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如梦令》是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构思巧妙。作者没有写这次郊游的全过程,而只是剪取了它的尾声,写归途中迷路时“争渡”的情景。但是,通过这片刻间生活情状,却可以使人想象出这一整天的郊游是何等的欢快,令人难忘。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词人赋予大自然以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气,给人以清新的美的享受。
全词只写了夏日游饮归途中的一个片段,抒写片刻之间美的感受,仅仅33字,却写了场景,写了人物;写得曲折起伏,生动活跃,情深味浓,新奇可喜。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流转自如,表现了独到的功力。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属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较厚的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醉”,体会其中的表达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韵味,了解古诗词的意境,我依据课程标准,选择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本课。伴着悠悠的古筝曲,带着学生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辨析诗与词的不同。学生在初读之后,指导学生大体把握词义。精读品味沉“醉”,再借助多媒体动画及画面给学生视觉的冲击,使学生的感受得到升华。
【设计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了解相关基础知识
初读课文 领悟大意
找出文眼 细细品读
拓展学习 了解作者
《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藕、兴”两个字。
2、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意思,想象作者当年溪游醉归的欢乐情景。
2、朗读并背诵
【教学准备】:
课件、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教案说明】:
教案中红色的字为课件出示部分:绿色的字为板书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播放课件古筝曲)
1、同学们,伴着悠悠的古筝乐曲,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一起来学习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2、板书课题:如梦令
二、了解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1、你们学过哪些词?(《清平乐·村居》、《忆江南》、《水调歌头》)
2、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
点击:基础知识
(诗每句字数一样,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可配乐演唱。)
3、出示《如梦令》。
出示课件《如梦令》
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了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三、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现在,让我们眼到、口到、心到,去吟诵、去欣赏、去想像,来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
1、自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准一个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读对停顿。
2、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齐读(各种形式朗读)(随机纠正错音)
3、咱们把词读顺了,一首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交流自学
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所想,老师相机进行评价补充。
四、精读品味 体验沉“醉”
1、经同学们这么一联想补充,这首由30几个字组成的高度凝练概括的词立刻丰满具体起来了,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么多美的画面。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也就是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
2、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3、围绕“醉”来感悟
4、板书:醉……
这首词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读懂这个“醉”字?
再读。
①、出示课件1、2句
a、读1、2句,从哪里读出“醉”字了?
b、交流:“不知”(为何会“不知”?)
“沉醉”是啊,同学们想想,她是在哪里喝酒啊?(溪亭)
过渡:词人和好友品尝着美酒,欣赏着美景,如此诗情画意,日子过得好生惬意,那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②出示课件3、4句
a、诗人醉后有何表现呢?继续交流:“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b、理解“兴尽”“藕花”:兴尽想告诉我们什么?由藕花我们联想到诗人在哪?
那又是怎样的一片荷塘啊?我给大家一幅图请同学们用学过的诗填一填
过渡:如果刚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话,那现在该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
当一弯明月如水般倾洒荷花时,众人才猛然惊醒,于是开始——“争渡,争渡”
③出示课件5、6句
a、听——嘻嘻哈,哗啦啦……你听到了什么?
b、生答:(听到了鸥鹭的声音、听到了划浆的声音、听到了诗人的笑声、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c、仔细看——看到了什么?(鸥鹭飞起来了。)多不多?如果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所描述的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话,那么眼前该是——“一滩鸥鹭上青天”了。
想象:眼前尽是展翅高飞的鸥鹭,这该是多么意外的惊喜啊!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④看着美景,品着美酒,还伴着这美丽的意外。词人深深地……(醉了)。这难忘的郊游的经历她忘得了吗?所以这首词一开篇就说“常记”。让我们跟随李清照再次回到这首词中。
5、链接课件第二幅图
a、看着这美美的图,读着这首词,说一说这美丽的画面。
b、教师巡视;同桌小声地说一说。
c、生交流
d、背诵这首词。
5、我们常说“景中藏情”,这首词字里行间都向我们传递着李清照当时内心无尽的喜悦。从中我们知道早期时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满当中。
五、拓展《夏日绝句》,感受李清照的词的另一种意境。
点击拓展练习
1、现在我们回忆才学过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夏 日 绝 句
生 当 作 人 杰,
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
不 肯 过 江 东。
2、小结: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和上首词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境 不同时期的词反映出了词人不同的心路历程。难怪有人说:“文如其人。”文章是心境的自然流露,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六、简介李清照
出示课件:李清照婉约派代表,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就叫李清照。
七、作业设计(出示课件)
1、抄写、背诵。
2、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
3、课外可以找些李清照的诗词、文章来细细品读,同时能有心地背一背,作些积累。
八、 板书设计
如 梦 令
醉……
注:红色字为课件出示;绿色字为板书。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这样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据此,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看注释,提出问题。对于难以理解的词,启发学生查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想,长此以往,培养学生翻译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能力,让其成为学习习惯,能使孩子受用终身。
二、 抓住文眼,展开学习
1、通过学生对词的理解以及想象,已经把词人郊游时的欢乐情景丰满化了,此时让学生给次瘦身,看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的找出“醉”这个字了。围绕“醉”字,进一步品读全词。看本首词中的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醉”。
2、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展现出优美的画面,分别出示画面,学习1和2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此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3和4句“兴尽晚回舟,惊起一滩鸥鹭”,如果刚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话,那现在该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5和6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看着美景,品着美酒,还伴着这美丽的意外。词人深深地醉了……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如梦令》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荷花》优秀教学设计04-14
白鹅优秀教学设计04-04
《松鼠》优秀教学设计04-03
《老王》优秀教学设计12-25
《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07-01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07-22
《猴王出世》优秀的教学设计07-17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03-07
《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2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4-21