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难点: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绘画工具或纸造型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播放鸟的录像片,提观察要求: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边看录像,边说出鸟的名称,边思考。
讨论:
1、鸟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
姿态美……
2、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各组代表介绍特点突出的鸟。
组织组际交流:
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讨论:
(1)这幅画是谁画的?
(2)荷花、花瓶、鸽子与“和平鸽”有什么关系?
(3)鸽子画得怎样?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讨论:
鸟的'特点比较突出,有的颜色鲜艳……
课件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学生观察思考)
四、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
提问: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五、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鸟,鸟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教学后记
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硬币,盐,绳子等实物。
2、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眼睛最明亮,你们觉得现在我们教室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师,老师的体重是100斤,最轻的是XXx,她的体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这些表示物体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质量,而我们说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通用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板书: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认识新朋友克
小朋友们,请你拿出纸盒子里的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用到称量的工具,秤。
1、初步认识各重秤
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量,秤的种类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在市场上面称量大袋的粮食用的磅秤,有实验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经常使用的电子秤,还有水果店经常使用的盘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物体的轻重程度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秤,我们现在要测量的是2分硬币的质量,我们就需要用到电子秤。
2、初步认识1g我们一起来称量一下吧,,那么这个2分的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说一说,你认为质量大约为1克是什么感觉呢?1克是很轻很轻的,我们用一只手就能很轻松的掂起来,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体时,用的计量单位是克,又叫g(板书:计量较轻的物体——克、g)
3、几粒黄豆大约重1克
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小小的黄豆,大家拿出一颗黄豆,用手掂一掂,说说,它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掂的时候我看见有很聪明的宝贝,他一手拿黄豆,一手拿着硬币,一起掂,真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宝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结论了吗?
对了,黄豆比1克轻,那么,你知道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g吗?动动小手,掂一掂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刚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用天平进行验证)原来6粒黄豆大约重1g。那么5粒对不对呢?也对,6粒小一点的黄豆和5粒大一点的黄豆
4、猜猜我是谁
老师昨天晚上在给大家准备学具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我就不知道我称量好的物体谁是谁呢?你能帮帮我吗?
(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请组长说一说纸巾12g、1元硬币6g、盐500g、细绳比1g轻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小朋友们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展示课前题单)
活动
二、认识新朋友千克、kg
1、认识1kg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盐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们就需要用到另一个称量的工具了,盘秤
简单认识一下盘秤,盘秤的.单位是千克,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我们来称量一下两包盐,指针指向1,即为1kg。
思考:为什么计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称量出来的答案是1kg,因为1000g=1kg,刚才我们学习了1枚两分的硬币大约为1g,1000枚2分硬币呢?那么2kg的质量大约会有多少枚硬币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请小组长拿出两包盐,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币,右手掂两包盐,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重的感觉,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点困难了,说明计量较重的物体用的单位是千克,kg(板书: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kg)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吧,小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约有几本数学书。
小组长汇报,教师盘秤验证,大约4本书。
那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千克来做单位?老师也找到了一件质量为千克的物体,一起来看看吧。洗衣液净含量5kg,苹果净含量25kg。
这瓶洗衣液的上面写着呢,净含量2kg,那么这个净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秤一秤,咦?怎么会比2kg多那么多呢?净含量就是指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质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会比2kg多。
(展示课件)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吧,看看谁最棒。学生独立完成,展示题单,集体订正。
三、总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四、拓展
刚才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体重,其实我们8岁孩子的标准体重如下:只有在标准体重内,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长的更高,更强壮,小朋友们,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体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达标了没有?最后啊,老师还有四句口诀来送给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展示课件)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课!
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一年有四季,它们是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学生看图说图。
【评析】利用插图把学生带入诗文描绘的境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和说话的兴趣。
二、学文识字
1.导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一首儿歌写了这些季节特有的美景。(揭题)
2.提示方法。在读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困难,比如有的字不认识了,那该怎么办呀?(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范读:要求一边听教师读,一边找出说话的是谁,用“_”标出来。
【评析】对一年级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必要的。提示学生借助拼音帮助识字,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低段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教师的范读很重要;找一找,划一划的动笔动脑活动巧妙地让学生从耳听、眼看、脑思、手画中全方位感知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节特征。
4.学生汇报。(感情朗读儿歌)
5.学习生字。①尖尖的草芽想跟我们交朋友了。你能跟这些草芽打个招呼吗?(学习生字“对”“说”“是”)②圆圆的荷叶夸你们太棒了,她也送来了生字宝宝。快看看我们接到的是谁。(学习生字“叶”“圆”“夏”)③谷穗也赶来了,我们快给他让座吧。(学习生字“秋”)④顽皮的雪人跑得满头大汗,让我们一起为他擦擦。(学习生字“雪”“肚”“冬”“就”)
【评析】把读词悄悄地变了一下身,学生们的朗读声可爱极了,原来读词语也可以变得有情趣呀。让学生在“打招呼”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读准了词语的音,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巧妙地把学习生字融入到情感教育之中,学生接生字宝宝,给谷穗让座,为小雪人擦汗,让课堂充满了人文性。
6.复习巩固。①快看看,老师把拼音藏起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②咱们来爬楼梯读,一个词比一个词的声音大些。③咱们再下楼梯读,一个词比一个词的声音小些。④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读课文)
【评析】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从读有拼音的生字再到读无拼音的生字、上下楼梯读,最后回归诗文中读,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识字经历了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师把词卡从低到高粘贴,就像音乐中的音阶一样,让学生视觉上有个新鲜感,模仿唱音阶的方法,在变化中享受读词的快乐。
三、游戏学句
1.热身运动。我们来玩游戏好不好?在玩游戏之前得先做个热身运动。(生读课文)
2.游戏“排排坐”。①第一关:教师出示一个句子的乱句卡:“我、春天、是”学生排一排,齐读。②第二关。教师出示三个句子的乱句卡:我、冬天、是、我、我、夏天、秋天、是、就是。学生交流之后派学生代表排一排,齐读排列好的三句话。
3.游戏“捉迷藏”。①在学生排好的句子中抽掉写有“我”的词卡:谁是春天?②在学生排好的句子中抽掉写有“秋天”的词卡:我是什么?③指导观察以上句子,发现什么了?(都是“是”字句)④说话练习。你知道哪个季节里还有什么,能用上“是”字句来表达吗?
【评析】热身运动和游戏都是变换形式让学生读儿歌,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与文本对话。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就得花样百出。同时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认识“是”字句这种常见的句子结构,接着让学生说熟悉的季节中有代表性的事物,用“是”字句来表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遣词造句的语言能力就在这“认”“悟”“用”中悄悄形成了。
四、指导书写
1.读儿歌:七月荷叶圆,荷花别样红;九月谷穗弯,无花果儿香。(学生跟读)
2.指导书写“七”“无”“儿”“九”。①指导学生观察,发现前三个字中都有相同的笔画“竖弯钩”,引导学生区别,说出在各字中书写时有什么不同。②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③书写以上四个字。
3.省略
教学设计4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文中的生字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出示词语:生机勃勃葱绿枯黄活泼饥饿疾病
贪婪凶残哀嚎
2.聪明的小朋友肯定有所发现了,这三行词分别描写什么?(板书:森林、鹿、狼)
3.你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字词,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脉络层次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阅读文本做了适当的铺垫。
二、品读感悟
1.自然切入,拎出主线
(1)课文是怎么评价狼和鹿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的词句。
(2)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板书:“功臣”“祸首”)鹿是怎么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的发生地凯巴伯森林,默读第1和第3自然段,把描写森林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虫鸣鸟叫,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指名读)这句中有组意思相对的词——消退、“消退蔓延。能不能换成“消失”,能不能换成?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蔓延”“扩散”这里的绿色具体指什么?(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仅仅就这些吗?省略号告诉我们——森林中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群给吃光了。(引读)一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
(3)看来鹿群对于凯巴伯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中许多数字直观地告诉了我们鹿群的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轻声朗读课文的第1和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此时你置身于凯巴伯森林里,你眼前的.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样的呢?(奄奄一息、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哀鸣)
(5)看着眼前枯黄的森林,八千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病鹿,我们和当地居民一样有着深深的疑惑:狼怎么就成了“功臣”,而鹿又成了“祸首”呢?请学生们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称狼为“功臣”,而鹿为“祸首”。
(6)狼要吃鹿鹿要吃森林,当鹿发展得太快时,就会糟蹋森林,而狼吃掉一些鹿,等于保护了森林;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等于保护了鹿,三者构成了生态平衡。当人类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杀掉了狼,打破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林枯、鹿死的后果,于是,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美丽善良的鹿却成了“祸首”,这是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所以在“功臣”和“祸首”上加了双引号。
【设计意图】紧扣三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比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领悟文章要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三、课堂延伸,迁移明理
1.为了让人类记住这段惨痛的教训,凯巴伯森林决定召开现场大会,分别邀请了狼先生、鹿小姐、猎人大哥讲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如果请你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你会如何讲述凯巴伯森林毁灭的一幕呢?
2.鹿群被称为“祸首”,觉得很委屈,它们说这一切都不是它们自己想要造成的,背后还有一个真正的祸首是——(人类)。那人类与自然的失衡还造成了哪些祸患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森林的消失,导致地球变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空气污染,脆弱的大气层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水资源缺乏,久旱的农民仰天长叹。
3.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有许多话要说,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听、说、读、思、写,课外与课内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知识和情感的迁移。
教学设计5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过汉语拼音,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
【难点】
n、l 的发音及 n、l 与韵母的拼读。
【教师思考】
如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声母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重点】
声母 d、t、n、l 的形状及 d、t、n、l 与韵母的拼读。
【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信息资料】
1、 d、t、n、l 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教学要求】
1、学会 d、t、n、l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 d、t、n、l 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 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 d、t、n、l 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 n 、l 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 d、t、n、l 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 d d d;鱼儿跳舞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木棍 l l 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 d d d、用手指摆d的 形状;小伞把 t t t、倒拄拐棍 t t t 和“七”像;独木桥 n n n;l 的形状像数字 l、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 b;p、n 和 u、m;t 和 f;l 和 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 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反思】
本节课力求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在声母音形教学上,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间尝试学、互相教学、讨论研究学,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深知学情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学单一的呈现方式,及各个字母按音形义讲解,采取了集中训练,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的教学思路。一些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感召下得以彰显。
3、拼音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联系日常生活、捏摆字母记忆字形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升华。
教学设计6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进行一次动物知识大赛怎么样?师:请听题: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师:蜂鸟在刚出生时还不到1克重呢!
师:请听第二题:肚上大口袋,装个小宝宝,是什么动物?师:恭喜你们又答对了!最大的袋鼠体重可达到90千克。师:最难的题目来了,世界上最小的狗是什么狗呢?
师:你来说,你知道的真多!这就是可爱的茶杯犬,大约重1千克。
2、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师:看到这些有趣的信息,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情况1)生: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
二、克的认识
1、初步感受克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
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我们先来认识1克有多重。
(情况2)生:克和千克是是什么?(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节奏快些)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
师:要想认识克和千克,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问题)
2、感受1克
师: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师:猜一猜桌子上哪些物品会和1克差不多重?(1枚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
师:你们也找到了吗?那我们猜的对不对呢?还得通过这个小助手来验证一下。(课件加实物)师:他是谁?你会用吗?你来说说看。
(如果孩子说不到点上)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有一个小疑问:如果两边一样高呢?说得真好!
(如果说到点了)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也明白了:如果两边一样高就说明两边的物品一样重,是吗?你说的真好!师:除了像这样比较物品的轻重,天平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师:这就需要用到砝码。他们专门用来称出物品的轻重,砝码有200克、100克、、、等等
师:天平的托盘里已经有了1克的砝码,你们不能用它来验证一下硬币和花生米是不是1克呢?注意:在另一个托盘里放东西时一定要轻轻地放,明白了吗?好,开始验证吧?师: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师:那1枚2分硬币是不是重1克呢?(1克),一粒花生米呢?、、、、、、
师:猜对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接下来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掂硬币、花生米,体验1克有多重)
师:你掂了1克的硬币,还掂了1克的花生,你觉得1克怎么样?大家觉得呢?
师:是啊!真的是很轻很轻!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一起说,用什么表示?
3、进一步感受1克
师:现在记住1克的感觉了吗?这次不用天平称,你能不能通过掂一掂,来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吗?师:这些物品就在桌子上的小盒子里,组长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卡上,聪明的孩子们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有结果了吗?那就以最好的坐姿给老师看。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
师:下面的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小组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师:你跟大家说说吧!
情况一: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大家估的都一样准啊,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情况二: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对呢?大家赶紧用天平来验证一下。有结果了吗?(找错了的小组回答)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钙片)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呢?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4、体验20克、60克、500克
师:从桌箱里拿出一个小面包放在右手,再将一克的硬币放在左手里,对比着掂一掂,估计一下小面包大约有多重?、、、、、、
3、4人,有猜到大约20克)师:同意10克的同学请举手,同意20克的请举手,同意X克的请举手。师:到底谁估的更接近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师:大约多少克?
师:刚才谁估计的是大约20克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不但知道1克有多重,还知道了20克有多重,真是了不起!其他的同学要加油哦!情况2:(没有人估的接近)到底有多重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
师:有结果了吗?多少?师:一下子估这么重的物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估错了也没关系,赶紧掂一掂小面包,感受一下20克有多重,把它记在你的心里。
师:小猴子去超市买了两样物品,我们来看。这次不用电子秤,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对比着20克的小面包来掂一掂、估一估这两样物品呢?把你估计的结果先记录在探究卡的这个位置,听明白了吗?好,从桌箱里拿出小盒子,开始!
师:估计出来了吗?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把结果页填写在探究卡上,我们比比哪个组完成的最快。开始!师:哪个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生1交流)估的这么接近,真准!还有谁想交流一下?(生2交流)你的小秤也真准
师:他们两个估的可真准!你们也估的这么准吗?
师:看来有的同学估的准,有的`同学估的还不是很准是吗?我们再比比谁的小手更灵活?
师:请同学们把QQ糖、鸡蛋和苹果都放到小盒子里,三个数放回桌箱,
师:既然大家估的这么准,那快速掂一掂桌子上的一袋盐,你觉得它有多重?
师:好了吗?你来说!
(有说到500克的)就是5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也来找找看,找到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就是包装袋上的标识,通过它就知道这袋盐重?(500克)很多包装上都有这样的标识,大家回去后找一找、认一认好吗?
师:赶紧再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拍手坐好)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用克来做单位?师:看来都是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是吗?你觉得老师的体重用克做单位合适吗?为什么?那用什么作单位?
三、认识千克
1、师:你知道的真多!在计量像老师这样较重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来做单位,(板书)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一起来说,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师:你能从桌子上找到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我们比比赛,看谁最先找到?
师: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大家都觉得两袋盐重1千克,我们找的对不对呢?要验证1千克是不是还要用天平来帮忙呢?
(收天平:将放有砝码的托盘轻轻拿下来放在另一个托盘上,再轻轻地把天平放回材料箱)(师拍手坐好)
2、师:我们一起来看,称较重的物品都用到了哪些秤?(图片)师:你会看秤吗?我们来试试看师:它有多重呢?
(提醒说完整,反馈的语言)
3、师:刚才找到的两袋盐是不是大约重1千克呢?我们还得请上盘秤来帮忙验证一下。可以两个人轻轻地抬上来。好,开始吧!师:称出来了吗?两袋盐重多少呢?(板书:1千克)师:我们找的对吗?真了不起!
师:再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回想一下,一袋盐重?两袋盐就是500+500等于1000克。
师:同样的两袋盐,用秤称是1千克,而计算出来的却是1000克呢?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师:你的意思是1千克=1000克,是吗?说的真对!用字母表示就是:1kg=1000g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示范)生读
师:那2千克就等于?6000克就等于?真聪明!
4、感受1千克
师:轮流掂一掂这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可以和硬币对比着掂。师:掂完了吗?你觉得1千克和一克比有什么感受?大家觉得呢?师:所以在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千克)来作单位。
5、称1千克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
师:记住1千克的感觉了吗?那你觉得几个这样的苹果能有1千克?(学生估)认为是3个的举手,4个的,5个的。师:到底谁估的准呢?赶紧来称一称,看看有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交流)
师:赶紧在小组内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拍手坐好)
6、估计比1千克重的物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千克,如果是再重一点的物品,你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这里有一棵大白菜,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觉得大约有多重?(交流)
师:你们俩(最靠前的同学)再来掂掂试试,估计有多重?师: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呢?你们小组帮忙验证一下。多少?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真是厉害啊!
师:你俩在提白菜时有什么感受?(很重)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拎回家是不是很辛苦啊?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分担一些,好吗?
师:同学们,这么重的大白菜你们都能估计的出来,那如果是更重一些的呢?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找一位坐姿端正的孩子上来,还是小组内估计一下,他大约有多重?(再找两个同学上来抱抱试试)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体重秤,你上来称称看,多少?师:估计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四、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要出几道小题考考大家,敢闯关吗?
1、第一关:这瓶墨水有多重?你是怎么算的?同意吗?
2、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快速抢答!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
3、加大难度!第三关:你知道一袋有多重?几袋重1千克吗?
4、第三关也顺利闯过,来看第四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有信心顺利过关吗?赶紧拿出桌箱里的练习纸,快速做一下第1题。
师:这是谁做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同意吗?全做对的举手!恭喜你们顺利过关
5、最后一关:你会填吗?快速做一下第2题。(交流同上)
师:咱班的同学学的太好了!真是一群聪明的好孩子!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计量较轻物品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如果是计量像大象、汽车这样特别重的物体,我们还会用到一个新单位,这个要留着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设计理念:
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缠足前和缠足后的巨大变化。在课外资料的链接中激发学生对缠足的痛恨之情,对姐姐的同情之情,对孙中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2. 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陋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同学们还记得这里的“破”是什么意思?“陋习”呢?孙中山破除的.是什么陋习?你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
二、:学习第8小节
(1)指名读第8小节,问:“首先”就是——?
(2)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要废除的陋习有很多,为什么他首先废除的是缠足这一陋习呢?这跟他幼年时,亲眼目睹姐姐缠足是分不开的。
三、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缠足前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时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后姐姐的句子。边读边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2.组织交流:
A.缠足前,姐姐是什么样儿?
(1)指名读
(2)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缠足前的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你从哪儿读到的?(指导把话说完整。感情朗读)
相机板书
(3)师:缠足前的姐姐是那么……喜欢这样的姐姐吗?就请大家带着这份喜爱之情读一读缠足前的姐姐吧!(自读、指名读)
B.缠足时的姐姐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师:缠足时姐姐很---- 板书:痛苦
C.缠足后的姐姐又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板书:没有歌声,没有笑脸
D.看板书提出疑问:缠足为什么能让那-------的姐姐那么痛苦,没有了歌声、没有了笑脸?
(1)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缠足。
(2)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缠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观看课件,学生感受缠足之残忍)
(3)师:看到这么小的变了形的脚,同学们心灵深处一定感慨万千,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受到这样痛苦的折磨,我们再也看不到------,再也-----。让我们来看一看姐姐遭受这一痛苦的过程吧!
五、学习第2小节
1.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妈妈是如何给姐姐缠足的?
2.指名读,(圈出“长长的”,师:有多长呢?----就这样“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着,缠得姐姐-------)
3.师:老师想请一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这让你感受到什么?
4.交流:(播放音乐:凄凉地),
(1)(出示内容):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感到。
指导朗读:可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你深刻的感受吧!)
(2)师:缠足是那么可怕、那么残忍、那么让人痛苦、那么让人憎恨,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吧。
六、学习3—6小节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看到姐姐被缠足,孙中山是怎样?妈妈又是怎样呢?
1.请同学们读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
(1)师:孙中山-------出示第三自然段
(圈出“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生气”的是?“心疼”的是?(缠足时的痛就如同在受罪、受刑一样啊!孙中山能不生气、能不心疼吗?)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多名读
(2)你还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孙中山?(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仔细品味。
指导朗读:好一个-----,请你读读这句话。
(3)妈妈又是怎样呢?---从哪儿可以看出?(妈妈真的残吗?)
你能读出妈妈那既心疼又无奈的复杂心情吗?
你还从哪儿读到了妈妈的无可奈何与心疼?
(4)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从“含着眼泪”读懂了什么?
师:“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
师: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这句话。
3.同桌分角色读3—6小节: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4.指名分角色表演
七、比较读:
1.师: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
2.师:这件事------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此时的孙中山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师:缠足这件事不仅给姐姐带来了痛苦和打击,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就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八、再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第8自然段。
九、升华情感:
师:课文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缠足前姐姐的活泼能干;缠足时、缠足后姐姐的痛苦和遭受的伤害,让我们感受到缠足的残忍,更让我们感受到孙中山从小就有一种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地方。让我们带着对孙爷爷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课题,24齐
十、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孙中山的故事,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回去以后问问周围的老人或者查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选择是单的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质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测物体的质量。
课前准备:
1、两袋食盐,一些红豆
2、一台盘称、一个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苹果和乒乓球),请你告诉老师,谁重谁轻?请同学们一手举起数学书,一手举起一支笔,掂一掂有什么感觉?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那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称)秤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在生活中,称物体质量的时候都用哪些单位、?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二、明确学习目标
认识1克和1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估测物体的质量。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标杆题:课本86页内容学习要求:
1、掂一掂:两粒红豆的重量,猜一猜它有多种?
2、用秤称一称两粒红豆的实际质量。
3、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克。
4、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他的质量,在掂一掂。
5、掂一掂:一袋500克的食盐的质量有多重?算一算如果两袋这样的食盐有多重?
6、称一称,两袋这样的食盐的质量有多重?
7、说一说:通过计算和称你发现了什么?
8、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重1千克的。反思
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类比训练课本89页第4题反思说说你是怎样估测出物体质量的.?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1个鸡蛋重约50
(2)妈妈的体重约50
(3)一个乒乓球约重3
(4)一袋方便面重110
2、下面是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请你找一找信中存在的问题。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五、反思小结
说一说在本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六、本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表示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1000克=1千克
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彼此之间的信赖。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2.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3.关键:抓住重点语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理解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
2.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有什么感受,你还记得吗?
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读了课文,你知道说的是谁信赖谁吗?(鸟儿信赖作者)
二、品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它会“伸脑袋瞅瞅”我。(板书:大鸟伸脑袋瞅瞅)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
2.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阅读第六至十六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可按文章顺序谈,也可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将两处联系起来谈)
⑴“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很强呀!
⑵“屋里飞”: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些地方?(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
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
教师: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地点变了,方式也变了,如果我是作者,谁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
师:你为什么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的名字?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不飞出去呢?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⑶“喝茶水”: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它先离我很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瞅瞅我有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⑷“啄笔尖”:同桌互读。
⑸“肩头睡”:作者为什么不惊扰它?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三、回读一至六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了,我们感到它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变了,它越来越亲近“我”、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请找出来。
3.朗读自己所画的句子。
⑴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⑵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⑶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上彼此创造的
1.教师:不论是大鸟,还是小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是“我”精心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信赖)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体会。
六、课堂小结
因为爱,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大千世界,处处都需要关爱,处处都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的话吧!
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细腻(ní nì)画框(kuāng kuàng)待一会儿(dāi dài)
3.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先……然后……再……
4.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思路提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5.根据内容填空,回答问题。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⑴根据课文填空。
⑵“斑斑驳驳”在课文中的意思是。
⑶“无数指甲状小叶”写出了。
⑷“生意葱茏”说明了。
附:板书设计
珍珠鸟
大鸟:伸脑袋瞅瞅
珍珠鸟小鸟:探脑袋屋里飞信赖人
喝茶水啄笔尖肩头睡
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了解项羽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
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总体把握《项羽本纪》的内容,了解《项羽本纪》在《史记》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品读第1—2节了解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从而自主归纳项羽早期性格特点。
3、通过疏通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4、品读第3节,疏通文意,了解巨鹿之战,并掌握各种文言现象。通过把握“巨鹿之战”,分析并了解项羽的将帅神威。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一、导入新课:
提问:课前让大家查阅有关项羽的故事或诗文,下面请几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明确:(1)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故事(2)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
二、内容介绍: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其中着重描绘的是这个英雄人物在短暂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个关键阶段:1、吴中起兵,是项羽一生事业的起点;2、巨鹿之战是他辉煌功业的顶点;3、鸿门宴,是他生平、事业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4、垓下战败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终点。清人郑板桥曾说:“《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本文节选了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巨鹿之战、垓下之战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项羽身世及其性格中“才气过人”和“不肯竟学”两个侧面,并以个性化的语言,初步展现共心胸器度;“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从而以极尽辗转腾挪之能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传达出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形象与神采,表现出司马迁极为高超的人物形象的刻划艺术。
三、品读第1—2节: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品读,归纳项羽早期性格特点。
1、疏通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文言现象
第一节: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第二节:②去:放弃,丢下。③竟学:学到底。“竟”,终于,完毕。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⑤请:求,要。书:信。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⑥以故:因此。已:止,了结。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项梁。⑧繇:同“徭”。⑨阴:暗中。部勒:部署,组织。宾客:“指客居吴中依附项梁的人。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⑩妄言:胡乱说。(11)族:灭族,满门抄斩。(12)扛:两手对举。(13)虽:即使。惮:害怕。
2、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提问:第1、2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一介绍项羽家世:世代为楚将,祖父为秦戮;
二介绍项羽少时由项入吴后的学习情况(求学项梁),突出“才气过人”和“不肯竟学”;观秦王巡游时的“言志”之语“彼可取而代也”(观帝出游)。
3、思考以下问题:
①文章开头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明确: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
②项羽早年的学习态度以及面对秦王的“言志”所显示出的性格特点,和他以后的成功与失败,有什么潜在联系?
明确: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使之缺乏谋略。
③试比较:三人话语在内容、语气、思想上的异同。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也。”----看不起,胸怀大志。( “悍而戾” )
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豪情壮志,大丈夫气概。(“津津不胜其羡”)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平等的观念,激励人心。
③说明:按纪传体史书惯例,人物传记开始要介绍传主的家世及生平初期的情况。古人认为“不凡之人,必异其生”,即凡是后来做出非常事业的人,必定会在其人生之初显示某种征兆。本段对项羽的有关描写,似也有此寓意。
因项羽一生的成败都与项梁的影响有关,所以文中对项羽这二层内容的介绍,都笼罩在项梁的形象之中。但项羽的形象已初见端倪。
4、选文随后省略的“吴中起兵”一段,叙述的是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响应陈涉、起兵反秦的情况。
同学们课后可在网上或图书馆找到这段内容自行阅读,想一想省略的这一段在主体描写项梁的同时,侧面交代了项羽的哪些事迹?从中显示出项羽怎样的气质性格,这对以下集中描写项羽的事迹及塑造其形象,有什么作用?此外,同学们还可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及思考结果写出表达观点,抒发感想的议论文章;
①项梁自身的性格器度及其对项羽早期的培养教育,对项羽日后的性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产生了哪些影响?
②项羽早年情况对其一生起制约作用的事例,对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为未来发展而明确学习态度、培养气质性格、选择事业方面而言,可提供哪些启发?
四、简介“吴中起兵”等省略的有关情节
项羽随项梁在吴中响应陈胜、起兵反秦后,接受如召平以陈胜名义的命令,从江东吴中“渡江而西”。沿途收编或兼并了好几支军队,气势大振。陈胜死后,刘邦也来投奔。项梁采纳范增建议,立楚怀王的孙子为楚怀王。其间项羽受遣攻下襄城,之后项梁又屡败秦军,
项羽与刘邦还率军斩杀了秦宰相李斯的儿子李由。一连串的胜利使项梁骄傲起来,拒绝了宋义“将骄卒堕者必败”的劝谏,终于导致以楚为首的联军被章邯所率的秦朝援军击败,项梁也战死,从而使反秦义军在陈胜死后,又一次遭受到重创。秦军则趁机将反秦阵营的赵国君臣及军队包围在巨鹿城,与赵国及诸侯援军形成决战局面。
五、品读第3节:巨鹿之战
1、疏通文意,概括大意。
(1)重要文言词语:
河:这里指漳河。②少利:胜利不多。③釜:锅。甑(zèng,憎):做饭用的一种瓦器。④冠诸侯:在诸侯军当中居第一。⑤壁:壁垒,营垒。⑥纵兵:出动军队。“纵”,放。⑦惴(zhuì,赘)恐:恐惧。⑧辕门:即营门。古时军营用两辆兵车竖起车辕相对为门,所以叫辕门。⑨膝行而前:跪着向前走。“膝行”,有膝盖行走。
2、说明:在这场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性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神威,使他的一生功业发展到了顶峰。明代茅坤说,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文中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镇楚国,名闻诸侯”以下对巨鹿之战的正面描写部分,虽文字不多,却极有气势,尤为精彩,值得反复诵读。
3、在巨鹿之战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战争?表现了项羽什么的`形象?大量采用短句有什么效果?
明确:明人唐顺之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在这场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性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神威,他的一生功业发展到了顶峰。故而侧重展现其将帅神威形象。破釜沉舟、势如破竹,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三个“无不”、两个“莫敢”从侧面极力渲染烘托项羽的将帅神威。
4、随堂思考:
(1)我国古代散文中的战争描写,与小说中侧重于兵戎相见的正面描写不同,多侧重于双方战略的形成、人心向背、双方的内政、外交等战争诸因素的交代。对战争的交锋场面及结局,一般不多着笔墨。思考这种写法和传奇、武侠小说中侧重交战场面描写的手法相比,有什么好处和不足?
(2)回顾必修三《鸿门宴》
巨鹿之战基本消灭了秦军主力,并使秦王朝内部出现分裂,导致秦军首领章邯投降。项羽在纳降秦将,并在新安坑杀秦朝20万降军后,继续向秦地进军,于公元前206年12月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此时项羽年仅28岁,即成为各诸侯军的统帅,事业上可谓如日中天。
巨鹿之战是项羽等人受楚怀王派遣,从北路击秦时为救赵国而遭遇的大战。同受派遣而从南路攻秦的刘邦,则由于项羽主战的巨鹿之战吸引了秦军主力,而得以长驱直入,率先入关,从而与因战争耽搁而后来入关的项羽,发生了反秦军队中的内部冲突。这一冲突导致了鸿门宴上刀光剑影的明争暗斗,并由此拉开了继秦代灭亡之后楚汉数年相争的序幕。而项羽性格中的长处短处都在鸿门宴上得到集中体现,他毕生的功业及生命历程,也以此为标志,出现了重大转折。
鸿门宴一段已选入必修课本,本书对这一段内容予以简单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品读本文所选的《垓下之战》时,对项羽生平和垓下之战的背景,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把握,并由此思考或讨论:鸿门宴的结局对项羽的人生历史和楚汉相争的最终结局,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六、课后作业:
巩固前知,预习4—8小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第4-8节,疏通文意,掌握主要内容。
2.体会项羽在“乌江自刎”时的悲壮。
教学重点:
1.掌握各种文言现象。
2.能用辨证的眼光来看项羽的人物形象。
一、品读第4-8节:
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楚汉相争的序幕,项、刘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政权争夺战。项羽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烧杀抢掠后又东归,分封天下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击杀楚怀王。刘邦被项羽分封到蜀地为汉王,仅三个月就率先引发了楚汉战争,并于公元前205年春率50万军队东伐项羽。虽屡遭败困,但均得逃脱,并用反间计除去项羽身边的范增。公元前203年,刘、项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议和罢兵后,刘邦又违约击楚。几经反复,项羽不断被削弱,终于在公元前202年,被刘邦主力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项羽在悲歌别姬后,率仅28骑残部,与数千汉军展开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战”,终于自刎于乌江边。
1、品读第4节:悲歌别姬
(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并翻译句子。
原文:项王军壁(于)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解词:壁:营垒,名词活用为动词,扎营、驻扎兵:军队及:以及之:代词,指代项王军
翻译:项王军队在垓下驻扎。军队很少,粮食也完了,汉军以及诸侯的兵马把他们包围了好几层。
原文: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解词:夜:在夜晚,名作状楚:用楚地方言,名作状惊:惊异
这句话,所显示出来的一个成语:四面楚歌。
翻译:在夜晚听到汉军营的四面八方都用楚地方言唱歌,项王于是非常惊异地说道:“难道汉军已经全部占有了楚国吗?(不然)这汉营中楚人怎么这么多呀!
原文: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解词:则:于是夜:在夜间,名作状
翻译:项王于是夜中起床,在营帐中饮酒。
原文: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项王)常骑之。
译文:有美女名叫虞,常受宠幸而跟随在项羽身边;有匹骏马,名叫骓,(项王)经常骑着它(行军作战)。
原文: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
解词:于是:在这时忼慨:同“慷慨”,情绪激昂(忼,慷的古字)
译文:就在此时,项王情绪激昂悲愤地唱起歌来,自己作诗唱道,
原文:“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解词: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啊,呀盖:超过时:时运逝:奔驰
译文:“力气能拔起大山呀,英雄之(豪)气超过全世,时运不利啊,乌骓马也不奔驰。原文: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解词:奈何:怎么办若:第二人称代词,你奈??何:固定句式,对??怎么办译文:乌骓马不奔驰啊,我可对你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对你怎么办呀!”
原文:(项王)歌数阕,美人和之。
译文:唱了好几遍,美女虞姬也应和着唱了一首诗。
原文: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解词:泣:眼泪;哭莫:没有谁
译文:项王流下了几行眼泪,左右的将士都哭起来,没有人能仰视。
(2)赏析项羽的《垓下歌》,可与刘邦《大风歌》比较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明确:《垓下歌》“悲歌慷慨”“泣数行下”体现项羽的多情。无奈的悲愤,表现英雄末路的悲哀。项羽霸王别姬的悲歌形象与他叱咤风云的形象,融合于项羽一身,人物形象丰满。在垓下被围悲歌别姬,主要是渲染一种悲剧氛围,表现出作者对项羽的怜惜之情。
《大风歌》是刘邦在彻底击败项羽,做了几年皇帝后回家乡沛县时,在欢乐的宴会上哼唱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豪情满怀的歌。
《垓下歌》和《大风歌》说不上有多少艺术性,但十分确切地表明了“诗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
(3)思考:“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效果如何?
明确:项羽意识到无可挽回的失败命运已经降临到头上了。“泣数行下”,一个英雄的哭,一脸英雄的泪。热泪滚滚,迸涌而出,是不可遏止的悲痛,不期而然的流泻。
周围的人一方面受感染不忍看,因同情而跟着悲泣,一方面因敬畏之情而不敢与项羽的目光相遇,怕伤他自尊。
本文虽是历史传记,其中却多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并且在这些细节多有对历史事实合理的艺术加工,如“慷慨悲歌”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悲剧英雄形象。
3、说明:
近人郭嵩焘评论“垓下之战”的描述是“项王自叙七十余战,史公独记巨鹿、垓下两战为详。巨鹿之战全用烘托法,??而垓下(则)显出项羽兵法及其斩将搴旗之功。”其实,在司马迁笔下,无论是悲歌别姬还是快战东城,无论乌江拒渡还是“为德”自刎的描写,都能“于势穷力尽处自显神通”。阅读时可仔细体味。
司马迁在《垓下之战》中对项羽形象的刻画,不仅极为生动极具神采,极有气势,而且笔法曲折多变,极具戏剧性和艺术韵味。品读本段时,注意细读项王别姬一段,分析其中展现的项羽叱咤风云的性情中的另一个侧面。
二、品读第九小节
1.随堂讨论:自主探究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分小组讨论)
2.教师说明:投影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思考:以下三位诗人对项羽兵败自杀各持什么态度?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明确: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李清照持赞扬态度,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杜牧持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明确: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确: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兵家用兵)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得出。(民心向背)
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这首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气节)
李清照持赞扬态度,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杜牧持肯定态度,又对项羽未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表示惋惜;王安石持否定态度,认为项羽自杀是历史的必然。王安石的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他反驳了杜牧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观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确: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三、课后作业:
思考:项羽悲歌别姬的描写,后来曾被改编为多种形式的作品。如元杂剧《楚霸王别虞姬》、元散曲《项王自刎》、京剧《霸王别姬》、琵琶曲《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有条件可让学生视、听或阅读相关作品,并指导其分析其与《史记》原文的联系与差异。
教学设计11
教学设想:
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假如
(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7、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8、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9、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结: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11、作业: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课后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按照寓意来安排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部分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布置自编寓言时,有部分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学习课文运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用“虽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读课文,默写最后一小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太阳》。
板书:太阳
谈话: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这个落下去,那个升上来,人们热得受不了,就请来一个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个太阳。还留下一个。你们说这可能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太阳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的?板书:特点
关系
三、讲读第一大段。
默读思考。
这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么介绍的?
(一)讲读第一小段。
1、指名读。
2、这小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板书:远)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为什么用“其实”呢?
4、指名读第一小段。
(二)讲读二、三小段。
按同样的阅读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二小段。
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3、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板书:大
4、为什么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呢?
5、指名读第二小段。
6、指名读第三小段。
7、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板书:光热
(三)默读、思考:
文章这三小段都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老师小结:作者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写得生动、真切。
四、讲读第二大段。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样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的,我们看课文第二大段。
(一)指名读第四小段。
提问:1、文章的第一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从哪里看出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板书:植物动物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阳有什么关系?
(二)指名读五、六小段。
1、这两小段说明了什么?
板书:云雨雪风。
2、前面讲到太阳和植物、动物、人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云、雨、雪、风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三)指名读第七小段。
这小段介绍了什么?板书:杀菌
老师: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四)(看板书)提问: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有关系的?
老师小结:太阳与植物、动物、气候、杀菌的关系,这些都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五)讲读最后一小段。
我们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总的认识是什么?
1、齐读。
2、指名读第一、二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与以上小段的关系?
3、第二大段是什么样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既然这是重点,前面为什么用那么一大段文字介绍太阳的特点呢?
老师小结: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和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有密切关系。太阳是个能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太阳虽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给地球上的万物生长、人类生存送来适当的阳光温度、气候环境。正因为太阳有这些特点,才和我们人类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字词,掌握词的读音、意义。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及赏析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动人底蕴,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把握文章结构。
2、体会语言方面的特点。
3、体验作者在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诵读品味法。
3、创造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视频导入
二、掌握字词
招徕(lá?)钳形(q?án)铁铉(xuàn)囿于(yòu)隔阂(hé)馄饨(hún)(tún)佐料(zu?)饽饽(bō)小钹(bó)雪花酪(lào)蘸(zhàn)马趴(pā)兜里(dōu)秫秸杆(shú)(jiē)卤煮(l?)山楂(zhā)荸荠(bí)(qí)荞麦(qiáo)嘞(lei)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跳读全文,圈点勾画,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吆喝?吆喝是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声,是当时小商贩用于招来顾客而做出的各种音响,其实吆喝是那时媒体不发达的年代里的一种口头广告,起宣传作用。也是一种如管弦乐器的艺术,耐人寻味。
2、文中的吆喝一共介绍了多少个?都涉及了人们生活的哪些方面?2 18种。吃的、玩的、用的。
3、叫卖者吆喝时有哪些本领?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4、作者是用什么顺序、什么办法把杂乱的吆喝声整理的井然有序?
器乐时间顺序早上(5-7)从早到晚(5-9)(引入)晚上(8-9)声乐吆喝春天,到夏天(介绍)一年四季(10)秋天,到冬天(评价)吆喝的内容吆喝的声调吆喝的音韵节奏方法指导:当我们要把一些丰富多彩的资料整理成一篇文章时,我们就要想办法用特定的.顺序,可以按时间的顺序、分类的办法整理,最主要是写文章时,要用过渡句、总起句。这样我们的文章内容就会介绍的很清楚,内容也很集中,让读者一看就明白。
四、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1、在调查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吆喝?
用我以为最有趣,因为句式来回答。(提示从修辞、音调、押韵等角度评析)
2、欣赏课外吆喝声。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五、体味情感
1、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喜爱)
2、对这些渐渐失去的吆喝声又怀有什么样的情感?从哪句话、哪个词可以看出?(遗憾、惋惜)
3、文中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怎样情感?(期望)
六、创作吆喝
1、选取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商品创作一则吆喝广告。(创作包括内容、喊腔、若能京腔最好,也可以用自己的方言。)
七、小结
八、课后作业
观察在街头做生意的人吆喝时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作一个片段描写。200—300字。
教学设计14
教材简说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么样?(播放课件)
(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学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板书:化石)
引入化石: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古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就把它称作化石。
明白了吗?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咦?怎么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按要求读书:
(1)轻声读课文,借助“树叶”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4、师生评议。结合读好几个生字:
悉 鳞 肉 稀
5、再读课文,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活化石?作上记号。
6、汇报:银杏树 大熊猫 中华鲟
7、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现在,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1)“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和实物)
“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填空:一块块( ) 一条条( ) 一棵棵( ) 一只只( )
(2)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师描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 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中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配乐师诵读)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四季的形状我都喜欢。 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煽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 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 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的'来临。他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地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个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非常好吃,还带有一点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美吗?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吧!
现在你喜欢银杏树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给读得特别好的小朋友奖励一片银杏叶片作为纪念)
四、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1)“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
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2)“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的呢?
师: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不过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3)“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
“稀有”,稀少,少见。
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五、演读课文: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5、师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课件欣赏:)生活在3.5亿年前的腔棘鱼;4.5亿年前的鹦鹉螺
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娃娃鱼;桃花水母;宽咽鱼;红豆杉,已经1200岁了;稀有物种桫椤;浙江百山祖冷杉。
六、课外延伸:
1、请你写一写:仿写一篇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2、请你读一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请你查一查
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利率等知识。
2.能根据计算结果对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探索、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每当过节放假,商场里总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说说你都碰到过哪些促销活动?
2.有时,同一品牌在两个商场活动不同,需要我们通过对比选择其中更为划算的。红红妈妈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选择更合理。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并不陌生,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展开情境,综合应用
1.教学教材第12页例5。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读题。说说这两个商场的活动各是什么?并说说自己对这两个活动的理解。重点理解B商场“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②析题:想想按两个商场的活动,在A、B两个商场买各付多少钱,该怎么计算。
③解题:独立完成。
④交流与反馈:集体订正,并得出结论。
⑤回顾思考:这两个促销方式,在什么情况下付的钱是一样的?如果妈妈还想在这个品牌里买一件上衣,你推荐她在哪里买?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之前百分数的应用上进行的,在分析解答时要有一定的.侧重。像该例题教学,学生明确“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础上增加的思考环节,则是对百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2.尝试练习教材第12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反馈。
③思考:不计算,你知道哪个商场更省钱吗?为什么?
3.小结:在商场促销活动时,咱们通过对比、思考来选择更省钱的方案。数学在我们生活中还是大有用处的。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4题。
爸爸想在网上书店买书,A店打七折销售,B店满69元减19元。如果爸爸想买的书标价为80元。(1)在A、B两个书店买,各应付多少元?(2)在哪个书店买更省钱?能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
2.提升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3题。
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减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的更便宜?
①读题:了解两种品牌鞋子的促销活动。
②析题:想想乙品牌的“折上折”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
③解题:完成计算。
④反馈:集体订正,得出结论。
⑤拓展思考:想想什么情况下买甲品牌比较便宜,为什么?想一个数据验证一下。
(2)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
①读题:了解两种理财方案。
②析题:单从“年利率”来看,你认为哪一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想想3年期和1年期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同?“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银行1年期的理财产品在第二年的时候本金可以变更为多少?第三年呢?
③解题:根据分析独立完成。
④反馈:集体订正,对错题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适当地调整练习的顺序,使得练习的设置更具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顺序。同时教师的指导工作也由放到扶,使学生实现更高的发展。
(四)回顾全课,总结本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总结: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8-02
蝉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4-05
《鸟岛》教学设计小岛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11-11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03-30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3-11
《路灯设计》教学设计03-12
动物设计教学设计03-11
台灯设计-教学设计03-14
《图案设计 》教学设计03-09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