出话,哭不出声。

  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走得很远。

  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沉。沈,通“沉”。

  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经年:一年又一年,表示日期很长。

  (2)找出词中借助了哪些景物来表达别情。

  (四)合作探究,讨论上阕

  1、通过哪几句你得到了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的信息?

  2、最打动你的离别之景是哪幅画面?运用了哪种手法?令你想到了哪些与此相关的诗文?

  3、词中还设想了离别之后的前途渺茫相见无期,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明确:(幻灯片8-12)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离别的节令深秋(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歇),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里不止以寒秋、昏暮、急雨烘托“都门帐饮无绪”的悲苦凄凉气氛,更写出了离别之际的痛苦心情。

  ---古人常将“长亭”作为抒发别情相思的对象(生交流)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褒

  “长亭更短亭,何处书程。”李白

  “迤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王实甫

  2、估计此问题学生会有两种答法,师进行点拨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州催发。”

  实写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情况。从依依不舍的情形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出“无绪”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正在难舍难分之际,船夫的一声催叫将离人的心揪得紧紧的,谁能模仿舟子催促的语气来个情景再现呢?(找男生模仿)

  “无绪”“留恋”表现了两人依依不舍的真实情形,但要说将离别之情态定格成一幅画面的还是下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白描手法:是一种不加修饰的描写。是从绘画中借鉴来的术语,指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技法。白描,用鲁迅的说法,叫做“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此二句,用白描手法加深涂抹,写出了人物离别的动作、情态,两双无力而有情的手握在一起,无神而有泪的眼,对视呆滞,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好无言相对,更使人伤心失魄。描绘出了一个“真情无言”“至爱无声”的感情境界。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流泪眼望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与苏轼“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江城子》)异曲同工。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此三句以“念”字带起,借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的无期。虽然其景是设想的,是虚的,但给读者的感受却是真实的,景也无边,情也无限。时间接近黄昏,景色模糊了,而离别的情绪也是黯淡的。这么一来,给予读者的感觉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结构上,这两句既是对上阕的所写景物的收束,又为献写别后离人的心情张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小结上阕(幻灯片13)

  上阕以景衬情,以景达情,虚实结合,写出了离别之际的无尽愁思。尤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最为动人,运用白描手法,将恋人恨别时的动作、神态勾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把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合作探究,讨论献

  1、哪句点明了全词的主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2、找出以景衬情载满离愁的句子,并试着加以赏析。

  交流明确:(幻灯片14-21)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伤离别”点明主题。“自古”是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又推进一层,多情的人因离别而伤感,现在正是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就更加叫人难以忍受。这里作者有意识的把自己的私情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提出来了,说明在冷落的清秋的时候这种难堪的`离情,凡是多情得人都会具有的。这种把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提高到一般的合情合理的现象,也扩大了这首词的意义。

  自古伤离别的诗句(生交流)

  “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同学们的赏析都表达出了自己的理解,师进行总结指导。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句子。就词义看,是承接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两句而来,是深一层的想念,想到今夜酒醒的时候,不见心爱的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微明,这情景是多么难受啊!这也是情景交融的写法。这两句为什么特别为人们所欣赏,甚至有人拿来代表柳词呢?这两句的好处怕还是在于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东西来表现他内心的愁怀。

  ---关于酒: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削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边病。李煜《应长天》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周邦彦《关河令》

  ---关于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留”与“柳”谐音,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缕缕离愁。柳总是和离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关于风:载满离愁的清秋,晓风轻拂,阵阵寒意,更增添了凄凉之感。

  ---关于月:人有悲浑合,月有阴晴圆缺。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人无限的愁思。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码情别绪。

  有关月的歌曲:生唱出借月抒怀的歌曲,如《弯弯的月亮》等。

  有关月的情思:(生交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作者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愁更思愁,难以排遣。

  ---“今宵”二句承上片念去去,想象别后酒醒所见,是虚景。遥想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凄凉的气氛,清幽的风景,绵绵的离愁,便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中。与前面实写离别场景融为一体,更形象地抒发离别愁思。画面生动,诱发想象,引起共鸣,因此成为千古佳句。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四句是更深一层推想到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情况,“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痛楚。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把离别之情艺术地推向高潮,真所谓“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七)小结献(幻灯片22)

  献设想分别以后彼此的凄凉处境,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融孤苦之情于凄清的景中,意境十分高远,成为代表柳词的经典佳句。

  (八)总结全词(幻灯片23)

  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其中,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以景衬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使人不觉的是虚构的,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因此,这首《雨霖铃》也成为柳永的代表作品。

  (九)课堂延伸(幻灯片24、25、26)

  1、引导学生总结出诗歌鉴赏的初步方法:

  反复诵读细品味走马观花抓关键多方联系明真情

  2、比较阅读

  这首《雨霖铃》是柳永婉约派的代表作,表达情感细腻、委婉,缠绵哀怨。

  据俞文豹《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学过的苏轼词☆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体会词学两大宗豪放派、婉约派的特点。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背一背这“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轻敲慢打、柔声细语”唱出来的《雨霖铃》。

  (十)指导背诵

  按照将别临别别后的线索,先写实景,然后进行设想,描绘了别后凄清孤苦的断肠画面。抓住关键词“泪眼”、“凝噎”“念”“伤离别”“杨柳”“晓风残月”等来背诵效果会更好。

  (十一)作业

  1、搜集婉约派词人的相关词作,进一步体会婉约派的特点。

  2、背诵本首词。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7

  一、课程标准解读:

  1、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课标解读:

  商品价格的变动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人们的收入总是有限的,为了满足需要,消费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水平,在各种商品之间进行选择。但是,商品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终又是和生产相关的,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有:调节生产量;要求厂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要求厂家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分二框,第二框承接前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后面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它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三、版本比较: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变动。

  四、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体会自身及家庭成员的购物经历,描述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学习目标2:通过实例对比,说明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是不同的。

  学习目标3:通过对情境材料的分析,归纳出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到相关商品(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影响。

  学习目标4:通过对智能手机价格相关问题的合作探究,归纳出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并能据此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5:立完成导学案中巩固训练部分的相关练习题。

  五、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入校,由于初中治是开卷考试,所以对于高中治课的学习要求并不是很明确,一部分学生对于治学习没有兴趣,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培养学习兴趣,慢慢熟悉高中治的学习。

  六、教学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七、评价设计

  1、通过观看视频和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90%以上的学生能够说出商品价格变化对生活和对生产的影响,检查学生对于目标一、二、三、四的.达成情况。

  2、根据给出情景,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八、教学方法及教具:

  情境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电子白板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置中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问题设置上,以学生感兴趣的中的材料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导入开始,就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高一思想治课的要求,也是学科特点决定的。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目的上说,是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也能非常明白此部分内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理论毕竟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充分利用的小组合作的效果,来对课堂情况进行巩固,比如说在问题7的设置中,基础知识的梳理,就采取组内合作,教师抽查的方式完成,这样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很高。

  本节课采取学—讲—练相结合的方式,从效果上看,学生课堂参与度比较高,掌握程度也比较好。

  本节课的不足在于小组合作有的地方做的比较匆促,学生展示的比较少,下次上课一定注意。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8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士标

  理解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及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掌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及生产经营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辩证地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抽象思维方法揭示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即价值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讨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消费、合理消费的意识。

  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提高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难点:需求弹性问题

  五、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PPT展示两幅漫画。同学们都知道90年代香港的四大天王是谁吗?

  学生活动: 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乐坛的四大天王戍富城、黎明、刘德华、张学友。目前,食品界也评出了四位身价很高的商品,同学们了解吗?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它们是蒜你狠、逗你玩、姜你、猪你涨。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是谁把这四种食品推到了这个位置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点评: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经营。

  [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导入时应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新课

  教师活动: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于《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大家都很熟悉,在我们来倾听根据《家有儿女》改编的情景模拟剧之前,同学们看屏幕上的5个问题(PPT展示5个问题),并分为5个小组,第一组思考和讨论第一个问题,第二组思考和讨论第二个问题,以此类推,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发言。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频,在倾听的时候要注意剧中有关价格的部分。

  学生活动:听音频并思考问题。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9

  教学目标:

  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献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献写别后想象,孤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明确 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赏析。

  1、学生体会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态和心境。

  2、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写景句子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补充说明)一切身外景皆为作者心中情。作者可以触景生情,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因情设景;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总之,作者把自己或喜或忧、或兴或悲、或乐或哀、或轻松或沉闷、或高亢或低回等感情倾注在所写之景上,使此景含有此情或用此景衬托此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既交代节气、时间、地点,也为分别渲染了环境。暮色苍茫、秋雨初过,凉气袭人,寒蝉悲鸣,长亭分别之人顿感悲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虚实结合。“楚天阔”以空阔的天空为背景,写出了人的孤;“沉沉”不仅的暮霭的样子了,更是作者抑郁的心理表现;而千里之外,愁就更深了,“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历来为送别诗的意象,“昔我往者,杨柳依依”,“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是如此,“柳”者,“留”也,有不舍之义;“晓风”清冷,让人心生凉意,而“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中的风又有了依恋的意思,此处晓风两义兼有;“月”是“团圆”的象征,而“残月”不仅含有“不团圆”的意思,也为此时的词人心情铺了一层凉意。这里的景纯为情设,虚写,营造了浓烈的愁思,有“愁”则需“销”,借酒吧,可此时是酒醒时分,因而“愁更愁”了。

  八、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注意:词中一些重要词语如“帐饮”“无绪”“竟”“凝噎”“念”“去去”“堪”“经年”“便”“纵”等可以随机讲解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0

  设计背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和做事的道德核心,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1世纪,网络信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查表明,有不少中小学生就是从网络中学会了撒谎失信,并以愚弄他人为乐事;有些人因为被欺骗而采取“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报复他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诚信教育显得相当重要。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立业之本,立国之本,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士标:充分感知诚信的内涵,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是企业、国家发展的根本,探究出诚信的原则以及诚信的核心

  2、能力目标:学会辨识各种情境下的诚信表现,增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激起道德情感,形成强烈地内在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诚信的原则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复杂性,具备诚信的智慧。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播放动画片《九色鹿》片段“九色鹿救了溺水者,溺水者答应会保守秘密。”

  提问:如果你是这位溺水者答应了别人的事,你会怎么做?(履行承诺)

  1我们答应了别人的事,对别人做出承诺一定要去履行,这反映的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反映的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这种品质是什么?(引出诚信含义)

  幻灯展示诚信含义。

  (二)合作探究,充分感知

  设疑:如果不诚信会有什么后果?大家是否想知道《九色鹿》的结尾呢?

  播放《九色鹿》片段:“溺水者违背誓言,遭到人们唾弃,得到无颜立足命丧黄泉的可悲下场”

  学生合作:举出自古以来有关于诚信和不诚信的故事。

  小结:通过以上同学们举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

  提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诚信与不诚信结果有什么不同?

  小结:诚信的人受人尊重,不诚信、一次两次可能占得便宜,但长此以往这只会让他饱尝众叛亲离的后果,陷入四处碰壁的窘境,严重的.话会锒铛入狱,人财两空。

  那么诚信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来说是否同样重要呢?出示幻灯事例。

  2总结:出示幻灯诚信重要性

  (三)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践行诚信,点滴做起(幻灯出示)

  (1)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对人不守信,对事不负责的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2)生活中,你有没有不诚信的行为,事后有何感受?

  过渡: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知道诚信的可贵,向往成为一名诚信的人,但还是在一些情况下做出错误的选择,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面对诚信与不诚信面前做出错误的选择呢?

  不知刚才同学们在看影片时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逆水者临死前拼命抓住一张纸,这张纸是什么呢?

  播放《九色鹿》片段。(溺水者经不住物质诱惑因此出卖了九色鹿)

  提问:生活中还在哪些情况下,人们容易背弃诚信呢?

  以上这些情况有什么共同特点?和我们的自身什么有关?

  擂台比武: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本组事

  3例,分析探究其中的利益

  幻灯出示利益:眼前

  长远

  个人

  群体

  情感

  法律

  当利益时是考验我们的时候,诚信要求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永远站在长远、群体、法律一边,这才是一个真正诚信的人

  幻灯出示诚信原则。

  (四)设难置疑,巩固强化

  过渡:讲到这有同学要说了,我知道了,什么诚信不诚信、利益不,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讲实话、实话实说就行了,就不会在利益面前做出错误的选择,这种说法对吗?

  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善意的谎言。

  引导:生活没那么简单,有善意的谎言存在,但为什么有时候撒谎就是虚伪,有时候就是善意的谎言呢?是否有标准在其中衡量呢?

  学生总结:是否维护他人利益幻灯出示:诚信的核心

  (五)总结评价,留有余味

  1、学生谈本课收获

  2、教师总结

  配乐诗歌朗诵:人生之舟,诚信是金。

  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趋附,但失去了诚信,美貌就成了媚人的工具;

  健康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体;才学就成了骗人的伎俩;机敏就成了奸诈的替身;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一片海洋

  同学们,相信诚信的力量吧,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1

  一、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一)学习需要的分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广为流传。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不诚实者占便宜、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但这毕竟不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主流。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分子,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树立诚信意识要从每个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也这么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以诚信要求自己,社会就会成为诚信社会。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诚信是金”一课的知识结构主要分为两个内容:1、信用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失信必将推动所有发展的机会(在经济生活中);2、社会生活同样离不开诚信。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现象,分析探究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规则——诚实守信。同时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也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规则,不遵守这个“游戏“规则,必然导致失败或被淘汰出局。

  (三)学习者的分析

  “信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功利性,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忽视心理健康(或者说德育)的教育,导致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伙伴甚至家长的交往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欺骗等失信行为,如不加以纠正,将影响其一生。通过教学,可促使学生优化识别一些失信社会现象(尤其是假货)的能力,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对“失信”的危害越来越深,对于“怎样才能建立诚信社会”的疑问也就越来越大,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从我做起”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士标: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并作出评价;明确诚实守信是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的评价能力;在辨别是非的过程中,明确应该怎么做。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的道理,确立“诚信从我做起”的观念,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二)教学策略

  围绕相关案例,从经济生活到社会生活再到家庭生活,扩展学生视野,深化其对“诚信是金”的理解。

  (三)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internet网络等

  (四)教学过程

  学习材料与教学路径学生活动与

  备选方案环节意图与

  实施要求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故事“雪尺友至”

  揭示课题:“诚信是金”听,思考并说说看法意图:以故事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2、明理导行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课件出示:“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学生说成语):言必信,;君子一言,;,金石为开;,童叟无欺;

  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

  可见,诚实守信历来被公认为做人处世的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经济生活中需要诚信

  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诚信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诚信”,这个先人恪守了上千年的古训,又被人们当作新思想提了出来。只可惜,“诚信”二字谈之容易,行之则难。(课件出示:“海尔老总砸冰箱”事件;“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

  师:你认为海尔现在成为中国的著名品牌与此次事件有联系吗?请说说理由。

  请比较两者为“诚信”付出的代价。

  你知道海尔的广告语吗?

  学生回答后归纳。出示:

  “海尔,真诚到永远!”

  师(展示两种不同颜色:肉色绿、肉色黄的开心果)你更喜荒种开心果呢?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指明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是黄色的开心果思考,回答

  (备选:讲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如一诺千金)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后回答

  生:诚信无价;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

  (备选:当学生谈到失信的危害时,教师点击“金华毒火腿事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失信是对一个企业的毁灭性打击

  观察,仔细品尝,试着选择优质品种。

  (备选:若市场上找不到肉色绿的开心果,可选择两种不同颜色的海带来代替)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成语入手,利于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的学习认同感

  要求:学生能概括出这些成语的共同指向

  意图:通过正反两个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诚信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也为学生以后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打下理念上的基础

  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关注社会经济现象

  意图:采用品尝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诚信问题就在身边,让课堂更贴近生活;渗透生活指导,让学生学会保护自我权益。明确抵制劣货、黑货,也是在提倡诚信

  学习材料与教学路径学生活动与备选方案环节意图与实施要求

  (3)社会生活需要诚信

  师:前几年,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我国实行了“五一”、“十一”长假制度,因其良好的发展态势,被誉为“黄金周”。但是,“黄金周”也遇到了诚信问题。(出示阅读材料《黄金周,呼唤诚信》),如果你是旅行社的老总,你会怎样制订你的生意经?

  教师小结

  (4)家庭生活也需要诚信

  师(出示案例):去年,方培君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家长,她的到之处在于:把刻有自己大名的印章交给了读小学的女儿,并且充分“放权”:孩子,学校要求家长签名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就给自己盖章吧。小家伙没有滥用权力,拿着母亲的'“大印”,对自己准确评价,公正盖章。

  现在有这么几个问题:

  ①你拥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吗?

  ②如果没有,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你去拥有它?

  ③你会去想办法拥有这种幸福吗?你打算怎么做。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积极评价

  (5)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布置学生活动:诚信从我做起

  师(活动结束后归纳):立足优势,克服不足,争做班级之星

  体验角色,尝试作出正确抉择。同时说说制订“生意经”的理由

  把案例与自己的家庭生活比较,分析造成差异的主动因素,设想改进方法。如个别学生有困难,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有的学生也拥有这种幸福,向他表示祝贺;尚未拥有这种幸福的学生,老师要作好引导

  小品、漫画、故事等形式,展示时间2-3分钟,最后评出红旗小组。

  (备选:活动主题--诚信在我身边)

  意图:通过角色体验,换向思维,缓解课间疲劳情结,调动积极性

  要求:教师要加强引导和评价,使活动取得最佳效果

  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的周围寻找案例,使课堂贴近生活,使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明白,互相信任、和谐的家庭环境同样需要建立起家庭的“诚信体系”

  要求:尚未拥有这种信任的学生要多从自身的角度来改进

  意图:放手给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对“诚信”的理解,使学生懂得:营造诚信社会,人人都有责任;诚信从我做起。

  要求:表演节目必须联系中学生的实际(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表现);根据内容在小组内自由设

  计

  3、总结本课,提出希望

  师(引导学生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组织评价,总结表扬)

  学习材料与教学路径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来小结;相互评价、鼓励

  学生活动与

  备选方案意图:回顾学习过程,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反思,促使学生注意自我发展。

  环节意图与

  实施要求

  师(以诗相赠):

  “同学们,要知道,诚实守信很重要。

  弄虚作假咱不要,犯了错误快改掉。

  平等公平去竞争,争做文明中学生。

  承诺一定讲原则,害人害已不去做。

  培养诚实好品质,不断进步创新高”学生朗读或阅读意图:提出希望,师生共勉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2

  [设计思想]

  《雨霖铃》这首词抒彩非常之浓,如果赏析时用语贫乏琐碎,那么诗情就会打大折扣,如温水(也可能是冷水)泡茶,或没有完全泡开,或完全没有泡开。因此,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赏析此文成了最佳选择。以“诗”解词,情味不减,能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诗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以点带面,融会贯通。具体操作就是根据文本内容,紧抓教学重点,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浓浓的离愁。

  2.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以“诗”解词。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上说周杰伦走到哪里都能刮起一阵龙卷风,足见周杰伦影响之大。可是早在北宋时期,有位词人,他创作的许多作品不仅当时广为传唱,而且流传至今已近千年。他在当时的影响,有言为证:“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大家能根据这句话猜出他是谁吗?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1.自读两遍,初步感知

  2.提示: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逝人送别的地方。念,想到。

  3.再读一遍,找出主旨句。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诵读指导:节奏缓慢,语调低沉。

  4.播放课文录音。

  5.学生模仿诵读。

  6.找出写“离别”情景的句子和写“清秋节”的句子。

  明确: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以“诗”解词,体会深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景中之情。

  要求: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诗一般优美而深情的语言加以渲染。

  2.学生从中任选一句加以鉴赏,写在草稿纸上。

  3.根据所选对象分组进行探究、交流、讨论。

  4.在讨论基础上,组内合作完成一篇精美的赏析文字,以便全班交流。

  5.成果展示,教师点评。

  6.教师下水: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赏析:一声声,一遍遍,秋蝉嘶鸣,缠绵哀怨。面对长亭,天色将晚,天边的落日像哭红的泪眼,充满无限眷恋,一点一点,正依依不舍地挨下山去。骤雨刚过,叶尖上的水珠敲打着干枯的树叶,其声如泣如诉,点点滴滴,是离人泪。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赏析:桌上的酒食,尝着似土和泥。未饮先醉,心内成灰。眼中泪,杯中酒,蓄着的是忧,咽下的是愁,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艄公催行;离愁越来越浓,感情之弦越绷越紧,终于情不自禁地握住对方的手,流泪眼望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哽在喉间,悲痛欲绝。

  ③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赏析: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离愁渐远渐无穷,如千里烟波,浩渺无边,如楚天清秋,万里辽阔。无边的离愁像暮霭一样,沉沉地压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从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今风景依稀,佳人何在?冷风吹来,心头一颤,酒醒愁未醒,顿时生出“人面不知何处去,杨柳依旧笑晨风”的悲凉。

  7.总结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抓住“念”字)

  四、余音绕梁

  1.播放毛宁的《晚秋》。

  2.课后请大家再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象一下柳永走后,那位女子的生活情景,并以《与君别离后》为题,借鉴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篇抒情散文或者抒情诗。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3

  教学目标:

  1、知士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引入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有≈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二、朗读并赏析

  1、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2、逐句赏析上片(学生朗读、体会、讨论后分组发言,教师纠正)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凄凉急促地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急雨刚刚停歇

  对:面对。

  分析: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试想:在树上寒蝉凄切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就在这个时候,阵阵骤雨,刚刚收住了雨脚,好朋友啊,就要走了!这时节,动人的愁思将怎样地抒发出来呢?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没有心思喝酒留恋时候(船家却)催着船儿出发

  分析:接着写“帐饮无绪”,写“兰舟催发”,就在汴京城外,送别筵上,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合里,“骤雨”是“留恋”的短暂时机;而“初歇”是“催发”的缘由;同时,“留恋”表明不得不别,一个“处”字既点明关节,又揭示出比较微妙的心理活动。于是这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使“无绪”铺写到一定的深度。下面作者又是怎样进一步地抒发情怀呢?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拉着手互相看着饱含泪水的双眼竟哽噎着(连半句话也)没有说

  噎:阻塞。话:动词,说。

  分析: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

  以上是实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想(我)走了又走(一路上)看尽千里烟波傍晚,空阔的天地间云气沉沉烟雾笼罩

  千里:极言路途之远。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

  分析:结句望空凝思,情意绵绵。这里,一个“急”字,紧扣上文的“无绪”,同时领起结句,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另一方面,这个“念”字贯注到馅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带景,在结构上有结有领。

  小结: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分析:从抒情的重点和层次上看,上阙扣住“别”字,由出行到“帐饮”,到“催发”,到“执手”,到“遥念”,突出了惜别的深情,离别的痛苦。

  板书:上片,离别中悲痛:

  饯别景----饯别宴---饯别情----饯别景

  寒蝉、长亭、骤雨---帐饮---泪眼、凝噎--烟波、暮霭

  3、逐句赏析下片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叫人)怎能忍受这冷落的清秋时节

  伤:动词,忧愁、忧思,这里作意动,以……为伤。更:复,又。那:何、怎。

  堪:承当、忍受。清秋:凄凉清苦的秋天。

  分析:起笔紧承上阙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自古如此。再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为普遍意义提了出来,丰富了主题,同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作者驰骋想象,并运用以情带景的写法,唱出了传诵一时的名句。

  (6)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夜酒醒时(身在)哪里,(也许在)杨柳岸边(面对那)晨风和残月

  晓:早晨。

  分析: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从以情带景来看,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景色原本暗淡,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杨柳”就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作品铺写到这里,似乎已经词绝意尽,然而作者却宕开一笔,思绪又转入新的境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一去,一年又一年(即使是)良辰好景(也该是)形同虚设

  应:该。良辰:美好的时辰。

  (8)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就算是有多少深情密意又(能)跟什么人诉说

  千种:极言其多。风情:深情密意。

  分析:作者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离别,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然后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小结: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板书:下片,离别后悲愁:虚写离情-----实写离景--------虚写离思

  伤、那堪---杨柳、晓风、残月---虚设、与何人说

  三、写作特色:

  1、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2、上阙重点在记别,馅重点在怀人,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馅想象部分与上阙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由“寒蝉凄切”想到“酒醒何处”,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暮霭沉沉”想到“晓风残月”,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四、总结:

  作者在词中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篇层层铺叙,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细致,让双方的内心感情都尽情表露,不同于含蓄取胜的手法。这是适合多数市民欣赏趣味的,他们一听就“入耳酸心”,以获得感情上的充分满足。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

  五、作业

  背诵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文章:

雨霖铃教学设计05-02

《雨霖铃》教学设计04-24

《雨霖铃》教学设计15篇06-29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06-28

泉水教学设计一等奖11-21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1-01

《雨铃铛》教学设计12-08

桂花雨教学设计11-07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02-14

桂花雨的教学设计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