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质疑:谁?干什么?那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其他学生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说得简单和详细都可以,关键在于语句通顺,口齿清晰)
3、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造句),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e、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a、“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学生的评价中,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评价技能。】
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2
学习目标
⒈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⒋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课前准备
⒈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教师可以搜集关于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以便为学生补充关于孔子的背景知识。
⒉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⒊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情境导入
⒈谈话激趣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⒉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⒊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识字学词
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⒉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⑴认记字形。(“仆”易被误读为三声,在教学时要加以注意。)
⑵词语认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⑶扩词练习
如:纳:纳凉,纳税,出纳,吸纳;兼:兼职,兼并,品学兼优;佩:佩带,敬佩,王佩。
⒊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⒋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总结归纳,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第一段(1):写孔子决意拜师。
第二段(2):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
第三段(3):写孔子认真求学。
第四段(4):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四、指导书写
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观察所得
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尘” 字,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 字的里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边是“竟”,不是“竞”。
⒉教师示范
⒊学生练写
五、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⒈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⒉谈谈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⒊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⒈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⒉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⒊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⑵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③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⑶重点交流
①重点交流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拜访”是敬辞,“访问” 的意思。“拜见” 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这两个词语意思上有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
②重点句子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抓住重点词“终于”,提醒学生联系上文的描写来体会。文中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句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并通过恰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三十岁的时候,他还要千里迢迢去拜师学习。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体会孔子拜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等品质;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三、朗读课文,演读感悟
⒈分小组演一演。(体会出二人在对话中表现出的谦虚、礼貌的品行。)
⒉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合作交流,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课文总结
⒈默读课文,讨论: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⒉总结
师:正因为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
中心: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六、拓展活动
⒈布置综合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举例提出了活动的指向: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单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有节日风俗、各地民俗、各族风土民情等;民族艺术,有各种门类的戏剧、园林建筑、民族舞蹈等;又如民间艺术,可以分为剪、扎、编、织、绣、雕、塑、绘等种类,也是多姿多彩,异彩纷呈,如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等,都可以纳入学生了解的范围。)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⒉课外实践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提示:开展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阅图书、图像或音像资料,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搜集或制作实物。)
附:参考资料
⒈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及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我国政府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我国台湾地区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作为教师节;美国也于1971年由美国两院法定通过把每年的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碑楼,据传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
⒉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春秋末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关于他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先秦古籍如《庄子·天下》,称老子为老聃,以老为姓,以聃为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五千言。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⒊古人的名、字与号: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筓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⒋曲阜“三孔”: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官署和邸宅。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二百多公顷,古木参天,碑揭林立。
曲阜“三孔” 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⒌词语
远近闻名—远近都很有名。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风尘仆仆—比喻路途劳累。
风餐露宿—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 谈孔子:
①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 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 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⑶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六、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4
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们了解他吗?介绍孔子。
二、整体感悟,理清顺序
1. 自由读课文。
2. 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检查预习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合作学习
1. 读课文。
2. 思考、交流:人们崇敬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 评价。
五、小组汇报
1. 指名小组汇报。
2. 相机指点,随课文理解词语。
3. 指名读书。
4. 归纳解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六、谈谈读书后的感受
七、读课后选做题
1. 读。
2. 交流意思。
3. 说说你在课外收集的孔子名言。
4. 阅读资料袋,交流收集的知识。
八、综合性学习
1. 本课引起兴趣,布置活动内容。
2. 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讨论计划。
九、生字教学
1. 抽读词卡。
2. 扩词训练。
3. 指点书写。
4. 学生练习。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从中了解孔子作为一代名师为什么受人尊崇,让学生运用多种读法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含义,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堂上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做了很好的引领,学生自由组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探究学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年轻时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孔子拜师(齐读课题),解释“子”的含义,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像老子,庄子,孟子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书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了。
2、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
孔丘 仲尼 老聃
远近闻名 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拜见 迎候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自由读词——指名读——齐读
第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人物名。介绍古代人名的特点。(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自己称自己时,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就不能直接称呼名,而要称字,这也表示谦虚有礼。)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选择上面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已经是 的老师了,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他认为 就 , ,赶到洛阳拜 为师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 地 给孔子。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
1、再读课文,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谦虚好学。
师: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
出示第一自然段。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你的体会。并把你的感受代入句中读读。
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渊博
3、简介孔子
读读课后的资料袋
师:是啊,我们的孔子是多么谦虚好学的人啊,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读这一段。
4、孔子的谦虚好学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呢?
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了这个句子后,你又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预设:孔子一路很辛苦。
师:你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了?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这一路上,孔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情境朗读:炎炎夏日,孔子,寒冷的冬天,孔子
(出示曲阜到洛阳的地图。)
师:从曲阜到洛阳坐火车最少都要八、九个小时,在古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我们的孔子而是“走”到洛阳。此时,又有什么感受?把这种感受代入句子中读读。
师:孔子风雨兼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洛阳。
再把我们的体会代入句子读一读。
师:孔子这样赶路是为了什么啊?(拜师)这时,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呢?
5、师:孔子终于赶到了洛阳。
课件出示内容,师读(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出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同桌练读对话,说说从他们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们的对话中,哪句让你最有启发?
预设: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前半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板书(学无止境)
因为孔子认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所以孔子千里迢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让我们大声读读,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6、词语加油站
像写学习刻苦勤奋的词语很多。出示词语。
废寝忘食 刻苦钻研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如饥似渴 孜孜不倦 一丝不苟 不耻下问
四、拓展性知识。
我们的孔子不仅向老子拜师,还向很多人拜师。
课件出示孔子拜师小故事。
五、总结。
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学无止境,才使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们也要牢记“学无止境”这四个字,通过学习这把钥匙,开启更多扇知识的窗。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谁?干什么?
3、选择学习: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2)(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姓”、“名”、“字”。)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1、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初说印象,不必求全求对,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看出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句子。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的句子,关键词语用红色表示。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行?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你是从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听音乐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再次带着敬仰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话。(结合插图进行教学)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感悟品行:虚心求教
4、小结学习方法和孔子的品行。
五、生字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分笔画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嘛?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拜访”和“拜见”呢?
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三、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五、课外实践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7
一:热身运动
师:同学们,咱们上课之前先来个热身运动,把你积累的孔子名言跟大家分享吧。
生汇报交流
二:读课题
师: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吗?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孔子拜师(学生齐读)
师:课题为什么用拜师,而不用求师、认师呢?(出示课件)说文解字说拜者,服之甚也。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极点。谁在读课题(出示课件)
学生读课题
师:听出来了,孔子对老子十分的尊敬。我们带上动作齐读课题。
师生带动作齐读课题
三:听写生字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写本课的生字。
听写生字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候传授
师评议
四:学习课文
(一)师:孔子拜老子为师,师板书老子,关于老子,你知道多少?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资料。
学生汇报
师:老子的学问渊博,孔子对他佩服到了极点,所以千里迢迢的来到洛阳拜他为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打开课文67页,小声读第三段,画出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小声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板书)请跟老师书空
师:这些词语写出了孔子求知路上的不易。听(出示课件)风声、雨声、雷声。
学生认真听
师:假如你是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求学艰辛啊,像这样白天赶路晚上也在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齐说:日夜兼程。
师:像这样顶风吃饭在露天睡觉,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齐说:风餐露宿。
师: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
指两名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词语送到句子中去,(出示课件)谁会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
(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学生自由朗读
(二)师:孔子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有一段非常生动的对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孔子和老子对话的片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师:谁能够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呢?
(指名读)师:你喜欢读谁的话?你呢?
一生读孔子的话,一生读老子的话。两个学生分角色读(两组)
师:请你再来读读老子说的第一句话。生1读
生2读(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们喜欢谁的读法?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心情(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
三位学生分别带着疑问来读一读
师: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谁的话?
师:谁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者两句。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有时明白,有时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读出知识的浩瀚无边)
师:你还特别喜欢那句话?
生1读: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非常好,非常有礼貌,彬彬有礼,有礼有节,值得大家学习。
生2: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师:求知心切呀。
生3: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这个老子真高兴,因为他终于见到了孔子。我们来看,句子中有一个词:迎候,什么是迎候。迎(学生接)迎接、侯(生接)等候。合起来,迎候的意思是?
生说
师:像这样理解一个词语中的一个字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老子,您老已经70多岁了,请您坐在车上等候可以吗?
生:不行,我坐在车上等候,表示我对你的不尊重。
师:多么谦和、知礼的老子呀!假如你就是老子,你会怎样迎候孔子?
指生上台表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咱们现在要在现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我们同坐两个先试一试。
学生试着表演,师相机指导。请一组上台汇报。
师: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在洛阳城外。。。。。。上前行礼,问道:学生表演。
(三)第三段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孔子是怎么学的?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知道及时复习巩固,真了不起。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没有不懂装懂,学得实在。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下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老师领读,孔子怎么学?生读
老子怎么教?生接读
(四)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近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习。
师:对古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上联——
生:随时请教谦虚好学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谦虚谨慎
师:下联——
生:一字不露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不厌其烦
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流传千古专心致志敬佩敬重
师: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对联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9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大家都以灿烂的笑脸表示对他们最真诚的欢迎。这让我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知道《论语》这部书中记录了谁的言行吗?
(板书:孔子)
2、交流: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课外收集资料)
同学们能通过问父母、上网查找、看书等多种途径了解信息,可见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你还能记住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板书:拜师)
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板书:向谁、为什么、去哪里、怎样)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章中,相信你们只要用心读书,一定能把这些问题解决。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扫清文字障碍。
看黑板,刚才在同学们读书时老师发现有些词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等候 止境 传授 佩服 纳闷 品行 曲阜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名字,是不是把你们搞糊涂了呢?
出示: 孔子 孔丘 仲尼
老子 老聃
这到底是几个人呢?
师: “子”是当时特别有学问的人才能用的尊称,可见孔子、老子是学问颇深的人。为什么孔子自称为孔丘,而老子却称他为仲尼呢?古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自己称自己时,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就不能直接称呼名,而要用字,这也表示谦虚有礼。
3、再次读文,说说主要内容。
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请你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方法:
a、指名试说。
b、出示:孔子(什么时候)(为什么)拜(谁)师。
也许拓展课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拜老子为师。
我们通过拓展课题的方法将文章主要内容说得完整而有条理,这个方法不错,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
三、交流已知道的问题。
有些问题比较浅显,你能马上回答出来吗?孔子向谁拜师?
(板书:老子)
你对老子有多少了解呢?原来老子是个这么了不起的人物,难怪孔子要向他拜师呢!
孔子去哪里拜师呢?你从文中找到答案了吗?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这两个问题是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让我们走进文章的第一段,你知道孔子为什么为什么要拜师吗?
四、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你能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吗?
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谁能谈谈自己的理解。
什么样才是远近闻名,那孔子只是一名老师凭着什么而远近闻名呢?
是啊,他学问渊博,人们都愿拜他为师,可是孔子却觉得自己不够渊博,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孔子谦虚好学)
(板书:谦虚好学)
(二)、学习第二段
1、正是因为孔子谦虚好学,所以他毅然选择了远离家乡去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呢?拜师的过程一帆风顺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画:(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终于)
师: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拜师一路艰辛。你们能想象一下孔子这一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师:假如你们现在就是孔子,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打个盹就行了。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
生:风餐露宿。
老师此时也被孔子拜师的执着精神打动了,我想用动情的朗读,读出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你会看到怎样的孔子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师范读)
此时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会是什么样?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得非常好——风尘仆仆。你理解“风尘仆仆”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它的意思呢?
小结: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理解了“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和“风尘仆仆”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简单的词语可以通过字面理解,“风尘仆仆 “这个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了理解。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你们想读读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
(a)孔子在拜师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孔子拜师的艰辛。
(b)孔子战胜了种种困难,再让我们读出孔子的顽强意志。
(c)孔子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让我们读出孔子的高兴心情。
2、(出示插图)好学的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你能看懂图中所画的内容吗?
生:孔子来到洛阳向老子行礼拜师。
师: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不同的场合拜的方式也不同,在这样的场合,要把左手放在右手的外侧,身体前倾,头略低于手。
师:现在请你轻轻地起立,让我们走入文本,随着孔子去思、去想、去做。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呀,孔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来,此时此刻他看见洛阳城外,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迎候着他,这就是他尊敬的老师呀。让我们随着孔子深深地一拜。(引导学生做拜的动作)
师:在这一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孔子拜师的心意很真挚,他很想拜老子为师,他是个很懂礼貌的人,他很尊敬老子,并想跟他好好地学习。
师:孩子们,就将你们感受到的这些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之中吧!请你轻轻地坐下,同桌读读老子与孔子的这段对话,把当时两位圣人见面的情景再现。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小结:会读书的同学,能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3、出示带有“迎候、等候”的对话。
你们发现这两个句子中的一组近义词了吗?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调换位置读一下,感觉合适吗?
小结:可见作者用词之准确,我们“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呀!
4、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不就到头了吗?
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人吗?
小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有的同学学习已经很好了仍然很勤奋,爸爸妈妈工作了还在学习,有的爷爷奶奶还在上老年大学呢!你能把这句话换个成语来说吗?
(板书: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聃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五、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1、拜师成功后,老子是怎么教授?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做到了虚心好学。
生: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当孔子随时随地向老子请教,老子会厌烦吗?当孔子打破砂锅问到底,老子会怎样做?这种不知疲倦,有耐心地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叫“诲人不倦”。
(板书:诲人不倦)
2、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接触。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说一句或几句话。说话训练:
a、我想对孔子说:
b、我想对老子说:
c、我想对孔子和老子说:
师:对两位圣人的赞美,老师为他们送上一副对联——上联是“孔子拜师虚心好学”,下联是“老子授徒诲人不倦”,横批是——学无止境。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拿起课本,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六、推荐作业,课后延伸
同学们,正因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格,受到了人们的佩服与敬重。孔子门下有许多的弟子,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了下来,编成了《论语》。而老子撰写的《道德经》,这两本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一条大河源远流长,希望这堂课能够给你打开一扇窗。对圣人的了解不能随课文结束而停止,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0
一、导入、揭题
1、 出示孔子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 出示课题:孔子拜师 齐读
4、 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 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你们刚才的哪些问题可以解决了?
2、 出示第一小节。
(1)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孔子的好学就在这里,谦虚就在这里。 读
3、 其实,拜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出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3) 出示
在当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孔子却走过了( ),翻过了( ),跨过了( )。白天( ),夜里还要( ),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啊!
渴了时,他( );
饿了时,他( );
累得走不动时,( ),哪怕是风餐露宿,也不改
拜师的决心。
(4) 朗读。
4、 孔子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洛阳,他是怎样对待老师的呢?你能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找到答案吗?
(1) 交流出示
(2) 从他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老聃”是谁啊?这里为什么称他“老聃”?出示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几句关于学习方面的格言。
三、小结
1、 这节课我们跟着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师。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个增样的人?
2、 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纪念他的?
四、布置任务
1、 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名言,下节课开记者招待会。
2、 下节课我们还要研究老子是怎样对待学生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1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1、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2、感悟题意:
⑴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⑵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认读生字:
⑴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⑵指名认读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⑴给这些生字组词。
⑵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1、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2、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⑴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⑵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课外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2、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2、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3、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4、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五、布置实践活动
1、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活动筹备。
⑴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⑵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3、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4、交流活动计划。
六、课外作业
了解孔子其他方面的资料,论著等。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2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纳、丘、毫、授、佩”7个生字,会写“闻、尘、仆、纳、闷、丘、迎”等12个生词。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学习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析。(难点)
学法指导:
1、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感受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描写孔子和老子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知识链接:
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
一、自主学习: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huānyíngháowúbǎoliúchuánshòu
()()()
nàmènfēngchénpǔpǔwénmíng
()()()
2、我会填上恰当的字。
日夜()()风尘()()
学()()博()无保()
远近()()()餐()宿
3、小组合作读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小组读课文,品读一下孔子是如何拜师的。并用“—”标出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2)品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句话中表明路途之遥远的词语是;表明路途中生活艰苦的词语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的词语是;写出了孔子最终还是历尽艰辛来到洛阳的词语是。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了。
3)品读句子,对比理解“拜访—拜见”“迎候—等候”两组近义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体会一下这些词能不能互换?
4)通过讨论,我明白了课文讲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拜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的精神和老子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我会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说一段话。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
五、当堂检测:
1、我积累的孔子名言有:
(1)三人行,
(2)不亦悦乎?
(3)知之为知之,
2、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名,字,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他是我国伟大的和。
(2)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去洛阳拜大思想家为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3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二 过程与方法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 情感与价值观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 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二千多年的孔子及老子很陌生,需要老师的教导。应该在多读基础上了解拜师的过程。再来体会他们的品行。
教学重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总结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板书:
17、孔子拜师
远近文明 风餐露宿
总觉 不够 日夜兼程 学无止境
上前行礼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对字词掌握很好,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懂得了孔子、老子的 为学要勤奋、谦虚、等品行。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感想进一步了解孔子)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⑴ 谈孔子:
①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 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 谈老子:
①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⑶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拓展活动不仅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⑴ 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⑵ 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⑶ 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2、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⑴ 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⑵ 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⑶ 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① 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② 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③ 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Ⅰ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Ⅱ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 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3、齐读三段:
⑴ 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⑵ 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⑶ 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
(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⑴ 读一读。
⑵ 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
扎
编
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
塑
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⑴ 学生说一说。
⑵ 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⑴ 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⑵ 确定活动目标。
⑶ 拟定活动计划:
① 确定内容。
② 确定活动方式。
③ 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④ 设计出活动计划。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5篇】相关文章:
孔子教学的科目有哪些01-17
冬至拜师祭孔习俗10-24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03-01
草原教学设计03-11
《景阳冈》教学设计03-05
蝗虫教学设计03-05
《蛇》教学设计03-05
《心愿》教学设计03-02
《数数》教学设计03-02
《下雨》教学设计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