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1
【课标要求】
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课标第23页)
【教材分析】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北师大第四版四年级下册P27-28内容。教材出示了4组长短不同的三根小棒,通过摆三角形,引出研究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数学问题。通过在小组内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学生能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学生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有一些浅显的生活经验,但并不真正理解其具体含义。本课是在学生经历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探究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探究发现活动,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强烈的探究愿望。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结合操作活动,提高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3、经历活动中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过程,渗透探索精神的培养。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两条较短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不能摆成三角形”。
【学习用具】
18厘米长纸条,剪刀,透明胶布,学习纸
【学习过程】
一、谈话倒入,引出新知
1、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
2、复习旧知
师:既然是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
3、引出实验
师:要围城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条线段?给你三条线段你一定能拼成三角形吗?可是老师只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纸条,上面画了一条长18厘米的线段,你有办法把它变成三条线段吗?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只剪整厘米数,剪完后自己尝试拼三角形,看看你能不能拼出三角形?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爱因斯坦说过,源于兴趣的动力是无穷的。问题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心理动力。思维经常从问题开始,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问题不管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3根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的游戏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操作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了解活动规则
师:有些同学迫不及待的想动手实验了?但要想操作得顺利,我们要先读懂规则,读懂规则是顺利进行探索与发现的关键。请看活动规则:
(1)自己独立剪、拼。同桌合作在活动纸上用胶带把拼的情况粘好。。
(2)粘好后标出每条线段的长度。
(3)想一想活动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独立动手拼三角形,同桌合作粘三角形。
师:活动规则清楚了,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自己动手吧!
师训巡视指导,收集以下三种典型例子
(1)两条较短线段的和小于第三条线段
(2)两条较短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
(3)两条较短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3、小组交流收获
(1)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拼成了三角形,有的同学没有拼成三角形。其实不管你有没有拼成三角形,你的劳动成果都是有价值的。
(2)如果你观察自己的作品,很难发现规律,但如果把小组四个人的作品放在一起研究,也许你们每个人都会有更多的收获。请大家四个人的作品放在一起,看一看,填一填,想一想。
(3)小组借助活动表格二展开活动。
4、全班交流收获
师:看,老师搜集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例1,例2是拼成三角形的,例3,例4是拼不成三角形的。
(1)引导学生观察围不成的情况。(两短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师:从这个没有摆成三角形的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小于长的线段,拼不成三角形。
师:请你联系数据说一说。(生:如5+3<10,所以围不成三角形。板书数据)
(2)观察分析两短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
师:看一看老师拿的.这个例子有同学认为能围成三角形,有同学认为不能围成三角形。
课件演示突破难点:
演示一:这两条线段与第三条线段相接,向上一抬,就会出现缺口,不能首尾相连。
演示二:如果上面相接,与第三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不相接,首尾也不能相连。
小结:两条线段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条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3)想一想怎样的三条线段能摆成三角形?
师:想一想怎样的三条线段能摆成三角形?
生1:两条线段的长加起来比长的线段长;
师:请你联系数据说一说。生1:我计算了8+5>12,12+5>8,8+12>5
师: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加起来比长的线段长
7、明确图形的性质
师追问: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结合例1、例2分析)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想法
生:我发现三角形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较长的边。
师:看着个三角形。(出示:等边三角形)
师追问:还有较短边与较长吗?想一想怎样说才更准确?
生: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追问:你指的是哪两条边呢?这有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吗?
生:任意两条边。
师:您能结合数据说一说发现吗?
出示三角形边的性质: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8、构建模型
师:在任意三角形中,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关系吗?
生:a+b>c,b+c>a,c+a>b。
(设计意图: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模型思想。通过字母表示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的重要形式。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在能摆成三角形的线段下面“√”(单位:厘米)
2、用长度为3cm、3cm、3cm、4cm、6cm这五条线段中的任意三条线段拼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拼成几种不同的形状?拼成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3、同样长的小棒摆一摆,完成下表
(1)3根小棒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它是什么三角形?
(2)4根小棒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5根、6根呢?
小棒根数
3
4
5
6
能摆成三角形吗?
是什么三角形
为什么不直接从A走到C?为了人们安全便捷地出行,设计师设计了对角斑马线。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形成猜想——讨论如何验证(选择合适的材料,多种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形成共识——应用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时不仅从学习的知识及应用去小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的过程,把“猜想——验证“的过程重新作一个梳理,让学生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具准备:
直尺、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四组小棒,课上组织学生摆一摆,让学生边操作边把有关的数据记录在表内。当学生完成操作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的数据,并在填出或=。
一、数学活动
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1题: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3、第3题:摆一摆,填一填。
4、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
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三角形吗?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不错,那么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能(不能)
师:那我们就来围围看吧。谁愿意上来围?(两生上台演示——评析)
2、师:看来,有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那下面我们大家都来围围三角形,好不好?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
(一)围三角形,创建研究素材
1、师:同桌两人合作,每次从5根小棒中任取3根来围三角形,将围的情况记录在白纸上。要求分工合作:一人围,一人记录。
2、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反馈:学生汇报能和不能围成的情况(教师板书记录)
师:还有吗?情况不少,我们就用省略号来表示吧!
[检测错误情况——对同学们汇报上来的能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种情况,对照自己的记录,看看谁还有意见?]
由同一平面内,且不在同一直线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常见的三角形按边分有等腰三角形(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四边形分类P29~3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技能目标: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观察,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难点: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具准备
各种四边形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看,淘气剪了许多四边形,你能将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后进行汇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师展示学生的分类方法,如和课本不一致,引导学生观察智慧老人的分法。
教师总结: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B.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师:请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如学生说不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教师可以准备几根小棒。
师提问: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学生进行选择,拼摆。
讨论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每组对边想等。
2.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特征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三、巩固练习。
1.在第30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指导学生在画图是,借助点子,将图形画得美观。
2.第30页练一练1题分类。(剪下课本附页中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你对这几种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学生发言)
五、课堂拓展。
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六、作业设计。
1.教材30页3题。
2.教材30页4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3、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
【教学难点】
学会给三角形画高。
【教具】
三角板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
2、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是什么?
3、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二、展示交流
1、动手操作:用四边形、三角形撑起两个支架,然后对比、观察,发现了什么结论?
2、课件出示电线杆、自行车图片,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列举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4、提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三、探究活动,掌握特征
1、理解三角形的含义
①通过实物演示和出示课件,总结:什么叫三角形?
②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2、探究三角形的特征
(1)课件演示,说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边、顶点和角)
(2)课件出示三个三角形,观察这三个三角形,你还性理了什么?
(3)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标出顶点、边和角。
(4)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课件出示三角形屋顶的房子和斜拉桥,你能想出办法测量三角形的房顶和斜拉桥的高度吗?
(2)课件演示,抽象出三角形,学生作反馈测量方法,引出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3)出示有一组底和高的三角形,观察、讨论,还有其它的`底和高吗?
(4)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四第1题
四、检测反馈
1、填空
①三角形是由()条边同()个顶点,()个角组成的。
②三角形具有()性。
③三角形有()条高,有()个底。
2、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解形。()
(2)三角形有三条高,三个底。()
(3)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3、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
四、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
稳定性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这本课的时候,对于画高,有个别同学画得不对,可见是以前学习画垂线的时候,掌握得不太好.在今后,应该多加练习.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经历拼一拼、移一移等操作活动,探索、归纳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能力,积累活动经验。
3.渗透模型思想,体验数据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理解两条线段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不能围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义。
教学资源:
小棒、多煤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课件)主题图。小明上学,你猜他会走哪条路?这条路与其他两条路相比有什么特点?(中间这条路直直的,是一条线段,上面哪条路是两条线段组成的,下面这条路是一条曲线。)小明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这条路最短)课件演示:三条连线比较长短(师: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2.实物展台上放三根小棒: ,现在这样围成三角形了吗?谁来围一围?刚才没围成三角形,现在就围成了,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什么?(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3.如果从三根小棒中拿走一根,剩下的两根能围成三角形吗?能想办法变成三小棒吗?(把一根小棒剪成两段,变成三根小棒)把两根小棒变成三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四根小棒)有四根小棒6、5、3、2(单位:厘米)
2.任意取三根摆一摆三角形,会有几种情况?(课件:①6、5、3;②6、5、2;③6、3、2;④5、3、2。
3.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并填写好学习单,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
4.组织全班交流:学生边说,老师边课演示。第一种情况
6+5>3,6+3>5,5+3>6;第二种情况:6+5>2,6+2>5,5+2>6;第三种情况:6+3>2,6+2>3,3+2<6;第四种情况;5+3>2,5+2>3,3+2<5。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cm)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通过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纸条若干张、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
师:通过刚才摆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用的三张纸条中有两条长的和大于第三条长却没有摆成三角形呢?)
师:通过刚才是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三条边在长短上有某种关系,但究竟怎样的三张纸条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2、 动手实验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三张纸条才可以摆成三角形。
师:每组同学任意选择下面三组中的任意一组纸条做进一步实验,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
(1)4c 5c 9c
(2) 3c 6c 10c
(3) 6c 7c 8c
学生汇报展示:能或不能摆成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 1 )不 能4+5=9 4+9>5 5+9>4发现:两边之和有时大于第三边,有时等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
( 2 )不 能6+10>3 3+10>6 3+6<10发现:两边之和有时大于第三边,有时小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
( 3 )能6+7>8 6+8>7 7+8>6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摆成三角形师: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表达更严密?体会任意两边的含义。
三、 拓展应用:
1、 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走中间的这条路最近?
2、 判断:哪一组中的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
(1)3,6,9
(2)4,4,10
(学生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来判断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好方法)
3、解决问题:
师:小明想要给他的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条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数)
(2)第三边的木条的长度是a分米,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 四、 回顾反思: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通过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纸条若干张、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 师:通过刚才摆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用的三张纸条中有两条长的和大于第三条长却没有摆成三角形呢?) 师:通过刚才是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三条边在长短上有某种关系,但究竟怎样的三张纸条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2、 动手实验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三张纸条才可以摆成三角形。 师:每组同学任意选择下面三组中的任意一组纸条做进一步实验,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1)4c 5c 9c (2) 3c 6c 10c (3) 6c 7c 8c 学生汇报展示:能或不能摆成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1 )不 能4+5=9 4+9>5 5+9>4发现:两边之和有时大于第三边,有时等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 2 )不 能6+10>3 3+10>6 3+6<10发现:两边之和有时大于第三边,有时小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 3 )能6+7>8 6+8>7 7+8>6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摆成三角形师: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表达更严密?体会任意两边的含义。 三、 拓展应用: 1、 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走中间的这条路最近? 2、 判断:哪一组中的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 (1)3,6,9 (2)4,4,10 (学生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来判断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好方法) 3、解决问题: 师:小明想要给他的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条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数) (2)第三边的木条的长度是a分米,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 四、 回顾反思: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学会表示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况,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会用线段、列式这两种方法来表示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等量关系的学习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学会找到等量关系,锻炼协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跷跷板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有三幅图,第一幅图是一只鹅和两个鸭子在玩跷跷板,结果鹅的质量比较大。(教师说明质量就是物体的重量)第二幅图是1只鹅和3只鸭子玩跷跷板,结果3只鹅的质量比较大。第三幅图1只鹅和2只鸭子1只鸡比较,结果跷跷板平衡。 师:跷跷板平衡说明了什么? 跷跷板两边的质量相等,也就是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师:嗯,说的非常棒,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等量关系。那如果用等式表示两边的关系,你可以吗?写一写,试一试。 1只鹅=2只鸭子+1只鸡。 师:做的很棒,既然大家初步认识了等量关系,那么咱们就继续挑战。 2.出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关系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姚明身高是妹妹的2倍,笑笑比妹妹高20厘米、姚明身高226厘米。 师:你能不能表示出妹妹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之间的关系? 同桌讨论: 一生汇报:我用画图的方法。 师:很好,请你在黑板上表示一下。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一生汇报:我用列式的方法。 师:也请你在黑板上列式,给大家分享下你的方法。 成果展示:生1:画图法 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 笑笑身高 生2: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师:嗯,上面两位同学做的非常好,非常形象的`表达了三人身高之间的关系,那你们做的和他相同吗?你还能说出其他的等式吗?(小组互相说。) 多生汇报: 生1: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生2: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生3: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此处教师予以引导,关系式1与关系式2最后都等于妹妹身高,那么就说明这两个等式是相等的,渗透到等式转换。) 3.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列的几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同学交流。(等量转换) 二、拓展应用。 1.练一练第1题,第2题。 看图说一说什么时候相等,说出等量关系。 你是怎么想的? 2.练一练第3题。 根据题意写出相应关系式,用字母表示。 第三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 3.练一练第4题。 结合下列情景说一说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教师适当引导) 三、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四、作业布置: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情感与态度: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很高兴能认识各位在座的小朋友。我呀,是来自绿影小学的.包老师。来之前,我就听说某某学校的小朋友,聪明伶俐,爱动脑筋,是不是这样啊?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的表现,老师还特地带来了一些小奖品,瞧,都贴黑板上了。(三张不同颜色的小笑脸)你们喜欢吗? 如果你能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就让你上来任意选一个小奖品。你们想选哪一个?有几种选法?(三种) 如果某个小朋友回答问题特别棒,老师就让你任意选两个。有几种选法?(三种) 教师:真不错,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回答出老师的两个问题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 一、动手游戏,提出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1号学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三根小棒。) 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先猜。 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围一围。 学生动手围,集体交流: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 教师请能围成和不能围成的同学分别上来展示一下。 同时板贴:能围成三角形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小结:随意的给你三根小棒,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问题:那么,能围还是不能围,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 引导学生明白:跟三角形的边有关系。 教师:对,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探究这个问题呀? 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让学生收拾好一号学具袋) [设计意图:随意的给学生三根小棒,让学生先猜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再通过动手围,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旧知,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更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跟什么有关系,怎么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教学资源: 三角板、学生的学习单。 教学活动: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课件演示)。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课件边演示边说)如果我们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三角形高的画法: 3.你觉得三角形会有几条高呢?为什么?(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从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都能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所以有三条高)请同学们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名同学上黑板上演示画高。 4.认真观察三角形的高,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三条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相交于一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再来看直角三角形,你会以B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你有什么发现?(老师课件边演示边说: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BC为底,作高时,要从A点向它的对边BC作一条垂线,发现高与另一条直角边AB重合;如果以直角边AB为底,作高时,要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发现高与另一直角边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如果一条是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以斜边AC为底,作高时,要从顶点B向它的对边AC作垂直线,发现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 2.我们再来看钝角三角形,从钝角三角形的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高在三角形内;从A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BC延长,高在三角形外;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AB延长,高也在三角形外。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因答可以是两个方面)一是从高的画法说;二是从发现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其中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而钝角三角形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推荐01-14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03-14 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10-03 三角形的边的教学设计05-2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06-30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通用13篇)09-25 三角形教学设计09-21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8-26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8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9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10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