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风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朋友吗?你们之间有过矛盾吗?认识带给小熊和松鼠友谊的纸船和风筝。
2、齐读课题。
二、看图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文图一、图二、图三)小朋友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松鼠和小熊在干什么?那么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说得好?看图说自己观察到内容。
2、汇报交流。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找出与图对应的自然段。
4、自由汇报、朗读、评价。
5、谁来读读课题(齐读),读得真好,你们都是朗读的小能手。
过渡:老师有几个句子,你们能快速在文中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吗?
6、出示我会读。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a)小组内练读。
(b)做朗读小能手,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展示朗读才华。
(c)指名读,跟读。
三、读书识字:
1、组织教学:
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说三句话,你觉得老师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摇头。第一句,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第二句,你们是我的好朋友!第三句,咱们班都是很能干很会学习的好孩子!是不是很能干,我检查一下就知道了。昨天老师让你们把预习的生字做成字卡,带来了吗?好,做得真好。请把生字卡片都放在桌子的左角上。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识字知识。
3、交流,运用字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做摘果子游戏。请往这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注意往这看,眼睛不要眨。老师这有一棵神奇的果树,上面长着各种各样的果子。谁来摘果子,摘一个果子,你就读一个字。如果读对了,就把字卡放到我们的纸船上来。(生上来摘果子并领读)
5、检查巩固认字,送果子回课文中,看看你们还能读准吗?课件出示我会读,师生一起朗读体会。
6、评价。
7、出示我会读,分组朗读,把快乐和幸福送给小伙伴。
8、出示课文1—6自然段,齐读全文,看谁最幸福快乐。
四、指导写字:
1、提醒书写姿势。
2、重点指导,其他字自己练习写。(培养学生自信心)
3、展示、互评(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取长补短。)
五、总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书后)(指名读、自由读)。
2、读句子,(自由读,想读哪句读哪句,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齐读,师生共同享受这份幸福和快乐。)
是呀,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给他们俩带来多少快乐呀!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的时候,这快乐却不没有了。
二、新授:
1、精读、感悟:
(1)过渡:听说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那你们知道松鼠住在哪?小熊又住在哪吗?(赶快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指名说,我们读读好吗?板书:松鼠(山顶)、小熊(山脚)
(2)过渡: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呀却住在山脚下,他们的家离得非常远,刚开始它们俩还不认识呢!请大家读读2—6段,看看他们最后是怎么由不认识到成为好朋友的?(生自读)
a、指名说:读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故事细节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师总结:是的,就是纸船和风筝使它们成了好朋友。
b、导读第三段:是啊,松鼠亲手折的纸船顺着这清清的小溪,漂呀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看到这纸船,怎么样了?──生:乐坏了!
咱们看看图上,小熊都乐成什么样了?这呀叫手舞足蹈。看他多高兴啊!那小熊为什么乐成这样啊?(生答)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是啊!小熊意外的收到了这份很不一般的礼物。因为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祝福话是他自己想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生读——评价——再读)
c、那接下来又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请女生来为我们读读4、5两个自然段,其它同学手指着字思考。(女生齐读,生汇报)哦,小熊很感动作为回礼就扎了只风筝送给松鼠,那松鼠收到风筝又怎么样了?(生答)
是的,松鼠一把抓住了风筝的线,从“一把”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是啊,你看图上的它,嘴都乐的合不拢了,谁来读读这一句(指读,)
师总结:从这以后,天空中经常看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经常看见漂流的纸船,纸船和和风筝就这样传递着它们俩之间的友谊。所以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俩成为了好朋友。
(3)同时也给小熊和松鼠带来许多幸福和快乐呢!可是有一天,事情却发生了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课文的7—9自然段吧!
a、谁来读读这句话(指生读)师:试想一下,此时松鼠和小熊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伤心、孤独)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b、原来它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那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吗?(指名读——学生评价——指一名领读,其他小声跟读。)
c、除了难过,他们还感到什么?(不好意思)虽然心里难过,它们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折一只纸船呢?这又说明了什么?(虽然它们吵架了,但心里都还是想着对方,都还想成为好朋友)那你觉得小熊会在风筝翅膀上写什么话?松鼠会在纸条上写什么话?(生说)
总结:是呀,他们心里虽然很难过,但还是每天彼此牵挂着对方,想着以前美好的日子。
4、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过了几天,又怎么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出自己的感悟(生自由读)
a、松鼠再也受不了,那他为什么受不了呢?同桌讨论一下。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指生读——评价)
b、那松鼠看见风筝了吗?你从哪里得知的?那我们请男生为我们读读(男生读)
松鼠为什么哭呢?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激动,友谊又回来了)
就这样,一场误会消失了,纸船重新回到了小溪里,风筝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他们的友情又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再读读最后一段。
小结:小熊和松鼠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不但主动交往成了好朋友,而且有了矛盾还能主动道歉言归于好!小熊和松鼠把纸船和风筝作为友谊的桥梁,传递他们的友情,他们可真聪明!板书:友谊的桥梁
三、讨论探究:
那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如果以后松鼠和小熊再闹别扭时,他们会怎么做?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它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
四、角色体验:
此时你们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的?
五、小结质疑: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作业:
1、将你们折的小纸船送给你发生过争吵的小伙伴表达一下你的心意吧!
2、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听。
《风筝》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这篇这篇文章也是写人文章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主学习。
二.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08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 (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
2008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一位老师,他没有张海迪、霍金那样闻名,可他同样用他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理想的风筝》.
2、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这个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三、读后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老师的品质
四、再次读文,深入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围绕“阅读提示”内容探究
(1) 本课“阅读提示”中为我们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2) 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4、围绕“阅读提示”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 ①、从作者回忆的两件事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怎样理解课题? ③、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⑵、按照提出的问题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①、从中我们体会到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体会到他那顽强执着的精神。
②、从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我们体会到:放风筝除了代表刘老师对生活的向往执着追求,还寄托着老师对学生寄托的希望。
③、 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五、品读课文
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读读,谈谈你为什么感动?
1、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2、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3、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4、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
生活的爱与追求。
六、总结
1、感情读文。
2、谈读后感。
七、作业
搜集有关“身残志不残”的有关故事,下节课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附:板书设计
14、理想的风筝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情回忆,深刻反映了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而又感人,读后无不让读者为之感动。
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的合作探究来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体会人物品质。内外通过朗读、品读来更深层次的感悟文中的人情美。 上历史课 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放风筝 顽强执着、热爱生活。
《风筝》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比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在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旧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教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
(学生各抒己见)
2、谁能说一说最后你和你的好朋友合好了吗?指名说。
二、创设情境
1、播放课件,展示松鼠和小熊快乐地玩耍着。
2、这种情景美吗?看过文后你的心情如何?
三、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生字。(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明确读的要求,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读带有拼音的字:
坏、扎、抓、莓、吵、受、幸、福、祝
(反馈时,学生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认读本课的生词。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请学生打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的地方?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8、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4人小组的形式练习,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大家戴头饰演读。)
四、拓展与巩固
1、你能说出还有哪些有趣的事?
2、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代表,大家听他朗读后,给他出出主意,帮他把课文读好。然后各组代表在全班朗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3、总结谈话。
五、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长听。
《风筝》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于1925年1月写的一篇散文诗,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鲁迅的文章过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得较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的教材受当时政治的影响太大,过分强调鲁迅革命性、战斗性的一面,所以选的鲁迅作品往往充满了“火药味”,这使学生读了不少鲁迅作品,到头来却并不喜欢鲁迅。其实,鲁迅作品中既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真情的感人作品,这次教材选编的《风筝》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风筝》为我们讲述的是一对兄弟童年时代游戏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童年,童年生活是充满快乐的,童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误解,有阴云,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反复阅读,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课后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会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等进行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新课
a.作者简介。
b.生字释词(点击幻灯片)
三、感知
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或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
四、质疑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五、拓展
练笔:如何看待文中“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下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风筝》这一课内容,从中我们了解了儿童时候鲁迅先生与他小兄弟之间的亲情,但从现在看来,鲁迅先生却是一看到风筝,就想起儿时对小兄弟放风筝和做风筝的态度,心里面就只有悲哀和沉重。那后来几十年过去了,鲁迅先生的心情有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意义。
二、合作探究
[设疑探究](1~4段)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堂笔记本上)
课件出示问题组:
①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提示:把风筝看作春天的象征)
③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教师小结]
①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开始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②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③看得出神、惊呼跳跃……从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
[朗读研讨](5~12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后半部分,注意朗读时的语速和情感。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学生朗读时教师细听,检查学生的朗读水平)
引导问题探究,解决好如下问题
(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
课件出示问题:
A.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
B.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
C.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互动小结]
这一幕,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文中“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但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三、体验拓展
1.阅读周粲的《满天的风筝》,将他的这篇文章和本问文做比较,看看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何不同?
2.现在离周六还有X天时间,请大家抽空做个风筝,一起来操场上放风筝。
【教学感悟】
《风筝》一文,意蕴丰富,因为此文为我们提出了如何进行儿童教育的问题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等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都具有广泛地指导性,可以让我们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学习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由于读者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使读者面对同样的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我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以人为本。教学中拟让学生反复阅读,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合作探究,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风筝》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
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⑴ 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⑵ 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⑶ 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⑷ 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⑸ 结一结:
(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⑹ 赏一赏: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⑴ 角色转换:
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⑵ 创设情境: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⑶ 引导表达: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⑷ 角色转换: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⑸ 品味课文:
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⑹ 深入赏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⑴ 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⑵ 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⑶ 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⑴ 读一读: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⑵ 说一说:
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⑶ 试一试:
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⑷ 评一评:
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8自然段:
⑴ 师问:
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⑵ 师引: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8自然段。
⑶ 生读:
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⑷ 体验: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风筝》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理解“乐坏了”等词的意思,会写“祝、幸、福”三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3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直观形象
1、课件出示纸船和风筝图。
2、强调“风筝”连读应为轻声。
3、揭题:“纸船是水中漂的,风筝是空中飘的,一个是天上的,一个是地上的,它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学习了这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畅,并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词。
3、检查带生字的句子。(出示)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三、细心研读,深入理解
(一)导读1~6段
1、小朋友,在一座美丽的山上,有两座可爱的小房子,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还不清楚的,赶快到文中找答案)
2、小朋友,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呀却住在山脚下,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却是最好的朋友!不信,你读读2~6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3、指说:概括或细致的说都可。
4、导读第三段:
瞧,(课件演示)松鼠亲手折的纸船,顺着清清的小溪,飘呀飘,飘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拿起纸船一看,——生:乐坏了!你能读好这一段吗?(指读)
问读的好的学生:小熊,你为什么那么高兴呀?(指说)
是呀,从山上的小溪里以外的飘下来一只纸船,里面还有一份祝福,小熊能不乐坏了吗?(谁还想读读)
5、导读第五段
不光小熊乐坏了,小松鼠呢?(图)是的`,他收到了松鼠送的风筝,也乐坏了。这次,谁相信自己比刚才读得还好?(指)
6、读3~6段
小朋友,下面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想读那段读那段,好吗?开始吧!(自)(指读)
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指读)2 3 4 5 6
(二)导读7~11段
1、是啊,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师范读)
2、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段落,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边读边体会,过会我们来交流交流。(把你的感受说给同桌听听)
3、区分“飘”和“漂”
(1)“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读读这两个词吧!(指)
(2)你们觉得这两个词可以换换吗?(不能)为什么?(指说)
(3)让学生将飘荡 飘流 贴到黑板上合适的地方。
4、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为什么?
5、谁能读得更美一些呢?
老师听了,好像真的感觉那风筝飘起来了,纸船也动起来了。
导:这么美的东西都不见了,谁还想把你的感受读一读。
三)不知不觉大家都被感动了,特别是最后一句“松鼠把一只只纸……”此时此刻他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小熊看到一只只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样呢?小朋友,下一节课我们再在课上交流好不好?
三、写字训练:
过渡:让我们对所有的朋友说——祝你幸福!祝你快乐!让我们把祝福写下来吧!重点写好这三个生字!观察一下,怎么写好看?
(一)提示:
1、“祝”、“福”左窄右宽,示字旁的笔顺;
2、“幸”横笔很多,注意主横的突出。
(二)把祝福写在属于你的纸船和风筝上。(注意写字姿势)
(三)把祝福送给你的朋友——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现场听课的老师。
《风筝》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朋友,你有好朋友吗?(有)谁是你的好朋友?(学生自由介绍)嗯,大家都有好朋友,有朋友多快乐呀!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你读得很清楚,而且把风筝的筝读成了轻声,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2页,出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大树叶里的拼音宝宝。
2、课文很长,要想读好可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一遍读,注意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所带的词,然后把这些词语多读几遍。读完这遍,老师可要检查读课文了。
4、请同学们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朗读反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指名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不是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在检查读文过程中正音,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6、句子会读了,这些词语也一定也一定难不住你
开火车读——集体齐读
读中指导:扎风筝(请同学们注意“ 扎风筝”的 “扎”这个字在这里读za,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za。它也读zha,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a,比如扎针,扎手。跟老师再读一遍。还有一个读音是“zhá”,挣扎。)
乐坏了 受不了 (指导读好多音字“了” 小老师带读)
三、1、词语读好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们在读书的时候会不会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两个好朋友,他们都是谁?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2、指名说,教师板书:小熊 松鼠。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写“松”。(松鼠的松字是这篇课文要求写的字,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木字旁注意捺要变点,右边是个公鸡的公,注意他的笔顺,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2、出示生字“扎 抓”: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飘到松鼠家门口,松树见了,一把抓住了风筝的线。a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b要想把这两个字写好要注意什么?
c老师板书“抓”的写法,强调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三笔竖要垂直。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d抓写好了,老师相信扎你也一定能写好,描一个写一个。
3最后,我们来写坏字。仔细观察,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师板书,学生写。
五、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刚才你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呀?学生质疑,师板书。
第二课时
一、1、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认识了生字,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开火车——齐读。
2、上节课,我们还提出了自己读书中不懂得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相信通过读书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读中感悟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先去小熊和小松鼠的家看看。它们分别住在哪儿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谁来说说松鼠和小熊的家分别住在哪啊?根据学生说的老师叙述板画。
(二)、研读第2--6自然段
1、过渡: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别看他们住在一座山上,想见面也不容易。但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为什么呀?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谁能把2-6段读好。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2、3段。读后引导:他读的怎么样?你可以夸夸他,也可以说说他那读的不够好,你想帮帮他。(是否读出小熊高兴的心情)
相机指导:
a漂呀漂:纸船顺着水漂流,应读的轻快点
b乐坏了:谁能让我感受到小熊快乐的心情?(指导朗读。)
c祝你快乐:祝福别人的话应该怎么说?我请你当小松鼠真心的祝福小熊。(我听出来了,你多希望小熊过的快乐)
d看图片,感受小熊高兴心情,再读。
3、指名读4、5段。读后引导评价是否读出小松鼠高兴的心情。指导读好“一把抓住”。
4、课件出示句子:纸船漂呀漂,飘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自己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指名读句子。
5、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松树乐坏了,风筝飘呀飘,飘到松鼠家门口,松鼠也乐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俩为什么都乐坏了吗?
教师小结:我想它们不管因为收到礼物感到快乐,更是因为想到在世界上有个人时刻想着自己,关心自己,这种感觉真好。有朋友是件多么快乐的事啊!松鼠和小熊的友情真让人羡慕,让我们再来分享一下友情带给他们的快乐吧。我找几个同学再来读一下1-6段。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的日子幸福又快乐(忧伤的音乐响起,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四)学习八、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8、9段,看看小熊、小松鼠有什么变化,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
(2)指名读8、9段,评价他是否读出他们伤心难过的心情。
(3)原来他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同学们上节课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他们吵架了,但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为什么还这么难过,你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采访“松鼠”“小熊”,说说心里在想什么。
总结:虽然他们都吵架了,可他们都在心里想着对方,他们都不想失去这个好朋友。 (五)学习第10-11段
1、他们俩和好了吗?指名读第10、11段。
2、师:他们俩和好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他们俩终于和好了,多么美好的结局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课件出示:松鼠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见了,一把抓住风筝的线,风筝的翅膀上写着一句话呢: ---------------
你能猜到小熊在风筝的翅膀上写了什么话吗?
5、我们都为他们俩合好而感到高兴,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松鼠也很高兴,可他为什么哭了呢?
师结:是啊,经历了失去朋友那样的痛苦后,他们互相谅解,主动和好,终于又迎来了这珍贵的友情,松鼠怎能不高兴?小松鼠流得这是高兴的泪,激动的泪啊!相信以后的日子他们会更加珍惜这份友情。
三、通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祝你幸福
祝 、福都有示字旁,强调示字旁写法,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幸 上面是土,不要写成士,下面是羊少了一横。
自己观察句书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少,还体会到了友情的珍贵。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
六、作业:课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风筝》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复习词语,全班齐读
松鼠山顶山脚幸福但是愿意取下折纸船扎风筝抓风筝受不了乐坏了漂啊漂飘啊飘
二、初读了解课文
1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观看课文动画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睡能告诉老师,小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哪里?(课件展示家的位置)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谁能告诉老师,他们两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
(2)生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3)请生个人读,检查生读书情况,再请生评价
(4)重点学习第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1、哪里写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教师通过课文插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小熊和小松鼠的表情,语气,动作。
2、请学生上讲台表演,再要求全班学生把乐坏了表情表演出来
3、用高兴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区别“飘”和“漂”
(2)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的家门口
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不同,这个“漂”是三点水,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另一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
4、学习小组学习第7—11自然段,体会情感
(1)小熊和小松鼠吵架了,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3)谁先提出和好的?
四、总结全文
《风筝》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教师以自身的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有效的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
3、根据新课程理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读写结合,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中升华情感,加强体验。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等8个生字,会写“祝、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认8个生字,会写“祝、福”二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能借助“写话卡”写话,送出自己的祝福。
课前聊天:说说语文书的封面上画的是什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语文书上的封面画真美,我们就来读读关于封面画的动人故事,也就是书中的第二十课:《纸船和风筝》。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提醒学生注意“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风筝也高兴地飞来了(教师手拿风筝样的教具,风筝的后面藏有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它可要带着我们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啦!(教师从风筝教具的后面逐一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并正音,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同学就可以得到风筝。)
3、过渡:没有得到风筝的同学别灰心,如果你们大声地叫三遍生字的名字,老师就会送给你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每读准一个生字就会露出风筝的一部分,最后出现完整的风筝图形。)
4、了不起,不带拼音的生字也读得这么准!老师还会送给你们另外的惊喜呢。(课件出示生词)同桌之间先练着读一读。
5、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词,每读准一个生词就会露出纸船的一部分,最后出现皖整的纸船图形。
6、过渡:瞧!这只纸船漂过来想带着我们读课文呢!(教师手拿形状为纸船的教具,纸船的后面藏有十一只小纸船,上面写着“第?自然段”)这个任务可要交给“朗读小指挥”啦!(指名一位学生当“小指挥”,“小指挥”再把写有“第?自然段”的小纸船送给同学,安排十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7、读后评议。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教师借助板画帮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手拿纸船和风筝)咱们要感谢纸船和风筝,它们陪伴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它们还带着祝福(贴风筝),带着问候(贴纸船),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画山顶)与山脚(画山脚)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画小溪),让住在山顶的松鼠(贴松鼠)和住在山脚的小熊(贴小熊)成了好朋友。
2、你瞧,松鼠和小熊多高兴啊!谁能找到写他们高兴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读)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理解“乐坏了”“飘呀飘”“漂呀漂”等词语,指导读好有关句子,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幸福和快乐。
4、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啊!(课件播放音乐)可是,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的时候,却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摘掉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掉纸船)。同学们,用心去读读7~11自然段,你们一定会体会到松鼠和小熊当时内心的感受。(学生自由读7—1l自然段)
5、指名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教师相机指导。
6、你可能和朋友吵过架。吵架后,如果和朋友一天不见,两天三天不见,甚至更长时间不见的话,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来吧!(教师配乐引读8~ll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一天两天过去了,小熊拿起心爱的纸船看了又看,想想自己为了那么一点小事与松鼠争吵,值得吗?(指名读第8自然段)
松鼠也拿起那珍贵的风筝看了又看,也为自己因一点小事而与小熊争吵感到难过。(指名读第9自然段)
三天四天过去了,小熊孤独极了,没有朋友的日子好寂寞啊!(男同学读第8自然段)
松鼠也舍不得失去自己的好朋友。(女同学读第9自然段)
七天八天过去了,松鼠再也忍受不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主动伸出了友谊的双手。
(全班一起读10、ll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当堂写话
1、可以看得出,同学们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他们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真情。我们也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吧1
2、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在田字格中范写“祝福”两个字。学生在“写话卡”上写“祝福”二字,并按要求写话。
3、评议学生的写字和写话情况。评议完后,把“纸船”“风筝”形状的写话卡贴到板画中。
五、小结
(播放音乐)瞧!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只只写满祝福的风筝和传递友情的纸船,让我们把祝福送给松鼠和小熊,祝他们幸福快乐;老师也把祝福送给所有的小朋友,祝你们健康成长。谢谢松鼠和小熊陪伴我们度过难忘的一节课,让我们和他们挥手告别吧!
《风筝》教学设计10
一、背景介绍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风筝》。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且主动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可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而且当学生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在学习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学习者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外显化,因而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在学习者为解决问题面进行的交流中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完整的认识体系。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重点问题我解决和思维拓展环节,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问题的设置,给学生铺设好的阶梯,为合作学习创造基本的条件。在合作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分工合作,组内成员也各有分工,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合作可使学生自主解决本节重点难点问题,在小组汇报成果之后,各组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本课中合作学习与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更强,思考问题也更加深入。
二、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风筝》,是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的一篇散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三、教学理念
我这节课的设计是围绕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展开的。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兄弟间的情感。
2.学习作者自我反醒的可贵品格。
3.理解作品中对封建教育思想的批判。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难点:通过作者心理变化的描写,理解作品中对封建的教育思想的批判性。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开记忆的相册,童年无数美好的回忆浮现我们脑海,其中“风筝”就像报春的使者,首先冲开我们记忆的闸门。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诗中曾有“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可见“风筝”在孩子的心中是倍受欢迎的玩具。可在文学家鲁迅的眼里,它却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但不爱它,而且嫌恶它,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风筝》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二)初步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注意思考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问题:1.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三)合作讨论
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呢?(联系上下文回答)
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从中你能看出其它什么社会意义来?
3.是什么使“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我”为什么心情沉重?从中你能看出鲁迅先生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4.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
让学生展开想象,先在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不必面面俱到。
(四)思维拓展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你有过和文中这个故事类似的经历吗?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
(五)迁移训练
当你正常的游戏或爱好,被父母或老师阻止时,你会怎样做?你会对父母或老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段能够打动你的父母或老师的话语,让他们改变对这些事的看法。
(六)小结
本文叙写了一件在小兄弟的心里中已忘却的儿时锁事,在“我”醒悟到这件事是对小兄弟心灵、精神的残酷虐杀后,强烈的愧疚使“我”的心一直很沉重。这既体现了对兄弟的挚爱,也表现了“我”善于反省和自责,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七)作业:把迁移训练形成文字,整理成一篇随笔。
(八)最后在《童年》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师生齐唱)
教学反思
在教完《风筝》这节课之后,我的同行和学校领导对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细致的评价和研讨,使我受益匪浅。在广泛倾听评价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对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对于鲁迅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学习,基本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并了解了本文在描写方法上的技巧。
2.本节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而且组与组之间也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学到了更多知识,并且增强了团体合作意识,学会高效率地学习。
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虽然文章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相隔的年代久远,但都是发生在孩童时代的故事,所以学生愿意接受。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也能意识到,作品中所批判的封建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存在,这就激发他们联系自身实际来理解课文,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二、不足之处。
1.部分环节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合作过程中也有的同学没有完全参与进来。
2.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
3.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不够,教师引导较多。
4.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上和学生的沟通不够充分。
《风筝》教学设计11
一、简洁揭题,激发兴趣
1、(出示纸船)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为大家带来了什么小礼物?——纸船。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师板书纸船)
2、(出示纸风筝)这又是什么小礼物呢?——(风筝)轻声读得真好!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和“纸船风筝”有关。
[解读:先后出示“纸船”和“风筝”这两个词语,在读好“筝”这一轻声后,揭示文中故事和“纸船”、“风筝”有关。揭题简洁明快,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畅,并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
山顶山脚松果草莓
折纸船扎风筝抓风筝
漂呀漂飘呀飘
(1)谁来读读前两行词语?
(2)全班一起读读这两行。
(3)自由读第三行中的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4)把“漂呀漂、飘呀飘”放到句子中,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有关句子)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又发现了什么?
(5)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话。
[解读:按规律排列词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语组合方式;结合有关句子,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明白“漂”和“飘”的不同使用范围。]
三、细心研读,深入理解
1、纸船漂呀漂,风筝飘呀飘,让两个小动物成了好朋友,让我们读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的家各在哪儿?(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山、水、船等)
2、(过渡)师结合板书叙述: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有一天,一只纸船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小熊看见了,有什么表现呢?(多媒体课文插图)
a、小熊为什么乐坏了呢?
b、这小小的纸船里装着松鼠最心爱的松果,也装着松鼠最诚挚的祝福。谁来做做乐坏了的小熊?——我们一起来做做高兴的小熊。
3、小松鼠通过纸船把美好的心意送给了小熊,小熊可开心了。那么,它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后面几个自然段。
a、收到小熊的礼物,松鼠也乐坏了,它是怎么表现的呢?自己读一读。(多媒体出示有关句子)
b、谁来做做快乐的小松鼠?
[解读:通过简笔画明确两个小动物的家,以边读边议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并用角色扮演、感情朗读的方式体会小动物愉悦的心境。]
四、创设情境,拓展写话
(过渡)松鼠送给小熊松果,并写上“祝你快乐”,小熊送给松鼠草莓,并写上“祝你幸福”。这是它们第一次和别人分享快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它们还在不断地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
有那么一天,小熊家门口又有了一只纸船,上面有一张纸条,写着:“亲爱的小熊,春天已来临,让我们一起去春游吧1祝你生活愉快!”
有一次,松鼠生日了,它想邀请小熊来做客,于是,它在纸船上写上——亲爱的小熊,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邀请你来我家和我一起过生日好吗?小熊也回了一只风筝给松鼠,上面写着——亲爱的松鼠,我一定会准时赴约的。
1、小朋友们,请你想象一下,除了相约去春游,他们还会传递彼此的什么心里话呢?各自的纸条上又会写些什么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接着全班交流。
2、(过渡)是呀,小朋友们,纸船和风筝把松鼠和小熊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它们在一次次的通信中友情也更深了,它们从此成为了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1——6自然段。
[解读:在文章的留白处让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以讲故事的形式初步接触文章结构,并及时运用语言,努力做到一课一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风筝》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与实践,使学生学会扎制简单的风筝。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扎制简单的平板式风筝的方法,学会扎简单的风筝。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创作出造型各异的风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风筝骨架、成品风筝。
四、教学过程
程序
内容
师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
运用古诗《村居》导出“风筝”,播放视频,激趣导出“扎”。
让学生背诵《村居》,说出“纸鸢”的意思,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板题:扎风筝。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实物展示
教师展示课前制作的两个风筝(蝌蚪式风筝、六边形风筝)及风筝骨架。
教师展示风筝的同时,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扎风筝的特点:左右对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利用投影演示。(提线拴制方法。①找到中轴(竖竹条)与上横条的交点;②以交点为中心,向左右两边各量一段相等的距离,穿线。
③在中轴与下横条的交点再穿一线。④将风筝平放桌面,提起提线,当上提线所处的平面与风筝面垂直时,下线的长度就定下来了,将三线拴合,打结,风筝制作完成。)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动手制作、讨论、研究骨架的绑扎方式、拴提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风筝的对称,明确制作过程。
通过尝试,知道蝌蚪式风筝扎制的步骤及如何保证左右对称,感悟制作技巧。
迁移创新
学生基本掌握了扎蝌蚪式风筝的方法后,迁移发散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别的式样的风筝。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制作技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扎、糊、拴提线、绘。
增强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合作的风筝。
学生谈创作意图,最后评出扎的优秀的风筝。师生共同总结。
培养学生审美、评析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后拓展
播放视频。传承风筝的文化,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下课后,周末里,我们再看谁的风筝飞得最高?试着发现问题,完善制作的风筝,总结放风筝的技巧。
既检测了学习效果,又调动了实践的积极性。
《风筝》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究的精神,以及用不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有益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文章的生动之处在于,当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缝”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为引发学生的朗读和感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会让学生对如何对待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友谊有所认识和体悟,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我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六、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演中悟”。
2、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在着重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是中放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位置上,而教师则应处于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架设生活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教育学生对事物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4、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的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学习。
5、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现童趣
(1)播放课件,复习生字词
(2)播放课件,展示小松鼠和小熊,给学生讲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于是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将学生带入一个富有色彩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与文中的小动物打招呼,并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诵读悟情,体现发展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读中学会想,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3)根据学生所说板书
(4)小组内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a、学生畅所欲言,谈纸船和风筝使如何使小松鼠和小熊成为朋友的?
b、读中进一步感悟: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c、各种方式读文感悟“漂呀漂”、“乐坏了”、“祝你快乐”、“飘呀飘”、“也乐坏了”、“祝你幸福”,要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高兴的语气。
(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评价读,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
过渡:同学们,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而且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可是正当他们沉浸在这份幸福和快乐中时,一天,他们居然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吵了一架。天空中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了,(摘下风筝)小溪里也看不到漂流地纸船了,(摘下纸船)后来纸船和风筝是怎样使他们和好的呢?
d、学生交流合作成果。
(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思考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读出、悟出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高兴心情,及吵架后那份伤感,从而深悟友谊的纯真、可贵。)
e、联系生活中失去朋友的难受感觉,从而感悟“再也受不了”、“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表现出松鼠和小熊对和好的渴望及和好后的兴奋心情。)
f再读课文。(以读为主,再读中学、读中悟,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和角色体验,去体会成为好朋友的高兴、吵架后的伤感、孤独,再次和好后的兴奋心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拓展实践,展示成果
1、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也有和好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想一想,用你喜欢的方式向曾经发生过争吵的小伙伴表达一下你的诚意吧!你选择怎样的表达方式?(让教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让学生身心受到深刻的教育)
2、同学们做的都很对,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真挚的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最令人敬佩的。请真挚地送出你精心准备的礼物,并说几句让朋友感动的话,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给学生带去了欢乐,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中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
(四)作业
选择一种方式,去和与你吵过架尚未和好的朋友和好。
(课内延伸到课外,把所学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板书设计:略
《风筝》教学设计14
【课文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先生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以对读品读赛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我们的快乐和伤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此时你会怎么想?第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3、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做风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2、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憧憬和希望)。
师小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风筝》教学设计15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回忆老师的话)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问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以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同时,自学生字新词,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要让读书有所目的,有所要求。)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
三、检查自读,了解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重点指导朗读能体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顽强的生命的句子。这样,无形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教师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写刘老师的三件事并板书。 [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读书是自主的,自由的思想感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
正是因为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在无时不刻的鼓励着作者,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刘老师。
4.出示课件
5.指名读,齐读。(读出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四、作业巩固: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中,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我从一点入手:
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先对刘老师的形象有所感悟。在初读课文上,我一般都会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指名一些学生进行朗读,再进行一些指导,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篇课文有深情的细腻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朗读的,而也就是在这不断反复读书中,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作者对老师尊敬,佩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事先对景山的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充分。开场时,不够灵活的把握,导致,课堂不是很活跃。同时,还犯下了一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点赶堂了。这点,黄慧娟老师说得好:课堂应该讲究简单,过程简单、思路简单、教法简单。简单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简单中锻炼学生的思维。问题过多,过杂,只会适得其反。我铭记于心。
【《风筝》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最新《风筝》教学设计09-29
《纸船与风筝》教学设计03-28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0-24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15篇03-04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5篇04-03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4篇03-05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10-08
传统风筝工艺魏记风筝12-19
《关雎》教学设计03-24
初冬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