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解读]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苏教版第七册)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它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智慧,并且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本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感知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感悟其感人的品质;难点是抓住教材的空白这一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目标预设]
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
2、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高大形象。
3、抓住教材空白,学生能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并写下来。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以“(什么样的)普罗米修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关键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反复感受文本语言,潜心研读、品词析句,感悟普罗米修斯的高大形象,从而巧妙地突破课文重点。
“用教材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可抓住文本留有空白的有用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品质的进一步感悟。
[过程展示]
一、复习检查 适时训练
1、(媒体)读难读的词语。
普罗米修斯 太阳神阿波罗 主神宙斯
赫剌克勒斯 奥林匹司斯圣山 高加索山
2、(媒体)读重要的词语。
驱赶 迈进 折磨 烈焰 后悔 困苦 不远万里
触犯 惩罚 盗取 壮举 自由 小心翼翼 张弓搭箭
3、(媒体)用上加点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感悟“英雄”
1、同学们速读课文,完成这样的练习:
(什么样的.)普罗米修斯 括号里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有关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书中体会到的。
2、交流、板书(富有同情心 勇敢且机智 不屈愿受苦)
3、(媒体)自学要求: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
②哪些地方写出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而且机智?
③哪些地方写出了普罗米修斯的不屈愿受苦?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小组讨论,重要的句子划划、重要的词语圈圈,并加以体会,最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5、交流
A感悟“富有同情心”。
[媒体]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
①(过渡)课文哪里具体写了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
②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a自由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们生活困苦仅仅这两方面吗?
c练习:没有▁▁▁只好▁▁▁
d练习:人们生活非常困苦, 没有▁▁▁只好▁▁▁;没有▁▁▁只好▁▁▁;没有▁▁▁只好▁▁▁……
③(过渡)人们生活非常困苦,普罗米修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下定决心盗火。(板:下定决心)
④引导学生品读“决心”。
⑤学生有感情地读好“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
B感悟“勇敢而机智”。
①[媒体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这是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经过,从哪些词语看出勇敢而机智?
③交流,板书(盗火:躲、悄悄插)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⑤[媒体出示]普罗米修斯盗得火种的图。
a普罗米修斯高举着火把把火种送到人间,你们担心风会把火把吹灭吗?
b 引导学生品读“小心翼翼”。
c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从此……(教师引读)
d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⑥火种来到人间后,人们心情怎样?又会有什么表现?
⑦小练笔:火种来到人间后,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
⑧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C感悟“不屈愿受苦”。
①什么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不后悔、不屈服?
②[媒体出示]普罗米修斯受罚图
师:这就是一心为人类着想的普罗米修斯,而此时的他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脚下是万丈深渊,让人心惊胆颤。他会经受怎样的痛苦呢?夏日炎炎,太阳像火球似的炙烤着他;(媒体播放狂风声)狂风来了;(媒体播放雷电声)雷电来了;(媒体播放鹫鹰声),同学们,普罗米修斯受罚的情形看到了吗?
③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铁链紧锁、烈日暴雨、恶鹰啄食)
④烈日的炙烤、暴雨的抽打、恶鹰的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身躯已经血肉模糊,就这样一天、一年、十几年……
⑤[媒体出示]第6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⑥面对这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他屈服了吗?动摇了吗?后悔了吗?这是为什么?
⑦[媒体出示]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甘愿为人类而受苦。
a “甘愿”什么意思?
b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
c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
⑧普罗米修斯的表现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大英雄赫剌克勒斯。不知过了多少年,(引读至文章结束)。
三、拓展阅读 赞美“英雄”
1、普罗米修斯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火种,更是精神上的火种。所以此神话传说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为此,有好多作家写了赞美他的诗。
2、[媒体出示]普罗米修斯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是仅仅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声声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四、深情小结、升华主题。
普罗米修斯是古代劳动人民传说的一位英雄,通过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传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勇敢而且机智、为人类不屈甘愿受苦的精神,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链接]
普罗米修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他把天上的火盗来给人类,触怒了宙斯,备手折磨。这是古希腊人对于原始社会中火的发明的艰辛过程的一种不自觉的加工。古希腊被誉为“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普罗米修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成了一个为人类文明而受到残酷迫害的英雄,成了马克思所说的“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识“字”“代”等7个生字。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积累词语,背诵小诗《小鸟》。
3、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并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件出示“王国画面”)
小朋友,汉字王国里有许多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我们就到汉字王国中走一趟,瞧瞧谁的收获最多。
二、我发现
(一)我会认1
1、请生自由读书上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解决。(四人小组自由读生字)
2、指名认读卡片上的字。
3、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指名)
4、小结,像这样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5、拓展,你用“减减”这种方法记住的字还有哪些……
(二)我会认2
1、出示课件,指名读。
2、你又发现什么?像这样的字我们会怎么说?
课件出示: 秋 灯
禾 火 火 丁
3、出示,秒——妙 指名读
4、改变顺序
秋——秒 灯——炒
像这样排你有什么新发现?(偏旁相同)可用什么办法记?
(三)拓展,加一加
汉字中有许多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发现汉字的秘密,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很多的记字方法,会认识更多的汉字。
三、展示台
1、老师知识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早就用上我们今天的识字方法,认识了很多字买东西时,还收集了不少商标呢?你用什么办法认识了哪些商标啊?
2、四人小组互相展示识字,不认识的可以相互询问。
3、生上台展示自己认识的.商标,教师鼓励学生用识字方法记字。
4、将自己的商标贴在本组的识字报中。
5、各组互相交换“商标服”认读(交流识字)
汉字每时每刻都围着你,只要你能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只探取汉字秘密最多的人!
四、“识字王国”奖励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小朋友,真能干,上节课用上自己的发现又认识了很多字,这节课我们要做个识字的游戏,看谁能认得多又读得好。
二、“日月积累”
1、出示课件(一棵苹果树,写着词语)
我们来开展一个游戏,看看哪个小组中的成员能在最短的时候内将苹果上的词读正确。
2、四人小组自由练——四人小组开火车读——指名
3、各小组间相互检查读,“我考××同学”,各小组指一名,以会读了为标准。
4、选择一个词说句子。
5、像“红红绿绿”“高高兴兴”这样AABB式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三、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一棵小树慢慢长高,一只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你看到了什么?
2、有人将你们看到的写成了一首小诗,你们读读看,他写了什么?生自由读。
3、到指名分节读。同桌读。
4、你读懂了什么?随机交流,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小树还太小,太小”“它还在睡觉”
并随机指导朗读
5、带着理解有感情读小诗,并背诵。
6、配乐诵诗。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2.通过、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 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 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 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 生朗读,师巡视。
3 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 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 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生:挑山工的话。师:是呀,要读懂这句话(指卡片)必须联系上文挑山工那几句朴素的话来理解体会。(出示挑山工的话)
(3)请这名学生朗读。谁也是联系这段话来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我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师划。师:挑山工就是这样步步踩实,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师引读:游人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4)现在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找一找。
(5)交流。
1 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挑山工呢?生读。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同组读。男女生读。
2 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2)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3)五松亭(练习朗读)
3 还有句子么?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练读。
(6)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点出)
(7)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a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b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c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 我想到了我们学校门前的一幅壁画。(可出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师总结: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 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指需要)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人们都需要它吗?同学们,你能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四)交流读后感。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六)引起深思,激发阅读。
挑山工就是挑货工,那作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挑货工、运输工或别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外去思考。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题:Unit One Hello
教学重点:制作英文名卡和学唱英语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
教具准备: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名卡,以及本课时所用的制作名卡所需的彩笔、线绳和硬卡等,并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彩笔、线绳和硬纸卡;文具(实物)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一)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二)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三)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 Mike. 同时说一种文具如pencil ,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 “Yes. 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二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三 趣味操练 (Practice)
(一)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 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三)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四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一)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 (pen…)的活动作铺垫。
(二)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三)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四)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五)再次播放录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五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记忆名字游戏
(一)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二)方法
教师先向做在一排的一个学生说 Hi, I’m Ms Wang,接着这位学生说 Hi, Ms Wang. I’m Ann.她/他旁边的学生说 Hi, Ms Wang. Hi, Ann. I’m Ken.以此类推。
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展示学生的名卡
教案点评:
本课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点,主要是使学生在学完两个课时的知识后轻松一下,在制作英文名卡的基础上学唱英语歌曲"Hello"。复习热身环节的活动对前两个课时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名卡的制作过程需要教师亲自演示、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扩展性活动设计的记忆名字游戏是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有助于今后教学的开展,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感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带点字的拼音比较不同,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韵母,准确发音,说好普通话。2、通过填写恰当的词语,让学生正确地搭配词语,积累和简单运用词语。
3、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4、通过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句中词序不当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帮助准确地表达句意。
5、通过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口头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够结合短文内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6、通过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注意词语间的搭配与词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带点字的拼音比较不同,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韵母,准确发音,说好普通话。2、通过填写恰当的词语,让学生正确地搭配词语,积累和简单运用词语。
3、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辨析、简单的运用词语。
教学难点: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实践活动8。
二、读词语。
1、指名读,注意词语中带点字的拼音。
2、比较,有什么不同。
3、小组间互相读一读。
三、填上恰当的词语。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教师指导。丰富积累,学会运用。
四、选词填空。
1、指名读所给词语,说一说它们的意思。(辨析词义,学会运用。)
2、独立填写。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6、12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句中词序不当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帮助准确地表达句意。
2、通过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口头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够结合短文内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够结合短文内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过程:
一、修改病句。
1、指名读懂句子,找准病处。
2、明白病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正确。
3、默读复查。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整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正确、流利,理解短文的意思。)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认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阴凉鱼被海豚捉到后是怎样逃脱的?(明白阴凉鱼求生的方法,学会根据课后练习题阅读短文。)
4、再读短文。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6、13
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上网收集有关机器人、新科技材料、太阳系和太空人等方面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根据已经有的资料确定小报的内容,整理材料。
教学重点:搜集资料,整理材料。
教学难点:对已有资料进行再加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科技与环保方面的课文,我想大家肯定还有你们想进一步了解的。
二、小组合作,搜集资料。
1、组织学生上网搜集。
2、互相交流,记录资料。
三、确定科技小报的.内容。
1、根据所给资料,确定本期小报的主题。
2、围绕主题,选择资料。
3、对资料进行再加工,完成组织资料。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进一步完善资料的编辑。
第四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6、16
教学目标:
1、全班交流,评议修改写作内容。
2、设计版面,完成小报的设计。
3、展览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版面,完成小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大家都对自己的资料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与完善。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互相评议。
二、评议修改写作内容。
1、自愿介绍,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2、全班评议,交流。
3、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设计版面,完成小报。
1、小组交流,把版面设计合理,完成绘制。
2、填充内容。
四、展示交流。
1、自愿汇报,介绍。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注意节奏。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四、情感体验,深入悟情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
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5、诵读古诗。
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注意节奏。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当年在北京露天剧场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动人场景。赞美了梅兰芳高超精湛的演出技艺和我国京剧艺术的辉煌成就。本文重点突出,描写独具匠心。一方面着力对表演者的唱腔、身段、台步、表情、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使人身临其境,另一方面对观众的描写更是浓墨重彩,以观众的反应变化,侧面烘托大师的声望与无以伦比的艺术造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
3、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等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梅兰芳大师精湛的表演艺术。
2、理清观众情绪变化线索,感悟民众对京剧国粹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品悟大师精湛表演艺术的句子,学生不容易表达,难以描绘心中的体会。
[设计理念]:
1.品词析句,感悟文本。
抓住关键词语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就架空了。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解读第四自然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读。学生通过品析,才能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精湛的演技,体会到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对艺术家的热爱。
2.分层理解,美读文本。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句子,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尤其在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句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更是分几个层次细读,品读。好句不厌百回读,读中自有感悟出。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文,引出下文
在那个暑气未消的夏夜,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都特别想看京剧大师梅兰芳演戏。当时,天那么热,人那么多,剧场却是那么静。板书:静,这是出场前观众的反应,出场后,观众又有哪些反应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默读45节,用划出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交流,相机板书。
三、品词析句、深入研读(4、5节)
1、品读出场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1)理解出观众对大师的喜爱。(2)抓重点词轻盈而矫健体会
出场的精彩)
2、品读表演中观众反应的句子,联上系下,体会表演的精彩。
过渡:观众的反应,让我们体会到了出场的精彩,表演中,观众的反应又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指名读。
(抓着了魔、鸦雀无声体会表演的精彩)
联系上文品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品读句子:(1)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重点引导学生抓圆润
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
品读句子:(2)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引导学生理解(1、唱词象珠子。2、三个从中。3、五个动词)体会大师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播放《穆桂英挂帅》视频片段。帮助理解。
过渡:这样美轮美奂的表演,怎不叫观众着了魔呢?刚才通过联系上文理解观众的着魔,谁还能结合下文谈自己的体会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小结:女主角演的实在是惟妙惟肖,她喜,观众就喜,她悲,观众就悲,台上台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就是着了魔,这就是交融啊!让我们也象着了魔一样读一读吧。
3、品读高潮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品读: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多鲜花捧在手里。
(抓捧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大师的喜爱和珍惜,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谢)
四、品读五节、升华主题
1、比较句子的不同,谈体会。(读出自豪,佩服,尊敬,赞美)
2、体会设问表达的好处。(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小结板书,升华主题,再读(齐读)
3、看多媒体拓展资料(师生合作读)
五、小结全文、拓展文本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表演艺术,体验到了观众对大师的热爱之情,初步初步领略了京剧的魅力。对于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来说,今天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随后我们还会学《吆喝》、《中国结》,相信会对我过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收获!(放京剧音乐,结束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回家路上》。
学习目标:
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 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放学回家,你注意过自己回家路上的情境吗?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你瞧,老师把动物学校放学路上的情境给拍下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景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
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
桥上有2组小狐狸,每组有6只。
有6组小猴子,每组有2只。
……
师: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咱们再汇报每个小组的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各自发现的问题,在同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有:
一共有多少朵花?2x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x5=15(只)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4x4=16(只)
……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如: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船上的小猫有4排,每排有4只,所以是4+4+4+4=16(只)。也可以理解成4个4,用乘法计算4X4=16(只)。
2.说一说,算式2x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谁能告诉老师“算式2x6=12”可以解决这幅图中的哪些问题呢?
生1:每组有2只猴子,6组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生2: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2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
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家路上 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项目设计方案11-1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04-04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 撰写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10
教学设计方案06-19
教学设计方案06-1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1-17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11-26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6-22
【精】教学设计方案06-30
教学设计方案【热】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