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四行两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发、朝、还、重”四个多音字。
2、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单。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他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
2、你们也来用一句话说说李白。记住了,别人说过的,你不说。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吗?
3、PPT出示学过的诗,小组竞赛。(放背景音乐)
4、师:今天啊,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叫做《早发白帝城》。
5、板书课题,指导“帝”字,齐读课题。(题目提前写在黑板上,空出“帝”字)
师:(在田字格中写下“帝”字)谁的火眼金睛来观察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呢?
(换字法,“旁”“带”)
师:举起你们的小手,一起跟着老师写写这个字。
生在书写本中写下“帝”字。
6、齐读课题。(有感情地读题)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个题目,起。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过渡:“诗仙”李白会写下怎样的诗歌呢?有兴趣吗?请打开课文47页,自由朗读《早发白帝城》,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这首诗读顺口,读清爽,好吗?
2、指名读,齐读。(若有多音字读错,当场纠正)
师:好的,停下,抬头、挺胸,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这首诗?
指名生读。(评:你读得真准,读得真好。谁来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生互评。(你认为他读的某字错,那你来说读读看)
师评价。(你读得字正腔圆,真棒)
3、听录音,模仿读
同学们,请听听录音老师是怎么朗诵这首古诗,哪些地方读得快,在哪些地方有停顿?
师:一日还,啼不住是快读。请跟着录音老师读。
(三)品读古诗,感受意境
过渡语:同学们,伴着朗读声,你走进李白的世界了吗?没关系,老师来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让你们更加了解李白。
1、听故事前,请找出故事中出现的地名,并相对应地在书上圈出来。同时,告诉我李白是从哪里到哪里。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在朝廷中做官,因受人牵连,蒙冤获罪,将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当李白所坐的小船慢慢到了白帝城时,突然传来皇帝的命令,赦免了他的罪。李白欣喜若狂,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便写下了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指名生回答,出现了白帝城和江陵,是从白帝城到江陵。
2、猜图片
(同时出示白帝城和江陵的图片)你们猜猜这两个地方是哪里?
(1)引导有云霞的是白帝城,诗中提到的诗句是?
是啊,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有彩云出现,这说明这个时候应该是?——白天。
云霞可出现在早上和傍晚,我们诗中提到的云霞是什么时候的?
指名生回答。
云霞环绕的白帝城美吗?李白是怎么写的?读。
(2)“早、朝”“辞、发”说明李白是在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是啊,早上,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面对的美景,李白这时候却要离开白帝城了。李白的心情却是愉快的,因为他重获自由了。即将离别的白帝城是朝辞,再读。
(3)引导江陵在江边,相距白帝城一千里,千里指什么?
我们刚才说过,李白是要从白帝城到江陵,那他是怎么过去的呢?(坐船)
师:是啊,李白坐船沿着长江三峡顺流而下。(展示长江三峡图片)
你们瞧,这就是美丽的三峡景观。(展示路线图片)
白帝城到江陵的水路途中经过三峡。
你知道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吗?诗中写了吗?(千里)
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
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这样远的路程李白什么时候才能到达?诗中写了吗?(一日)
船真的像诗中描述的那么快吗?(一日表明速度快)
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走得快。
(创设情境,反复读)
李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读。
李白乘船一路从白帝城顺流而下来到千里之后的江陵城,他不禁感叹出,读。
3、早晨,李白告别了沐浴在云霞中的白帝城,乘坐着小船去往千里之外的江陵城。一路上,船儿飞快地行驶在三峡的美丽山水间,李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读读三四两行的诗歌。
解释“啼不住”和“万重山”。
(出示猿猴的'图片)你们觉得猿猴的啼叫声好听吗?
播放猿猴的啼叫声。
生:不好听,就像哭一样。
师:李白认为猿啼声好听吗?
猿声悲啼本来是使人很不舒服的声音,但是此时,李白却觉得猿猴的啼叫是在为他欢呼,向他辞行,可见诗人的心里有多么高兴。
所以李白在诗中写下。(录音读)
4、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功夫,小船已经驶过很多座山,好像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两岸猿猴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很快。这就是~(生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这首诗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感情丰富。来,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过渡语:时间老人告诉我们,时间到了。
5、“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指名生回答为什么)
师:谁来分享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李白诗中夸张写法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李白夸张的写法,这是他特有的写作风格。
6、李白用夸张的写法意在表现自己的高兴,自己的急切。你想对无罪释放,即将归家的李白说写什么呢?
(四)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过渡语:是啊,我们也为李白欢呼,为他感到高兴。回想。
1)回顾故事。
李白因受牵连被流放,船行到白帝城时,忽然一道赦免令,李白自由了,于是,他吟诵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想到又能够与亲朋好友吟诗作对,李白的心情不受难听的猿啼声的影响,他便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如此美的诗,没有音乐伴着怎能行呢?带着轻快愉悦的音乐,我们一起再来朗诵一遍。
(1)全班齐读。
(2)小组赛读。(我们一起来欣赏,看看哪组读出了李白的高兴、喜悦)
(3)指名同桌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起读读这首诗)
(4)学生背诵古诗。(学到这儿,你们会背这首诗了吗?来试试看)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在古代,诗歌既可以背诵读出来,也可以被唱出来。
这样优美的诗,也被编成歌曲,我们一起跟着唱唱。
2、小结:中国是诗的国度,朗读是中国诗歌艺术的精粹。这节课,我们一起高兴地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课外请你们将这首诗吟诵给父母听,好吗?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为“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以下是我对这堂公开课的反思:
第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展开想象,我在设计《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教学流程时,我也侧重于创设多个情境。在导入环节,我设计让学生温习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并让学生朗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诗氛围。接着,在品读古诗,感受意境环节,我设计了多个情境,有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猿啼声不断的三峡两岸以及重峦叠嶂的山等。但是,理论和实际总是有差距的,我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充分运用好这些情境,把学生带入李白的世界,导致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没有走进老师创设的情境里面。
第二,本节课通过猜两张图片的地名:白帝城和江陵,继而展开对这首诗的学习。在猜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和诗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逐字逐句翻译,而是创设多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诗意和其中传达出来的感情。
第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堂公开课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环节来不及上,这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也导致了后面的环节来不及上。
人都是在变化中成长,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坦然地接受变化,接受挫折,也是一种成长的历练。从这堂准备了接近四周的公开课中,我学会了很多,也进一步了解古诗该怎么上。感谢我的师傅,您不厌其烦地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7篇03-03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03-02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7篇)05-24
《早》教学设计04-04
《早》教学设计15篇04-08
《太阳》教学设计范文04-09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04-09
《西湖》教学设计范文04-07
跳绳教学设计范文09-10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范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