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三维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三、教学方法:
1、学生探究为主,师作引导;
2、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筛选主要信息来解答有关问题,把握文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诗词填空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讨论明确,以上诗句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这个问题我们请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来作解答,导入课文学习。二)释
题: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三)作者介绍(指生读屏幕上内容)四)研读课文(老师作方法指导:各种读法结合,通过抓文段中关键词句,筛选有效信息,来把握文意,回答有关问题。)1、略读文章前三段,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本文谈到了一个什么文学现象?
2)木叶是什么?对此作者有何质疑?
3)木叶到落木,其与落叶或树叶的不同,关键点在哪?
4)小结前三段:我国历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一形象,其关键在木字。(下文具体分析木的特征。)2、重点研读第4、5、6段(全文中心)
1)读第4段,探讨以下问题:
(1)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2)生读这段内容,找出引用的诗句,仔细体会其内涵。(方法:找文中关键词句来谈)
1)体会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高木的意味。
2)体会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高树的意味。(3)比较其中不同,由此概括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是否还有别的特征?引入第6段研读。)2)读第6段,明确下列问题:
(1)概括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2)品读比较文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蕴。
(3)填表比较(落)木(木叶)与树(叶)的不同,进一步明确木的特征,以突出强调。3)读第5段,分析木何以会有如此特征,探讨诗歌语言的潜在暗示性问题。明确:(1)文中是怎样具体阐述这一问题的,结合实践准确把握其内涵。(2)明确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观点是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3、读第7段,作全文小结。4、全文思路梳理,整体把握。五)拓展练习。运用文中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这一观点,学以致用,作连线题。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课后作业。
【说木叶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说勤奋》教学设计04-22
《说勤奋》教学设计15篇04-02
《说屏》教学设计15篇03-03
说好普通话主题班会设计范文01-11
跳绳教学设计范文09-10
《太阳》教学设计范文04-09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04-09
《西湖》教学设计范文04-07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07-18
《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