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月迹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09 20:22: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月迹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迹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了解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乐意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飞向月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文中知识涉及面广、内涵丰富。而通过这些知识的综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了解如此多的知识是一个难点,传统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绝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方式组织学习内容,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学习顺序,自主地探究发现,通过合作交流互补的协作学习,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是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建构者,虽然他们对于月球的有关知识掌握得并不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并不太强。但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思考问题比较积极。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育,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上网操作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探究、寻找学习伙伴分组学习,通过课堂交流达到知识互补,并让学生通过BBS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学习交流,从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宣传,自我教育。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知识探索者。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通过教师课堂指导和学生收集资料,以启发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为主线,辅以讨论式、协作式,个别辅导式等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其教学流程为:情境创设→问题导向→自主探究→查询信息→探索思维→合作交流→意义建构→拓宽延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知识的拥有者、权力的象征者,而是一个领航者、组织者,是网上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通过简炼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是教师组织、调控、纠正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

  五、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尽管Internet是一个知识库,但要应用于课堂、学校,都要面对从技术上的带宽问题到经济上的上网费用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将网络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在网上的学习效率问题更显得突出,因此解决之道是针对教学内容对资源进行整合。因此,本课教学采用的网络环境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通过IE浏览器浏览局域网(如传神20xx仿真Internet系统)收集信息、合作交流。课前,利用Dreamweaver、Frontpage等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研究专题网站《飞向月球》,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设计成几大模块: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登月收获等,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内容相链接。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学习合作伙伴,组成组成课题组,进入相应页面进行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所得,并通过BBS进行学习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网络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或媒体,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问题、提炼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想及网络环境运行分析

  [情境创设]

  进入研究专题网站。

  引入课题《飞向月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研究课题,激发起学生研究的兴趣与学习动机。

  [问题导向]

  1、看到这个研究主题,你最想搞清哪些问题?

  2、明确研究课题。

  (1)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怎样?

  (2)宇航员怎样登上月球?

  (3)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提供学习环境与研究课题,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建构者。

  细化的研究性学习目标,将重点难点分解成几个模块,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选题,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向学生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应用他们的知识,从而努力让学生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

  [查询信息]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通过IE浏览器浏览研究专题网站,了解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习能力与自主发展得到充分展现。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探索思维]

  学生上网查询后,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思考,选择网络信息中的要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总结,培养自主思维。学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增长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合作交流]

  1.寻求合作,解决未决课题。

  2.交流自己所学的知识。

  3.同组学生补充、更正。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组成课题组。

  在留言板、BBS论坛等形式的交互平台上进行交流。通过网络的交互性,为师生共同交流搭建了一个跨时空的交互平台。网络的现实与虚拟双重性既可实现传统的交流作用,又可实现传统教学形式所不及的目的,对调节学习心理有着较大的作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组织学生讨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赞同、或反驳别人的观点,学生踊跃发言,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

  [意义建构]

  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活跃思考后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深化提高认识。

  [拓宽延伸]

  提出自己其它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网站不但可以直接用于课堂作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又可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学,成为教师课堂教案的延伸。

月迹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飞向月球》一课。这是一篇记叙性的科普课文。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全文共7个自然段。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阅读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晚上,你有没有抬头看看晴朗的夜空中都有什么?

  你知道月球上都有什么吗?

  在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乘坐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开始了奔月的旅行,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齐读: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生字。

  2.小组读生词。

  3.开火车检查生词。

  4.再读课文。

  对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三、学习课文

  1.课文的哪一方面的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

  (师概括板书:飞船生活、太空美景、月球之谜)

  2.学习2-3段。

  (1)第几段写了在宇宙飞船上的生活?

  自读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飞船生活的句子,小组中交流。

  (2)师生交流合作学习的内容。

  (3)课件演示飞船上的生活。

  (4)指导美读。师生共同评价。

  (5)学生配乐朗诵,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3.学习第4段

  (1)指名读第4段。

  你觉得太空的景色怎么样?

  (2)课件演示月亮和地球图片。

  (3)指导美读。

  4.学习5-7段

  (1)师对课件口述登月过程。

  (2)第7段

  学生自读课文。

  强调容易读错的词语。

  学生齐读。

  四、总结

  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过一句话:“课件出示: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只要你有信心,肯努力,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也会飞向月球!

  五、布置作业

  了解关于太空的知识。

月迹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4、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与月亮有关的一个传统节日就要到了,你知道是什么节吗?你知道人们过中秋节都要干什么吗?(学生自由谈。)你能背出有月亮有关的诗歌吗?(也可以师先背诵《小小的船》,以“抛砖引玉”)。

  自古以来,人们就借月亮表达对祖国,对故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追寻着月亮,欣赏着月亮。

  板书课题:月迹齐读课题“迹”什么意思?

  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亮,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件出示要求:1、认真读,掌握生字的读音。2、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2)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的老师做以梳理。

  三、师:文中的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1)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

  2)全班交流。随机理解“中堂”等词语。

  3)哪段是写在中堂里寻到月亮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寓景之情。

  (一)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课件出示:“……果然有了月亮,……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上爬,……一个失望。“

  理解:款款满盈

  2作者看到月亮升起的情景,你见到过吗?谈谈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你也见到过?(也可课件演示)

  3孩子们看到这个景象后,是什么心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

  4再来读读这一段落,把孩子们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朗读,教师指点。

  师:当月亮不见了时,孩子们又在院子里找到了它的踪迹,哪几段是写在院子里的事?找一找。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找,在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议论了什么?孩子们又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交流:在院子里孩子们看到了什么?院子里的景色怎样?你从哪儿体会到的?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交流:月光下的孩子们的心里想些什么?

  3、孩子们对月亮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听了奶奶的话,作者当时想到了什么?

  理解:面面相觑袅袅

  你读了奶奶的话,你在想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讲出《嫦娥奔月》的故事,老师可补充出来)

  4、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师:孩子们又在酒杯里,葡萄叶儿上,瓷花盆上,爷爷的锹刃儿上,上湾,下湾,还有------(弟弟妹妹的眼睛里,让学生补充出来)寻到了月亮,同学们,你还能说出在哪儿还能寻到了月亮吗?

  (三)师:当三妹以为月亮是属于她时,她是什么心情,什么表情,我们呢?

  (练习通过有感情朗读来体会美好的月亮,孩子们是多么向往和热爱。)

  (四)师:可奶奶却说,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联系上下文,讨论: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并做到有根有据,分析到位。

  (若学生没有注意到后面几个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文中的孩子们觉得月亮是什么呢?等问题让他们去关注这些话。)

  五、总结全文。

  当大家知道月亮不仅属于漂亮的三妹,同时也属于每个人时,他们满足了,他们在月光下,相依相偎地睡着了,睡得那么甜。看,睡梦中的弟弟正在笑呢,他会梦到什么呢?

  学生想象

  同学们,明月寄相思,作者回忆童年的一个中秋夜,是为了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师:同学们,承载着人类美好愿望的月亮也同样属于你们每个人,只要你想要月亮。

  六、课后拓展作业

  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2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月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月迹教学设计05-27

月迹优秀教学设计02-09

关于月迹的教学设计03-22

《月迹》精品教学设计03-20

《月迹》优秀的教学设计03-09

《月迹》阅读答案12-26

月迹阅读答案06-18

月迹的阅读答案06-11

四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范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