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一教学设计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知一教学设计推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一教学设计推荐1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反复吟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去感知,体味,欣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 要抓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等
3.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确的书写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老师是个经常犯错的人。如生性比较懒惰,有时答应同学们的事也没坚持做好,爱吸烟等,现在同学们来说一说学习上的你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题
1.我们有这么多的不足,应该怎样去面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三、学习新知
1、师: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很好,我们来看看沙班.罗伯特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2、生自由朗读
3、同桌读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评价谁读出作者的感情,谁读得好?
6、学生再读
思考:课文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错误
7、生交流
8、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9、全班朗读
四、拓展
今后,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码,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学生交流
五、作业
1.写片断
假如我错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知一教学设计推荐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的重大。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小作者的心情,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重大。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你还记得邓小平爷爷的身影吗?还记得他说过“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吗”?今天我们又要和邓小平爷爷见面了,他会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难忘的一天》,板书课题,齐读,说说读了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读课文,思考。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了解了什么?学生汇报。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3、自读课文,圈出难读和不认识的生字。然后拼读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生字,认真读一读。
三、识字写字
1、读准字音:指名读,领读,比赛读,重点指导读准:“算、怦、容、灿”几个生字。
2、识记字形。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可以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也可以用组词竞赛识字,还可以把带有生字的句子板书,让学生读句子或造句识字。
3、写字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自已先试着描红,然后老师示范提醒:
⑴ 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⑵ “及”字的笔顺是先写ノ。
⑶ “身”字的第六笔右边不出头,最后一笔右边要出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部分词语学生认读,巩固识字。单个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2、今天我们继续来看《难忘的一天》这个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已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自已的体会,再读课文提出最想知道的问题。
3、边指导朗读,边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⑴ 为什么我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就平静了下来?
⑵ 文题对照,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围绕第一个问题,着重体会“我”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和邓爷爷的.和蔼可亲,抓住“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兴地”、“紧紧地”、“和蔼可亲”等词语进行品读。
围绕第二个问题,着重体会“我”在这一天的最大收获是得到邓爷爷的鼓励,认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见到了邓爷爷”、“邓爷爷和蔼可亲”、“我受到了邓爷爷的称赞”等比较表面的理解,上升到“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抓住“沉着地”、“顺利地”、“仔细地”、“赞许地”、“兴奋地”、“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等词句进行品读。对于“肩上担负的责任”,学生不易理解,学生需懂得要从小学好计算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就可以了。
最后一段,细读,理解“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这一句的写作意图。是不是天和阳光真的变了呢?为什么和开始的不一样了呢?
三、实践活动
知一教学设计推荐3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着力两个转化:一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直面文本,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想象,将语言文字转化为个性化的感性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透过形象感悟到背后隐含的思想、精神、品质,受到情感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言语材料,从而促进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由此,本课教学应以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为主线,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本设计采用“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熟读精思,探究文本——回归主题,升华情感”等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人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让学生升华体验。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
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让人尊敬,让人怀念。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围绕由眼睛引发的故事,体会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理解词语、概括课文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对于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理解意思并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能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这一行为看法的转变。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以配乐朗诵导入新课,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让孩子们感受这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人的心声,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失明者的同情及对捐赠者的感谢,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爱就是永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整体人手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在读文中老师可以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并进行多音字的`讲解。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完成课后出现的表格练习,初步了解作者一家为盲人所做的事情。并随机板书:琳达母亲父亲温迪。
(三)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读书,找出描写琳达和温迪首次听到器官捐献时是怎样反应的有关语句,然后以情境朗读的形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温迪的反应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有关父亲的语句,理解父亲所说的话,再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最珍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礼物会给盲童、盲童的家庭、捐赠者家庭带来美妙、自豪和骄傲,这份礼物也就显得格外的珍贵。
本环节的设计以父亲的话为中心,从全文的前后照应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读中感受,读中思考,读中升华。文中父亲的无私奉献、博爱的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学生心田,使学生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
知一教学设计推荐4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
【知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知一教学设计最新01-18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03-14
《我知我家》的教学设计03-16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及反思02-23
知错能改习作训练教学设计03-23
半解一知成语01-17
陶行知的教学格言06-19
《统计一》教学设计03-15
《识字一》教学设计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