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时间:2023-06-18 09:56:03 松涛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精选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1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学习了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着力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通过画图,发现图中隐藏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反思中提炼相应的经验、技巧、方法,充分体验画图的策略对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

  今天,观摩了范蓉老师的课堂教学,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1、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让画图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范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她能正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在看似不经意地交流中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复习长方形的特征,面积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有效的也是必要铺垫,促进新知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示意图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学生画示意图的真正动因不是老师强加的,而是源于学生自身成功解决问题的需要。范老师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长方形的认识,意识到面对多而复杂的信息,应该运用某种方法、策略来整理信息,于是“画图”的愿望就脱口而出了,“画图”策略的选择源于学生的内在需求。

  2、合理取舍学习内容,设计细腻的教学层次。

  通过例题:“长增加了3米”学习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学会看图找到隐藏条件帮助解决问题,初步体会策略的重要作用;通过试一试:“宽减少了5米”,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对解答方法进行多样性的'探索,既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让学生自觉感悟到,同样一幅示意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有不同的收获。如此,学生对画图策略应用上的认识更具立体性、深刻性。

  想想做做中的两道题与例题和试一试相比,难度加大,并且这两题在画图时学生往往会发生混淆,范老师在课前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只选择了第一题作为练习,展开细致的学习和探讨,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习得画图整理信息方法,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有效避免了负迁移的干扰。学生独立审题后,自觉完成画图过程,老师作为组织者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示意图,结合示意图分析在长和宽都没有告诉的情况下,综合考虑面积增加与长、宽增加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求出长和宽再解决问题。这道题是对例题的延伸和发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不断感悟画图策略在解决有挑战性问题中的作用,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3、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点拨、修改、完善中让学生逐步掌握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突破难点。

  学生产生“画图”需求后,范老师没有立刻进行画图的指导,而是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根据题目给出信息尝试画图,有困难可以同桌讨论,给学生较大的探究空间。通过巡视,老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画图时哪里最有困难,于是结合课件演示,抓住重点处进行点拨,让学生在倾听与修改自己的示意图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

  4、重视数形结合,发现隐藏在图中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策略的价值。

  在展示交流示意图时,能从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把探究新问题的过程充分展现出来,有效地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知。通过观察示意图,将数形结合,发现隐藏信息,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在交流解法时,再次数形结合,理解列式原理,并通过反思体验、感悟画图策略对于理解问题、收集和分析信息、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等的价值。这种感受使学生从画图这种具体行为,上升成一种意识,进而形成策略。

  5、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提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储备能力。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一教学内容对于五年级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有积极的影响。范老师最后给学生奉上了思维大餐:一个花圃的形状是梯形,下底20米,如果把上底增加10米,就成了一个正方形,原来这个花圃占地多少平方米?学生没有学过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题四年级学生要正确解题,前提是必须要能正确地画出示意图。这对学生的画图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范老师适度的指导点拨可以看作是对画图这一策略学习的延续和大胆提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储备必须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2

  这是一节自由创作画图的课,察看老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们天生的一种潜力,但要看老师是否给予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片无尽的天地,让这种潜力发挥出来!黄老师的课堂设计理念非常科学,就把这一点作为本课的重点,而且分步进行层层深入,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初稿,第二课时才将作品展现出来,让学生有计划,有思考余地,整个课堂很完整!

  黄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板块分明,围绕内容,有效展开,很值得大家学习!

  特别是还设计了迎合孩子心理特点的三个闯关游戏。游戏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有所乐,学得轻松,学得高效!老师设计的这三个游戏,可体现出老师的别具匠心,非常的巧妙,很有创意,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创意。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让黄老师的课堂精彩绽放,得以升华!

  其他方面,比如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创作前的相互交流,作品展示后的评价讨论,都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黄老师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设计理念得科学性!非常赞赏!

  我评黄老师这节课为“百节好课”!我将在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好好学习运用黄老师的这些设计理念,向市的“百节好课”靠拢!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3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是学生在学习了利用单幅线段图解决问题和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用画线段图收集和整理信息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问题。刘茜老师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对整个教材的把握有待提高,但她准备充分,事先准备了多块小黑板。课始,她先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接着出示一道复习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6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样的设计,符合学情,学生既复习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也为新授打下了伏笔。接着,把复习题改为例题,例题的叙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但对学生而言毕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因此,部分学生读题后会处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独立画图梳理信息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状态,针对学生困难进行指导。刘老师首先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并在巡视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半成品”:

  一是图没有画完整;

  二是对增加部分的长度没有敏感,不符合整幅图的大小比例。通过“对半成品加工”的方式,对画图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突破难点。

  几点建议:

  (1)教师语言要明确、有启发性。特别是本节课知识难度较大,所以问的问题要明确,使学生得到信息后马上明白要考虑什么问题,使学生迅速理清解题思路。

  (2)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共享了资源,又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3)教师要充分利用示意图帮助每一个学生理解即长方形的宽是不变的,它既是现在长方形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4

  听了杨老师的一堂课,我们收获良多。从这堂课可以看出:

  1、杨老师的功底深厚,经验丰富。他所讲授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清晰,独到,形象直观,不光是学生容易接受,就连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耳目一新,有收获。

  2、杨老师平时训练有素,如果能像他那样,对学生长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可以培养大批的.尖子生。这堂课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3、杨老师上课非常沉着,淡定,准备充分。课件做得很好,把每道题的解题思路都演示得形象具体。例如:第一题的演示,第二题线段图的演示,还有第五题的演示。

  这是一节思维训练课,因而所讲的内容只有少数拔尖的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为了能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我们觉得可以做如下的处理:

  1、顺序由易到难。先出示一道或两道稍微简单点的思维题,让大多数孩子能解答,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欲望。

  2、尽管老师本堂课的主题是《画图的方法解题》,但是所选的题目难度都比较大,很多孩子很难画出图来,有的图也很难理解。这时可以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比如:用方程,或者其他方法,并且要他们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寻求解题的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

  3、本节课题量大,很多题目只有少数人能明白,可以减少题目的数量,把题目讲透,让大部分学生能听懂,能学会。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功感,会激发他们学难题的兴趣和欲望。

  我们一定要向杨老师学习,要把思维训练落实到每节课,要长期抓下去,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有一个质的飞跃。非常感谢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引领课。杨老师,您辛苦了!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5

  《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内容,本课例题的叙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但对学生而言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因此,部分学生读题后会处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独立画图梳理信息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状态,针对学生困难进行指导。恽洁老师首先出示准备题,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指导学生如何画图,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画图,使学生对如何画图有一个感性认识,然而引入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画图,接着进行交流、指导,从而突破难点。

  在此基础上,恽洁老师多元变式,巩固策略。让学生主动而有效地运用画图方法并内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里出示的题目既有长变化的,也有宽变化的,也有长、宽同时变化的,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分析、解答的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画图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寻找变化中的不变的因素,渗透以不变应多变的思想,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解题技能。

  建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的教学理念,要舍得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学习的乐趣。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课《省时省力来画图》中“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前进、后退、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而本课是让学生感受到LOGO语言的魅力,体会重复命令既省时又省力的效果,也为学生学习《重复命令的嵌套》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本课的特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学会指挥小海龟准确地画出正多边形,学会使用REPEAT命令。

  2.能力目标:通过编程练习,培养严谨、认真、科学的编程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并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复命令REPEAT的功能及格式。

  难点:让学生自己“悟”出重复命令中的内容重复次数和重复内容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及教具准备:

  教师:网络教室、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二、说教学理念及教法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自己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因此本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大纲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进行讨论、探究,以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完成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学法

  所教学生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边数与角度的关系,命令形式从单一命令到复合命令,命令功能从一步操作到多步操作,学生的认识过程也从形象过渡到抽象,学生对LOGO语言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本课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情境感知揭示课题──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大显身手感受成功──归纳总结畅谈收获”四个环节。

  下面我就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实际水平和生活情感汇报如下: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4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起立,请同学们遵照老师的口令,画一个图形,并仔细观察重复了几次,是个什么样的图形。

  (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

  生:正方形,重复了4次。

  师:同学们,这样画一个正方形是不是很麻烦呀?有更好的办法吗?

  神奇的LOGO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来。屏幕显示“repeat4[fd100rt90]”,请同学在LOGO语言中输入,看一看有何效果。(也画出了一个正方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省时省力来画图》──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板书课题)。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通过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认识重复命令。)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师:通过刚才指挥小海龟画正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呀?小海龟是怎样执行重复命令的?

  生答:小海龟重复了4次,每一次旋转90°。

  师:repeat(重复命令)重复的次数[重复执行的命令]

  ↓

  REPEAT4次[FD100RT90]

  师:重复的次数=边数你怎么知道旋转的角度是90°呢?

  生答:

  (预设)

  因为正四边形的角都是直角,所以是90°。

  因为正四边形的边是4条边,内角和是360°所以旋转的角度是360/4等于90°

  师:刚才我们用重复命令画了个正四边形,知道了它的边数是4条边,角度是90°,如果画一个边长为100的正三角形呢?想一想它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呀?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四年级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画图”第2到14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本教材主要是面向电脑初学者和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认识画图》在第一单元“电脑小画家”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了用“画图”进行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画图》这一课是学生学习“画图”程序的第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让学生学会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由于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课程来使学生认识“画图”程序,因此,本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所以作为学生认识基础的第一课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启动“画图”。在启动“画图”时,教材有一个简要的导入设计,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画图”程序,激发他们学习“画图”程序的兴趣。启动“画图”的步骤比较简单,教师需稍作演示,学生能掌握。第二部分:认识“画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由于“画图”程序是标准的windows窗口,可以简要带过标题栏、菜单栏、滚动条、最大化按钮、最小化按钮等知识的复习。重点放在对于“画图”窗口的组成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部分,如工具箱、颜料盒、画图区等。结合教材中设计的连线题,可让学生加深对常用工具名称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在画图区进行尝试性的操作,体验画图的乐趣,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作用。第三部分:让同学们参照书上的图片,利用工具箱内的工具进行画图。该部分涉及直线、曲线、铅笔、橡皮、填充工具等的使用,使学生扎实掌握,正确运用。第四部分:保存并退出“画图”。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保存,并退出画图工具。如何正常退出“画图”程序?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探究,对于退出之前所弹出的保存对话框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出现的三个按钮该如何选择?选择不同的按钮所引发的结果是否相同?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是初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现状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四个方面:

  1.使学生掌握画图程序的启动和关闭。

  2.认识画图程序的窗口和画图工具。

  3.能够运用画图工具画出一幅简单的画。

  4.学会保存文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可以概括为:

  在画图过程中,能正确使用画图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这一课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绘画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教师演示、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以学生“练”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画图,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思维习惯。

  《认识画图》这一课主要针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很浓,特别是对电脑绘画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四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各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重,若不能抓住同学们的思维及眼光,很难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法,通过出示生动漂亮的画图成果图片以抓住同学们的兴趣,这将对之后的教学起到推进的作用。同时我并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任务,再采用“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在自学、质疑中学习使用画图软件,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创造更美的东西,那将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中还安排了质疑、互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情境引入,出示课题

  开课时,我直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么平时同学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这时大多数同学都说是用笔画的,我便顺势引入:“使用电脑也可以画出漂亮的图画。”并用课件出示:海底世界图画。然后直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这幅图画是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画出来的。其实用画图工具画图很简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画图”。

  海底世界的图画色彩艳丽,图形千变万化,这是一张很神奇的图片,孩子们的目光被这幅图吸引住了。我立刻抛出了今天的课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被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来了。

  (二)目标驱动,导学达标

  任务一,启动“画图”

  随之,我立即出示任务一:要使用“画图”软件,首先要启动它。考虑到学生年龄下,于是我提示孩子们可以先看书,然后自己在电脑上动手试一试。我密切地观察孩子们的操作情况,不少的孩子能顺利完成启动画图。但是有部分孩子还是束手无策,于是我让孩子们小组内互帮互助。最后,我请一个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还要介绍自己的方法。此时我再适时补充,如果在windows桌面上把“画图”设定为快捷方式,在“桌面”上双击画图快捷方式图标就可以直接打开“画图”窗口。

  这个过程是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究的一个过程。虽然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没有因此而让孩子们跟着我亦步亦趋,实践证明,大多数孩子在看书后都能完成这一个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稍加点拨孩子就能完成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任务二,认知“画图”窗口的组成

  在学生顺利启动到“画图”窗口以后,直接出示本课任务二:认识“画图”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孩子们同样分组讨论,自己在电脑上不断实践。最终他们发现只要将鼠标放在工具旁边,就会显示该工具的作用。孩子特别兴奋,主动地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任务三,设置“画纸”属性

  这时我对学生说:“刚才我们认识了“画图”的界面,它想得真周到,把我们所需的工具都准备好了。只不过有一样需要我们自己来准备,那就是准备自己需要的画纸也就是画布大小的设置”,引出了本课任务三:设置“画纸”属性。

  此时我依然让学生自己操作,并提醒孩子们有多种方法可以调整画纸大小,你们要多尝试,可以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孩子探究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多数孩子都不甘于只按书本介绍的方法调节画纸。最终,有少数几个孩子掌握了另一种方法。我依然记得孩子找到了另一条途径的孩子被叫到前面来演示的时候,那种快乐和自豪的神情。我们教师就是要为孩子的自主探究创设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要孩子能充分享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任务四,画一幅自己想画的画(可以模仿屏幕上的画,也可以自己创作)

  在设置好所需画纸的大小后,我出示了第四个任务,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图形工具画一幅自己想画的图画。由于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画图工具,我降低了难度,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无任何羁绊。

  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我走到学生中间,引导学生处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对各个层面的孩子多鼓励多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三)展示评价,分享成功

  一幅幅有个性的作品完成了,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站,然后让大家相互评价作品,最后展示了几副得星最多的作品,并让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最后我给最优秀的作品颁发了“小小画家”的奖牌。

  在展示评价的时候,我采取了多元评价,不但让孩子们相互评定星级,而且让孩子

  们尝试多角度地评价一副作品,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在创作中求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总结本课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引导学生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通过说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8

  说教材

  我说的教材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分社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教材的第一册中的第五课认识画图软件。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维护和遵守信息技术的道德与规范,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必备素养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本教材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它分三个层次:

  1、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应用和发布的能力。

  2、能适应由信息技术所构造出来的网络和虚拟世界,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有用的工具,更是一种生存方式,能自觉维护和遵守信息化自下而上环境中的道德、法规。

  3、能以科学的、人文的观点来看待信息技术及其构造出的世界,并且能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种社会变革的推动力,从而形成信息技术文化的思维模式。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融入到任务教学之中,强调“从做中学”。可操作性强,深入浅出,易学易用。

  2、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工具,作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平台,突出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中有应用。

  说学生

  计算机在小学生心目中就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总是揭不穿,摸不透的东西,有一很强的好奇心,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有信心、有决心把计算机学好,有一点不懂举手就问,直到弄懂为止,有很强的求知欲,具有时代节奏感。但是也有一小部同学对计算机(微机)课没有清醒的认识,总觉得除了语文、数学,其它的都是杂课,无所谓,可上可不上,可学可不学随心所欲。综上所述,小学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学生没有统一的学习兴趣;(2)、同学们对计算机认识还不够。

  说目标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掌握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

  图形的制作、着色。

  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其它课程的学习有着绝然的不同,计算机这一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光学理论,不在计算机操作实践,是很难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光操作没有理论的支配也是不行的,windows98中附带的画图软件也同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个软件的教学必须采用演示操作法,我通过使用共创多媒体软件来教学这一画图软件,我是在教师机上操作,而同学们通过网络接收我的操作画面,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能更快地让学生掌握画图软件,我连续操作两遍,第一遍,在共创多媒体软件上设置好让学生机全屏接收教师机上的信息,并锁定学生机键盘、鼠标,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不分散精力,全身心地投入看教师操作,为下一步自己动手操作打下基础,这样做也能更好地管理学生,课堂纪律也得到了保障;第二遍操作则设置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机以窗口的方式来接收教师机的操作画面,不锁定键盘、鼠标,让学生边看老师操作,自己也可以边动手操作,这样做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教的操作步骤,为了方便学生操作,在学生操作中教师必须以辅导法伴随整个课堂。

  (二)、学法

  学生学习画图软件时,按照教师操作的方法来学习会比自己动手操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特别是通过老师使用共创多媒体这个软件来学习画图软件,能更方便地记住操作步骤。

  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启动画图软件

  先讲启动画图软件的步骤,再边讲边操作,依次点击“开始/程序/附件”菜单选项,这样相对小学生来说是较抽象,可以在讲述完操作步骤之后,再联系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上阶梯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步骤。

  (二)、认识画图软件窗口

  打开“画图”软件之后,屏幕上会出现画图软件的窗户式界面,相对初学者来说要快速掌握窗口的组成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我特举了墙上的`窗户一例,通过常见的窗户来让学生快速掌握、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这样教是抓住小学生形象具体的理解特点,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认识工具箱

  在教学认识国图软件中的工具箱时,先展示一幅常见工具的画,让学生说出各个工具的作用,说完之后,再回到教学中来认识画图工具箱,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保障。

  (四)、认识调色板

  在上课之前先准备一盒水彩笔,先让学生认识各种颜色的画笔,再拿出装水彩画的盒子,这个就是颜色盒,认识完之后,回到教学中学习调色板。

  说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日趋广泛,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学信息的载体的多样化,很多中小学都建设了校园局域网或网络教室,并建设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心,这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更加形象,教学活动更加和谐。另外,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时制作好课件或选用一些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共创多媒体就是属于网络辅助教学软件。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9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画图》是云南人民出版社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它贯穿着以后整个画图知识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本课主要介绍了启动、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在本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窗口的操作方法及“画图”窗口的组成。

  难点:认识工具箱中各类工具的用法。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很浓,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特别是对电脑绘画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好玩、好问、好奇,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应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由于受社会文化背景(少数民族聚集地)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层次差异较大,因此,我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画图软件。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画图软件灵活运用操作技能达到个性化创作,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的分析和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参透基础知识”,我尝试构建了“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操作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情境导学”、“分组讨论”、“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

  学法:新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心。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因此,我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讨论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法来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硬件准备:带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课件、图片等素材

  六、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开课时,我直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么平时同学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2、接着我展示一些绘画作品,简单介绍这些作品是用windows“画图”软件画出来的。然后又问学生:“这些画美丽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神奇的画图世界”。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本节课的任务:让学生打开课本29页,以2人为1小组,仔细阅读课文内容。明白从哪儿可以打开画图程序,利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学。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我先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启动画图程序?然后引导学生先按步骤自己尝试再和我一起学习启动“画图”程序。我进行一个总结,画图程序的启动方法是:

  第一步:单击任务栏上的按钮“开始”;

  第二步:选择“所有程序”——“附件”——“画图”命令。最后找一名学生演示关闭“画图”程序。之后我再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画图”程序的启动及关闭方法。这样即巩固了新知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2、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我先出示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画图”窗口是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画图区、状态栏和颜料盒组成。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记忆。我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一个检查,看看学生的记忆情况。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加深了记忆。

  3、待学生对“画图”窗口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再次提出,我们的画纸有大有小,那么我们“画图”中的“画纸”的大小如何改变呢?这一知识点我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纸”四周的8个点,这些点我们称为“控制点”,我们只要把鼠标指针移到控制点上,待鼠标指针变双向箭头,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就可以调整画纸的大小。接着我给学生3至5分钟的时间,以2人为1小组合作练习,我巡视指导,之后指名学生到教师机进行演示,我及时给予鼓励。

  (三)拓展延伸,体验成功

  这时学生已经对画图这一工具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对绘画的方法与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自己独立创造一副自己喜欢的画。

  2、小组合作创作出一幅内容丰富的画面。

  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我走到学生中间,引导学生处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对各个层面的孩子多鼓励多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这样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就能轻松地解决难题。

  (四)、作品展示,讲解评价

  一堂课,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在此环节,我这样设计:我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让学生们自评互评,我再适时的进行点评,让学生在比较中收获更多,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与创造的快乐,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美好情操。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个系统的回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说说绘画的操作步骤。

  2、你还有什么疑问和设想。

  3、请学生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对已以上问题,我让学生各抒己见,对已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记忆。

  总之,这节课我通过学科整合,引领学生自学——尝试——创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掌握操作要领;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快乐化,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九课《神奇的画图世界》。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目标激励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神奇的画图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画图程序是Windows操作系统附带的程序,本节课内容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有趣的绘图方法。

  我所教班级是四年级聋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脑基础知识。喜欢电脑是孩子们的天性,对于怎样在电脑上绘出精美的图画,他们一定充满了好奇心。我就从激发学生好奇心出发,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Windows画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我将设计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和关闭。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2、动作技能目标:掌握画图工具的方法,能够运用各种工具画出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3、情感目标:发扬学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根据学对以前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重点是在画图过程中,能正确使用画图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难点是橡皮、刷子、喷枪不同选项的选择和使用。关键是学生能够认识和使用这些工具,从而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之中。

  四、教法、学法

  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演示—观察—操作—评价”。电脑是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我先进行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领悟,掌握专业技巧,然后自主创新操作,最后进行比较评价。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创作,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

  (一)欣赏图画、激情导入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课前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激情的'进入课堂。上课开始时我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以前你们用过什么工具来画画呢?”学生可能会说:“用画笔、纸、颜料进行绘画等。”看来学生还没有用电脑画过画。

  我出示绘画作品,简单介绍这是用Windows“画图”软件画出来的。然后问学生:“,这些画美丽吧?你们想学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神奇的画图世界》,板书:9、神奇的画图世界。学习用Windows画笔来画画。”板书Windows,这些问题的设计以及图画的欣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分步探究、加强记忆

  1、出示课件。我一边演示一边按步骤引导学生和我一起启动“画图”程序。板书:启动程序然后,找一名学生演示关闭“画图”程序。这样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2、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板书:认识窗口我先出示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画图”窗口是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绘图区、子功能区、颜料盒和状态栏组成。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记忆。这样既掌握了新知,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3、教学生使用“画图”工具。板书:使用工具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派小组代表讲解演示这些工具。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 篇11

  一、说教材

  《当个电脑小画家---画图初识》是湖北省小学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如认识窗口组成、键盘、指法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按“启动‘画图’”→“认识‘画图’窗口”→“初步应用工具箱画图”的顺序组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过程中以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的方式学习工具箱上重要工具的应用技巧。本课是关于画图知识的铺垫—仅仅是初识,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今后的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详细的学习绘图工具的应用技巧,本课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初始环节。

  教材通过让学生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用途。尝试使用简单画图工具绘画。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了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堂内涵十分丰富的信息技术课。

  二、说教法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因此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说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学习方式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说流程

  (一)设计理念

  1、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学练结合。就内容而言,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操作的原则。

  3、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通过协作学习、自己创新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方法,提高技能。

  5、分层教学。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用途。

  3尝试使用画图工具箱。

  4能用基本画图工具画简单的图

  5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就感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

  难点:绘图工具的使用。

  (四)说流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教学设计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电脑画)秋天到了,天高云淡、远山明净,树叶一片金黄。秋天到了,北雁南归,树上果实累累。看着这些美丽的风景你喜欢吗?这些都是电脑画的,你也想用电脑画出这些美丽的景色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轻松的学习电脑画画,画画我们美丽的校园。

  设计意图: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兴趣驱动,自主学习。

  a在美术课上画画你需要哪些材料呢?那么在电脑上画画这些材料我们同样的一样也不可少。电脑里面有个画图软件这些材料都储备有,怎么打开软件,怎么找出这些材料呢?

  b工具箱里的工具还真多,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引导学生把鼠标移到工具上,查看工具的名称,尝试使用画图工具箱的基本画图工具,并尝试使用颜料盒改变颜色

  3.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秋天的校园多美啊!太阳望着我们笑眯眯的,五彩的气球在天空飘荡,校园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连白云也朝我们点头。我们该怎么画出来呢?课件示范后学生创作

  设计意图:在巩固新授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4.作品展示,完成建构。

  一堂好课,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展示同学作品,请同学相互学习、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评价,各抒己见。在自己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教师、同学们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5.发挥创造,课外延伸。

  元旦快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画一个红红的灯笼送给我们自己。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后评析】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10-21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04-20

请柬范文及评析12-30

《认识画图》教学设计02-10

《灰雀》重点语句评析12-09

关于中考名师评析试题08-08

“8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06-02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评析11-19

高考英语作文欣赏及评析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