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课文记述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表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读中提出问题,在充分读书后,小组合作交流个人阅读时的理解,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魏、廓”等生字,会写“吻、锯、拼”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魏格纳又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请响亮地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词,纠正对方的错音。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
4、识记生字,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5、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6、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7、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汇报:用“__”画出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用“~~~”画出“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3)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南美洲和非洲的位置,看看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的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很吻合。
(4)指导读好画出来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学习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是怎样证明“大陆漂移说”这一假说的?
(2)四人小组内交流。
(3)检查汇报。
(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在南极洲找到了显示植物生长痕迹的煤块,找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还发现了有冰川移动时留下的擦痕的冰碛岩。这些新的发现,使“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
(4)师生合作读书。(老师读第三自然段,女同学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男同学读第七、第八自然段,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证明“大陆漂移说”的。)
四、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3、把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次。
三、质疑问难
你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组词说句。
2、观察各个要求会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的发现。
3、指导书写。
要点:“适、存”是半包围结构,“适”的笔顺是先内后外,“存”的笔顺是先外后内;“吻、锯、拼、煤”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吻”字的右边“勿”不要写成“匆”;“置、悬、崖”是上下结构,其中“置、崖”上小下大,“悬”上大下小,“置”字下面的“直”中间是三横,“崖”字下面是两个“土”,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书写上下结构的字,上下要对齐。
4、学生在写字本上独立书写。
5、评价,互相欣赏与指正。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查阅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3、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3、理解词语。
4、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5.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四、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五、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图,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4、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5.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6.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04-01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5篇03-05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3篇11-08
《荷花》的教学设计03-03
小鸟的教学设计04-09
《蚕丝》的教学设计04-03
《灯光》的教学设计06-12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04-23
《背影》的教学设计范文04-09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