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
一、设计背景
关于叶老的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
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爬山虎的脚》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叶老先写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尤其是写爬山虎的脚时抓住特点,描写了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颜色怎样,又是怎样巴住墙向上爬的;巴住墙和没巴住墙的脚有什么不同结果。这些内容联系紧密,一个段落一个主题,清朗明晰,语言表达非常精准、妥贴。同时,在每个主题的描写中又渗透观察方法,引导孩子们观察要专注、仔细、长时间,这样方能了解事物的秘妙。本文是中段学生学习写作、学习观察事物方法的优秀范例。
关于中段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课标三四年级阅读阶段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而,词句理解和训练,是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中段的习作教学的目标指出:“留心周围事物”,“能够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亦即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围绕一个主题写好一个片断。
关于一篇课文和一类课文:虽然《爬山虎的脚》只是一篇课文,但确实中段学生学习观察文章的范本。通过这个范本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观察文章的学习方法,而且要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观察作文的写作方法等。也就是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达到了解和掌握一类文章的目的。
二、设计理念
我的教学理念:在语言学习中滋养言语生命!我以为,阅读教学要善于引领孩子们深入地品悟语言、辨析语言,让他们沉潜于鲜活的言语中,去品味、揣摩、体悟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鼓励他们在说和写中内化和运用,实现在语言学习中滋养言语生命,从而获得言语能力的磨炼和提高。
三、设计创新点
1.互文参照,彰显语言表现的精准。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一段时,采用了互文参照的方式。把课文语段和教师改写过的语段相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准,改写过语段表述不清的劣处,从而明白语言表述要精准方能带给读者准确的信息。
2.模拟演示,体悟语言表现的精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作者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的描写,这些动词的运用非常精妙:“触”的敏锐感,“巴”的力量感,“拉”的行走感,“贴”的紧密感,虽然都是很普通的字眼,但却让人有香菱品诗般的感受:“要说再找四个字换这四个,竟再找不出四个字来。”这些词语惟有学生加以体验、咀嚼方能悟到其精妙之处。
3.沉潜词语,揣摩语言表现的妥贴。对“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进行深入品悟辨析,“脚”是肢体的一部分,而“步”是人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对这两个字字义的差异,学生往往会“熟视无睹”,教学时,让学生沉潜下去,仔细揣摩和区辨,增强他们对词语的理解。
4.改写语段,学习语言表现的形式。潘新和教授和王尚文教授都认为,对学生学习语言来说,尤其要重视在具体的文体语境中,对活的语言的领会,对其作动态分析。本课通过“互文参照”、“模拟演示”、“沉潜词语”等多种方式,对课文语言进行了动态分析,但如只局限于此,还是不够的,需把动态分析后的理解和领悟进行再提升,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会形成“言语感”,才能更好地获得言语能力的磨练和提高。
5.反观前文,质疑文本的写作架构。虽然是中段,但也要培养学生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写作架构能力。所以,结课时让学生反观前文: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没有写爬山虎的脚,和课题无关,叶圣陶爷爷写这两段纯属多此一举,你们认为呢?用反激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写作的思路、文章结构的完整和连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第三、第四自然段中写爬山虎样子和爬山虎怎么爬的语段。
2.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体味作者是怎样通过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写清爬山虎的样子,以及对爬墙动作的精确描写,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动画)。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聚焦文本语言特征
1.板书叶圣陶:你们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叶圣陶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和生活贴得很近,深受大家的喜爱。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尤其对小朋友怎么学习语文,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他曾说过——
(出示)用写生的办法学习写作,抓住了那些真、切、深、透的东西,毫不走样地表达出来,这是最有益的练习。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用写生的办法学习写作”指怎样的写作?(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归纳板书:用心观察 毫不走样地表达)
3.叶圣陶爷爷是这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专门为我们小朋友写的一篇观察作文,看看叶爷爷到底是怎样用心观察、毫不走样地表达的——板书:爬山虎的脚。
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课文,整体感知文本语言
1.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的脚有哪些发现呢?请大家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2.有难读的句子吗?
重点指导读准“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句。指导读准生字“茎”“柄”,并结合板画理解“茎”、“柄”的意思,在作业纸上写一个“茎”、一个“柄”。
3.课题是“爬山虎的脚”,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写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
那课文1、2自然段写了什么?(爬山虎长在哪里以及它的叶子。)
三、沉潜词语,体悟文本精妙语言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交流汇报。概括出爬山虎脚样子的三大特点:“位置”、“形状”、“颜色”。
3.互文对照,品悟叶老语言的精准。
出示课文中句子和老师改写后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出细丝。细丝和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我们不是强调语言要干净、简洁吗?我觉得我这样写简洁明了,挺好的。”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表现带来的不同理解,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体会用词的精准。
“经过你们的仔细区辨,现在我信服了,我这样写不是简洁明了,而是偷工减料。叶圣陶爷爷的确描写得比我精准,从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清清楚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的样子。请同学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它的样子,争取背下来。”
4.学生自由练习并根据板书背诵。
5.品味观察方法。“这么与众不同的脚一定很引人注意吧?”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写观察方法的词语:注意。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
过渡:叶圣陶爷爷非常留神地注意观察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把爬山虎脚的样子写得清清楚楚,让我们一读仿佛就如亲眼所见一般。可见,留心观察才能写得毫不走样。那第四、五自然段呢?叶爷爷又重点观察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请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想一想。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回应问题:谁来说一说叶爷爷重点观察了什么?(观察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圈出动词:爬山虎到底是怎么爬的?再读读第四段课文,圈出相关的动词。
请一生反馈(触、巴、拉、贴),结合板书。
(3)肢体演示:这些都是动词,都可以用用作表现出来,是吧?好,现在你的身体就是茎,手臂和手指就是那枝状的脚,指腹就是小圆片。自己边读边演一演,好吗?
请一生边读边演,教师结合学生的演示及时评价、点拨、纠正。
集体边读边演示。教师创设语境:
爬山虎准备爬第一脚了,它的脚——生接读后面部分
爬山虎又要爬第二脚了,它的脚——生接读后面部分
(4)动漫强化: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多么有趣呀!老师把爬山虎怎么爬墙做成了动画,你们想不想看看?在看的时候,请大家特别注意它爬的动作,细微的变化。
多媒体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5)词义区辨:看了动画,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怎么爬墙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是,你们刚才在演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那就是壁虎也是在墙上爬的,那么它的爬和爬山虎一样吗?(不一样)。
壁虎怎样爬?(一步一步地爬)
那么,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能换成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吗?(不能)为什么?
①动物的脚爬是留不住的,爬山虎的脚是爬到哪里就长到哪里。
②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归纳提升:“脚”和“步”的不同,“脚”是人或动物肢体的一部分;而“步”是人或动物在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小壁虎的脚是不留在墙上的,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而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爬。这里用词多准确啊!来,让我们一起合作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6)品味方法: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生接读。
爬山虎爬墙时这么细微的动作变化,叶圣陶爷爷是怎么观察到的?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仔细看”。
2.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叶圣陶爷爷不但注意观察,而且观察得如此仔细,难怪他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形象。那第五自然段叶爷爷又重点观察了什么?请一生读。
(1)反馈:爬山虎的脚触到墙的和触不到墙的不一样。
(2)那也就是说爬山虎和墙有一种依赖关系。没触到墙的,不几天脚就——萎了,触着墙的,则——生接读后面部分。
(3)这是爬山虎脚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来?(不几天,后来,逐渐)
(4)是呀,从这些词语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叶圣陶爷爷观察的时间——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时间长。叶爷爷可真有耐心,连续观察了这么长时间!难怪他能描写得这么精准,看来我们以后写观察作文要像叶圣陶爷爷学习,不但要观察细致,而且要长期观察,准确地感知到事物的变化过程。
四、改写语段,学习文本语言形式
过渡:同学们,叶圣陶爷爷通过仔细观察,毫不走样的描写,让我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深刻的印象。假如你是爬山虎的脚,你又会怎么介绍自己呢?请在以下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用第一人称写一写。
我是爬山虎的脚。
我非常有特点:
我爬墙的时候,会发生细微的变化:
我和墙的关系很密切:
五、反观前文,质疑文本写作架构
过渡:叶圣陶爷爷用三个自然段具体生动地描写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怎么爬墙的以及脚与墙之间的关系。可是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没有写爬山虎的脚,和课题无关,我觉得叶圣陶爷爷写这两段多此一举,你们认为呢?
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到底为什么要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们下节课再来深入探讨。
http://www.cnrencai.com/【爬山虎的脚教案】相关文章: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1-2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1-06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1-02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优秀03-10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03-3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5篇)01-15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15篇)01-19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5篇05-31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7篇04-13
关于《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