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2-10-29 08:42: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变通地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理解“知音”的真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信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对“知音”会有更深的理解。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初读。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

  2、检查预习情况。

  (1)写两个主人公的姓名。

  (2)听写词语“善鼓琴”“善听”,解释“善”字。

  (3)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和语速。

  3、师范读,全班齐读。

  三、初识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说一说古文大意。

  请几个学生说说解意,并询问他们是读了几遍后才了解其意。

  三、感悟知音

  用故事串起文章,体会伯牙子期相遇相知的经过。

  一天,伯牙乘船路过汉江,船至汉口遇大雨天气,与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钟子期偶遇,两人相谈甚欢。于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瑶琴,鼓起曲来……

  1、教学“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必得之”。

  (1)指导朗读“善哉”,男女分读。

  (2)伯牙的琴声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之外,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请模仿课文第2名,练习表达。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

  (在表达前,师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第2、3两句中所描述的都是美好的景物,表达时都是以AABC的形式出现。而类似的词语还有:悠悠白云、袅袅炊烟、绵绵春雨、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皑皑白雪等)

  (3)这就是文中所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知音的含义就是和自己心心相通,情投意合的人。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子期却能心领神会。于是,他们整整畅谈了一宿。

  (4)两人偶然相遇,子期虽只是一个樵夫,但伯牙所念他必得之,在这样一个无眠的夜晚,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5)议议:当时的伯牙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唯独把子期当做知音呢?听到不着边际的恭维性的赞美时,伯牙的心情如何?他内心渴望什么?

  次日清晨,二人面对青山结拜为忘年之交,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汉口洒泪而别。

  (6)此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人约定来年今日在此相聚。

  (7)指导朗读。

  2、教学“子期死……终身不复鼓”。

  一年后,伯牙如约来到汉江口,谁知迎接他的却只有一块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导朗读。

  (2)再解课题。

  (3)为什么世上谓可无伯牙,却不能没有钟子期,子期死,伯牙此时的心情如何?

  (4)议议: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5)无人理解,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琴弦吗,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6)体会伯牙的悲痛欲绝,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5句。

  (7)面对痛苦与绝望的俞伯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四、深悟“绝弦”

  1、出示“伯牙在子期墓前的悼词”,深悟绝弦。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得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情境朗读。

  五、课堂小结

  1、背诵。

  2、师总结:子期死,俞伯牙又回到了以前那无人能理解、无人能分享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让人们去真切地感受着真知己的境界。

  3、学生用心欣赏《高山流水》。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钟子期

  善鼓琴 知 ︳音 善听

  所念 ∣ 必得之

  绝弦 (悲痛欲绝) 死

  (情深意重)

  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所以上课之前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复诵读。然后,我又上网搜索了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高山流水的故事、相关音乐等。

  由于小学生接触古文甚少,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自然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诠释。我首先由音乐导入新课,初识大意,初步感悟知音深情,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活动,穿插相关故事,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所具有的特定意象和内涵。因此,我把预设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情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上。

  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这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个故事,抓住“读”为突破口,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学生初识文言文,朗读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读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教学中,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我也注重了朗读的结合体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在教学尾声,继续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并试着背诵

  教学中,我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依依杨柳,绵绵春雨,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拓展说话,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学生对伯牙、子期的相关阅读链接无法通过自主预习做到,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延伸阅读方面内容,我补充了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我给学生讲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并决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同时让学生深情朗读伯牙所做短歌,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绝弦”。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讲求师生合作的同时,是否也该重视生生间的合作,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生生互动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学中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使学生从与他不同的观点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第二,学生初识文言文,朗读不是很到位。尽管我给学生范读了,学生也尽量模仿了,但这篇课文中有两处停顿难点:“哉”“兮”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延长、停顿一下,颇有音乐美。学生还是未能更好地体会这种美,表现这种音乐美。

  第三,在教学中,我觉得我的教学语言的精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有的导语的设计还不够细致、到位,影响了课的精彩。

  老师评价:

  韦老师的课,不仅让学生对故事有了深入的认识,也让学生对人性、对社会的交往、对群体的生活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把语文与生活嫁接一处,语文课堂便有了广度。此时在加上课后拓展环节,课堂就有了张力。全课设计以““三品知音””为线索贯穿前后,一气呵成,既让孩子扎扎实实地接受了一次语言文字训练,又在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滋养,课堂的语文味浓重,学生学习效果凸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03-24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1-09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03-0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09-17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12-06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12-0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汇编15篇03-28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通用7篇)11-29

有关《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通用14篇)02-23

[优]《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12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