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掌握文中运用的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三)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是动植物生长的乐园。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上千种走兽飞禽自由地在花丛间穿梭、攀援、飞舞。这就是热带雨林。
(解说:为了让学生对“雨林”有更直观清晰的感受,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或影像资料,并用较为精练生动的语言对图片进行简要的概括。)
请同学们观赏一些雨林的图片,解说词如下: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静静的河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可见;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的迷宫。
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丫上,就像披上了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
毛色艳丽的鹦鹉、巨嘴鸟和天堂鸟把高大的树冠层装饰得像无价的珠宝,它们悦耳的叫声是雨林中最熟悉的乐章。
雨林中到处可见黑猩猩、长臂猿、懒猴、狮子等珍奇动物,被枝叶厚厚覆盖的地面是它们生活的天堂,难怪有人把雨林称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
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神秘,最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植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在欣赏热带雨林的美丽景色时,同学们是否知道,由于诸多人为的原因,雨林的现状令人担忧?如果雨林一旦被毁,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这篇说明文,看看这篇作品带给我们哪些的知识和思考。
(二)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
(本文有一些专业词汇,学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理解障碍,如“刀耕火种”、“疟疾”等,在学生质疑后,应作必要的讲解。)
2、学生自读课文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目前雨林的现状是怎样的?②雨林的消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3、学生自读完成之后,通过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明确:
①目前,雨林正在遭受人类的滥砍滥伐,它已成为破坏最严重的生态区。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
②雨林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样性生物大家园。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物种;意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将遭受严重的破坏,它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雨林的消失还将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
(解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可以包含很多方面,因此,可以让学生放开来说,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因而在用树形图表示灾难时,大树的“枝叶”可根据需要增减)
板书设计
(三)自主阅读,具体品析
1、研读文章2—5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雨林的减少,会导致动物无法生存,文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这种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叫什么?
明确:文中第2段列举了大猩猩的例子,橙色皮毛的猩猩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但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种大猩猩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②物种的丧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明确:有四分之一的药物源于热带雨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来自网!http://
林的动植物,至少有两千五百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人类的日用品及工业原料的珍贵资源也有很多是来源于热带雨林中丰富的植物,如果听任热带雨林消失,将意味着人类会失去很多东西。另外,雨林深处大量未被发现的信息和资源,也会随之而流失。
③人类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
明确:文章第4段告诉我们: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土地扩张,在雨林区新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
④讨论:人类这种种不合理的做法后面隐藏着的深层原因。(解说:此题的设计是对课文的一种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出新的认识,对他们的见解,不奢望有“专家式”的分析,老师可参加讨论并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明确:人类伐木销售、新建农牧场,是受金钱利益的驱动,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这跟人类长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念也有很大关系,改造自然并不意味着掠夺、捕杀动植物;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使人类的自然资源逐步达到极限,“僧多粥少”迫使人们加快对自然界的掠夺,甚至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缺乏协调统一的行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研读文章的6—10段,讨论:“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之中,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要放开手让学生说,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分析的甜头。老师在引导时要牢牢抓住下面三个问题:①什么是光合作用?热带雨林对促进光合作用起什么作用?②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给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③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怎样的双重后果?)
明确:①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氧来源于光合作用,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类)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而生存。热带雨林的树木生长很快,对促进光合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用较通俗的语言介绍或解说事物和事理的性质特点的方法,叫作诠释。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不让热量漏失,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过量的二氧化碳只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③砍伐林木就会减少雨林的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另外,放火毁林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就是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的双重后果。
④补充资料:在最近一个世纪,全球温度上升了0、3~0、6℃。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于森林破坏而产生的,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燃烧的树丛。而在1987年仅砍伐亚马逊雨林一项行为就要对全球变暖负9%的责任。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被严重摧毁前仅能应付气温1~2度的上升。我们需要减少50%~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才能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现有水平。
3、浅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解说: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主要方面详写,要写深写透;次要方面略写,可点到为止,本文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写作原则,因而对雨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未作深入的剖析,老师可搜集一些资料作必要的补充。)
明确: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放牧牛群而进行的森林砍伐。森林里,茂密的植被和地上的枯枝落叶吸收了降雨并防止了洪水。当林木被砍伐后,牲畜踩在土地上并将其压实,它们还吃掉树的籽苗并从大树上剥下树皮,这样土地失去了保护层而完全地暴露出来,土壤在太阳的炙烤下板结,在雨水的冲刷下流走。当异常气候导致暴雨来临时,洪水泛滥淹没农田村庄将是一种必然,它和水土流失一样,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另一种警示,它同样是滥伐森林带来的恶果。
第二课时
(一)探究性学习:探究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解说: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板块,旨在通过探究性思考和对话让学生构建出新的认知体系,老师可参与讨论,提倡平等、质疑、互补的讨论方式。)
明确: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作相应的归纳总结。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成员,需要平等地对待和处理好与其他成员的关系。人类虽具有无穷的智慧,可以成为自然的“主人”,可以“主宰”、“征服”和“改造”自然,但这绝不是“掠夺”、“残害”的同义语,而只能体现人类对大自然的责任。“主人”的职责是协调好大自然成员间的关系,把地球建设得更加美丽动人、更加和谐洁净。
因此,我们需要树立生态道德观,重建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一种完全平等的朋友关系。
我们需要退牧还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极为谨慎地使用各种资源,拒绝购买和使用以热带雨林中的资源制造的产品。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鸟的教学设计04-09
《蚕丝》的教学设计04-03
《灯光》的教学设计06-12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04-23
《荷花》的教学设计03-03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04-06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04-06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04-02
《清澈的湖水》 教学设计03-31
《乘法估算》的教学设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