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10 11:34: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1

  一、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以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一群无用的人。

  二、小说相文体知识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是 、 和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和四部分。

  3、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 和。

  三、合作探究

  (一)课文第一部分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

  (1)酒店的格局——人物活动特定的空间。

  (2)故事发生的时间——清末。

  (3)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短衣帮:站、外

  穿长衫:坐、里

  “我”——线索人物

  (4)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二)文章第介绍了有关孔乙己的哪些生活片断?请找出来并分别加以评析。

  (1)掌柜板脸,孔乙己到店便带来笑声。

  (2)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3)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三)、孔乙己周围的人物分析

  长衫主顾(冷酷)、掌柜(无情)、短衣帮(麻木)、小伙计(鄙视)、孩子们(天真无知)

  ——(笑)

  (四)、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五)、课文是如何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的?

  1.侧面描写(对话)——被打折了腿

  2.环境烘托——悲凉、阴冷的气氛(“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3.外貌、语言、动作的前后变化——思想受毒害、身体受摧残

  (1)前后外貌的变化。(外貌)

  (2)“偷”与“窃”。(语言)

  (3)“排”与“摸”(动作)——让一学生上台演示

  四、看视频,谈感受

  思考:孔乙己的最后结局怎样呢?

  1.猜测(大约)——无确凿证据 遭受冷漠的小人物

  2.的确——很久都没来喝酒了

  3、一个字,三个标点符号。(死?死。死!)

  五、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我们来整理一下他的档案。

  讨论: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因素:

  制度: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六、亲爱的同学们,你最想对孔乙己说些什么?“三忌三要”

  忌懒惰、要勤奋

  忌不争、要上进

  忌虚荣、要务实

  七、拓展延伸:

  孔乙己如果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的命运将会如何?

  八、教师寄语:

  真正伟大的人往往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统治自己的心灵。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品读人物语言,体会鲁迅语言特色。

  2、探究小说的叙述视角,挖掘小说主旨

  教学重点:

  品读人物语言,体会鲁迅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探究小说的叙述视角,挖掘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知情节,了解孔乙己的一生

  读小说首先要读进人物的内心,能够记住小说中那些让我们难忘的情节或者情景,请说说你最难忘的情节或者情景。

  2800字让我们看到了孔乙己不幸而悲惨的一生。对这样一个可怜的人,你是什么态度?

  二、品语言,体会鲁迅的语言风格

  那么他周围的人对待他是什么态度呢?请从文中找出作者描写周围的人对待孔乙己态度的句子。

  (一)酒客

  酒客(一)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叫、嚷”,能不能改为“说”?

  2.思考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3.如果你是孔乙己,你什么感受?

  酒客(二)

  旁人便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识字么?”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比较这两次对酒客的语言描写,你觉得酒客的那一次话语对孔乙己的打击更大?为什么?

  2.如果你是孔乙己,你有什么感受?

  3.那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这些酒客的无情冷漠,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到了孔乙己的可怜。

  酒客(三)

  “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哦!”

  “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了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么?”

  “后来怎么样?”

  “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后来呢?”

  “后来打折了腿。”

  “打折了怎样呢?”

  “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

  1. 你知道这是谁和谁在说话吗?

  2.分角色朗读

  3.你能想象出来酒客在说话时的神态吗?

  4.总结:

  鲁迅最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用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将对象刻画的生动传神。

  白描式的对话描写,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5.大家想起来水浒传中哪一段的描写跟这一段的描写非常像?我们在下册书中还有一课《变色龙》也运用了这种白描式的对话描写,大家下课后可以先睹为快。

  (二)掌柜

  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掌柜的冷漠,那么这一部分你从哪也能读出掌柜的无情来?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1. 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掌柜的麻木无情,那这一部分对掌柜的描写,你觉得哪里最能体现掌柜的无情冷酷?

  2. 掌柜的伸出头去看到了什么?

  3.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4. 可是掌柜呢?

  依然没有丝毫的同情,没有一点关心,仍然当面揭短,践踏孔乙己最后的自尊。作者没有一点描写,平静平淡的语气,却让我们看到了掌柜的残酷无情

  5.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人性麻木至此,让人何等痛心)

  6.这么多人对待孔乙己的态度是通过谁的眼睛呈现出来的呢?

  7.小伙计是如何对待孔乙己的?

  (三)小伙计

  不耐烦,好笑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将相互矛盾的判断并置,是鲁迅喜欢用的句式。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他是什么时候死的,又是怎么死的,谁知道呢,又有谁关心呢)

  鲁迅最满意的一篇作品就是《孔乙己》,他认为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

  三、探究叙述视角,挖掘小说主旨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小伙计为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呢?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也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若瑟夫是天使的意思,作者借若瑟夫的口来呼唤亲情,可是小伙计却在社会的大染缸中迷失了自我,也变得麻木冷酷了,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

  以小伙计为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显得更加真实而客观。

  1、亲眼看到孔乙己的可悲与可笑,讽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迫害。

  2、亲眼看到人们的冷漠麻木,残酷无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痛心。

  3、连一个孩子都这样冷漠,足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在鲁迅看来,他要揭示的不是孔乙己偷书的恶,而是周围人对他冷漠的丑。

  孙伏园在简括鲁迅当年告诉他最喜欢《孔乙己》的意见时说: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四、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是如何体会到小说的主旨的?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4、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领悟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

  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先生著名小说《孔乙己》,也是讲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

  二、知识链接

  1、作者回顾: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 文学 家、 思想 家和 革命 家。原名 周树人 ,字 豫才 。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 《呐喊》 、 《彷徨》 、散文诗集 《野草》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杂文集 《坟》 、 《热风》 、 《南腔北调》 等专集。

  2、写作背景:

  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作为进步知识分子,以文章作为武器,从各个角度向封建礼教发起进攻,深刻批判了“礼教吃人”的罪恶。《孔乙己》就是这样一篇小说。鲁迅通过描写孔乙己这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下层读书人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出封建社会中人情淡薄以及普通群众的麻木、冷酷的精神世界。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两次。

  2、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羼水( chàn ) 颓唐(tuí ) 笔墨纸砚(yàn )

  不屑置辩 ( xiè ) 附和( hè ) 蘸( zhàn ) 阔绰 ( chuò )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

  颓 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4、找出文中反映下列内容的句子: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孔乙己的地位: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么过。

  (3)孔乙己的结局: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5、你能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吗?

  (1) 众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 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 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

  (5) 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6) 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

  四、把握小说三要素,分析学习课文

  (一)情节探究:请根据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给文章分层。

  第一部分:(1—3)开端: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4—9)发展:写孔乙己的经历、言行、性格、社会地位

  第三部分:(10—11)高潮: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第四部分:(12—13)结局: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形象分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请各找一例?

  学法指导: 人物形象刻画方法: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侧面描写——对比烘托

  示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外貌描写,写出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显示出他的穷困潦倒却又自命清高的性格。

  (2) 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例: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有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钱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屡遭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想和人交流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可有可无的人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自命清高,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孔乙己这个可笑可悲又可怜的小人物。他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离去,他地位低下、穷困潦倒、迂腐不堪、受尽屈辱、悲惨死去,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从孔乙己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呢?我们下节课将探讨这些问题。

  六、作业布置:

  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探究小说主题

  2、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为小说续写结尾。

  七、板书设计:

  开端:(1-3)活动的社会环境

  发展:(4-9)经历、言行、性格、社会地位

  孔乙己 高潮:(10-11)不幸遭遇

  结局:(12-13)悲惨结局

  形 象

  穷困潦倒——好喝懒做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教学反思:

  本课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名篇,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探究思路清晰,更明确地了解小说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所以我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这篇课文,第一课时主要是从理清字词、把握情节、分析人物的方面入手,第二课时重点进行小说阅读的难点环境分析。

  本课堂基本上能够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课堂容量较大,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基本上通过阅读能够找出孔乙己生活的片段,概括小说基本情节,也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分析总结出人物形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主要是文中安排几处笑的巧妙之处)

  4、由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

  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1、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

  2、由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设想】

  1、由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切入所讨论的问题;课堂多放给学生,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深入的方式来完成课堂内容。

  2、课时:

  1课时。

  【教学材料】

  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孔乙己》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讨论“窃”、“偷”二字的意义的区别导入。(大家认为“窃”和“偷”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但有一个人却认为“窃”不是“偷”,他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性格异常的人物。)

  二、看自己班同学表演的“孔乙己”(附学生课前的表演录相)

  1、看完后对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

  2、指出你认为同学表演中不足之处。

  三、分析人物

  1、分析主要人物孔乙己:

  ⑴孔乙己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教师深入引导并整理)。

  (此步的目的是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分析人物)

  2、短衣帮:

  ⑴短衣帮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引导,抓住笑来分析)。

  (此步目的是学习体会文章的巧妙构思)

  3、掌柜的:(据时间来定,如时间不足,可先不讨论。)

  ⑴掌柜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教师深入引导并整理)。

  四、讨论主题

  分两步:

  1、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2、本文揭露的主题。(师生共同讨论。)

  五、进行总结

  1、总结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提出。)

  2、总结孔乙己性格特征及文章主题。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思路,看看作者从孔乙己身上分离出哪些事来写的?体会作者对所写人、事的态度及从人、事上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

  2、学习作者感受人、事的技巧和方法,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读通、读懂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找出文中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前后形象的不同)的句子,来体会作者写人的技巧和方法,结合作文三步法中感受人的技巧和方法来加深掌握感受人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作者通过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来揭露当时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这一深刻的主题。启发学生对黑暗社会的认识及痛恶之情,则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社会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爱生活的感情,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用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人、事的方法来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

  不限定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不同时代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孔乙己》是一个哪一时代“造就”的人物呢?让我们共同学习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一作品,解读一下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并能深刻认识其背后的社会现实。

  二、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1、学生简介作者,师补充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短篇小说有《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等,散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等。

  《孔乙己》作于1918年,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巳揭开序幕,民主和科学日益成为时代的呼声。当时封建复古逆流仍猖獗,北洋军阀政府出于统治的需要,教育上还在推行复古主义。鲁迅针对这种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把二十多年后的当时现状与之进行对照,懂得批判和取舍。

  2、默读课文,找学生复述小说的梗概。

  三、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小组讨论:用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的分离方法,编写文章结构提纲,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学生归纳回答:

  酒店——“我”的身份——“我”郁闷的缘由——孔乙己出现——他的身份——别人对他的取笑——他卖弄“学问”——他善良但“小气”——店内有人议论他——他再次出现被人嘲笑——他终于没出现。

  四、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及性格

  1、从文中找出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感受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的技巧和方法来学习写作技巧。

  2、学生找出:

  (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形象。写断褪后的形象:“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通过对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个性。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只此一件长衫,说明孔乙己很穷;长期不洗不补,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由此深刻揭示出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文中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他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是“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3、教师小节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性格

  形象:孔乙己是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但后来由于自己并非真正地辛苦苦读、又好喝懒做,最终在人们的嘲笑声中以及在科举制度的摧残下,将要死去了。从孔乙己的遭遇中,体现当时国民的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社会现实。

  性格:自命清高、迂腐、懒惰、死爱面子、自欺欺人。

  我们要学习作者感受人的技巧,能够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服饰等特点来感受,这与作文三步法感受人的技巧相吻合。学习本文应该学习名作家笔下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并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的原理,来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要注重写作技巧。以便为我们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并形成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五、体会《孔乙己》的主题

  1、找学生回答(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归纳:

  本文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批判了冷漠、麻木的旧中国国民和病态的旧社会以及在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无奈。

  六、小说三要素的体现

  小组讨论: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体现

  明确:(板书)

  人物:主人公:孔乙己,性格:自命清高、迂腐、懒惰、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配角:酒店老板、伙计、顾客。

  环境:社会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环境:鲁镇的酒店。

  情节:开端:从开头到孔乙己的出现;发展:从孔乙己的身份、被人取笑、卖弄“学问”到他的善良;高潮:从酒店中有人议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到他瘸腿来酒店喝酒后走了;结局:孔乙己始终没有出现,大约的确死了。

  七、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鼓励学生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拨、肯定和表扬。

  八、教师总结全文:本文是一篇小说,作者通过刻画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揭露封建社会对穷苦人的凉薄,以及封建科举制度残害读书人的现实。

  学习本文,我们要从人物身上解读出: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是人情冷漠,国民麻木不觉悟的根源。由此,我们要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让我们勤奋努力,掌握知识技能,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九、作业: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思想内涵。

  2、归纳孔乙己性格特点,体会封建社会制度的毒害。

  3、品味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学习写作方法。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6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咸亨酒店,今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小说,去认识一位读书人——孔乙己,去听听他的声音,说说他的为人,评评他的人生。(板书课题:孔乙己)

  (导入环节使用情境法,把学生先带入情境中,并简单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读孔乙己的声音

  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很容易辨认,因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今天我们先来读读孔乙己的语言,听听孔乙己的声音,说说孔乙己的为人。

  (《孔乙己》的品读方法很多,许多成功的案例,有从“半”字入手的,也有抓住“手”做文章的,还有抓住“笑”来解读的,这次也是受“一词立骨”的启发,抓住“声音”来拎起全文,品读人物)

  请大家阅读课文4-11小节。看看孔乙己都是在什么情境下发出声音的?

  要求:用——划出孔乙己说出的话或发出的声音,用[ ]划出说话时的神情姿态,外貌动作。

  (学生边找边读边小结)

  生1:在课文第4小节中,别人说他“偷书”时,他辩解了。

  师:你能读一读他的辩解吗?

  生1有模样有样的朗读。

  生2:他跟小朋友抢豆时说话了。

  师:是“抢”还是?

  生2:是护!

  师:你能不能一边做做孔乙己护豆的动作一边读一读他的语言?

  生2煞有其事地表演读,老师适当指导其动作。

  生3:孔乙己还在教小伙计识字时说话了。

  师:你能跟你的同桌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吗?

  生3和同桌一起演读

  生4:孔乙己还在最后一次出现时说话了。

  师:大家基本上都找到了孔乙己有内容的声音了,还有一次他被大家说得只能用“之乎者也”这样大家都半懂不懂的语言来掩饰,这是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生5:是在别人嘲笑他没有进学时,他发出的声音。

  师:很好,我们通过寻找并朗读找出了孔乙己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境下发出的声音。一起总结如下:

  屏显1:

  1、“偷”“窃”之辩

  2、进学之痛

  3、教茴之诚

  4、护豆之呆

  5、断腿之悲

  师:孔乙己从开始还能辩白,到后来的哀求,最后只是在别人的笑谈中用手默默地“走”开了,留下的是一个苍凉的背影。

  (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围绕“声音”,找寻声音发出的原因,了解跟孔乙己有关的几件事情,初步感知课文,通过演读,学生已经模糊发现这个人物有点呆气,有点迂腐,又有点可怜,为下个环节的展开搭好台阶)

  请大家仔细研读一下孔乙己说话的内容以及说话时神情姿态,以及外貌动作,说说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示范:我从孔乙己满口的之乎者也中,看出他是一个迂腐的读书人

  我从……中,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生1:我从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的神态中,看到了一个死要面子的孔乙己

  生2:我从他排出两文钱的动作中,看出这是一个自命清高,自鸣得意的孔乙己

  生3:我从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的动作中,看到了一个可爱、呆气又迂腐的孔乙己

  生4:我从他黑且瘦,破夹袄哦,盘着的腿,蒲包还有草绳这些外貌描写中,看到了一个经受磨难后可怜的孔乙己。

  师生交流并总结:

  小说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而人物的语言又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成功的语言描写就是能把人物的个性写出来。除了要写好“说什么”,还要写好“怎么说”。在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迂腐、自命清高、死要面子、有点可怜又有点可气,正如鲁迅先生评说的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小人物,我们通过对孔乙己的语言品赏,可以得出如下发现:

  屏显2

  小说人物之探究

  先从语言情境看

  语言内容显性格

  神情姿态见心理

  肖像描写藏变故

  个性动作来帮忙

  无声亦能胜有声

  (从具体的声音到发出声音时的神情姿态,一方面能交给学生解读小说人物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要学会把人物语态写得更为细致生动,也即既要关注“说什么”,更要关注“怎么说”)

  三、找找他人的声音

  孔乙己的从有声走向无言的人生悲剧都是谁造成的呢?

  1、首先我们先去找找他人的声音看看。请大家用~~~划出他人的声音,并且和你的同伴进

  行演读。这些声音都在讲什么?

  (学生重点演读了酒店老板和酒客的对话以及最后一次孔乙己出现时的对话)

  通过大家的交流总结出这些声音的内容特点

  专门揭人心中疤

  补充老孔过往事

  交代腿断之缘由

  说笑声里见炎凉

  2、如果没有了这些声音好不好?为什么?

  生1:没有这些声音,孔乙己的性格就没那么丰富了。

  生2:没有这些声音,故事就会断层了。

  生3:没有这些声音,小说的主题就没那么深刻。

  小结:正是这些声音的存在让小说主角孔乙己形象更丰满,让情节更紧凑,让主题更为深刻。

  屏显:

  侧面烘托衬主角

  推动情节向前走

  表现国民劣根性

  反映社会大主题

  3、是什么让孔乙己没有声音的?

  生1:孔乙己自己好吃懒做。

  生2:是那些笑话他的人。

  (追问这群人的分类和特点,从而得出国民劣根性等因素)

  生3:是丁举人。

  (在这个学生的回答后追问丁举人代表什么样的人,孔乙己又是什么样的人,从而得出变了味的科举制度让孔乙己没了声音)

  封建的科举制

  国民的劣根性

  自身的不争气

  (这个环节仍然围绕声音,由孔乙己的声音走向他人的声音,挖掘小说主题的最深层,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所以分解成三个问题来给学生学习,边找边读,边读边分析,让学生从声音品人物,更让学生从声音看社会)

  四、说说你们的心声

  如果孔乙己来到这个教室,你想对他说什么?

  师:如果孔乙己来到这里,我会对他说:

  孔乙己

  你爱讲之乎者也

  别人半懂不懂

  你说“偷”与“窃”不同

  换来的却是快活的空气

  哦,可笑的你啊!

  请你仿照这个格式,每一小组从一个说话的情景中进行提炼一节诗歌。

  师生活动,完成组诗活动。

  孔乙己我想对你说(配乐诗朗诵)

  孔乙己

  你爱讲之乎者也

  别人半懂不懂

  你说“偷”与“窃”不同

  换来的却是快活的空气

  哦,可笑的你啊!

  孔乙己

  你不屑置辩识字之能

  却无法辩说

  进学之痛

  哦,可怜的你啊!

  孔乙己

  你诚恳教人写“茴”字

  别人懒懒不耐烦

  谁要你教!

  哦,可叹的你啊!

  孔乙己

  为了护住那不多的几粒豆

  你弯腰又直起

  看豆又摇头

  “多乎哉?不多也。”

  哦,可爱的你啊

  孔乙己

  又黑又瘦

  断了腿的你

  面对取笑

  颓唐又无力

  低低又哀哀

  “跌断的……”

  哦,可悲的你啊!

  孔乙己

  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那个让人如此快活却又可有可无的人

  那个在别人的笑声里渐渐无声的人

  大约的确是死了

  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考

  (这个环节老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把跟孔乙己有关的五件小事连成一首长诗,关键词依然是声音,最后在《蝶恋花》的配乐中师生共同用沉重又带有力量的朗读结束了全文,既回顾了整堂课的主要内容,也把思考延伸到了课外。)

  五、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研究《孔乙己》这篇小说里人物的声音,看到了一个在别人的说笑声中从有声走到无言的孔乙己,也看到了一群麻木而可悲的群众,更看到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的社会。同时通过对声音的解读,我们也初步掌握小说中解读人物的方法之一——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语态,下节课我们将从情节和环境来更深层次地解读小说。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重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难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导学探究

  【导入新课】

  猜猜他是谁?

  名家点评:

  鲁迅:他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他是一个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他是一个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他是一个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他是一个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走近作者】

  鲁迅笔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本文是他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刊于《新青年》后选入《呐喊》。

  【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知识储备】

  1、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介绍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它分为:

  院试: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

  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庭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为贡生,第一名叫会员。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

  2、封建科举制度的残酷性

  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这些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以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一群无用的人。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初读文本】

  1、看视频,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3、试用语言概括你对视频中的一些人物的初步看法。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8

  从容说课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教读课文,应该是以教材为例,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有关内容。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为此,教学中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人物形象,深层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为培养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兴趣,可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加以从主题表达、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对照、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 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画像)

  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抱负。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1)注音:

  阔绰(chuò ) 羼(chàn) 绽出(zhàn) 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六个生活片断是: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投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穿长衫 好喝懒做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偶有偷窃 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 想和人交流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深入探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

  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点]

  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等。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照。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

  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提示:

  (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

  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

  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

  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扩展引申,比照阅读

  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投影: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足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教师点拨: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四、课堂练习

  阅读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回答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

  2.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3.“无奈”“鄙视”“痛恨”“否定”等。

  4.只有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时代才能进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六、布置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 迅

  环境:咸亨酒店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 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主题: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欣赏作品精巧的布局。

  2、剖析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

  3、品析作品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4、讨论作品深刻的主题。

  教学重点:

  细节欣赏

  教学难点 :

  人物与主题的把握

  教学方法:

  研读与精读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预读

  1、激趣谈话 鲁迅先生曾这样答复一位朋友,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是《孔乙己》。(板书:课题、作者、体裁)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我们描绘的这个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为我们讲述哪些有关孔乙己的故事呢?请看课文。

  2、预读积累

  ⑴注音:

  颓唐 附和 分辩 不屑 咸亨 砚 荤菜 羼水 拭 蘸

  惋惜 阔绰 舀水 涨红 绽出 哄笑 间或 着了慌 打折 门槛

  ⑵解释: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

  颓唐精神委靡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

  二、情节讨论

  话题1: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4段)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第6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第7段)

  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第8段)

  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第10段)

  话题2:这篇小说的情节与小说的一般情节结构是否一致?

  不同。若干片段,相互独立,不能构成因果相关的情节链。

  话题3:五个不相干的情节怎样连成一个整体?

  安排一个线索人物我作为见证人,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把五个片段连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话题4:侧面写孔乙己又写了哪些内容?

  插叙读过书的经历(第5段),笔触由现实伸向历史;

  间接写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第10段),笔触由酒店伸向店外。

  话题5: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酒店情况?为什么要把故事放在酒店之中?

  为下文作铺垫。将整个社会浓缩到一个小酒店,在酒店的环境中描写人物;又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通过典型人物去表现主题,使整个故事更凝聚集中。

  第二课时

  三、细节赏读

  话题6:我品析的细节是,表现了。

  话题7:我不理解的一个细节是。

  以上内容必须涉及:

  ①关于人物的各种描写

  ②哄笑所揭示的社会环境,

  ③精妙传神的动词。

  四、形象分析

  话题8:我孔乙己,我觉得他是的一个人。

  抱残守缺,死要面子,自命清高,迂腐不堪。品行好,质朴、善良。

  话题9:小说中还写到一些人物,你怎么看他们?

  丁举人:同样是读书人,读的圣贤书,却倚权仗势,残忍无道。

  掌柜:自私冷酷,毫无同情心。

  酒客: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第三课时

  五、主题归纳

  话题10:在下列几种对本文主题的看法中,你赞同哪一种?还有新的看法吗?

  ①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反映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

  ②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表现了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思想的保守僵化、毫无觉悟和围观民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

  ③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无奈(在社会变革中,他们遵从固有心态、习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找不到自己的出路,最终只能被毁灭。

  六、扩展讨论

  话题11:你能为孔乙己指一条生路吗?(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

  话题12:你认为今天的社会中还有孔乙己一类的人吗?

  七、精段阅读

  (第4段) 从下列方面品析:

  ①层次 ②描写方法 ③标点 ④词义 ⑤句义 ⑥照应 ⑦学生自命一题

  八、全文小结

  小说主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外形、服饰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生活习性;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的性格;动作、神态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

【九年级《孔乙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孔乙己》教学设计01-31

孔乙己优质教学设计01-13

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12-30

课文《孔乙己》教学设计01-01

《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7篇)04-11

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01-21

《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5篇03-28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16篇)09-21

《孔乙己》探究牵引式优秀教学设计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