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02-02 09:31: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二)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三)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像,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2

  【设计理念】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

  ⒈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⒉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凤凰恩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设计意图]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或变红)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书写质量高低往往与动笔前的观察水平相关联。因此,写字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耐心观察。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3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2、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第一课时

  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

  2)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另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第二课时

  复习

  1、用开火车、抽读等方式复习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另人难忘的。

  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估计只有少数学生知道)

  3、老师发补充资料,让学生阅读。

  4、交流阅读体会。

  识字、写字

  1、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自形。

  2)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3)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3)学生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课后记:

  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首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其次要注意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从实际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逐步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如要求学生独立发现识字的难点,并解决难点;提倡求异思维,不强求全班学生按同一方法识记生字,允许并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让学生自己设计识字的练习和复习的练习等等。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准备:

  1、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信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猜想

  1、小朋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吗?许多民族都有他们特别的、充满民族气息的风俗与节日。(板书:泼水节)就是其中的一个。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泼水节的欢乐场景吧(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这篇课文会向我们介绍什么?

  4、你们猜的是否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看看所写的内容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2、检查自读:

  (1)读词语:提着桶相互促进湿淋淋不肯离去幸福象脚鼓赛龙舟准备象征性吉祥如意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测与文中所写的是否一致。(理清课文脉络与重点。)

  4、你又读懂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回答后,引读第一自然段。)

  三、读悟“泼水”,感受欢乐。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傣族人民又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2、交流,朗读。(以下环节随机进行。)

  (1)泼水前的准备:泼水节那天,人们在大街两旁准备好清水。

  你喜欢这样的清水吗?为什么?怎样读出你喜欢的心情?

  指导读句: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洒上花瓣。

  (2)人们心情:泼水节那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你读懂了什么?你能把傣族人民急切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3)泼水经过: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①在小组内读读这句话,人们是怎样泼水的,你能把这样的场面、动作表演出来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②小组表演,师生互动评价,重点评价“互相追赶”,“你拿瓢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的动作。

  ③全班齐表演“泼水”场面:瞧,我们泼得多开心,人人脸上笑开了花,你能读好这两句吗?

  ④你刚刚泼水的时候还有怎样的动作?能学着书上的样,说说吗?

  ⑤再次活动,用你喜欢的动作去泼水!朗读第三、四句。

  (4)泼水的象征意义:延续活动,进行采访——你们为什么个个笑开了花?指导朗读第五句。

  3、我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让我们再次地回味。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傣族人民除了相互泼水祝福,他们还举行了哪些活动庆祝呢?

  (2)自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儿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3)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体会到傣族人民的欢乐吗?老师也能!谁敢与老师比赛?

  师生赛读,体悟欢乐。

  (三)让我们再次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配乐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选择练习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把这欢乐的泼水节的热闹场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你的好朋友。

  依照《欢乐的泼水节》,任选一个其他民族有代表性的节日简单介绍。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泼水节及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视频资料。

  2.周总理的事迹资料;周总理的照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搜集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图片激趣,学习课题

  活动1图片导入,了解泼水节

  1.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

  2.课件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资料介绍泼水节,教师相机补充: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迎来了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被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这一天人们全身都湿淋淋的。这个节日就是“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活动2学习课题中的“泼、忘”

  1.识记“泼”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氵+发=泼。

  2.揭题:课文中描写的泼水节是与众不同的,是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板书补充题目:难忘的),同时识记“忘”字,猜谜语:盲目不得,须用心记。就是“忘”。

  活动3质疑课题,引发阅读期待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

  预设:这次的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别在哪儿呢?

  3.齐读课题。

  4.过渡:同学们,究竟是怎样的泼水节令人如此难忘呢?让我们走进1961年的西双版纳,去见证这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操作指导

  借助图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介绍泼水节。学习“泼、忘”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认读生字,感知大意

  活动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提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3)遇到难读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把它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了什么好方法?

  活动2检查自学效果,全班交流

  1.字音指导: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容、盛、祝、寿、穿、驶”是翘舌音;“族、踩”是平舌音;“龙、容、康”是后鼻音;“碗、穿”是前鼻音;“敲、健、穿、向”是三拼音节。

  2.字形指导:引导全班同学交流好的识字方法。

  (1)重点强调:“度、向”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2)借助图片识记。

  出示“龙船、银碗”的图片识记“龙、碗”,相机介绍泼水节的习俗,如:互相泼水、赛龙舟、跳象脚鼓舞等。

  (3)字理识记“民”:像用锥刺眼的形状,本义指奴隶,后指平民、百姓。

  3.字义指导:找出其中的动词“泼、踩、敲、驶”,也都是形声字,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示来理解。

  4.课件出示带有多音字的句子,指名读,读准加点字的读音,并用其另外一个读音组词。

  (1)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铺上、铺成”中的“铺”读pū,还可以组词“铺满、铺床”。“床铺、商铺”这些词语里的“铺”读pù。

  (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盛”在这里是把东西放进去的意思,要读chéng,我们平时还会说“盛饭”。“盛开”这个词语中的“盛”读shèng。

  活动3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一年的泼水节?这一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之处?

  2.小组交流明确:课文讲了1961年的泼水节。这一年的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板书:周总理、傣族人民)

  3.指名分段读课文。

  操作指导

  在指导学生识字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课文大意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了哪些课前疑问,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板块三人物感知,了解背景

  活动1学习第1自然段,关注叠词

  1.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随着学生汇报,课件突出“一年一度”。

  (1)指导学生换词理解: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2)练习用“一年一度”说话。

  3.课件出示凤凰花的图片。

  (1)你们见过凤凰花吗?我们来认识一下。

  (2)教师讲解:凤凰花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放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语——“火红火红的”(课件突出)。

  (3)换词比较:引导学生用“火红的”替换掉“火红火红的”,从而比较出用“火红的”就不能突出凤凰花开得十分旺盛、热烈。

  4.指导朗读:凤凰花开得那么热烈,那么喜庆,每个人见了都是那么欢喜。怎样才能把这种欢喜读出来呢?(指导学生朗读时要重读“火红火红的”,可以适当延长声音,体现出傣族人民激动的心情。)

  5.小结:同学们,我们要关注叠词,读好叠词,就能让画面更鲜活。

  活动2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1.过渡:每年凤凰花开,泼水节来到的时候,傣族人民就会非常高兴。1961年的泼水节,他们比往年更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2.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并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汇报。

  3.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恰逢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4.了解周总理。

  (1)课件突出“周恩来”,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

  (2)课件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教师进行介绍:他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人们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1)课件突出“特别”。指导学生把“特别”换成意思相近的其他词语,并把自己换的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通过换词比较,体会傣族人民高兴的心情。

  (2)课件突出“敬爱”。引导学生思考:用“敬爱”形容谁?傣族人民“敬爱”的是谁?

  6.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特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重读,从而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操作指导

  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词语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理解词语,“火红火红”采用看图结合换词比较的方法,“特别”用了找近义词的方法,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更形象。在理解第2自然段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语段中的重点词语谈体会,朗读指导要细致。

  板块四规范书写,巩固识字

  活动1仔细观察,交流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包含独体、上下、左右、半包围4种结构。指导学生读一读,并给生字组词。

  2.鼓励学生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哪个字容易写错?

  活动2教师示范,练习书写

  1.教师本节课指导“泼、度、龙、向”这4个生字的书写,边书写边讲解。

  (1)泼:左窄右宽,注意左右部件穿插。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长撇过竖中线向左下伸展,“又”的横撇沿横中线起笔,末笔点勿丢掉。

  (2)度:半包围结构。“广”的横短撇长,“廿”宽扁,不要写成“艹”,“又”写得略小。

  (3)龙:独体字。注意“龙”的笔顺:横、撇、竖弯钩、撇、点。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左下撇出,末笔点勿丢掉。

  (4)向:半包围结构。撇画在横中线上方靠近竖中线处起笔,外框应宽阔,“口”稍收紧。

  2.教师讲解后范写,学生书空。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这4个字,教师巡视,选取典型的字展示评议。

  3.投影反馈评议。评价关键笔画和部位。修改练习。学生修改自己写得不好的字,再各自练写一个。

  操作指导

  指导学生写字时重点选取了4个较难写好的字,教师要对关键笔画进行示范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要重视评议环节,鼓励学生把字写好。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

  第二课时

  板块一词语引领,巧入文本

  活动1复习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

  泼水节、凤凰花、象脚鼓、柏树枝、周恩来、银碗、健康、难忘、一年一度、笑容满面。

  2.指名读、齐读。

  活动2设疑引入

  1.课件出示: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2.设疑过渡。

  为什么过去那么多年了,傣族人民还对1961年的泼水节念念不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去看看这个难忘的泼水节。

  3.揭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大家齐读课文题目。

  操作指导

  复习词语时,教师注意了解学生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带着感情读。同时,后面的教学中也会再次出现,本次是一种情感的准备和酝酿,也在潜移默化中为学习课文铺设了情感基调。

  板块二精读课文,感受“难忘”

  活动1学习第3自然段,想象场景,体会心情

  1.过渡: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都特别高兴。看,他们一大早就来欢迎周总理了,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吧!(板书:共度泼水节)

  2.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傣族人民都用了什么方式来欢迎周总理?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

  3.互动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语句,指导朗读并引导学生体会。

  (1)品析重点语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①学生朗读句子并交流喜欢的原因。

  ②引导学生从“四面八方”这个词语中体会:人们从各个地方赶来,来的人很多,热烈欢迎周总理。

  ③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人们是“赶来”,而不是“走来”?

  ④学生交流,教师明确:人们盼望早点儿见到周总理。一个“赶”字可以体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2)品析重点语句: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①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并交流喜欢的原因。

  ②引导学生思考:一般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铺地毯?(非常隆重的场合或欢迎尊贵的客人时。)这里“鲜红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的花瓣。)通过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傣族人民的热情,他们迎接周总理时的快乐,他们欢迎方式的特别……)

  ③相机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品析重点语句: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感受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②引导学生换词比较。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读一读,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更能体现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小组交流,体会出“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突出了泼水节场面的隆重和热闹,这是傣族人民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

  (4)品析重点语句: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①指导朗读:公务繁忙的周总理能来和傣族人民一同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多么幸福,多么感动啊!读的时候可以把每一个字音略拖长:“周——总——理——来——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

  ②引读:当周总理到来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生接读)周总理来了!

  如果你是傣族的小朋友,你会这样欢呼——(生接读)周总理来了!

  如果周总理来到你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生接读)周总理来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男女老少会一起兴奋地欢呼——(生接读)周总理来了!

  活动2结合学生活动卡,学生自学

  1.出示学生活动卡,明确学习要求。

  活动内容

  一边读第4~6自然段,一边摘抄描写周总理衣着、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摘抄的相关词语

  感受

  衣着

  神态

  动作

  活动要求: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6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从中摘抄描写周总理衣着、神态、动作的词语。

  (2)再读一读这些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完成学生活动卡。

  活动3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第4自然段

  1.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找一找。)

  2.课文是怎样描写周总理的?(课件出示:周总理身穿……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指名读。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周总理的穿着,看看能发现什么。

  4.过渡:周总理穿着傣族服装,这让傣族人民感觉多么亲切呀!

  5.引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的表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笑容满面)

  6.鼓励学生用“笑容满面”说话。

  7.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找到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结合这些动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接过、敲着、踩着”描写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同跳舞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2)指导学生读好动词,把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爱周总理的情感表现出来。

  8.导读:周总理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和傣族人民穿着一样的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敲起象脚鼓,一起跳起民族舞。这样的总理,你们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份喜悦表达出来。(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活动4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第5、6自然段

  1.关注重点语句: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1)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用“一手……一手……”描写一个生活场景。如:同学们一手端着餐盘,一手拿着勺子,大口大口地吃饭。

  (2)想象说话:是啊,在泼水节这一天,水泼洒得越多,送出的祝福也就越多。清清的水泼到白发老爷爷身上,周总理祝福他();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祝福他();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祝福他……(板书:泼洒、祝福、祝福他健康长寿)

  2.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3.指导朗读:如果你也是人群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会是什么心情?(欢乐、幸福、激动、兴奋……)认真读一读第5、6自然段,读出你的感受来。(指名读、齐读。)

  活动5学习第7、8自然段,体会情感

  1.课件再次出示第7、8自然段,引导学生注意这两段话中的感叹号,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2.课件出示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老照片。

  3.引读:两个感叹句,将感受前置,反复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得速度稍慢些,读出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感觉。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花的时候,傣族人民就会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学生读第7自然段)。

  怀念放在心里——(学生读第8自然段)。

  4.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是一个()的泼水节,因为()。

  这是一个()的泼水节,因为()。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怎样的节日。

  (2)请同学们带入自己的情感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5.引导学生想象,说话练习。

  那一天对于所有参加的人来说都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多年以后,一位当天的亲历者回忆起当时的场面还万分激动,他满怀深情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指导

  作者通过热情洋溢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个热烈喜庆的场面。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和文本“亲密接触”,披文入情,还原情景,拨动心弦。此教学环节,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揣摩体会,想象体验,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流连于语言文字之间,仿佛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见到了和蔼可亲、笑容满面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感受到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板块三指导观察,学习书写

  活动1指导观察,发现书写要点

  1.学生独立观察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全班进行交流。

  活动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1.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重点讲解书写的要点。

  (1)炮:左窄右宽。第四笔是点,右边“包”的“巳”第一笔沿横中线起笔,竖弯钩向右舒展出钩。

  (2)穿:穴宝盖要写得扁一些,撇、捺变成小撇、点,覆盖“牙”;“牙”的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撇舒展。

  (3)令:上宽下窄。“人”要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下边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

  (4)忘:“亡”竖折的折在横中线上。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成果,师生评议。

  操作指导

  教师要把书写难点讲清楚,做好示范作用,让学生在书写生字中体会汉字特点及书写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发现的喜悦。

  板块四回归课题,交流“难忘”

  1.导学: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

  2.交流:

  (1)因为周总理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因为周总理和他们穿一样的衣服,一起敲鼓,一起跳舞,一起泼水。

  (3)因为他们在那一天得到了周总理的祝福,感到很开心。

  3.总结: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福带给了傣族人民,把各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传递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1961年的泼水节,永远忘不了敬爱的周总理,所以这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板书:幸福、难忘)

  操作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难忘之情,进一步理解课文题目。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共度泼水节

  (幸福、难忘)

  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情意绵绵的语文课。学生在教师满怀深情的语言的激励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徜徉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主动地读,快乐地想,尽情地说,热情高涨。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和傣族人民一起欢乐着,一起激动着,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2.课上,学生非常喜欢朗读这样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老师的几次引读,让学生带着想象或体验朗读,都读得满怀深情。这里没有朗读技巧的传授,有的只是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由内而外的抒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懂得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重点)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一年举行一次。)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

  指导朗读:要用高兴、激动的语气来读。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为什么傣族人民在这次泼水节中特别高兴?

  (因为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敬爱”表现了什么?

  (“敬爱”表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尊敬和爱戴。)

  指导朗读:读出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爱戴之情。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后,再感情朗读课文,水到渠成。】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

  出示句子: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可以体会到来的人特别多;从“赶”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特别的激动和兴奋。)

  出示句子: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这是一个比喻句,用“鲜红的地毯”来比喻撒满凤凰花的地面,表现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指导朗读:语调欢快,语速稍快,读出欢乐的气氛。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巧妙的问题引领,学会从文中找信息,分析重点词句,教会学生如何理解课文。】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周总理的打扮是怎样的`?

  出示: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周总理的打扮体现了什么?(体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对傣族人民的尊重。)

  师讲解:外貌描写

  概念:外貌描写是对人物外貌(人物的容貌、体形、衣着)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作用:外貌描写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在的生活环境和时代特征。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如何过泼水节的?

  出示: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学习课文最后连个自然段

  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幸福难忘的思想感情。“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是傣族人民对1961年泼水节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

  6、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

  (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傣族人民感受到了周总理和国家对自己深切的关怀,所以说是难忘的。)

  【设计意图:在逐段理解的基础上,在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升华主题。】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上坡度和下坡路》。

  听读儿歌《上坡度和下坡路》,感受周总理高超的外交智慧和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学习周总理热爱祖国,时刻维护国家形象的高尚品质。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表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表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六、主题延伸

  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

  壮族的节日有:三月三歌会、春节、脱落节、陇端节、吃立节等。三月三歌会时,壮族人们举行对歌活动。

  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那达慕”大会上有赛马、射箭、摔跤等比赛。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

  不足之处:规范自己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7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二、教学目的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三、重难点,关键

  1、重点:了解周总理与1961

  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四、教学设计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1、随着《欢乐锣鼓》乐曲,

  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三段,体会当时欢乐的气氛。

  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3、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欢呼)什么叫欢呼?同学们反复诵读体验。想象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1、用电脑显示画面,指导学生看图,周总理是怎样打扮的?周总理的心情是怎样的?傣族人民都在做什么?重点观察几个人。周总理为什么要穿傣家人的'衣服呢?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2、同学们,你们也想象傣族人民一样跟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吗?请一个同学朗读5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做动作,老师配上音乐。你们想周总理会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会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五、设计说明

  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总理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探索,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8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15个生字,会写“忘、泼”8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等讲述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积累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会用给定词语描绘描述情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介绍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教师口述: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体验一下吧!

  (板书:17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泼水节图文,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族踩”,翘舌音“驶容盛祝寿”前鼻音“民碗健”,后鼻音“康”。

  ②识记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泼、踩、敲、驶”。

  结合语境识记:

  容—面容、笑容、容易、祝—祝贺、庆祝、祝寿

  福—祝福、造福、福气、康—健康、安康、康复

  度—尺度、温度、风度、龙—龙舟、龙灯、画龙点睛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民族傣族人民敲打敲门行驶驾驶笑容容易踩水踩住铺上铺地盛饭盛满饭碗木碗祝福祝贺幸福福气健康健谈康复长寿寿命

  (2)学习多音字:“铺盛”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小朋友自己要学会盛饭。

  我们去广州的时候,买的是卧铺票。

  在这里,“盛”读“ chéng”,意思是“把东西放进去,容纳”,还有一个读音是“shèng”,意思是“兴旺,炙热”,“铺”读“pù ”,意思是“卧具、商店、驿站”,还有一个读音是“pū”,意思是“陈列、布置、展开”。组词如下:

  盛chéng(盛饭)(盛满)铺pù(卧铺)(当铺)

  shèng(盛开)(盛大)pū(铺上)(铺展)

  ②读一读:

  山上的'桃花盛(shèng)开了。

  道路上铺(pū)上了红色的地毯。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火红欢乐地呼喊。

  象脚鼓像火一样红。

  欢呼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初读感知课文,从而课文读通顺、正确阅读教学扫清障碍。】

  三、学习“会写字”

  忘泼度龙炮穿向令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①加一加:“氵”加“发”是“泼”;“火”加“包”是“炮”。

  ②换一换:“席”减“巾”换“又”就是“度”。“空”减“工”换“牙”就是“穿”。

  ③减一减:“响”减“口”是“向”。

  ④猜谜语:“死了心。”是“忘”,“今多一点”就是“令”。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忘”,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穿令”上宽下窄。“泼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龙”独体字,“度向”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忘泼龙令”,学生练写。

  “忘”:上下右结构,下面稍微宽一点,注意字的结构,上面是个“亡”,不要多写一点。

  “泼”: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为“发”,长撇沿竖中线撇向左下,“又”的横撇沿横中线起笔,末笔点勿丢掉。

  “龙”独体字结构,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左下撇出,末笔点不要丢掉。

  “令”上宽下窄,“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下边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与“今”一点之差,要区分。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学习会写字,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书写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难忘的泼水节》,我们学习了很多字词,学会了识记和书写的方法,了解到1961年,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共同度过了一个幸福而难忘的泼水节。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9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2、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教学过程

  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

  2)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另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的教学设计05-08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01-23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05-10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5-10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的优秀方案05-08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模板05-09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2-26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05-03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