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认识“男、女、开、关、正、反”六个生字,会写“女、开”两个生字,会说由单音节反义词组成的一些词语。会读“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大地、树叶”等词语,并会用这些词语说话。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识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积累两句谚语。
学习重点: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其中两个生字。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进入“识字加油站”
1.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好吗?
2.课件出示:大
学生认读。
师:谁知道“大”的.反义词是什么?
指名说出“大”的反义词“小”。
课件出示“大小”,
学生齐读。
同样出示“上下、南北”,引导学习齐读。
3.课件出示:男
指名认读。教师领读。
师:谁知道“男”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汇报“女”。课件出示“女”,并领读“男女”。
同样认识“开关、正反”。
4课件出示六个词语,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女、开”
6.师:这六个词语都是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进出,来回,里外……
二. 字词句运用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组词语,谁会读?
课件出示: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大地? 树叶? 青草? 莲花
飞鸟? 小鱼? 青蛙? 雪人
指名认读。齐读。
师谁能用里面的一个词语说句话?
老师举个例子:我们这里现在是秋天……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话,师及时鼓励。
三展示台
师:其实我们不只可以在课堂上识字,生活中到处都能识字,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学校的哪儿有字,你认识吗?
学生交流、展示
师:我们走在大街上也可以识字,买东西也可以识字……我们要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
三. 日积月累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真棒!老师这有两句谚语,谁能读下来?
课件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学生如果读不下来,师领学生读。
学生自由读、背。
四. 布置作业
从生活中认五个生字,并说说从哪认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点】
1、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莫泊桑拜师
二、精读指导
指导朗读2--5节
1、指名读,边听边划出福楼拜说的.话,找出话中最关键的一句。
2、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
(1)福楼拜是针对什么来说这句话的?
(2)他为什么不说"是你的功夫还不行"?
(3)他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学生回答)
3、读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1)一方面对两个人性格特点的感悟;
(2)另一方面勤学苦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回顾上述学习方法,小组自学6--10节。
5、反馈,学习效果。
三、谈收获
1、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小节。
四、赏读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3、配乐朗读,评议后再读。
五、造句
1、分别找出"酷爱"、"滔滔不绝"所在的句子。
2、理解意思。
3、再读句子,体会用法。
4、仿造。
5、集体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长江诗词,学生读。
2、你对长江了解有多少?(汇报有关长江资料)
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三、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2、汇报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门山”指什么?
(3)看作者把诗题的意思补充完整。
3、汇报第一句。
(1)指名解释第一句(一、二名学生汇报)。
(2)启发提示。
理解古诗中的“断”、“开”和“回”。
(3)第一句诗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4、汇报第二句。
(1)指名释意古诗(一、二名学生汇报)。
(2)看最后一句古诗,你认为李白现在在哪儿?现在能更完整地说出诗题的意思吗?
(3)这“一片孤帆”从哪里来?作者正往哪行驶呢?
(4)点拨难点。
A:“出”字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
B:用动词写天门山你有什么疑问吗?;
C:此句诗改成“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D: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E:学生讨论汇报,并提出汇报交流要求。
听别人的发言,请你认真思考,看对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帮助。
5、解释整首诗的意思。
6、通过整首诗看出李白在赞美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吗?
四、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1、汇报交流有关李白资料。
2、能背出李白写的其它古诗吗?
五、结语升华,提出希望。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李白及他的诗歌只是这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待我们去欣赏、去诵读。
课后同学们多积累古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宣布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前思考】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曾经用无数个句子想解读我们的语文,诠释我们的语文,但总不如一句话来得贴切,那就是: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曾扎扎实实地训练,我们正如火如荼地感悟,这好像两阵风,把我们吹得有点迷糊。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前是训练太多,现在则觉得感悟太多,如果这样一味地感悟下去,那么不知若干年之后,我们拿什么来感悟?
其实,课程标准一开始就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是这样一个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和谐地统一?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燕子专列》的课堂的。
【学习目标】
在品词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在相关句式的训练中提升情感,深刻体会瑞士人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从而激发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预设过程】
一、复习词语,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2、出示: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深入研读,训练感悟
1、师:同学们,成千上万的燕子飞到瑞士时,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此时的燕子由于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已经濒临死亡。此刻,你觉得这些燕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同学们,轰轰烈烈的救护燕子的行动已经开始了。请你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瑞士人民的哪些举动令你感动,请你把相关的词语用笔圈出来。
2、交流。随机出示: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指名读,评价:是呀,小小的燕子竟然惊动了政府,谁能再读这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瑞士政府在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吗?评价:瑞士的人民已经准备行动了,谁能让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指名读!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冒着、顶着、踏着:(当学生说出冒着、顶着、踏着时出示上面句子,并把三个动词随机变色。)请你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四处寻找:其他同学有没有从不同的词中受到了感动?你看到人们到哪里去寻找了?
居民们:师:同学们,在料峭的春寒中,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在冻得坚硬的山路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救护燕子的人,这其中也许会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师出示句子并读:听到消息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出了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在这人群中,肯定还有其他人,请你想一想,你又看到谁走出了家门?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填进去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交流,评价:谁来了,还有谁也来了?
3、(前面学生已提到贝蒂)导语:对呀,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小贝蒂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
(前面学生没有提到贝蒂)导语:同学们,在这救护燕子的人群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
4、重点交流:(出示图片和句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你能说说你的体会吗?老师想和同学合作来读这个句子。对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
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能说说贝蒂只在乎什么吗?出示:
句式:贝蒂不在乎 ,只在乎 !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三、换位体验,写中悟情
1、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难,只在乎冻僵的燕子。在贝蒂的帮助下,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出示: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2、齐读。
3、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你听到了吗?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作业纸,把燕子们说的话写下来吧!
4、出示: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
5、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四、各抒己见,提升情感
1、师:同学们,此刻,你觉得燕子专列上装的是什么?
2、结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读课文。
(1)个人自由读课文,自己评价。
(2)同位互相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3)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4)教师总结。
(四)细读讨论
学生细读课文,读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爱。教师提出问题:月亮刚开始说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可是后来月亮为什么想让明天下雨?大家讨论。
(五)再读课文,思考
课结束前,教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思考: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讨论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二)学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
(1)从课文中找生字读。
(2)自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互读,互查。
2.教师检查读生字。
(1)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
(2)按序将生字贴在黑板上,要求自读三遍,一遍比一遍快。读后开展计时读字比赛。
(3)打乱生字后指名读。
3.教师检查生字的识记。
(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记?学生看黑板上的生字找一找,找出后自己说说是怎么记的。还可以回忆一下学过哪些同偏旁的字。
(2)其他难记的字,可在教师的帮助、启发下识记。
(三)巩固生字
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或投影片,把结构相同的字分别放在一起,教学时依次出示给学生看,学生读后找出其中的秘密。读过生字,同座比赛组词,最后出示全部生字,学生快速读、拍手读、比赛读。
(四)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巩固读生字
1.按序读卡片。
2.打乱顺序读卡片。
3.学生读自制卡片。
4.游戏。教师读出一字,学生快速拿出卡片,并读出生字和反面的词语。
(二)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上练写,互相评价。
(三)听故事或交流课外阅读情况
五、资料袋
1.乌鸦反哺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2.听故事,念童谣
故事:《乌鸦爱妈妈》
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大又壮,飞翔的速度很快。而乌鸦妈妈渐渐衰老,终于飞不动了,整天只能呆在窝里。
大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在鸟窝里,肚子一定很饿。大乌鸦将虫子带回家,让乌鸦妈妈吃饱之后,自己才吃剩下的`。附近的鸟类都称赞大乌鸦非常孝顺。
有一天,森林发生大火,鸟类纷纷逃离。大乌鸦想带着乌鸦妈妈飞离灾区。妈妈飞不起来,大乌鸦非常着急,绕着大树飞来飞去。
孩子!你赶快逃走吧!不要管妈妈了。乌鸦妈妈说。不!我不能丢下妈妈!我要想办法救妈妈。大乌鸦说。其他鸟类也都劝大乌鸦不要管妈妈了,自己逃命要紧。不!我要留下来救妈妈。我爱妈妈。大乌鸦不肯飞走,它用力鼓动翅膀,企图将大火扇灭。
火势还是很猛。大乌鸦凭着一股孝心、勇气,决心要与森林大火搏斗。其他鸟类看见大乌鸦并没有放弃,深受感动,纷纷飞到它的身边,一起鼓动翅膀,希望能将大火熄灭。
忽然间,刮起一阵大风,吹来浓浓的乌云,一场大雨将森林大火浇灭了。大乌鸦得到风、雨和百鸟的帮忙,阻止了这场森林大火。它救了乌鸦妈妈,也救了整座森林。
又湿又累的大乌鸦飞回鸟窝,乌鸦妈妈张开双翅,紧紧地抱着它,说:你真是我的好孩子!
童谣:《大乌鸦》
大乌鸦,抓只虫虫喂妈妈。我要学习大乌鸦,爱爸爸,爱妈妈,做个孝顺的好娃娃。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要求】
1、体会行楷的运笔特点,学习用钢笔写行楷,提高写字速度。
2、通过和联系上下文弄清带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3、选词填空。
4、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重难点】
重点
1、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拟定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练习的1、2、3、4题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二、学习第1题
1、自由读,初步感知描红内容。
2、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较难写的`笔画。
3、针对重点,集体指导。
4、生自由描红,师巡视指导,针对班中普遍的问题再集体指导。
5、展评优秀作业 ,向其他同学传授自己是怎样把字练好的?
三、学习第2题
1、指名读题目,明确题意。
2、小组自学。
3、反馈自学效果。
4、巩固:自由默读此项。
四、学习第3题
1、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2、体会三组词的意思。
3、自由独立完成此项。
4、指名回答。
⑴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宇宙非船(渐渐)接近月球。
⑵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⑶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
⑷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⑸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
⑹我翘首远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5、自由读句子,体会句中词语的用法。
五、学习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自由读,小组讨论句式特点。
3、总结:
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有三处或三处以上相同的句式的句子叫排比句。
4、齐读排比句,体会作用。
5、访写句子,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预习5、6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练习的5、6题。
【教学过程 】
一、直接导入
二、熟记成语
1、自学此项,要求:⑴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⑵理解成语意思。
2、反馈
⑴指读,正音。
⑵齐读。
⑶提出不理解的成语,师生共同解决。
⑷自由练背,全班打节奏齐背。
三、读读背背
1、出示。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4、自由发言。
5、理解句子含义。
6、熟读成诵。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说话训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二、登台前的准备
1、自由读,思考:本次辩论的主题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评,引导。
3、学生再练,达到诵读。
三、演一演
1、小组内练习。
找小伙伴一起。
甲方:三人,主辩一名;
乙方:三人,主辩一名;
主持人一名。
2、自告奋勇到台前来表演。
3、评价。
4、小组内再练习。
5、表演,评出最佳表演组和个人。
四、总结
大家辩论得很精彩,相信经过训练,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辩手。结合大家的论述,小学生看电视应当有选择,应当适度适量。今天的辩论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文本分析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文。文章描写了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挚,含义深沉。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亲人之间的挚爱之情,并进而感受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锻炼,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导学设想
对于这篇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如仅从感情入手,往往会造成空对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语言的学习入手,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学习和研究带动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进知识传授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达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准确贴切地探究、领会文章深长的意味。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导学目标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和中年人对家庭的,对社会的责任感。
2、欣赏品读文本,从词语、语句两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辞冲淡而寓意深刻的特点。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学习
1、结合大屏幕图片显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屏幕显示并伴随轻悠的音乐响起,画面是夏夜里,凉风习习,人们在江边散步的情景。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你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
2、 请2——3位学生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朗读文本,整体感知
1、 屏幕显示要求:轻声地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朗读是语文教学之灵。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检查阅读效果
屏幕显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目的一是使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尽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二是梳理文章内容,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请几位学生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个问题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没感觉,不喜欢也可以,但要让其简单陈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并发现问题。)
进一步研究文本,总结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学生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他从中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
(无论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能过渡到这一点,喜欢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欢的原因。)
三、再读文本,领悟主旨。
请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务。
1、 读一读,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决矛盾的过程。
2、 想一想,仔细揣摩各人(“我”、儿子、母亲、妻子)的心理活动。
3、 劝一劝,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
(由朗读全文过渡到朗读文章的重点部分,即解决矛盾的部分,通过学生的读,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发挥想象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亲情,感受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一步骤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读语言,领悟深意。
1、学生自主学习: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2、小组内合作交流:先读句子,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他有没有读出感情。)
(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教师则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总结,准备交流)
3、班级交流,共享成果。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当学生找到这句话时,就要让学生多读来领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的真正达成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4、归纳本文语言特点:通过以上词语与句子的品味与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通过揣摩词语、句子,把对具体语言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规律的认识。)
5、请学生读课文,说说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领悟本文语言的特点。)
五、与作者交流,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屏幕显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评价删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②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③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母亲的时日已短)
(括号内为删去的话)
(请学生同桌探讨。这一环节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说得痛即可。这一步,既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作者的精神,也是让学生再次领悟本文的语言特点。)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语表达训练,屏幕显示训练内容:
爸爸,妈妈,那次是我错了……
老爸,您辛苦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妈,你们怀里撒娇的孩子长大了……
请学生任意选择其一进行口头训练。
(领悟了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了祖孙三代的亲情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与自己的父母展开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学生会有话可说,以此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再次感悟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课外延伸
1、比较:验证发现
阅读《三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7页),感悟两篇文章语言的不同特点。
(比较阅读是探究学习常用的方法。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特点是很好的学习角度。作为依次探究性的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适当讲评即可)
2、写作:体验发现
假设你是文中“我”的儿子,请从“儿子”的角度写一写这件事。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读与写有机结合,事半功倍)
教学设计点评:这个教学设计从语言的角度学课文,突破口放在文本的语言特点上,以语言带文本,是语文教学侧重对语言的学习,文本的探讨,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学目标 往往是漫无目标)。同时设计者还非常注重朗读,朗读贯穿了整个设计。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从小问题的发现到特点的梳理到规律的归纳;学习材料由课内到课外文本,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词语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最后练习的设计也很有特色。比较阅读就相当于一次探究性的作业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写作训练符合学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两项作业 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起到了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项目设计方案11-1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04-04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 撰写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10
教学设计方案06-19
教学设计方案06-1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1-17
风筝教学设计方案04-15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6-22
教学设计方案【热】06-23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