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中发现课本上关于我换牙了的情境图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不符,为此在课下先向学生了解他们的换牙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设计教学。我设计了收集学生换4、5、6、7颗牙的人数,至于没有换牙的或换其他颗牙数的情况不列入统计范围。
一个班60个人要是统计所有人的换牙情况一是占用时间多二是不便画统计图,为此,统计了两个大组学生的换牙情况。你有什么办法统计?在学生思考后总结出,可以通过画○、打√、画△等方式记录。我和学生各自用自己的方法收集数据,他们在亲身经历中知道了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多种的,一个符号可以代表一个人、一棵树、一个苹果等等。
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学生的手不够灵活,一开始就画斜线他们手忙脚乱,于是第一节课让他们先知道要从下往上一格一格的数,一格代表“1”,在格子里画○或 △。第二节课再教他们画斜线问题就简单多了。当学生出现从上往下涂的时候要让他们知道从下往上是1、2、3、4……数越大竖条也越长。
收集数据看似简单,但数错的情况却非常多,要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数才能保证数对,数错了的要说说为什么数错了等等。在大家相互交流中掌握收集数据的正确方法。
“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这类问题容易和提问题混淆。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发现是告诉别人自己知道的信息,这样就容易区分了。
在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统计的结果,然后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去体会、比较、选择优化。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形成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渗透培养数据分析的初步意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
《论语》十二章
年级学科
七年级语文
教学课时
共3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
2.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知道《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从 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 中的老师是谁吗?
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 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初读文章,明确字音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 8、一箪( )食
9、曲肱( )而枕之 10、博学而笃( )志
四、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 /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 后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介绍作者及《论语》
生介绍,师补充。
本课时讲解
1—4句的停顿、字音、字义及翻译。
多鼓励学生发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教学反思
带动课堂气氛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3.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提炼议论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导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培根)
二、理清思路——提炼主旨
1、文章运用了怎样的结构?(总分总)
第1、5段是总说,2、3、4是分说。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能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与好书结缘使人具有崇高追求、高尚情趣,使人“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大家可以看到最后一自然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中心论点,与开头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那作者严密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能好好借鉴作者的结构。
2、找每个段落的中心句
3、分析中心句之间的关系,并得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感悟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知识——精神——行为
三、精读文章——思考质疑
1、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浩瀚”和“丰富”?
2、作者认为读书有那两个方面的作用?
3、“知识的增广”和“精神的感化和陶冶”有何不同?哪一个更加重要?
4、阅读中,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书?为什么?
5、谈谈你现在对哪类书籍感兴趣?为什么?以后呢?
四、论证方法——学习写作
1、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顺序能不能换?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2、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模仿第三段文字试着写一段证明中心论点的文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简介
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源。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盛夏,烈日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照射着大地直到黄昏,多么沉重闷人的时光!人们懒洋洋地像是失去了生命力。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上到处一片清凉。金秋,登高望远,大地犹如茫茫的金海。它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寒冬,冷风飕飕,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画个红红的太阳吧,人们都会有这个希望。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催人奋进。
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适合背诵。
学习目标
.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学习重点
.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个太阳图卡
学生:学生用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师出谜语:白天不见,晚上出现。又红又圆,照亮地面。
.出示词卡太阳,指导读准字音。
.出示课题四个太阳,指名读,齐读。
.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的小脑瓜里是不是蹦出了小问号?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出示课件:带拼音生字,指名带读。
.出示课件:去拼音生字并打乱顺序,摆字卡,自由练习朗读。
.游戏:我说你找喊名字。
.指导识记生字方法。
.巩固游戏:我把生字送回家。
三、动画演示,指导写字
.猜谜引入:大口框里有个大
.出示课件:因书写笔顺规则
看了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园
园与因哪里长得很像?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同样先里面后封口)
.师范写园因,讲解书写要领。
.生自由练写,师巡回指导。
.集体评价。
四、感悟理解,感情朗读
.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你们知道文中的小男孩分别为四季画了哪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吗?用──在文中划出。
.指名发言,指导练读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师贴板画: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呢?
同桌互读描写你最喜欢的那个季节的太阳的自然段
.指名朗读,感悟理解
春天──多彩的太阳
.指名读
.指名再读,喜欢的齐读
.你们看到的春天的色彩都有哪些?
.师生合作读
夏天──绿绿的太阳
.指名读
.出示课件: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指导朗读该句
.男女生比读
秋天──金黄的太阳
.指名读
.出示课件: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指导读通,读好该句
.引导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香甜的水果?
出示课件:水果图
.齐读该段
冬天──红红的太阳
.指名读
.出示课件:冬天图片及风声
你能用动作告诉我你现在的感觉吗?
.出示课件:红红的太阳升起
现在是什么感觉?
.老师也想通过朗读让大家暖和暖和,该怎样读?谁来教我?
生自由练读,师学读
五、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指导背诵表演最喜欢的段落
.指名背诵表演,集体评价
.出示课件:四季图片及种太阳音乐
描画你心中的太阳,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在语法教学与评价方面,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年纪偏大的老师仍抱着旧的观念和经验不放,一味地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遇到某个新问题、小问题纠缠不放;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不要教语法或淡化语法教学,更不研究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是将教科书上的语法练习轻描淡写地过一遍。二是体现在测试性评价中,无论形成性的评价还是终结性的评价,近几年从上至下的考试命题,语法知识和客观题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近几年的学生在口、笔头英语表达方面,其准确性也明显滑坡。
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于对试验搞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程晓堂教授(北师大教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主要成员)就“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说明,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建议“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修订稿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把握不好,以及过于强调用某一种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我们应该领悟到:语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测试评估的一个内容。因为“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我们要快捷、准确的学好这门语言,一定要学好语法。
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1、重视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不能轻视语言知识教学;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语法,使语法教学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3、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4、测试评价中适当增加客观题的比例。
选择以下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问,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
2、语法专项复习模式
“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 [1][2]
进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学段复习时,教师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语法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同时,注意设计语法练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语篇中完成,避免学生死扣语法规则、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
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
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6’)
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
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检查:(5’)
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四、学习第2-4段:(20’)
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
2、交流学习:
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
2)、出示句式说话: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3)、朗读课文第2节。
4)学习生字“掉”。
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说话: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
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4’)
教后感: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2-5节课文,要求想一想学会了哪些生字,用“——”划出想的句子,用“~~”划出怎么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学文后,小朋友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1-5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思、考、吸、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6’)
1、卡片读生字,并找朋友。
2、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3、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4,并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0’)
1、再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2、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己读一读。
3、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呢?
出示句式说话:1)、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2)、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练习:因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换一种说法说一说。
4、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他
5、学习生字“总”,练习用总要说话。
牛顿遇到问题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见到老师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业,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业本题目6。
7、齐读课文第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10’)
1、导入:牛顿真会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那苹果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抛落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牛顿想了以后,又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课文第五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作业本题目5。
3、朗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4、结合学习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1-5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4’)
五、复习生字:(10’)
1、卡片认读生字,并说一说注意点。
2、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
教后感:
教学时,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学习第一节和第六节。第二课时学习2-5节。同时,在小组学习后交流时,我让学生回答时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学生兴趣较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2、学习课文第六段,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0’)
1、自由读一读1-5节课文,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2、学习用“为什么‘提问。
1)、齐读第一段。
师:牛顿从小遇事总要问个为什么,我们也来学习用“为什么“提问。
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对这句话,我们可以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吸引力?并板书。你们会这样问吗?
2)、出示练习提:苹果掉下来。苹果不向天上飞。请小朋友任选一句话练习说话。自由说,指名说。
3)、谁能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呢?
二、学习第六段:(12’)
1、自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学习生字:世、界、著、名、科
1)、齐读最后一句,谁能给“牛顿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句提问?
2)、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牛顿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3、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结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现象”在文中指什么?
4、按句式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普通现象。
5、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齐读课文,小结:(8’)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读一读课后第五题。师小结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释疑。
四、指导完成作业本:(10’)
1、抄写生字,并评议。
2、读拼音,写词语。
3、照样子把词语分成三类。
4、书面完成课后题目2、3。
板书:
苹果落地
普通现象
看见 想、又想 (提出问题)
认真思考
专心研究
著名科学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中心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真正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读课题)
2、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的理解,甚至于别人的一个温暖的鼓励,心情就会很快乐,而“给予”就意味着付出、失去,那课题为什么还说给予是快乐的呢?给予是不是真的让人快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初探
老师提出自读要求:这篇课文中谁给予了谁?他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写一写划一划。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精读探究
1、指名说说课文中谁给予谁?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以下部分
▲哥哥对保罗的给予(板书:哥哥——保罗)
相机出示:“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学生自读,体会保罗的心情
(2)保罗哥哥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哥哥给保罗快乐,所以他也快乐)
(3)朗读体会体会保罗的快乐的心情。
▲小男孩对弟弟的给予(板书:小男孩——弟弟)
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出示:
但是,那小男孩说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1)先抓住“为什么保罗会惊讶”?带出第3节(出示),理解吃惊,为什么会吃惊(是吃惊保罗有这样一个好哥哥)读出吃惊的样子。体会保罗认为他希望什么?(相机出示第4节前半段话)
(2)然后再来读第5节,现在保罗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3)在读中想象出他说这句话时的美好心愿。小男孩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4)进一步体会保罗吃惊的原因:为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5)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感受一下小男孩子看到保罗哥哥送了保罗一辆汽车以后所产生的美好希望以及他说“我希望??”时的快乐的感觉)
(过渡: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将来给予弟弟新轿车的希望,而且还要把这种希望亲自带给了他的弟弟,课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他的这种给予。)
相机出示:
不一会儿,他背着相机返回来了。他拿着那些好东西了!”
(1)学生读 ,从他的话语中,你感觉到什么?(希望送给弟弟汽车,让他 快乐,美好的愿望)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2)从他的举动中你感觉到什么?(对弟弟的的关心和爱)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他快乐吗?现在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快乐?(板书:给别人关爱)
(不仅是许下一个愿望,送轿车,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给他残疾的弟弟送去关爱,送去温暖,是最快乐的)
(4)读好这一段话。读出小男孩对弟弟的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保罗对小男孩与弟弟的给予(板书: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过渡 :课文中还有谁给予谁?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保罗有没有给予谁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保罗下了车,??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你认为保罗这时快乐吗?为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讨论)
(体会各人心中的快乐)
四、总结深化
1、齐读最后一节
2、联系板书说说课文中的给予及快乐。
3、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你就会感到快乐)
4、教师小结:同学们,给予是快乐的,哪怕是给予有困难的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再送给大家巴金爷爷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出示,读一读)
5、这些话说得多好啊,与给予是快乐的是同一个意思,你能根据你对“给予是快乐的”的理解,也写写你们的格言吗,要注意从你们的语言中体现出给予是快乐的。(配乐,学生在情境中写,交流,实物投影出示,朗读)
6、教师总结,深情地读“给予是快乐的”
五、课外延伸
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不需要用笔,但需要用心灵去完成的作业,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一个事物的写法。
3、通过反复诵读原文的语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伟而精巧”、“建造科学”的特点,从而深刻领悟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
2、 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过程】
一、选准教学切入点
1、 请同学们自由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你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什么最感兴趣?
2、 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对它的作用感兴趣。
师:那它有什么用?
生2:对它的年代感兴趣。
师: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对它的位置感兴趣。
师:它在什么地方?
生4:对金字塔的外观感兴趣。
生5:对金字塔的建造办法感兴趣。
生6:对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兴趣。
3、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提问,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在提出时,就当时解决,将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串于一线,熔于一炉,形成板块,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二、深入文本,层层展开
(一)学习外观板块:
1、 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字塔外观的句子。
2、 指名汇报。
3、 指导朗读。
4、 指名学生概括地说一说金字塔的外观特点。
5、 师总结: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现已成为埃及的象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习胡夫金字塔板块
师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点写了哪座金字塔?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两个板块之间,过渡紧密,又轻易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得以巩固。)
1、 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
2、 外观宏伟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宏伟气势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3、 互动交流: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座塔高146米多。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那是什么样子?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动笔算一算:塔身共用的石块有多重?假如一辆火车有三十节车皮,运这些石块要跑多少趟?
4、 指导朗读。
5、 结构精巧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结构精巧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6、 互动交流: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7、 指导朗读。
7、师总结:胡夫金字塔外观如此宏伟,结构如此精巧。它工程浩大,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静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伟,之精巧,体悟语言文字之精妙。通过算一算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
(三)学习建造办法板块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同桌之间再议一议。
2、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3、用积木演示“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4、(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用积木演示的过程中体会“运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总结:“运石”和“砌塔”的科学方法,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课外延伸
1、 阅读课外资料:关于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和推测,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谓金字塔十奇,阅读金字塔十奇。
2、 看胡夫金字塔的结构图。
3、 看狮身人面像图片,阅读相公资料。(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金字塔的兴趣,拓展阅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练习说话
学习本课后,你想说些什么?
五、巩固总结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长城、秦兵马俑是中国的象征,……这些都是世界性的历史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爱惜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将来来探索这些历史文物。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相关文章: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2-03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06-28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3-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2-0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六篇07-18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06-18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10篇01-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11-3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07-08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