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17 13:37: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积累新词。

  2、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原来的一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领悟小村庄变化的根本原因,一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一是人的心灵。

  三、跟老师一起学:

  1、练习朗读课文。

  范读课文,创设情境。这首诗描写了改革开放后,原来贫穷落后的村庄变得越来越美好,农民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

  2、自读课文2遍,画出生字词。

  灶,庞焕

  燥宠涣换

  3、原来的一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村庄过去是什么样?

  贫穷落后: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阿爸在田间劳作、阿妈在灶旁煮饭、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吃水要从河里挑。朗读第1.2小节体会。

  4、小村庄现在变成什么样?小村庄的农民发生哪些变化?

  修高速公路、建工厂、学习杂交水稻知识、业余生活唱歌跳舞。朗读3~6节,读出变化和自豪的感情。

  5、小村庄为什么会变得这样美好?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农民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改革开放政策给他们插上翅膀,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现代化的新农村。)

  6、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人们的辛勤双手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走上了富裕之路,农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7、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8、哼唱《春天的故事》这首歌。

  这首歌反映了深圳由原来的一个小村庄变成了现代化的大都市,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9、作业:

  (1)学生自己总结:“日积月累”词语:渺茫、晨曦、边陲、厂房幢幢、故土、翩翩起舞、焕然一新、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

  词语搭配:(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熟悉)的面庞

  (2)熟读课文3遍。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看屏幕上打出的这两张图片,你能用什么词来概括一下?那么,你能将这两幅图片联系到一起来想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是的,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从题目上看,作者会写有关深圳的哪些方面内容呢?

  师板书:昨天今天

  二、指导学习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2、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哪些字词?(课堂汇报一下)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昨天?可以分为几部分?

  4、小组交流分部分

  5、交流感受第一部分(1~2小节)

  1)、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

  教师板书:贫穷落后 泥泞的古路 破旧的小屋 稻草堆

  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这名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什么关系?

  2)、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

  屏幕显示过去的图片,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 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

  还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人的变化)由城市的变化到人的.变化,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句子?

  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屏幕显示现在的图片,过渡: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到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让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8、齐读第7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大活力,使大家从深圳这个窗口看到了祖国美好壮丽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南到北,从农村到城市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变化?

  三、小结:

  同学们,看到我们的祖国发展这样迅速,我们的家乡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学生谈) 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用我们的智慧来建设文明的家乡

  四、欣赏

  针对深圳发展的巨大成就,还专门有人为它做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 今天

  泥泞的古道 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 改革开放 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 儿童乐园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一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注意易错字,区别形近字。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开始今天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几个词语:过去、贫穷落后、现代文明、泥泞的古道、高速公路、破旧的土屋、高大的厂房、稻草堆、儿童乐园、挑回一旦担摇晃的夕阳、翩翩起舞放声歌唱、一座村庄、特区新城。

  2、“过去”你能为它分别找个近义词和反义词吗?(板书:过去——原来;过去——现在)

  3、接下来我们就去看一组画面,去了解一下一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播放组图,配乐)

  4、这座现代化城市就是深圳,通过观看刚才的画面,你对深圳有了怎样的了解呢?(指名说)

  小结:对,一个如此繁华的城市,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揭题)。

  5、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是一首现代诗,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写深圳这座城市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反馈。

  3、说说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昨天?可以分为几部分?

  4、指名反馈。

  三、深入理解课文。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过去是怎样的,读诗1—2小节。

  1)自由读诗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

  教师板书:贫穷落后 泥泞的古路 破旧的小屋 稻草堆

  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2)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什么关系?

  3) 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

  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 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

  还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人的变化)由城市的变化到人的变化,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句子?

  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过渡: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到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让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5)齐读第7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过渡: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大活力,使大家从深圳这个窗口看到了祖国美好壮丽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南到北,从农村到城市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在《中国一日》中去感受一下中国的巨变——

  四、拓展阅读。

  自由读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力量。(指名说)

  五、唱响《春天的故事》结束新课。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贫穷落后) 今天(现代文明)

  泥泞的古道 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 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 儿童乐园

  挑回一旦担摇晃的夕阳 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改革开放

  一座村庄 特区新城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的重难点:

  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教学准备:图片、《春天的`故事》VCD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新词并能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习作做准备。

  3、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春天的故事》歌曲谍片,深圳的现在与过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这几天经常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给大家听,谁能说说这首歌曲内容吗?出示歌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

  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

  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2、谁来说说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是谁呢?谁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他“在南海边画的一个圈”是哪呢?

  3、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小平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二、由题入手,细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2小节。

  1、齐读课题两遍,问:同学们查过资料,请问题中“这儿”指的是哪里?也可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指出来?

  2、“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呢?

  3、指名朗读课文1、2小节。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我们要用什么语气来读呢?(低缓的语调,读出我们心中的忧郁,读出我们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4、“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觉得省略号后面省略了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3——7小节。

  1、现在的村庄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小节。

  2、面对这样的变化,作者的.心情怎样?(惊喜、赞叹)

  哪个小节写了这样的心情?谁能读出来?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的?

  (啊、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的)这段起了过渡的作用,引领下文。

  3、后面几个小节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呢?选择你自己读懂的段落先朗教读再告诉大家。

  教师相机插入播放现在深圳特区的照片。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是啊,作者由乡村的变化写到人们的变化,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生往下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深圳特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和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三、总结课文,复习歌曲

  是啊,改革开放如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似春潮滚动。祖国的建设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华夏故园将会展开了一幅新画卷。让我们继续歌唱《春天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

  了解家乡过去的样式。可以向父母打听,或者向他们要过去的照片。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品味情感。

  选择自已喜欢的小节,在班上展开朗读竞赛。

  二、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特区的变化写出来。

  三、借助照片向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变化。

  四、复习生字,并组词,找出文中的好词进行积累练习。

  五、布置作业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村庄述职报告02-02

一座城经典句子03-04

ai教学设计 ai的教学设计05-29

蝉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4-0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8-02

村庄整治工作总结04-28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鸟岛》教学设计小岛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11-11

怎样教学生构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路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