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了解xx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3、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松鼠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记忆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发言: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多人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从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1、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xx的表达特点。
2、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六、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1、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xx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
3、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以前,我们也学过几篇,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1、下面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看它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齐读。
3、释题:理解助、长、揠。
4、听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字音读准,不要多字少字;
(2)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检查初读情况,认读生字。
3、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其它同学思考三个问题,在书上划下有关词句。
(1)那个人为什么帮助禾苗长高?
(2)他是怎样帮助禾苗长高的?
(3)帮助长高的结果怎样?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理解:巴望。
(3)思考:为什么那个人觉得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非常着急?
(5)指导朗读,体会那个人着急、渴望的心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2)理解:筋疲力尽。
(3)指导朗读,体会他高兴的心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
(2)禾苗为什么没和长高,反而都枯死了?
(3)教师演示。
(四)、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学生表演,再现课文。
2、揭示寓意:《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否则就要把事情弄糟。
3、指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
4、看板书,指导背诵。
四、板书:
揠苗助长
巴望长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3
一、版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内容: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Ⅰ)。
(2)技能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Ⅱ)。
(3)情感目标:
①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
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酶的作用。
[解决方法]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体内,大约每分钟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完全是因为酶的作用,酶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怎样起作用的?显然应是本节课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
①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解决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活化能这个名词在高中生物教材体系中是第一次出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这个名词都很陌生。化学反应之所以能进行,就是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来不能进行反应的物质发生了反应,是增加了反应物的自由能,还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通过实验和类比,必需要让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项目设计方案11-15
教学设计方案07-22
教学设计方案06-1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04-04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 撰写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1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1-17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03-10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6-22
教学设计方案【推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