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7 17:53: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 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平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 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习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 (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

  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 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 cm长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长+宽+宽,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 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6+3表示什么(长+宽),为什么要乘2?【(长+宽)的和的2倍】

  (7)归纳公式。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3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

  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 )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 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其他小组也来汇报。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

  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同时学生也有了上节课什么是周长的知识铺垫,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观察,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边,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指名回答)

  2、请学生指出以下图形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探索学习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长方形,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

  2、如何得到四条边的长度?(用尺子测量)

  3、利用任务单,学生独立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交流汇报。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为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

  教师适时板书:5+3+5+3=16(厘米)

  5×2+3×2=16(厘米)

  (5+3)×2=16(厘米)

  (在交流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把想法说清楚,说明白,使学生充分理解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5、比较方法:

  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在说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计算方法,但不直接告诉学生计算公式,防止机械的背诵。)

  6、你能用文字描述出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

  长方形的周长=

  或长方形的周长=

  任务二:探索发现学习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根据刚才学习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

  1、学生动手量一量,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学生汇报: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解自己的思路。

  3、比较方法,得出结论。用文字描述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

  三、课堂检测:

  1、你能计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单位:厘米)

  2、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2.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教学难点

  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五、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知识点复习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学生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板书整理: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

  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长、宽”后出示:长6宽3,并要求快速算出周长。

  板书:(6+3)x2=18.

  【设计意图】

  课始通过学生读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激活学生已有旧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领悟求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为后面的课堂顺利进行铺好道路。

  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1、剪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运用上述长方形剪一剪,再计算图形的周长。

  ①剪掉一个长方形后,计算图形周长。

  学生观察动画:剪掉一个长方形,思考:周长怎么变?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边的平移。

  ②继续剪掉一个长方形,计算图形周长。

  此时,周长又是怎么变的?为什么?

  发现:是啊,虽然它们是不规则图形,但都可以通过边的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

  板书:不规则→转化

  规则

  ③在”边“上剪掉一个正方形,观察图形的周长变化

  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思考:周长还会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多了2条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平移,并用红色标出多的2条边。

  2、剪去一个三角形或梯形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周长会怎么变?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梯形,周长又会怎么变?此时,同学们看一看就知道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图形周长变短;剪去一个梯形后,图形周长变长。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长6宽3这个长方形的素材价值,在不断的变化中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由角上剪到边上,学生在原图与剪后图形的每次对比思考中,发现周长变与不变的原因,感悟到周长与图形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初步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静态图形,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计算。

  剪掉长方形或正方形到剪掉三角形或梯形,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认识到周长不变是有条件的。

  学生的认识在图形的一次次变化中逐步深入,渐渐体会到研究数学需要多角度思考。

  二、拼组图形的周长

  刚才是一个图形,如果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来拼,会拼出怎样的图形?

  学生动手拼一拼,整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会拼出什么新的图形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只有极少部分孩子会拼出如上不规则图形的某一种。上图5种拼组情况突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打破了学生的固有认知,同时也鼓励了学生要敢想敢做。

  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图形

  观察上述拼组图形,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

  全班反馈交流上图中图形A、B的周长,即拼成大长方形、大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时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结合图形介绍,

  方法①:图A(6+6+3)x2=30,图B

  6x4=24。理由:将图A看成大长方形,”6+6“是该长方形的长,3是该长方形的宽。将图B看成大正方形,”3+3“即6是该正方形的边长。或将图B看成特殊的长方形得到(6+6)?2=24。

  引导学生根据重合边的不同将图A看成按宽边拼,图B看成按长边拼。

  方法②:总周长减去重合边长。

  引导:一个长方形18,两个长方形拼的不就是2个18,为什么结果不是36?

  思考:重合的边在哪里?要怎么办?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x2-3x2=30

  追问:为什么减掉3x2?有几条边重合?

  小结方法: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用2个长方形的周长,减去重合掉的2条宽。

  你会用上述这种巧妙的方法计算图B的周长吗?

  生说师板书:18x2-6x2=24

  追问:为什么减去的部分和图A的不一样呢?

  发现:看来减去多少要看重合掉的长度。

  小结: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的图形时,既可以用原来的知识将拼成的图形看成大长方形、正方形计算,也可以用新方法,即原来长方形周长的和,减去重合部分的长度。

  板书:组合图形的周长=总周长-重合的边长

  【设计意图】

  由规则图形入手,运用整体的眼光将拼组后的图形看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运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动态眼光观察静态的拼组图形,对比原图与新图,发现周长变化的原因,找到重合部分,从而初步感悟体会更为一般的周长计算方法,为下一个环节计算不规则拼组图形的周长做好充分铺垫。

  2个长方形拼成不规则图形

  剩下的5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给它们分分类。

  1按宽边拼

  预设:①和④是一类,①旋转后就能得到④。

  引导:分别与图A、图B比较,哪一幅图与①④存在联系?联系在哪?

  发现:①④与图A一样,重合的部分都是两条宽。

  寻找:观察,还有哪幅图也是按这样的方式拼的?

  预设:②

  教师带领学生指一指①②④中重合的部分,直观感受这些不同形状的拼图有着相同的重合部分。

  列示计算:18x2-2x3=30(板书)。

  2按长边拼

  ③⑤是将长边的部分重合在了一起,它们与图B一样吗?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呢?

  预设:与图B不一样。

  列式:③为18x2-4x2=28,

  ⑤为18x2-2x2=32。

  追问:3个图都是按长边拼的,为什么周长不一样?

  预设:虽然3幅图都是按长边拼,但③⑤重合的是长边的一部分,图B重合的是整条长边。可见,重合的越多,周长越短。

  结论:重合掉的越多,减去的越多,周长就越短。当长边完全重合时,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

  借上一环节的伏笔,学生能从5个看似没有规律的拼组图形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按宽边拼,或按长边拼。

  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从无序思维逐渐过渡到有序思维,通过主动探究,分析比较,逐步抽象概括出求拼组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学生在其中学、在其中思、在其中悟,在变与不变中收获重合部分与周长的关系,课堂在这一层层的变化中显得丰富而深刻,充满浓厚的数学味。

  三、综合练习

  ①运用上述结论,思考为什么1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最短的。

  生结合图形解释:这些都隐藏在图形内部,都不算作这个图形的周长,重合的部分越多,那么露在外面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把20幅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设计意图】

  很多学生知道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问及为什么拼成正方形周长就会最短时,很少有孩子能讲透,此时重现这个经典题目,学生不仅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了一层。

  四、总结收获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你有什么是印象最深的?

  【设计意图】

  本课冲破复习课的一般框架,尽情发挥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素材价值,在不断的裁剪与拼组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并非翻炒已有知识,复习课也充满新意。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7

  设计说明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图形的边的特征进行探究。因此,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动手量一量,动笔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以数形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与简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1)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计算美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用2个长加2个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6+4+6+4=20(厘米)。

  方法二 用6×2算出两个长的长度,再用4×2算出两个宽的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算式是6×2+4×2=20(厘米)。

  方法三 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与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概括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①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对算法进行优化。

  (学生讨论之后,认为方法三最简便)

  ②引导学生根据方法三的算式,尝试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讨论,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③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计算喜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方法一 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式是5+5+5+5=20(厘米)。

  方法二 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5×4=20(厘米)。

  (3)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汇报。

  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比较美羊羊和喜羊羊谁走得远。

  (学生汇报:20厘米=20厘米,美羊羊和喜羊羊走得同样远)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完成教材85页“做一做”1、2题。

  2、完成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适时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7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课题。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复习巩固,为后面学习做准备】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篮球场图(图略):

  2.指出长方形篮球场的长和宽。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篮球场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想怎样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计算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⑶全班汇报:长方形的四种算法。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总结建构。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更简单?

  (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比较三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2、想想做做:

  (1)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2)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3、动脑筋:

  4、思考探究:

  要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这段铁丝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让学生大胆发言】

  五、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三年级哦数学上册P42-4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图形:

  问:你们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就是它们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猜一猜:谁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交流方法。(比一比、量一量)

  4厘米问:各条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6厘米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问:大家都认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学地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①5+3+5+3=16(厘米)

  ②5×2=10(厘米)③(5+3)×2

  3×2=6(厘米)=8×2

  10+6=16(厘米)=16(厘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3、试练: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周长是多少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8厘米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8+8+8+8=32(厘米)

  ②8×4=32(厘米)

  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试练:一块边长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42

  35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全课归总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1×2=2(米)8+2=10(米)

  d、4+1=5(米)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2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的题材,提出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全班交流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比较,选择算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通过交流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

  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

  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篮球场)

  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

  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

  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

  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

  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

  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

  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的很好,你们想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

  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

  ①25+25+25+25=100(厘米)

  ②25×4=100(厘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

  (2)、25X4,为何边长X4?

  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头报(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

  生:口头报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

  生:口头报答案。

  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

  □□□□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

  □□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

  周长相等吗?

  (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师:出示黑板:□□□□□□ □□□

  □□□ 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

  (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基础上所编排的。从一般性的知识出发,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经历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形成过程,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理解公式的基础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差,有近三分之一的思维缓慢、反应迟钝,应该指导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的情况下,通过交流讨论,理解新知。对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只要理解就行,不必强求用各种方法解答,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进步。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设疑激趣。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面、课本封面、三角板、树叶等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周长怎样来求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三、加深理解,实际应用。

  ⑴求下图形的周长。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4)、右图是一块边长为2分米的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5)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四、梳理回顾,总结评议。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流程一、基本练习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流程二、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第三段: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流程四、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4、师:现在你们能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吗?小明沿着篮球场的边走一圈,小红沿着草坪的边走一圈,如果他们走得一样快,谁先走完呢?为什么?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第1、2题”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4、5题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3、师:用4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的方法是唯一的。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周长又是多少呢?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流程九、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还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05-17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03-0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设计03-3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02-03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03-27

周长教学设计06-2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06-29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06-0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