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电压》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7 05:56: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压》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压》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电压》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的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学生回答略)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引出本节。板书:〈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进行新课

  (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

  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即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

  6.实验记录:

  7.测量结果:

  (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要求实验结果与待测电阻值相差较大的学生,下课后留下,教师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2)进行实验讲评,表扬实验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指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全体及当事人。(注意:应以表扬为主。)

  (3)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4.布置作业: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四)说明:

  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电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电压,了解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及电压的单位;了解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表示数。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强弱的信息,感受推理方法;通过阅读电压表说明书,搜集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的相关信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接触的第二个电学物理量,教学重点是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教学难点是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上学期电流的学习,对电路和电流有了初步的认识,能简单分析电路。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电流的形成。

  2.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按教材图6.1-2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猜想灯泡的'亮度是否一样?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电压的作用和电源的作用。

  问题展示:

  ①我知道的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

  ②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电压的作用是什么?

  ③你掌握电压的符号和电压单位以及单位转换了么?

  ④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见的电压?

  2.小组合作,学习测量电压。

  (1)观察电压表。

  教师:测量电压用电压表,现在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看谁能说出它由那些部分构成的?

  学生:挑选电压表(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块)并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各小组的代表回答并相互纠正)。

  (2)连接电压表。

  教师:同学们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展示:

  ①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色、黑色的接线柱应该怎样连接?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3”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15”接线柱?

  学生观察电压表并阅读电压表说明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3.学会读数并动手测量电压。

  学生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电路、进行测量并读数;教师给予点评、表扬优胜组。

  三、课堂检测

  1.课后“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1―3)。

  2.完成练习题(多媒体呈现)。

  四、教师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知识想知道的?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4、5)。

  《电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3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4、指导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从而了解电压的概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1、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法】

  类比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知道导体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呢?

  运用抽水机提供水压,水压形成水流,类比学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对学生学习电压进行引导。

  二、自主学习

  通过引导和课前预习学生电压,教师要引导

  1、电压概念的形成: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源的作用: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

  (1)干电池:

  (2)发电机:

  (3)学生电源:干电池学生电源

  3、想想做做: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干电池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4、总结结论

  (1)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2)单位换算关系1kV=10V1V=103mV

  (3)常见的电压值:干电池电压1.5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只有不高于36V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5、思考: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三、合作探究

  1、电压表用途、符号

  2、认识电压表

  (1)、电压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电压表有几个接线柱?接线柱上标着的符号或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电压表有几个量程?对应不同量程刻度盘上的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4)总结出电压表使用方法(对比电流表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调零)

  实验时:

  ①、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

  ②、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负接线柱靠进电源的负极。

  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试触)

  (5)电压表正确读数

  ①明确量程

  ②明确分度值

  ③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进行读数。

  附练习

  1、电压表读数。

  2、连接电路,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

  3、用电压表测电压(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注意师生互动)

  实验结论: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四、教学拓展

  1、为什么电压表要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串联在电路中可以吗?

  串联时灯不亮,电压表有示数。

  电压表等效为断路

  2、中考链接:某同学使用电压表测电压时,老师提醒他电压表的接法有错误,那么,他接错的地方可能有:

  ①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②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不当

  ③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五、课堂小结

  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通常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

  2.电压表测电压:

  (1)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2)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

  (4)电压表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压。

  六、板书设计

  1、电压:(板书)

  (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源: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千伏(kV),伏特(v),毫伏(mV)

  1kv=1×103v,1v=1×103v

  2、电压的测量

  (1)认识电压表

  (2)作用:测量电压的高低

  (3)用法①并联;②“+”接线柱、靠近正极极;③量程。

  (4)电压表正确读数①明确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进行读数。

  3、练习使用电压表

  《电压》教学设计 篇4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说出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复述电压的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通过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池组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亮度的变化来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实验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电压应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的作用

  难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干电池若干、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

  教学过程设计示例

  (一)课程导入

  导入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头脑风暴,列举事实请同学列举家中的家用电器,然后引导出"电压"。把自己所知道的电器名称做一罗列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电压"吗?把自己在生活中对电压的了解做一汇报

  以史为戒,引出话题教师使用多媒体结合投影设备呈现一些学生放风筝被电击的图片或视频静静观看

  设置疑团,激发兴趣同学们知道触电是怎么回事吗?

  触电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或遭受雷击时,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身体损伤。

  可是为什么我们触摸干电池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那?学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触电情况。

  老师提的问题和前面的触电形成反问关系,致使学生处于"悱"的地步。

  (二)什么是电压

  使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做图6、1—2的实验。

  首先,让学生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直接连接小灯泡的两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其次,使用一节电池作为电源,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最后,使用两节电池作为电源,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通过三者的对比,使学生体会电压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做到以下两点:

  1、科学解释"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根据电池量的增加小灯泡的亮度就会增加的事实向学生说明"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会越亮"。

  (三)电压的单位、换算及常见电压值

  1、电压的单位

  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和电流对应,给出电压的表示回顾知识,引出电压的单位:教师先提问学生如下信息

  电流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和其对应的给出电压的表示:

  电压用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回答问题,接受新知识。

  讲述科学史,引出电压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伏特的简历,进而引出电压的'表示阅读文本资源,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2、电压的换算

  电压的换算应该和其他的一些单位相对应引入。例如:

  千毫

  长度KMMM

  电压KVMV

  引入电压的换算关系后教师随意给出一些练习题目加以巩固应用。例如:

  220V=kV=mV;

  100kV=V=mV。

  3、常见电压值

  在记忆的基础上老师布置今天的第一个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搜集自己家用电器的说明书,找出至少三种家用电器的电压值。

  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直接给出,引导思考课本中列出了常见的10种电压,在讲解本部分时,教师可以抽出重点要学生记忆的三种电压值:干电池、家庭电路和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识记三种常见电压值,解开为什么人触摸干电池不会有触电的感觉之迷。

  提供多媒体资源,开阔视野教师给出一些电鳗、电鳐的图片或课件,在观赏精美鱼类的同时讲述关于它们和电的故事欣赏多媒体资源,感触海底世界的美丽

  (四)电压表的使用

  本部分的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前给学生提供如下使用规则:

  使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要:

  1、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两看清:

  1、读数时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

  2、看清电压表上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在明晰使用规则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式实验,由于学生对实验的设计不能很完整、很透彻地说明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时要加强引导。实验的目的是要得出:电池组串联时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如果有时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测试一下电池组并联时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练习反馈:

  在一次用0~3V和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的"+"接线柱已接入电路,在用0~15V量程试触时,指针位置如下图所示,则下一步操作中正确的是(D)

  A、接入电压表的c接线柱再读数B、断开开关,接入电压表的c接线柱,闭合开关后读数

  C、接入电压表的b接线柱再读数D、断开开关,接入电压表的b接线柱,闭合开关后读。

  《电压》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实验探究,并凸显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移动实验室”来体验探究的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有关,从实际中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初步掌握电压的单位、常见的电压值,初步掌握电压表的连接方法、读数方法及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从中收集到有关电压表连接方法和在电压表上读数的方法的一些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实验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得到电压表的一般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打破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增强实践能力,感受学物理的愉悦,从而树立足够的学物理的信心。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电压表的连接和读数。

  【教具与学具】

  学生自己准备“移动实验室”:电池、电池组(三节)、小灯珠、导线若干、手电筒等。电压表(老师提供)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感受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电压”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印象?

  学生(踊跃地交流着自己的生活感受):雷电很厉害,可以击死人和牲畜;高压危险,不能靠近;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秋冬的晚上脱毛衣时可摩擦生电;有些生物体内可以产生较高的电压──生物电;自然课中,我们做了摩擦起电的实验……

  教师:非常不错。看来,学习“电压”之前,大家就具备了相关知识。其实,很多电现象,都是电压在起作用。

  二、探究灯珠发光分析原因

  教师:你们能猜猜,一节干电池和2节干电池使灯泡发光一样吗?

  学生:肯定不一样,当然是2节干电池使灯泡发光要亮。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家里有一手电筒,用三节干电池时,灯泡发光非常亮,只用2节时,灯泡要暗一些。我经常用,体会太深了。

  教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电池越多,灯泡越亮。

  教师:搬出我们的“移动实验室”试一试。

  学生:进行不完全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教师:大家通过实验发现:连入2节干电池时比连入1节干电池时要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电压越高,灯泡越亮。

  教师: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1.电压:(板书)

  (1)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电压的单位:千伏(kv),伏特(v),毫伏(mv)

  1kv=1×103v,1v=1×103v

  (

  1A

  =1×103mA,1mA=1×103mA)

  三、阅读说明用书学用电压表

  教师:电压的大小如何测量呢?请同学们带着教材P5的4个问题去阅读P6的电压表说明书。并在“使用”中找出关键词:______。

  2.怎样连接电压表。(板书)

  学生:①并联;②“-”接线柱、靠近、负极;③量程。(学生边叙述,老师边板书。)

  教师:与电流表的连接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呢?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教师: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呢?

  3.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板书)

  教师:大家回顾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学生:(学生叙述,老师板书)。①明确电流表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②确定电流表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③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总共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教师: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呢?

  学生:基本一致。

  教师:如果教材上图6.1-6接“-”和“3”两个接线柱,请问表盘上的读数应是多少?

  学生:指针大概指在一小格的中央,而一小格是0.1V,共6小格,所以应读成0.65V。

  教师:对。如果接“-”和“15”两个接线柱读数是多少呢?

  学生:指针大概指在一小格的中央,而一小格是0.5V,共6小格,所以应读成3.25V。

  教师:不错。请大家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3题,分别把读数用铅笔写在书上。

  学生:交流答案。

  四、探究电池组测量总电压

  教师:请大家拿出“移动实验室”探究电池组的电压规律。

  学生:实验得出,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交流、小结与延展】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1:在实验中我们探究到了串联电池组中,各节电池组的电压等于组成电池组的'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学生2:我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连接导线过程中,应将线头顺时针方向绕在接线柱上,否则,越旋越松。

  教师:看来,你从实验探究中学到了书中学不到的实验操作技巧,你很有实践经验,不错。

  学生3:电压表的读数方法与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基本一致。先弄清楚所接量程,再看一小格表示多少,最后读数。

  学生4:电压越高,灯泡越亮。

  学生5:我觉得,有些知识其实可以通过自己阅读,然后对比电流表的操作方法去掌握,不需老师讲解。

  教师:是的,大家已经长大了,完全具备了自学的能力。

  学生6:在不知道被测电压值的情况下,先用大量程去试触,如果指针偏转较太小,就换用小量程。

  教师:大家的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把老师要说的都说了。现在完成教材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题和第4题。

  教师结束语:导电的盐水溶液也是电池。教材上“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2题就是介绍的这种电池,大家可回家去试一试。西红柿等一些水果也可形成水果电池。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上网查一查这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电压

  1.电压

  (1)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电压的单位:千伏(kv),伏特(v),毫伏(mv)

  1kv=1×103v,1v=1×103v

  2.怎样连接电压表

  3.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

  《电压》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这节课在本章及整个电学部分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其它物理概念(如电阻、电功)的基础,是掌握电学中的物理规律(如欧姆定律等)、认识电学中的物理现象必不可少的知识;本节课的学生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实验中关于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是进行电路分析的基本根据。可见,本节在整个电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规范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

  四、教学资源

  本节课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每组的器材有: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只(2.5V和3.8V小灯泡各一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桔子1个、铜片、锌片(铝片)各一片。

  教师演示用的器材: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实物投影及配套设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

  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本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即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把问题具体化,由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再通过交流与合作总结实验结论,最后进行梳理反思,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活化知识。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不同规格)的电路连接方式有多少种?请画出它们的电路图。

  若闭合开关,两灯都能发光吗?发光亮度一样吗?

  师闭合开关和同学们一起观察灯的发光情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灯的发光情况会不一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补充: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灯泡的亮度不同可能与电压有关,引出本节实验要探究的

  问题:串联、并联电路电压会有什么关系?

  引入科学探究的七步骤。

  学生回顾电路相关知识,复习串、并联电路特点,将电路图画在练习本上。

  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并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思考会想到可能是电压不同的缘故。

  复习巩固科学探究过程

  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不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可能电压有关,进而引入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注重物理过程的理解

  实验探究

  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请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鼓励并肯定学生的猜想。

  3.设计实验

  请同学们讨论,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然后再画出实验电路图。

  实验时要测出哪些数据?怎样正确使用电压表?

  4.进行实验

  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读数,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教师根据本实验的要求引导学生设计表格。

  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将实物连接投影在屏幕上供实验连接有困难的小组参考。

  5.分析与论证

  请几个小组将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一起观察思考。

  教师提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表扬学生总结出的结论。

  6.评估与交流

  师:能否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为什么?

  师:你打算如何再测?

  师:除了多测几组数据,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改变实验条件(更换灯泡、电源)再进行测量。

  猜想1:各部分的电压可能是相等的。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猜想2:灯泡亮的地方电压大,灯泡暗的地方电压就小。

  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猜想3: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因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

  猜想4……

  采用小组式教学。学生讨论,完成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请一位学生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如图1所示)

  学生想好后回答:可以把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AB两点、BC两点、AC两点,测量电压值。正确叙述电压表使用方法。

  学生参考课本实验记录表格

  生答:连接实物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检查好电路再进行实验。

  学生做实验,将记录的实验数据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里。

  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

  (1)总电压大于部分电路电压。

  (2)部分电路电压之和约等于总电压。

  (3)部分电路电压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

  (4)亮的灯泡电压大,较暗的灯泡电压小。

  生:不能。数据太少了。

  生:多次测量。

  学生改变实验条件(更换电源,灯泡),进行实验。

  综合各组的实验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在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表达式:U=U1+U2。

  教师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学生的猜想会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猜想应当是有根据的。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法。学生设计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教师不要包办。

  教师的示范操作很重要,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的能力。

  提醒学生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保持原始数据,不要凑“数据”。

  搜集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得一般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

  以小组为单位,资源共享,进行第二次测量。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

  通过刚刚的实验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同学们现在来猜猜并联电路电压有什么样规律?

  2.设计并进行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呢?电压表要测出哪些数据?

  下面同学们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研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将实物连接投影在屏幕上供实验连接有困难的小组参考)

  3.分析与论证

  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想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并说明实验时测出AB两点、CD两点、EF两点的电压。

  学生们设计表格、连接实物、动手实验。

  实验完毕归整器材。

  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并联电路两端总电压。表达式为:U=U1+U2

  培养学生实验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

  教师可以适当渗透误差理论,让学生理解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的结论是在误差范围内成立的。

  拓展提升

  (1)让学生们总结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中,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2)两灯电压相等时,两灯一定是并联吗?

  (3)利用电压表测水果电池的电压。

  教师介绍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

  学生总结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根据实验结论能马上想出答案并起来交流。

  学生会为自己制作的水果电池兴奋不已,开心地测量水果电池电压。

  应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的知识点。

  补充课外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练习

  (1)小结。

  (2)练习电压表的读数。

  (3)利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计算电压值。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本节课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并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等等。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及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做好“欣赏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电压》教学设计 篇7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电压》教学设计 篇8

  【目标导学】

  导学前测: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2、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3、如何使用电流表?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2、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3、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4、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互动导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各小组按照图片所示进行实验,看看你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学习知识

  1.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电压相关知识

  教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4—5页电压部分相关知识,解决如下问题:

  问题展示:①我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

  ②电源的作用电压的作用

  ③你掌握电压的符号和电压单位以及单位转换了么?

  ④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见的电压呢?

  学生:A、阅读教材及资料学习电压的相关知识

  B、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

  C、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

  D、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提出来,其它小组答疑(如果没有则该步骤不用进行)

  教师:A、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

  B、板书电压相关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2.小组合作,学习测量电压

  A、观察电压表

  教师:测量电压用电压表,现在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看谁能说出它由那些部分构成的呢?

  学生: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

  B、连接电压表

  教师:同学们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展示:①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色、黑色的接线柱应该怎样连接?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3”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15”接线柱?

  ④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请你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电压表并阅读电压表说明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学生进行回答的同时进行板书并纠正学生表达过程的错误和不足。

  3.学会读数并动手测量电压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好,那谁知道如何进行读数呢?

  学生:学生自愿回答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全面的.回答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进行读数)

  教师:选小组代表回答如何进行读数。

  教师:现在各小组利用现有的器材按照下面的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测量出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伏?看那一组做的最好?

  学生: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电路。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呢?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呢?

  【学后反思】

  【当堂检测】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形成了电流。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②。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

  4.电压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5.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一节蓄电池家庭电压安全电压

  6、电压测量:

  (1).仪器:符号:

  (2).读数时,看清

  7.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流入,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

  8、巩固复习本节内容;了解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值,观察家里的可调亮度的台灯是怎样调节亮度的?

  《电压》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呢?

  [生]手电筒里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V.

  [生]电子表和电动玩具车里用的电池也有电压。

  [生]高压线上有电压,人不能靠近。

  …

  [生]到底什么是电压?电压是哪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什么是电压。

  二、进行新课

  [探究]什么是电压?

  [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串联电路图并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及导线、开关连接串联电路。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

  [生]小灯泡发光。

  [师]取走干电池,补上一段导线,再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

  [生]小灯泡不亮。

  [师]导线和灯丝都是金属制成的,不是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吗?为什么灯不发光呢?

  [生]只有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小灯泡才会发光。

  取走电源,换上导线,导线中虽然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不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没有电流,小灯泡不亮。

  [生]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师]也就是电源的两极间存在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

  [板书]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想想做做]

  [师]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池的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相同吗?

  [生]接入电路中的电池不同时,灯泡的亮度不同。

  [生]接入两节电池时比用一节电池时灯亮。

  [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用一节电池做电源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的电压不同,不同的电压产生的效果不同。

  [生]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师]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说明大家对电压的概念已有所掌握。哪位同学还知道电压的代表符号及单位是什么?

  [生]电压的符号是“U”。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为“伏”,单位符号是“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103V1mV=10-3V1μV=10-6V。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阅读书中小数据,了解常见电压值,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人体安全电压值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将数据中以千伏、毫伏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伏特为单位,以伏特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千伏或毫伏为单位。

  [同学们练习,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电池有电压,在闪电的云层间也会有很高的电压,以前的学习中大家还了解过“生物电”,生物体内也会产生电压吗?

  [投影]

  电鳐

  电鳗

  [师]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内容。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对电池及电压已有所了解。如果老师现在有几节不同的电池,由于不小心将电池上标称的电压值磨掉了看不清楚,但必须知道其电压值是多少,大家可以帮助我吗?

  [生]找到和老师的电池相同的电池,看看上面标的值是多少。

  [生]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

  [师]大家的主意不错。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来测量。但是,什么样的表是电压表呢?

  出示几种电表,让同学们分辨。

  [师]请一位同学从这几块表中选出电压表,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生]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就是电压表。因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标有“A”的是电流表。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标有“V”的就是电压表。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向同学们介绍电压表的分类,如演示用表、学生用表等。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电路中电压表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电路中电流表符号是○A,电压表符号应该是○V。

  [投影]“电压表”

  请同学们观察如投影所示的电压表,根据以前学过的电流表的知识,认识电压表。

  [生]①该电压表的零刻度线在表盘的最左端。

  ②该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个公共的“-”接线柱和两个“+”接线柱。

  ③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3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1V”,每一小格表示“0.1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15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5V”,每一小格表示“0.5V”。

  ④电压表中间的旋钮可以调零。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电压表。该怎样用它来测量,如何使用电压表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使用说明书”,回答书中提出的问题,总结出电压表使用的一般规则。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书”,提醒同学们不需要读懂说明书中的所有内容。

  问题(1):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具体接法是什么?

  [生]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具体的接法是:标有“+”号的接线柱应靠近电源的正极,标有“-”号的接线柱要靠近电源的负极。

  教师通过引导应使学生明白:双量程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中有一个是公共的接线柱标有“+”或“-”。如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如果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

  问题(2):如何确定电压表要使用的量程?

  [生]电压表的量程必须大于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

  [生]如果能判定被测电压不超过15V,可以先用“0~15V”的'量程测;如果测出的电压不超过3V,可以改接“0~3V”的量程,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使用电压表。现在请两位同学将电压表接入我们开始连接的串联电路,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另两位同学一起在原来画出的电路图上加入电压表,并在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端。

  [投影]接入电压表后的电路。

  全体同学认真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师]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如何读数呢?

  [生]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得越多,表示电压越高。

  [生]读数时,首先应该看清选用了电压表的哪个量程,知道满刻度表示的电压值。第二,要看清该量程下一大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每一大格又分成了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第三,看清测量时,指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然后读出来。

  [师]如果指针没有指在刻度线上,而是指在两刻线之间,该如何读数呢?

  电流表、电压表都不需要估读。测量时,指针的位置离哪条刻线近,就按哪条刻线算。

  [投影]练习题

  1.读数练习:利用指针能活动的刻度盘。

  (1)量程已知且不变:指针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少?

  (2)指针的位置不变,接不同的量程时,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2.一名同学使用学生用电压表测电压。这只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0~15V。经判断选用0~3V这一量程连入电路.但是0~3V的刻度盘上的数字模糊不清,无法准确读出实验数据,于是他从0~15V刻度盘上看到指针在12.5V处,从而判断出实验测得电压是_________V。

  通过思考此题,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指针指在同一位置时,从0~15V刻度盘上读出的电压值是从0~3V刻度盘上读出的电压值的5倍。

  [师]电压表、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同学们要注意区分。

  同学们一起归纳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板书:二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想想议议]

  [师]电压表的接线柱旁都标有“+、-”号。使用规则要求电流必须从电压表的“+”接线柱通入,从“-”接线柱流出;还要求被测电压值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请同学们思考:

  [投影]

  1.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2.如果被测电压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

  3.如果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怎样选择量程?

  [生]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指针会反向偏转,即向没有刻度的方向偏转。

  [生]如果被测电压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的指针可能会超出刻度盘上的刻度线。

  经过大家的讨论并结合演示(注意不允许学生效仿),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强调这两种情况的后果是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损坏电表。

  在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可以用“试触”的办法来选择量程。连接好电路后,在合上开关时轻轻接触一下就断开,同时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偏转过激,指针超出了表盘刻度线,则电压表量程太小,应换用较大量程;如果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则电压表量程太大,应换用小量程。

  “试触”的方法在电学中很重要,利用试触的方法不仅可以选择电压表的量程,还可以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判断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是否正确。

  [想想做做]

  出示家用手电筒及干电池若干节。

  [师]请一位同学将干电池装入手电筒,并能使手电亮起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装电池,才能使手电发光?

  [生]第一节电池正极朝前,第二节电池的正极和第一节电池的负极接在一起,第三节电池的正极和第二节电池的负极连在一起。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画出来。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图形,并请一位同学将正确的图画在黑板上。

  [师](结合学生画出的正确的电路及电路图)说明:像这样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依次连接起来就叫电池的串联。这几个电池合在一起叫电池组。余下的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就是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探讨什么是电池的并联。

  [师]请同学们分组测量每节电池的电压和电池组的电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就要把电压表并联在电池两端。电压表可以不经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好。这种认真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电压表可以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这也正是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中的一个区别。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操作完毕,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第一组:用两节电池,每节电池电压是1.5V,电池组电压为3V。

  第二组:用三节电池,每节电池电压是1.5V,电池组电压是4.5V。

  第三组:…

  [师]根据各组的实验结论,谁能总结出电池电压和电池组电压之间的关系?

  [生]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电压之和。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比较电池的倒接和顺接究竟有什么不同,电池“并联”成电池组电压会怎样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三、小结

  利用投影仪投影如下的表格,请同学们填写。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连接图如下:

  连接过程中要注意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以及量程的选择要正确。

  也可以换用其他电器进行练习。

  2.如下图,将图中连接正(或负)接线柱的导线松开,将电压表正(或负)接线柱的塑料帽扭下来露出接线的金属柱。用导线(线芯的金属丝)迅速碰撞电压表的金属柱,观察电压表指针偏转情况。若电压表反偏,说明电压表正接线柱接的是电源的负极,电压表负接线柱接的是电源的正极。若电压表正偏,说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着的分别是电源的正负极。这就是用“试触”法判电源极性。也可以用“试触”法来判断电表接入量程的大小是否合适,这种方法在实验中经常要用到。

  3.如图:甲连接的是0~3V的量程,最小刻度是0.1V,所以甲的读数为2V;乙中连接的是0~15V的量程,最小刻度是0.5V,因此乙读数为12.5V;丙中连接着小量程,其读数为0.1V×6=0.6V。

  4.这位同学连接的电路,测量的是两只灯泡的总电压,而不是左边灯泡的电压。正确的连接如下图:

  五、板书设计

  《电压》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的作用。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变换。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三)教具

  U形管连通器一个,干电池一节,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1)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放在示教板上,请一位同学按所画电路图,用导线将电路连接起来(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当是断开的)。

  (2)提问:什么叫电路,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引入新课

  演示: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提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3.进行新课

  为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电流,我们先用水流作比喻,看看水流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将装有水的U形管连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钳夹住,两管内水面相平。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

  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图1)。(提问: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如果发生流动,水怎样流动?)打开止水钳,水从左管向右管流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连通器里的水面相平时,水不发生流动,而在左管水面高时,水从左管流向它的右管?U形管中的水能不能持续不断地流动?

  (利用投影幻灯片或电脑设计程序表现出连通器水流的动态过程,反映出在这一过程中,水位的变化和连通器底部液片受到的压强变化的情况。见图2所示。)

  可见,水位差(又叫水压)是使水定向流动形成水流的原因。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如图3所示的复合投影幻灯片(或用电脑设计程序表示出它的.动态过程)。

  甲图中A处的水位高于B处的水位,打开阀门,管中的水从A处通过涡轮向B处流动,水的流动使涡轮转动。A处的水面下降,B处的水面上升,当A、B两处水面相平时,水位相同,水停止流动,涡轮不再转动,幻灯片要显示上述过程。可见,水位差(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

  现在,我们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B处抽到A处(如图3乙所示,将抽水机置入,同时表现出抽水的动态情况)、使A处的水总比B处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保持一定的水位差(水压),于是水管内就有持续的水流。

  下面我们来看看图4所示的电路(示数板上接好的简单电路)的情况。

  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使正电荷从正极流向负极,或者使负电荷从负极流向正极,于是在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可见,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在电路中,电源在工作时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板书:<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用符号u表示>

  在图3所示装置中,不同的抽水机可以在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位差,即大小不同的水压。同理,不同的电源可以在电路的两端产生大小不同的电压,为此,首先要确定电压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此外,常用单位还有千伏(V)、毫伏(V)、微伏(μV)等。介绍它们的换算关系。

  板书:<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看课本几种电压值的图。

  要求记住的电压值有:

  一节干电池电压:1.5伏。

  家庭电路的电压:220伏。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伏。

  练习题:

  (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______,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220伏=______千伏=______毫伏。

  4.小结

  这节课讲授的电压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喻讲述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外,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

  (四)说明

  1.“电压”这堂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易被学生掌握。对于初学电学的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和电压的单位。至于电压的定义、公式和电压的单位──伏特的物理意义留待高中再讲,在这节课内不要出现这些内容,否则因难度过大使学生不能接受。

  2.用水流作比喻来讲电压,对于学生来说形象、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这里利用水压引出电压,从而认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3.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在讲水流的形成时,最好用复合幻灯片模拟出它的动态过程。有条件的,用电脑设计出程序,将有更好的效果。

  《电压》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4.5V=______mV。

【《电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8-02

蝉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4-05

ai教学设计 ai的教学设计05-29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鸟岛》教学设计小岛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11-11

怎样教学生构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路12-28

教学设计04-19

教与教学教学设计01-12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画嗅觉”教学设计 画小鹿教学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