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30 16:17: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表演等语文训练手段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且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在这样一座美丽的小村子,搭石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人们许多美的享受,这种美,有看得见的,也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5自然段,结合重点的词句去感受体会作者为我们展现出的美,从而把文章读得更好。

  二、新授

  1、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打开书,快速地浏览,用铅笔画一画“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美”。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通过学生找到重点词句“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负责任的美好品质。“早早地、唯独”可以看出家乡人很勤劳;

  ② 读的指导──对于能反映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重读。

  ⑵ 同学们找到这一句话,屏幕出示此段落,找同学读一遍。

  同学们都找的是这一句话,我们先来读一读。

  ⑶ 学生谈感受:

  教师把谈过的词语区别颜色。

  教师点评的语言:我看到了这样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⑷ 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眼前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有没有同学通过读把老人形象再现出来?注意你们做找到的重点词。

  ⑸ 同学练读。

  (自己在下面读。)

  ⑹ 指读。

  ⑺ 这一自然段,除了这一句话,还有其他的词语能感受到美吗?──“早早、地、唯独”──勤劳,这也是一种美。

  过渡:(板书──调整搭石)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了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体会词语“协调有序”感受家乡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② 想象“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什么样的画面,画里都有什么,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并且训练学生语言能力。

  ③ 配乐读出美感。

  ⑵ “协调有序”怎样的协调有序?象事先排练好了一样,是不是排练好了?(不是)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的`和谐、有序。──和谐之美。板书──协调有序。

  ⑶ 为什么要这样“协调有序”呢?──因为走搭石的时候要“急走搭石慢过桥”。

  ⑷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

  ⑸ 练读。

  ⑹ 配乐,读出美感。

  过渡:(板书──协调有序)家乡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画面,实实在在“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两个情景描写可以看出家乡人礼貌谦让的良好品质。

  ② 理解“理所当然”把谦让和尊老作为了一种习惯。

  ③ 表演情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⑵ 学生找美,谈感受:

  谦让这也是一种美,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

  ⑶ 学生找“理所当然”:

  把“这”这指“互相谦让,背老人过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很自然,看来在那里礼貌谦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⑷ 演一演:

  文中有两个情景,我们来演一演,演的时候要抓住文中提示的词语,把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演出来,可以合理地加上自己的想象演哪一组都可以。

  屏幕出示两组情景:

  ① 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溪边……(在这里注意“招手示意”)

  ② 在溪边遇上老人……(在这里注意“伏下身子”)

  ⑸ 学生点评:

  过渡:演得好不好?在我的家乡这种情景随处可见,谦虚礼让(板书)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所当然的事,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⑹ 读第4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⑴ 齐读第5自然段。

  ⑵ 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谈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⑶ 让我们包含深情地再来读一遍: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你们还有问题吗?

  6、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

  作者选取了家乡中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中。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

  正如一位名人说的一样: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咀嚼回味的文章。但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课后老师留一个小练笔──(幻灯片出示)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

  《搭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课前三分钟:

  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5课《搭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什么是搭石?

  生2:搭石搭在哪?

  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相信书中总会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助学单,反馈字词:

  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溪水猛涨脱鞋绾裤理所当然俩人

  师:课文里的生字词都读准确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出示词语)同桌互读

  有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词语吗?

  生1:“俩”念liǎ。

  生2:“脱鞋绾裤”的“绾”

  师:“绾”是什么意思?

  生3:把裤子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

  生:就会着凉感冒。

  师:那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可见搭石是这么重要啊!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谴责

  师:放到课文的句子里读一读。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就是在——

  生:称赞勤劳。

  (齐读句子)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人影绰绰的绰。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别忘了字典这个好朋友啊!“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那“人影绰绰”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的影子的姿态柔美。

  师: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绰绰有余”的意思就是“很宽裕,用不完”。把这个词写在书上,积累下来吧!

  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怎么摆搭石,第三段和第四段写了人们怎么走搭石。

  师:那第一段呢?

  生:写了什么是搭石。

  师:那就是知搭石。最后一段呢?

  生:赞美搭石。

  师:课文就是围绕这些内容来写的。能完整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搭石,人们怎么摆搭石、走搭石,最后赞美了搭石。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验:

  再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

  师:能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就是放在小溪里的石头,方便大家过小溪用的。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生:我觉得“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很美。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生1:我得把这搭石搭好。

  生2:要不别人走到这该掉水里了。

  师: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生:可是,如果我走了,别人就不方便了,所以不管多急,也得搭好了搭石再走。

  师: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

  (齐读句子)

  生:我觉得人们走搭石很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

  现在我们就走在了——(生齐)搭石上,别忘了,这搭石原本就是——(生齐)天然的石块,踩上去难免会——(生齐)有所活动,所以家乡有句俗语叫——(生齐)“紧走搭石慢过桥。”可要小心了。

  师:我们来合作。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于是就发出了——

  生:踏踏的声音。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

  生:没有。

  师:没有人指挥,大家走的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能读出这种美吗?

  (生练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树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随着水波荡漾。

  生2: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生3: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生4:我还看到了水中的小鱼。

  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

  生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

  (配乐齐读)

  (四)总结:

  是呀,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

  那么,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课堂练习:

  见助学单:美在身边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走搭石一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早早”、“一定会”、“总会”、“总要”、“协调有序”和“理所当然”)(摆搭石两段)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课件划线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站起来齐读)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通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诵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通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4、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5、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6.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请大家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美的事物很多很多,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用我们的双手,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2、会用“假如……就……”说话

  3、领会朴实的乡情,朴素的情感

  4、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入手)

  同学们,昨天我们预习了第26课《搭石》,首先看一下词语的掌握情况。指名读,然后再找一生领读。(词语掌握好了,这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二、题目质疑

  最初看到文章的题目,你曾有过怎样的疑惑?(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开心中的疑团。

  三、学习第一段

  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是搭石吗?(投影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请同学们对照屏幕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还能从中获取到什么信息?(人们很细心,能够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来了方便。)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人们的善举。

  这些搭石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引出最后一段,投影出示:一排排搭石……美好的情感。)大家再读读这一句话,搭石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怎么还能联结着美好的情感呢?

  四、学习二——四段

  1、请同学们默读2——4段,画出文中表现人们美好情感的句子,画出后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2、集体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想的很周到,时时处处为人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才)让我们再读这个句子,体会老人的一番心意。

  (2)每当上工……美感。

  这些句子让你有怎样的感受?(人们动作整齐,走搭石的声音动听,像画一样)人走搭石的声音为什么如此美妙?(这是一曲和谐生活的赞歌!)

  语言训练:什么像画一样?(溪水荡漾,微波粼粼,人影倒影其中,真是一幅和谐静谧甜美的乡村生活图景!)

  对照屏幕,情景音乐渲染,层次朗读:

  晨光熹微,沐浴着晨光,人们上工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学生接读)

  中午,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水面上波光粼粼。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学生接读)

  暮色降临,金色的阳光洒满小溪,人们下工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学生接读)小结:这就是令作者怀念无比的乡村生活:温馨,祥和!

  (3)如果……假如……的事。

  这些句子让你有什么感受?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人们互相谦让,互敬互爱。)俯下是什么意思?

  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小练笔】仿写句子:

  假如遇上----------来走搭石,----------就---------------------------,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小结:是啊,乡村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秉承着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和谐生活,幸福工作,友爱相处,善良为人。

  五、总结写作手法

  本课语言朴实无华,读着却感人至深。作者从生活中并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人性之美,作者想要歌颂的不是搭石,而是铺搭石的人们;作者想要赞美的也不是搭石,而是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借物喻人。

  六、小练笔

  美无处不在,我们的周围同样有着美的影子,你能从身边找到美的足迹吗?请你写下来。

  关心父母,这是美;体贴他人,这是美;保护环境,这是美;尽职尽责,这是美;尊敬师长,这是美;诚实守信,这是美;

  ……

  小结: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人很美,你身处的环境很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美丽的世界!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到这些美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落实大语文观。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从看的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课堂上的三读中心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扎实落实字词教学。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词中认,放在句子中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字、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既有利于掌握音形义,又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了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在教学“脱鞋绾裤”一词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而理解“人影绰绰”时,又借助于字典突破难点。

  3、注重激发兴趣。我在导入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而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模拟走搭石的一群人,通过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我还让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积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过程,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2、要进一步加强朗读训练。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

  1、(出示课件首页:流水声响起)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小溪边。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这是什么?(指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什么是搭石呢?

  4、哦,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这么普通的搭石,却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刘章去乡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些平凡而可爱的搭石。

  二、发现美(5分)

  1、(课件:打开“读一读”)

  (1)这小溪,这搭石,这乡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小村庄,去细细地体会文中流淌着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3分钟)

  2、讨论交流: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美丽风景)(课件:打开“讨论与交流”)(板书:景美)那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呢?过渡: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用心观察发现。

  三、品味美(22分)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我们的心灵去品味这道风景里的美。

  2、把自己品味到的美,与同学交流、体会。(提出具体学习任务:默读2-4自然段,人们走搭石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边读边划) (2分)

  (一)“摆搭石”句子(第2自然段)(7分)(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些美吧!依顺序交流)

  1、生找句子。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范读)

  2、师:“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肯”读重强调了什么呢?(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学生读)

  3、师:多好的老人呀,当他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表情会怎样?

  4、师: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地想着,还会这样做着,他是怎样做的?

  5、老人生怕搭石不稳,是反复地踏,从老人反复踩踏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奉献美或心灵美) (板书:奉献美)

  6、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去读读,生齐读。师引读:当大爷早上去喝茶,经过搭石时,只要……当大爷傍晚接孙子放学回家经过搭石时,只要……(师生合作读)

  (二)“走搭石”句子(第3自然段)(6分)

  1、(那一行人怎么走搭石呢?)指名读句子。出示:“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一行人”中“行”怎么读?体育课上我们常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排成一行(háng)而这些在搭石行走的人叫一行(xíng)人。(齐读“一行人”)

  3、体会“协调有序” (从哪里可以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我们合作着读一读。

  4、师: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是不是事先排练好的呢?(不是)由此可见,人们之间的——和谐美。(板书)

  4、听,他们在协调有序地走着,你听见什么声音了吗?(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你还看到了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5、好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竟也能构成一幅如此和谐的美景图,你就不想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幅画再现出来吗?(指导朗读)(如: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把感知的美读出来,谁来挑战他?)

  6、是啊,每当下工,一抹夕阳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美丽和谐的画面。(齐读)

  (三)“谦让美”“敬老美”句子(第4自然段)(8分)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理所当然的事”

  ①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两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并指名上台表演。从中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生自由发言。(板书:谦让美)

  ②这种事情是不是经常发生?你从哪里读懂的?(经常、大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多令人感动呀,你会怎样去读?指名读。

  2、学第二句(敬老美的句子)

  ①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伏下身子”这个动作吗?(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假如你是那位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师:为什么?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通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敬老(板书:敬老美)

  师:通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3、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这段话。

  (四)最后一段(3分)

  1、这一块块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迎接着过往的乡亲。你们看,这搭石,不正是这群可爱乡亲们的写照吗?(课件:打开“体会语句”)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文意。(你读懂了什么?)(看板书,从人们走搭石可以看出乡亲们具有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

  2、作者正是借搭石来赞美家乡的人啊!(板书:人美)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深的情来颂扬乡亲们这种伟大的人性美吧!

  四、寻找美(4分)

  1、是啊,这搭石构成的道道美丽风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五彩斑斓,使我们的生命也更有意义。作者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竟看见了美的画面。你现在一定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美吧。(课件:打开“发现美”)

  2、指名说说身边这样平凡事物中的美。

  3、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五、分享美(2分)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美,更要去创造美,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你看他们……(课件:打开“分享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景人奉献美

  搭石和谐美

  谦让美

  美美敬老美

  [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像“搭石”一般在默默无闻中凸现。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欣赏、升华。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本节课围绕“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展开交流和讨论。因为课文中蕴涵的美是有层次的,一是看得见的具体的风景美,二是看不见的家乡人的心灵美。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也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一节课即将结束,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美,并想到了与它相关的哪些人或事。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既是对课文的延伸,又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我的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老师应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这样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6

  课前谈话: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中心小学的罗老师,早上,当我走进我们刘家坊小学,看到学校虽然还在建设之中,但很干净,风景也美!我还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也是一种美,一种内在的心灵美!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节语文课,你们高兴吗?真的?有了你们的热情支持和敏而好学,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非常美满!

  一、画简笔画,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风景画。 (简笔画搭石)知道画是什么吗?没错,是搭石。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21课,题目是—— (板书)

  二、了解搭石,引出“美”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找得真准!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绾”是意思呢?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夏天还好,可到了秋冬,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搭石,其实就是平平凡凡的石头组成。但是作者却说它构成了——(生接: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齐读

  普通的石头而已,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 (指名说) 是啊!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和作者刘章爷爷一起,走进小村庄,走近搭石去看看吧!

  三、自读交流,寻找“美”。

  请大家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你觉得美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你觉得美的句子。并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我觉得美的句子是______,从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

  四、品读感悟,欣赏“美”。

  交流好了,相信,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已在大家的脑海中呈现。

  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搭石的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行”,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hánɡ)

  这些一起上工,或者一起下工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美。)

  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请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告诉同学们?

  (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3读得不是很好)

  谁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师比手势)

  (我还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到美。)

  能通过朗读把这美妙的声音送给大家吗?

  谁能读得更轻快些? (一女生读得好)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不禁也想试试,行吗? (师范读)

  谢谢,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好。大家一起来。

  读得真好,老师都陶醉了。这么美的语句想不想积累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记忆力。(把小黑板中文段的重点词擦除,由学生填空读)有信心吗?

  真厉害!看来老师是低估你们了。现在你们肚子里又多了一个优美的句子。只要同学们当好积累语言的有心人,你们的智慧背囊就会越来越充实。

  乡亲们走搭石,有谁会抢路吗?有谁会突然止步吗?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可见乡亲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板书“和谐美”。

  还有哪位同学在搭石上发现了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个句子写的是什么呢?

  写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平稳,找来合适的石头换上。(摆搭石)

  老师想考一考同学们的表演能力。(生跃跃欲试)

  别急。想表演得好,那就得把这句话好好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哪个小朋友读得最认真,最仔细,老师待会儿就请他来表演。

  哇,看同学们读得多认真。来,同学们推荐一个表演高手来演一演。

  有信心演好吗?老师也支持你。我来配画外音。小演员,现在可要看你的表演天才了,看我们俩能不能配合默契。

  (生表演,师篇故事情节配音) ( 生表演完,要回座位)

  等一等,老大爷!面向生: 现在我的身份变了,我是电视台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这位换搭石的老人。

  老人家,您好!刚才看您急匆匆的,怎么停下来呢?

  我发现有一块搭石不平稳,我去找一块石头换上。

  这可要耽误您不少时间呀?

  不要紧。要是我不这样做,后面过搭石的人踩到那块搭石可能会摔倒。水这么凉,会感冒的。

  您真是位热于奉献的老人!谢谢您,您继续赶路吧。

  师小结,老人家宁愿耽误时间,也要换好搭石,说明老人具有奉献精神!板书“奉献美”

  你们还找到了哪些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从这句子体会到什么? (年轻人尊敬、关心老人。 ) (板书:尊老美)

  村民们认为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理所当然的)

  说得多好啊!“理所当然”。你怎样理解“理所当然”这个词?

  没错,“理所当然”就是道理上应该这样做的意思

  来,那就把这种尊敬、关心带进句子里读出来。(指名读)

  师小结:搭石上,这背着老人的身影,不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还有谁在搭石上找到了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找得真好,多么动人的一幅画面啊!我们来想像一下。老刘和老张的对话。从这幅画面你感受到什么?

  ( 生1:村民们有礼貌,很友好。 生2:村民们懂得谦让。 ) (板书:谦让美)

  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平常的动作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大家齐读,把这种浓浓的乡情读出来。(生齐读)

  还有谁在搭石上发现了美?(没人举手)有些美就藏在字里行间,不容易发现。你们看这个句子___________

  师小结:通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的(师指板画) ——奉献美,和谐美,尊老美,谦让美,勤劳美。不能不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凡事为他人着想”已成为一种风俗,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并代代相承。此时,在你们眼里,这还是平凡的搭石吗? 生:不是。

  平凡的搭石象征的正是那些平凡的乡亲们。看到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这平凡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却无怨无悔,从这些搭石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纯朴热心的老大爷,仿佛看到了那些敬老爱老的年轻人,也仿佛看到了勤劳善良的村民们。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再次感受——(生齐读:) 名为写物,实际上是为了写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把你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

  美,是看见老人过马路,__________________。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得真好!相信孩子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美”的种子!也相信美德会伴随你们一生。

  六、布置作业,留住“美”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例文] 小草

  小草,即使生长在坑坑洼洼的地方,或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它也能顽强的生长,默默地经受着风吹雨打。它没有鲜花的美丽,也没有树木的挺拔,但它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它不像高贵华丽的牡丹被人宠爱,也不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被人赞美,它只是默默无闻的,甘愿用身体来装扮世界。

  许多有志之士,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着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为振兴中华而默默无闻的贡献出青春与力量。

  我爱小草,更爱与它一样顽强而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评:作者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名为写小草,实为赞美顽强而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平凡的小草,却含有大“美”。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谴、惰、绰等7 个生字,读准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溪水猛涨、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品位拖鞋绾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并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识搭石。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从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块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就是搭石

  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具体地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现在你会介绍搭石了吗?

  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交流释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没有这些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怎么过小溪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重点理解脱鞋绾裤)

  四、感悟搭石,构成风景.

  1、摆搭石那么有讲究,走搭石就更有讲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吗?

  出示:家乡有一句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 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2、自主交流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理解:协调有序)

  (1)生读句子,正音。

  (2)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你从哪里体会到美了呢?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画面美呢?

  (3)指导朗读:

  五、小结。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那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六、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次上语文公开课,我选定了《搭石》这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这篇课文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我是让学生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来让学生找出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遇到老人走搭石。来体悟,最后试教下来感觉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点水,所以最后还是扎扎实实,在第一课时就上掉一行人走搭石的美。

  通过这次上课,各位前辈的指导我也明白了很多教语文的方法,如: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所以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如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成红色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

  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协调有序的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搭石》一课是本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是作者刘章以家乡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为素材,运用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优美画面,向人们传递着家乡人淳朴的民风和为他人无私奉献、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学习本课不但要使学生通过一幅幅美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么样通过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3.创设情境理解“什么是搭石,搭石对家乡的人们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查阅的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及作者刘章的资料。

  2.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家乡风景,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平凡而美的搭石。(结合PPT配乐引入情境,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检查预习,介绍作者刘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 X摆搭石;(第

  三、四段写) X走搭石;(最后一段议)以石喻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二)学习生字词,多音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学生读,并在课文中标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挽裤、间隔”边读边学习生字词;

  3、出示第二自然段学习“谴责、懒惰、平稳”;

  4、出示第三自然段学习“俗语、平衡、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结合实际理解“俗语”就是(紧走搭石慢过桥)

  5、出示第四自然段学习“伏下、联结、理所当然”;

  6、学习多音字“涨(zhǎng zhàng)行(xíng háng)间(jiàn jiān)

  调(tiáodiào)”

  (二)再读感知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什么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会怎么样呢?”(训练学生默读,要求略读)用“ ”在课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学生回答)师:搭石就是用石头搭成的桥。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搭石对家乡的人们很重要)

  师: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过河就必须使用搭石,再读一读什么是搭石。说说搭石又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生:(很方便、很美)

  师:同学们体会到了搭石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方便,让家乡很美。家乡的人们怎么走搭石?这又是一幅怎么样的风景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现的情景,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你们的感受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灵是相通的。

  二、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话写了搭石很美,同学们找找看,找到本文的中心句。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重点。)师:在作者的眼里普普通通的搭石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走走搭石吧。

  2、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家乡人是如何摆搭石的?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当时可能会怎么想?”(从老人摆搭石过程体会老人的品质及家乡人们的品质)。

  生:(搭石跟家乡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3、学习

  3、4自然段,要求:“请边读边从文找一找人们走搭石的语句,用“~~~”画下来。(边读边标注,勾画、圈点训练学生不动笔黑不读书的习惯。)

  4、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哪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找学生读一读)

  师:体会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的动作,联系课文理解。

  引读:让我们一起加入走搭石和行列合作读一读,体会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生合作多读几次)。那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总结:没有人指挥,却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并对重点句用多媒体出示并多训练。)

  5、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画面的美?

  品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是生字,有三种意思,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理解绰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加深理解:“人影绰绰”和“绰绰有余”的“绰”又是什么意思。

  6、指导多朗读几遍,体会“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在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

  7、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么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

  8、“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抓住重点词“理所当然”会出一种村风、民风、道德风尚)。

  9、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指导朗读,体会画面的美。

  10、训练想象表达。“假如走过来的是抱着孩子的妇女、假如走过来的是一位盲人”试着用“假如,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11、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读。)思考:通过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情感的纽带,是无私奉献精神。)

  总结全文:在作者的笔下这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后老师留一个小练笔

  (课件出示)妙笔生花:作者从不起眼的事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

  21、搭石摆

  家乡的一道风景走景美人更美

  赞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本课所在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旨在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培养学生谦让、友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育学生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理念,我尝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所想象的画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间真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成长……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看看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这一主题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轮读,评议正音,齐读。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什么是搭石?然后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自由交流,初识搭石

  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

  三、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自读自悟

  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划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不懂的地方标注问号。

  2、小组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读读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3、全班汇报

  各小组选一位同学交流:你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交流的时候,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交流要点:

  ⑴上了点年岁的老人整搭石

  出示句子:上了点年岁的老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发现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

  从“无论”、“几个来回”“一定”“直到”“才”等词语体会老人朴实善良,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心系他人的风景。(板书:心系他人)

  ⑵一行人走搭石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美?

  指导理解“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从中感受画一般的美景和乡亲们勤劳质朴、和谐美好的生活。

  指名读,相互评议,指导朗读。全班配乐朗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和谐互助的风景。(板书:和谐互助)

  ⑶面对面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

  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这真是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理解“理所当然”,从“伏”这一动词体会山里人尊老敬老的美德。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谦和礼让、尊老敬老的风景。(板书:谦和礼让尊老敬老)

  齐读2-4自然段,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美。

  小结: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让我们看到这个小山村不仅景美,这里的人更美。(板书:景美人美)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搭石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文有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在生活中有像文中这样普通的物、平凡的人,也让你感受到美吗?请你说一说。

  (出示句式: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自由交流)

  2、作业: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也来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

  21搭石

  心系他人

  和谐互助

  一道风景(景美)一份真情(人美)

  谦和礼让

  尊老敬老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一)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二)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什么是“搭石”?

  2.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3.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4.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什么是“搭石”?

  2.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3.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四、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2)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2.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3.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风景”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1)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3)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三、诵美,传情。

  1.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2.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四、创美,抒情。

  1.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2.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五、课后延伸,拓展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05-16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06-10

搭石教学设计02-29

【经典】搭石教学设计05-15

《搭石》教学设计10-24

《搭石》教学设计模板04-12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11-18

搭石教学设计范文03-28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01-06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表演等语文训练手段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且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在这样一座美丽的小村子,搭石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人们许多美的享受,这种美,有看得见的,也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5自然段,结合重点的词句去感受体会作者为我们展现出的美,从而把文章读得更好。

  二、新授

  1、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打开书,快速地浏览,用铅笔画一画“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美”。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通过学生找到重点词句“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负责任的美好品质。“早早地、唯独”可以看出家乡人很勤劳;

  ② 读的指导──对于能反映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重读。

  ⑵ 同学们找到这一句话,屏幕出示此段落,找同学读一遍。

  同学们都找的是这一句话,我们先来读一读。

  ⑶ 学生谈感受:

  教师把谈过的词语区别颜色。

  教师点评的语言:我看到了这样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⑷ 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眼前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有没有同学通过读把老人形象再现出来?注意你们做找到的重点词。

  ⑸ 同学练读。

  (自己在下面读。)

  ⑹ 指读。

  ⑺ 这一自然段,除了这一句话,还有其他的词语能感受到美吗?──“早早、地、唯独”──勤劳,这也是一种美。

  过渡:(板书──调整搭石)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了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体会词语“协调有序”感受家乡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② 想象“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什么样的画面,画里都有什么,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并且训练学生语言能力。

  ③ 配乐读出美感。

  ⑵ “协调有序”怎样的协调有序?象事先排练好了一样,是不是排练好了?(不是)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的`和谐、有序。──和谐之美。板书──协调有序。

  ⑶ 为什么要这样“协调有序”呢?──因为走搭石的时候要“急走搭石慢过桥”。

  ⑷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

  ⑸ 练读。

  ⑹ 配乐,读出美感。

  过渡:(板书──协调有序)家乡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画面,实实在在“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两个情景描写可以看出家乡人礼貌谦让的良好品质。

  ② 理解“理所当然”把谦让和尊老作为了一种习惯。

  ③ 表演情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⑵ 学生找美,谈感受:

  谦让这也是一种美,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

  ⑶ 学生找“理所当然”:

  把“这”这指“互相谦让,背老人过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很自然,看来在那里礼貌谦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⑷ 演一演:

  文中有两个情景,我们来演一演,演的时候要抓住文中提示的词语,把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演出来,可以合理地加上自己的想象演哪一组都可以。

  屏幕出示两组情景:

  ① 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溪边……(在这里注意“招手示意”)

  ② 在溪边遇上老人……(在这里注意“伏下身子”)

  ⑸ 学生点评:

  过渡:演得好不好?在我的家乡这种情景随处可见,谦虚礼让(板书)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所当然的事,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⑹ 读第4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⑴ 齐读第5自然段。

  ⑵ 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谈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⑶ 让我们包含深情地再来读一遍: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你们还有问题吗?

  6、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

  作者选取了家乡中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中。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

  正如一位名人说的一样: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咀嚼回味的文章。但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课后老师留一个小练笔──(幻灯片出示)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

  《搭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课前三分钟:

  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5课《搭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什么是搭石?

  生2:搭石搭在哪?

  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相信书中总会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助学单,反馈字词:

  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溪水猛涨脱鞋绾裤理所当然俩人

  师:课文里的生字词都读准确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出示词语)同桌互读

  有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词语吗?

  生1:“俩”念liǎ。

  生2:“脱鞋绾裤”的“绾”

  师:“绾”是什么意思?

  生3:把裤子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

  生:就会着凉感冒。

  师:那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可见搭石是这么重要啊!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谴责

  师:放到课文的句子里读一读。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就是在——

  生:称赞勤劳。

  (齐读句子)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人影绰绰的绰。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别忘了字典这个好朋友啊!“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那“人影绰绰”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的影子的姿态柔美。

  师: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绰绰有余”的意思就是“很宽裕,用不完”。把这个词写在书上,积累下来吧!

  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怎么摆搭石,第三段和第四段写了人们怎么走搭石。

  师:那第一段呢?

  生:写了什么是搭石。

  师:那就是知搭石。最后一段呢?

  生:赞美搭石。

  师:课文就是围绕这些内容来写的。能完整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搭石,人们怎么摆搭石、走搭石,最后赞美了搭石。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验:

  再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

  师:能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就是放在小溪里的石头,方便大家过小溪用的。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生:我觉得“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很美。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生1:我得把这搭石搭好。

  生2:要不别人走到这该掉水里了。

  师: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生:可是,如果我走了,别人就不方便了,所以不管多急,也得搭好了搭石再走。

  师: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

  (齐读句子)

  生:我觉得人们走搭石很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

  现在我们就走在了——(生齐)搭石上,别忘了,这搭石原本就是——(生齐)天然的石块,踩上去难免会——(生齐)有所活动,所以家乡有句俗语叫——(生齐)“紧走搭石慢过桥。”可要小心了。

  师:我们来合作。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于是就发出了——

  生:踏踏的声音。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

  生:没有。

  师:没有人指挥,大家走的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能读出这种美吗?

  (生练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树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随着水波荡漾。

  生2: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生3: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生4:我还看到了水中的小鱼。

  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

  生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

  (配乐齐读)

  (四)总结:

  是呀,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

  那么,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课堂练习:

  见助学单:美在身边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走搭石一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早早”、“一定会”、“总会”、“总要”、“协调有序”和“理所当然”)(摆搭石两段)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课件划线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站起来齐读)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通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诵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通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4、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5、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6.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请大家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美的事物很多很多,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用我们的双手,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2、会用“假如……就……”说话

  3、领会朴实的乡情,朴素的情感

  4、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入手)

  同学们,昨天我们预习了第26课《搭石》,首先看一下词语的掌握情况。指名读,然后再找一生领读。(词语掌握好了,这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二、题目质疑

  最初看到文章的题目,你曾有过怎样的疑惑?(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开心中的疑团。

  三、学习第一段

  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是搭石吗?(投影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请同学们对照屏幕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还能从中获取到什么信息?(人们很细心,能够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来了方便。)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人们的善举。

  这些搭石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引出最后一段,投影出示:一排排搭石……美好的情感。)大家再读读这一句话,搭石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怎么还能联结着美好的情感呢?

  四、学习二——四段

  1、请同学们默读2——4段,画出文中表现人们美好情感的句子,画出后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2、集体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想的很周到,时时处处为人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才)让我们再读这个句子,体会老人的一番心意。

  (2)每当上工……美感。

  这些句子让你有怎样的感受?(人们动作整齐,走搭石的声音动听,像画一样)人走搭石的声音为什么如此美妙?(这是一曲和谐生活的赞歌!)

  语言训练:什么像画一样?(溪水荡漾,微波粼粼,人影倒影其中,真是一幅和谐静谧甜美的乡村生活图景!)

  对照屏幕,情景音乐渲染,层次朗读:

  晨光熹微,沐浴着晨光,人们上工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学生接读)

  中午,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水面上波光粼粼。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学生接读)

  暮色降临,金色的阳光洒满小溪,人们下工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学生接读)小结:这就是令作者怀念无比的乡村生活:温馨,祥和!

  (3)如果……假如……的事。

  这些句子让你有什么感受?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人们互相谦让,互敬互爱。)俯下是什么意思?

  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小练笔】仿写句子:

  假如遇上----------来走搭石,----------就---------------------------,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小结:是啊,乡村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秉承着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和谐生活,幸福工作,友爱相处,善良为人。

  五、总结写作手法

  本课语言朴实无华,读着却感人至深。作者从生活中并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人性之美,作者想要歌颂的不是搭石,而是铺搭石的人们;作者想要赞美的也不是搭石,而是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借物喻人。

  六、小练笔

  美无处不在,我们的周围同样有着美的影子,你能从身边找到美的足迹吗?请你写下来。

  关心父母,这是美;体贴他人,这是美;保护环境,这是美;尽职尽责,这是美;尊敬师长,这是美;诚实守信,这是美;

  ……

  小结: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人很美,你身处的环境很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美丽的世界!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到这些美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落实大语文观。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从看的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课堂上的三读中心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扎实落实字词教学。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词中认,放在句子中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字、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既有利于掌握音形义,又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了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在教学“脱鞋绾裤”一词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而理解“人影绰绰”时,又借助于字典突破难点。

  3、注重激发兴趣。我在导入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而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模拟走搭石的一群人,通过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我还让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积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过程,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2、要进一步加强朗读训练。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

  1、(出示课件首页:流水声响起)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小溪边。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这是什么?(指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什么是搭石呢?

  4、哦,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这么普通的搭石,却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刘章去乡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些平凡而可爱的搭石。

  二、发现美(5分)

  1、(课件:打开“读一读”)

  (1)这小溪,这搭石,这乡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小村庄,去细细地体会文中流淌着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3分钟)

  2、讨论交流: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美丽风景)(课件:打开“讨论与交流”)(板书:景美)那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呢?过渡: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用心观察发现。

  三、品味美(22分)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我们的心灵去品味这道风景里的美。

  2、把自己品味到的美,与同学交流、体会。(提出具体学习任务:默读2-4自然段,人们走搭石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边读边划) (2分)

  (一)“摆搭石”句子(第2自然段)(7分)(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些美吧!依顺序交流)

  1、生找句子。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范读)

  2、师:“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肯”读重强调了什么呢?(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学生读)

  3、师:多好的老人呀,当他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表情会怎样?

  4、师: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地想着,还会这样做着,他是怎样做的?

  5、老人生怕搭石不稳,是反复地踏,从老人反复踩踏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奉献美或心灵美) (板书:奉献美)

  6、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去读读,生齐读。师引读:当大爷早上去喝茶,经过搭石时,只要……当大爷傍晚接孙子放学回家经过搭石时,只要……(师生合作读)

  (二)“走搭石”句子(第3自然段)(6分)

  1、(那一行人怎么走搭石呢?)指名读句子。出示:“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一行人”中“行”怎么读?体育课上我们常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排成一行(háng)而这些在搭石行走的人叫一行(xíng)人。(齐读“一行人”)

  3、体会“协调有序” (从哪里可以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我们合作着读一读。

  4、师: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是不是事先排练好的呢?(不是)由此可见,人们之间的——和谐美。(板书)

  4、听,他们在协调有序地走着,你听见什么声音了吗?(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你还看到了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5、好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竟也能构成一幅如此和谐的美景图,你就不想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幅画再现出来吗?(指导朗读)(如: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把感知的美读出来,谁来挑战他?)

  6、是啊,每当下工,一抹夕阳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美丽和谐的画面。(齐读)

  (三)“谦让美”“敬老美”句子(第4自然段)(8分)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理所当然的事”

  ①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两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并指名上台表演。从中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生自由发言。(板书:谦让美)

  ②这种事情是不是经常发生?你从哪里读懂的?(经常、大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多令人感动呀,你会怎样去读?指名读。

  2、学第二句(敬老美的句子)

  ①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伏下身子”这个动作吗?(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假如你是那位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师:为什么?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通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敬老(板书:敬老美)

  师:通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3、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这段话。

  (四)最后一段(3分)

  1、这一块块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迎接着过往的乡亲。你们看,这搭石,不正是这群可爱乡亲们的写照吗?(课件:打开“体会语句”)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文意。(你读懂了什么?)(看板书,从人们走搭石可以看出乡亲们具有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

  2、作者正是借搭石来赞美家乡的人啊!(板书:人美)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深的情来颂扬乡亲们这种伟大的人性美吧!

  四、寻找美(4分)

  1、是啊,这搭石构成的道道美丽风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五彩斑斓,使我们的生命也更有意义。作者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竟看见了美的画面。你现在一定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美吧。(课件:打开“发现美”)

  2、指名说说身边这样平凡事物中的美。

  3、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五、分享美(2分)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美,更要去创造美,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你看他们……(课件:打开“分享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景人奉献美

  搭石和谐美

  谦让美

  美美敬老美

  [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像“搭石”一般在默默无闻中凸现。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欣赏、升华。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本节课围绕“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展开交流和讨论。因为课文中蕴涵的美是有层次的,一是看得见的具体的风景美,二是看不见的家乡人的心灵美。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也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一节课即将结束,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美,并想到了与它相关的哪些人或事。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既是对课文的延伸,又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我的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老师应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这样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6

  课前谈话: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中心小学的罗老师,早上,当我走进我们刘家坊小学,看到学校虽然还在建设之中,但很干净,风景也美!我还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也是一种美,一种内在的心灵美!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节语文课,你们高兴吗?真的?有了你们的热情支持和敏而好学,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非常美满!

  一、画简笔画,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风景画。 (简笔画搭石)知道画是什么吗?没错,是搭石。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21课,题目是—— (板书)

  二、了解搭石,引出“美”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找得真准!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绾”是意思呢?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夏天还好,可到了秋冬,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搭石,其实就是平平凡凡的石头组成。但是作者却说它构成了——(生接: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齐读

  普通的石头而已,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 (指名说) 是啊!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和作者刘章爷爷一起,走进小村庄,走近搭石去看看吧!

  三、自读交流,寻找“美”。

  请大家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你觉得美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你觉得美的句子。并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我觉得美的句子是______,从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

  四、品读感悟,欣赏“美”。

  交流好了,相信,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已在大家的脑海中呈现。

  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搭石的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行”,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hánɡ)

  这些一起上工,或者一起下工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美。)

  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请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告诉同学们?

  (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3读得不是很好)

  谁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师比手势)

  (我还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到美。)

  能通过朗读把这美妙的声音送给大家吗?

  谁能读得更轻快些? (一女生读得好)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不禁也想试试,行吗? (师范读)

  谢谢,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好。大家一起来。

  读得真好,老师都陶醉了。这么美的语句想不想积累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记忆力。(把小黑板中文段的重点词擦除,由学生填空读)有信心吗?

  真厉害!看来老师是低估你们了。现在你们肚子里又多了一个优美的句子。只要同学们当好积累语言的有心人,你们的智慧背囊就会越来越充实。

  乡亲们走搭石,有谁会抢路吗?有谁会突然止步吗?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可见乡亲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板书“和谐美”。

  还有哪位同学在搭石上发现了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个句子写的是什么呢?

  写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平稳,找来合适的石头换上。(摆搭石)

  老师想考一考同学们的表演能力。(生跃跃欲试)

  别急。想表演得好,那就得把这句话好好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哪个小朋友读得最认真,最仔细,老师待会儿就请他来表演。

  哇,看同学们读得多认真。来,同学们推荐一个表演高手来演一演。

  有信心演好吗?老师也支持你。我来配画外音。小演员,现在可要看你的表演天才了,看我们俩能不能配合默契。

  (生表演,师篇故事情节配音) ( 生表演完,要回座位)

  等一等,老大爷!面向生: 现在我的身份变了,我是电视台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这位换搭石的老人。

  老人家,您好!刚才看您急匆匆的,怎么停下来呢?

  我发现有一块搭石不平稳,我去找一块石头换上。

  这可要耽误您不少时间呀?

  不要紧。要是我不这样做,后面过搭石的人踩到那块搭石可能会摔倒。水这么凉,会感冒的。

  您真是位热于奉献的老人!谢谢您,您继续赶路吧。

  师小结,老人家宁愿耽误时间,也要换好搭石,说明老人具有奉献精神!板书“奉献美”

  你们还找到了哪些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从这句子体会到什么? (年轻人尊敬、关心老人。 ) (板书:尊老美)

  村民们认为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理所当然的)

  说得多好啊!“理所当然”。你怎样理解“理所当然”这个词?

  没错,“理所当然”就是道理上应该这样做的意思

  来,那就把这种尊敬、关心带进句子里读出来。(指名读)

  师小结:搭石上,这背着老人的身影,不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还有谁在搭石上找到了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找得真好,多么动人的一幅画面啊!我们来想像一下。老刘和老张的对话。从这幅画面你感受到什么?

  ( 生1:村民们有礼貌,很友好。 生2:村民们懂得谦让。 ) (板书:谦让美)

  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平常的动作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大家齐读,把这种浓浓的乡情读出来。(生齐读)

  还有谁在搭石上发现了美?(没人举手)有些美就藏在字里行间,不容易发现。你们看这个句子___________

  师小结:通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的(师指板画) ——奉献美,和谐美,尊老美,谦让美,勤劳美。不能不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凡事为他人着想”已成为一种风俗,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并代代相承。此时,在你们眼里,这还是平凡的搭石吗? 生:不是。

  平凡的搭石象征的正是那些平凡的乡亲们。看到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这平凡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却无怨无悔,从这些搭石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纯朴热心的老大爷,仿佛看到了那些敬老爱老的年轻人,也仿佛看到了勤劳善良的村民们。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再次感受——(生齐读:) 名为写物,实际上是为了写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把你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

  美,是看见老人过马路,__________________。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得真好!相信孩子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美”的种子!也相信美德会伴随你们一生。

  六、布置作业,留住“美”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例文] 小草

  小草,即使生长在坑坑洼洼的地方,或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它也能顽强的生长,默默地经受着风吹雨打。它没有鲜花的美丽,也没有树木的挺拔,但它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它不像高贵华丽的牡丹被人宠爱,也不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被人赞美,它只是默默无闻的,甘愿用身体来装扮世界。

  许多有志之士,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着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为振兴中华而默默无闻的贡献出青春与力量。

  我爱小草,更爱与它一样顽强而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评:作者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名为写小草,实为赞美顽强而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平凡的小草,却含有大“美”。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谴、惰、绰等7 个生字,读准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溪水猛涨、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品位拖鞋绾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并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识搭石。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从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块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就是搭石

  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具体地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现在你会介绍搭石了吗?

  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交流释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没有这些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怎么过小溪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重点理解脱鞋绾裤)

  四、感悟搭石,构成风景.

  1、摆搭石那么有讲究,走搭石就更有讲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吗?

  出示:家乡有一句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 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2、自主交流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理解:协调有序)

  (1)生读句子,正音。

  (2)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你从哪里体会到美了呢?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画面美呢?

  (3)指导朗读:

  五、小结。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那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六、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次上语文公开课,我选定了《搭石》这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这篇课文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我是让学生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来让学生找出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遇到老人走搭石。来体悟,最后试教下来感觉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点水,所以最后还是扎扎实实,在第一课时就上掉一行人走搭石的美。

  通过这次上课,各位前辈的指导我也明白了很多教语文的方法,如: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所以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如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成红色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

  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协调有序的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搭石》一课是本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是作者刘章以家乡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为素材,运用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优美画面,向人们传递着家乡人淳朴的民风和为他人无私奉献、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学习本课不但要使学生通过一幅幅美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么样通过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3.创设情境理解“什么是搭石,搭石对家乡的人们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查阅的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及作者刘章的资料。

  2.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家乡风景,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平凡而美的搭石。(结合PPT配乐引入情境,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检查预习,介绍作者刘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 X摆搭石;(第

  三、四段写) X走搭石;(最后一段议)以石喻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二)学习生字词,多音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学生读,并在课文中标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挽裤、间隔”边读边学习生字词;

  3、出示第二自然段学习“谴责、懒惰、平稳”;

  4、出示第三自然段学习“俗语、平衡、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结合实际理解“俗语”就是(紧走搭石慢过桥)

  5、出示第四自然段学习“伏下、联结、理所当然”;

  6、学习多音字“涨(zhǎng zhàng)行(xíng háng)间(jiàn jiān)

  调(tiáodiào)”

  (二)再读感知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什么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会怎么样呢?”(训练学生默读,要求略读)用“ ”在课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学生回答)师:搭石就是用石头搭成的桥。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搭石对家乡的人们很重要)

  师: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过河就必须使用搭石,再读一读什么是搭石。说说搭石又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生:(很方便、很美)

  师:同学们体会到了搭石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方便,让家乡很美。家乡的人们怎么走搭石?这又是一幅怎么样的风景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现的情景,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你们的感受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灵是相通的。

  二、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话写了搭石很美,同学们找找看,找到本文的中心句。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重点。)师:在作者的眼里普普通通的搭石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走走搭石吧。

  2、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家乡人是如何摆搭石的?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当时可能会怎么想?”(从老人摆搭石过程体会老人的品质及家乡人们的品质)。

  生:(搭石跟家乡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3、学习

  3、4自然段,要求:“请边读边从文找一找人们走搭石的语句,用“~~~”画下来。(边读边标注,勾画、圈点训练学生不动笔黑不读书的习惯。)

  4、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哪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找学生读一读)

  师:体会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的动作,联系课文理解。

  引读:让我们一起加入走搭石和行列合作读一读,体会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生合作多读几次)。那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总结:没有人指挥,却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并对重点句用多媒体出示并多训练。)

  5、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画面的美?

  品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是生字,有三种意思,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理解绰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加深理解:“人影绰绰”和“绰绰有余”的“绰”又是什么意思。

  6、指导多朗读几遍,体会“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在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

  7、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么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

  8、“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抓住重点词“理所当然”会出一种村风、民风、道德风尚)。

  9、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指导朗读,体会画面的美。

  10、训练想象表达。“假如走过来的是抱着孩子的妇女、假如走过来的是一位盲人”试着用“假如,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11、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读。)思考:通过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情感的纽带,是无私奉献精神。)

  总结全文:在作者的笔下这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后老师留一个小练笔

  (课件出示)妙笔生花:作者从不起眼的事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

  21、搭石摆

  家乡的一道风景走景美人更美

  赞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本课所在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旨在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培养学生谦让、友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育学生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理念,我尝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所想象的画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间真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成长……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看看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这一主题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轮读,评议正音,齐读。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什么是搭石?然后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自由交流,初识搭石

  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

  三、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自读自悟

  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划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不懂的地方标注问号。

  2、小组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读读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3、全班汇报

  各小组选一位同学交流:你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交流的时候,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交流要点:

  ⑴上了点年岁的老人整搭石

  出示句子:上了点年岁的老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发现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

  从“无论”、“几个来回”“一定”“直到”“才”等词语体会老人朴实善良,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心系他人的风景。(板书:心系他人)

  ⑵一行人走搭石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美?

  指导理解“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从中感受画一般的美景和乡亲们勤劳质朴、和谐美好的生活。

  指名读,相互评议,指导朗读。全班配乐朗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和谐互助的风景。(板书:和谐互助)

  ⑶面对面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

  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这真是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理解“理所当然”,从“伏”这一动词体会山里人尊老敬老的美德。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谦和礼让、尊老敬老的风景。(板书:谦和礼让尊老敬老)

  齐读2-4自然段,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美。

  小结: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让我们看到这个小山村不仅景美,这里的人更美。(板书:景美人美)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搭石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文有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在生活中有像文中这样普通的物、平凡的人,也让你感受到美吗?请你说一说。

  (出示句式: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自由交流)

  2、作业: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也来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

  21搭石

  心系他人

  和谐互助

  一道风景(景美)一份真情(人美)

  谦和礼让

  尊老敬老

  公开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一)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二)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什么是“搭石”?

  2.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3.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4.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什么是“搭石”?

  2.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3.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四、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2)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2.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3.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风景”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1)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3)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三、诵美,传情。

  1.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2.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四、创美,抒情。

  1.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2.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五、课后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