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集体的温暖;(2)增强集体荣誉感;(3)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2.能力目标
(1)学习过集体生活,提高在集体生活中关爱他人、努力担当、为集体得荣誉的能力;
(2)培育在集体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感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集体的内涵; (2)了解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内涵;
(3)理解个人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 (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感受集体的温暖; (2)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2.教学难点
集体的力量,不是简单个体力量的相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板书)
第 六 课 “我”和“我们”(板书)
第 一 框 集体生活邀请我(板书)
1.集体的温暖(板书)
(1)集体的含义
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2)集体带给我们的温暖(板书)
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集体荣誉的作用和来源
作用: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来源: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2.集体的力量(板书)
(1)正确认识集体(板书)
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
(2)集体力量的来源(板书)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3)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板书)或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4)集体的力量对个人的作用(板书)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我们对生活的集体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知,我们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我们,生活在集体中的成员,只有团结一心,才能人集体更加优秀、更加强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这个道理,让我们与
一起成长。
四、巩固练习
1. 集体的含义?
2. 集体带给我们哪些温暖?
3. 集体荣誉的作用和来源分别是什么?
4. 集体力量的来源于哪儿?
5. 为什么说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6. 集体的力量对个人有何作用?
五、教学反思(略)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2
一堂好课,必须学会好好去设计,这就如我们要建一幢美丽的建筑,我们必须要做好图纸的设计,这是第一步。没有高端的设计,想要有一堂好课,几乎不可能。接下来,就我所阅读的教案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教学设计不完整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完整的教学设计应包含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教什么的问题。
从这些教案结构来看,教学设计都不完整,大部分都缺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甚至还有的教案没有教学目标。从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案出自于网络,部分教师依赖网络上的教学设计,没有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与问题设计,没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教学设计不规范,是我们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常犯的错误。在参加这次培训前,这样系统完整的教学设计我从没有做过,以前的教学设计都是参照已有的教案完成,缺乏主观思想,也没有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
二、目标设置欠准确
部分教案目标没有细化到课时目标,在教案中有所呈现,但呈现的形式不够合理和科学性。
有的教学目标依然沿用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训学习后,我们都知道,这种目标的分条设定,割裂了教学的延续性和统一性,是不科学的,例如,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朋友 新伙伴》:1.情感与态度:进一步熟悉老师和同学,表现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2.行为与习惯:养成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3.知识与技能: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4.过程与方法:尝试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探究,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
有的教学目标没有细化到课时目标,每一个课时的目标,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于大单元视角、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目标不需要多,但能体现层级思维,逐步推进。
三、环节设计缺乏逻辑
有些导入的设置不知所云,目标指向不明确,前后环节没有逻辑。有效的教学逻辑应当使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感,并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与对话。教学过程选择的'行为与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方向,将教学内容简洁地、有条不紊地体现层次、步骤、结构,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四、板书设计太随意
黑板是各个学科通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它的存在是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相当于是“微型教案”,板书的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这些教案大部分没有板书设计,没有重视板书。只有其中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自己会整理》这篇教案的板书设计比较科学,简练地、系统地体现了教学内容,体现思维的层级、递进。
五、反思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些教案中存在的问题是平时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常犯的。作为一名教师,撰写教案是最基本的能力,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首先,态度很重要。热爱教育,认真备课,不随意,要在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上下功夫。其次,认真研读课标。教案设计差强人意,究其原因,还是不熟悉学科课程目标,没有指导思想。再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常学常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丰富知识储备,更新教育理念,才能让自己走在学科教学的前沿。最后,做到日常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每次上课后反思自己教学设计,哪些地方有效,哪些地方有疑惑,形成文字,促进思考和学习。
金沙教育研究院 罗钊雪
20xx年8月11日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植物的种子
2.自己动手实验,体会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根据学生种植种子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种植指导
教法:
通过课件让同学了解植物的生长,引发学生兴趣,指导种植。
教学准备:
3.常见植物种子的图片
4.花生,黄豆,发芽的土豆等种子、小花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三、学生展示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是由小婴儿汲取营养长大,动物都是刚出生时很小很小,通过食物慢慢长大。那么有同学知道植物是从什么长大的吗?
种子
没错,植物就是这样奇妙的生命,大西瓜是由西瓜籽长成,萝卜也是非常小的种子通过吸收水分,日照,利用土壤中的营养长大的,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种子,看看大家认不认识。(发下准备好的种子)
四、老师讲解
通过课件图片介绍常见植物的种子。
三、动手实践
将准备好的花盆发给学生,老师示范将种子埋在土里,浇少量水。
四、布置作业
1.向家长询问或查找资料了解植物种植的.注意事项
2.完成种植计划表
我的种植计划
我想种。
我想请帮我。
除了准备花盆种子,还要准备
5.每天完成一篇种植日记
五、板书设计
试种一粒籽
第二课时
十一、交流体会
一周过去了,同学们种的种子怎么样了?一定有很多体会吧。下面哪位同学愿意带着你的种子到讲台上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和你的种子的故事?
十二、小组讨论
小组之间展示自己的种子茁壮成长的样子,每小组评选出最美种子放在教室阳台。
三、板书设计:
我们的收获
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2、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3、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教学难点: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观看表演《这不是我的纸屑》
2、交流:说说你对这个情节中两位同学的看法。
3、揭示课题:
二、寻找冲突原因
1、指名交流:说说你与同学的一次冲突事件。(随机板书)
2、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冲突事件?
3、小组活动:针对以上冲突,结合同学发言,归纳冲突发生的原因。
三、化解冲突
1、学生交流:化解冲突活动的办法。
2、板书总结办法。
四、总结:
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遇到受欺负的事情能正确应对。
2、认识到生活中的受到欺负是难免的,要学会用合理的方法摆脱欺负,保护自己。
3、了解受欺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教学重点:
1、认识到在生活中,不仅会遇到一些矛盾和摩擦,也可能会遇到被他人欺负的`。
2、遇到欺负,要学会抵抗。
3、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需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摆脱烦恼。
教学难点::
1、认识到在生活中,不仅会遇到一些矛盾和摩擦,也可能会遇到被他人欺负的情况。
2、遇到欺负,要学会抵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有被别人取过外号,或者给别人取过外号吗你觉得这种做法好吗?
2、揭示题题
二、遇到欺负怎么办
(一)片段一:
1、阅读角:
知心姐姐:
我姓毛,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有同学总是拿我的名字的笑我,叫我毛毛虫,毛病……有的叫法不堪入耳。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取笑我,他们却回答:“就愿意这样叫。”这下,反倒是我不知该怎么反驳他们了。我真是太苦恼了!
知心姐姐,请你帮帮我!
一个苦恼的女生毛静媛
20xx年5月4日
2、在心里想想:自己和班里有这类欺负行为吗?
3、小贴士:
(1)故意打、推、撞、踢同学
(2)辱骂、取笑、讽刺同学。
(3)给同学取侮辱性的外号。
(4)捉弄同学,故意损坏他人物品。
(5)挑拨是非,排挤同学。
(6)散播他人隐私。
(二)学会应对欺负
1、片段一:课间,美欢故意把王玲的文具盒碰到了地上,盒里的文具撒了
—地。
王玲伤心地捡起了被摔坏的笔与美欢理论,可美欢却不肯认错。王玲想,算了吧,她转身要走,谁知美欢却挡住了去路不让她走,其他同学也跟着起哄。
2、请你说说王玲此时的内心感受。
3、总结:被人欺负是痛苦的,我们不抵抗,欺负可能变本加厉,痛苦也会加剧。
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欺负。
三、演一演
1、假如你是王玲,你会怎样做呢
要求:
(1)小组成员依次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组长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
(3)组内对所有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归纳。
(4)先组内排练,再在班级演一演。
2、假如你看到了王玲的遭遇,你会怎样做呢
四、我来出主意
1、片段一:阅读小故事
2、小贴士
当我们在校外受到欺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害怕。
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脱身的方法。
向路过的大人或附近的居民求助。
可以先妥协,但要记住对方的特征,以便事后报警。
3、片段二:他上六年级了,我们是在打球的时候认识的。第一次他向我要了五元钱,答应两天后还我,我就给了,可后来他不仅没还,还不断跟我要钱。我每次让他还钱,他就扬起拳头要揍我。总这样下去,我的零花钱很快就该没有了。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好方法?
要求:
(1)小组成员依次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组长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
(3)组内对所有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归纳。
(4)先组内排练,再在班级演一演。
5、交流
五、知识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当我们在校外受到欺负时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不得有“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多次拦截殴打索要他人财物”等严重不良行为。
六、总结在校内受到欺负可以请同学主持公道,也可以向老师请求保护。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欺负。在校外受到欺负,也需要果断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 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 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 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喜欢。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82页,阅读“回”老家“过春节”。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教师:你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词语和谚语吗?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
学生交流:阖家欢乐;家书抵万金;家和万事兴……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健康的生活,远离不健康和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情感目标:具有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在家里的正确待客之道。
教学难点;学会将家里的文明礼貌行为进行归类。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茶具水果等在表演的时候使用;学生准备彩笔,添涂“我的表现怎么样”评价表使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板书设计:家庭中的礼节、家庭起居、文明语言、文明就餐、行走坐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家庭的文明,而家庭文明的重要方面是体现在家人之间的礼节。同学们在学校都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家里我们也需要讲礼节。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礼节到底都有哪些呢?
二、学生讨论交流
首先学生将自己家中的一些礼节列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各个同学列出的条款进行归纳,相同或相近的合并整理出若干条家庭的礼节。
三、小组归纳统计后,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在教师带领下,再次进行合并,梳理最后总结出家庭中的各种礼节。
四、辩论会—家人之间要不要讲礼节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加入正方或反方。
2、正反两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开辩论。
3、辩论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写在教材第37页空白处。
五、同学们在家里经常接见客人吗?
1、教师请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家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礼节。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情节,分配角色,模拟表演。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将评价表带回家请家长评价,下节课总结。
布置作业:将自己在课堂所学告诉家长,并让家长进行评价。
填写书上的填空。介
绍自己家的为客之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情节,分配角色,模拟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养成生活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健康、饮食、作息、休闲娱乐好习惯的内容
能力目标: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来评判自己家的各种生活习惯。
情感目标:能够分析好习惯和坏习惯,并能扬长避短。
教学重点:学会过健康的生活,远离不健康和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分析好习惯和坏习惯,并能扬长避短。
教学准备:师生查找有关各种生活习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个文明的家庭不仅要在生活中讲究礼节,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家庭文明的表现。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养成生活好习惯。
二、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习惯。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好习惯呢?
2、指名同学回答。
师:有的同学一下觉得无从说起,那好,书中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
3、仔细阅读第40页的图片想想从哪些方面谈及生活好习惯。
师:那我们同学再想想在这方面还有那些表现呢?
教师小结:良好的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其实有些习惯与我们同学有密切相关的各种习惯,如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
4、请大家结合实际,将自己在生活习惯中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填在书上。
三、谈自己家的生活习惯
师:有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自己很难意识到,即使意识到也不容易改正,这就需要我们家人诚恳地和蔼地给对方指出来,逐渐地帮助他改正。
四、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请同学们组织你的家人开个家庭协商会,大家共同把家庭成员每个人身上的不好习惯找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要注意谈话的语气、要多呵护少批评。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填在书上。
学生谈自己家的生活习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让爱永远住我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互敬互爱。
能力目标:能和家庭里的成员之间沟通,并且能互爱。
情感目标:热爱家庭尊重父母。
教学重点:能和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并能相亲相爱。
教学难点:能用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教学准备:让爱住我家的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即将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大赛,要求参赛故事必须是围绕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这一主题展开的。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别人家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同学自拟题目,自行组织材料,可适当增加一些感情色彩,准备时间为5分钟。
二、全班按自然小组分为四队,每队每轮比赛选一名选手参赛,第一轮结束后统计报分,再进行第二轮比赛,比赛根据时间赛三轮讲评比办法,比赛采取积分制。每名选手讲完以后评委为其打分,哪组得分高,即为胜组。
三、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1、师:为了让家里充满笑声和快乐,我们的同学在这中间就充当了开心果,那么同学们不妨回忆一下,在父母吵架时,你是怎么做的?
2、有时候,父母下班回家很累,你又是怎么做的?
3、为了给家里带来欢乐,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请将这些好办法写在书上。
4、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和父母交流很少,就会出现矛盾,那么爱心留言条,可以沟通亲情,化解矛盾。有时比当面交流的效果更好。你也不妨给家长写一张爱心留言条。
四、布置作业:完成爱心留言条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2.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发现家乡的巨变,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
3.让学生从家乡的变化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作为家乡的一员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发现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
教学难点:
发现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作为家乡的一员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观看。
1.同学们,你们觉得上海美吗?
2.是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生活日新月异,家乡面貌翻天覆地,家乡人们的观念一日干里。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家乡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板书课题:家乡的喜与忧)
二、交流分享,激发共鸣
活动一:现在的家庭生活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客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赵奶奶家中做客。
1.住
出示图片:赵奶奶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食
出示图片:同学们,别光顾着参观,热情好客的主人端来了好吃的招待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3.用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食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呀让我们去看一看:(电饭煲,电饼铛,微波炉…)请你们再找找看,房子里还有哪些现代化的电器:(冰箱,全自动洗衣机,智能电视…)我们每天都跟这些现代化的电器打交道,不仅如此,就连我们吃的食物也是用高科技的农具种植、生产的呢,你知道的有哪些?(播种机,除草机,收割机)
4.衣
出示图片:在出行之前,可别忘了把我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现在让我们打开衣橱,挑选舒适又漂亮的衣服吧!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板书:住食用行衣)
活动二:过去的家庭生活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便利、幸福,你们知道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让时光倒流,穿越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去看看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生活吧!
播放视频:
1.小组内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2.从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中你还了解到过去生活条件是什么样的
三、合作交流,追根究底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我们的家庭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呀!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小结:家乡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国家改革开放和富民强国的政策指引,另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家乡人民艰苦奋斗,努力创造的结果。
(板书:强国富民艰苦奋斗)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的家乡跨上了时代的列车,正在飞速发展,家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作为小主人的你们,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呢?请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家乡发展建议书》。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8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但是学生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本质、基本要求以及和以德治国方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同时,本节课又是在学习了第二课“树立宪法知识”之后,所以学习这课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崇尚宪法的深入理解,又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认识问题的经验,但是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还不强;而且针对治理国家,学生虽已有一些零星生活经验,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一个表象阶段,很多还模糊不清,而且学生从情感上也渴望了解关于治理国家的问题,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但是,由于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思维方式简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同学生一起编写课本剧,通过课上的展示、交流讨论到课中的头脑风暴及实践平台活动,使学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树立法制观念;
(2)理解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意义,能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了解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行使监督权。
2.能力目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2)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贯穿教师教学流程和学生思维发展两条线。首先是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这个环节的教学我首先向学生展示课本剧(师生共同创作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断案上钦差大臣说了算?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从而为引入本节课做铺垫。
教师:古代的“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也就是所谓的“人治”(“君王即为法”)。
思考:是否有比“人治”更理想的治理国家的策略?
【设计意图】引发思考,突破难点。
教师归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治国安邦,曾是无数政治家和思想家苦苦思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法治是最为安全、代价最小,最能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首先我引导学生要想了解依法治国问题,(教案 ) 让我们先来看看法治的内涵。
概念区分:法治与法制。
(PPT出示:法治——“法的统治”,相对于“人治”而言。法制——法律制度,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而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法治的内涵导出法治与法制的区分。帮助学生提升归纳总结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三)小组学习、合作探讨。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教师出示三个问题:由谁来“依法治国”?依据什么法?怎样理解“治”?
由怎样理解“治”,引导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展开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等三个问题的讨论,得出依法治国的主体、本质及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四)头脑风暴、培养能力。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课本剧中的案情发生在新发地商品批发市场,又会是怎样呢?让学生对比课本剧中说到的“人治”进行思考。(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归纳: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要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当然,实行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除要进一步加强、改进立法工作和执法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和机制,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我们中学生也是国家的主人,要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分析,加深对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实行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我们中学生要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实践平台:透过发改委关于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征求意见(视频),看依法治国策略的实施。
教师归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凭借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以德治国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方略,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是以实践平台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依法治国策略是如何实施的。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感受政治学科的学科价值。当然,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凭借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以德治国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方略,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二者相互联系、补充,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巧妙地渗透了辩证思维方法。
(六)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教材讨论题。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豪放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2.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教学,进行各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3.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呼唤出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这首歌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歌曲是三段体曲式,第一乐段为全曲主题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奠定了歌曲的基础,主题是。第二乐段是由衬词构成的对比性段落,衬词鲜明地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三乐段,曲调高昂,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的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欣赏歌曲《中国人》。
师:歌曲充满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2008奥运会刚刚过去,为了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每一个中国人都付出了努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深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同学们,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你们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汉族、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
教师:五十六个民族生活的地区环境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各民族的歌舞音乐也不相同。如果所有民族聚集在一起肯定非常热闹。你们想想会是什么样的场面?用一句歌声来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情吧。
2.学习谱例。
教师弹,学生听,请学生回答:老师为什么选了这段音乐?(音符跳跃、节奏紧凑、有能够表现快乐气氛的休止符。)
(1)放慢速度演唱,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2)教师将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3)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4)指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并加上拍手,每小节四下。
二、《爱我中华》歌曲学习
师:是啊,五十六个民族在一起,如同五十六朵花,都竞相开放在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
1.完整聆听并介绍歌曲。
(1)教师连续播放各民族在一起画面。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3)复听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段落。
2.学习第一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一乐段,找出旋律特点(重复旋律)、情绪特点(叙述性的语气)。
(2)学生视唱,教师强调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音准。
(3)轻声唱出歌词。
3.学习第二乐段。
(1)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
(2)演唱衬词,指导学生唱准音准,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
4.学习第三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表现了爱我中华的豪情。)
(2)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音出现;节奏:重复的节奏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最后以连续紧凑的八分音符将歌曲推向高潮。)
(3)学生自己演唱、感受、讨论、分析歌曲倒数第二小节出现休止符的作用。(积蓄力量推向高 潮。)
(4)学生演唱。
5.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进行演唱
1.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2.学生齐唱的部分,自己选择表现歌曲情绪的动作配合演唱,教师指导。
3.全体完整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我们都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老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都已经了解,相信这首《爱我中华》一定会激发大家更多的爱国热情。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
2.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教学难点: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浪费方面的资料,做浪费危害调查。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
1.讲故事:食物的哭诉。
师:同学们,听完故事,有什么感想?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在享用餐桌上的美食时,也可能会产生浪费。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浪费的话题。
2.板书课题: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餐桌上的'浪费
(一)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
1.生观看p44浪费现象。
这样的浪费现象,你看见过、经历过吗?
2.阅读p44“阅读角”。
听完这些食物的哭诉,你有什么话想说?
3.说一说:浪费有多种表现。
把不爱吃的食物扔掉是浪费;
……是浪费;
……是浪费;
……是浪费。
【设计理念】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入手,感受浪费现象无处不在。
(二)算一算,想一想。
1.算一算:
①用天平称一称,用小碗量一量,看看50克大米有多少。
②如果每个同学一天浪费50克大米,全班同学一天共浪费多少大米?一年共浪费多少?如果全校有500个学生,一年将浪费多少大米?
③一个学生一个月大约吃9千克大米,如果能把这些被浪费的粮食积攒起来,可以够多少学生吃一个月?
2.想一想:看到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理念】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浪费的量,使学生明白这种浪费是容易被忽视的,但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三)读一读,说一说。
1.读一读:p46“阅读角”。
《一瓶水背后的辛劳》
2.想一想:为什么妈妈说扔半瓶矿泉水浪费的不仅仅是毛钱?
3.说一说:
有人说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你知道在这背后,还浪费了什么?
4.相关链接。
由此看来,节约食物,拒绝浪费,既能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压力,也能节约食品生产所需的资源,可谓意义重大。
【设计理念】通过读故事等这些环节,使学生明白浪费行为的危害。
(四)读一读,学一学,分析情景。
1.读一读,学一学:p47“光盘行动”。
2.做一做:今天,你光盘了吗?
3.分析情景:p48案例。
你怎么看待这些行为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二: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一)读一读,想一想。
1.阅读p49案例。
2.思考:
这些情景反映了什么?
你在这些方面是否也有浪费行为呢?
(二)小调查。
1.浪费现象小调查。
让我们组成“浪费现象调查小组深入了解一下浪费现象吧,挑选某一个方面的浪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2.完成调查报告。
①我们小组调查的浪费现象是……方面的。
②我们看到的现象……
③这些浪费行为的危害……
④产生这些浪费行为的原因是……
⑤关于怎样减少这些浪费,我们的建议是……
3.读p50“相关链接”。
【设计理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除了饮食方面的浪费,在我们身边还“潜伏"着形形色色的浪费。
(三)分析错误原因。
请想一想以下说法错在哪里?
①稍微浪费一点没关系,太节俭了别人会笑话我的。
②我一个人节约有什么用,有浪费行为的人多着呢。
③……
④……
(四)找一找,设计一幅宣传画或宣传标语。
1.找一找:
有很多关于浪费与节俭的名言、警句、谚语,意味深长。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你能再找一些类似的句子吗?
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长足。
①……
2.请你从水、电、气、衣物、玩具等方面,以“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为主题,设计一幅宣传画或宣传标语,把你的观点传达给大家。
【设计理念】通过上述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明白很多浪费行为是我们错误的想法导致的,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理念和好习惯。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餐桌上的浪费
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 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3. 行为与习惯:制止破坏家乡环境的人和事,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
4.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2.难点
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大家上课,老师忍不住想给你们放两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播放第一首歌曲《南泥湾》。
3.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4.指名回答。
5.播放第二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6.提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呢?你们听出来了吗?
7.学生自愿起立回答问题。
8.师小结:第一首歌表达的是南泥湾这个地方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第二首歌表达的是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认为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可见,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都很热爱它。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知识。】
二、走进家乡,体会变化
1.课件出示学校门口的照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学生都能认出是学校大门口。
3.课件出示几年前学校门口的旧照片,提问:你能认出来这里吗?
4.学生刚来学校不久,可能认不出来这是咱们学校以前的老照片。
5.学校门口的变化这么大,那在同学们的眼中,这几年你们家乡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身边有哪些新鲜事呢?
6.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介绍身边的新鲜事。(可从楼房、街道、环境、衣食住行、人的观念、交流方式等方面进行叙述)
7.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党和国家带给我们的。
8.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家乡变化的资料,现在就让我们利用这些资料做一份手抄报,表达一下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9.学生分组完成手抄报。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变化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切身感知家乡的变化并表述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巩固认识,赞美我们的家乡
1.从同学们的表现中,我也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么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课件出示照片)
2.师生共同欣赏照片,感受家乡的美丽。
3.你们想不想用画笔描绘一下这么美的家乡风景呢?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把眼中看到的、心中想到的家乡美景描绘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吧1
4.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家乡美景。
5.在班内举行画展,全班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欣赏家乡的美景,体会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四、特色展示,继承家乡的传统
1.师:同学们,你们在搜集家乡变化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变化的呢?
2.课件出示家乡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东西。
3·师生共同观看课件,认识课件中展示的家乡特色。
4.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这些东西吗?
5.学生回答。
生1:我见到过糖画,还买过呢。
生2:我听奶奶唱过戏,奶奶还教过我唱呢。
生3:我转过小吃一条街,吃了很多家乡的风味小吃。
生4:我外婆的手可巧了,她会剪各种各样的窗花。
……
6.那你们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熟悉的家乡特色呢?
7.学生展示地方戏曲、剪纸等。
8.同学们说得很好。虽然家乡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传统东西却保留了下来,并且深得人们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
9.家乡变的是落后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地方,而这些传统的家乡特色能对人们产生好的影响,所以它们被保留下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感知家乡传统东西的魅力,意识到这些东西应该被保留下来;理解家乡发生变化的是什么,意识到家乡的可爱。】
五、反思感悟,期吩美好
l师:我们的家乡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课件出示一些因环境污染带来不良影响的图片)
2.师生共同观看图片。
3.虽然我们的家乡有这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家乡会越变越好。那么,你们希望我们的家乡变成什么样呢?
4.学生分小组讨论。
5.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
6.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小组l:我希望污染的河流变得清澈。
小组2:我希望家乡的垃圾污染得到治理。
小组3:我希望家乡的空气可以远离雾霾。
小组4:我希望拥挤的交通变得通畅。
7.孩子们,你们的想法很好,对家乡充满深切的期望,我也相信家乡一定会越变越好的。
8.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希望整理出来,写成一封信,投到市长信箱,表达一下我们的小小期盼,希望政府可以帮助我们把希望变成现实。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任何的变化都有它的对立面,我们要重视它给人们带来的有利影响,尽力去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初步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家乡在变,家乡的人也在变。而这些变化反映了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作为拳来家乡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板书设计
家乡新变化
走进家乡,体会变化
巩固认识,赞美我们的家乡
特色展示,继承家乡的传统
反思感悟,期盼美好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责任意识,体会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
(2)树立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小团体主义;
(3)坚持“民主”“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能力目标
(1)提高处理集体与小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的能力;
(2)提高在集体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
(3)提高对复杂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2)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
(3)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2)集体中的“小群体”
2.教学难点
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第二框 节奏与旋律(板书)
1.我在多个集体中(板书)
(1)不同的集体,不同的角色和责任(板书)
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板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人集体;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之间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3)正确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板书)
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2.集体中的小群体(板书)
(1)小群体的形成与作用(板书)
A:小群体的形成: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B:小群体的作用: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2)正确看待小群体的作用(板书)
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参与集体建设;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其成员就会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3)小团体主义的实质(板书)
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群体主义。
(4)如何面对小团体主义与集体生活的矛盾和冲突(板书)
面对小团体主义与集体生活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 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在集体生活中,我们面对矛盾和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生活在多个集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是不同的,但集体生活要求我们个人的节奏要与集体旋律和谐一致,集体才能奏出时代最强音,个人也才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魅力。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有矛盾冲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从而在集体生活中愉快、健康地成长。
四、课堂练习
1.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如何?
2.正确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3.小群体的形成与作用分别是什么?
4.如何正确看待小群体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略)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3
设计思路:
力求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尤其是朗读和背诵活动中,感悟诗歌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教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去引导,去点拨,让学生在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质疑的空间,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让学生领悟我们的祖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只有民族之间相互尊重,情同手足,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六次重复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整理分析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让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文本,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直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那么,欣赏了歌曲之后,你想说一说自身的感受吗?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注意要求:不允许直接照搬资料来念,要选择关键的内容,用自身的话来介绍。
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把作者藏在歌词中的情感挖掘出来,悟到自身的心中去,那最后才会唱出动人的歌。下面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读一读,悟一悟。
(二)初读,读通读顺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提出自身不懂的问题,用“”或“?”画出来。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这两个环节所解决的主要是浅层次的生字新词的认识和理解问题。)
(三)细读,读懂读透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与听歌曲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了?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健儿”“英姿勃发”等词句来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四)研读,读新读活
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论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别,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根据学情发展变化的情况,作如下预设。
预设一: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要让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不拘泥于课文中所提到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再走出来,说一说中华儿女爱我中华的具体表示,要让学生把平时留意的相关信息迅速从脑海中检索出来,比方“抗洪抢险的事”“捍卫边疆的事”“为祖国发奋图强,刻苦学习的事”等等。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自身身边熟悉的事情上来,发言的内容要涉和比较宽的范围,还要有代表性。
预设二:点击教学软件,通过大屏幕播放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的场景,使学生目睹各族健儿在世界竞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局面。放映医护人员在非典时期救助病人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合画面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富有新意的感受来。
2.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像那感人的局面。要在富有激情的朗诵中活化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抒情的痛快。
3.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引读,生齐读爱我中华)。引导学生结合齐读时自身心中的感受说一说“爱我中华”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使学生感悟到每次都不同程度地爱到感染,特别是最后一句,在歌词结尾点题,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将作品中的爱国情推向XX。
4.赏读,读美读会。
过渡: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局面,我们心潮涌动,激情澎湃,请听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课件,播放课文录音(配有相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②介绍歌词写作的背景资料,协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爱我中华》这首歌是我国的词作家乔羽、曲作家徐沛东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扮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这首歌表示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它不时鼓舞着中华儿女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
③试着背诵课文,学唱《爱我中华》。
小结: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民族情,爱国情,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能逐步养成说到做到的好习惯。
2.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失信故事和诚信的故事,从中受到启示,明白失信害人害己,而守信的人得到他人的尊重与敬佩。
3.了解说话算数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也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收集故事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在帮别人改正说话不算数的毛病过程中自纠身上存在的失信问题并改正。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说话算数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也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失信的小故事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同学,大家都叫他“爱保证?
2.你们发现了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3.如果你是他的同学、老师、家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出示课题:说话要算数
二、结合生活说说身边的“爱保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同伴或家人曾做过并没能做到的.保证,谈谈但是自己的心情如何。
2.小组排代表交流
小结:当我们在做保证时一定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做到,当我们答应了别人,就要尽力去做到。
三、探索传统文化中的守信与失信
1.交流收集到的失信故事
a.听“食言而肥”的故事
b.看视频《西游记》第八十一难“通天河遇竜湿经书;
2.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失信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
3.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a.失信的害处有哪些?
b.失信于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伤害?
c.失信于人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伤害?
总结:从古至今,失信于人害人害己,我们可千万不能做害人害己的傻事。
四、面对说话算数的人,我们的态度
1.情景剧表演:张青和李媛是好朋友……虽然李媛没能和张青一起看话剧,但是张青觉得,李媛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
a.你认为李媛是个说话算数的人吗?为什么?
b.你的生活中有说话算数的人吗?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2.夸夸这些守信的人
a.出示守信的成语故事,请小朋友夸夸他们。
总结:上了这堂课,你觉得守信重要吗?说话不算数只会给我们带来害处,而守信却能带给我们尊重,如何选择一目了然。
第二课时
一、回顾“爱保证帮他改正
(一)回顾“爱保证”的行为,了解他说话不算数的真正原因
1.看图片,讨论爱保证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
2.面对诱惑你该怎么做呢?
3.如何才能不忘记自己的承诺?
(二)故事交流会
1.以小组为单位,自我分析自己说话不算数的经历:当时怎么想,怎么做?
2.小组排代表交流
(三)小结过渡,随机板书
小结:说到做到是一个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标志。一旦对他人作出保证,就要想办法尽力完成。
二、对自己说话算数,制定合理计划表
(一)辩一辩
1.听张明和徐强的故事
2.讨论如何看待两人不同的观点。
(二)情景剧:张勇的故事。
1.如果你是张勇,你怎样做到对自己说话算数。
2.制作“整理房间时间表匕
(三)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1.学习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并遵守它
总结:我们不仅要对别人说话算数,也要对自己说话算数。
板书设计:
抗拒诱惑
说话要算数
请人监督
及时记录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5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成长的含义;
2、注意成长过程中自己的进步;
3、学会感恩父母;
4、感受成长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与过去的自己对比,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正确的认识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感恩父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辛劳以及自己的进步。对自己一天天长大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学会感恩父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坦然面对成长。
【教学重点】
1、了解成长;
2、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恩父母,坦然面对成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幼儿成长视频,使同学们意识到自己成长的过程。同学们,我们都是像视频中的小朋友一样一点一点长大的,从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到现在会思考会欢笑,同学们成长了很多。同学们发现自己的变化了吗?
教师总结出:是的,同学们每一天都在成长,几乎每一天都有变化,每时每刻同学们都在长大。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我在长大》。教师板书课题:我在长大。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同学们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认识到自己与从前的不同之处了吗?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老师今天带来了小红花,看哪个小朋友说的最多说得好?我就奖励他一朵最美丽的花朵,想不想
1、同学们说自己的变化。
2、评论,奖励奖励小红花。
3、老师小结:很好,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变化,鞋子小了,长高了一点,裤子短了,这些变化虽然很小,但都是同学们长大的证明。
活动二、小时候的我:
1、同学们现在长大了,那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吗?我相信同学们家里肯定有很多同学们小时候的东西,小时候的玩具,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愿不愿意给其他同学看看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展示一下同学们小时候的照片吧。
2、同学们展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3、老师总结:看看小时候的照片,玩玩小时候的玩具,再看看自己今天的模样,多有意思啊。
活动三、我的进步:
1、随着同学们长大,同学们很多事情也做的越来越好了,字写得更漂亮了,读课文更有感情了。同学们还发现自己有哪些进步?
2、同学们说自己的进步。
4、老师:同学们的本领一天比一天大,知识一天比一天多,老师真为你们的进步高兴。
活动四、我懂事了:
1.老师:同学们长大了,也会变得越来越懂事,我们可以为别人着想,替别人做点什么了同学们在家里有没有帮爸爸妈妈做过事情?说一说。
2、同学们积极回答
3、老师总结:同学们真棒。同学们这么懂事,爸爸妈妈一定很开心。我们的成长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报答。经常对爸爸妈妈说:“您放心,我长大了!”是最让他们欣慰的话。
4、老师:除了爸爸妈妈,我想同学们一定帮助过其他人,同学们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5、同学们积极回答。
6、老师:同学们真的长大了,可以帮助别人了,老师为你们骄傲。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继续帮助别人。
活动五、我在长大:
老师:同学们在不停的长大,也在不停的进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实践作业:问问身边的大人,自己是不是懂事了,把他们的回答收集起来看看自己有哪些变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02-06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精选9篇)06-29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一等奖03-24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07-28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03-07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总结05-19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07-30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总结01-05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