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
教学难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法:
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
玻璃瓶,萌发种子,煮熟种子,保温瓶,试管,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为什么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呢?
2、为什么冷藏的蔬菜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新鲜呢?
3、为什么花盆的'底部要有洞呢?
4、为什么卧室里不宜摆放植物?
5、为什么人下到储存蔬菜地窖有时会晕倒?
二、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演示实验一:
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演示实验二:(课件展示)
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现象: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课件展示)
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产生热量。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但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且还会产生热量。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
三、呼吸作用的原理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场所线粒体
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四、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进行提供能量和原料。
五、课堂评价练习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觉得成功环节是第一个实验还是相当的成功,学生直观感觉,看得见摸得着。后两个实验因客观条件限制,用的是课件展示,虽有动画场景,但还是没现场实验直观,这是一大遗憾。这对于学生对生物现象的感知就有一定的限制。以后再有机会我争取克服困难,尽量给学生上好生物实验课!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学习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安排的,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应用两部分,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的构建主要通过对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学生对呼吸作用现象已有不少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能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在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猜想、推理、概括分析、综合能力。
5、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种子呼吸作用现象”的分析;呼吸作用概念的总结。
教学难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种子呼吸时吸收气氧气的实验装置一套;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实验装置一套,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一套。菠菜(或其他蔬菜)呼吸作用装置一套。澄清石灰水、玻璃管、火柴等。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让学生准确概述并非易事,如何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主体意识,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由农民辛勤劳作图片,引出学生熟悉的《悯农》诗,并适时提出问题,不但进行了人文教育,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探究呼吸作用现象。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现象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引领学生概括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在处理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时,注意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多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获取知识,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冬天到了,妈妈买来几盆绿色植物,想美化儿子的房间,同时,天冷了不用开窗也可以净化空气,一家人都很高兴,可时间久了,儿子感到夜晚睡觉时室内很闷,心里十分奇怪。
为什么在冬季密闭的室内摆上绿色植物,夜晚睡觉有闷的感觉?
2、继续启发学生,如果夏天雨水过多,造成庄稼地里积水过多(水涝),会对庄稼造成什么影响?请学生讨论分析原因。
3、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由于植物的根缺氧无法进行正常呼吸而导致死亡,从而顺利导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
(一)提出假设,分析推导结论
教师提出“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在生活中有没有呼吸作用呢?
由学生大胆猜想,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可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教师指出这种假设只能通过实验才能予以证明。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探究思路,说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应像研究光合作用那样,依次从种子呼吸时吸收什么气体,释放什么气体、能量的转化三个方面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案,即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吸入氧气,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如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设计较为完整的方案。并提醒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并分析推导,得出结论。
(二)实验一:种子呼吸时放出热
1、观察盛有煮熟种子和萌发的'种子的保温杯内温度计示数,此导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总结出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
2、鼓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干燥的种子进行不进行呼吸作用呢?
3、对比实验:装有干燥种子的保温杯温度与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杯进行对比,发现有何特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验二: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本实验,突破学生因化学知识缺乏而难以理解的特点,教师增加一个小实验,以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1、邀请一名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并叙述。可以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作为知识铺垫。
2、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经过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大胆想方设法,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例如①可将萌发种子呼出的气体用针管吸出,然后把气体注入到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变化。②可直接将澄清石灰水注入到盛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等等
3、学生动手完成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总结出萌发的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四)实验三:种子呼吸消耗氧气
1、首先放映多媒体课件,介绍实验准备情况。强调指出:甲瓶内装有煮熟的黄豆种子,乙瓶中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装置可选用废弃的塑料瓶,这样进行实验设计新颖别致,可以教育学生科学并不只是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创造条件,科学就会来到自己身边。
2、邀请两位学生协助做实验。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提出:为什么蜡烛会在空气中燃烧?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
3、然后让两位学生把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内。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甲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乙瓶中的蜡烛会熄灭。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会吸收氧气。
4、师生总结:只要有生命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
(五)知识升华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植物的其他器官是否也进行呼吸作用,开阔学生的思维,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设计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可鼓励学生选择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
2、师生共同探究叶的呼吸作用,出示装有等量的新鲜菠菜和煮熟的菠菜叶“黑色”塑料袋,教师演示“黑袋”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请同学根据现象,猜测哪一个是装的新鲜菠菜叶。教师最后打开袋子,提示谜底,同时指出叶也能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指出植物的其他器官也进行呼吸作用。
3、知识拓展:为什么把菠菜叶装进密封“黑袋子”而不用透明塑料袋?请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三、分析整理,知识提升
1、在教师点拔下,学生自己归纳出呼吸作用概念。
2、鼓励学生尝试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3、自学呼吸作用的实质,明确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四、联系实际,深化知识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经历一个知识的深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由知识过渡形成能力,教师分别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回答,教师总结。
1、生活小顾问:
①农民伯伯为什么要锄禾?
②水涝地为什么要及时排涝?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正,并指出这是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解释身边问题:
①粮食收获后,为什么及时晾晒?
②冬天,农民伯伯常常将收获的大白菜贮存在地窖中,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人一打开地窖就进去取白菜,走到半路,蜡烛突然熄灭了,于是高喊“有鬼”。吓得迅速跑出地窖,是否真的有鬼?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指出:这些实例是为了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3、讨论思考
通过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完成下面的表格,使学生清晰构建知识结构: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生
能量
学生讨论后分别回答,教师指正。
4、出谋化策:
这是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有效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①一果农想把苹果贮藏较长时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②学习了呼吸作用知识后,你在养花种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技能训练:
推理:
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进一步推理: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环境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新疆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糖分分解少,所以瓜果特别甜。
五、归纳总结
这是思维活动最活跃的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交流、补充。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完成本节知识的构建和升华。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3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2.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3.知道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观察演示实验视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目标:
围绕生物圈中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呼吸作用现象已有不少的感性认识,且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能进行呼吸”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初中学习和小学科学课的知识基础奠定,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新知识,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但是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此外,初中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社会性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适当地渗透保护环境的情感对于完善学生自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呼吸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
呼吸作用的实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作为乡镇学生,以生活实例引发思考:农田松土、农田排水有什么作用?
2、展示并集体读教学目标。
活动2【活动】指导预习,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第127页至第130页内容,完成预习:
1、实验一,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了什么?
2、实验二,二氧化碳具有什么特性?实验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3、实验三,如果将蜡烛放入瓶内,蜡烛熄灭,说明瓶中被消耗的气体是什么?
4、呼吸作用的强弱标志着什么?
5、呼吸作用是否生物的共同特征?
6、绿色植物如何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活动3【活动】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
1、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一微课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过程和现象。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萌发种子释放出能量。
活动4【活动】实验二: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1、师问:伴随着这种能量的产生,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呢?
2、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二微课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过程和现象;
4、引导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种子萌发放出二氧化碳。
活动5【活动】实验三:有机物分解需要氧气参与
1、学生思考、讨论:把马铃薯储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前农民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师问:植物的呼吸是否与人一样,也需要吸入氧气呢?
3、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三微课视频,分析实验现象,概括结论:种子萌发需消耗氧气
活动6【活动】归纳植物呼吸作用过程、表达式及实质,阐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学生举例应用
1、引导学生归纳三个实验结果:
(1)释放能量;
(2)产生二氧化碳;
(3)消耗氧气。
2、学生归纳什么是呼吸作用。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并集体读概念,写出表达式。
3、教师提醒:注意!不仅是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所有器官都要进行呼吸,引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学生填教材131页练习1, 以表格形式从部位、条件、原料、产物和能量转变这五方面进行总结和比较(个别学生回答)。
5、 现在你认为还应该放很多的植物在室内吗?
6、 那农业上还有什么栽培措施,是提高或降低呼吸强度的?
活动7【活动】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投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碳-氧平衡相关练习
2、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护绿与低碳方面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举例)
3、评价学生的观点,并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手抄报进行展览,发出“低碳、护绿”的倡议。
活动8【活动】课堂小结
回顾,分享收获
活动9【练习】练习
甘薯、白菜堆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发热?贮存甘薯、 白菜的窖为什么必须留存通风孔?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作为乡镇学生,以生活实例引发思考:农田松土、农田排水有什么作用?
2、展示并集体读教学目标。
活动2【活动】指导预习,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第127页至第130页内容,完成预习:
1、实验一,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了什么?
2、实验二,二氧化碳具有什么特性?实验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3、实验三,如果将蜡烛放入瓶内,蜡烛熄灭,说明瓶中被消耗的气体是什么?
4、呼吸作用的强弱标志着什么?
5、呼吸作用是否生物的共同特征?
6、绿色植物如何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活动3【活动】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
1、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一微课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过程和现象。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萌发种子释放出能量。
活动4【活动】实验二: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1、师问:伴随着这种能量的产生,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呢?
2、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二微课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过程和现象;
4、引导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种子萌发放出二氧化碳。
活动5【活动】实验三:有机物分解需要氧气参与
1、学生思考、讨论:把马铃薯储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前农民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师问:植物的呼吸是否与人一样,也需要吸入氧气呢?
3、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三微课视频,分析实验现象,概括结论:种子萌发需消耗氧气
活动6【活动】归纳植物呼吸作用过程、表达式及实质,阐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学生举例应用
1、引导学生归纳三个实验结果:
(1)释放能量;
(2)产生二氧化碳;
(3)消耗氧气。
2、学生归纳什么是呼吸作用。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并集体读概念,写出表达式。
3、教师提醒:注意!不仅是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所有器官都要进行呼吸,引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学生填教材131页练习1, 以表格形式从部位、条件、原料、产物和能量转变这五方面进行总结和比较(个别学生回答)。
5、 现在你认为还应该放很多的植物在室内吗?
6、 那农业上还有什么栽培措施,是提高或降低呼吸强度的?
活动7【活动】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投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碳-氧平衡相关练习
2、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护绿与低碳方面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举例)
3、评价学生的观点,并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手抄报进行展览,发出“低碳、护绿”的倡议。
活动8【活动】课堂小结
回顾,分享收获
活动9【练习】练习
甘薯、白菜堆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发热?贮存甘薯、 白菜的窖为什么必须留存通风孔?
李广燕评论
优点:
视频教学,学生思考多 结合实际生活应用 课后写倡议书更能实现本节课情感目标
缺点:
练习少些,学生个性应更张扬好些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赞美绿色植物的句子270句04-03
形容绿色植物的句子11句11-02
形容绿色植物的句子30条10-04
形容绿色植物的句子22条10-30
形容绿色植物的句子17句10-07
形容绿色植物的句子25句07-15
形容绿色植物的句子18句09-30
形容绿色植物的句子16句08-20
形容绿色植物的句子21句09-10
形容绿色植物的句子20句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