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8 07:02: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激情导入

  孩子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请孩子们仔细看大屏幕上的题,你们会计算吗?大屏幕呈现45×12

  谁来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你们计算对了吗?

  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我们让他来说说它的计算过程。说的很清楚,值得表扬!

  你们是这样想的吗?这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内容,现在稍作改动,你还会吗?板书145×12

  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这节课,我们就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明确目标

  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我们找一名同学来读今天的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通过刚才的表现,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达成今天的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请看任务一

  师:根据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如何列算式呢?

  生:145×12

  师:为什么要这么列算式呢?

  生: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从该城市到北京用了12小时,求该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就是求12个14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你的表达很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谁来说一下145×12大约是多少呢?

  生1:150×12=1800

  生2:150×10=1500

  生3:145×10=1450

  师:看来145×12的积大约在1500至1800之间,更接近于1800.那么14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现在进行小组讨论,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准确的算出计算结果来。好,开始吧!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今天的讨论很激烈,小组意识很强,参与的人数很多,老师为你们有这样的表现感到骄傲。下面我们先请最先举手的小组来说。

  组1: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拆分成10和2。计算结果如下:

  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师:你们组的创意很独特,把掌声送给你们组。其它组还有吗?

  组2: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2×6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2=290290×6=1740

  师: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问题。还有吗?

  组3: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3×4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3=435435×4=1740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妙,我很佩服你们。

  组4: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00拆分成100+45,计算结果如下:

  45×12=540100×12=1xxxx200+540=1740

  师:你们的表述很清楚。还有吗?

  组5:我们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写出来的

  你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师:同学们挺清楚了吗?哪位同学也看着竖式说说计算过程呢?生说。

  师:你真勇敢。大家看着这道题把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好吗?

  师:一道题,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解法,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么多的算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法2和法3是有局限性的,有的两位数就拆不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比如137×13,这样的算式很多。

  法1实际上和法5是有联系的。

  列竖式的好处是方便,好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笔算,通常是列竖式来计算的。

  你听清楚了吗?

  要想知道大家算的结果对不对?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先来算一下。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当正人,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看来大家笔算的结果都很准确,我们再做较大数的运算时,可用计算器来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实际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非常多,谁来举个例子。生说。

  列竖式计算以上题目,观察积是几位数?可以找其中的一道算式的计算过程讲给大家听吗?想想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

  现在开始核对答案。我们找一个小组说说他们的结论。

  任务二

  实际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生活中的用处还是蛮多的,大部分同学了解摩天轮,其实摩天轮里也有数学问题,请看任务二。

  大家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掌握的都不错。这节课马上接近尾声了,你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请拿出检测题卡,时间为3分钟。

  2.结果反馈。现在同桌互换,核对答案。全对请举手。错的知道自己哪儿错了吗?不会的请对的同学帮忙。

  3.反思总结。

  课已结束,现在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吧!短短的四十分钟,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大家带着自己的收获去数学王国里追寻属于自己的乐园!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学生列出算式:78×12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 7 4 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横着第一排。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请其板演。

  集体订正。

  2、算理选择题

  (1)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

  a、 2×5 b、 20×5 c、 200×5 d、 200×50

  (2)下面( )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 209×15 b、 205×52 c、325×52 d、 152×5

  3、不计算,选择答案。

  425×19=( )

  a、3825 b、 8020 c、 8075 d、46325

  425×219=( )

  a、93075 b、68000 c、46325 d、80000

  4、练习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车白泥小学一年一度的计算大赛即将开始,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

  一、赛前热身

  1、牛刀小试

  哪两位同学愿意请战?

  白板出示竖式笔算:24×12= 19×12=

  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2、脱口而出

  口算怎么又快又准确的得出答案呢,能分享一下你的计算秘籍吗?

  如果是142X12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动笔试一试……

  指导并指名学生汇报,参照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与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团结协作的力量无穷大,看来,这个赛前热身对同学们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接下来的项目你们还敢继续挑战吗?看招。

  二、东想西算

  情境导入:

  (白板出示)

  普者黑风景区位于文山州丘北县境内,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是国家5A级景区。这不,家住广州市的李桐和爸爸慕名而来。

  1、白板出示题目:火车行驶了12小时,每小时行驶195千米。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有多少千米?

  2、你想怎么列式? 195×12=(千米)

  3、195 X 12,怎样来计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吗: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大约有多少千米?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试着做一做,在计算时,想一想这道题与142 X12相比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9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②巡回指导,特别关注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学生互相说算法。

  5、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做题过程中的易错点)

  6、验算。你会验算吗?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愿意和同学们分享?

  三、计算接力赛----谁是计算大王

  接下来这个项目就对我们班同学团结协作能力的考验了,要赢得此项比赛,就要有赖于同学们的默契合作了。我们即将选出六位骁勇善战的计算能手来出战。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四、加时赛:

  1、134×12176×47 425×36237×82

  2、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平均每个班有32人,共有116个班,思源实验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赢得了此次比赛的胜利,恭喜同学们!

  五、课堂总结,学以致用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4

  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共编排2个例题。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例2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通过这两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2.“速度”概念和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先介绍“速度”概念,再安排含两个小题的例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自主概括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小节根据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安排了一个例题──例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节单列一个例题──例5教学估算,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的`手段解决具体问题。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应依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使估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所以,例5中围绕“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方案,引导学生对比:“谁的估算比较合适?为什么?”这是教学估算最精要之处。它让学生明白,估算时,在什么情况下应估大些,什么情况下应估小些,才能使估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符合实际需求。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应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背景。如教学例1、例2、例5时,应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想一想列竖式后,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方便合理;想一想如何根据具体情境取因数的近似值,才可能使计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灵活方便。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提高用乘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2.注意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本小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即刻画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将书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3.本小节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

  编写意图:

  (1)精心选择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例题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145×12的具体步骤,知道应先算145×2,再算145×10,注意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相加便得结果,这样列竖式算比较方便。

  (3)多项计算技能交互使用。对于如何计算145×12,教材展示了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等多项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建议:

  (1)让每一位学生经历“145×12”的计算过程。首先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然后尝试列竖式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自己估算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这对提高学生估算的准确率很有帮助。练习时,应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反馈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5×12”的计算过程。说过程时,应说以下几点: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③最后算什么。学生梳理计算步骤的过程,就是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它使学生懂得应如何有序的进行操作和思考,如何有条理地去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对独立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作如下引导:先复习计算“45×12=?”或“145×2=?”,然后再计算“145×12”。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其中之一是应用本学期学习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3)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最基本的练习,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练习时,应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5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对以后的计算和后面乘法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

  二、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计算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学们,你还能回忆起是怎么计算的吗?下面为我们看一道应用题(教师出示应用题1):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磨面粉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时,那么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学生分析题目提取有用信息:

  1、这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58千克。

  2、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我们平时说的8小时。

  求: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

  同学列式计算解答:

  58×24=1392(千克)

  58

  × 24

  232

  116

  13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1392千克.

  教师请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对意思即可。(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用掌声鼓励。)

  教师出示应用题2

  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磨面粉1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时,那么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请学生找出与第一题不同之处,很明显是58变成了158.由于上面题已经分析,所以很容易直接列出算式:

  158×24

  算式列出了,那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哪?

  2、知识教学

  教师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复习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计算完毕可用计算机验算,看自己做对没有。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158×24=3792(千克)

  158

  × 24

  632

  316

  37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地方教师指导。

  好的,同学们非常优秀,我们再看一题:用竖式计算345×76

  (过程同上略)

  好的,通过上面的两道题,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了吗?同学们可以前后桌进行讨论,有答案后可以举手。(同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多名学生向教师汇报方法,教师跟随同学演示方法,必要时予以指导。教师提醒同学注意末尾和那位对齐。

  五、知识的巩固

  教师出示通告: 今天,“数学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数学状元”大赛,让我们一起参加吧!也 许今年的 “数学状元”就是 你。

  教师出示初赛试题 :六道竖式计算题,六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通过初赛,并予以掌声。(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出示复赛试题 :三个改错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两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又通过了复赛,并予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教师出示决赛试题 :一道应用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状元”,并予以最热烈的掌声。同时希望获得称号的同学不要骄傲,安慰未获得称号的同学继续努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思考回答。

  七、课后思考

  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232×211的积吗?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习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因此还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本人方面还要继续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重点知识,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教学反思

  我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效果虽然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习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但也发现我的教学

  存在很多问题,这让我想到了:

  学生层面上,他们的细心程度还远远的不够,计算能力还欠缺。这就需要在平时上多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的层面上,还需要本人方面还要继续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把握住重难点,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多向老教师学习和请教,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索,去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6

  说教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如:进位和连续进位、因数中间有0等。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在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些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都能在生活找到它的原型。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说教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节课在教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借助情境窗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帮助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口算:

  14×3 49×220×30 400×20 14×20

  12×5 16×460×40 100×70 21×4

  2、笔算

  43×12 26×17 32×6070×50

  【本环节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

  活动二: 创设人文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将承办帆船项目,因此,迎奥工程建设现在成为了青岛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其中道路建设着墨最多。同学们请看(出示情景图)

  【此环节能使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中蕴含许多数学信息,学习数学能为生活服务,从而自觉的去学习数学。】

  活动三: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

  师:认真观察情景图,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从情景图及文字提示中可能了解到以下信息:

  1)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

  2)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

  3)二期工程12个月

  4)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

  板上,本节课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数学问题:

  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一期工程比二期工程长多少米?

  4)这条高速公路全长多少米?

  活动四: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面两个问题。先观察第一个问题,你想怎样列式? 你会计算吗?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全班交流:出现两种算法:

  1)估算:213×15≈200×15=3000

  2)笔算:

  2 1 3

  × 1 5

  1 0 6 5-------------213×5的积

  2 1 3-----------------213×10的积

  3 1 9 5

  (请一生到讲台上讲解)师: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算的?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为什么要写在6的下面?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最后算什么?

  2、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你想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迅速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请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板演。

  2 6 0 2 6 0

  × 1 2 ×1 2

  5 2 0 5 2

  2 6 0 2 6

  3 1 2 03 1 2 0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

  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从而使学生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3、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笔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活动五:巩固练习

  1、试试身手:

  174×30 348×27308×52180×40

  2、火眼金睛辨对错:教材57页第8题

  【此环节设计了两道有针对性的题目请学生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识。】

  活动六:拓展应用

  “254×36”三个同学算出的答案分别是:9142、9194、9148,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哪个结果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学生做课本56页第4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是怎样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回想如何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迁移的学习方法,授人以渔。】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算理。

  教学资料:

  例题插图、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的乘法有哪些?

  (表内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互动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自由读题。指名回答: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口答算式:144×15或15×144(师板书)

  2、“144×15”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3、“144×1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请你用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在自己的本子上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

  4、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1页。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转化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上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创设现实的学习情景,增加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对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多次经历过估算,对于估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并不陌生,教学时应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教学目标分析: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估算。

  2、难点: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为了办好奥运会,青岛人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想知道青岛的小学生在做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

  师:仔细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我为奥运种棵树”几个字。

  生2:育才小学有18个班,平均每班发223包树种。

  生3: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为了美化青岛,青岛市政府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书,还免费向市民发放树种呢,人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植树造林。根据两位小同学的介绍,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生2:我想知道光明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生3:我想知道哪个学校发的树种多?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习估算的方法。

  (1)解决问题“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探究估算的方法。

  A、引入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列式?(223×18)

  师:同学们,这是几位数乘法?(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算223×18?

  生1:我想列竖式计算。

  生2:我想估算。

  生3:我想口算。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求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应该选用哪种方法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估算,好吗?

  B、独立探究

  师: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

  C、全班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

  生1:我是把223看作200,把18看作20,200×20=4000,所以223×18≈4000。

  生2:我把223看作220,把18看做20,220×20=4400,所以223×18≈4400。

  生3:我把223看作200,18不变,200×18=3600,所以223×18≈3600。

  D、验证,总结方法

  师:好了,同学们想到了3种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是4000、4400、3600,育才小学究竟发了多少包树种呢?赶快用计算机计算下吧。

  师:精确的结果是多少?(4104包)

  师:精确的结果是4104包,我们估算的结果都在4104包左右,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是合理的。同学们看,这几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把因数看作什么数来估算的?

  生1:都是把因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生2:都是把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

  师:是,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同学们,这两种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生:都看作整十整百数简便,这样口算起来更快。

  师:所以,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选用这种方法。

  E、估一估:

  151×19713×49

  (2)解决问题“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A、交流估算方法

  师:下面独立解决“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准备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

  生1:我把340看作300,把12看作10,300×10=3000,所以340×12≈3000。

  生2:我把340看作350,把12看作10,350×10=3500,所以340×12≈3500。

  生3:340是整十数,可以不变,把12看作10,340×10=3400,所以340×12≈3400。

  B、引导对估算结果作出判断。

  师:同学们,我们先看第一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是3000,不用计算器,猜猜看,估算的结果比实际发的包数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生:我认为少了,因为把340看作300,变小了,把12看作10又变小了,两个因数都看小了,积肯定就小了。

  师:说得多清楚!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同学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是3400。你认为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为什么?

  生:我认为还是估小了。因为340不变,另一个因数12看作10变小了,所以,估算的结果还是小了。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结果是3500。你认为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呢?

  生:我认为估小了。

  师:为什么呢?

  生:你看,本来是12个340,看成了10个340,少了680。

  师:这位同学说,本来是12个340,看成了10个340,少了680,所以估算的结果就一定小了,大家同意吗?

  (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发言)

  C、验证,总结估算规律

  师:3500还是估小了,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呢?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吧。结果是多少?(4080)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9

  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

  师: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

  (卡片顺序出示口算题、生作答)

  12×3 500×7 15×4 60×70 350×2

  卡片出示197×5≈

  师:大家看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估算

  师:那约等于多少呢?

  生:100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5约等于1000。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的竖式)

  师:来,你做得最快,请你上黑板板演,请注意书写工整。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方案一)

  生:她计算错了。

  师:哪里出错了,他是如何错的。

  (生具体回答)

  师:你观察真仔细,老师帮他改过来。

  师对板演的学生:以后可要注意,计算要处处细心。

  (方案二)

  生:她做对了。

  师:谁来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生鼓掌)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

  例1:李叔叔从海南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师:李叔叔从哪到哪去?

  生:从海南去广州。

  师: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生:火车

  师:你还知道什么?

  生:12小时李叔叔可以到广州。

  生:火车的速度的每小时145千米。

  师: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海南到广州有多少千米?

  师:你能列出横式吗?

  生:能

  师:请列出模式,不用计算。

  (生列式)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45×12(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12×145(师板书)

  师:这两种列式都正确。

  师:会计算吗,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我来板书。

  (板书:145

  ×12

  生:0

  师:谁与谁乘得0。

  生:二五得十,写零进一。

  师: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接着说。

  生:二四得八加一得九、一二得二,一五得五……

  师:五写在哪?

  生:写在十位上。

  师:也就是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是吗?

  生:是

  师:请接着说。

  生:一四得四,一一得一。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个位是多少

  生:个位是0,十位写4进1,百位6加一得7,千位上的1移下来。

  师:她说得怎样?

  生:她说得很清楚,完整。

  生自觉鼓掌。

  师:这道题的笔算过程。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刚才说过程时,为了不打断她,我有一个问题没提,那就是那个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谁能帮我解答?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位对齐。

  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说得好,要是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

  师: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290,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145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师边说边在竖式旁边板书)145

  ×12

  290→145×2=290

  145→145×10=1450

  1740→290+1450=1740

  师:1450的0在竖式中为了简便就省略了。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列的竖式一样,也是145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比,请看小黑板。(出示两种竖式)

  师:你觉得哪种好些,为什么?

  生:交换位置乘好,因为这样节约纸张。

  师:还想到节约能源上去了,想得真细致。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1

  一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P54信息窗3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对位问题的算理和算法,这些都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三、学情分析

  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节课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增大一些。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用竖式计算。38×49=

  引导学生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的计算做好铺垫和准备。

  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我们一起去施工现场吧。引出课本信息窗3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借助奥运场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当中。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2)鼓励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13≈200200×15=3000

  (3)列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重点说说两位数的十位数去乘三位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应写在哪一位上,理由是什么?

  (4)运用估算进行检验。

  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怎样,为什么?

  归纳总结:估算是近似值,不是精确值;列竖式计算结果精确,可以用精确值。

  2、反馈练习

  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287×63= 206×19=

  引导学生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计算方法,集体订正。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计算方法。

  对照竖式,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边读边填。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起来。

  五、应用知识自主练习

  1、列竖式计算。 185×14= 25×302 =

  2、解决问题

  (1)从濮阳到北京的单程车票是每人185元,旅游团一共有48人。这个旅游

  团的单程车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2)摩天轮最大载重量是5000千克,三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5千克,三年级104人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大胆的对其他同学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指正,对于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过程,教师说得太多,因此没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拓展应用环节,虽然学生的思路很清晰,但给学生的展示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有些仓促,没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展示自己。

  三、今后改进方面

  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二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的内容之一,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好基础。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但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地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3、421×2、45×11、35×12、135×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习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有的学生也许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等。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引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 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145×12=

  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3、那有什么计算方法让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呢?

  (1)请拿出练习本笔算吧,做完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笔算的?要求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2)谁愿意把你的笔算过程分享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4、怎么样才能最快地知道我们我们刚才计算的题有没有算对呢?请出“计算器吧”。

  1.学生展示、交流估算方法: A、把145看成150,150×12=1800

  B、把12看成10,145×10=1450

  C、把145看成150,12看成10,150×10=1500……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研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2.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分享后,再通过集体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我会做

  课件出示:书第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和结果。

  2、我做得最快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1)分组算

  (2)公布比赛结果

  (3)表扬

  3、我是小医生。

  出示课本第50页练习七的第7题

  ( 1)谈话:有位同学他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2) 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我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 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积的末尾对准了个位。

  ② 当遇到进位的情况时不进位。

  ③ 受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影响,忘乘百位上的数。

  1.运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改错的形式,把学生计算过程中易产生的错误加以纠正,从反面提高乘法计算的正确率

  四、回归整理 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这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要是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三位数或多位数乘多位数你有办法吗?你敢试一试吗?愿意动脑筋的孩子,请你们试试吧。

  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交流: 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既归纳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又能激发起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决心和欲望。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45ⅹ12=1740

  1 4 5

  × 1 2

  ──────

  2 9 0

  1 4 5

  ──────

  1 7 4 0

  (1) 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 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

  3、体验“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难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

  实际问题掌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宇宙等方面)的运行速度,还有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出示课件)

  1)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我们把特快列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3)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4)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5)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使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2、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出示主题图)

  1)根据信息,独立计算

  80×2=160(千米)225×10=2250(千米)

  2)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学生根据算式写出关系式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4)总结数量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3、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速度?

  1)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2)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

  3)汇报结果

  小组派代表汇报板书

  4、小结: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请每一位学生写出关系式,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尽可能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关系式,给他们以鼓励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正确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方法应用

  1、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2、潇潇每天早上跑步20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10米/分,潇潇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3、课件出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正确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收获的过程中,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检测

  A卷:

  1、填空

  1)、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2)、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写作()

  2、再()里填上“>”“<”或“=”

  120×20()12×20016×400()210×4

  500×10()10×50030×80()19×300

  3、解决实际问题

  (1)强强每天早上跑步15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每天约跑步多少米?

  (2)强强每天早上跑步15分钟,大约跑步1800米,他的速度大约是多少米/分?

  (3)强强每天早上大约跑步1800米,他的速度大约120米/分,需要跑多少分钟?

  B卷

  1、填空

  (1)()×()=路程

  (2)路程÷()=速度

  (3)()÷速度=时间

  2、选择。

  (1)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

  A、米 B、千米C、千米/小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经历观察发现、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积的变化规律的全过程,获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口算比赛

  (1)6×2 = (1) 20×4=

  (2)6×20 = (2) 10×4=

  (3)6×200= (3) 5×4=

  师:两组算式的积分别得多少?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1.研究因数乘几的情况

  看来,这三个算式中可能隐藏着某些联系、某些规律,为了便于发现,我们就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1)6×2 =

  (2)6×20 =

  (3)6×200=

  (1)三个都是什么算式?

  乘号两边的两个数叫什么?乘得的结果叫什么?

  (2)整体看这三个乘法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因数怎么变的,积怎么变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3)从上向下观察这三个乘法算式:

  从(1)式到(2)式,一个因数怎样?另一个因数怎样?积呢?看来(1)式和(2)式间有这种关系,还有哪两个算式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从(1)式到(3)式,因数和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2)式到(3)式呢?两人互相说一说。

  (4)刚才我们观察了(1)式和(2)式、(1)式和(3)式、(2)式和(3)式,你们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了吗?(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5)我们通过观察这三个算式,发现了算式间的联系与变化,这个过程叫“观察发现”(板书:观察发现)。随后,我们根据发现进行了大胆猜想(板书:大胆猜想)――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要想知道这个猜想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板书:举例验证)

  (6)两人一组举例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

  (7)汇报。

  (8)回忆一下,我们归纳这条规律经过了哪几个环节?

  (观察发现、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结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不仅仅再次明确了本课知识点,更加明确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这样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为后面的探究做好方法铺垫。

  2.研究因数除以几的情况

  (1)由此你能猜到,在乘法算式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

  (2)两人一组,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研究:“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这个猜想。

  可以以口算题为例,也可以自己举例。

  ①20×4=

  ②10×4=

  ③5×4=

  (3)汇报。

  (4)通过验证研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5)刚才举例验证时,另一个因数除以几都行吗?除以0行不行? 为什么?

  这条规律还要补充什么?(板书:0除外)

  3.归纳小结:

  最开始,我们发现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能完整地说说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吗?

  师:“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就乘几或除以几。)

  4.应用规律。

  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根据前面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方法,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去经历探究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三)规律拓展

  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这部分内容作为弹性要求,应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选用。)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2.交流讨论,概括规律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把学习引向课外。

  (四)巩固练习

  1.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二)学习内容

  基础性学习包

  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

  4、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5、积的变化规律

  开发性学习包

  聪明小屋(设计两三位数乘法计算中,有些因数的某个数位上的数不知道,进行推理的算式)

  拓展性学习包

  算式因素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

  近期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笔算乘法的学习,今天着重研究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首先看下面的两组题目,如:

  6×2=12 20×4=80

  6×20=120 10×4=40

  6×80=480 5×4=20

  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第一组的第一个因数,始终是6,第二组的第二个因素始终是4。下面在分别来看。

  第一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扩大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到20扩大了10倍(乘10),同时,积也跟着扩大10倍(乘10);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20到80,扩大了4倍(乘4),积也跟着扩大了4倍(乘4),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

  第二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缩小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0到10缩小了2倍(除以2),同时,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10到5,缩小了2倍(除以2),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

  (三)整合点解读

  1、学科单元内整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师要用一个课件讲述计算时,对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乘,然后相加;其他的特殊情况,如因数末尾有0的再进一步强调。

  2、自主练习中的“志愿者擦玻璃”“信息窗1发放传单”等,教师要利用与品德课的整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语文课第四单元有关动物的内容进行整合,加强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03-09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04-06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02-08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05-30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08-29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通用13篇)11-24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5篇04-09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05-16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